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28张PPT)
冰山:“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 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冰窟:“远比 想象的要温暖”——冰河:“滑极了”—— 砾石滩:“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 水漫溢出来”。
本文记述了“我”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 览的经历,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及自然景 物给“我”带来的震撼,表达了“我”对自然神 奇伟力的赞美。
所至
所见所感
各拉丹冬雪峰脚下
海拔接近六千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砾石滩
整个冰塔林有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冰窟
滑极了。
砾石滩
所至
所见所感
各拉丹冬雪峰脚下 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
现,富有雕塑感。
草坝子
海拔接近六千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改句只是对眼前景色的实实在在描写,缺少了对大自 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 就缺少了神韵。
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 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 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 “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 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消长(
) 演绎( )
蜿蜒(
) 衰(
)竭
恭( )顺
裸露( )
劲( )旅
腈( )纶
蠕( )动 敦( )实
黧( )黑 漫溢( ) 砾( )石
熠熠( )
读一读 记一记
风云变幻: 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接踵而至: 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历历在目: 远方的景物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现在眼前。 川流不息: 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蠕动: 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件(共38张ppt)
第
(3-1 )详写
见的景 及
第
(1 -1 )略写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裸露(luǒ) 明媚(mèi) 倒霉(méi) 安营扎(zhá)寨
páng
zhā
B.磅礴(bàng) 蠕动(rú) 眩晕(xuàn) 大煞(shā)风景
C.蜷卧(quán) 蜿蜒(wān) 黧(lí)黑 气喘吁(yū)吁
背景链接
出处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有删改。
背景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 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多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 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
时间
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 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 记。
“长江源头”点明了各拉丹 冬位置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各拉丹冬,唐古拉山脉最高 的一组雪山群,主峰海拔 6621米,藏语意为“高高尖 尖的山峰”,为长江的源头。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难点)
预习检测
1.走进作者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一级作家、编审,现 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 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 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 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 和行者”。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 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 老舍文学奖。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 不断地到来。不能形容公路上的车辆。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ppt课件(53张)
1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文章最后一段写坚冰之下的流水,议论抒情。各拉丹冬这 片雪域高原辽阔寒冷,但是在坚硬的冰面下却有汩汩的流水, 这水从这里流出,源源不断,汇聚成了长江,给这人迹罕至的 地方带来了生命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
分析手法 品味情感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景思路?请简要分析。
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 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
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海拔五千四百米的冰雪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AT THE SOURCE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DANDONG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1.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 议论抒情表达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壮美山河的赞美,增强热爱祖 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有野牛、野驴、藏羊羚、雪鸡等珍禽异兽和水晶石,周围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探险旅游、 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C. 电影《战狼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 26.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常误用为见到不好的事物。
第一部分(1—2):写在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的尊荣. 第二部分(3--4):写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的艰难情景。 第三部分(5--13):写近观冰塔林看到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13):写在砾石滩上看雪峰时的新发现。
完成课文结构梳理图。
晶莹连绵 的冰峰
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8.品读第12-14自然段: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 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描写了风声和坚冰之下的流水 。 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文章最后一段写坚冰之下的流水,议论抒情。各拉丹冬这 片雪域高原辽阔寒冷,但是在坚硬的冰面下却有汩汩的流水, 这水从这里流出,源源不断,汇聚成了长江,给这人迹罕至的 地方带来了生命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
分析手法 品味情感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景思路?请简要分析。
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 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
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海拔五千四百米的冰雪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AT THE SOURCE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DANDONG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1.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 议论抒情表达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壮美山河的赞美,增强热爱祖 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有野牛、野驴、藏羊羚、雪鸡等珍禽异兽和水晶石,周围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探险旅游、 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C. 电影《战狼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 26.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常误用为见到不好的事物。
第一部分(1—2):写在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的尊荣. 第二部分(3--4):写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的艰难情景。 第三部分(5--13):写近观冰塔林看到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13):写在砾石滩上看雪峰时的新发现。
完成课文结构梳理图。
晶莹连绵 的冰峰
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8.品读第12-14自然段: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 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描写了风声和坚冰之下的流水 。 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31张PPT)
删去加红部分后,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的描写,缺 少了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 就缺少了神韵。
精读细研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 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由眼前的景物想这到寒样风的永的恒、写冰体法的改变既和冰增川的加消长 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文章独特的韵味。
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 作者在观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印象化地写景物的“神韵”。 腈纶( ) 漫溢( ) 敦实( )
作者为何要提到风行一时的“长江考察热”?
①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来观察描写景物,描写了由各拉丹冬山脚到砾石堆,穿冰洞入冰塔林,置身冰窟等不同地点的景观。
冰雪世界,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多端 从文章结构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个题目与文章结尾相呼应。
的“扫荡”,更把思绪放飞到洪荒之始,感喟于自然的永恒。 文中多次写到作者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作者的内心体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此同时,她观景时的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为何要提到风行一时的“长江考察热”? 《壶口瀑布》的语言既宏阔又不失细腻,既有画面感又有动态,既畅达又经过精心打磨; 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精读细研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 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由眼前的景物想这到寒样风的永的恒、写冰体法的改变既和冰增川的加消长 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文章独特的韵味。
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 作者在观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印象化地写景物的“神韵”。 腈纶( ) 漫溢( ) 敦实( )
作者为何要提到风行一时的“长江考察热”?
①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来观察描写景物,描写了由各拉丹冬山脚到砾石堆,穿冰洞入冰塔林,置身冰窟等不同地点的景观。
冰雪世界,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多端 从文章结构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个题目与文章结尾相呼应。
的“扫荡”,更把思绪放飞到洪荒之始,感喟于自然的永恒。 文中多次写到作者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作者的内心体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此同时,她观景时的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为何要提到风行一时的“长江考察热”? 《壶口瀑布》的语言既宏阔又不失细腻,既有画面感又有动态,既畅达又经过精心打磨; 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18课《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课件
造物主在这些尽情卖弄着它 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冰塔林
冰塔林
冰塔林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 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朗读指导
• 1、教师范读课文。 • (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
意。) • 2、学生朗读。 • (边读边整体感知本文的层次结构)
细读课文,感受探索之艰
湖的驮运大潮也已然萧条。
导入新课
• 这里是混沌天际,是苍茫大地,是旷野; • 是冰雪凝固尘埃的地方,是离天最近的土地。 • 藏羚羊在此练跑,野牦牛抵角驻望远方; • 雪山连绵环绕,大地镶嵌翠绿湖泊。 • 牧家炊烟袅袅,悠扬牧歌从远方传来; • 珍珠般散落的牛羊,在草原散漫踱步。 • 让我们一起跟随说唱艺人吟唱的千年史诗,一
作者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描写 冰山的裂纹和皱褶,这样写能引 发人们思考生存的存在和意义。
写作特色
• 1. 议论抒情写感受,给读者以强烈的共鸣。 游记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其中还 会渗透作者的感情。 文中作者远望冰塔林 的景物, “巨大的冰谷里, 一列小小身影” , 融汇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感叹人在自然奇景 面前的渺小。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造物 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 力” , 直接发表议论, 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 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
• 2. “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 辨不清风何来何往,
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 息 .................. ,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 扫荡着, 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 冰缝 里。” 删去加点的部 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 有怎样的变化?(删去后,不能表现大自然的 风是亘古存在的,不能表现冰窟的历史悠久)
• 课文中,“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坚 冰从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 旅”“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 敬慕的晶莹和洁白”,这些句子都表现了 冰塔林奇美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共55张PPT)
作者想到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 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18
在冰窟中细看冰塔林,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 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 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 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 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 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20
长江从这里的一滴水开始,开启了它6000多公里的旅程。与题目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遥遥呼应。 作者按照自己的行走路线,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视角对各拉丹冬雪峰
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这种写法叫做“移步换景”。
21
“移步换景”是 “移步换景”是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方法,我们在写游记 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7
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通过描写各拉丹冬山峰的奇美景象,赞美 了雪山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力的赞叹和对人生的 感悟。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来到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 第二部分(第4—12段):写来到冰塔林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第13、14段):写“我”在砾石堆上由倾听到的水声, 感悟到长江的伟大。
作者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 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9
在冰河中间的砾石堆上,作者看见的景色是:过午的太阳强烈, 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
作者想到了长江从这里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长江从这里的一滴水开始,开启了它6000多公里的旅程。与题目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遥遥呼应。
26
“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探 险者应该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十多位探险者都在这里失去了生命, 说明这里的环境非常严酷。
18
在冰窟中细看冰塔林,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 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 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 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 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 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20
长江从这里的一滴水开始,开启了它6000多公里的旅程。与题目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遥遥呼应。 作者按照自己的行走路线,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视角对各拉丹冬雪峰
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这种写法叫做“移步换景”。
21
“移步换景”是 “移步换景”是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方法,我们在写游记 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7
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通过描写各拉丹冬山峰的奇美景象,赞美 了雪山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力的赞叹和对人生的 感悟。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来到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 第二部分(第4—12段):写来到冰塔林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第13、14段):写“我”在砾石堆上由倾听到的水声, 感悟到长江的伟大。
作者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 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9
在冰河中间的砾石堆上,作者看见的景色是:过午的太阳强烈, 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
作者想到了长江从这里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长江从这里的一滴水开始,开启了它6000多公里的旅程。与题目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遥遥呼应。
26
“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探 险者应该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十多位探险者都在这里失去了生命, 说明这里的环境非常严酷。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共31张PPT)-优课件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作家作品
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中共党 员。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现临沂大学)中文 系,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一级作家 、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 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 《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 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 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 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 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 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课文妙解
•1、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2年2月11日星期五2022/2/112022/2/112022/2/11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2年2月2022/2/112022/2/112022/2/112/11/2022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 科学的真正进步。2022/2/112022/2/11February 11, 2022 •4、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2/2/112022/2/112022/2/112022/2/1
作家作品
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中共党 员。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现临沂大学)中文 系,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一级作家 、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 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 《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 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 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 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 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 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课文妙解
•1、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2年2月11日星期五2022/2/112022/2/112022/2/11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2年2月2022/2/112022/2/112022/2/112/11/2022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 科学的真正进步。2022/2/112022/2/11February 11, 2022 •4、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2/2/112022/2/112022/2/112022/2/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件
咒zhòu骂 眩xuàn晕yūn 腈jīng纶lún 静穆mù 蜿wān蜒yán 褶zhě皱zhòu 挪nuó动 漫溢yì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有如刀削一般,léng jiǎo( 棱角 )与层次毕现, 富有雕塑感。 (2)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 跪拜大礼,qián chéng( 虔诚 )而愚蠢。 (3)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gōng shùn( 恭顺 )。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 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 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 是年轮。
• (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这样写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 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 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 这冰山冰川其实 是大自然历史的 一部分。
骤然zhòu 蠕动rú 敦实dūn 衰竭shuāi jié 摄制shè 霹雳pī lì 腈纶jīng lún
虔诚qián 凄凉qī
蜿蜒wān yán 漫溢 yì 帐篷zhàng 砾石lìshí
虔qián诚 蠕rú 动 蜷quán卧 呼啸xiào 懈xiè怠dài 敦dūn实 熠yì熠烁shuò烁 衰shuāi竭jié
11、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 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 作者由远及近,采用“移步换景”的
方法展现了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
• 课文中,“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坚 冰从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 旅”“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 敬慕的晶莹和洁白”,这些句子都表现了 冰塔林奇美的特点。
(11)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走向各拉 丹冬,就近ān yíng zhā zhài( 安营扎寨 )。 (12)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 fēng yún biàn huàn( 风云变幻 )的季节里, 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 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精品)课件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参考答案】
①~⑦自然段 某一日午前,看到美丽异木棉落花,引发人生思考。 ⑧~⑩自然段 ①近日的一个黄昏,看见美丽的异木棉,生出中年人的愁 绪来。 11~13自然段 ②也是一个冬日,看到满城的美丽异木棉,瞬间便觉得接 回厦门的地气。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二、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 具体分析。
作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超 越了“观赏自然”的范畴。
积累拓展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四、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想一想,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 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 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 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 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把冰山的皱 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 “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 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三、考查形式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理清层次,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2.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理清文章脉络。 3.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4.请简要叙述文章的思路。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真题演练
(2019·山东临沂)根据文章行文思路及内容提示填空。
①某一日午前,站在美丽异木棉的树下,抬眼看她们的 样子--昨夜西风紧,树下又纷纷扬扬落下许多花儿来。厦门 秋日正午的阳光还热着呢,红花瓣在绿草地上有些萎蔫。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
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 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 景有什么关系?
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体 状况,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 艰险。
小结理收获
长江源头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姜 根迪如冰川孕育的沱沱河。
写景顺序 时空顺序、由远及近 写景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
远景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 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 旅。
近景 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 组成。
顺序 由远至近
感受 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请同学们品读第10—11自然段
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每处景物具有何 种特点?作者感受如何?
触觉 听觉 视觉 视觉
停息
(川流不息);威力大
(扫荡)
冰体
晶莹洁白;漂亮,千姿
百态,熠熠烁烁,光彩
夺目。
是琼瑶仙境。
请同学们品读第12—14自然段
此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有何感悟?
景物
坚冰之下的流水
特点 感悟
一刻不停 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探究言感受
砾石堆
sù
雕塑感
zhǒng
接踵而至
回看解文意
虔诚:恭敬。 静穆:恭敬;严肃。 熠熠烁烁:熠熠:闪亮发光;烁烁:(光芒)闪烁。 皱褶:皱纹,指冰山上的波形纹。
再读理脉络
本文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 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地点转换的词 语。
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 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品读赏美景
请同学们品读第1自然段
作者初见各拉丹冬雪山,景象如何?运用什 么样的修辞手法,写出雪山有何特点?
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体 状况,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 艰险。
小结理收获
长江源头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姜 根迪如冰川孕育的沱沱河。
写景顺序 时空顺序、由远及近 写景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
远景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 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 旅。
近景 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 组成。
顺序 由远至近
感受 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请同学们品读第10—11自然段
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每处景物具有何 种特点?作者感受如何?
触觉 听觉 视觉 视觉
停息
(川流不息);威力大
(扫荡)
冰体
晶莹洁白;漂亮,千姿
百态,熠熠烁烁,光彩
夺目。
是琼瑶仙境。
请同学们品读第12—14自然段
此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有何感悟?
景物
坚冰之下的流水
特点 感悟
一刻不停 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探究言感受
砾石堆
sù
雕塑感
zhǒng
接踵而至
回看解文意
虔诚:恭敬。 静穆:恭敬;严肃。 熠熠烁烁:熠熠:闪亮发光;烁烁:(光芒)闪烁。 皱褶:皱纹,指冰山上的波形纹。
再读理脉络
本文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 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地点转换的词 语。
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 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品读赏美景
请同学们品读第1自然段
作者初见各拉丹冬雪山,景象如何?运用什 么样的修辞手法,写出雪山有何特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共32张PPT)
深层探究
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开始演绎长江 的故事”一句有什么作用?
长江源头,在静止不变的坚冰之下不断地向前 流动,不断地向前发展,于静止中孕育力量,终 有一天,能展现自己的雄奇与绝美。那些看似静 止的事物,那些看似死寂的冰川,其实暗含着力 量,孕育着生命。每一个伟大的生命,其实都是 在看似静止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最终成 为气势磅礴的奇观,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凄凉qī
懈怠xiè dài 敦实dūn
蜿蜒wān yán
消长zhǎng 衰竭shuāi jié 漫溢 yì
演绎 yì
摄制shè 帐篷zhàng
磅礴páng bó 霹雳pī lì 砾石lìshí
眩晕xuàn yūn
腈纶jīng lún
诅咒zǔ zhòu 冻疮chuāng 褶皱zhě 安营扎寨 zhài 接踵而至zhǒng 川流不息xī
语言赏析
拟人手法
•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 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 (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 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眩晕”指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陶 醉的意思。“卖弄”指故意展现。这里表达 了景物带给自己的强烈震撼以及对神奇伟力 的赞美,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 对自然的敬畏。
冰凌líng
静穆jìng mù
蔚蓝wèi
蜷卧quán
豁然huò
黧黑 lí
风云变幻huàn
历历在目lìlì
漫不经心màn jīng
解释词语
卖弄:一般是指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和长处 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娇贵:看得贵重,过度爱护。 熠熠:闪烁的样子,形容闪光发亮。 端详:仔细地看。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退出关于特殊情况 下的结论。 敦实:粗短而结实。 懈怠:松懈懒散。 恭顺:指恭敬顺从。 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一样地动。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八年级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课时课件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 2.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点景色?具体说明。 作者主要写的是各拉丹冬的冰塔林。 具体顺序:冰塔林→砾石堆→冰河→冰山。
梳理结构
梳理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句子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 总写各拉丹冬的特点,交代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2—13): 描写“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4 —15): 发现流水,抒发情感。
各拉丹冬
除主峰外,雪山共有6000米以上之山峰20座,南北长50余 公里,东西宽达20公里。冰雪覆盖面积几近600平方公里,大 小现代冰川合计105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5800米 ,冰川末端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300米。
读准字音
黧黑( lí ) 棱角( léng ) 豁然( huò ) 酝酿( niàng) 砾石( lì ) 蜷卧( quán ) 懈怠( dài ) 蜿 蜒( wān yán )磅 礴( páng bó ) 气喘吁吁( xū )接踵而至(zhǒnɡ ) 熠熠烁烁( shuò yì )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旅游进程记下了在长 江之源各拉丹东的见闻和感受,描述了各拉丹东的壮美景色和冰 塔林的神奇,表达了热爱西藏、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后作业
课后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查找资 料,了解有关长江的故事。
这两部人文纪录片播出时间相 距20多年(1983年、2006年),分 别从当时的视角呈现长江的自然风 景与沿岸的人文风情。《再说长江》 从多个角度详细拍摄了长江的源头。 观看后,感受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 发展。
的重重困难埋下伏笔。 3.第3段写安托师傅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
各拉丹冬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200mm,海拔5000米以上的降水 量大大高于山下,经常是雪雹铺天盖地。
初读感知
讨论完成问题:
3、作者主要写了哪里的景色?在文中找出具体写冰塔 林特点的句子?
明确:作者主要写的是各拉丹冬的冰塔林。具体写的顺序:砾石堆上→ 冰河→冰山。
第5段: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 造力。
初读感知
讨论完成问题:
1、理清文章脉络,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了格拉丹东阴阳分 明的景物特点,交代了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2-13):叙述了作者在格拉丹东的 所见所感,重点描写了冰塔林的各种景色特点。
第三部分(14-15):介绍发现水源,升华 文章主题。
初读感知
讨论完成问题:
第6段:这一壁冰山像屏风.......自成一天地。
第11段: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初读感知
讨论完成问题:
4、作者写冰塔林的特点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怀?
明确:赞美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对 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作家马丽华, 积累了接踵而至、虔诚等词语。本文是作者跟 随电影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 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重点对长江奇观之一的 冰塔林的各种景色进行描写,表达出了作者对 大自然美和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
2、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冬峰周围有20多座 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形成了唐古拉山的高峰群,在这方圆1500平 方公里的高峰区发育着100多条现代冰川,是中国第一大江——长江的 发源地。各拉丹冬的东侧是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的冰川,这些冰塔在阳 光下,洁净如洗,光泽闪熠,巍巍耸峙。形态各异,犹如水晶的世界, 是唐古拉山脉一大奇景。各拉丹冬周围自然景观奇特。冬季,这里是冰 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烈日炎炎,冰清雪融,山 下天然草原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草原上放 牧着成群的牛羊。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
自
自更 好
的 已
的见
中 遇
更途
遇在 旅 见
好
201X.SUMMER
IN ruishi
20、一滴 水经过丽 江
学习 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掌握文中水 的行踪。
2 品味作品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 句。(重点)
3 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 情。(难点)
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 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自由的视角,多变灵活 拟人,生动形象,身临其境,感受丽江之美 丽江水多,水美,富有地方特色
小练笔
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化 身成一朵云或者一只鸟来游览我们 美丽的校园。写一个小练笔。
谢 谢!
阿来,男,藏族, 四川省马尔康县人,当代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 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 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 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 委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尘埃落定》,诗集《棱 磨河》,散文集《就这样 日益在丰盈》等。
字词 学习
闸口( zhá ) 砚池( yàn ) 蘸到( zhàn ) 矗立( chù ) 翡翠( fěi ) 硕大( shuò ) 擦拭( cā shì ) 徘徊( pái huái ) 目眩神迷( xuàn )
1、“我”是谁?“我”来到了何地?
2、“我”经过了丽江的哪些地方?(圈点 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3、如果你是一位初到丽江的游 客,想在丽江留下一幅最美的 照片,你会选择在哪里拍照, 拍下什么景物?为什么?(组内 交流)
4、“我”分别
是从什么样的视 角“看”丽江的 景物、人物、事 物的?本文的写 景视角与《壶口 瀑布》有什么不 同?
自
自更 好
的 已
的见
中 遇
更途
遇在 旅 见
好
201X.SUMMER
IN ruishi
20、一滴 水经过丽 江
学习 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掌握文中水 的行踪。
2 品味作品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 句。(重点)
3 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 情。(难点)
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 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自由的视角,多变灵活 拟人,生动形象,身临其境,感受丽江之美 丽江水多,水美,富有地方特色
小练笔
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化 身成一朵云或者一只鸟来游览我们 美丽的校园。写一个小练笔。
谢 谢!
阿来,男,藏族, 四川省马尔康县人,当代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 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 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 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 委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尘埃落定》,诗集《棱 磨河》,散文集《就这样 日益在丰盈》等。
字词 学习
闸口( zhá ) 砚池( yàn ) 蘸到( zhàn ) 矗立( chù ) 翡翠( fěi ) 硕大( shuò ) 擦拭( cā shì ) 徘徊( pái huái ) 目眩神迷( xuàn )
1、“我”是谁?“我”来到了何地?
2、“我”经过了丽江的哪些地方?(圈点 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3、如果你是一位初到丽江的游 客,想在丽江留下一幅最美的 照片,你会选择在哪里拍照, 拍下什么景物?为什么?(组内 交流)
4、“我”分别
是从什么样的视 角“看”丽江的 景物、人物、事 物的?本文的写 景视角与《壶口 瀑布》有什么不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