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引起的症状参考模板
脾胃不和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不和的症状有哪些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所有营养都要经过它的处理才能被人体利用。
可有很多人不够善待它,饮食不规律、吸烟等都会让胃很受伤。
脾胃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一般而言,消化不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其病变主要在脾;食欲不振或嘈杂易饥,其病变主要在胃。
脾胃不和的症状:食欲减退、烦躁哭闹,易感冒发烧、1、脾系症状,有口气、腹胀、大便或干或稀、面色萎黄发花、眼白有蓝斑、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厚腻,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夜眠欠安、脑袋出汗,爱趴着睡、睡时眼睛漏缝、皮肤粗糙、干燥、黯淡、皱纹、色素沉积甚至出现斑丘疹,2、脾胃不和证的临床表现: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
由于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故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
一般而言消化不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其病变主要在脾;食欲不振或嘈杂易饥其病变主要在胃。
脾胃同病以健脾和胃为主要治法。
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吃点水产品以及动物性的食品,如海带,海虾,海蜇皮,以及干贝类,瘦猪肉,牛肉,禽类,蛋类等等,多多的食用菌类,如蘑菇,平菇,香菇,金针菇,猴头菇,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衣等等。
还有多喝点花茶类的。
不要偏食,不要挑食,不要吃很多零食,要减少甜食的摄入。
禁忌油煎,生冷的食物。
可以饮用芝元古方揸脾茶,在养胃的同时兼顾调理脾脏及相关脏腑,更主要的是能标本兼顾。
可以通过增强胃肠消化系统的免疫能力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补脾食物介绍1、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
作用:补气、健脾。
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2、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
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
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3、香菇味甘、性平。
作用:益胃气,托痘疹。
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4、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9岁,初诊于中医科,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23日上午9点。
主诉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痛已有两周,易出汗、手脚发热已有五年,便秘、眼睛干燥已有一年。
现病史:患者曾患有食道炎和浅表性胃炎。
望闻切诊:患者精神正常,形体消瘦。
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燥,脉细数。
脘部有压痛,肝区有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略高。
辩证分析: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属于胃热内盛,肝胆不和所致。
易出汗、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等症状,属于阴虚火旺,肝肾不足所致。
诊断:中医诊断为胃热内盛,肝胆不和,阴虚火旺,肝肾不足。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滋阴降火,补肝肾。
处方:黄连30克,黄芩20克,柴胡10克,白芍20克,生地黄30克,山药2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医嘱: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多喝水,保持口腔卫生。
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每日服药三次,每次服药后饮水。
医师:XXX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27日上午9点。
问诊: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但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仍然存在。
望闻切诊: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形体稍有恢复。
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燥,脉细数。
脘部轻微压痛,肝区无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
辩证分析: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但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仍然存在,说明肝肾阴虚火旺的症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诊断:中医诊断为肝肾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补肝肾。
处方:生地黄30克,山药20克,熟地黄2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医嘱: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多喝水,保持口腔卫生。
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每日服药三次,每次服药后饮水。
医师:XXX刻下症:患者近1个月来,常感心悸不安,伴有头晕,气短,乏力等症状,加重时有胸闷,但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出汗,无失眠,无口干口苦,无小便不畅等症状。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9岁科别:中医科初诊时间:2017-8-23,9:00主诉: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2周,易出汗、手脚发热5年,便秘、眼干1年。
现病史:患者曾患有食道炎和浅表性胃炎。
现症:患者于2天前因饮酒过多,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而再次复发。
现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易出汗、手脚发热,便秘、眼干。
望闻切诊:精神状态正常,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弦。
脘部有压痛。
辅助检查:无辩证分析:患者因饮食不当,脾胃失调,湿热内生,气机不畅,导致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易出汗、手脚发热,便秘、眼干等症状。
诊断: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湿热内生,口臭。
治法:健脾祛湿,清热解毒。
处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炙甘草6克,半夏10克,黄连6克,连翘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忌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保持情绪稳定。
医师:XXX××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复诊时间:2017-8-27,9:00主诉:病情无明显好转。
现病史:患者服用中药4剂后,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望闻切诊:精神状态正常,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弦。
脘部有压痛。
辅助检查:无辩证分析:患者脾胃虚弱,湿热内生,气机不畅,导致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诊断: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湿热内生,口臭。
治法:健脾祛湿,清热解毒。
处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炙甘草6克,半夏10克,黄连6克,连翘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草果3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忌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保持情绪稳定。
医师:XXX××无辩证分析:患者突发心悸不安,胸闷气短,为心血不足所致。
加之劳累、精神紧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心脏功能失调。
诊断:中医诊断:心悸心血不足西医诊断:无治法:益心血,调和气血处方:丹参15g黄芪15g当归12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15g茯苓15g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医嘱: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尚择优选】NB脾胃不好引起的症状.doc
脾胃不好引起的症状:1.腹泻或便泌。
脾的主要功能是去除体内湿气,胃如果不健康有火,肠干燥就容易便秘,脾胃相互合作对食物无法正常进行消化吸收,就容易腹泻或便泌。
可揉、拍、敲位于足踝内侧的三阴交穴位。
2.肌肉松驰或赘肉。
脾气不足导致肌肉的坚实度不够。
3.容易有眼袋。
脾胃不好经络不通畅导致淤滞。
4.两颊长痘。
胃经有火导致经络不通导致长痘。
5.脸色发黄。
胃气不足营养物质供给不上。
6.唇发白没有血色,嘴唇脱皮。
脾对应面部部位是嘴唇,脾开窍于唇,唇反应出了脾的健康状况。
7.睡觉时会容易流口水。
脾气不足控制不住口水。
出现了以上其中一条就说明你脾胃不健康了。
你知道吗,我们的五个脏器每天都要吃饭,跟咱们人一样,各好一口,不是你吃了一个馒头就都营养了。
肝吃绿色的;心吃红色的;脾吃黄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肝吃绿色的——绿豆;绿豆是去肝火的。
心吃红色的——红小豆;因为心主血。
脾吃黄色的——黄豆;还有小米、薏米。
肺吃白色的——白萝卜;生吃养肺,熟吃润肺。
还有芸豆、银耳、百合、梨......肾吃黑色的——黑豆;还有坚果类:核桃、松子、栗子。
你在这一天中,把这五种颜色吃全了,那么你的五脏也就得到营养和保护了。
其实很简单,把这五种颜色的豆子,放在一起打成豆浆,早餐喝下去,全体就OK了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人的身体好比银行,阳气就是我们使用的货币。
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累,银行就不干了。
当健康不断被透支时,身体就会告诉你哪不舒服了,腰疼、背疼、落枕、感冒等,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货币透支了。
补足阳气也像理财那样,需要开源节流。
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近些年,我在坐诊的时候,有时一上午开的都是附子、肉桂、干姜、苡仁、泽泻等扶阳祛湿的药物,给我抄方的学生好奇地问:"老师,这些病人得的难道是同一种病吗?您开的药方怎么都是这几味呢?"我很欣慰地对他笑了笑,这回总算问到点子上了。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中医病历。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公司职员。
初诊日期:[具体日期]主诉:胃脘部隐痛不适、腹胀、食欲减退3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3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呈间歇性发作,疼痛程度较轻,得温则舒,遇冷加重。
同时伴有腹胀,进食后尤甚,嗳气频繁,气味酸腐,食欲明显减退,食量较前减少约1/3,偶有恶心,未呕吐。
大便溏薄,日行2 - 3次,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患者曾自行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物,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平素饮食不规律,常因工作原因饥饱无常,嗜食生冷油腻食物,吸烟10年,每日约10支,偶尔饮酒。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面色萎黄,形体偏瘦。
-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腻。
- 脉象:脉细弱。
- 腹部平软,胃脘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 - ),肠鸣音稍亢进,约4 - 5次/分。
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
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故见胃脘隐痛、腹胀、食欲减退。
脾胃阳虚,失于温煦,则胃脘部疼痛得温则舒,遇冷加重。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生,故见舌淡苔薄白腻。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故见面色萎黄、形体偏瘦、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
方剂:黄芪建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6g。
大枣10g 生姜10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山药20g 薏苡仁30g 砂仁6g(后下)木香10g 陈皮10g。
用法用量: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医嘱:1. 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 戒烟限酒。
3.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
4.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复诊记录:二诊([复诊日期]):患者诉胃脘部隐痛、腹胀症状较前减轻,食欲有所增加,食量较前增加约1/4,大便仍溏薄,但次数减少为日行1 - 2次。
反胃中医分析报告模板
反胃中医分析报告模板反胃是指食物在胃里滞留时间过长或者反流到食管中引起的一种不适感觉,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反胃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主要与湿热、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下面是一份反胃中医分析报告模板,供参考。
【标题】:反胃中医分析报告【患者信息】:姓名:张某性别:男年龄:45岁主诉:反胃、恶心、呕吐【初诊情况】:1. 反胃:患者反复出现胃内食物滞留、反流等不适感觉,伴有疼痛和不适感。
加重或缓解因不同原因而异。
2. 恶心:患者伴有恶心感,严重时可能导致呕吐。
3. 呕吐:患者时常出现反复呕吐情况,呕吐物呈酸味,有时带有食物残渣。
【中医分析】:1. 脾胃虚弱:根据患者症状,表现为胃气不足、消化力下降等,可以判断为脾胃功能失调。
脾胃虚弱易导致食物停滞,从而引起反胃。
2. 湿热蕴结:湿热蕴结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湿热积聚,导致胃火上炎,胃气逆乱,从而引起胃内不适感。
湿热蕴结还会导致胃粘膜充血肿胀,进一步影响胃肠道功能。
3.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主要是指患者胃气运行不畅,导致胃部气血趋滞,胃肠道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胃脘部胀痛、满胀等症状。
【中医辨证】:1. 脾胃虚弱证:舌质淡,苔白腻,脉虚弱细弱。
2. 湿热蕴结证:舌质黄厚或黄腻,苔黄腻,脉滑数。
3. 气滞血瘀证:舌质紫暗或瘀斑,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治疗方案】:1. 清理胃热:采用中药方剂,如黄连导石汤、四逆汤等,以清热解毒,缓解湿热。
2. 补益脾胃:采用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以补养脾胃,调理消化功能。
3. 活血化瘀:采用中药方剂,如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痰汤等,以疏通气血,消散瘀滞。
【中医调理建议】:1.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注意饮食规律,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 作息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3. 情绪调理: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等负面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调理情况,结合中医辨证及治疗方案,一般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脾胃病症表
日常生活注意
脾阳虚症状的人要多喝小米粥养胃,要注 意保暖不要受凉,不要吃粗糙,太热的食 30岁以上较常见 物,不要饱食,合理饮食,以防积滞伤及 脾胃。
1、不吸烟,不喝酒,不饮茶、咖啡、可口 可乐等。 2、避免 化学药物的刺激,如消炎解热镇痛药、类 固醇及降压药物等。 3、注意饮食卫 生,少食或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少 吃多餐;避免发怒。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恣食肥甘,湿 郁化热,损伤胃阴;或肺津不足,痨 瘵阴亏,子盗母气,耗伤脾阴;或汗 吐大泄,医者误治,耗伤脾胃阴津。
1、慎柔养真汤加减:太子参15克,山药30 克,麦冬15克,茯苓20克,白芍15克,五味 子5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香附10克, 炙鸡内金10克,绿萼梅10克,百合30克,谷 麦芽(各)30克。14剂,水煎服,日1剂。 2、用山药粉进行调理,每天早晚各一袋,先 倒100毫升水,再倒山药粉,一般2-3个月即 可有很大改善。
该症状极少考虑 ,归为胃阴虚
症状
脾阳虚
表现大便稀溏、腹胀、吃冷拉肚子、 痰多白稀、怕冷、浮肿、小便短少
胃阴虚
表现大便干结,胃隐痛,烧心,舌红 、苔少、干呕恶心,不想吃饭
胃阳虚
表现大便不成形、吃冷拉肚子并冷 痛,温热食物舒服、乏力,肢冷喜暖 、腹胀
脾气虚
表现大便稀、吃饭少、饭后胀呕吐、 精神差、不想说话、面色萎黄发白、 嗳气
胃气虚
此证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 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 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本证多因饮食失调,嗜食生冷,或过 用苦寒、泻下之品,或脾胃素弱,阳 气自衰,或久病失养,其他脏腑病变 的影响,伤及胃阳所致。
本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 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 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 久,损伤脾胃;或年老体衰,或大 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 养,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 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 证。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思虑、劳倦过 度,或吐泻日久等,导致胃气虚弱, 胃气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减弱,胃 络失养,胃失和降而致。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一、主诉廖某,男,45周岁,主诉头晕眼花5天。
二、现病史患者5天前开始出现头晕眼花,有明显的阵发性头晕,晕厥往复,持续20至30分钟,每次晕厥期间伴有恶心、呕吐;并且出现眼花,视物模糊,但没有头痛和倦息感。
患者表示晕厥发作后可以通过休息轻微缓解,但下次发作时仍有上述症状出现。
三、过敏史患者无过敏史。
四、既往史患者5月前因发烧体温38.5℃住院治疗,当时被诊断为感冒,但出院时感冒症状未完全消失,仍有咳嗽、喷嚏的症状。
余出院后2个月未及时就医,症状得不到有效缓好。
五、家族史患者家族无过敏性疾病史,无同源家族成员患有类似疾病。
六、月经史患者月经连法,月经量适中,月经期正常,有时两个月发一次月经。
七、体格检查视诊:患者眼球移动正常,眼外肌紧张无压痛;颈部淋巴结未触及;眼底双侧未见明显异常。
其余体格检查结果正常。
八、生活习惯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可,多摄取含糖食物,较少摄入蔬果,多饮茶或软饮料,偶尔饮酒.九、诊断1、气血运转障碍;2、阳明血分不足;3、脾胃气血虚弱:4、肝郁盅瘀。
十、治疗1、补虚益气;川气宁活血散,温里春降,乌蛤皮降逆,桃仁熬米煨桑寄。
2、理气调血:用知柏血和散,熊掌棒蕴血汤。
3、养脾:用枳实开水汤,稻米汤,柴胡桂枝丸。
4、理瘀:用蔺公英血应丸,丹参肝清瘟热丸。
十一、护理1、坚持运动锻炼,使机体有较好的体力和耐力。
2、注意调节觉醒,多静心休息,避免精神上的紧张。
3、注意饮食调摄,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加工,油就和高精食物。
4、注意环境卫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雾霾和有毒空气中,严防感染。
十二、观察按照以上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病情、治疗效果和护理状况进行定期观察。
胃肠咨询常用话术【范本模板】
1、反酸主要是胃肠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减弱,胃动力不足,胃排空障碍,食物在胃内滞留,异常发酵产酸产气引起的,或幽门螺杆菌感染,病菌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过多的情况,不少人把反酸当成一种生理现象,实际上可能已经患上了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2、放屁主要是由于胃肠疾病刺激,导致胃肠蠕动减慢,食物积在肠道内难以消化腐败发酵形成胀气,气体淤积过多时会通过放屁暂时缓解.3、总是感觉饿:如果胃肠等消化器官有炎症不能正常工作的话,食物就不能完全的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一直不高,很容易饿,刚吃完饭不久就饿了.4、不吃早餐,直到中午才进食,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于是容易造成胃炎、胃溃疡。
5、地域的改变确实有可能会导致一些胃肠道消化系统出现不适,但是大多饮食注意是可以很快改善的,如果您出现腹痛,并且便质,次数改变的话,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最好是到医院检查后接受治疗。
6、嗳气主要是脾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像消化不良,胃炎所导致的胃蠕动减慢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症状。
7、胃痛多是由于胃酸和食物对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的胃粘膜刺激、腐蚀和压迫引起,多数发生于各类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的活动期。
疼痛的出现一般是由于炎症刺激胃粘膜、导致其粘膜充血水肿所产生的痉挛性不适。
8、胃痛是迷走神经分布区,一般对疼痛不敏感,一旦出现疼痛多是胃粘膜损伤比较严重了.9、胃胀是胃对混合性食物的排空通常需要4—6个小时,但是在病理状态下如胃、十二指肠存在炎症、反流、肿瘤或胃液、十二指肠液成分发生改变时,就会使胃的排空延缓,食物不断对胃壁产生压力,就会出现上腹部的饱胀、压迫感即胃胀10、根据你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提示食道病变,考虑炎症刺激引起但是不完全排除食道恶性病变的可能,建议做超声胃镜并取病变胃部组织做病理检查确定性质,然后根据检查结果积极对症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1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打嗝、胃胀痛、反酸等症状的主要致病因素,进入体内会破坏胃肠的保护机制,使胃病反复发作,感染了这种病菌需要及时杀灭,否则胃病是无法治愈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是检查胃内是否感染了这种细菌。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脾胃虚弱中医病历。
一、基本信息。
1. 姓名:[患者姓名]2. 性别:[男/女]3. 年龄:[X]岁。
4. 职业:[职业类型]5. 住址:[详细住址]6.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二、初诊日期。
[具体日期]三、主诉。
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反复出现已[时长]。
四、现病史。
患者于[发病起始时间]开始出现食欲减退,起初未予重视。
随后逐渐出现进食后腹部胀满不适,且大便不成形,每日[大便次数]次,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病情时轻时重,劳累或饮食不慎(如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
曾自行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物,症状稍有缓解,但未能根治。
五、既往史。
1.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2.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3. 无手术、外伤史。
4. 无药物过敏史。
六、个人史。
1. 生活较规律,平素工作压力较大,长期久坐。
2. 饮食偏好生冷、辛辣食物,有吸烟史[X]年,平均每日[X]支;饮酒史[X]年,平均每周饮酒[X]次,每次饮酒量约[X]两。
七、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八、体格检查。
1. 望诊。
- 面色萎黄,精神欠佳。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
2. 闻诊。
- 口气无明显异味,语声低微。
3. 问诊。
- 患者自觉胃脘部胀满,时有隐痛,喜温喜按。
食欲不佳,进食量少,食后腹胀明显,大便溏薄,小便正常。
全身乏力,四肢困倦,睡眠尚可。
4. 切诊。
- 脉象濡弱。
九、中医辨证。
脾胃虚弱证。
1. 病因分析。
- 患者长期饮食不节,偏好生冷、辛辣食物,损伤脾胃阳气。
生冷食物易寒凝气滞,辛辣食物则易耗伤胃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加之工作压力大,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脾胃之气升降失常。
-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则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故见面色萎黄、精神欠佳、全身乏力、四肢困倦等症状。
- 脾主运化水湿,脾胃虚弱则水湿内停,湿浊内生,故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象濡弱亦为湿盛之象。
脾胃虚弱的6大症状,及对应调理方法
脾胃虚弱的6大症状,及对应调理方法
1.脾湿外感
症状:
(1)起床感觉头昏脑涨
(2)胃部冷痛、
(3)胃胀气
(4)有想吐的感觉。
调理方法:健脾和胃,茯苓、薏仁泡水喝。
2.脾胃湿热
症状:1.突感胃痛2.口干口苦3.食欲不振4.小便赤黄5.大便粘腻。
调理方法:祛湿清热、冬瓜皮泡水或者茯苓、薏苡仁、荷叶、桑叶泡水。
3.肝郁脾湿
症状:精神欠佳、腹胀、腹痛、胸闷、四肢乏力。
调理方法:呼吸法,双手放于腹部,深呼吸,每次10-20分钟。
4.寒湿困脾
症状:腹泻、身体疲惫、胃痛、恶心。
调理方法:补充肠胃益生菌金免幽,注意保暖。
5.脾胃虚弱
症状:气色差、眼神呆滞、食欲不振、手脚冰凉、虚胖。
调理方法:健脾养胃泰渭散,坚持运动、避免熬夜、注意饮食。
6.脾虚挟湿
症状:胃脘胀痛、喉咙有痰、胸闷、舌苔泛红。
调理方法:针灸按摩、泡脚、艾灸。
脾胃虚弱有哪些症状表现
脾胃虚弱有哪些症状表现脾胃虚弱,这可是个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脾胃虚弱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我记得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
朋友的小孩正上小学,看起来总是蔫蔫的,没什么精神。
吃饭的时候,这孩子也是挑挑拣拣,没吃几口就说饱了。
朋友很是发愁,跟我念叨:“这孩子不知道咋回事,长得瘦瘦小小的,还老爱生病。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孩子,发现他脸色有点发黄,眼袋也有点肿肿的。
我就跟朋友说,孩子可能是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的一个明显症状就是食欲不振。
就像朋友家的孩子那样,看到食物没兴趣,吃一点就觉得饱了。
这是因为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不能正常地运化食物,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自然就不想吃东西啦。
再说说消化不良吧。
脾胃虚弱的人,吃进去的东西很难被充分消化,肚子经常会胀胀的,还可能会伴有肠鸣、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我之前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段时间工作压力大,吃饭不规律,结果脾胃就闹别扭了。
吃了一顿大餐后,肚子胀得难受,感觉食物都堆在胃里不往下走,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还有啊,脾胃虚弱的人容易腹泻。
大便不成形,总是稀稀拉拉的,有时候还会夹杂着没有消化完的食物残渣。
这就像是脾胃这个“加工厂”的机器出了故障,不能把原材料好好加工成成品,只能把半成品给排出来了。
另外,脾胃虚弱的人往往会感到身体疲倦、乏力。
因为脾胃无法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气血,整个人就像没充电的电池,干啥都提不起劲。
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位大爷,坐在长椅上唉声叹气。
我上前一问,原来是大爷最近总觉得浑身没劲,走几步路就累得慌。
我看大爷面色苍白,就建议他去看看中医,调理一下脾胃。
脾胃虚弱还可能导致舌苔厚腻。
舌头就像是身体的“晴雨表”,脾胃不好,舌头也会有变化。
舌苔会变得又白又厚,就好像给舌头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
此外,脾胃虚弱的人嘴唇颜色也会比较淡,没有那种红润的光泽。
而且,睡眠质量也可能不太好,容易多梦、易醒。
总之,脾胃虚弱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这些症状,可别不当回事。
脾胃虚弱可能导致哪些生活质量问题
脾胃虚弱可能导致哪些生活质量问题关键信息项:1、脾胃虚弱的常见症状食欲不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不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腹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腹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色萎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舌苔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饮食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睡眠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力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绪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交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能引发的疾病营养不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贫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血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慢性胃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胃溃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肠道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系统功能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脾胃虚弱的常见症状脾胃虚弱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其表现出的症状多种多样。
食欲不振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范本模板】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姓名:殷福文性别:男年龄:52岁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建湖县婚姻状况:已婚工作单位与职别:上海彭浦机器厂炊事员入院日期:2010年1月4日农历:己丑年十一月二十日、冬至最后一天病史采集日期:2010年1月4日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
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初起出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不嗳气、泛酸,无恶心、呕吐,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腹部隐痛从无明显规律发展为有规律:一般在饭后2—3小时发作,无放射性痛,偶有嗳气、反酸,未出现呕吐、黑便;腹部喜暖喜按,每次疼痛持续约15-20分钟,得食则安。
服用硫糖铝、胃铋镁、胃舒平等药后症状可以缓解。
自得疼痛规律后,自己每天在发病前1小时服药,可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今年元月3日上午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干到精神疲乏无力,下午1时又上腹部疼痛伴有烧灼感。
3时左右,饮用麦乳糖300ml。
继而出现精神萎软,四肢乏力,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
20分钟后感心悸、出汗、四肢不温,送医院急诊。
当时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大便潜血试验(+++),血红蛋白88g/l,当即予补液止血等治疗,4月清晨又解柏油样便1次,约200g。
头昏如房转屋倒,视物模糊、两腿乏力,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治。
既往史:平素健康,幼时有无患过“麻疹”不详,否认脓血便及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五官:牙,上牙右边第4颗曾因“龋病"经常疼痛,已于10年前拔除,余无特殊.呼吸:无长期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史。
循环系统:无心悸、气短、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下肢浮肿史。
消化系统:1989年因大便表面有鲜血,诊为“肛裂”出血,已愈。
无慢性腹泻史,无黄疸史.血液系统:无头昏、皮肤黏膜出血及其他慢性出血史。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障碍史,无腰痛、浮肿史.神经系统:无头痛、眩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脾胃虚寒_课件模板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脾胃虚寒>>>
身体部位: 腹部。
内科学症状部分:脾胃虚寒>>>
科室: 中医科 消化内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脾胃虚寒>>>
简介:
脾胃虚寒,中医名词,同脾阳虚,因饮食 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 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 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 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 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 苔白润,脉沉迟等。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 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
内科学症状部分:脾胃虚寒>>>
病因:
惕胃的器质性病变,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 查。
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脾阳虚寒症。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 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 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 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 利,或白带量多质稀,
内科学症状部分:脾胃虚寒>>>
病因:
小腹下坠,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健运和 寒象现为辨证要点。脾阳不足,运化失 健,则腹胀纳少;阳虚阴盛,寒从中生, 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阴寒之气内 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 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妇女带 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治宜温 中健脾,方用理中汤。
内科学症状部分:脾胃虚寒>>>
简介:
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 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 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 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 白,脉虚弱。
孩子脾胃差,身体这些地方会有变化,家长们要注意了心理咨询师护理医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短视频拍摄文案脚本
一提词器文档
孩子脾胃差,身体这些地方会有变化,家长们要注意了!
1. 食欲不佳,不愿意吃饭,厌食挑食
2. 面黄肌瘦,能吃不长肉,肌肉松弛
3. 容易积食,有口气,舌苔白厚
4. 体质差,容易生病,反复感冒,咳嗽,易出汗
5. 大便异常,大便糖稀,大便干燥,羊屎蛋大便
6. 舌体胖大有齿痕,有地图舌苔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吸收,是食物营养运输的关键纽带,脾胃虚弱的孩子,营养的不好的运化吸收,孩子体质差,瘦弱,容易生病。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带孩子来看孩子的体质的问题,家长说孩子隔三差五的就容易生病,比同龄的孩子要瘦小许多。
还很容易积食,刚好没两天,就会又积食。
看到孩子时,孩子面色发黄,摸摸胳膊上肉也软乎乎的。
我问家长孩子是否有脾气大,睡觉不安稳,大便干燥的情况。
家长说是的,这就证实了孩子有脾胃虚弱的情况。
时间长了,孩子的营养吸收不好,就会出现发育迟缓,不长肉,抵抗力变差的情况。
对于孩子的脾虚情况,家长要控制孩子的饮食,适当调控,不能让孩子随性吃。
还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健脾的八珍糕丸,这个八珍糕丸是由山楂,茯苓,薏仁,莲子,山药,芡实,麦芽,糙米,燕麦,糯米组成,可以帮助消化,改善脾胃虚弱的情况。
二分镜脚本
三所需物料无。
脾胃虚弱的10种表现症状
脾胃虚弱的10种表现症状
1、胃肠蕴热——表现:爱喝冷饮,口臭口干,打嗝嗳气,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燥。
2、饮食积滞——表现:口臭酸腐,嗳气,没胃口,进食后加重,大便干结或者黏腻,苔黄腻。
3、湿热内蕴——表现:油光满面,头发油腻,脘腹胀满或者疼痛,怕油腻,大便黏,舌苔厚腻。
4、脾胃虚寒——表现:口淡无味,食少便溏,易腹胀,面色无华,乏力怕冷,久泄,舌淡苔白或白厚。
5、淤血内停——表现:痛点固定,面色灰暗,皮肤干燥,有包块或者气胀,舌质暗,有瘀点。
6、寒湿内阻——表现:肚子凉,易腹胀,遇寒就不适,得温而解,爱吃热食,苔白腻。
7、寒湿内停——表现:肠鸣腹痛,怕冷喜热,口淡无味,四肢酸痛,大便不成形,舌淡白,苔白腻或者水滑苔。
8、肝胃不和——表现:胸肋胀满,嗳气多,爱生气,或者忧郁,情志不遂就加重,舌鼓胀,苔薄白。
9、肝郁脾虚——表现:爱生气,脾气暴躁,嗳气食少,腹胀频发,生气后腹泻,舌苔薄白或者薄腻。
10、肝胃阴虚——表现:口干舌燥,隐隐作痛,嗳气胀满,手脚发热,烦躁易怒,舌红少苔或者无苔。
脾胃虚弱明显症状、对照自查、伤脾胃不良习惯及养脾胃办法
脾胃虚弱明显症状、对照自查、伤脾胃不良习惯及养脾胃办法脾胃虚弱明显症状及对照自查1、嘴唇。
脾胃好的人大多嘴唇红润、干湿适度,而脾胃不好的人往往嘴唇发白、容易干燥爆皮、裂口子。
此外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与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睡觉时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表现。
2、鼻子。
中医认为,脾胃的经脉和鼻子相连,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等大多由脾胃虚弱导致,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3、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
另外,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4、耳朵。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现代人伤脾胃习惯1、暴饮暴食不知饥饱地暴饮暴食,时间久了,就会完全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加重脾胃的负担,食滞饱胀,还会导致便秘,破坏了肠道消化吸收的平衡状态。
2、冷热不均脾胃最怕寒凉的食物,这个寒凉不仅指冰冷食物,还包括它的属性。
饮食过热也是大忌,这是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只能耐受50℃左右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
3、无辣不欢吃辣椒可以开胃,过量食用辣椒会引发腹胀、腹痛、痤疮、尿血并致癌。
需要特别提醒那些爱吃辣人,吃辣椒不能太过,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尤其是脾胃不好人少吃辛辣食物,尤其是辣椒、麻椒等。
4、经常熬夜长期熬夜非常容易导致内分泌及胃肠功能的紊乱,因为夜间胃肠处于“休眠状态”,而熬夜容易加重胃肠的负担。
如果夜间在玩游戏,过度的紧张兴奋还会伤害肝和脾。
5、长期受寒中医认为,寒多自下而生,这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长期受寒,容易导致脾胃虚寒。
6、过度减肥五谷养的是胃气,因减肥而减少主食的摄入,长期下去会感觉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胀气外。
因此,为了脾胃健康,节食减肥者一定要顾及脾胃的承受能力,合理节制食物的摄入。
脾胃失调产生的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互为表里关系。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如果脾虚会出现运化不好的表现,如气血不足、精血不充等,从而出现面色萎黄或苍白、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腹胀、大便稀溏、肌肉萎缩等症状。
如果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失调,会出现胃胀或嗳气、早饱、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症状。
脾胃失调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吐血、瘀血、舌淡苔白、脉弱等症状。
脾胃失调,一方面是脾不能运化,气血化生不足,会出现四肢百骸失养的表现。
另一方面脾虚水湿停滞,而出现脘腹胀满等。
胃属腑属阳,与脾相对而言,脾属脏属阴,如果脾胃不和,一方面表现为脾不升清,一方面表现为胃不能通降,胃气上逆,会有脾虚的表现。
脾胃失调的治疗,需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为主,可以遵医嘱应用中药调理。
偏于脾虚者,可以用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等药物改善。
如果偏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患者,可以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药,如胃苏颗粒、香砂和胃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患者日常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劳累,保证作息规律,适当行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增强体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不好引起的症状:1.腹泻或便泌。
脾的主要功能是去除体内湿气,胃如果不健康有火,肠干燥就容易便秘,脾胃相互合作对食物无法正常进行消化吸收,就容易腹泻或便泌。
可揉、拍、敲位于足踝内侧的三阴交穴位。
2.肌肉松驰或赘肉。
脾气不足导致肌肉的坚实度不够。
3.容易有眼袋。
脾胃不好经络不通畅导致淤滞。
4.两颊长痘。
胃经有火导致经络不通导致长痘。
5.脸色发黄。
胃气不足营养物质供给不上。
6.唇发白没有血色,嘴唇脱皮。
脾对应面部部位是嘴唇,脾开窍于唇,唇反应出了脾的健康状况。
7.睡觉时会容易流口水。
脾气不足控制不住口水。
出现了以上其中一条就说明你脾胃不健康了。
你知道吗,我们的五个脏器每天都要吃饭,跟咱们人一样,各好一口,不是你吃了一个馒头就都营养了。
肝吃绿色的;心吃红色的;脾吃黄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肝吃绿色的——绿豆;绿豆是去肝火的。
心吃红色的——红小豆;因为心主血。
脾吃黄色的——黄豆;还有小米、薏米。
肺吃白色的——白萝卜;生吃养肺,熟吃润肺。
还有芸豆、银耳、百合、梨......肾吃黑色的——黑豆;还有坚果类:核桃、松子、栗子。
你在这一天中,把这五种颜色吃全了,那么你的五脏也就得到营养和保护了。
其实很简单,把这五种颜色的豆子,放在一起打成豆浆,早餐喝下去,全体就OK了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人的身体好比银行,阳气就是我们使用的货币。
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累,银行就不干了。
当健康不断被透支时,身体就会告诉你哪不舒服了,腰疼、背疼、落枕、感冒等,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货币透支了。
补足阳气也像理财那样,需要开源节流。
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近些年,我在坐诊的时候,有时一上午开的都是附子、肉桂、干姜、苡仁、泽泻等扶阳祛湿的药物,给我抄方的学生好奇地问:"老师,这些病人得的难道是同一种病吗?您开的药方怎么都是这几味呢?"我很欣慰地对他笑了笑,这回总算问到点子上了。
其实,尽管他们得的病并不一样,但一摸他们的脉象,都沉细无力,有时还伴有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
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
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
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汽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体液占人体70%,阳气不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
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
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湿。
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有的朋友会想,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怎么好端端的阳气就跑掉了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罢了。
那么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呢?是精神。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
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这也是养生最大的秘密。
今天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早日脱离疾病之苦,都能健康长寿。
就我们的形体来说,除去先天带来的疾病,24岁以前发的病,一般都没有大问题,因为人24岁之前先天的元阳之气很足,人体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
24岁以后,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步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虚的状态。
所以24岁以后的成年人生病,更应该从精神、情志层面去找病因,大部分疾病是精神、情志受到损害造成的。
损害人们精神最大的因素之一,是现代社会的信息污染。
我们现在一天内接触到的信息,可能比古代人一辈子接触到的都多,每个人的心里都装满了事,脑子里也充斥着各类信息。
长此以往,人的精神受到的损害可想而知!比如说,一个人听到不好的消息,生气发火了,很可能马上就能感到血冲到头顶了,甚至一些人还会突发心脏病。
信息污染是伤人于无形的,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点,还单方面地认为是科技发展的象征。
俗话说,病从口入。
阳气遭受损伤比较大的另一个根源还来自于我们的饮食。
别看我们现在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其实大部分食物都受农药、化肥或者各种添加剂的污染,包括转基因食品。
长期食用被污染后的食物,会让我们五脏六腑的功能发生紊乱,反过来,五脏受损也会侵害到人的情志,肝不好的人易怒就是这个道理。
久而久之,人体也呈现出阳虚状态了。
现在非常流行吃反季节蔬菜,这恰恰违反了蔬菜自身的生长规律,因为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生命能量发生了变化。
比如东北一年一季的大米看起来油润光泽,吃起来口感细腻圆润,就是因为它吸收了一年的天地精华之气,蕴涵的生命力也旺盛。
我经常听到一些人向我抱怨:"哎呀,现在的东西越来越不好吃了,我越来越没有食欲了。
"这些食物蕴涵的生命能量,满足不了身体的需求,这样的食物又如何能美味呢?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很强的抵御外邪的能力,发挥这种能力的根本是培固自身阳气。
我后文将要提到的养生桩,就是让你把心静下来,以形控意,以意固形,让气血通畅运行,让机体自愈力处于最佳状态,养生桩是目前我发现的养阳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
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长生。
我在生活中还发现,在天热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能伤"阳"。
我的一位朋友,对孩子十分溺爱,有一年,他的儿子特别喜欢吃冷饮,每天冰激凌不断,到了冬天,那孩子就总是伤风感冒。
第二年,在我的劝说下,他很少给孩子吃冷饮了,那年冬天他的孩子感冒就少多了。
如果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
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
很多时候,这些细节容易被人忽略,第二年得了病也不知因何而起。
如果我们事先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那么大部分疾病也就很难找上门了。
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2.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
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
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关于灼艾之法还有一个故事: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
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
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
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学医之初,我的老师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碍。
老师没给他开药,就让他用艾条灸关元穴,每天一次,每次灸15至30分钟。
一个月过后,患者的病就痊愈了。
如今他已近古稀之年,依然身体健康,无尿频、前列腺肥大等症状。
道家还有一个小秘法,就是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意守此处,慢慢入睡即可。
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
俗话说,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胜吃补药。
如果在泡脚的水里再加上一味花椒,那它的效果就更加妙不可言。
中医认为用花椒水泡脚比用热水泡脚促进睡眠效果更好。
其实方法很简单,用一个棉布包50克花椒(1斤分10份),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用这个水泡脚即可。
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
“花椒是个好东西”,花椒既是一种厨房里最常用的调味料,也是一味中药,可以温中止痛、去湿散寒。
用花椒水泡脚和用当归、红花泡脚有异曲同工之效,都能活血通络,使整个机体血脉畅通,浑身暖融融的。
此外,花椒还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用花椒水泡脚还能帮助治疗脚气。
每天泡脚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小孩爱咳嗽、中老年人血压高,坚持泡脚都有一定的好处。
中医讲“上病下治”,泡脚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呼吸系统的屏障功能,因此可以帮助缓解咳嗽症状,减少感冒发生;泡脚时,可以促使血液由上往下走,因此血压也容易平稳了。
另外,还有杀菌、消毒、止痛、止痒、消肿等作用。
用花椒煎汤泡脚能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因为在人的足部存在着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用药汤浸泡或按摩这些反射区,就可以使全身经络疏通、血脉流畅,能够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取得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效果。
在我国医学古籍中就有“观趾法”、“足心道”的记载,古老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介绍了许多脚上的穴位,如太冲、太白、涌泉、昆仑、窍阴、内庭等等,不下三十余个,并说明这些穴位能分别通达肝经、脾经、胃经、膀趾经、胆经、肾经等人体各脏腑的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