WLAN技术白皮书-QOS
华为 WLAN AC双机热备技术白皮书
表示有潜在风险,如果忽视这些文本,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数据丢失、设备性能降低或不可预知的结果。
表示能帮助您解决某个问题或节省您的时间。 表示是正文的附加信息,是对正文的强调和补充。
文档版本 01 (2013-05-15)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i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 AC 双机热备技术白皮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网址: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邮编:518129
文档版本 01 (2013-05-15)
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
i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 AC 双机热备技术白皮书
前言
前言
概述
本文档针对华为 WLAN 产品 V200R003C00 版本中双机热备技术进行说明。通过双机热 备功能的使用,保障网络的可靠性,保证在一台 AC 设备故障时已上线用户不下线,业 务不中断,提升用户体验。
业务备份组模块
负责业务的主备协商,批量备份、实时备 份、状态信息同步,通知相关业务模块进
行业务信息备份
业务模块
响应业务备份组模块的各种主备事件,进行批量 备份、实时备份、状态同步处理
HSB_SRV
HSB_GRP NAT_HSB
HSB_GRP NAC_HSB
AC 目前支持 HSB_SRV 和 HSB_GRP 单实例,整机仅允许支持配置一个备份服务和一 个备份组。
HSB service:备份(Hot Standby)服务,提供备份数据的收发接口,业务如果自身 拥有主备状态机制,就可以直接使用该服务。
HSB group:备份(Hot Standby)组,内部绑定 HSB service,同时还维护一个主备状 态机;业务可以绑定到一个备份组上,从而不需要自身维护主备状态机制。
中国移动网络技术白皮书(2020年)
中国移动网络技术白皮书(2020年)目录一、网络技术发展之势 (4)二、网络技术发展之策 (6)(一)求解最大值问题(Maximization),追求极致网络 (6)1.性能提升 (6)2.能力增强 (7)(二)求解最小值问题(Minimization),追求极简网络 (9)1.简化制式 (9)2.节能降本 (9)3.降复杂度 (10)(三)求解化学方程式(Fusion),追求融合创新 (11)1.云网融合 (11)2.网智融合 (12)3.行业融通 (13)三、结束语 (16)缩略语列表 (17)一、网络技术发展之势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爆发拐点,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造福于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
加快推进5G 为代表的国家新基建战略,引领网络技术创新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面向近中期网络技术发展,中国移动认为以下技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性能极致化:随着移动通信每十年一代的快速发展,产业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提升通信网络速率、时延、可靠性等性能,延伸网络覆盖,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万物互联多样化通信需求。
算网一体化:从云计算、边缘计算到泛在计算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类个性化的算力服务。
算网一体化已经成为ICT发展趋势,云和网络正在打破彼此的界限,通过云边网端链五维协同,相互融合,形成可一键式订购和智能化调度的算网一体化服务。
平台原生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5G云化的浪潮下,产业融合速度加快、网络业务迭代周期缩短。
云原生理念及其相关技术提供了极致的弹性能力和故障自愈能力,获得业界认可。
未来云平台将向云原生演进,为电信网元及应用提供更加灵活、敏捷和便捷的开发和管理能力。
网络智能化:人工智能正在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人工智能的完善成熟促使其与网络的融合不再是简单的网络智能叠加,而是实现网络智能的内生化,切实提升网络运维效率和运营智能化水平,达到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
锐捷网络WLAN技术白皮书
锐捷网络WLAN技术白皮书一、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分类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包括:无线个人网:主要用于个人用户工作空间,典型距离覆盖几米,可以与计算机同步传输文件,访问本地外围设备,如打印机等。
目前主要技术包括蓝牙(Bluetooth)和红外(IrDA)。
无线局域网:主要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距离覆盖几十米至上百米。
目前主要技术为802.11系列。
无线LAN-to-LAN网桥:主要用于大楼之间的联网通讯,典型距离几公里。
许多无线网桥采用802.11b技术。
无线城域网和广域网:覆盖城域和广域环境,主要用于Internet/email访问,但提供的带宽比无线局域网技术要低很多。
二、无线局域网频道分配与调制技术无线局域网采用电磁波(RF)作为载体传送数据信息。
对电磁波的使用分两种常见模式:窄带和扩频。
窄带技术以微波为主,适用于长距离点到点的应用,可以达到40公里。
由于它采用的频道较宽以及定向信号天线,因此其最大带宽可达10Mbps,但受环境干扰较大。
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扩频(spread spectrum)技术,也称SST,早期由军事部门研发,确保安全可靠的军事通讯。
常见的扩频技术包括两种:调频扩频(FHSS)和直序扩频(DSSS),它们工作在2.4-2.4835GHz。
1、调频技术调频技术将835MHz的频带划分成79个子频道,每个频道带宽为1MHz。
信号传输时在79个子频道间跳变,因此传输方与接受方必须同步,获得相同的条变格式,否则,接受方无法恢复正确的信息。
调频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个频道存在干扰,将绕过该频道。
受跳变的时间间隔和重传数据包的影响,调频技术的典型带宽限制为2-3Mbps。
2、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是无线局域网802.11b采用的技术,将835MHz的频带划分成14个子频道,每个频道带宽为22MHz。
直序扩频技术用一个冗余的位格式来表示一个数据位,这个冗余的位格式称为chip,因此它可以抗拒窄带和宽带噪音的干扰,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
华为VRP QoS技术白皮书
华为VRP QoS技术白皮书QoS及其功能在传统的IP网络中,所有的报文都被无区别的等同对待,每个路由器对所有的报文均采用先入先出(FIFO)的策略进行处理,它尽最大的努力(best-effort)将报文送到目的地,但对报文传送的可靠性、传送延迟等性能不提供任何保证。
随着IP网络上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对IP网络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IP网络的尽力服务已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
如V oIP业务,如果报文传送延时太长,将是用户所不能接受的(相对而言,email和FTP对时间延迟并不敏感),为Internet提供支持QoS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
QoS旨在针对各种应用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例如:提供专用带宽、减少报文丢失率、降低报文传送时延及时延抖动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QoS提供了下述功能:报文分类和着色避免和管理网络拥塞流量监管和流量整形QoS信令协议下面的例子讲述了网络发生拥塞时,报文在无QoS保证和有QoS保证网络中的不同处理过程。
图1所示为发生拥塞时,网络设备的一个接口在不支持QoS的情况下,报文的发送情况:图1先进先出队列示意图所有要从该接口输出的报文,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进入接口的FIFO队列尾部,而接口在发送报文时,从FIFO队列的头部开始,依次发送报文,所有的报文在发送过程中,没有任何区别,也不对报文传送的质量提供任何保证。
图2则是一个用PQ队列来支持QoS的报文发送情况:图2PQ队列示意图在报文到达接口后,首先对报文进行分类,然后按照报文所属的类别让报文进入所属队列的尾部,在报文发送时,按照优先级,总是在所有优先级高的队列发送完毕后,再发送低优先级队列中的报文。
这样在每次发送报文时,总是将优先级高的报文先发出去,保证了属于较高优先级队列的报文有非常低的时延,其报文的丢失率和通过率这两个性能指标在网络拥塞时也可以有一定的保障。
QoS可以控制各种网络应用和满足各种网络应用要求,如:1.控制资源。
Wi-Fi_CERTIFIED_Passpoint_Miracast最新白皮书-中文简体
消费者已经习惯在外出时使用Wi-Fi。根据 comScore1的调查显示, 在美国,超过37% 的移动手机流量和超过90%的平板电脑流量 是经过Wi-Fi传输的。 个人无线路由器迅速普 及, 可以为多个终端用户设备提供共享Wi-Fi 接口,从而进一步推动了Wi-Fi的应用。
图 1. 2010和2015年有线、 Wi-Fi和移动数据流量。 来源: 思科可视网 络指数 (VNI),
各种类型的服务提供商正将Wi-Fi整合到他们的核心服务中去, 进而推动热点数量及其传输的数据流量都在爆发式增长。 移动运营商. Wi-Fi 热点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让运营商能够从他们拥 挤的蜂窝网络中分担一部分数据。 例如, 如今在美国, AT&T 通过约 30, 000 个热点向其用户提供 Wi-Fi 访问服务。 AT&T Wi-Fi 网络在 2011 第四季度支持连接数达到 4.87 亿 – 是 2 去年数量的三倍多,数据流量约为同期的三倍。
专业热点服务供应商与酒店、餐厅、交通运输当局和零售商合作提供 Wi-Fi 访问服务。 逐渐地,顾客已经开始期望能够在更多的公共场所范围内访问 Wi-Fi 。Wi-Fi 已经成为 吸引并维系顾客, 或推动产品或服务销售的工具。 将服务批发给那些希望扩展自身 Wi-Fi 服务的移动供应商也可以为他们增加收入。
Wi-Fi CERTIFIED Passpoint™ 是Wi-Fi Alliance®的一项最新举措,将为Wi-Fi热点终端用户体验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不仅 如此,它还将成为在公共热点上进行运营商分担数据流量的主要方式。 Passpoint认证项目中的基本规范对多项功能进行 了定义,具体内容将在未来12个月内陆续推出: 现有功能: 网络扫描与选择:设备在后台识并与Passpoint网络建立连接,无需用户进行任何主动干预。 无缝网络访问:验证过程不再需要通过浏览器注册也不需要用户输入密码。使用基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 、 用户名和密码、或证书凭据的可扩展身份验证协议(EAP) ,用户名和密码,设备便可自动进行验证。 安全认证与连接:所有连接都处于WPA2™-Enterprise的保护之下,提供的安全级别可与蜂窝网络相媲美。
Wi-Fi 7技术白皮书(新)
Wi-Fi 7 技术白皮书目录1 概述 (1)1.1 简介 (1)1.2 产生背景 (1)1.3 技术优点 (1)2 关键技术介绍 (3)2.1 物理层提升 (3)2.1.1 320MHz带宽 (3)2.1.2 4096-QAM调制 (4)2.1.3 MIMO 16X16 (5)2.2 多链路设备(MLD) (6)2.3 OFDMA增强 (8)2.3.1 Multi-RU (8)2.3.2 Preamble Puncturing (9)2.4 多AP协同 (10)2.4.1 协同空间重用(CSR) (10)2.4.2 联合传输(JXT) (10)2.4.3 协同正交频分多址(C-OFDMA) (11)2.4.4 协同波束赋形(CBF) (11)3 总结 (13)3.1 更高吞吐速率 (13)3.2 更低时延保障 (13)3.3 更强高密能力 (13)4 缩略语 (14)i1 概述1.1 简介当前全球有近200 亿的Wi-Fi 设备正在使用,Wi-Fi 已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Wi-Fi 协议所传输无线流量,已占到无线总流量的90%。
海量数据快速、安全传输受益于巨量Wi-Fi 设备高效、安全、可靠地工作,而Wi-Fi 设备高效安全工作的灵魂在于802.11 协议的全面支撑。
1.2 产生背景回顾802.11 协议发展历程,初版802.11 协议速率仅为2Mbps。
802.11b 使用新的编码形式,将速率提升到11Mbps。
802.11a 利用新的5GHz 频段,引入OFDM 技术并采用64-QAM 调制将无线速率提升到54Mbps。
802.11g 将802.11a 的技术同步推广到2.4GHz 频段,2.4GHz 频段也能到达54Mbps 的速率。
802.11n 时代,MIMO 作为一项重大技术被引入WLAN 协议,同时采用更宽的40MHz 带宽,将WLAN 速率提升到了600Mbps。
中国移动WLAN QoS性能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WLAN QoS测试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2005年12月08日前言本次测试主要测试WLAN QoS和非QoS网络设备和终端之间的兼容性,以及验证WLAN QoS机制下话音和数据混合业务的接入支持能力。
在兼容性测试方面,主要验证非QoS AP与QoS终端、QoS AP 与非QoS终端,以及QoS终端与非QoS终端之间的共存。
在话音和数据业务的混合接入支持能力方面,一方面验证 WLAN QoS机制在满负荷情况下能否保持高优先业务如话音业务的优先权,同时通过测试获得WLAN QoS机制下能够接入的最大话音和数据用户数量,为实际的网络部署和规划提供依据。
本次测试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组织,参加测试单位有思科和华为。
本次测试从2006年1月17日至23日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进行。
本测试规范的解释权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
测试规范完成人:周文辉。
目录1测试需求 (4)2测试方案 (4)2.1测试环境图 (4)2.2测试环境 (5)2.2.1测试设备 (5)2.2.2测试软件工具 (5)3测试工具说明 (5)3.1C HARIOT (5)3.2C HARIOT关于V O IP测试的支持 (5)3.2.1语音编码: (5)3.2.2话音质量评估方法 (6)3.3C HARIOT测试结果分析 (6)4测试时间 (6)5测试地点 (6)6测试列表 (7)6.1接入性能测试 (7)6.1.1非QoS AP情况下,接入性能测试用例列表 (7)6.1.2QoS AP情况下,接入性能测试用例列表 (7)6.2IEEE802.11E兼容性测试用例列表 (7)7测试用例 (7)7.1接入性能测试用例 (7)7.1.1非QoS AP情况下,接入性能测试用例 (7)7.1.2QoS AP情况下,接入性能测试用例 (10)7.2IEEE802.11E兼容性测试用例 (15)1 测试需求● 接入性能测试:QoS AP 和非QoS AP 情况下,不同类型终端所提供的话音和数据业务的混合接入性能测试。
分层QoS HQoS技术白皮书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第2页,共16页
分层QoS技术白皮书
1 概述
1.1 HQoS产生背景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随着IP网络上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对IP网络的服务质量也提出 了新的要求,例如VoIP(Voice over IP,IP语音)等实时业务就对报文的传输延迟 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报文传送延时太长,将是用户所不能接受的(相对而言,EMail和FTP业务对时间延迟并不敏感)。为了支持具有不同服务需求的语音、视频 以及数据等业务,要求网络能够区分出不同的业务,进而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为 此,QoS技术应运而生,其主要发展历程如下: z 尽力而为:20 世纪 80 年代,当时的 Internet 主要承载数据业务,网络采用
尽力而为的服务、无 QoS 保障。 z 基于流的 Inter-Serv QoS 技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由于受到 VoIP
等实时业务的驱动,IETF 组织在 1994 年推出了基于 RSVP 的 Inter-Serv 解 决方案,这种端到端基于流的 QoS 技术,在 IP 领域却没有获得广泛成功。 z 基于类的 Diff-Serv QoS 技术:为了寻求扩展性和简易性,IETF 组织在 1998 年推出了基于 DSCP 的 Diff-Serv 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基于类的 QoS 技术。 Diff-Serv 通过将业务定义为有限的类,在 Diff-Serv 网络域边缘处根据服务要 求对业务进行分类、流量控制,同时设置报文的 DSCP;在 Diff-Serv 域中的 所有节点都将根据分组的 DSCP 字段来遵守 PHB。在众多的 QoS 技术中, IP Diff-Serv 成为当前主流应用技术。 但是随着现在网络设备高速发展,单端口容量变大,接入用户多,传统的QoS在应 用中遇到了新问题: (1) 传统流量管理是基于端口带宽进行调度的,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对用户不敏 感,只对服务等级敏感,适合网络侧,但不适合业务接入侧。 (2) 传统流量管理很难做到同时对多个用户的多个业务进行控制 为解决以上的问题,提供更好的QoS能力,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控制用户的流量,又 能同时对用户业务的优先级进行调度的QoS技术。HQoS采用多级调度的方式,采 用全新的硬件设计,使设备具有内部资源的控制策略,既能够为高级用户提供质量 保证,又能够从整体上节约网络构造成页
H3C WLAN QoS命令
TXOPLimit
0 32768
94
47
AckPolicy
Normal NoAck Normal Normal
STA's WMM Parameters:
AC-BK AC-BE AC-VI AC-VO
ECWmin
4
4
3
2
ECWmax
10Biblioteka 1043AIFSN
7
3
2
2
TXOPLimit
0
0
94
47
CAC
Disable Disable Disable Disable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级别】 2:系统级
【参数】 radio:显示射频的 WMM 信息。 wlan-radio radio-number:显示连接到指定射频接口的客户端 WMM 信息。 client:显示客户端的 WMM 信息。 all:显示所有射频或客户端的 WMM 信息。 mac-address mac-address:显示指定 MAC 地址的客户端 WMM 信息。
Radio interface : WLAN-Radio 2/0
Client EDCA update count: 1
QoS Mode : WMM
Radio chip QoS mode
: WMM
Radio chip max AIFSN
: 255
Radio chip max ECWmin : 10
Radio chip max TXOPLimit : 32768
QoS Mode
: WMM
APSD information :
Max SP Length : all
L: Legacy
Qos工作原理说明
Qos工作原理说明目录1.简介 (3)1.1编写目的 (3)1.2背景 (3)1.3术语和缩写 (4)1.4参考资料 (5)2.WLAN QOS 简介 (6)2.1制定WLAN Q O S标准背景 (6)2.2WLAN Q O S标准 (6)3.WMM 协议及使用说明 (7)3.1WLAN Q O S的工作原理 (7)3.2EDCA参数 (7)3.3CAC准入策略 (8)3.4U-APSD节能模式 (8)3.5SVP服务 (9)3.6ACK策略 (9)4.WMM QOS限速 (10)5.优先级映射 (10)5.1802.11E优先级 (10)5.2Q OS信任模式 (11)5.3优先级映射表 (11)6.协议规范 (12)7.典型的QOS用户配置界面 (13)8.附录:EDCA参数缺省配置值 (14)9.修订记录 (15)1.简介1.1编写目的1.2背景1.3术语和缩写1.4参考资料●《QoS技术介绍》●《802.11概述及帧结构分析》●《QoS优先级详解》●《IEEE 802.11E技术白皮书》●《IEEE 802.11e MAC 层协议的建模与性能优化》●《802.11e qos研究》2.WLAN QoS 简介2.1制定WLAN QoS标准背景IEEE 802.11协议规定采用的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分布式协调功能)调度模式是基于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监听/冲突避免)原理,使得所有终端用户获取到信道的机会是均等的。
802.11的WLAN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公平竞争无线资源的无线接入服务,但不同的应用需求对于网络的要求是不同的,而原始802.11网络并没有提供区分业务优先级的机制,不能为不同应用提供不同质量的接入服务。
当网络发生流量拥塞时,需要优先处理的业务报文(例如语音报文)和普通报文(例如浏览网页的报文)会按相同的概率被丢弃。
WLAN技术白皮书-802.11n D2.0
WLAN技术白皮书802.11n Draft2.0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拷贝 修订记录日期 修订版本 修改章节 修改描述 作者0.9 Draft 黄赞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同意,严禁以任何形式拷贝 目录1. 概述 (4)1.1. 技术背景 (4)1.2. 技术特点 (4)1.3. 本书阅读说明 (5)2. 名词解释 (5)3. 技术分析 (6)3.1. 帧格式变更 (6)3.1.1. MPDU帧格式变更 (6)3.1.2. PPDU帧格式变更 (7)3.2. MAC效率提升 (9)3.2.1. 帧聚合(Aggregation) (10)3.2.2. 块确认(Block Acknowledgement) (12)3.2.3. RIFS(Reduced InterFrame Space) (13)3.3. MIMO技术 (14)3.3.1. MIMO基本概念 (14)3.3.2. MIMO系统组成 (15)3.3.3. 空间复用 (17)3.3.4. 信道探测评估 (18)3.3.5. 波束成形(BeamForming) (19)3.4. OFDM改进 (22)3.4.1. 副载波增加 (22)3.4.2. FEC编码速率提高 (23)3.4.3. 短防护间隔(SGI) (23)3.5. 带宽扩充 (24)3.6. PHY保护机制 (25)4. 附录 (26)4.1. 各种技术对速率提升的贡献 (26)4.2. 802.11nMCS一览表 (27)1.概述1.1. 技术背景802.11n是IEEE802.11协议族中的一部分,提供了MAC子层的部分修改和全新的PHY子层。
目的是在802.11旧有技术基础上改进射频稳定性、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
在802.11g标准化之后,IEEE 802.11成立了任务n工作组——TGn。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TGn 的提案一直未能完成标准化,主要原因是以芯片厂家主导的TGnSync阵营和以设备制造厂家主导的WWiSE阵营的争端无法达成一致。
华为Wi-Fi 6(802.11ax)技术白皮书
华为Wi-Fi 6 (802.11ax)技术白皮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目录1.Wi-Fi发展简介 (4)2.什么是Wi-Fi 6(802.11ax) (6)2.1Wi-Fi 6速度有多快? (6)2.2Wi-Fi 6核心技术 (9)2.2.1OFDMA频分复用技术 (9)2.2.2DL/UL MU-MIMO技术 (13)2.2.3更高阶的调制技术(1024-QAM) (15)2.2.4空分复用技术(SR)& BSS Coloring着色机制 (16)2.2.5扩展覆盖范围(ER) (19)2.3其他Wi-Fi 6(802.11ax)新特性 (19)2.3.1支持2.4GHz频段 (19)2.3.2目标唤醒时间(TWT) (20)3.为什么要Wi-Fi 6(802.11ax) (22)4.5G与Wi-Fi 6(802.11ax)的共存关系 (23)5.华为对Wi-Fi 6(802.11ax)产业发展的贡献 (26)6.华为Wi-Fi 6(802.11ax)产品和特性 (28)6.1业界首款商用Wi-Fi 6 AP (28)6.2华为自适应阵列天线 (28)6.3三射频& 双5G设计 (29)6.4SmartRadio技术-智能射频调优 (30)6.5SmartRadio技术-智能EDCA调度 (32)6.6SmartRadio技术-智能无损漫游 (33)7.总结 (35)1.Wi-Fi发展简介Wi-Fi已成为当今世界无处不在的技术,为数十亿设备提供连接,也是越来越多的用户上网接入的首选方式,并且有逐步取代有线接入的趋势。
为适应新的业务应用和减小与有线网络带宽的差距,每一代802.11的标准都在大幅度的提升其速率。
1997年IEEE制定出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数据传输速率仅有2Mbps,但这个标准的诞生改变了用户的接入方式,使人们从线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随着人们对网络传输速率的要求不断提升,在1999年IEEE发布了802.11b标准。
WLAN协议技术白皮书-802.11ax技术详解2
802.11ax技术详解(二)前言:上一篇描述了802.11ax新技术的特点,新技术将从PHY层和MAC层两个维度来实现多用户的体验提升,这篇将通过仿真或者软件无线电平台搭建802.11ax物理层实测平台,对场景化下的性能进行分析部分实测验证。
1远距离下性能分析802.11ac 从 64QAM到 256QAM提供了 8/6=1.33 倍增速,802.11ax从256QAM到1024QAM提供了10/8=1.25倍增速。
但在实际实现中,1024QAM对信号发送EVM的要求至少-35dB,相比11ac有3dB的提升,否则在接收端不能解调。
表1.1 802.11ax发送EVM要求Modulation Coding rate Relative constellation error(dB)256‐QAM 3/4 ‐30256‐QAM 5/6 ‐321024‐QAM 3/4 ‐351024‐QAM 5/6 ‐35我们在实际办公室中搭建了802.11ax的物理层软件无线电平台,测试了单流下高阶性能,如表1.4所示,空口4.5m情况下,MCS10/11在接收端不能解调。
MCS10/11适用于传输在近距离下,如2.2m能够良好的解调,解调端EVM能够达到-31dB。
表1.2实测不同距离高阶的解调端EVM测试环境\MCS 891011馈线 ‐41.5dB ‐41.7dB‐42.1dB‐41.8dB空口LOS 0.2M ‐32.3dB ‐31.9dB‐32.4dB‐31.1dB空口LOS 2.2M ‐32.5dB ‐32.2dB‐32.8dB‐32.7dB空口LOS 4.5M ‐24.2dB ‐24.3dB‐24.9dB‐24.4dB1024QAM能够有效提升传输速率,进而提升吞吐,但实测过程中发现,空口4.5m LOS(视距)下性能下降较多,接收端不能解调,1024QAM更适用于在近距离干扰较少的环境,在户外以及远距离下,MCS10/11实用性较差。
WLAN技术白皮书-QOS
WLAN技术白皮书-QOSwlan技术白皮书QOS1.00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版本修改章节修改描述作者 08/8/5 1.00 第一稿沈翀目录1. Wlan QOS需求背景 (4)2. 名词解释 (4)3. qos背景知识 (5)3.1. 无线qos难点 (5)3.2. PCF介绍 (6)3.3. 802.11协议Qos的局限性 (6)3.4. Qos种类 (7)3.5. 无线qos标准 (7)4. 无线qos帧格式 (8)4.1. Qos Control域 (8)4.2. TID (8)4.3. EOSP (9)4.4. Ack策略 (10)4.5. TXOP限制 (10)5. 无线qos mac功能 (11)5.1. HCF (11)5.2. TXOP (11)5.3. EDCA (11)5.4. HCCA (14)5.5. APSD (15)5.6. TSPEC (16)5.7. 新确认规则 (17)5.8. 直接链路协议 (19)6. 参考文献 (20)7. 附录 WMM介绍 (20)1.Wlan QOS需求背景随着越来越丰富的视、音频业务的出现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各种方式享用服务的议题再次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原来实现于有线和固定网络中的多媒体视、音频实时业务,正日益向无线、移动的趋势发展。
最初人们进行WLAN的协议设计主要是针对数据业务的,对于诸如视频、音频等实时业务应用并没有做充分的考虑。
2005年,IEEE 802.11e标准针对实时业务的QOS保证作出补充方案。
2.名词解释CP:contention period,竞争周期。
在竞争周期内,STA通过竞争取得媒介控制权。
CFP:Contention-Free Period,无竞争周期,由中央机制(central authority)控制的周期称为无竞争周期。
TXOP﹕发送时机(transmission opportunity),定义了STA可以发送数据的时间段,包括开始时间和最大持续时间。
中国全屋Wi-Fi技术白皮书
7
家庭Wi-Fi
家庭Wi-Fi对路由器提出新要求
场景层
办公、通信、购 物等线上化转型
办公、通信、购物、休 闲娱乐、学习等线上化
办公、通信、购物、休闲娱乐、 学习、生活、安全等线上化
产品层
硬件层(路由器情况)
普通路由器
智能路由器
智慧路由器
覆盖特点
单点Wi-Fi覆盖
全屋Wi-Fi覆盖
智慧路由器不仅需要实现从单点Wi-Fi覆盖到全屋Wi-Fi覆盖, 还需要扮演“家庭中枢”的作用未来,随着办公、学习、娱乐、生活、安全等各类场景逐步走向智能化,路由器的Wi-Fi覆盖能力和承接管理能力将是重 点。从单点Wi-Fi覆盖到全屋Wi-Fi覆盖、从简单连网功能到连网兼具管理(即“家庭中枢”功能)功能等能力是路由器从 普通路由器到智慧路由器进化的主要方向。智慧路由器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服务对象:从服务设备到服务人(含不同家庭成员)转变;2)覆盖能力:从空间上的单点Wi-Fi覆盖,到基于多路由组网的全屋Wi-Fi及异构协议扩展的全栈覆盖,满足复杂智慧家庭业务的全程全 网联接要求;3)硬件能力:作为智慧家庭网络的中枢,多核CPU和边缘计算将会成为标配,感知、安全能力也会增强。家庭Wi-Fi路由器的演进情况
中国全屋Wi-Fi技术白皮书
数智赋能,变革加速
2
摘要
中国家庭Wi-Fi现状:运营商提速、 Wi-Fi 6技术升级、异构组网为智慧家庭多样化、多场景智 能互联需求提供了技术基础;智慧家庭时代,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场景全面智能化也需 要更高要求的家庭Wi-Fi;目前家庭Wi-Fi主要痛点是受电磁波传输特性影响,在Wi-Fi稳定性和 覆盖方面存在不足。全屋Wi-Fi是家庭Wi-Fi的演进方向:全屋Wi-Fi主要由多个智慧路由器组网实现,短期内强调 稳定且无上网盲点,未来强调家庭连接中心生态;目前全屋Wi-Fi主要是AC+AP有线组网、电 力猫子母路由、多路由Mesh无线组网,其适用环境和体验各有优劣势。全屋Wi-Fi主要适用场景:全屋Wi-Fi对于大平层、复式和别墅等大户型用户已成为刚需,完美 覆盖各种户型;中小户型但是对网络使用要求较高的年轻用户,也有意愿从原来的单路由升级 为多路由组网的全屋Wi-Fi;此外,全屋Wi-Fi还能完美满足移动中用网的稳定网络需求,以及 满足越来越多智能设备同时接入网络的需求;全屋Wi-Fi能满足用户对防蹭网、用网信息安全、 上网保护和智能加速等需求,让家庭上网更加安全和智能。全屋Wi-Fi能力要求:全屋Wi-Fi基础能力及体验建议分解为五个关键维度:全屋高速覆盖、高 效稳定组网、智慧、易用、安全,我们称之为全屋Wi-Fi的“基础能力及体验五维模型”。全屋Wi-Fi发展建议:当前尚缺少合适的标准和认证体系支撑,相关标准和认证的缺乏,将会导 致消费者对全屋Wi-Fi缺乏量化的认知,不利于聚焦产业各环节力量解决消费者场景体验的核心 问题,也不利于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因此,倡议产业各参与方尽快成立相应标准认证组织, 健全全屋Wi-Fi网络性能、用户场景体验相关标准及认证体系,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WLAN技术白皮书-安全
wlan技术白皮书安全1.00修订记录日期 修订版本 修改章节 修改描述 作者 08/8/1 1.00 第一稿 沈翀目录1. Wlan安全机制 (4)2. 名词解释 (5)3. 无线安全标准历史 (5)3.1. 802.11 (5)3.2. WPA (6)3.3. 802.11i (6)3.4. WAPI (6)3.5. EAP相关RFC (7)4. 无线加密机制 (7)4.1. WEP (7)4.2. TKIP (8)4.3. CCMP (10)5. 无线认证机制 (11)5.1. 开放的无线接入 (11)5.2. 共享密钥 (11)5.3. EAP (12)5.3.1. EAP协议 (12)5.3.2. EAP多种认证方式 (14)5.3.3. 802.1X (16)5.3.4. 无线局域网的802.1X认证 (17)6. 密钥管理机制 (18)6.1. 密钥的产生和管理 (18)6.2. 密钥交互和握手流程 (20)6.2.1. 单播密钥更新的四次握手流程 (20)6.2.2. 广播密钥更新流程 (21)7. 参考文献 (22)8. 附录:一个完整的802.1X认证过程 (23)1. Wlan 安全机制无线局域网相对于有线局域网而言,其所增加的安全问题原因主要是其采用了公共的电磁波作为载体来传输数据信号,而其他各方面的安全问题两者是相同的。
由于无线网络的开放性,为了保证其安全,至少需要提供以下2个机制:1、 判断谁可以使用wlan 的方法—认证机制 2、 保证无线网数据私有性的方法—加密机制因此,早期的无线安全(802.11)包含认证和加密两部分。
为了解决802.11的安全漏洞,802.11i 将无线安全分为4个方面:实际上是把早期的认证机制细分为认证算法(Authentication Algorithm)和认证框架(Authentication Framework);加密机制则包含了数据加密算法(Data Privacy Algorithm)以及数据完整性校验算法(Data Integrity Algorithm)。
01-11 WLAN QoS配置
文档版本 02 (2021-03-17)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486
S12700, S12700E 系列敏捷交换机 配置指南-WLAN-AC
11 WLAN QoS 配置
说明
802.11协议中,每个数据的发送都需要接收端进行确认,即接收端收到数据向发送端发送 ACK帧。
2. STA B正确接收数据帧,等待SIFS后向STA A发送ACK帧。当ACK帧发送结束,信 道开始空闲。等待DIFS时间后,需要发送数据的各STA开始利用退避算法争用信 道。退避计数器最先减小到0的STA开始发送数据帧。
c. t1时间后,STA D退避计时器最先减小到0,开始发送数据。 d. STA E和STA F检测到无线信道忙,需要停止退避,冻结退避计时器的剩余时
间并继续等待,直到STA D的数据帧传输完成后再等待一个DIFS时间后,STA E和STA F的退避计时器继续倒计时。 e. t2时间后,STA F退避计时器最先减小到0,开始发送数据帧。
– 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IFS(PCF IFS):在PCF中实现优先获得接入媒介功 能。PIFS的长度是SIFS加一个时隙时间(Slot Time)长度。在一个BSS内, 当某STA在一个时隙开始时接入到信道时,则在下一个时隙开始时,其他STA 都能检测出信道处于忙态。
– 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FS(DCF IFS):在DCF中用来发送数据帧和管理 帧。DIFS的长度比PIFS多一个时隙长度。
UP
1.b
802.11帧
DSCP 1.c 802.11帧
802.1p DSCP CAPWAP封装
802.1p DSCP 802.3帧
DSCP 802.3帧
Internet
无线局域网技术白皮书
无线局域网技术白皮书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利用射频(RF)技术,取代旧式的双绞铜线构成局域网络,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不需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也能够随需移动或变化。
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构架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
WLAN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使用无线信道来接入网络,为通信的移动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潜在的手段,并成为宽带接入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1997年IEEE802.11标准的制定是无线局域网发展的里程碑,它是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
IEEE802.11标准定义了单一的MAC层和多样的物理层,其物理层标准主要有IEEE802.11b,a 和g。
1.1 IEEE802.11b1999年9月正式通过的IEEE802.11b标准是IEEE802.11协议标准的扩展。
它可以支持最高11Mbps的数据速率,运行在2.4GHz的ISM频段上,采用的调制技术是CCK。
但是随着用户不断增长的对数据速率的要求,CCK调制方式就不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了。
因为对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来说,为了取得较高的数据速率,并达到扩频的目的,选取的码片的速率就要更高,这对于现有的码片来说比较困难;对于接收端的R AKE接收机来说,在高速数据速率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良好的时间分集效果,要求RAKE接收机有更复杂的结构,在硬件上不易实现。
1.2 IEEE802.11aIEEE802.11a工作5GHz频段上,使用OFDM调制技术可支持54Mbps的传输速率。
802.11a与802.11b 两个标准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802.11b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但速率较低(最高11Mbps);而802.11a优势在于传输速率快(最高54Mbps)且受干扰少,但价格相对较高。
H3CWLAN射频优化技术白皮书v1.2
H3CWLAN射频优化技术白皮书v1.2WLAN优化技术白皮书关键词:WLAN 优化摘要:本文介绍了H3C WLAN优化方面的技术。
缩略语:目录1 背景 (3)2 WLAN优化技术 (3)2.1 简介 (3)2.2 功率调整 (4)2.3 信道划分 (4)2.4 负载均衡 (4)2.5 过滤干扰 (5)2.6 速率保优 (6)2.7 降低个别用户影响 (6)3 小结 (7)1 背景与有线网络相比,WLAN摆脱了线缆的束缚,用户使用起来会感觉更自由、更方便。
因此,随着笔记本等便携终端的普及,WLAN日益成为常见的网络接入方式。
由于WLAN的传播介质是空气,遵循的协议标准是802.11,在其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殊性。
比如,同信道的无线设备共享空口传输介质,设备之间易互相影响。
在信号部署良好,用户较少的场所,无线用户的体验可能与有线用户类似。
但在用户较多的高密场所,在使用高峰时间段,常常会出现速率慢、易掉线的现象。
为此,H3C提供一定优化WLAN网络的技术手段,用以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改善用户体验。
2 WLAN优化技术2.1 简介无线空口是个比较复杂的环境,WLAN空口的性能与许多因素相关:●非WLAN无线设备干扰:如果环境中存在蓝牙、微波炉等同样工作在ISM频段的非WLAN设备,将会对WLAN通讯造成很大的干扰,WLAN性能也将急剧降低。
因此,在WLAN环境中,需要首先排除这些干扰,至少保证周边不存在长时间的与WLAN同时工作的类似设备。
●WLAN无线设备间同频、邻频干扰:由于WLAN空口采用的是CSMA/CA通讯机制,同频设备如果可见,通讯实体间会互相退让,因此,如果同频设备互相之间可见性太强,会使得多个设备共享同样的容量,整体信道容量大打折扣。
邻频设备太近信号太强时,会导致整体的噪声变高,对通讯性能也会产生影响。
●用户处的信号强度:信号强度是保证用户获得良好体验的一个基本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lan技术白皮书QOS1.00修订记录日期 修订版本 修改章节 修改描述 作者 08/8/5 1.00 第一稿 沈翀目录1. Wlan QOS需求背景 (4)2. 名词解释 (4)3. qos背景知识 (5)3.1. 无线qos难点 (5)3.2. PCF介绍 (6)3.3. 802.11协议Qos的局限性 (6)3.4. Qos种类 (7)3.5. 无线qos标准 (7)4. 无线qos帧格式 (8)4.1. Qos Control域 (8)4.2. TID (8)4.3. EOSP (9)4.4. Ack策略 (10)4.5. TXOP限制 (10)5. 无线qos mac功能 (11)5.1. HCF (11)5.2. TXOP (11)5.3. EDCA (11)5.4. HCCA (14)5.5. APSD (15)5.6. TSPEC (16)5.7. 新确认规则 (17)5.8. 直接链路协议 (19)6. 参考文献 (20)7. 附录 WMM介绍 (20)1.Wlan QOS需求背景随着越来越丰富的视、音频业务的出现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各种方式享用服务的议题再次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原来实现于有线和固定网络中的多媒体视、音频实时业务,正日益向无线、移动的趋势发展。
最初人们进行WLAN的协议设计主要是针对数据业务的,对于诸如视频、音频等实时业务应用并没有做充分的考虑。
2005年,IEEE 802.11e标准针对实时业务的QOS保证作出补充方案。
2.名词解释CP:contention period,竞争周期。
在竞争周期内,STA通过竞争取得媒介控制权。
CFP:Contention-Free Period,无竞争周期,由中央机制(central authority)控制的周期称为无竞争周期。
TXOP﹕发送时机(transmission opportunity),定义了STA可以发送数据的时间段,包括开始时间和最大持续时间。
STA取得TXOP可以通过通道竞争或者HC分配。
HC:混和式协调器(Hybrid Coordinator),是为了实现QoS而定义的一种协调器。
它采用HCF功能实现帧交换。
HCF:混和式协调器功能(hybrid coordination function)。
为了向STA提供参数化和优先级的Qos服务,HCF功能增强了竞争和无竞争的访问无线媒介方法。
它与DCF和HCF兼容。
AC:访问类型(Access Category)。
AC是通用的EDCA参数集合的标签。
不同AC因EDCA参数不同,而有不同的访问媒介的优先级。
SP:服务期间(service period)。
连续的一段时间,STA处于发送或/且接受数据的状态。
这段时间称为SP。
UP:使用者优先顺序(user priority),UP定义了MSDU报文的优先顺序,UP通常在mac 层之上分配的。
TC:数据流类别(traffic category),有相同UP的msdu报文定义为同一类的数据流,用TC 标记。
TSPEC :数据流规格(traffic specification ),定义了数据流的qos 特性(characteristics )。
TCLAS :数据流分类(traffic classification ),某些参数值的规格定义,用这些规格来区分报文属于哪个TS 。
TS :数据流(traffic stream ),符合TSPEC 规格的数据流称为TS 。
TID :数据形态识别码(traffic identifier )。
mac 层之上,用于区分mac 层数据形态的ID 。
有16个可用的TID ,8个用于TC ,8个用于TS 。
TSID :数据流ID (traffic stream identifier )。
8个用于TS 的TID 称为TSID 。
3. qos 背景知识3.1. 无线qos 难点无线介质和有线介质传输的固有特性决定了这两类网络在提供QoS 时必须对所关注的协议层各有所侧重。
在有线介质的网络中,QoS 提供往往更关注网络层和传输层,但WI AN 作为一种典型的共享信道网络,对其实现QoS 支持更需要来自于MAC 层的支持。
这里的原因具体可以通过归纳有线网络和WLAN 的媒质访问的区别来进行解释。
WI AN 和传统LAN 具有不同的竞争模型。
在有线网络中,竞争被有效地控制在传播介质上(如下图),图中任何2个节点需要通信时,4个节点通过介质的连结而自然地成为一个竞争域。
而在无线环境中,竞争则是位置相关的。
如下图所示,如果A 与B 需要进行双向通信,C 由于在B 的广播范围内而成为竞争域的成员,而D 仍然是自由的,所以只有ABC 互相竞争。
若C 和D 要进行双向通信,竞争域的成员将是BCD。
而若B 与C 进行双向通信,4个节点都将成为竞争域的一员而互相竞争介质访问权。
这种复杂的竞争关系为设计一种有效利用WLAN 介质资源的协议增加了难度。
以上所述的节点竞争关系是一种位置相关(Location Dependent )的竞争。
此外,无线节点对介质当前所处状态具有不确定性。
无线网络中节点之间无法相互感知对方的收发状态,由此造成所谓的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暴露终端是指在发送接点的覆盖范围内而在接收节点的覆盖范围外的节点。
暴露终端因听到发送节点的发送而可能延迟发送。
但是,它其实是在接收节点的通信范围之外,它的发送不会造成冲突。
这就引入了不必要的时延)的问题。
在隐藏终端问题里,发送方错误地以为接受方为空闲状态而发送不可能被收到的数据帧。
而在暴露终端问题中,发送方错误地以为接受方繁忙而丧失了成功发送数据帧的机会。
正是由于WLAN中网络节点的通讯是通过访问共享的无线介质来实现的,通讯的效率其实也就是无线介质访问的效率。
因此WLAN的MAC层在提供QoS支持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3.2. PCF介绍使用PCF时候,媒介时间被分为CFP(无竞争周期)和CP(竞争周期)。
CFP时间媒介的访问由PCF控制,CP则由DCF控制。
CFP一开始,AP就会发送一个Beacon帧,该帧中的CFPMaxDuration(无竞争期最大持续时间)标明CFP最大持续时间。
AP接管无线媒介后,使用CF-Poll帧轮询STA是否有数据发送。
无竞争周期的数据帧确认采用CF-ACK。
CFP结束时,AP使用CF-End帧将媒介控制权交回给DCF。
注意,因CFP周期内时间十分宝贵,因此可以将轮询、确认、数据等组合在一起传送。
举例而言,Data+CF-ACK+CF-Poll表示AP发送数据,同时确认前一个帧,同时又轮询另一个STA。
3.3. 802.11协议Qos的局限性1999年版本的802.11协议不提供Qos支持。
在其MAC子层的规范中定义了两种访问方式:分布式协调方式(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和点协调方式(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PCF)。
在DCF方式下,无线节点通过一个中心控制的AP来协调访问媒质。
在PCF模式下,节点—节点之间直接通过中心PCF的协调来访问媒质。
DCF的竞争是通过避让实现的。
每一次竞争过程中避让时间最短的节点获得介质访问权,这也是所有基于避让机制的本质。
但同时我们看到,DCF是一种best-effort的服务,对于有带宽和时间延迟需求的数据DCF不提供QoS保证。
在DCF模式下,所有的节点和数据流通过一个随机的避让算法以相同的概率访问媒质。
PCF模式下,AP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Qos的实现,但是仍然存在3点不足:首先,所有的通讯都需要经过AP中继,即使在两个节点可以直接通讯的情况加AP仍然需要介人,这样就损失一部分的带宽利用,此外,受到轮询节点的传输时间无法准确控制。
一个收到CF-Poll帧的节点可以发一个长度在0-2346之间的数据帧,从而产生了发送时间的不确定性,这使得AP无法准确地为节点保证QoS 参数。
最后,AP无法获知哪些节点需要发送数据,哪些没有,从而把部分轮询时间不必要地分配给了一些不需要数据发送的节点,浪费了时间。
3.4. Qos种类早期的QoS研究主要针对有线网络,在网络层以上提供服务质量保障。
如综合服务/资源预约(IntServ/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sing)、约束路由(CBR)等等,但正如3.1所描述的,有线网络中的QoS机制通常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无线网络中。
在无线局域网的传输环境下,除了串扰、多径传播带来的较低数据传输率和较高的误码率之外,IEEE 802.11中的MAC层CSMA/CA接入机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相应也出现了新的优化方案。
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从网络的角度来说,我们进行网络优化的目的就在于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如带宽)提供Qos保障以便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实时业务的需要。
QOS可以分为参数化的QOS(parameterized QoS)和具有优先权的QOS(prioritized QOS)。
参数化的QOS是指研究实时业务对资源的需求情况,管理网络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网络QoS机制,具体来说网络中有待改善的QoS参数主要有如下四项:吞吐量或带宽,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或误码率。
在这种方法中,所有的设备和应用必须请求特定量的时间来发送它们的数据。
具有优先权的QOS则采用优先权等级来表示qos需求。
在这种方法下,当数据包进入到网络就被打上标记,这些标记由在像住宅网关这样的设备处的区分转发/排队引擎授予。
具有优先权的QOS主要通过EDCA实现。
参数化的QOS主要通过HCCA实现,但使用TSPEC允入控制时候,也可以通过EDCA实现参数化的QOS。
3.5. 无线qos标准2005年通过的802.11e协议提供了wlan环境下Qos支持。
07年,新版802.11协议合并了802.11e 的内容。
为示区别,本文中的802.11协议都指1999年版本;本文提到的802.11e 协议则包含了原始的802.11e (2005年版)协议本身及802.11(2007年版)的qos 增强。
在802.11e 中提出的一个新的调节功能(Hybrid Coordination Function ,HCF )。
HCF 针对802.11中的DCF 和PCF 进行了融合和增强。
确切地说,它并不代表任何访问机制,具体的访问机制是通过其子功能EDCA 和HCCA(HCF Controlled Access)体现的。
4.无线qos 帧格式4.1. Qos Control 域802.11e 扩展了802.11的mac头,新增Qos Control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