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全球医疗企业市场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CONTENTS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近几年来,医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OTC药品政策的出台,药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医药企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制药厂都拥有自己的包装企业;而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开发环保塑料医药包装材料逐渐成为药品包装技术发展的方向;外资制药企业历来十分重视药品包装,因为他们认为包装是产品形象的重要部分,产品外观应当与内在品质一致;近年来,中国医药包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药品包装将呈现出更加方便、安全,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趋势;当前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在硬件上与国外医药企业相差不大,但软件环境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相关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外,药品流通体制也存在弊端;药品大多数在医院药房销售,在药店销售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限制了药品参与直接竞争,从而制约了医药包装业的发展;另外,现行的某些招标制度挫伤了医药厂商的积极性,企业无力在药品包装环节上下大气力,长期保持着“旧面孔”;目前,由于国内部分企业的包装意识不强,对包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包装的作用重视不够;制药企业大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白板纸作为药盒包装材料,这主要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一般不愿在包装上多花钱,普遍的做法是能省则省;这是我国制药企业的一大错误观念;随着医药工业的蓬勃之势,医药市场将愈来愈广;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产品外包装正在成为突显特色的一种有效方式;制药企业应积极追寻新方向,将产品品质摆在第一位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环保药剂与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二篇:问诊处方药网售医药电商崛起待时机自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后,业内一直关注处方药“解禁”政策何时落地;不过,遗憾的是,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文件,如今仍不见踪影;对此,业界认为,网售处方药推广困难,主要受到处方药性质限制;处方药需要在专业人士监督下使用的,一般流程是医生诊断开处方,药师调配;即便如此,还有很多由于用药不当导致的人身伤害;由于电商平台易滋生假货,对安全要求极为严格的处方药产品在缺乏指导与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一时难以在网上售卖;另外,虽然互联网有低成本的美誉,但在处方药市场或难以带来低廉的价格,因为在我国很多处方药是可以报销的,去医院购买报销比例更高,这也制约了处方药的网售市场;上述背景下,不少业界人士认为,由于推行难度太大,处方药网上销售的政策或将被暂缓,医药电商未来发展备受考验;事实上,由于政策多次爽约,医药电商已经呈现萧瑟景象:近一年的时间里,医药电商领域多位CEO离职;有“互联网医药行业的重要风向标”之称的阿里健康全年亏损 1.015亿港元,较上一财年亏损额增加159%;医药电商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医药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主体,凭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药产品交换及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为,低价、方便与药品齐全是医药电商的优势,也基于医药电商的独特优势,国家将其视为破除医改障碍的重要手段;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医药电商产业规模仅为70亿元,处方药市场如果被放开,医药电商将获得数千亿元市场,网售药品也将占据医药零售市场的30%;不过,目前政府对处方药呈谨慎放开的态度,除了处方药因素之外,我国医药电商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还面临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以及医药物流水平低等问题,由于政策改变是较为缓慢的,电商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过,互联网影响下,政策放开和电商入场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电商作为一个增量市场,从零到有,从小基数到大空间,成长潜力大;医药电商可以从较容易的地方突破:其一,移动互联网时代,O2O将成为发展主流,送药类APP将会层出不穷地出现,宜提早布局;其二,布局完善更高级别的物流体系;医药电商涉及的药品尤其是处方药对运输过程的条件极为苛刻,因而电商需要相应地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三篇:顺丰等杀入医药物流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分析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处长王维丽透露,目前中国邮政、顺丰与UPS三家物流企业已经陆续进入医药物流市场,待拿到相关“通行证”后,三家公司将正式切入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此同时,近日,媒体也报道了国内医药物流巨头企业九州通打算成立单独的物流公司,除了承接集团自身的医药物流配送业务之外,还将承接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业务,一时间,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趋热;第三方物流是指除了医药公司自身的药品配送体系外,专注于为药品企业进行药品配送的非药品企业;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止至2014年底,全国取得由省级药监部门核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123家,其中位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的中国邮政,顺丰和UPS位于杭州的萧山国际机场物流公司五家企业最为特别,它们作为药品流通行业外的企业,也获得了相关资质,中国邮政、UPS与顺丰跨界“杀入”第三方医药物流,也折射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近年来,随着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医药物流行业发展也备受关注;我国正打算出台文件允许网售处方药,这一政策将极大利好医药电商发展,作为医药电商的配套环节,医药物流行业也将获得利好;目前我国药品批发企业中,90%以上的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不可能建立强大的物流服务体系,因此只能寻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这就为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提供的巨大发展契机;与传统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相比,顺丰、UPS与中国邮政无论是运输速度、营业网点还是物流处理能力方面,均有着普通药企和物流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国内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龙头”当属九州通,据悉,目前九州通的上游供货商已经将近5600家,下游客户达到7000余家,全国的省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达到23个,地市级医药物流中心也有32个,终端配送点达到400多个;不过,与国内快递行业“龙头”顺丰相比,九州通则处于劣势;目前顺丰的营业网点已经将近800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每天的仓库单日出库条数超过6万条,拥有超强的物流处理能力;除了陆路运输之外,顺丰还有专机运输,在整个运输网络中装载GPS与GIS货物定位系统,确保快递按时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因此,可以预见,顺丰、UPS与中国邮政的杀入,将对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格局产生“震荡”;除此之外,第三方医药物流的经营业务也将有所扩展;目前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主要通过将医药生产企业的药品送抵药店、医院等终端市场牟利,不过随着顺丰、UPS等快递企业跨界,即将获得政策利好的医药电商将成为行业必争之地;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四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未来海洋生物医药前景广阔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于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对于缓解资源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与国外和陆地对比还有差距;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还较薄弱;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不足,产业生态还未建立完善;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政府方面,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则需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储备基金,投资一些基础性研究项目作为知识储备,或者通过资金缺陷法收买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对其进行后期研究,缩短周期并加快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避免新产品前期研究的投资风险;文中数据参考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五篇:图解互联网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六篇:商务部谈药品零售转型医药电商拐点将至近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对外表示,未来药品零售行业服务转型的关键在于医药电商的跨界融合与发展,商务部将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医药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和标准,促进医药、医疗和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推动医药电商加快跨界融合与发展;近年,在国内经济下行、人力成本与租金上涨以及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传统零售行业生存艰难,正积极转型互联网零售,药品零售行业亦然,医药电商便因此应运而生;医药电商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医药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主体,凭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药产品交换及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为;与传统药品零售行业相比,医药电商具有低价、方便与药品种类齐全的优势;电商平台对医药行业具有枢纽功能,使流通渠道缩短,拉近生产和消费的距离;传统药品零售存在的“回扣”问题也将在互联网平台上备受限制;另外,通过大数据对消费者情况的分析,医药电商也将使生产更契合实际;基于这些优势,国家正将其视为破除医改障碍的重要手段;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2014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为46亿元,与医药行业2400亿元的规模相比差距较大;2015上半年,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继续快速发展:从企业数量看,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为425家,同比增长56.3%;从销售规模看,拥有互联网资质的医药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超过50%,远高于传统药品流通销售模式的增幅,预计2015年医药电商规模将达68亿元,医药电商潜力巨大;今年早些时候,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一旦处方药市场被放开,预计医药电商可获得数千亿元市场,网售药品也将占据医药零售市场的30%;放开处方药市场目前还面临医生处方难以放开、医药物流难以匹配等问题,除此之外,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也是现阶段我国医药电商难以爆发的现实因素;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八篇:医药医疗十三五规划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近日,国家针对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领域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生物医药与医疗信息化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同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三大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可期;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其中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医药、农业、海洋、环境、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包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现代医疗产业则由制药产业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组成;近年,得益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了近年来中国成长性最好、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领域之一,生物医药股也因此成为了A股乃至全球股市的最大朝阳性产业股;“十二五”期间,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成为生物医药发展重点,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平均每个新药持获得500-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临床上,生物药物正越来越収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疗效,创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超过900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生物制药行业实现收入2750亿元,同比增长13.95%,行业利润322亿元,增长11.82%,处在较快增长的阶段;不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仍然有很大差距,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弱和产业化能力差是主要因素;因此,在即将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预计生物医药领域的不足将得到突破;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药研发和精准医疗将获得关注,恒瑞医药、北陆药业、安科生物等相关公司有望受益;与此同时,促进生物医药资源、资本、技术、项目、人才融合发展的服务业集聚区即生物医药产业园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有80多个地区城市已经着力建设医药科技园、生物园、药谷,全国已有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而且各地新开发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很多都将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引驻对象;其中比较成熟产业园有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泰州中国医药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九篇:新规定出台医药市场行业解析酝酿了十余年之后,药品审批改革终于启动;8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就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提出五大主要目标、十二项具体任务和四大保障措施;“文件出台对中国的药品监管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对我国未来药品质量标准的提高很重要,未来也将导引药品审评、审批、药品上市许可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出台;最终还将直接影响整个药品行业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模式的转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家食药总局药品监管法规司顾问王晨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意见的出台将是中国药品监管的又一转折点;意见一出,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各界均表示关注;业内普遍认为,此次药审改革推行之后,中国药企将由多而弱逐渐走向少而精;仿制药企业在提高行业门槛后必将面临严酷考验,部分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而创新药企将迎来研发、审批等多重利好,多年来终于等来曙光;小仿制药企或挂靠大企业意见的直接后果就是仿制药门槛提高;意见提出,争取在2016年底前消化完近2万件的药品审批积压存量,到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王晨光透露,在这2万件积压的药品审批中,有些仿制药已不是按照原研药仿制,而是按照再仿或其他仿制药的标准,甚至三仿四仿;“这样就离原研药的标准越来越远;因此首先要求自查,同时审评标准也提高;”王晨光说;王晨光还透露,目前积压的这2万件药品审批审评将按照新标准做,但具体的做法未定,并非一刀切;“原本没按照这个标准的尽量达到,原申请也不是无效,而是要求补充材料;如果按原标准批,则可能规定要在多长时间内提高标准、提高质量,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要生产了;”意见发布的一个月前,7月22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以下简称“117号文”;7月31日晚再发文关于征求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公告2015年第140号以下简称“140号文”,提出了提高仿制药审批标准、严惩注册申报造假行为、退回不符合条件的注册申请等十条措施,被业内称为“最严药品评审令”;“接连出台的药品审批改革文件,像多米诺骨牌,影响会逐渐显现;”河南一家仿制药企业的销售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国家,据网易财经报道,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在今年或接近5000亿元;意见提出,将药品分为新药和仿制药;对仿制药的认定,由现行的“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此次政策的调整会令仿制药的审评审批标准大大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国产仿制药质量,对创新药的研发以及销售会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中欧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评价;目前,我国有近5000家药企,其中仿制药企业占90%以上;根据食药总局提供的统计数字,中国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高达18.9万个,95%以上为仿制药;一位不愿具名的广东某大型药企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研发新药时间长,费用大,而且推广上市成功率低,不如仿制药成本低、风险小,资金回笼快;这是我国药企扎堆仿制药的根本原因;”国内药企研发新药动力弱与旧审批制度息息相关;据该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一种新药的临床审评时间常常要3-4年,上市审批也需要同等的时间,从递交临床申请到拿到上市批件,药企要用六七年甚至八九年;如果再算上进入5年更新一次的医保目录,那就需要等待更长时间;“而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只有20年,这样算下来,留给创新药赚钱的时间只有5年了,谁还去生产创新药呢”当然,时间成本的投入只是原因之一,创新药研发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的一项数据显示,开发一个新药的平均成本大约为26亿美元;2013年,全球前十强药企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7.8%,高达603.9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前十强药企的研发投入仅为销售额的1%,约为3亿美元;对国内大量仿制药企业而言,意见出台不亚于一场海啸,对仿制药的质量标准提高,意味着仿制药企的技术水平、制剂工艺、制药设备及辅料等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并且增加在一致性评价或生物等效实验等方向的投入,这势必会提升高质量仿制药的成本;一些技术能力不足的企业更将面临调整;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瑞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就透露,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2011年施行后,药厂由原来的7000多家缩减到现在的4000多家;招标的进展和注册方法的大变革,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势必压缩中小企业未来的空间;前述河北仿制药企业销售人员表示:“部分中小型药企生产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激烈,药品销量不理想,利润低;这样的企业要在短时间增加成本内改进设备、提高工艺是很困难的,按照行业惯例,一般会‘挂靠’到大药企合作求发展;”蔡江南则认为,意见的出台会让仿制药企业提高工艺水平,适应新的评审标准,有助于行业本身的发展;“过去仿制药疗效遭质疑主要是因为标准制定过低,现在多数企业要达到仿制药的等效性标准并不是很困难;一部分药企会淘汰出局,但数量不大,因为涉及地方税收、就业的问题;对于仿制药企业,做好研发、强化工艺才是最好的出路;”他说;留给仿制药的调整时间不多了;将实行上市许可人制度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有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医药等一批研发能力较强的制药企业;2015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名单中,前述三家药企分列第1名、第4名和第7名;以正大天晴为例,截至去年底,正大天晴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33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00项,授权公告的专利共178项,其中发明专利149项包括外国专利授权11项;根据前述创新药和仿制药的开发时间和投入成本,中国新药研发的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令企业对新药研发望而却步;新药研发成本巨大,销售额却不尽如人意;今年7月的一个行业沙龙上,深圳翰宇药业首席技术官马亚平透露,中国1类新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最多4亿-5亿元,目前还未出现10亿元的重磅药;审批时间过长也是新药研发的另一痛点;申万宏源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1.1类新药、3.1类新药及6类新药的平均审评时间为42个月、42个月和25个月,申报临床的平均审评时间为14个月、28个月和28个月;相同情况下,2003年-2013年,美国、欧盟、日本新药申报生产获批时间的中位数依次为304天、459天和487天;中国药审速度之慢常年备受诟病;王晨光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国家的药品监管是按照批文号的,药品想生产就得申请批文号,其他企业看到了也想生产,就也去报申请;同一种药批文号有很多,比方很多厂都生产阿司匹林,这就造成质量不一样;同时有些企业认为批文号是一种无形资产,批文号越多,盈利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就越强,甚至说‘我不生产了,但我有批文号,我可以把批文号再转卖给别人’;这种手里的批文号越多越好的思想,造成了很多企业不管生产不生产,都先去申请批文号,而很多药厂手里批文号不少但并不生产,结果批文号空着;这也造成了审批部。

全球及中国医疗电商行业发展驱动力、行业发展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全球及中国医疗电商行业发展驱动力、行业发展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全球及中国医疗电商行业发展驱动力、行业发展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一、2020年中国医疗电商行业发展驱动力1、网购消费促进医疗电商行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中国网购用户数量、网购渗透率、网购交易金额每年均稳定增长。

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网购用户数量将达6.59亿人,网购渗透率将达79.5%,交易金额将达6.82万亿元。

师认为,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向着更加成熟的高质量发展迈进,医疗电商行业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慢性病患者增加2018年,中国慢性病患者超过3亿人,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60%。

在各项疾病中,患高血压疾病的群体占比最高(94.24%)。

师认为,中国居民各年龄段群体都面对着慢性病患病风险,特别是受到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影响,总人群中的慢性病患病人数将不断上升,对健康的关注和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随之日益提高。

二、政策层面随着互联网+与医药行业的深度结合,我国网上销售药品的限制逐步减少,这几年中国医药电商的到了巨大发展。

2000-2012年,我国逐步放开对非处方药网络销售的限制。

国药管办公室发布规定,只能在网上销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非处方药。

2013年,我国正式放开对非处方药的限制,允许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药品交易网站销售非处方药。

2014年之后,逐步取消非处方药销售资质审核。

药监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允许互联网药品经营者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

2017年网售处方药的政策开始收紧,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网络药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范围。

网络药品销售者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不得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等。

2018年政策再次放松。

《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中报总结:疫情之下稳健经营,建议关注“ 长受益”+“ 快复苏”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中报总结:疫情之下稳健经营,建议关注“ 长受益”+“ 快复苏”

2020年8月30日医药生物中报总结:疫情之下稳健经营,建议关注“长受益”+“快复苏”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20200830)行业周报◆行情回顾:医药回调压力缓解,再受市场青睐。

上周,A 股医药生物指数上涨4.04%,跑赢沪深300指数1.39pp ,跑赢创业板综指1.27pp ,排名4/28,表现较好。

港股恒生医疗健康指数收涨2.7%,跑赢恒生国企指数3.0pp ,排名3/11。

◆上市公司研发进度跟踪:上周,中生制药的TQB3720片、药捷安康的TT-00920片、恒瑞的SHR3680片和HR091506片临床申请新进承办。

海思科的HSK7653片、信达生物的Pemigatinib 片、浙江医药的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抗-AS269偶联物正在进行3期临床。

◆本周观点:中报总结:疫情之下稳健经营,建议关注“长受益”+“快复苏”医药行业上半年业绩呈现“逐步复苏、内部分化”的特点,疫情受益、刚需品种的公司普遍业绩较好,多数企业自Q2开始逐步恢复增长。

业绩公告期,医药板块稳健性的优势凸显。

本次疫情控制之后,医保目录调整、药械集采等医保领域政策密集落地,未来集采将常态化,我们重点推荐业绩较好、估值具有相对优势的连锁药店、部分特色原料药、高端医疗设备、港股优质医药龙头、互联网医疗企业,有疫情催化的疫苗、血制品等板块。

下半年策略:“疫”后寻机,“长受益+快复苏”两大主线。

后疫情时代,医药中的多个子行业有望借此实现快速普及、升级,建议关注CXO 、疫苗、血制品、互联网医疗、医疗防护、医疗硬件等长受益方向,推荐药明康德、药石科技、凯莱英、智飞生物、双林生物、大参林、平安好医生(H )、英科医疗、安图生物、迈瑞医疗、润达医疗。

另外,因为疫情被暂时延后的需求可能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复苏,建议关注医疗服务和耗材、生长激素等快复苏方向,推荐欧普康视、康德莱、威高股份(H )、长春高新。

◆风险提示: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黑天鹅”事件;研发失败风险。

健康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健康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健康产业市场分析报告第1章引言 (2)1.1 健康产业的定义与范围 (2)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3)第2章健康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策与法规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文化环境 (4)2.4 技术环境 (4)第3章健康产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4)3.1 全球健康产业市场规模 (4)3.2 我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 (5)3.3 健康产业增长趋势分析 (5)第4章健康产业结构分析 (5)4.1 健康产业细分市场概述 (5)4.2 医疗服务领域 (6)4.3 健康管理与促进领域 (6)4.4 健康保险领域 (6)第5章健康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6)5.1 国际健康产业竞争格局 (6)5.2 我国健康产业竞争格局 (6)5.3 竞争对手分析 (7)第6章健康产业市场需求分析 (7)6.1 健康产业消费者需求特征 (7)6.1.1 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慢性病管理、健康养生等方面的需求逐渐上升。

(8)6.1.2 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导致了对健康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增加,从预防医学到健康管理的需求呈现多元化。

(8)6.1.3 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品质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高端健康产品和定制化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8)6.2 健康产业市场需求规模 (8)6.2.1 市场总量分析:结合宏观经济指标和行业数据,评估当前健康产业市场的整体规模,并分析其占GDP的比重。

(8)6.2.2 细分市场分析:对医疗保健、健康养生、健康管理等细分领域进行市场规模的估算,并分析其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

(8)6.2.3 地域差异分析:考察不同地区健康产业的需求状况,探讨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城乡之间的市场差异。

(8)6.3 健康产业市场需求趋势 (8)6.3.1 科技创新驱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健康产业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的需求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外资医院研究报告-中国外资医院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2020-2023年

外资医院研究报告-中国外资医院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2020-2023年
医保政策
外资医院被纳入中国医保体系,使得更多患者能够享 受到外资医院的优质服务。
监管政策
中国政府加强对外资医院的监管力度,保障医疗质量 和安全。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 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健康意识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 ,对医疗机构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要
经营模式与服务特色
外资医院通常采用国际化、标准化的经营模式,注重医疗质量和服务体验 。
服务特色包括个性化诊疗方案、全程导医服务、多语种服务等,满足患者 多元化需求。
外资医院在医疗设备、技术引进等方面具有较大投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
消费者需求及满意度调查
01
消费者对外资医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医疗服务、
03
外资医院在高端医疗服务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市场 前景广阔。
竞争格局及主要参与者
01 外资医院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包括独资、 合资等多种形式。
02 主要外资医院品牌包括和睦家、百汇医疗、美中 宜和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03 国内公立医院与外资医院在服务质量、医疗技术 等方面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家庭提供医生签 约服务,方便患者随时咨询医生。
移动医疗应用
开发移动医疗应用,方便患者随时随 地查看自己的健康信息和就医记录。
06
发展趋势预测与战略建 议
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分析
消费升级驱动
随着国内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外资医院凭借其 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望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外资医院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环保和节能,为患者提供舒适 、安全的就医环境。

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与

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与

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疗健康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包括各种医疗设备、药品、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管理产品等。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万亿美元。

首先,医疗设备市场是医疗健康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各样的医疗设备,如医疗影像设备、手术器械、生命支持设备等都是医院和诊所必备的设备。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医疗设备市场每年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数千亿美元。

其次,药品市场也是全球医疗健康行业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对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新兴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和发展水平的提高,药品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研究机构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药品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0%。

此外,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管理产品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医疗保健服务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例如,远程医疗、私人医疗服务以及健康管理APP等产品,都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二、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趋势1.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将极大地推动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医疗健康行业的效率和质量。

未来,预计将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老龄化社会的挑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这对医疗健康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医疗健康行业将需要提供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服务,包括老年人的长期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等方面。

3.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卫生服务行业的当前状况分析

卫生服务行业的当前状况分析

卫生服务行业的当前状况分析第一章:引言卫生服务行业是为人类的健康和福利服务的一个庞大的产业,涉及医疗、保健、康复、预防和保险等多个方面。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卫生服务行业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加凸显,也受到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卫生服务行业的状况进行剖析。

第二章:产业分析卫生服务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医药、医疗设备、健康管理、康复服务等。

根据中国医药卫生信息协会发布的《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报告》,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收入达到6.04万亿元,同比增长8.6%。

其中,医疗保健服务、医药及医疗器械服务和其他卫生服务产业分别增长8.3%、10.8%和10.5%。

从数据可以看出,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今天,卫生服务行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成熟,各个企业和机构专注于各自的细分领域,市场竞争渐趋激烈。

医药、保健和医疗器械等行业同样在迅速发展。

线上医疗的快速发展颠覆传统医疗模式,使得医生和患者在线上交流互动,拓宽了医疗服务的边界,为更多的人提供更为便捷的健康服务。

第三章:挑战分析虽然卫生服务行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卫生服务领域的政策和法规变化频繁,行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投资去适应政策的变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政策和管理制度更加严格,行业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其次,卫生服务产业链的不协调也是一个难点。

在康复服务、社会保险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协调各方面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协同效应。

再次,卫生服务行业在资本市场的上市难度也较大,阻碍了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虽然行业的发展是高度依赖技术和科研的,但风险控制和投资回报率成为企业上市的重要门槛。

第四章:机遇分析尽管卫生服务行业面临多重挑战,但同时也有着众多的机遇。

首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于卫生服务的投入也越来越多。

全球医疗质量改善组织发布的2020全球医疗品质安全报告显示,全球医药卫生服务行业2017年的支出总额达到8.4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医药市场分析

医药市场分析

医药市场分析一、市场概述医药市场是指涉及医药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活动的市场,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医疗服务等。

医药市场的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受到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增多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医药市场的规模、结构、竞争格局、市场趋势等进行详细分析。

二、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到X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万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受到新药研发、医疗技术进步以及人口增长等因素的推动。

三、市场结构1. 药品市场:药品市场是医药市场的核心部分,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主要由医生开具,需要在医院或药店购买;非处方药则可以在药店等地直接购买。

根据药品种类的不同,药品市场可以分为化学药品、生物药品、中药等子市场。

2. 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市场包括各种医疗设备、器械和耗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长速度更快,例如医学影像设备、手术器械等。

3. 保健品市场:保健品市场主要指的是以保健功能为主的产品,例如膳食补充剂、保健食品等。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保健品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4. 医疗服务市场:医疗服务市场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提供的各种医疗服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四、竞争格局医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制药公司、医疗器械制造商、保健品生产商等。

在药品市场中,制药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研发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能力上。

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则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性能上。

保健品市场的竞争则主要体现在产品品质和市场渠道上。

五、市场趋势1. 个性化医疗的兴起: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个性化医疗将成为医药市场的重要趋势。

个性化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和病情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数字化医疗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医疗将成为医药市场的新兴领域。

2020-2026年中国医药行业全景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0-2026年中国医药行业全景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分析(附报告目录)1、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情况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药品需求呈上升趋势,全球药品市场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其中美国、日本、欧洲等成熟市场长期以来是全球药品销售最主要的市场。

2017 年全球药品支出 11,330 亿美元,而 2018 年则达到了 12100 亿美元,到 2023 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 1.5 万亿美元,未来五年将以 3%~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0-2026 年中国医药行业全景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情况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规模带来不可小觑的医疗卫生市场需求。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国民就诊率不断提高,带来了医药市场的繁荣。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2006 年的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4,737.29 亿元,仅为 2018 年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 23,986.30 亿元的五分之一,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十分迅速。

未来,伴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总体上,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内环境。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家对医药工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不断健全,都有利于医药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3、影响医药行业有利及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的重要支持从 2009 年 4 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始,各部门先后出台政策、规划等各项措施,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而全面提高国民健康及医疗水平。

《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之中国医疗市场完整版

《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之中国医疗市场完整版

在总人口为13亿多的中国人中,中国高血压人口有1.6~1.7亿人,高血脂的有将1亿多人,糖尿病患者达到9240万人,超重或者肥胖症7000万~2亿人,血脂异常的1.6亿人,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

有研究数据显示: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糖尿病,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形象地讲,中国医疗大数据现状反映了压在百姓身上的3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触目惊心的数据结果,根据德勤最新发布的《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严重。

到2012年止,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人均寿命预期为80岁,相比1990年呈现大幅老龄化现象。

其中日本最为严重,平均寿命预期为84岁,英国为81岁,美国79岁,中国75岁,而印度为66岁。

预计到2018年,超过65岁人群数量会达到5.8亿,占全球人口10%,也就是说,其中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位超过65岁的老年人。

到2020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严重阶段!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在5000~8000美元,2014 年健康医疗支出占总支出的77%。

相比在中国,从2003年开始我国未富先老,人均GDP为1000美元。

2014年的健康医疗支出占总支出的23%,预计到2020年,健康医疗支出占总支出上升到32%。

全世界痴呆病人已达2400多万,平均每7秒增加一个,中国老年痴呆患者约占全世界病例总数的四分之一,平均每年增加30万的新发老年痴呆病例。

骨质疏松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为56%,女性发病率为60~70%。

其中骨折率发生率接近三分之一,每年医疗费用按最保守的估计需要人民币150亿。

第二座健康大山--癌症年轻化根据统计数据:2005年~2015年间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将累计给中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中中国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费达到3000亿人民币;中国的肝炎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00个亿。

阿奇霉素市场分析

阿奇霉素市场分析

阿奇霉素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它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

阿奇霉素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领域。

二、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阿奇霉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全球阿奇霉素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

三、市场竞争分析1. 主要竞争对手目前,阿奇霉素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辉瑞公司- 罗氏公司- 诺华公司- 拜耳公司- 辉立华公司2. 市场份额分布根据市场份额数据,截至2020年,辉瑞公司在全球阿奇霉素市场占据X%的份额,位居市场领先地位。

其次是罗氏公司和诺华公司,分别占据X%和X%的市场份额。

拜耳公司和辉立华公司分别占据X%和X%的市场份额。

3. 竞争策略竞争对手之间通过不断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来争夺市场份额。

他们注重研发新的阿奇霉素产品,并与医疗机构和药店建立合作关系,以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此外,市场竞争还体现在价格竞争和市场营销活动上。

四、市场趋势分析1. 增长驱动因素阿奇霉素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不断增加的细菌感染病例- 全球老龄化人口的增加- 快速发展的医疗设施和卫生保健行业- 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2.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阿奇霉素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新的制药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应用使得阿奇霉素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

此外,纳米技术、控释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阿奇霉素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 市场机会与挑战阿奇霉素市场存在一些机会和挑战:- 新兴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但市场准入和监管要求也较高。

- 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对阿奇霉素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力。

五、市场前景展望阿奇霉素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细菌感染病例的增加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阿奇霉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医疗器械市场调查模板

医疗器械市场调查模板

医疗器械市场调查模板一、市场概况1.1 市场背景医疗器械市场是指生产、销售和使用于医疗领域的各类器械和设备的市场。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医疗器械的种类繁多,包括医用影像设备、手术器械、诊断试剂、康复设备等。

1.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了1.5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9年达到了6000亿元人民币。

二、市场需求2.1 市场需求分析2.1.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加。

老年人口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康复设备、糖尿病监测仪器、心血管设备等方面。

2.1.2 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需求增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医疗器械不断涌现,满足了更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

例如,微创手术器械、高精度医用影像设备等。

2.1.3 健康意识提升带来的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主动购买一些家用医疗器械,如血压计、血糖仪等,以便进行日常健康监测。

2.2 市场需求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市场对高端、智能化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三、市场竞争3.1 主要竞争对手目前,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制造商和供应商,如美敦力、强生、飞利浦等。

3.2 竞争格局分析目前,医疗器械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一些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及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市场发展趋势4.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技术创新。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将为医疗器械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国际医疗卫生系统与热点分析

国际医疗卫生系统与热点分析

国际医疗卫生系统与热点分析1.世界各国竞相研发新冠疫苗,或引来新的疫苗争夺战在2020年年末,多款新冠疫苗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医药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推进相关疫苗的研发,同时开展多个临床研究。

与此同时,英国、俄罗斯等国已率先开始为民众接种疫苗,法国、德国、罗马尼亚、萄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也公布了新冠疫苗接种计划。

不过,鉴于目前已生产上市的疫苗数量有限,首先面临如何分配的问题。

除了发达国家之外,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是否也会获得更加均等的接种机会,将成为新的社会课题。

据法新社报道,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Hans Kluge)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球95%已使用接种的冠病疫苗剂量仅局限于10个国家,呼吁更加公平地分配疫苗。

2.全球抑郁症患者与自杀人数激增,心理健康再次受到瞩目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导致全球数千万人失去的宝贵的生命,而且也造成了大量企业倒闭,全球不同范围内失业人群骤增,人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担忧与不安。

疫情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不容小觑。

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选择自杀的人数中女性占多数。

根据日本警察厅的数据,2020年10月和11月日本自杀者分别约为2200人和1800人。

2020年1月至11月的自杀人数高有1万9000多人。

其中,10月的自杀者,与去年同月相比,女性增加了约83%,男性增加了约22%。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

当前抑郁症已成为21世纪人类主要杀手。

严重的患者中有15%会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2/3的患者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估计高达100万。

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孤独和社会孤立。

面对这些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人群,全社会尤其是身边的亲友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社会对精神疾病的科普与预防显得尤其重要,早预防早干预,以免更多悲剧发生。

3.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将持续发展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再次备受瞩目,除了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利用技术与模式创新,发起轻问诊与健康咨询等服务外,很多公立医院也充分利用远程医疗中心与互联网医学平台,强化了远程会诊、咨询服务,-定程度上为减少患者去医院就诊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间接实现了患者分流、常见病复诊与轻症筛查。

广德市梦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广德市梦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广德市梦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广德市梦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广德市梦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资质空产品服务空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医美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医美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市场渗透率
根据行业协会公布的官方注册数据,以 及主要医美机构、 主流医美产品经销商 提供的一线数据,2014 年我国医美市场 渗透率约为 1.2%(渗 透率人口基数为 当年 20 至 65 岁女性人口数量),相较 于发达国家,我国医美市 场未来还有数 倍的提升空间。
图片 10
2.4 美国:全球第一大整形美容国
作为世界医疗美容第一大国, 2014 年美国医疗美容手术约 1066 万次,随着 美国医疗 美容行业的成熟,市场逐渐 趋于饱和,据 ASAPS 统计, 2012-2014 年期 间美国医疗 美容手术数量年复合增长率 仅 2.72%。
1
微整形的快速增 长是美国医美产 业发展的主要动 力。
3. 社会方面,时尚文化逐渐改变人们的传统理念。 4. 技术方面,随着新技术的迭代升级,医疗美容更
加安全有效。
12
3.2 我国医美行业发展现状
国际上的近代医疗美容起源于二战时期,是以矫正战争中病患的外貌损坏为主要目的。而我
国医美产业自 20 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快速发展,最开始各大医院 设立医疗美容科,由于国际上的 医美技术已经成型,随着“哈日”、“哈韩”文 化在我国的流行,加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 国的医美产业发展迅速。
总数 的 13.7%。
7
国际排名情况
从国别来看,美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整形美 容国。无论是手术类项目, 还是非手术类项目,
美国的医疗美容项目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图文表字
文字
医师方面,2014 年全球共有 4 万多名整形外科 医师,其中美国拥有的医师 数量最多,达到
6300 人,占比达到 15.6%;其次是巴西,拥有 5473 名整形医师, 占比为 13.6%;中国目前 排名世界第三,整形医师人数为 2800 人,占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上半年全球医疗企业市场分析报告2020年如约而至,商业世界,全球医疗TOP10在Q1、Q2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Q4有望恢复增长。

在回到正轨之前,为您带来最新2020上半年全球医疗世界排名!2020上半年,全球前10医疗企业营收:美敦力、强生医疗:仍然以强有力的优势占据行业前两位,不过强生在Top10营收下跌最严重(-21.1%);*美敦力2020上半年区间为2019年4月28日到2019年10月25日。

2020年Q1营收并未受到疫情的影响,具体影响体现在2020年Q4财报中雅培:2017年排名上升3位、2018年排名上升1位后,2019年排名再次攀升,由第4上升至第3位。

2020年上半年,可以看到,并购圣犹达和美艾利尔的协同效应衰减,尽管营收同比-5.5%,但依旧稳住排名;GE医疗:下滑-10%,不敌雅培,位居第4;西门子医疗:同比+7%,增长保持强劲。

主要得益于影像和临床治疗业务的持续推动,西门子医疗也是首次进入Top5榜单!*2020上半财年区间为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

(2020年1-3月,中国正经历疫情。

)亚洲受中国疫情影响增长稍缓。

碧迪医疗:自2018年,碧迪医疗通过完成对巴德的收购获得排名的大幅提升。

但受疫情影响,2020上半年,碧迪医疗营收同比+1.5%,排名跌出Top5位居榜单第六;飞利浦:凭借+9%的高增长,排名上升1位至第7;罗氏诊断:单个业务部门的销售出现波动,部分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影响,COVID-19测试在常规情况下显著增加与定期健康检查、检测的减少形成鲜明对比;史赛克:同比-11.4%,这是史赛克在连续7年的增长之后,出现首次下滑;波士顿科学:同比-11.3%,三大业务全线下滑。

1、美敦力2020上半年营业收入(百万美元):15199营收同比:+2.2%研发费用:1190(占集团总营收 8%)2020上半年,美敦力不仅稳坐老大宝座,而且营收继续提速(+2.2%),除心血管业务外,其他业务同比都不同程度有所上涨。

美敦力在2020上半年总营收为151.99亿美元,同比+2.2%,其四大业务:▪心血管业务营收56.45亿美元,同比-0.4%。

仅冠脉及结构性心脏病业务(CSH)营收处于增长状态(+4%),心脏节律与心衰业务(CRHF)同比-3.1%,是美敦力最大的心血管业务(占比50%),也是美敦力下滑最严重的心血管业务;▪微创治疗业务营收42.42亿美元,同比+3.5%。

两大业务:创新外科业务同比+2.9%、呼吸、胃肠和肾脏业务同比+4.7%;▪恢复性疗法营收41.24亿美元,同比+4.6%。

脑疗法(+10%)、疼痛疗法(+3.1%)的强劲增长和专业疗法(+4%)的稳定增长推动;脊柱业务下滑3.3%;▪糖尿病业务营收11.88亿美元,同比+2.9%,来源于人工胰腺MiniMed 670G的销售。

一直以来,美敦力的三大核心战略为:治疗创新、全球化、以及经济价值。

而2020年,这三大核心战略仍是其推动业务发展的重点。

另外,美敦力处于全球CEO换届的关键时期:▪4月27日起,原美敦力全球总裁、董事会成员 Geoff Martha 正式接任美敦力首席执行官。

原美敦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Omar Ishrak卸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出任美敦力全球执行主席,并继续担任董事长一职。

Omar Ishrak的时代结束,美敦力在新任CEO Geoff Martha的带领下值得期待。

美敦力通过资产重组来使得其业务聚焦在高价值领域:▪COVID-19爆发,美敦力在3月表示,已经将产量提高了40%,并计划将呼吸机的产能和市场供应提高一倍以上,特斯拉、富士康都表示,计划与美敦力合作生产呼吸机;▪自2019年,美敦力宣布退出部分骨科业务,同时收购Titan Spine,以提高钛脊柱产品的竞争力,进入2020年,美敦力表示将进一步强化脊柱和心血管业务。

2、强生医疗2020上半年营业收入(百万美元):10220营收同比:-21.1%集团研发费用:5287(占集团总营收24%)2020年上半年,强生医疗器械业务成绩欠佳,营收102.2亿美元,同比-21.1%,也是强生近几年下滑最严重的一次,超出预期!医疗器械业务也是强生三大业务中唯一下滑的业务。

(制药业务营收为218.86亿美元,同比+5.4%;消费者健康业务营收为69.21亿美元,同比+0.9%)自2019年,强生医疗器械出现下滑后,年初在COVID-19之下继续下滑,医疗器械四大细分业务均下滑,其中外科手术下滑最明显,高利润率的骨科和视力保健产品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

▪介入解决方案营收13.17亿美元,同比-11.2%;▪骨科营收34.89亿美元,同比-21.2%;▪外科手术营收36.51亿美元,同比-23.1%;▪视力保健营收17.62亿美元,同比-23%。

骨科细分业务:▪髋关节:营收5.63亿美元,同比-22.3%,国际市场下滑最严重-25.4%,美国市场-20.1%;▪膝关节:营收5.17亿美元,同比-30.1%是强生骨科下滑最严重的业务。

国际市场下滑最严重-34.6%,美国市场-27.1%;▪创伤:营收12.07亿美元,同比-11.1%,是强生骨科业务中在美国市场上下滑最低的业务(-7.6);▪脊柱&其他:营收12.02亿美元,同比-25.1%。

随着2017年2月,强生将Codman神经外科事业部以10.5亿美元卖给Integra,该业务连年下滑。

受疫情影响,全球都在取消或推迟择期手术,以节省资源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地区的择期手术不断放缓,到3月开始,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的医院也开始推迟或取消择期手术。

这导致强生的医疗器械业务在上半年遭受了非常大的打击。

在强生出售的医疗器械中,有2/3的产品是用于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植入性手术。

强生预计,公司2020年营收将为775亿美元至805亿美元,同比下滑2.0%至5.5%;该公司此前预计2020年营收将为854亿美元至862亿美元,同比增长4.0%至5.0%。

如今,强生医疗逐步退出了糖尿病护理领域,聚焦外科手术、骨科、眼科、介入解决方案四大板块。

未来,强生医疗聚焦治疗,发力AI,寻求创新加速度。

如以骨科为例,强生医疗将骨科未来聚焦于手术机器人,并致力于融入人工智能。

3、雅培医疗2020上半年营业收入(百万美元):9180营收同比:-5.5%集团研发费用:1142(占集团总营收8%)继2017年排名上升3位、2018年排名上升1位后,2019年雅培医疗业务同比+6%,排名再次攀升,由第4上升至第3位。

2020年上半年,可以看到,虽然并购圣犹达和美艾利尔的协同效应衰减,尽管营收同比-5.5%,雅培依旧稳住排名。

雅培医疗关键业务表现:医疗设备业务营收53.6亿美元,同比-10.2%(雅培下滑最严重的业务);▪节律管理:营收8.75亿美元,同比-17.6%,是雅培心血管业务中第二大业务,占比25%;▪电生理:营收6.87亿美元,同比-17.8%。

主要由于心脏标测和消融产品的下滑导致;▪心衰:营收3.61亿美元,同比-6.1%。

是雅培下滑最低的业务,部分被左心室辅助装置HeartMate 3增长抵消;▪心血管:营收11.06亿美元,同比-23.1%,雅培心血管业务中第一大业务(占比31%),也是雅培心血管业务中下滑最大的细分业务,业务包括冠脉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结构性心脏病:营收5.41亿美元,同比-20%;▪糖尿病业务:表现出色,营收15.07亿美元,同比+29%,主要来源于糖尿病护理明星产品辅理善“瞬感”——CGM系统FreeStyle Libre。

美国市场同比+25.1%;国际市场同比+30.4%。

诊断业务营收38.2亿美元,同比+2%,占集团营收的25%,与去年持平。

从业务线来讲,主要得益于分子诊断产品的高速增长。

▪传统诊断:营收19.76亿美元,同比-11.4%,是诊断业务下滑最大的板块。

主要原因是COVID-19降低了常规检测量,对传统诊断的销售造成了负面影响;▪分子诊断:营收4.98亿美元,同比+131.1%(Q2同比+234),占比13%(去年同期6%);▪床旁诊断(雅培传统POC业务):营收2.56亿美元,同比-8.4%。

主要受美国市场的负增长(-18%)影响;▪快速诊断(Alere的POC业务):营收10.9亿美元,同比+6.8%,占比28%,是雅培诊断的第二大业务。

主要受ID NOW™平台上进行的即时COVID-19分子检测的强劲需求所驱动。

同美敦力一样,雅培在2020年同样面临着“换帅”。

▪白千里,在完成了21年的杰出任期后,于2020年3月31日卸任雅培首席执行官,新CEO也是在雅培工作了23年的老将,原雅培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Robert B. Ford。

2020年伊始雅培医疗器械就有多款产品在欧洲获批,包括:▪2月,雅培新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Gallant™ICD和CRT-D 获得欧盟批准(目前尚未获得FDA批准);▪3月,雅培Portico™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TAVI)系统的新型FlexNav™输送系统获得欧盟批准。

可以预计2020上半年将会对欧洲的营收带来驱动。

同时雅培预测其2020年全年营收增长有望达7%-8%,高于去年0.5个百分点。

雅培认为,推动可持续增长背后的战略框架实际上部分是一种展望未来、预测未来医疗技术和医疗需求的哲学。

雅培一直在寻找并购机会,不过近年来也在关注收购后的债务偿还。

“我们总是通过战略和机会主义的眼光来看待收购。

目前,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

4GE医疗(GE Healthcare)2020上半年营业收入(百万美元):8620营收同比:-10%2020上半年,GE医疗业务营收86.2亿美元,同比-10%。

GE医疗业务在GE集团总营收中占比23%。

从GE医疗细分业务现有趋势来看,医疗系统(包含影像、超声、生命关护方案、企业软件及解决方案,简称HCS):▪营收70亿美元,跟去年同比持平,占GE医疗总营收81%;▪主要由新兴市场的增长所驱动,包括需求扩大;医药诊断:▪因为这些产品有助于提高向临床医生提供的诊断信息的准确性,这一市场预计将在长期有所增长;▪但是在短期内,因为与COVID-19无关,因此暂时减少了需求。

最新动态:医疗保健系统(HCS)业务:预计第三季度与COVID-19相关产品需求仍然较高;地区表现,由于COVID-19继续在全球的难以控制,预计下半年欧洲业务将止跌,美国业务涨跌互现,中国将全面复苏,拉美/印度/日本疲软;6月22日,GE医疗在中国生产的首批高端呼吸机正式投产下线。

下线的呼吸机产品型号是CARESCAPE R860,是GE医疗全球目前最高端的重症有创呼吸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