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9月)历史

合集下载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实验班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实验班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衡阳八中2017-2018学年下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卷)考试范围:政治必修1-2 历史必修1-2 地理必修1-2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分两卷。

其中共43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每题4分,共140分)第1-11题为地理部分,第12-23题为政治部分,第24-35题为历史部分24.《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这一历程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宋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D.《起居注》不够真实25.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政府的各种经济限制政策并不是为禁而设,而是为了统治者有选择地提供特许,体现统治者的存在感,提高被统治者的向心力,稳固集权者的统治,并更方便收取更多的“利”。

据此分析,下列对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认识正确的是A.使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B.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C.是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的体现D.使中国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26.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这表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27.罗马法规定,对父母一方不是自由人的,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还详细规定自怀孕至产子,只要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即使分娩时是奴隶,子女仍为自由人。

湖南衡阳市祁东2017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

湖南衡阳市祁东2017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17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注意看清题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

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 )A .中央集权B .规范法度C .君权神授D .皇权至上3、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的《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说明A.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B.《集簿》对研究西汉地方行政制度无学术价值C.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D.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4、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

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 )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5、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6、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

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衡阳市八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审题人: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2.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汉朝创业之主刘邦是秦帝国里位卑职微的地方巡警官。

他的两个丞相,萧何和曹参,曾任县级的小官吏。

樊哙日后为大将,当日不过是屠夫。

另一大将韩信寒微时曾一度乞食,黥布和彭越曾为盗。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汉朝选官制度使统治基础扩大B.农民战争基本上摧毁了贵族世袭势力C.汉朝开启中国平民政治的时代D.平民的参政使汉代社会矛盾得到缓和3.獬豸(xiè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它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这表明古代统治者A.企盼统治长治久安B.追求廉政忠君的政治理想C.主张清廉惠民政治D.希望恢复商周时代的法制4.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

纵观这一现象,可知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5.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无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无答案)

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历史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

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2.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

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A.血缘亲疏 B.地位尊卑 C.长幼有序 D.先帝遗愿3.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A.分封制 B.宗法制 C.古代建筑 D.科举制4.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的特征是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

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

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A.秦朝设立太尉 B.隋唐设立三省 C.宋代设枢密院D.清代设军机处6.“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7.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

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8.《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

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实验班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实验班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4.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

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

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科举制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相关知识,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另一方面,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25.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

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

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

上述现象反映了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废除上述规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太湖地区手工业、商业繁荣,这反映了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故D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故A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故B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故C排除。

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衡阳市八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神权与王权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根据题干“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说明国家重大事件要通过占卜来决定,即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2.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考点:宗法制。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信息说明,“分异”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A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B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

3.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A.宰相有职无权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答案】B【解析】考点:唐代政治体制。

从材料信息看,因为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经做过尚书令,因此,唐太宗即位后,“尚书令”一职无人敢当,导致“常虚悬其缺”,体现了对皇权的“避讳”,说明皇权至高无上,选B项。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神权与王权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统治者崇尚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卜筮)。

占卜的官员,他们起着神的作用,是神权的代言者。

统治者正是这样凭借神权实现其政治目的。

故,C.神权与王权结合,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C;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公元前4世纪中叶”、“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大意是: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AB两项表述与题干无关;D项表述本身错误,君主专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事情了,明显不对,时间上也对不上。

2017届湖南省衡阳县一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届湖南省衡阳县一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衡阳县一中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A 从材料信息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增加,一个农夫耕种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小农的生活压力,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

畜力和铁制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收益的增加,C项因果倒置;农业收益增加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项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也会使地主实力上升,有利于土地兼并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D项错误。

2.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解析:A 汉宣帝强调皇帝与地方的郡太守共同治理天下,这一观念被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说明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地方吏治的重视,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项错误;汉代以后地方行政制度多有变化,C项错误,D项与材料所述不符。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解析: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汉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契合了时代的文化需求,故A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2017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上实验班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上实验班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上实验班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1.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

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

”相为官,公为爵。

显赫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同时彰显。

这从政治角度反映了A.中国古代相权的至高无上B.中国古代对封官晋爵理想生活的向往C.中国古代受贵族政治影响深远D.中国古代对权力的崇拜和迷恋【来源】【百强校】2017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上实验班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表达错误,皇权才是至高无上,B项不属于政治文明角度,D项“中国古代对权力的崇拜和迷恋”不符合题意。

C项中,爵位显然符合贵族政治的特征,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对中国的姓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都有一定的影响,高考对宗法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上。

2015年高考浙江卷就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等角度考察宗法制及其影响。

预计在2016年高考命题中,仍有可能从宗法制的内容、对后世的影响、与分封制的关系等角度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2.明英宗时期开始规定,南方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六布政赋税中,一部分米麦实行纳银征收的方式。

成、弘年间,白银已是江南地区的通用货币了。

明末钱庄已成为独立的经营组织,不仅经营兑换还办理放款。

此外,若干小规模兑钱铺和钱米铺在农村相当活跃。

上述材料表明A.货币经济已占据主要地位B.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C.白银已成为主要流通货币D.国家的税收以货币为主【来源】【百强校】2017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上实验班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7年衡阳市八中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2.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

材料反映了A.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B.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D.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3.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4.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5.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B.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D.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6.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D.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7.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是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实验班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实验班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4.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

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

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科举制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相关知识,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另一方面,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25.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

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

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

上述现象反映了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废除上述规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太湖地区手工业、商业繁荣,这反映了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故D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故A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故B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故C排除。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第二次质检——历史历史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第二次质检——历史历史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二次质检试卷,分两卷。

其中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本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宗法原则下的分封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D.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王权制2.《宋会要辑稿》载:“(宋高宗时)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

”这说明A.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土地的大规模开发B.生产技术的进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C.生产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地主的收入D.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B.分封制的内涵在铭文中的体现C.青铜器的功能发生重要变化D.青铜器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4.1903年,梁启超指出,即使在这一时期(春秋战国),中国的知识阶层也有诸多弱点而远逊于希腊哲人:如大都以向统治者献策为己任,“门户主奴之见太深”。

湖南省衡阳八中201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湖南省衡阳八中201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某某市八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历史考生注意:本卷分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右图是某某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王子午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

青铜器多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行B.宗法制的盛行C.某某思想的蔓延D.冶炼技术的提高2、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郡县制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D.行省制度3、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这表明A.文字史实总带有主观因素B.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D.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4、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A.澎湖和琉球 B.某某、某某 C.某某 D.岭北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宰相制度的废除,最大的消极影响是A.政务无法得到及时处理B.行政失误不能有效纠正C.决策失误不能有效纠正 D.内阁纷争行政效率低下6、在伯利克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

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选出,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

这是因为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7 、公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

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秩序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是帝国X围内的国际法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某某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9月)月考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9月)月考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9月)月考试题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不约而同地都提出尚贤的主张。

孔子“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商鞅“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任其力不任其德”“官爵必以其力”的原则,墨子提出“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材料反映了当时()A.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B.儒学与墨学的融合C.中央集权渴求人才 D.社会转型发展需求2.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已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

这反映了()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道思想开始合流C.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3.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具有特殊性,美德的知识即是对人的理念的知识,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只有超越具体感官经验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整体的内在反省,到灵魂深处去洞察自己的自然本性才能获得美德关照。

可见,苏格拉底()A.鼓励人们发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B.试图建立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C.继承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美德观念 D.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

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A.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C.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5.有学者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阳市八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龙国安审题人:蒋平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结盟国D.联姻国2.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

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

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

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3.“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

可见,争霸战争是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4.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

上述现象不能说明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B.宗法制仍有影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5.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

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

材料表明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B.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C.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D.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6.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

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

据此推断班固认为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7.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

”此记载指出了A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B.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C.唐代进士科所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8.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

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

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9.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

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

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

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A.皇权至上 B.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C.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 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10.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

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A.行省长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D.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11.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判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12.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

这表明雅典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13.《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这表明该法律A.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C.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D.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14.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

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A.开放性和灵活性B.巩固统治缓和矛盾C.随意性和实用性D.维系帝国影响深远15.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

”以上材料说明A.“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B.“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C.“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D.“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6.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

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

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B.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C.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17.“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

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

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

这表明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18.“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

”根据材料判断“全新的政治体制”是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美国的民主共和制C.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19.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

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

从中得到的借鉴是A.中央扩权有利于缓解各州纠纷 B.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C.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 D.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20.“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人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A.三权分立制 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C.国会两院制 D.联邦制21.有史家评价某部宪法: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仅限于分别阐释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

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

然而,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性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

形成这部宪法如此特点的原因是A.英国的历史、国情和民主趋势的结合B.美国克服邦联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C.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D.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22.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

这是由于A.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B.1875年宪法保障了人权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 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23.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

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

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

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

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

”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B.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24.近代德国的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共同行使颁布法律的职权,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

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联邦参议院只有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议会。

这表明当时德国A.行政体制体现出专制性 B.帝国议会享有司法权C.尚不具备近代社会特征 D.皇帝有权解散参议院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

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

明太祖朱棣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奏章,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

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材料二 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重申王国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夺这些权利。

《大宪章》宣布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强调除传统捐税贡赋外,任何赋税的征收都必须得到以大贵族为核心的大会议的同意;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大会议有权成王一个由25名男爵组成的常设委员会监督国王和大臣的行为。

1238年,大会议的全体会议改称议会。

13世纪中叶,平民代表(乡村骑士和城市平民)先后进入议会。

议会成为制定法律的重要机构,各阶层同国王斗争、争取权利的合法工具。

国王定期召开议会逐渐制度化。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在中世纪,议会的立法权实际上是不完备的。

因为,法律的动议主要来自国王;1688年确王议会主权后,法律的创制权转为议会控制。

但是,国王仍然拥有法律的审批权。

1703年,安妮女王最后一次动用否决权。

此后,英国国王再也没有行使过否决权,议会完全确立了最高王法权威的地位。

在中世纪,上院地位高于下院。

但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打击,特别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下院的地位更加重要,所有重要的法案几乎都来自下院。

1911年,一项议会改革法案规定,几下院通过的议案被上院否决后,只要在两年内连续通过三次便可以直接呈国王批准。

这样,上院的否决权实际上只剩下两年延搁权。

到1949年,两年延搁权改为一年,议案在下院重新通过的次数由三次改为两次,上院权限的下降使下院在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