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二(3)
《望洞庭》教案(精选12篇)
《望洞庭》教案(精选12篇)《望洞庭》教案(精选12篇)《望洞庭》教案篇1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在吟诵中进一步升华主题,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情诗境让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到哪些地方旅游过:老师去过的地方比你们加起来的还要多,信吗?我去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鹳雀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天门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敕勒川我游历过这么多地方大家很羡慕吧,这都是在哪游历呀!你知识这叫什么吗?板书:神游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洞庭湖神游一番。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来介绍一下洞庭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短片:(师介绍洞庭湖)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湖南和湖北的分界线。
面积274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还有许多座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君山。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秋天的洞庭更是碧波万顷,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望洞庭》齐读课题1. 解诗题这里的望是看,怎么看(远远地看),看哪里?(看洞庭)再读课题1. 知诗人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看本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说说你对诗人的了解: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白居易称为诗豪学会积累有价值的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它积累在书上。
1. 明诗意悟诗情⑴自由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⑴同桌读,一人读,一人认真倾听,校正字音,把诗读正确,遇到困难互相帮助有了同学的帮助,现在能把这首诗读得一字不错吗?⑴指生读诗师生评议在这首诗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磨螺潭并理解潭和螺的意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⑴我们初步接触这首诗,就有这么多的收获,再来读诗,就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请同学们默读诗:想想诗人远远地看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来、画出来。
有关望洞庭教学设计(通用5篇)
有关望洞庭教学设计(通用5篇)有关望洞庭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望洞庭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洞庭教学设计1教材解读:《望洞庭》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幻想和想象”这一单元的古诗。
本诗描写了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夜游洞庭,对洞庭湖万籁俱寂的夜色所发出的由衷感叹。
全诗四句,字字珠玑,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一幅安宁恬静的画面。
作者始终以“远望”的视角进行观察,并且辅以大胆优美的想象,让我们从诗中处处体验美,处处找寻美,把洞庭湖的美融入了每一笔,每一画中。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读课文的能力。
古诗虽短,但是充斥了很多文言气息,因此在教授时,大部分时间可由学生进行自读,从不断的朗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深意,教师可从旁进行辅助,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相对困难的词句,对全诗内容进行适当提点,以便学生能尽可能领略诗中的美。
教学目标:1、学习《望洞庭》,用正确的方法朗读诗歌,读出诗歌所表现出的韵味和含义,了解全诗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升华至朗诵,在朗诵中去体会洞庭山水的美。
3、抓住重点词语“望”“和”“镜”等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各中意境,促使学生升华品味全诗。
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朗诵中去体会洞庭湖包含的那份大自然的美。
2、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字词大胆进行想象,通过自己的理解诠释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诗歌,通过各种方式自查生字,并朗读熟练)教师所制作的PPT。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谈话,背诵曾经学过的古诗。
2、进行和诗歌有关的自我介绍,并以一种游玩的方式导入课题。
3、、从一幅优美的图画中去进行观察,并给出这些美丽景色的地点:洞庭。
(设计意图:游玩于山水之间的诗句,需要从平时的生活中去导入。
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望洞庭》,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二首其一,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途径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诗篇。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些积累,本诗并无生僻之字,学生基本可以通过通过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诗的表面之意,在头脑中模糊出现诗中之景。
但这画面如果用孩子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可能对他们难度稍大。
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与作者经历及相隔年代遥远,所以很难将诗人与诗联系起来,将想象中的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为本诗教学时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螺”,掌握“庭,潭,镜,磨,螺”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4、感悟作者眼中洞庭湖那“和谐之美”,体会诗的静态美,为下一首《望天门上》的动态美做好铺垫。
设计理念:学古诗注重积累,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意境的优美。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让学生对课本获得自我感悟和独特体验。
课前交流:背诵积累学习过的诗,(用相机照下原课文图片,大屏出示,模糊古诗字迹,帮助回忆。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些写景的诗吗?《江南》《春晓》《离离原上草》《游园不值》《春日》《咏柳》《春游湖》《泊船瓜洲》《绝句(杜甫)》《山行》《望庐山瀑布》2、课余时间你还积累过哪些写景的诗呢,说出题目来大家一起背吧。
《望洞庭》教案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望洞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景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
3.培养审美情感: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让学生体验和欣赏自然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4.提升思维品质:通过解读诗句,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理解:学生需要识别并理解诗中的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
-举例:通过对比“白银盘里一青螺”与真实的银盘和青螺,帮助学生理解比喻的用法。
-诗歌情感把握:学生应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这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挑战。
-举例:讨论诗人为什么会用“翠色”来形容山,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交流。这种开放式讨论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开阔,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过于依赖他人的意见,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望洞庭》这首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让我感到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课后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消化吸收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望洞庭》这首诗的美,还学习了如何通过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色。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有趣。如果对今天的课程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望洞庭》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望洞庭教学教案
望洞庭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洞庭》。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情感和想象力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
(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和理解。
2. 诗歌的鉴赏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望洞庭》的文本。
3. 诗人刘禹锡的生平介绍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洞庭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简要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背景。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鉴赏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5. 表达与创造(1)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景象。
(2)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展示。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望洞庭》与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如《登鹳雀楼》。
(2)学生分析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文学拓展(1)教师介绍刘禹锡的其他作品,如《乌衣巷》。
(2)学生选择一首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
七、作业布置1. 背诵《望洞庭》。
2. 写一篇关于洞庭湖的短文,可以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
《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整理的《《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快快拿去用吧!《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内容一《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补充教材内容二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教材分析】《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方,描绘了一幅安静美丽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严峻秀美。
古诗先写“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
“潭面无风镜未磨”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清静温纯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
未磨的镜面,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以生动形象的比方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由于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放眼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亮,山水浑然一体,望去犹如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如精致绝伦的工艺珍品,生动形象。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方,诗人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设计理念】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语言凝练,所描绘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美,能使同学受到美的熏陶,培育同学观赏美,感受美的力量。
但很多时候,古诗的教学都只是留意让同学理解诗的意思,忽视对意境的感悟。
对于同学来说“诗境”难以感悟,这也是我们古诗教学的难点。
《望洞庭》这首诗总体给人空灵、缥缈、温纯、安静、和谐的感受,特殊是诗中形象的比方,形、色和谐,让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玲珑剔透。
小学四年级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二
《望洞庭》教学设计二
四年级语文教案
font size="6">
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丰润区韩城镇中门庄小学朱晓翠
【文本细读】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
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
以语言轻俏,意境静美而著称。
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
今夜为何如此静谧?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
“镜未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
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
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
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
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
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古时小妇人的青螺髻了!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
读来饶有趣味。
《望洞庭》教案【优秀3篇】
《望洞庭》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望洞庭》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关于《望洞庭》优秀教案4篇
关于《望洞庭》优秀教案4篇关于《望洞庭》优秀教案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洞庭》优秀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洞庭》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翻阅书籍,了解洞庭湖的相关知识。
2、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你们了解洞庭湖吗?谁能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读通古诗1、生自由练读古诗。
2、录音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223。
三、读懂古诗1、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2、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1、指名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2、学生汇报,课件逐一展示。
3、设问:⑴ 为什么会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⑵ 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青螺?4、生借助课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5、从古诗中,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会读古诗1、这首诗,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试读古诗。
3、指读点评。
4、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1、链接刘禹锡的其他古诗。
2、让学生自由读读背背。
七、课堂小结【教后记】本节课,我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古诗教学中,课堂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成功之处地于:1、课前上网搜集资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超出了文中所能提供的知识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录音范读为学生提供规范的朗读,便于学生模仿。
3、课件的使用,使学生对古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了直观而形象的了解,更能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课文中两个比喻所用的精妙之处。
4、课件链接了刘禹锡其他的诗,让学生对刘禹锡有了更全面地了解,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教案
四班级上册语文望洞庭教案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一起看看四班级上册语文望洞庭教案!欢送查阅!四班级上册语文望洞庭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生疏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同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
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身最宠爱的古诗。
(老师相机评价)2、刚刚大家背了很多古诗。
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状况下写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的诗人刘禹锡。
3、简洁介绍:刘禹锡,唐代的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1、同学自读全诗。
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老师提问:你把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示他人留意这些读音2、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忙他人。
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他人帮忙的。
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
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⑴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留意:①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后一句是一个比方句,让同学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
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教案望洞庭》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路途中所作,描写了秋夜遥望洞庭湖的美景。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二、课堂研究1、了解诗人和诗题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这首《望洞庭》描绘了洞庭湖的柔和秀丽,重在表现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象。
2、感知诗词大意通过注释和画面,让学生感知诗词的大意,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可以采用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
3、体会诗人情感通过朗读和想象,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领悟作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背诵和欣赏让学生背诵这首诗,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同时,可以欣赏其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1、背诵《望洞庭》这首诗。
2、收集并背诵其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
3、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大诗人刘禹锡路过洞庭湖,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写下了《望洞庭》这篇千古名作。
首先,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表现了洞庭湖在秋天夜晚的美景,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相映成趣,呈现出和谐、宁静的氛围。
其次,“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中的“镜未磨”比喻湖面没有风,水波平静,像一面还未打磨的铜镜,有些模糊,迷蒙,但却呈现出一派迷人的美景。
最后,“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表现了洞庭湖山水之美,洞庭山清秀壮美,而在白银盘子里放着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这首诗与其他描写洞庭湖的诗不同,它注重表现洞庭湖的柔和之美。
同学们可以背诵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情感,也可以与其他描写洞庭湖的诗进行比较,进一步领略洞庭湖的美景。
望洞庭教案(公开课)
望洞庭教案精选(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望洞庭》这首诗的意境。
1.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望洞庭》这首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的意境。
第二章:诗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望洞庭》这首诗的字词和句子。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望洞庭》这首诗,解释生词和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洞庭湖的宁静、月光的明亮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创意表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的创作,表达自己对洞庭湖的感受。
3.2 教学内容:教师提供绘画、写作等创作材料和工具。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出自己对洞庭湖的表达作品。
3.3 教学方法:教师提供创作素材和工具,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洞庭湖的感受和想象。
第四章:小组分享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小组分享,互相学习和交流。
4.2 教学内容: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
每个小组成员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4.3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和反思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欣赏诗歌、表达情感等。
5.3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和反思本次课程的学习。
《望洞庭》教学设计(优秀4篇)
《望洞庭》教学设计(优秀4篇)望洞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五册古诗词背诵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山水之间”古诗词背诵篇目【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
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1)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
(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
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
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四年级语文教案:望洞庭
四年级语文教案:望洞庭(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策划方案、讲话致辞、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年级语文教案:望洞庭四年级语文教案:望洞庭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望洞庭》教案最新8篇
《望洞庭》教案最新8篇望洞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相:相互。
望洞庭教案(精选10篇)
望洞庭教案望洞庭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洞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望洞庭教案篇1一、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
二、设计思想《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俨然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教师有效地促进和支持性教学行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完成了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批判与建设,本节课将以此理论为支撑,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关注每一位学生优势智能的培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七、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小学四年下册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首诗,默写《望洞庭》。
教学 准备
课件 图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复习导入 二、目标导引 三、学习过程
1、吟诵、理解《独 坐敬亭山》 2、导入新课:这节 课我们学习《望洞 庭》 这节课你想用什么 方法学习些什么内 容? 学生商讨并明确目 标
展示交流法
讨论交流法 体会法
提高学生对 诗歌的理解 及表达能力
体会意境,进 一步理解内 容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的君山比作青螺。(课件)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指导法
四达标反馈 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 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练习法
设计 意图
教会方法,提 高学生记忆 能力
检测目标的 达成情况
五总结延伸
加强学生对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件)
3、自主学习诗歌, 进行质疑
(1)教师范读,划 出节奏。(课件) (2)了解词语的意 思。
(3)理解诗句的意 思。
示范法 自主交流法 自主交流法
设计 意图 诗人的了解
培养学生自 学能力
4、欣赏朗读诗歌
1. 试 用 自 己 的 话 描 述诗中所写的洞庭 湖景色,看谁描述得 最美。 (1)湖光和月光的 交融和谐;湖面的光 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 分别所指。 ——从 诗中不但看出洞庭 的山美水美,还看出 那天夜里的月色很 美。 2. 从诗中哪些地方 看出诗人是站在湖 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 比喻把洞庭秀色写 得惟妙惟肖,请找出 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 的湖面比作未经打 磨的镜子。(课件)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 面比作银盘,把湖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二(3)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二(3)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2 / 9
3 / 9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4 / 9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5 / 9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6 / 9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7 / 9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
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
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
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8 / 9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