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章血液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二章


第一节
概 述
生理功能: ①运输功能:运输O2、CO₂、营养物质、激素 和代谢产物; ②免疫防御功能:血液中白细胞能抵抗入侵机 体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侵袭,保护机体免遭 损害; ③缓冲功能:血液中含有多对缓冲物质,可缓 冲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④参与体温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⑤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单核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三、血小板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 核细胞分离出来的胞质形成 ,体积小,直径2—4μm,无 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在血 液涂片中,血小板多成群分 布在血细胞之间。
血浆渗透压
1. 概念: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 能力.
2.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 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 3.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300mmol/L,相当于
7.63个大气压 。
晶体渗透压:705.6Kpa
晶体物质如无机离子(Na+和Cl-)、小分子物质等 形成的渗透压 选择半透膜:细胞膜 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正常形态
占白细胞总数的1%左右。直径10-12µ m。细胞 核呈s形或不规则形。 ①特殊颗粒较大,蓝紫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 ②特殊颗粒内有组胺和肝素。 组胺是血管活性物质,肝 素可以阻止凝血。
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肝素、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 质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可 使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增加,局部 充血水肿,细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哮喘、荨麻疹等 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吸引嗜酸性粒细胞,使之 聚集于反应局部,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 用。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血流调节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影响血管 平滑肌的舒缩状态,从而调节血流量 和血压。
心血管反射
心血管反射是指心血管系统对各种刺 激的反应,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舒缩 状态来维持血压稳定。
微循环和淋巴系统
微循环的概念
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的主要场所。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
营养物质交换的过程
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从血液中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供细胞代谢和功能活动 所需,同时将细胞的代谢产物排出到血液中。
代谢的调节
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这 些因素通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代谢酶的活性,调节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过程。
心脏泵血机制
心脏泵血是通过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实现的,当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升 高,将血液泵出;当心室舒张时, 室内压降低,血液回流。
心输出量和心率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泵出的 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 指标。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每搏
输出量的乘积。
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心率的变化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
止血和血栓形成
止血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会从伤口流出,止血过程即启动,以防止血液流失过多。
血栓形成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聚集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流通。
抗凝和纤溶系统
抗凝
抗凝系统的作用是防止血液过度凝结,通过产生抗凝血酶和蛋白质C等物质来抑制凝血 因子。
纤溶
纤溶系统的作用是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通过产生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等物质来溶 解血栓。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测定指标:RBC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RBC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正常男性:0~15 mm/h 正常女性:0~20 mm/h
ESR↑的原因:RBC叠连(决定因素-血浆成分变化)
决定因素
① 血液缓冲系统 ② 肺排酸功能 ③ 肾排酸保碱功能
NaHCO3/H2CO3 血浆缓冲对: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2HPO4/NaH2PO4
Hb钾盐/Hb
RBC缓冲对:
HbO2钾盐/HbO2 K2HPO4/KH2PO4
KHCO3/H2CO3
7.35 > 酸中毒 > 6.9 7.45 < 碱中毒< 7.8
胚胎早期 卵黄囊
2-3个月胚胎 肝、脾
4个月以后 红骨髓
婴幼儿期 红骨髓(肝脾可补充)
成年人
红骨髓(仅限于一些扁骨和长骨的骨骺部)
CFU-S G0
干细胞
血细胞生成模式图
二、红细胞生理
(一)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1. 形态 呈双凹圆碟形,直径7-8.5微米,中央较薄,周缘较 厚;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 蛋白(hemoglobin)。
防御功能 消除有毒物质
毒性物质由血液运输到肝脏解毒,再运输到排泄器官排 泄,某些毒性物质则由抗毒素所对抗。
止血
由血小板释放凝血因子启动凝血机制,以凝血块堵塞破 损的血管
内环境稳 态及调节
功能
体液的渗透压平衡 由血浆(白)蛋白形成的血浆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的水 的平衡。并受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监控。
体液的酸碱平衡 体温
由血浆和红细胞中的缓冲系统(对)维持体液的酸碱平 衡,最主要的一对为NaHCO3/H2CO3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寿命更短,生 存期限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 直到几年。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这两个过程保持着动态平衡。
成人的造血器官主要是红骨髓。此外还有脾脏和淋巴结等器 官。婴儿时期红骨髓广泛分布于各类骨髓腔内。到了成人则局 限在长骨的骨骺端,以及不规则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红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的共同祖先-多能造血干细胞所在地,在不同的 微环境下它分化成为各种单能干细胞。
红骨髓是各种细胞的共同祖先-多能造血干细 胞所在地。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组织缺 O2 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有效刺激。缺
O2 能促进肾脏产生一种红细胞生成酶,此酶作用 于血浆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它转化为促红细 胞生成素(激素),这种激素由血液运送至骨髓, 作用于原红细胞膜上的受体,促使这些细胞加速 增殖分化发育为成熟的红细胞。此外雄性激素不 但能直接刺激骨髓(成)造血组织,加速红细胞 生成,而且还能作用于肾脏使红细胞生成酶的活 性提高从而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PO2↓ RBC↓ Hb↓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主)
雄激素 T3
生长素
肝细胞(次)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3)红细胞的破坏 衰老的红脆性增加,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血液
流经脾和肝脏时被吞噬细胞吞噬或被巨噬细胞所 吞噬. (4)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
合成 DNA 必需有 VB12 和叶酸作为辅酶 (5)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5、血清:如果把从血管内抽出的血液放入 部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 固成血浆块、血浆块收缩析出淡黄色透 明的液体为血清。
6、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缺乏纤维 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它血浆蛋白 质,但又增加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 放出来的物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章血液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章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
第一节 概 述
一、血液的组成 RBC 血细胞() WBC PBC 血液 水(91%-92%) 白蛋白:40-50G/L 血浆蛋白 球蛋白:20-30G/L 血浆 纤维蛋白原:2-4G/L () 气体 Na+、K+、Ca+2、Mg+2 溶质 电介质 Hco-3、Cl-、Hpo4-2、So4-2 激素 其它有机物 代谢产物 有营养物
02
Rh血型系统的特点是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但Rh阴性者经D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抗D抗体。
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溶解
纤溶酶可将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分解为许多可溶性的小肽,总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纤溶抑制物
血浆中存在许多对抗纤维蛋白溶解的物质,统称为纤溶抑制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抗活化素,能够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另一类是抗纤溶酶,能与纤溶酶结合成复合物并使其失活。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既保证出血时能有效止血,又能适时疏通血管,维持血流的正常运行。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在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平衡和维持血浆容量相对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盘形。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5.0×1012/L;女性约为4.2×1012/L。 红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成年男性约为120g/L~160g/L;女性约为110g/L~150g/L。 临床上将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02和C02,并能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护理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护理课件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血液生化检查与护理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淋巴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辅助循环系统
详细描述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结和脾脏等组成,主要功能是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并将其运输回血液循环系 统,同时参与免疫反应。
03
血液的生理作用
物质运
氧气运输
营养物质运输 代谢废物运输
维持内环境稳态
01
02温度调节Fra bibliotek酸碱平衡
03 水平衡
免疫功能
防御感染
血常规检查是血液检验的基本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等 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及形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 炎症、出血等疾病。
血常规检查的采集方法包括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其中静脉采血更为准确,适用于需要准确 数据的场景,如手术前评估等。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在于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例如贫血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感染 时白细胞数量增加等。
指血液流动时的内摩擦力,与血浆中 的蛋白质、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等有 关。
血型
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人类的 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不 同血型的人在输血时存在相容性和不 相容性问题。
02
血液的循环系统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血液的运输通道
详细描述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它们共同构成了庞大的血管网络,负 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免疫应答
清除损伤细胞
04
血液疾病及其护理
贫血及其护理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人体解剖生理学】 血液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 血液PPT课件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血管激活物 组织激活物
依赖因子Ⅻ激活物
纤溶酶原
+
_ 纤溶酶
抗活化素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 +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
※一、血量: 机体体重 7%-8% 成年人失血 10% 可代偿 20% 代偿不足可诱发血压下降, 脉搏加快、四肢厥冷、口渴、恶 心、乏力等症状 30% 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这一章5节课的内容 ,重点要掌握:血液的理化性质,即血浆渗透 压是如何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 区别;有哪些因素可以加速和延缓凝血;正常 人体的血量有多少?每次献血400cc会危害人 体健康吗?还要了解ABO和Rh血型的抗原抗体 系统,掌握在输血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测试题1
1. 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A. 血浆蛋白的含量 B. 红细胞的数量 C. 白细胞的数量 D. 渗透压的高低 E. NaCl的浓度
测试题1
1. 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A. 血浆蛋白的含量 B. 红细胞的数量 C. 白细胞的数量 D. 渗透压的高低 E. NaCl的浓度
测试题2
2. 温度不变时,全血黏度主要取决于 A. 血浆蛋白含量 B. 血小板的数量 C. 白细胞的数量 D. 血细胞比容 E. NaCl的浓度
• 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
••
(形成凝血块)
凝血因子分布
全在血中
组织和血中
参与酶数量


凝血时间
慢、约数分钟
快、•约十几秒钟
表4 内外源性凝血的区别
※△ (三)抗凝和促凝
1.抗凝的作用 抗凝血酶Ⅲ是抗丝氨酸蛋白酶 肝素是肥大细胞产生的直链负离子硫酸氨基多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循环 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循环  ppt课件

入口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出口
右房室口 肺动脉口
主要结构
界嵴,右心耳 卵圆窝,界沟
梳状肌
三尖瓣。腱索、乳头肌 肉柱、隔缘肉柱、室上嵴
动脉圆锥,肺动脉瓣
左心房 肺静脉口 左房室口 左心耳、梳状肌
二尖瓣、腱索、乳头肌
左心室 左房室口 主动脉口 肉柱、主动脉前庭
主动脉瓣、主动脉窦
ppt课件
起于左心室,向右前方上升,达右第2胸肋关节处弓形向左 后方,胸主动脉至第4胸椎左侧下降穿膈肌成腹主动脉,止 于第4腰椎下缘。
分部: 升主动脉: 左、右冠状动脉 主动脉弓: 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 壁支、脏支 腹主动脉: 壁支、脏支、终支
ppt课件
20
(一)升主A脉
(二)主A弓:
12
三、心的构造
(一)心纤维性支架 (二)心壁心 内膜、心肌、心外膜 (三)心间隔
房间隔:卵圆窝是缺损部位。
肌部
室间隔
膜部
房室隔
ppt课件
13
四、心传导系 Conduction system of heart
窦房结:心的正常起搏点。 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 房室束 左、右束支 Purkinje纤维网
ppt课件
55
肝 门 静 脉 系 与 上 、 下 腔 静 脉 系 的 吻 合
ppt课件
53
3)肝门静脉的属支 ① 肠系膜上静脉 ② 脾静脉 ③ 肠系膜下静脉 ④ 胃左静脉 ⑤ 胃右静脉 ⑥ 胆囊静脉 ⑦ 附脐静脉
ppt课件
54
4)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途径
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有四条途径, 分别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粘滞性:液体粘滞性是由于其内部分 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所引起的。 • (四)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 7.45。若血浆pH值低于6.9或高于7.8时,将 危及生命。
19:46
• (五)血浆渗透压 • 1、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渗透现象是指被半
透膜隔开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水分子
从低浓度溶液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中 扩散的现象。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是渗透 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 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 2、血浆渗透压的正常值和组成
19:46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浆的溶质颗粒数成 正比,而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化学性质和 大小无关,其正常值为708.9kPa。 • 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 渗透压组成。 • 等渗溶液,如 0.9%NaCI (又称生理盐水) 和5%葡萄糖溶液等。 • 高渗溶液
19:46
19:46
•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称
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为40%~
50%,女性为37%~48%。
• 血细胞比容可反应全血中血细胞主要
是红细胞的相对值,如贫血患者可能 会减小,而严重脱水患者则会增大。
19:46
19:46
血浆蛋白的分类和主要功能
分类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 低渗溶液
19:46
• 3、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对维持细胞
内外的水平衡和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具有
重要作用。 •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在调节血管 内、外水分的平衡和维持血浆容量相对稳 定中起重要作用。
19:46
第二节 血细胞
• • • •
19:46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盘形。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正常成年男性 平均约为5.0×1012/L;女性约为4.2×1012/L。 • 红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成年男性约为 120g/L~160g/L;女性约为110g/L~150g/L。 • 临床上将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及红细胞 比容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 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02和C02,并能缓冲血 液酸碱度的变化。
19:46
•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渗透脆性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红细
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渗透脆性越大, 表示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越小,越容 易发生溶血。一般来说新生的红细胞渗透脆 性较小,衰老的红细胞渗透脆性较大。
19:46
• 2.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相对稳定地悬浮血浆中 临床上常用红细胞沉降率 ( 简称血沉, ESR) 记录第 l 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数值,即血沉 管上部出现的血浆毫米数。用魏氏法测定, 正 常 成 年 男 性 为 0 ~ 15mm / h , 女 性 为 0 ~ 20mm/h。
19:46
• (2)生成原料:铁和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
基本原料。铁需求量增大、摄人不足、吸收 利用障碍和长期慢性失血等,会导致机体缺 铁,从而使血红蛋白减少,引起临床上常见 的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3)成熟因子:在红细胞分裂和成熟过程中, 需要叶酸和维生素B12参与。当叶酸和维生素 B12缺乏时,红细胞分裂延缓甚至发育停滞, 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正常值
40~50g/l 20~30g/l 2~4g/l
主要功能
形成胶体渗透压 免疫防御作用 参与血液凝固
•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 (一)颜色:血液呈红色。临床作某些血液 成分检验时,要求空腹采血。
19:46
• (二)比重:全血比重为1.050~1.060,其 大小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及血浆蛋白含量。
19:46
第四章 血 液
19:46
学习目标
1 、掌握血浆渗透压的概念、组成和生理意 义。 2、熟悉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和生理功能。
3、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功能。
4、熟悉血液凝固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5、熟悉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和输组成的流体组织。
而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来表示,系将抗凝血加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
19:46
•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 1.红细胞的生成
• (1)前提条件: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是红
细胞生成的前提。当骨髓受到某些药物(抗 癌药、氯霉素等)、射线等理化因素的作用 时,其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出现全血细胞 减少,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 血液的功能 : 运输物质 , 调节酸碱平衡,
防御和保护功能。 • 血液检验在医学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概
• 一、血液的组成

19:46
RBC 血细胞(0.4-0.5) WBC PBC 血液 水(91%-92%) 白蛋白:40-50G/L 血浆蛋白 球蛋白:20-30G/L 血浆 纤维蛋白原:2-4G/L (0.5-0.6) 气体 Na+、K+、Ca+2、Mg+2 溶质 电介质 Hco-3、Cl-、Hpo4-2、So4-2 激素 其它有机物 代谢产物 有营养物
19:46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主要生理功能
分类 中性粒细胞 百分比(%) 50~70 主要生理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 0~1
嗜酸性粒细胞 1~4 淋巴细胞 20~40 单核细胞 2 ~8
19:46
•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 红细胞生成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调
节。
• (1)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肾合成。当机体
缺02时,该激素释放增加,刺激红骨髓,使红
细胞生成增多。
• (2) 雄激素:既能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又能促 因此青春期后男性红细胞多于女性。
进肾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19:46
• 3.红细胞的破坏
• 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衰老的红细胞变形 性差且脆性加大,在湍急的血流中受到碰 撞而破损。衰老或破损的红细胞易滞留于 肝、脾的血窦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脾功 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脾性贫 血。
19:46
• 二、白细胞
• (一)白细胞形态、数量和分类
• 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为 (4.0 ~ 10.0) ×109 /L,新生儿白细胞可达(12.0~20.0)×109 /L。饭后、运动、妊娠分娩及月经期等均 可使白细胞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