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成为研究者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所在

合集下载

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未来趋势上世纪80年代,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口号”在欧美教育界广为流传,它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已成为一个蓬勃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焦点。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价值意义教师成为研究者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被世人倍加关注,就在于它具有重要的价值。

1、改变教师的职业形象,使教师不仅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且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

若仅靠经济手段来提高教师的地位与声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自己行动起来,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中去,才能改变职业形象,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尊敬与羡慕的职业。

2、任何国家的教育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身上,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

要想使教育改革得能实施,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正如奥尔森所言:教师研究是使学校改革取得实效的最可靠方法,是教育改革最好的道路。

3、教育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对教育实践的研究,教师研究可以丰富、充实教育学的发展,从而逐步使之成为既科学又生动的一门科学。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性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与需要,迫切要求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研究者。

知识经济时代把人类的社会生存、经济生活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向了对人类自身素质的依赖。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创新能力?有专家认为:只有通过教育。

由于教育与知识创新的密切联系,使得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临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这种变化体现在教师身上,则是教师不仅仅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而且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为此,教师要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而成为教育的研究者。

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

三、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性让教师走出传统的樊篱,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1、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工作乃是最直接最适宜的方式。

外来的研究者对实际情境的了解往往很肤浅,提出的研究建议往往无法切入问题的关键。

浅谈“教师即研究者”

浅谈“教师即研究者”

浅谈“教师即研究者”什么是“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20世纪初提出的概念,指的是教师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教师应该将自己的课程和教学过程视为一种研究,不断地观察、发现、分析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杜威认为,“教师即研究者”应该成为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为什么要实行“教师即研究者”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实行“教师即研究者”理念有以下几个原因:1.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通过不断地教学研究和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2.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课程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激励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研究者能够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和试验,创造出更多新颖、有趣的课程和教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强化教师教学地位。

实行“教师即研究者”理念可以强化教师的教学地位和专业声誉,提高教师的社会评价和物质待遇。

如何实行“教师即研究者”实行“教师即研究者”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同时学校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具体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教师研究方向和内容教师可以从课程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展开研究。

在选择研究方向和内容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2.能够满足学校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

3.能够引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步骤二:收集和分析数据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记录、学生反馈、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收集教学数据。

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步骤三:制定教学方案教师应该根据研究数据和分析结果对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

同时,教师应该尝试在教学中融入新的、创新的教育元素,例如游戏化教学、技术支持等等。

“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统一

“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统一

“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统一作者:江秀明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3期摘要:“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教师通过对自己的知识与实践进行反思性研究,实现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统一,对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研究;研究者;实践者;统一二十世纪初我国实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对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教师的课程权力得到了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从理念上有了新的定位,认为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主体,以研究者身份参与设计和开发课程,成为课程的研究者。

[1]“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旁观者,等待专家和学者编制课程方案,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课程研究。

教师在教学情境中不单以授课者的身份存在,同样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身份审查和分析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批判反思,探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努力的方向。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内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统上,教师一直担任着传道授业的角色。

教师掌握熟练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增进学生知识技能为目的,依据学生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合理教学方案,将规定的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以达到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教育研究被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专属,一线教师因为理论知识与研究能力欠缺,很少有参与教育研究的机会,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是作为专家学者的辅助,配合他们进行研究。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上世纪60年代由斯腾豪斯提出和践行的重要教育思想。

新时代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新时代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新时代教师应成为研究者作者:朱益明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第11期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任务之一,而推动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首先,如今的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阶段发展为促进人人发展的普及化教育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为中心”成为教育最重要的理念。

要将“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行动,学校与教师必须针对每名有特点、有差异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

显然,教师要研究教育對象,即每名学生的特点、需求,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教书育人才能成为现实。

其次,创新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发展的驱动力,而没有研究就不会有创新。

这里的研究就包含着教师的研究。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

这句话强调教师与律师、医生一样,都是专业性的职业,而不是传统的“教书匠”。

教师的专业性表现在教师必须有专业的教育观念、有实施教育教学的专业行为,其中包括研究意识、研究精神、研究态度和研究行为。

教师关注研究是为了发现自己是否改进了自身教育教学思想与行为,是否增强了有效的教学能力,是否使学生获得更多进步和发展,是否发现了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研究是基于教师职业工作的需要,是教师成为专业研究者的关键要素,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威望与社会地位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校本研修和行动研究两个方面。

研究一套普遍适用的思想观念或者创造一种广泛适用的教育模式,并不是教师研究的重点。

教师研究的重点是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如研究影响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的变化,研究如何不断地改进影响教育教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既有行为,研究如何使每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成就最大化,研究如何使教师和学生都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步入行动研究

步入行动研究

一、你觉得一线教师可以怎么应用行动研究法?平时注意收集学生数据,经常反思总结算不算行动研究?答:我觉得一线教师应用行到研究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教师本人首先得学习行动研究法的相关理论。

2.按照行动研究法的步骤进行操作,即从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做起。

3.在行到过程中会有挫折,要有应付挫折的措施和战胜挫折的信心。

我认为平时注意搜集数据,经常反思总结应该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但是我感觉不是很严格。

因为,行到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小范围内探究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目的不在于建构理论体系、归纳规律,而在于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行到来加以解决,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平时搜集数据,经常反思总结,也是行动、观察、反思,属于行到研究的环节,但是如果指定计划,让研究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反思时更注重理论上的总结、经验的推广应用,就是更严格意义上的行动研究了。

二、你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所在吗?答:我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因为:1.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要改变原来“教书匠”形象,向研究型人才发展。

2.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也为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3.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加强研究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和从教育教学的实践要求出发,都需要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三、以你参与过的研究课题为例,说说你对教育研究方法的体会。

答:从参加工作至今也参加了不少课题研究,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计划:虽然知道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困惑,来确立研究问题,但是,经常会出现选题或者确立主题过大的现象,给后期的研究带来方向性不强,或者针对性不强的障碍。

2、行动:在教育教学实际的工作中,繁杂事务很多,这些都是干扰行动研究的因素,有时候明明在计划中应该能够实施的工作,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推迟,甚至搁浅。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成为研究者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要求。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使教师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发展。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使教师了解更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最后,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职业发展。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的方式,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过程。

教师成为研究者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发展。

其次,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科研能力培养: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转变

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科研能力培养: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转变

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科研能力培养: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转变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专业成长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如何培养科研能力,从实践者逐渐转变为研究者。

一、认识科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科研是教师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通过科研,教师能够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科研也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教师在专业领域中获得更高的认可和地位。

二、培养科研意识,关注教育前沿研究教师要从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首先需要培养科研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育专业书籍、期刊,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教育前沿研究。

关注国内外一流教育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参与科研项目,实践理论知识除了关注前沿研究,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参与科研项目还能够锻炼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综合素质。

四、撰写科研论文,提升学术造诣作为研究者,教师需要不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撰写科研论文。

通过撰写科研论文,教师可以深入思考问题,整理分析数据,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

科研论文的发表还能够增加教师的学术影响力,为专业成长和学术交流搭建平台。

五、开展科研课题,推动学校教育发展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展科研课题,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通过开展科研课题,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育问题,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惑,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开展科研课题还能够锻炼教师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精神。

六、结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科研能力培养是一个持久不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培养科研意识,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开展科研课题等方式,教师可以逐步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转变,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培根曾经说过:“阅读使人充实……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这说明读书对人的合理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学习,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种教师实际行为,不是一句空话。

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读书能启迪人的智慧,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这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应当具备学科知识素养,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相同学科的要求。

教师在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因此教师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以及具备教育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个性和品德形成的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规律教育学生等。

而上述素质的获得都需要读书。

我认为读书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始终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应该多读书终身教育理念使人们对教师教育也有了新的理解:学校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不再是教师受教育的终结,而只是其教学生涯中受教育的一个阶段;教师受教育的过程应该延伸到成人乃至终身。

“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教育才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教育需求,这是时代和“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对教师提出的共同要求。

为了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多读好书,使自己的教育生命的到最大的成长。

浅谈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价值与可能.doc

浅谈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价值与可能.doc

浅谈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价值与可能-“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或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Researcher)目前已经作为一个有号召力的口号广为传播,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师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运动,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作为教与学的研究者这一角色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表面上显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从中小学一线反馈的信息可知,众多教师中真正投身于教育科研的人却为数不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认识不够教科研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但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又有区别。

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教师通过研究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进而完成培养人的任务。

但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和教师把搞教育科研当门面,主要表现为:一是片面追求课题立项。

把学校有没有高层次的科研课题看成是一个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是否浓厚、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否强的标志,所以不惜采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获得科研课题,但课题拿到之后很少开展行动研究,而只是组织一部分教师做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即使有些科研课题是根据具体的教学问题进行的研究,但成果却遭遇了“结题”即“结束”之命运,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普遍存在着重立项轻研究、轻成果推广、淡化后续研究的问题。

二是过份强调撰写学术。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理论运用,有管理探索,有教学反思。

撰写一份典型案例,体验一次教育经历,组织一次校本教研,都是教育科研活动。

但教师普遍认为,只有发表学术才叫研究,而面对学术期刊用稿的要求,教师们所认为的教育科研成果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很少有课堂教学一线活生生的教学实践研究。

三是视教育科学研究为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这些看法致使许多一线教师畏惧研究、拒斥研究,认为教育科研只是专业人员或者少数骨干教师所做的事情。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

() 4 教师专业基本功 。包括普通话 和 口语表 达技 能 、 书写规范和 书面表达技能 、 教学工 作技 能 、 主任 工作 技能 等教 师必备 技 班 能 。( )自 我 专 业 发 展 需 求 和 意 识。 ( ) 业 态 度 和 动 5 6 专 力 。() 7 教师专业能力 。包括教育能力 、 教学能力 、 科研能 力 、 教 学监控能力 、 织协 调 能力 、 组 管理 能力 、 创新 性思 维能力 、 创造 力、 班主任工作能力 、 解决教育 实际问题 的能力 、 社交能力 、 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 的能力 、 自学能 力 、 捕捉信 息的能力 、 社会 适应
二 、 师 为 什 么 要 成 为 研 究 者 教
1教 师成 为研究者是知识经济时代 的迫切要求 . 随着 时代 的变 革 , 特别是 知识 经济 时代 的到来 , 人类社 会 的生存状态正发生 着一 系列 翻天覆 地 的 巨大 变 革。教育 是走 在人类社会变革前沿的一种实践 活动 , 当前教育 的任务 和教师 的职业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 , 育再也 不是 以继 承和传 递人类 教


“ 教师成为研究者” 命题的提 出
2 教师成为研究 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华东师范大学钟 启 泉教 授认 为 : 教师 职业是 通过 特殊 的 “ 教育或训练掌握 了业经证实 的认识 ( 科学 或高层 的知识 ) 具有 , 了一定 的基础理论 的特殊技 能 , 而按照 来 自非 特定 的大 多数 从
3 教 师 成 为 研 究 者 是 教 育 科 学 发 展 的重 要 途 径 .

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 姆林 斯基 也 曾说 : 如果 你想 让教 师 的 ” “ 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 , 使天天上课 不至 于变成一 种单调 乏味 的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含义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含义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含义1.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造成了这个时代得以存在的命脉。

人类的社会生存、经济生活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向对自身素质的依赖。

随之,以培养和发展人为直接目标的教育便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并面临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而且要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与能力。

为此,教师要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而成为教育的研究者。

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2.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学理性提升的呼唤。

学校教育的价值主要靠教学来实现,因而千百年来人们在教学实践的开发与教学理论的提升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教学的理性程度不断提高显露融合势头然而尽管如此,当代教学仍没有走出传统操作教学。

时至今日,人类教学已走到了反思性教学的前夜:教学主体开始怀疑和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学目的强调学生诸方面的发展;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开始的范畴,其理性仍有待提升。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使他们能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性研究,正是应教学理性提升的呼唤,将教师从操作性的活动者转变为反思性活动者。

3.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长期以来,教师职业是否称得上专业一再受到怀疑。

尤其广大中小学教师;无论是从技术和科学的创造性上来说,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拿专业的各项标准来度量教师职业,则其很难称得上是一门专业。

鉴于此,英国课程专家L斯腾豪斯认为,教师专业拓展的关键在于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

途径有:(1)通过系统的自学;(2)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3)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

最后一条途径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研究和课程编制应该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实践业已显示它是有前途的方式,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如果大多数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掌握了研究技巧,那么教师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就会得到改善。

斯腾豪斯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观点可以看作是教师从机械地传递文化和遵照执行中解放出来。

新课改下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新课改下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新课改下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新课改下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教学研究推动学校开展,教学研究促使学生成为社会人,教学研究让教师获得快乐。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关键词】教师;新课改;教学研究一、教学研究,意义深远1.教学研究促使学生成为社会人。

围绕“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研究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

据统计,一个学生接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节课,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90%的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

这一点,有的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做过分析: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亚于田野对于农民,车间对于工人,战场对于士兵。

“课堂〞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本身确实就是一个“小社会〞。

特殊的人际关系和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个人与集体;特殊的社会文化;特定的社会标准――课堂规章制度,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各种根本的社会行为,如合作、竞争、勤奋、懒得、服从、害怕、对抗、成功、失败等。

可见,教学研究虽然重在课堂,但是其价值却很长远。

2.教学研究让教师获得快乐。

有一群年轻人询问苏格拉底怎样获得快乐,苏格拉底请他们为他造一条船。

年轻人一起干了49天,造好了船,下水那天,大家齐声歌唱,快乐无比。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围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的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教学不是严肃的说教,它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感情的投入。

教学研究无处不在: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幽默的运用,教学节奏的控制,后进生的转化,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学研究文章的发表等,每一项成果都能让老师自己获得快乐,快乐无极限。

所以,教学研究不是“自古华山一条道,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二、教师要成为研究者1.关注教学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

教师作为学习者与研究者的能力培养

教师作为学习者与研究者的能力培养

教师作为学习者与研究者的能力培养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不仅需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教师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能力培养是他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回答。

一、不断学习的态度教师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需要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他们应该有持续学习的意识,认识到知识的更新换代,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育理论。

他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例如参加专业讲座、研讨会、课堂观摩等,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专业素养。

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能够独立主导学习过程,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并能够自我评价和调整学习进程。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育相关的书籍、期刊和研究报告,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在线课程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注重专业发展教师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需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

他们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研究是提升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育研究项目,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四、开展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教师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重要的能力培养方向。

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教育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研究可以从实践问题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提出改进教育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五、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教师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质疑、思考,并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让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习惯

让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习惯

让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习惯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

要让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习惯,需要有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要树立研究的意识和追求。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并且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研究项目和出版发表等活动。

教师要意识到研究是专业的发展必备部分,只有通过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教师要主动寻找研究的机会和资源。

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获取研究所需的资源。

可以参考国内外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资源的查找和学术交流。

教师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研究方法是研究的基础,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研究方法的学习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自学课程和与研究团队合作等方式进行。

第四,教师要注重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分享。

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分享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会、教育期刊和学术论文等方式进行。

通过与同行教师和学者的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启发,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研究。

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努力,教师要坚持下去,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

让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习惯需要教师具备意识,主动寻找机会和资源,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积极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

通过不断研究,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师专业发展日渐受到社会和教育的重视,作为研究型教师,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型教师应当注重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方面,通过对教学与教育学科的不断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掌握教育教学方法,使自身不断成长和进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一个专业成熟的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学技术、思想理论和专业实践经验等。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型教师可以持续加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达到自身专业素养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科研,教育教学科研是研究型教师实现其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

在教育教学科研领域,研究型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在教育教学科研中,研究型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目前的学情进行详尽、透彻的了解,为此,研究型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工具,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收集和分析各种教育教学信息,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研究型教师能够更好地制定教育教学课程和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将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实践成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成长。

除了教育教学科研,研究型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教师服务意识和教学态度,增强责任感和自我意识。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艰辛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对于教师,他们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因此,研究型教师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同时,对于学生的个别差异,要保持包容和理解,为其提供正确的引导,从而使每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研究型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不断努力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教学科研、教学方法和教师服务意识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寻求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寻求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寻求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的工作主体并非是单纯的课堂、或者单纯以学生为对象。

愚以为,教师工作主体是自身的教育行为,至于教育行为的好坏得当,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俗话说,一把钥匙解一把锁。

那是不是教育工作者就没有普遍规律可循?恐怕不是如此。

凡事都有客观规律能够寻找和探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口号,在欧美教育界广为流传,它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已经成为一个蓬勃的研究领域和新焦点。

教师成为研究者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被世人所注重,就在于它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职业更具有专业性教师从事研究能够增强他们的专业性。

美国学者奥尔森指出研究需要倾听教师的意见,支持教师研究者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

长期以来,从事实践的教师和实行理论研究的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形象,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形象的区别导致高度层级化的教育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教师总是处于无权的地位。

教师仅仅被动地听从管理人员、课程论专家、教科书编纂者的指导,而他们自己的意见则无足轻重,他们的形象毫无专业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教育家霍林斯沃斯、米勒和拉泽则表现得更为激进。

他们认为教师这个群体受到了压抑与控制,需要效法女权运动,像解放妇女那样解放教师。

他们提出把教师研究作为解放教师的武器,指导他们工作,能够使他们从无效的知识中解放出来。

教师研究对教师意味着确信自己有水平构建知识和改进他们的实践。

采取研究的态度能够从一个否认个人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制度中,把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

这些对教师研究的重要性的评价是贴切的。

如果仅仅依靠改善待遇与住房等手段提升教师的地位与声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自己行动起来,树立科研的意识与态度,积极参与到教育科学研究中来,才能改革职业形象,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尊敬与羡慕的职业。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使课程改革更有成效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包括很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观点的转变。

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

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

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摘要:长期以来,对教师做研究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对其研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上。

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对教师做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是,广大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要认识到教师做研究与教育专家做研究是不同的,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

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做研究的最好范式,它强调教师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联结。

关键词:教师;研究者;探析;反思性实践一、“教师即研究者”探源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校委员会和拉菲尔德基金会为培养青年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兴趣和爱好,联合发起了“人文课程研究”运动。

斯腾豪斯(L.Stenhouse)作为这个中心的负责人,在这次运动中首次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概念,要求把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力图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

后来他的学生埃利奥特(J.Elliot)和凯米斯(S. Kemmis)推广了他的这种思想,分别提出“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和“教师即解放的行动研究者”的命题。

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舍恩(Donald Schon)进一步发展了“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概念,并且把这一观点引入到了教师教育的研究中。

本世纪初,我国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要求,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点,大力倡导教师做研究者,成为研究主体的思想。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做研究的认识和实践却存在诸多问题,人们不免对教师做研究提出了质疑。

二、对“教师即研究者”的质疑由于教育研究有着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理论两种不同的范式,这就给教育研究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人们通常认为从事教育研究应该是专业人员的事,一般教师在理论水平、操作技术和研究策略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欠缺。

做研究型教师是必然发展方向——《教师做为研究者》学习心得

做研究型教师是必然发展方向——《教师做为研究者》学习心得

做研究型教师是必然发展方向——《教师做
为研究者》学习心得
2019年3月5日,宁波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明帅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培训。

通过王教授的讲座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做好课题。

终身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确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能够适应新的新时代下的教育。

; 成为研究型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

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

; 总之,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育科研是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师是课题的研究者,又是课题的实践者,也是研究成果的推广者,对教师的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关键。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必须在工作和实践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最终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

教师已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强调,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参与。

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整个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

结合部门承担的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的研究与实验》,对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研究与实践这一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第一,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师研究的立足点在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研究的着力点在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的。

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第二,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

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

由基本胜任到名师名家的成长,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研究与探索,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你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所在吗?
我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所在”。

因为教师专业化,是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现在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培训,教育部给这个项目赋予的使命之一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要改变原来“教书匠”形象,向研究型人才发展。

2.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也为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3.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教师要适应新课改,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不断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标准的研究型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