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高中二年级教案

合集下载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逍遥游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

4、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评价庄子的思想。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曾作过漆园吏。

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人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人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

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2、《至乐》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逍遥游》教学设计(精选5篇)

《逍遥游》教学设计(精选5篇)

•••••••••••••••••《逍遥游》教学设计(精选5篇)《逍遥游》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逍遥游》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逍遥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虚词及句式,疏通1—5节文意2、庄子想象、夸张的艺术及用寓言说理的技巧3、理解庄子从反面阐述他“无所待”思想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虚词及句式;领会本文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文章比喻说理的方法及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朗读练习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一、解题及庄子、《庄子》了解庄子和《庄子》简介】①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②《庄子》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③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题解】“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篇一【课题与教材】课题:《逍遥游》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第四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发现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并且能够结合课文注释以及工具书独立通读全文,基本疏通文意。

二、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增强文言文的语感,体会本文想象奇特,设譬取喻,说理透彻的特点,通过初步鉴赏,领略《庄子》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三、了解庄子的思想和智慧,学习庄子对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辨证地看待庄子“绝对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分析和准备】一、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一、二2、难点:目标三对“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训练学生的“聚焦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获得并丰富对“逍遥游”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欲望,使他们相互切磋,在交流和碰撞中加深领悟。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诵读感知经典心得交流拓展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疏通文意一、问题情境,激趣导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逍遥游》,作者庄周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媒体显示庄子画像)。

我们知道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这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处士横议,他们试图在乱世建立不朽的功业,百家争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治国的方略。

但是,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最为特别,他拒绝权势媒聘将时世冷眼看穿。

讲“曳尾涂中”(楚威王拜相)的故事。

那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拒绝诱惑的内力?他到底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中的名篇《逍遥游》,一同感悟庄子的大智慧。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意(一)对照注释默读全文(要求:注意字音和停顿;时间:5分钟)PPT提示读音:鲲(kūn)鹏抟(tuaacute;n) 齐谐(xieacute;)坳(agrave;o)堂迁徙(xǐ)北冥(miacute;nɡ)夭阏(egrave;)沮(jǔ)丧榆枋(fānɡ)斥鴳(yagrave;n) 舂(chōnɡ)米晦朔(shuograve;)泠(liacute;nɡ)然蓬蒿(hāo) 翱(aacute;o)翔恶(wū)乎待哉穷发(fagrave;)之北知(zhigrave;)效一官决(xuegrave;)起而飞数数(shuograve;)然蟪(huigrave;)蜩(tiaacute;o)(二)学生朗读《逍遥游》(要求:读准字音、合理断句;时间:3分钟)(三)评点(时间:3-5分钟)(四)老师或学生范读(要求:勾画不解不解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道理;时间:3分钟),体会谁读得更有情味?(五)讨论交流(要求:疏通文意、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记录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间:5分钟)(六)课堂练习:媒体显示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附:1、通假现象:(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餐而反(反通“返”)(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2、虚词、实词(1)怒而飞(怒:奋发)(2)志怪者也(志:记载)(3)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4)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5)之九万里(之:到去)(6)之二虫(之:这)(7)众人匹之(匹:相比)(8)彼且奚适(奚:哪里)(9)是鸟也(是:这)(10)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11)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12)而后乃今陪风(陪:凭)(13)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14)适百里(适:往)(15)以久特闻(特:独)(16)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17)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3、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4、古今异义词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逍遥游》的寓意和哲理。

2.分析《逍遥游》中的寓言故事,掌握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逍遥游》的寓意,分析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

2.难点:掌握《逍遥游》中的哲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庄子》中的经典故事,如“庖丁解牛”、“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2.介绍《逍遥游》的作者庄子及其文学地位。

二、课文讲解1.分析课文“逍遥游”的含义。

2.逐句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寓意。

3.分析寓言故事“鹏程万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逍遥游”的理解。

2.讨论庄子通过寓言故事传达的哲理。

四、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二、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逍遥”、“游”等。

2.探讨庄子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看法。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分析其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2.让学生谈谈对庄子的认识,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二、拓展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庄子》中的其他篇章,如《秋水》、《养生主》等。

2.分析《逍遥游》与其他篇章的关联,探讨庄子的哲学体系。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庄子的哲学思想的理解。

2.讨论庄子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作业布置2.收集并整理庄子其他篇章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二、课堂分享1.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交流庄子其他篇章的阅读感悟。

2.让学生谈谈对庄子的认识,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逍遥游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3、积累词语:志、图、名、穷二、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概貌2、对比的手法,超乎寻常的想象;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三、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预习。

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有重点的讲解2、第二课时:熟读。

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思想。

背诵第一段。

3、第三课时:教师讲解。

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不必过多地批判,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即可。

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本身。

四、课时数: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板书文言现象)(一)导入:提起庄子,大家应该能够想起高一我们学过他的——《庄子·秋水篇》,可能还会有同学知道他的《庖丁解牛》。

《秋水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并且给予了“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评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

题为——《逍遥游》。

(二)作者作品简介:关于庄子其人及《庄子》这本书,课文下面注释①中还有介绍,如果觉得不够,学案上的介绍更为详细,大家可以参考。

高二语文教案:逍遥游2篇

高二语文教案:逍遥游2篇

高二语文教案:逍遥游高二语文教案:逍遥游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逍遥游教案班级:高二教案课时:1课时教案教材:《逍遥游》(宋代)杂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逍遥游》的作者杨万里以及杂剧的特点;2. 学习《逍遥游》的基本情节和故事背景;3. 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以及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推测其性格特点;4. 学习鉴赏杂剧的基本技巧。

教案教学重点:1. 理解杨万里的创作动机和表达方式;2. 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教案教学难点:1. 学习鉴赏杂剧的基本技巧;2. 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和言谈举止的推测。

教案准备:1. 杨万里的相关资料;2. 《逍遥游》的文本;3. 黑板、粉笔。

教案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杂剧的概念,解释为何要学习杨万里以及他的作品《逍遥游》。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逍遥游》的眼光独特,形式新颖。

第二步:阅读理解(15分钟)分发《逍遥游》的文本,让学生静读。

教师可以依次进行帮助学生解读剧中各个场景和人物形象的讨论。

第三步: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重点关注杨万里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揭示性格特征的手法。

第四步:鉴赏杂剧的技巧(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鉴赏杂剧的基本技巧,例如在理解剧情的同时关注人物形象和言谈举止,推测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动机等。

第五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讨论杨万里的创作动机和表达方式,以及杂剧的独特之处。

教案延伸活动:1. 请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剧中人物,进行小剧场表演,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再创作能力;2. 组织学生自行寻找杂剧作品并进行分享,提高学生对杂剧的鉴赏能力。

教案板书设计:1. 杨万里及《逍遥游》的介绍;2. 《逍遥游》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 鉴赏杂剧的基本技巧。

教案评估方式:1.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2. 学生的表演和讲解能力;3.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教师问题的回答。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逍遥游》的作者及其背景;2.理解《逍遥游》的主题和意义;3.掌握《逍遥游》的词句理解和鉴赏;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逍遥游》的主题和意义;2.《逍遥游》的词句理解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逍遥游》是否有所了解,了解学生对自由与追求自由的理解。

2. 探究课文(25分钟)1.作者介绍–向学生介绍《逍遥游》的作者陶渊明,并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文学成就。

–分享陶渊明的名句和名篇,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课文内容理解–分段阅读《逍遥游》,指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逍遥游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怎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追求?•逍遥游与人生哲理有什么关联?3.词句理解和鉴赏–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帮助他们感受文字的美丽和力量。

–分段解析课文中的经典词句,包括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表达和意义。

3. 讨论与分析(20分钟)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问题:你如何理解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小组展示和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出各组的答案。

2.作品赏析–向学生介绍其他作家对《逍遥游》的评论和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和观感。

–引导学生分析《逍遥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创作与表达(30分钟)1.写作任务–鼓励学生选择《逍遥游》的某个段落或词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时想要表达的感受和思考。

2.作品分享–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交流和互动。

5. 总结归纳(10分钟)1.学生述说–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逍遥游》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总结和表达。

2.教师总结–教师对整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教学延伸1.邀请学生阅读和研究其他陶渊明的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成就。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逍遥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识记基本文言知识点。

2、了解本文借用寓言说理的论说方式。

3、体会本文想想丰富,意境开阔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浪漫主义特色。

4、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说理的方式。

教学过程:【导入语】我们在学习前一篇课文《与妻书》时,谈到了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林觉民就是为了自由而抛家舍业。

著名歌手许巍在《蓝莲花》里也唱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而我本人呢,也希望自己会幻成一朵云,贴近太阳的胸膛;会变成一缕阳光,照射到阴暗的角落;会化成一股风,追逐自由的方向;会凝聚成一个笑脸,铺满在每个人的脸上。

人人都向往自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求自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会不尽相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理解自由的。

【庄子及《庄子》介绍】庄子: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原应为富贵人家,但是在战国时家道衰败,沦落为社会底层,他大约死于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岁。

庄子的五点基本情况:第一,庄子是一个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

第二,家境贫困,生活艰苦,靠打草鞋过活。

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

第三,有点像“隐士”,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

楚王以厚币礼聘他为丞相,他拒绝不就﹙可见他非常地猖狂和桀骜不驯,怪不得文学人士说“庄狂屈狷:juàn,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第四,他有家室、学生,不过,他一生寂寞,门徒不多,朋友有限,当时学术界的名人中,只有惠施与他经常往复辩论,而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也只有荀子提到他。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庄子《逍遥游》的哲学思想,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领会庄子的论证方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庄子的论证方法及其哲学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逍遥游》的哲学思想。

2.文本解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逍遥游》,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3)讨论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

3.语言品味(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骈散结合、寓言故事等。

(2)引导学生品味庄子独特的论证方法,如对比、排比等。

(3)让学生尝试运用庄子的语言特色进行仿写。

4.意义探讨(1)引导学生探讨庄子的逍遥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讨论如何借鉴庄子的思想,调整自己的心态,实现内心的逍遥。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翻译《逍遥游》中的重点句子。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逍遥思想的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1)庄子(约前369年—前2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庄子》一书中,其中《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2)《逍遥游》是庄子的一篇代表作,文章通过寓言故事、对比论证等方式,表达了庄子追求自由、逍遥的哲学思想。

2.文本解读(1)学生自主阅读《逍遥游》,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大鹏鸟的逍遥飞行引出庄子对逍遥的向往。

第二部分:通过对比鲲鹏与小鸟、宋荣子与列子,阐述逍遥的境界。

第三部分:论述逍遥的方法,即顺应自然、无所待。

逍遥游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逍遥游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逍遥游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教案一:《逍遥游》赏析
教学目标:
1.了解《逍遥游》的作者及其时代背景;
2.理解《逍遥游》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3.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哲理思想;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1.展示《逍遥游》的诗词,让学生自由阅读,感知诗歌的意境。

2.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逍遥游》的理解和感受。

讲授新课:
1.介绍《逍遥游》的作者辛弃疾和他的时代背景,引出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2.讲解《逍遥游》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内涵。

3.分析《逍遥游》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借景等。

巩固活动:
1.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逍遥游》,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精读《逍遥游》,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学生撰写读后感,谈自己对《逍遥游》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
1.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辛弃疾的作品,比较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的异同。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进行朗诵或分析。

3.组织学生分层次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逍遥游》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在鉴赏诗歌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有些学生对于诗歌的哲理思想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另外,在拓展活动方面,可以加入更多的诗歌鉴赏和朗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课文《逍遥游》教案范文

课文《逍遥游》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逍遥游》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逍遥游》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能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逍遥游”的内涵。

4. 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对生活进行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

教学重点:1. 《逍遥游》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3.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会。

教学难点:1. 《逍遥游》的古文理解和背诵。

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3. 对“逍遥游”内涵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逍遥游》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学生跟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5.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分析并欣赏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4.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逍遥游”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逍遥游》。

2. 写一篇关于“逍遥游”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能力,以及对“逍遥游”内涵的领会和运用。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评价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看学生是否完成了作业任务,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能力,以及对“逍遥游”内涵的领会和运用。

也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逍遥游》教案

高中《逍遥游》教案

高中《逍遥游》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逍遥游》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能够分析《逍遥游》的艺术特色和哲学思想。

(3)能够运用《逍遥游》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逍遥游》。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逍遥游的哲学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爱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逍遥游》是庄子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描绘鲲鹏的变化和大鹏鸟的飞翔,表达了庄子逍遥游的哲学思想。

2. 教学重点:理解庄子逍遥游的哲学内涵,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3. 教学难点:庄子逍遥游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逍遥游》,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庄子逍遥游的思想。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逍遥游》,掌握课文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课文的理解、艺术赏析和实际应用。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逍遥游》的内涵。

2.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庄子逍遥游哲学的实际应用。

3. 比较分析:将《逍遥游》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性。

七、教学方法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3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3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3篇)《逍遥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和积累之、其两个虚词的用法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1、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然后通过对文章第一段的分析,尝试背诵。

2、然后研习第二、三自然段,完成对于文章的理解。

并对逍遥游的进行探究。

完成对文章主旨的体会。

教学难点:1、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诵读三到五遍,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2、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过多地阐发,也不必过分地批判,通过课文,使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3、教学方法: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中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

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稍后。

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却遭拒绝。

他说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其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处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逍遥游》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逍遥游》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逍遥游》教案篇1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庄子思想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2)[教学要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投影: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属于道家学派。

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

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

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画线字注音。

(1)其yì()若垂天之云(2)海运则将xǐ()于南冥(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6)tiáo()与学鸠笑之曰(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9)适百里者,宿chōng()粮(10)小知不及大知()(11)斥鴳()笑之曰(12)而()征一国者(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14)彼且恶()乎待哉?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

高二语文教案:逍遥游

高二语文教案:逍遥游

高二语文教案: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逍遥游》的基本内容,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

2.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文本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

2.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逍遥游》的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a.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b.文章的论证过程是如何展开的?2.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a.举例说明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b.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讨论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庄子的哲学思想。

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a.教师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b.学生举例说明这些词语和句子的作用。

2.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

a.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

b.学生分享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1.学生举例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阅读庄子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阅读庄子的其他作品,如《秋水》、《德充符》等,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快速浏览了《逍遥游》,有没有发现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让你觉得难以理解的呢?学生A:老师,我觉得“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句话有点难懂。

学生B:老师,我懂了。

《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逍遥游》优秀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逍遥游》优秀教案1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万物”到底待“什么”;写“万物皆有所待”有什么作用;难点: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目标:1、了解文章背景和庄子2、疏通文意,学习第一段过程:一、导入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却给宇宙带来了无穷的意义。

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心灵,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者探索和审美的世界……(引导学生对专题的关注,使学习课文不成为孤立的学习)。

古代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以经世之才,却屡遭打击,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变得日益豁达。

比如苏轼。

那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要讲的庄子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之一。

二、检查预习1.你对庄子及其创作有哪些了解呢(适当补充背景知识)2.课文论证了庄子什么样的观点呢3.你对“逍遥游”的含义怎样理解的呢(“逍遥”,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

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1、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kūn) 抟(tuán) 坳(ào ) 蜩(tiáo) 决(_uè)起而飞抢(qiāng) 小知(zhì) 斥鴳(yàn) 数数(shuò)然泠(líng)然、3、疏通、积累通假字:冥——溟反——返知——智已——矣辩——辨而——耐有——又重点实词(单音词):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重点生字抟坳蜩舂蟪蛄斥鴳四、整体感知《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

最新最新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三篇】

最新最新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三篇】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三篇】2、学习思路:提示:不逍遥——逍遥(驳论,先破后立)(如已学过的《拿来主义》)提出两问题:(1)每一段列举了哪些事物,是否达到了逍遥?(第一、二自然段)(2)找一下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并翻译。

(第三段)四、梳理探究(一)、引导学生梳理第一、二自然段。

1.通假现象(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2.虚词、实词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之九万里(之:到……去)之二虫(之:这)众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适(奚:哪里)是鸟也(是:这)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凭)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适百里(适:往)以久特闻(特:独)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3.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4.文言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3)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5.古今异义词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6.固定句式(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7.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设计•相关推荐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标: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风格。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

情意目标: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2.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大家写了一篇奇文,说鲲鹏之大,鲲鹏展翅之时,两翼蔽日,扶摇而上可达九万里;写事物之小,说连一根小草也能做成船。

这些夸张令人惊奇,感觉新鲜,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位大家就是庄子,这篇奇文就是《逍遥游》。

二、整体把握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2.教师范读,生听读解决自读时的问题。

3.师朗读指导4.生再读、或齐读5.反馈: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内容或提出疑问。

三、疏通文意,把握内容1.借助注释、借助小组的力量理解课文疑难词语,粗通文意。

(要点提示:通假字,重点实词“怒”“志”“抟”“息”“负”“覆”“培”“角”“枪”“控”“适”“念”“修”“绝”“已”“正”“海运”“野马”“扶摇”“坳堂”“夭阙”“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等等)2.以练习一(第3问的后一问暂不考虑)为线,继续研读课文(1)全班讨论明确要求:逐题朗读,逐题作答,要求尽量用原文作答,并直译。

四、小结:第一段文意上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从文章开始至“南冥者,天池也”,写鹏鸟遨游于九万里,有待“海运”。

第二个从“《齐谐》者”至“而后乃今将图南”引齐谐的话,证明大鹏徙于南冥是凭借风力,再进而说明鹏和“野马”“尘埃”同样是“有所待”。

逍遥游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逍遥游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逍遥游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庄子《逍遥游》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析庄子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庄子《逍遥游》中的核心思想。

2.分析庄子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散文中的抽象概念和隐喻。

2.分析庄子散文中的逻辑结构和哲学思想。

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熟悉庄子《逍遥游》的内容和结构,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学生预习:阅读《逍遥游》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庄子的生平和思想,激发学生对《逍遥游》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逍遥游的理解是什么?二、课文讲解1.讲解《逍遥游》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讲解庄子散文的特点。

三、课堂讨论1.讨论庄子《逍遥游》中的核心思想,如自由、无为、顺应自然等。

2.分析庄子散文中的隐喻和论证方法,如何通过寓言故事表达哲学思想。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逍遥游》的主旨。

2.让学生分析庄子散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逍遥游》的主旨和特点。

2.提问:你们认为庄子散文中的哪些思想对现代生活有启示?二、课文讲解1.讲解《逍遥游》中的具体故事,如大鹏鸟、蜩与学鸠等,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对自由和顺应自然的追求。

2.分析庄子散文中的论证方法,如何通过寓言故事来说明哲学观点。

三、课堂讨论1.讨论庄子散文中的抽象概念,如“逍遥”、“无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

2.分析庄子散文中的语言风格,如幽默、夸张等,探讨其表达效果。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逍遥游》中的寓言故事。

2.让学生尝试运用庄子散文的论证方法,就某个哲学观点进行论述。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逍遥游》的主旨和特点。

2.提问:你们认为《逍遥游》中的思想对你们的成长有何启示?二、课文讲解1.讲解庄子散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哲学的发展脉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
庄子思想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
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
投影:
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属于道家学派。

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

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

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
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其()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6)()与学鸠笑之曰
(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9)适百里者,宿()粮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
(12)而()征一国者
(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14)彼且恶()乎待哉?
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

明确:⑴翼⑵徙⑶⑷⑸⑹蜩⑺
⑻⑼舂⑽⑾⑿⒀⒁
3.叫3名同学朗读课文,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如有问题,师生及时纠正。

4.教师做朗读提示。

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5.各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

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6.学生齐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提问: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要求学生能合书回答。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说?(学生看书思考,合书回答。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

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提问: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照样说明它们也非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教师对第1段稍加点拨,带领学生背第1段。

学生齐背第1段。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换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

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

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

第3段。

明确: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

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齐背第2段,齐读第2、3段。

五、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文言知识,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庄子散文风格,并对本课小结。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
1.单独背、齐背
2.小组比赛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投影: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飡而反(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4)而征一国者(5)旬有五日(6)御六气之辩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
答案:1.(1)“飡”同“餐”“反”通“返”(2)“知”通“智”(3)辩”通“辨”(4)“而”通“耐”(5)“有”通“又”(7)“辩”通“变”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
3.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志
class=normal width=237>
例句
class=normal width=109>
出处
class=normal width=118>
释义
class=normal valign=bottom nowrap width=237>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lass=normal width=109>
《陈涉世家》
class=normal width=118>
志向
class=normal width=23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lass=normal width=109>
《训俭示康》
class=normal width=118>
立志
class=normal width=237>
《齐谐》者,志怪者也
class=normal wid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