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答案(教师中心稿)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答案(教师中心稿)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答案(教师中心稿)1. 答案: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

(能从“为培育人才而献身”,或从作者思想、著作对后世的影n向,或从作者的理想、事业等方面作积极的思考,得2分;语言通顺,得1分。

共3分)2.答案:D3.答案1.(共2分)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2.(共2分)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答案[2004年北京海淀卷]答案:1.①B ②C ③B ④A2.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3.壮阔、浩渺4.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5.答案示例: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2004年无锡卷]答案:1.①约定②下雨③到……去,往④难道,哪里2.A 3.(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

意思对就行,“之”的指代义要译出。

)4.言而有信,或讲信用。

[2004年厦门课改区中考卷]答案:1.解释加点词: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或:卑贱低下,见识短浅。

)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③顾(探望,拜访)④辅(辅助,协助)2.翻译句子: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

或: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3.(②)(2分)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或: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开放题。

答案略。

答题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观点,且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加以评说,答题能自圆其说。

中考复习指导。

2005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与顾章书吴均仆(1)去月谢病,还觅薜萝(2)。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3),孤峰限(4)日,幽岫(5)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6)幽居,遂葺(7)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8)。

山谷所资(9),于斯(10)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11)注释:(1)[仆]作者谦称。

(2)〔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3)〔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4)(限)遮断。

(5)〔幽岫〕幽深的山穴。

(6)〔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7)〔葺〕修建。

(8)[竹实]又名竹米,隐士所食之物。

(9)〔资〕出产。

(10)[斯]这里。

(11)〔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

1、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环境幽深,景色怡人,食源丰富。

2、你对作者的归隐之举持何态度?请简述观点及理由。

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2005年贵州黔西南中考试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打上“√”。

2005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日:“日近。

”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元帝异.之( )8.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10.【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3分)【参考答案】7.(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每小题1分) 8.(2分)C9.(4分)(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每句翻译正确,得2分)l0.(3分)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参考译文】【甲】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教师中心稿)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教师中心稿)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教师中心稿)[专家概说]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应引起我们的继续关注。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所以难度不大;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今年中考中不少地区由客观题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解题指导] (1)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

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2)主观题解题方法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00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0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200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重庆市阅读孟子《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2-15题。

(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屋舍.俨然B. 故患.有所不辟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且人患.志之不立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同舍生.皆被绮绣是.进亦忧,退亦忧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3.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5分)⑪选段中,作者将比作鱼,将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3分)⑫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这个词含义相同。

(2分)1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4分)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翻译:*15.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

(3分)答:12.C (3分)13.⑪生义舍生取义(3分,每空1分)⑫贤者(2分)14.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4分)15.符合题意即可,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分)兰州市(一)阅读《满井游记》中的文字,完成9~11题。

(7分)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005年中考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

2005年中考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

2005年中考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路祥一、《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上。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素;白色。

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献: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05-09五年杭州市中考文言文

05-09五年杭州市中考文言文

05-09年杭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语段(05年)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

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

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

人望见,咸异之。

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所制墨,有定直。

酬弗当,辄弗与。

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

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高启《墨翁传》,有删节)[注]①奚汲汲:奚,哪里。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②黧(lí):色黑而黄。

③危:高。

④墨沈:墨汁。

⑤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⑥诮(qiào):讥讽。

⑦玄圭:黑色的玉。

⑧侪(chái):同辈。

⑨弸(pénɡ):充满。

⑩徼(jiǎo):求。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 躬操杵臼(弯腰)B. 人望见,咸异之(感到……怪异)C. 所制墨,有定直(价钱)D.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仿效)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 而以今墨售于内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B. 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C. 视之虽如玄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 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苛政猛于虎也2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人望见,咸异之②客有诮之曰③试之则若土炭④客闻之曰A.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B. 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 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2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专家概说]综观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语段试题,其特点是稳中求新,既贴近新大纲关于降低文言文阅读难度的要求,有逐步落实新课程的精神,且有由课内转向课外的趋向。

课内文言语段的考查仍为不少地区的中考试卷所采用。

这种试题的特点一般为:一是绝大多数来自课内基本篇目,这对平时文言文的教学起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是知识点考查比较全面,一般题目不少于四道,有诵读、字音、实词、虚词、译句、内容、情感和写作等方面。

三是题型变化值得关注。

客观性选择题相应减少,主观表述题大幅增多,且出现了相当一部分能张扬个性,拓展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已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地区的中考试卷所采用,其目的是让学生把课内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特定语境依文断义,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这类试题的一般特点和趋势为:一是所选的语段大多是短小而有情节的故事,也比较通俗易懂,主题思想上贴近中学生实际,注重道德修养与人文理念。

二是考查内容与课内文言阅读试题相似,不过更注重能力的迁移,考查的多为课内反复出现的或在现代汉语中尚有很强生命力的一些词语。

三是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主观表述题,其中主观题大幅度增多,特别是自选角度、张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也逐步在增多。

[典型考题][2004年山东滨州卷](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也?(乙)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从,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①,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200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

200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

200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200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分值为40分,考查的材料为两篇文章,一篇为记叙文,大约1200字左右,另一篇为说明文或议论文,字数约700字左右,两篇文章的阅读总量在2000字以内,题量不超过8道。

应对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考查,基础是阅读文本,重点在整体理解,关键为感悟鉴赏。

基础是阅读文本由于今年实行的是两考合一的学业考试,它既有水平考(毕业考)的功能,又有选拔考(升学考)的功能,因此,在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编制上,将会有一定量的基础题,同时,也必然会有适量的、用以拉开差距、区分水平的“提高题”。

一般说来,基础题大致为“改正错别字”、“标点符号用法”、“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词语填空”、“词语指代”等,提高题一般为句子含义的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文章内容的感受或人物感情的体验等。

无论是基础题还是提高题,在答题中必须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得信息,这是解题的基础,丝毫不能舍弃。

如某区质量测试卷,要求学生阅读《轻松读经典》一文后,回答“轻松”是指(),“读”的内涵是(),“经典”则主要是指()。

这是一道指代题,尽管所要指代的三个词均出自文章标题,但必经整体阅读文本,方能准确答题。

第9自然段中“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第4段中“真正的阅读必续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力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第3段中,“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等语句,分别回答上述三个词的指代内容。

又如某区的模拟试卷,要求考生思考“你能说唐诗不是一个不死的心灵吗?”这一句子,回答唐诗“不死的心灵”具体表现在(1)()(2)()两个方面。

解答这道题目,同样要整体阅读文本,其答案分别是第2段“力量都充沛得很,生命都强健得很”和第3段“在风风雨雨中,花开花落中,永恒地往前生长,往前发展,任何东西也阻挡不了生命的生长”这两个句子。

在职十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37段

在职十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37段

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37段江阴市璜土中学范国伟整理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二. (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2005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帝①置酒雒阳南宫,上②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

填④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⑤,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⑥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群丞说服。

【注释】①帝:指汉高祖刘邦。

②上:尊指刘邦。

③子房:张良字子房。

刘邦的谋士。

④填:通“镇”。

⑤饷馈:军饷。

⑥范增:项羽的谋士。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A、帝置酒雒阳南宫置:安置,安排B、因以与之与:赐予C、连兵百万之众连:关连D、此所以为我禽也禽:同“擒”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道不断,这我比不上萧何。

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3、仔细阅读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能够重用人才、人尽其才,同时能够与天下人同享利益。

②项羽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嫉妒人才、怀疑人才,而不能重用人才。

4、文中刘邦在对话中用了三个“吾不如”,这说明了刘邦的一个什么特点?请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说明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扣住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谈自己的体会,语言通顺即可。

【参考译文】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娇贵臣,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对我说出真实的情况。

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则妒贤嫉能,他杀害有功劳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2005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1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1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蔡磷坚还亡友财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

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

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④而致之。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

②敦:重视。

③风义:情谊。

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1.文中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语言B、(1)wǘ不(2)yǜ告诉C、(1)wǘ不(2)yǜ词语D、(1)wáng 死亡(2)yǜ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C)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之: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而: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且:将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故:所以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A.亡何,其人亡.(逃走) B.且父未尝语.我也(告诉)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 D.卒辇而致.之(送还)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哪里有寄(存)放很多银子却没有凭据的?重诺责,敦风义。

译文:守信用,重情谊。

卒辇而至之。

译文:最终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

5.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6.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蔡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不贪,重义气,讲诚信等7.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2005年中考古文(20篇)知识点、考点集锦

2005年中考古文(20篇)知识点、考点集锦

2005年中考古文(20篇)知识点、考点集锦魏县二中陆续编辑。

(2005年5月改编)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3、默写(大纲规定的20篇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子、字体工整、字迹清晰。

注意面具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

补充事例及名言。

)附:近几年已考文章,不考阅读知识,但要背诵文中的名句。

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重点复习文章为(1-8篇)中考必考古文点拨一、《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生字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天性,天良”2、患:祸患,灾难3、辟:通“避”,躲避4、箪:竹筐5、蹴:用脚践踏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乡:通“向”,从前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2005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灌夫①有服②,过③丞相。

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④,会仲孺有服。

”灌夫曰:“丞相肯幸⑤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早临。

”许诺。

至日中,丞相不来。

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悦,曰:“夫以服请,宜往。

”乃驾,自往迎丞相。

丞相前戏许灌夫,实无意往。

及夫至门,丞相尚卧。

曰:“丞相昨日幸许过魏其侯,魏其侯夫妻置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鄂而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

”乃驾往。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释:①灌夫:字仲孺,汉景帝、武帝时大将。

②有服:有孝服在身,指在丧期。

③过:拜访,探望。

④魏其侯:即窦婴。

⑤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C )A、会.仲孺有服会.宾客大宴B、夫以服请,宜.往牡丹之爱,宜.乎众矣C、乃.驾,自往迎丞相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魏其侯夫妻置.具或置.酒而招之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丞相前戏许灌夫,实无意往。

”译句:丞相原先是开玩笑答应了灌夫,实际上并没有去的意思。

3、用“/”给文中画“ ”线的句子断句。

丞相肯幸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早临丞相肯幸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早临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灌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是一个说话算话(信守承诺、言出即行)的人【参考译文】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丞相,丞相随便地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

”灌夫说:“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您明天早点光临。

”武安侯答应了。

灌夫详细地告诉了魏其侯,就像他对武安侯所说的那样。

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

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侯。

等到中午,不见丞相到来。

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

2005年中考文言文冲刺指导:适应变化注重复习

2005年中考文言文冲刺指导:适应变化注重复习

2005年中考文言文冲刺指导:适应变化注重复习分值、格局不变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分值为30分,占全卷的1/4,与去年持平。

试题的格局与去年一样,仍为四个方面,即默写、解释词语、课内短文阅读和课外短文阅读。

试题编制方式有变今年有三种版本的学生参加中考,即H版、S版和新教材,由于三种版本的文言文篇目既有相同的,又有不同的,因此,文言文默写将会采取选择形式,如编制八道默写诗文的小题目,让考生从中选取五道小题,默写自己所使用的版本中出现过的诗文句子。

这样的编制方式可避免考生的复习只限于“共同篇目”的小范围,有利于考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诗文句子。

此外,课内短文的编制方式也将与去年不同,去年是选用H版、S版两本教材中的文言文共同篇目编制试题,今年将出现大分叉的形式,即H版、S版、新教材,选取各自版本中的文言短文编制试题,通俗地说,即各做各的题目。

应变复习的方法市教育有关部门已于年初公布了H版、S版、新教材等三个版本各自需默写的20篇诗文篇目,划定了默写篇目的范围,考生应根据这些篇目进行复习。

应该说,文言文的20篇默写篇目,大多为经典之作,认真地加以背诵和默写,可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

当然,在复习时,也应有所重点,一般来说,考查默写的句子大致为下列四种句子:一是体现诗文主旨或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二是今天仍有生命力的,至今还经常运用的句子;三是优美上口、颇有文采的佳句。

对于这类句子,不仅要能背诵,更要能默写正确,句子中的重点字和难写字,一定要反复书写,做到万无一错,确保拿到默写部分的满分10分。

解释词语部分,只解释课内文言文(诗词除外)中的实词,虚词不作解释。

2005年中考解释词语估计从去年考查四个词语,减少到考查两个词语,而分值仍为4分。

文言实词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一词多义、词性活用上。

如《出师表》中“以光先帝遗德”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两句中的“遗”,便是一词多义,前句解释为“遗留”,后句解释为“给予,赠送”。

2005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9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9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山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2.翻译划线句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参考译文】鲁国有个人擅长织草鞋,妻子会纺白绸做帽子。

他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你到那里必定会变穷的。

”这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呢?”劝他的人说:“打草鞋是为了给人穿的,但越国人不喜欢穿鞋,习惯于打赤脚走路;织白绸子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不喜欢戴帽子,而喜欢披着长发。

你想到用不着你们长处的国家去过日子,要使自己不穷,难道可以办到吗?”鲁人对他说:“不用它的国家,便可引进它,它的用途更加的广泛,怎么怕穷呢?”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2005年山东省高青县)陈胜王凡①六月。

已为王,王陈②。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③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④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入俱归。

注释:①凡:总共;一共。

②陈:陈县。

③宫门令:守卫宫门的长官。

④遮:拦住。

11.对下列四句话中“之”字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

②之.陈。

③宫门令欲缚之.。

名师指点2005年中考各科复习

名师指点2005年中考各科复习

名师指点2005年中考各科复习【语文】关注分叉篇平时勤练笔□原杨浦区教研员陈庭茂今年语文考试时间缩短20分钟,估计现代文阅读选文长度将缩短,题量也将适当减少。

下面就各部分谈一点看法。

文言文部分今年H、S、新教材三版分叉特点更明显,考生要对本版本的独立篇目更加重视。

默写考生要自己分析,从以往试题中得到启示。

一般默写内容为中心主旨句: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在今天仍然有生命力、文笔优美、寓意深厚的千古佳句: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句。

考生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应该重点关注这类句子。

而《生于》一文中第一段六个人的不同表现等概率极小的句子则可大胆“丢”。

词语解释一般三个课本中有解释,另一个课本中没有。

重点关注一词多义、词性活用,通假字概率相对较低。

理解分析建议关注光明日报出版社《点击》中的分析。

现代文阅读仔细读文章,不能只读头尾,“读”是理解分析的基础。

做题目时要记住“回到文中”,尽量用原文有关句子回答问题,即使概括类题目也要从原文找根据,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说教师出题是从文中走到文外,考生答题就要从文外回到文中。

如2003年中考《奥林匹克新格言》一文第2题:“‘这些杂色’在文中具体指______”一题只要找到原文上下就能发现答案,而有些考生撇开选文答题,显然不能得分。

作文历年题目都与“我”有关系,是有“我”参与的记叙文。

这样感情真挚,便于抒情议论。

要多看别人的好文章,积累素材。

平时要多写,根据初三实际情况,不必篇篇成文,建议多写包括内容、比较完整的提纲。

给考生三条“实惠的建议”:字写干净,句写通顺,条理清楚。

至于构思巧妙、取材新颖不必刻意为之。

【数学】基础要牢固练习不可少□浦东新区教研员齐敏2004年中考数学难度已经有一定下降,今年时间再缩短20分钟,估计题量和难度均将有下降。

选择题有可能改为单项,但最终结果还须等考试院的消息。

希望考生一定要注意,清华起点留学美英澳免试入学读在职研清华-卓越女性课堂!免试入学读在职研若是单选千万不要多选,更不能不选。

2005年广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广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5年广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董行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

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

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

人问何以知之。

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

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

以此知之。

”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选自《太平广记》)(1)根据故事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神探(或:破案高手)(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成这次“策贼”的依据。

答:驴走得很急且身上流汗,说明不是正常长途而是急忙赶路,不正常;赶驴看见人便牵着驴躲避,说明心里有鬼。

(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

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提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捉送县/ 有顷/ 驴主寻踪至/ 皆如其言。

【参考译文】唐朝怀州河内县,有个叫董行成的人,能一眼就分辨出对方是否贼匪。

有一名贼人在河阳长店偷得路人一头驴和皮袋,在天快破晓时赶到怀州境内,正巧碰到董行成迎面而来。

董行成一见他就大声喝道:“你这贼子给我站住!立即从驴上下来!” 那人一听立即下驴认罪。

事后有人问董行成如何看出那人是贼,董行成说:“这头驴因长途急行而流汗,不是走了很长的路;而是这人见了路人也会引驴绕路,这一定是因他心虚;所以我判定他一定是贼。

” 董行成将盗贼送到县衙,不一会儿,驴的主人寻着踪迹找来了,实际情况和董行成说的一模一样。

(2005年广东中考试题)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三上”文章》作者:欧阳修)注:(1)钱思公、谢希深、宋公垂:皆北宋人名。

(2)属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构思。

2005-2009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

2005-2009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

2005——2009上海市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郑人逃暑①(2005年中考)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秦西巴纵麑(2006年中考)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①纵麑(ni):放走小鹿。

麑:小鹿。

②窃:私自。

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9.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10.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3分)鲍君(2007年中考)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暴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注释)①罝(ju)捕兽的网. ②鲍鱼:这里指用盐渍腌的鱼. ③奉:供奉. ④愈:(病)好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2)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____________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分)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3分)误认(2008年中考)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
[专家概说]综观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语段试题,其特点是稳中求新,既贴近新大纲关于降低文言文阅读难度的要求,有逐步落实新课程的精神,且有由课内转向课外的趋向。

课内文言语段的考查仍为不少地区的中考试卷所采用。

这种试题的特点一般为:一是绝大多数来自课内基本篇目,这对平时文言文的教学起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是知识点考查比较全面,一般题目不少于四道,有诵读、字音、实词、虚词、译句、内容、情感和写作等方面。

三是题型变化值得关注。

客观性选择题相应减少,主观表述题大幅增多,且出现了相当一部分能张扬个性,拓展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已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地区的中考试卷所采用,其目的是让学生把课内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特定语境依文断义,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这类试题的一般特点和趋势为:一是所选的语段大多是短小而有情节的故事,也比较通俗易懂,主题思想上贴近中学生实际,注重道德修养与人文理念。

二是考查内容与课内文言阅读试题相似,不过更注重能力的迁移,考查的多为课内反复出现的或在现代汉语中尚有很强生命力的一些词语。

三是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主观表述题,其中主观题大幅度增多,特别是自选角度、张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也逐步在增多。

[典型考题][2004年山东滨州卷](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也?
(乙)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从,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①,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苕溪渔隐②曰:旧说梅圣俞③日课④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⑤耳。

注释:①术:方法。

②苕溪渔隐:即胡仔,宋代作家。

③梅圣俞:即梅尧臣,宋代著名诗人。

④课:这里指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⑤效:应验。

1.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尝极东方极:
②寒暑未尝易也易:
2.下面各组中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以文字问之
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羲之之书晚乃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以临于溪,曰新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3.请用自己的话说明墨池的位置和形态。

答: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文言句子。

①岂其学不如彼也?
答:
②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答:
5.(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怎样的观点?要想学有所成,除此之外,你认为还需要哪些条件?
答:(甲)(乙)两文的观点:
还需要的条件:
(写出两点即可)
[解题指导]这是一道课内与课外文言语段比较阅读的试题,在全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比较鉴别、迁移拓展、创新应用能力的考查,代表了中考文言文语段阅读的命题方向,值得关注。

第1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第2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和一词多义的把握,这两题都只要结合具体语境就不难推出答案。

第3题对语段内容的感知和概括能力,需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握。

第4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应当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注意特殊句式,再考虑现代汉语习惯。

第5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和拓展创新思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为:1.①极:穷尽;②易:改变。

2.D 3.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做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

4.①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②只要多读书多写作,自然会精湛的。

5.勤学苦练的观点。

还需要的条件如:明确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用心专一等。

[扩展练习]1.[2004年北京海淀卷]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
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去:A.距离B.离开C.除掉,去掉
①去国怀乡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

4.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的语气语调。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

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

(每句填7个字)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2.[2004年无锡卷]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③公将焉之()④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不复出焉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3.[2004年厦门课改区中考卷]读有关诸葛亮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
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

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

”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

②[曹丕]曹操之子。

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

④[嗣子]此子刘禅。

嗣:继承。

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

⑥[敢]谦词。

有冒昧的意思。

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

⑧[效]献出,呈献。

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

⑩[事]侍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由是感激()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若嗣子可辅()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

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

(只需填序号)
属①zhǔ。

连接。

②zhǔ。

委托,交付。

③隶属,归属。

④亲属。

⑤类。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1)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