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在报道民生新闻时,记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报道技巧,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引起社会关注并提供帮助。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报道技巧:1. 确定新闻焦点:选择一个明确的新闻焦点是报道的第一步。
记者需要准确地把握新闻事件的核心问题,以便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传递信息。
2. 采访民众:民生新闻关乎大众的生活,因此了解民众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非常重要。
记者可以通过采访当事人和其他受影响的人来获取关于问题的直接见解,为报道提供真实的视角。
3. 用数据说话:在报道民生新闻时,记者应该通过数据来支持和说明问题。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的数据,可以更好地呈现问题的严重性,并激发社会的关注和行动。
4. 着重人文关怀:民生新闻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困难,因此在报道中要表达对受众的关怀和同情。
记者可以通过讲述受害者的故事、采访当事人的亲身经历等方式,给读者更多的情感共鸣。
5. 表达问题的复杂性:民生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有多种原因和解决方法。
记者应该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提供全面的报道,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还要探索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方案。
6. 引导公众讨论和行动:民生新闻不仅仅是报道问题,还要引导读者思考和行动。
在报道中,记者可以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并鼓励读者参与讨论和行动,从而推动社会变革。
7. 持续关注和跟进:民生问题通常是长期的,不能仅仅报道一次就结束。
记者应该持续关注问题的进展,及时跟进报道,并提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和建议。
民生新闻报道需要记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报道技巧。
记者应该准确把握新闻焦点,通过采访民众了解真实信息,用数据支持说话,着重人文关怀,表达问题的复杂性,引导公众讨论和行动,并持续关注和跟进报道。
通过这些报道技巧,记者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引起社会关注并提供帮助。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民生新闻是指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的新闻报道。
作为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报道技巧来准确、客观、全面地报道民生新闻,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下面将从采访技巧、写作技巧和呈现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首先是采访技巧。
采访是民生新闻报道的基础,采访技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闻的质量。
在采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
要选择和所报道民生问题相关的人物作为采访对象,比如受害者、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等。
他们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观点,对问题的解决具有影响力。
2. 提问全面具体。
在采访过程中,要根据所报道的民生问题,设计问题并提问。
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能够引出采访对象的观点和态度。
在提问时要注意平衡,不要偏袒一方。
3. 善于引导采访对象。
在采访中,采访对象可能有不愿回答、回避或者遮掩的情况。
这时,新闻工作者需要善于引导,通过改变提问方式或者增加相关问题,逐渐获取到想要的信息。
其次是写作技巧。
在民生新闻的写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写作风格简明易懂。
民生新闻的读者群体广泛,他们可能来自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
新闻写作需要简明易懂,避免使用太多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式,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
2. 增加实例和案例。
通过引用实际案例和个体经历,能够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这样可以使报道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3. 给出解决方案。
民生新闻的目的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民众生活。
在报道中,可以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建议,引导读者思考和行动。
最后是呈现方式。
在民生新闻的呈现方式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报道、人物特写、图文并茂等形式,以增加报道的吸引力和读者的参与性。
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民生新闻,扩大宣传的范围和影响力。
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需要注意采访技巧、写作技巧和呈现方式。
只有通过精心的采访、准确的报道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才能更好地传递民生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怎样办好民生新闻
怎样办好民生新闻近年来,各省市电视台先后推出了“民生新闻”节目,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优势。
“民生新闻”,就是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新闻。
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老百姓身边的事为主要报道题材。
由于其倡导人文关怀立场,以平民视野关注民生民情,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深受观众喜欢,也成为各地电视台竞相争办的一档主要栏目。
怎样做好民生新闻报道,是几年来从事民生新闻的记者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也对此做了一些探讨。
首先,民生新闻的选材要具有典型意义和百姓身边事件进行报道,让民生新闻真正平民化。
民生新闻受到百姓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民生取向,所以在题材选择时应从关注民生,体察民情的角度出发,将新闻监督权和话语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
那些取材于普通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市场需求。
“今天我们身边发生了什么?”“明天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事情发生?”这些都是普通百姓关心的话题,内容涉及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分广泛。
我们记者通过热线电话或短信等方式获得新闻线索后,要对线索进行挑选,选择那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和议论最多的事情,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那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题材成为民生新闻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与百姓生活“零距离”。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受到观众的欢迎。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明确一点:日常琐事是百姓生活的组成部分,但琐碎平常的事并不是“民生”的全部内容。
关注民生话题,不是堆砌生活中的琐事,而是要考虑到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所选题材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要选择身边典型小事、典型细节进行报道,赋予其一定的情感、意义和判断,倡导一种社会观念,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风尚,只有这样报道出的新闻才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节目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其次,以平民视角和态度纪录百姓的生活实态。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关注人物故事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将人物故事摆在重要位置。
通过深入采访、多角度展示,将人物的真实情感、生活困境以及努力奋斗的精神展现出来。
通过讲述人物的感人经历,让读者深入感受到新闻背后蕴藏的力量和温暖。
对于有特殊经历或者特殊群体的人物,也要给予更多关注,以重新唤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心。
二、增加分析解读民生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事实的呈现,更需要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解读。
在报道中加入专家的解读、相关数据的分析,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事件的实质和可能的影响。
除了对政策背后的考虑和深化的解读,也要对事件背后的社会、经济、人文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和参考。
三、关注社会民生问题民生新闻应该更关注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民生问题,例如贫困、教育、医疗、环境等问题。
通过大量的采访调查,挖掘这些问题的本质,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于这些问题的报道,应该着重强调它们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及时反映人们的声音和呼声,为社会问题争取更多关注和改善。
四、多角度、多维度报道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要尽量从各个角度、不同维度去探究问题,展现问题的全貌。
除了当事人和官方的观点外,还要关注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社会群体以及不同地域的声音。
通过全面地收集和呈现多方面的观点和意见,为读者提供更加立体、全面的信息,促使读者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五、通过深入报道促进社会进步民生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呈现问题,更应该在推动社会解决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深入调查、揭露问题的真相和影响,引导公众对问题进行关注和思考,推动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通过报道的力量,鼓励社会的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注重人物故事、增加分析解读、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多角度、多维度报道以及通过深入报道促进社会进步。
只有从这些方面下功夫,才能让民生新闻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共鸣,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民生新闻的创作技巧
民生新闻的创作技巧
1. 突出故事性:民生新闻要有吸引力,就需要突出故事性。
通过讲述具体人物的故事,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更容易关注和关心新闻所涉及的问题。
2. 以小见大:从一个小人物或小事件入手,反映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或趋势。
这样的报道更容易贴近观众生活,引起共鸣。
3. 关注热点: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与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关注。
4. 深入调查:对于一些社会问题,要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事情的真相,避免片面、夸大或歪曲事实。
5. 数据支持:适当使用数据和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展示问题的严重性,增强新闻的说服力。
6. 多元化报道:采用多种形式的报道,如图文、视频、直播等,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7. 客观公正:在报道中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让观众自行判断。
8. 互动参与:鼓励观众互动参与,如评论、分享等,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粘性。
9. 持续关注: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要持续关注,跟踪报道,推动问题的解决。
10. 人文关怀:在报道中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关注他们的权益和需求,传递正能量。
总之,创作民生新闻需要深入了解民众的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同时要注重报道的故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吸引观众的关注,引发社会的思考。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民生新闻是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如教育、医疗、居住、就业等方面的报道。
它涉及到的是人们的切身利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感兴趣的新闻之一。
因此,如何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体现人性关怀民生新闻的主题是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应该体现出人性关怀。
新闻要关注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从中挖掘出人性的光辉和美好。
可以采访一些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一些靠自己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他们的经历和成就,可以唤起人们对善良、坚韧、助人为乐等美德的共鸣,形成正能量的传播。
二、提高分析层次民生新闻并不仅仅是对某一事件的简单描述,更应该以分析为主,尤其是对于那些重大的民生问题,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例如,在报道一个城市的住房问题时,不仅仅是调查了房价的涨跌情况,更应该对于原因、后果、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做出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从而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三、多角度的呈现民生新闻的报道,不应该局限在一个视角之内,应该给读者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点和信息。
例如,某地教育局新出台了一项教育政策,报道时不仅要收集教育局相关部门的意见,还要采访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尽可能多地展现教育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四、注重细节民生新闻的内容应该充满细节,它不仅可以增加新闻的真实感、细节感,更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
例如,报道某地老人院里一位病危老人,可以描述他的日常生活和缅怀他的人们的心情,让读者感受到新闻的温度和深度。
五、体验感和互动感体验感是现代媒体不断追求的方向,它可以让读者不仅仅是读新闻,更可以参与新闻。
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视频、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同时,新闻媒体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互动平台,让读者参与到新闻的讨论和研究中去,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
最后,如何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以上的几个建议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实际上更关键的是要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从而写出更好的新闻,满足读者对新闻的需求和期望。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民生新闻是指关系到普通民众生活和利益的新闻,它关注的是人们的生活、健康、安全、工作、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
民生新闻的报道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对于记者而言,如何准确、客观、深入地报道民生新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下面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1. 立足基层,贴近民生民生新闻的报道首先要立足基层,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
记者要深入社区、农村、城乡,深入到最基层的单位和机构,了解人们的日常所思所想所盼。
有一次某地水质受到污染,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记者不仅关注了污染源的情况,还深入到居民家中,听取他们的诉求和期望,最终报道出了一篇关于改善水质问题的深度报道,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采取行动。
这样的报道触及了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
2. 深入调查,全面采访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记者需要深入调查,全面采访。
在报道某个民生问题时,不能只听一方面之词,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包括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受影响的群众等,形成全面客观的报道。
在某地突发了一起食品安全事件,记者要深入去了解食品加工流程、监管部门的责任、受害者的情况等,不能只片面报道受害者的遭遇,也要报道事件的全貌和背后的原因。
这样的报道有利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效地推动问题的解决。
3. 讲述故事,感染读者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要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记者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感人故事,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某地农村因为交通不便,学校的孩子上学十分困难,某位孩子的奋斗和家长的付出,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记者可以通过深入采访和拍摄,将这个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同情,进而唤起社会关注和关爱。
4. 深度剖析,引发思考对于一些复杂的民生问题,记者要善于进行深度剖析,引发人们的思考。
某地医疗资源紧缺,导致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记者可以通过深度调查、采访专家,对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根源进行深入挖掘,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困难之处,引发人们对医疗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民生新闻是指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涉及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环境等领域。
民生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
在当前新闻报道中,民生新闻往往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报道的温度不够,深度不够。
那么,怎样才能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增加温度1. 人物化报道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首先要做到人物化报道。
将新闻主角从冰冷的数字和抽象的概念中解放出来,真实地展现他们的生活和处境,这样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新闻事件对这些人的影响。
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故事,让新闻更加接地气,更有感染力。
2. 多角度呈现从不同的角度去呈现新闻事件,也是提高民生新闻温度的一个重要手段。
比如一次火灾事故,除了报道火灾的起因和过程,还可以深入访谈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属,呈现他们的心路历程以及生活重建的困难和希望。
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报道,让读者更加贴近新闻事件,并对事件中的人们有更多的感情投入。
3. 追踪报道对一些涉及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进行跟踪报道,通过对事件的发展和影响进行追踪,更好地展现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和相关部门的应对举措。
比如一些重大的公共建设项目,对其的前期筹备、中期实施以及后期维护,都可以进行全程跟踪报道,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到项目对当地百姓的影响,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展和政策调整。
1. 资料搜集深度的报道需要有充分的资料支撑,因此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资料搜集和背景调查。
通过搜集相关的统计数据、专家学者的意见、政策法规的解读等方式,为新闻事件提供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解读,让读者对事件和背后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2. 深入采访对重大的民生事件,可以深入采访相关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了解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事件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读者对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参考。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民生新闻是指关于人民群众生活、健康、安全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闻。
这类新闻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了教育、医疗、环保、食品安全、交通、住房、养老、就业等方方面面。
民生新闻的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如何能够更好地报道民生新闻,让社会公众更加关注和重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且需要技巧的工作。
一、语言贴近生活,关注读者兴趣报道民生新闻需要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以便让更多的读者能够理解和关注。
应该注重选题,选择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如家庭教育、儿童健康、环境保护等,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关注。
二、深入调查,提高新闻的可信度民生新闻通常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一些热点事件,新闻工作者需要深入调查,充分了解事实真相,不偏不倚地报道新闻,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和采访,才能使报道更加客观和真实。
三、突出问题导向,引发社会关注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当突出问题的导向,引发社会关注和思考。
并且,不仅仅要关注问题的存在,更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从而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
四、尊重个人隐私,保护受访者权益在采访报道民生新闻时,新闻工作者需要尊重个人隐私,并保护受访者的权益。
在报道过程中,注意保护受访者的姓名、个人信息等隐私,在涉及到个人利益的问题时,需要得到受访者的谅解和同意,不得擅自公开个人隐私。
五、深度剖析,启发读者思考对于一些民生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应该对事件的原因、影响及未来走向进行深入剖析,并通过专题、评论等形式,启发读者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民生新闻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六、多元化报道形式,提高报道的吸引力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外,还可以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报道,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和可阅读性。
通过多元化的报道形式,可以更好地展现民生新闻事件的全貌,吸引更多读者关注。
七、关注群体特殊需求,为民生服务在报道民生新闻时,需要关注一些特殊群体的需求,如残疾人、留守儿童、老年人等,为他们发声、倡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民生服务,同时也能够引起社会对这些群体的更多关注和关怀。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报道民生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
民生新闻是指关注社会公众生活、体现人们生活需求和利益的新闻内容。
在报道民生新闻时,有一些技巧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地传递信息,将重要的信息传达给读者。
第一,充分调查和采访。
在报道民生新闻之前,新闻工作者应该进行详尽的调查和采访。
这样可以获得更多背景信息,更准确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进行报道。
采访对象可以包括受影响的群众、相关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以获取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第二,真实客观的报道。
在报道民生新闻时,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事实真相,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
不夸大事实、不隐瞒真相,将事实呈现给读者。
要避免报导中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评价,让读者自己判断。
通过真实客观的报道,能够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突出人的关怀。
民生新闻是以人为本的,关注人们的利益和需求。
在报道民生新闻时,要注重突出人的关怀。
可以通过讲述个人故事或者受访者的亲身经历,让读者感受到个人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引起共鸣。
这样能够增强读者的参与感,促使他们更关注民生问题。
第四,关注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
民生新闻通常涉及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需要解决方案。
在报道民生新闻时,新闻工作者应该不仅关注问题本身,还要关注解决方案。
可以采访相关专家学者,了解他们的观点和建议,或者报道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治理措施。
这样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促进问题的解决。
第五,多媒体报道。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多媒体报道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报道民生新闻时,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报道。
多媒体报道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信息,增加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可以采用短视频形式呈现事件现场,或者通过图片展示受访者的生活环境。
报道民生新闻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扎实的调查采访能力和客观公正的报道态度。
要充分突出人的关怀,关注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案。
多媒体报道也可以增加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新闻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传递民生新闻,增加读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民生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对于广大民众的生活和利益具有直接影响。
民生新闻报道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因此需要媒体以客观、公正、关怀的态度进行报道。
下面将论述民生新闻报道的几个重要技巧。
第一,深入调查,真实客观地展示事实。
民生新闻报道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关注民生问题的根本,摒弃偏见和主观臆测,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真实客观地呈现事实真相。
只有准确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能给予民众更多的知情权,也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和改进社会现状。
第二,关注多方声音,展示多元视角。
民生新闻报道要求媒体对于事件的多个方面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声音进行关注和报道,尽量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
这样做有助于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民众了解到各种观点和态度的存在,有助于培养公众的辨别能力,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
讲述人性与情感,增加新闻的关注度。
民生新闻报道往往涉及到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问题,媒体在报道中可以深入了解这些群体的生活困境和情感需求,通过讲述真实的人物故事,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这样既可以提高新闻的关注度,也能引发公众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和关注,给予相关政府部门更多的压力,进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第四,做到及时报道,揭示问题的症结。
有时候民生问题因为得不到足够关注而积聚,通过及时报道可以将民生问题及其根源暴露出来,给予相关部门足够的压力,促使其解决问题。
媒体在进行这类报道时,要立足于现实,揭示问题的症结,给予相关方面有针对性的建议,在揭露问题的同时也给予相应的改进方案。
第五,加强舆论监督,推动问题解决。
民生新闻报道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为民众提供了一种监督的力量,通过报道可以揭露问题,曝光不公,从而引发舆论的关注和监督。
媒体应当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强对于民生问题的监督报道,推动问题的解决。
也应当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互动,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实现民生福祉的提升。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首先应该注重选题和报道角度的选择。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1. 增加真实案例和个人故事:将抽象的统计数据或政策解读与真实的个人故事相结合,让读者更能从情感上投入到新闻报道中。
这样能够增加新闻的温度,让读者更能产生共鸣。
2. 深入调查和采访:新闻报道要有足够深度,就需要记者深入调查和采访,去了解事件的全貌和背后的原因。
仅凭表面报道往往只能探及问题的表象,而无法展现问题的深层次。
要通过多角度和多层次的采访,挖掘出事件的真实内幕和人物的真实心声。
3. 着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往往是民生新闻的重要关注对象。
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往往比较突出,报道这些群体的新闻会更有温度和深度。
通过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困境,可以引发社会对于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4. 增加背景信息和专业解读:新闻报道不仅要呈现事实,还要加入背景信息和专业解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次原因。
这不仅能够增加新闻的深度,还能让读者对事件更全面地了解,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5. 多媒体报道的运用:在报道中可以运用照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事件和人物。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新闻的温度,还能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事件的影响和人物的情感。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记者在选题和报道角度上下功夫,注重真实案例和个人故事的运用,深入调查和采访,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增加背景信息和专业解读,并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报道。
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才能够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引发公众对于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民生新闻是指以人民群众的生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
它与政治经济等新闻相比,更加突显了人情味和温度,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然而,当今社会,很多民生新闻报道都显得平淡无奇,缺乏温度和深度,甚至有些报道只是简单地报道事件而已。
如何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呢?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方法:一、关注人情味民生新闻的温度和深度与是否有人情味息息相关。
要关注人情味,首先要关照到具体的人,用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表达人们的生活和体验。
可以采访当地的普通民众,挖掘他们的内心感受。
如采访一位老太太,听她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不仅是记录了一段经历,也传递出了温暖的信息。
除此之外,记者还可以先尝试自己走一遭,了解当地的生活、人情世故、文化氛围等信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把握,用更为生动的方式讲述故事。
二、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热点也是民生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
通过关注社会热点,记者可以深入民生问题的核心,从更高的视角上去分析、宣传和呼吁社会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
比如,近年来关于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它们都是反映出民生需求的重要方面,值得记者们深入发掘、调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呼吁环节的人去解决问题。
通过关注社会热点,民生新闻不仅可以有温度,而且有深度,更富有价值和意义。
三、关注“冷门”领域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民生新闻通常理解为与食品、安全、道路、设施建设等相关领域的报道,而对一些较为“冷门”的问题关注度就会简单得少。
例如,如何改善特定地区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如何推动社会变革,如何引领社会发展等等,这些看似“冷门”的领域未来却将引领着社会的未来发展。
因此,关注这些问题,也是提高民生新闻的深度和新颖性的有效途径。
四、关注“慢新闻”“慢新闻”指的是对一个特定事件的持久而深入的报道,通常通过对事件或现象背后的调查和采访,从各种角度呈现多层次的信息,包括事件的发展、影响、是否公正合理等多个角度。
这类报道常常被大众所忽视,但恰恰是最值得关注的。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民生新闻是指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社会福利、文化体育、交通出行等方面的报道。
这类新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在报道这类新闻时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呢?以下是一些关于民生新闻报道技巧的探讨。
关于民生新闻的报道,要注重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最重要的是关注人民的生活和权益。
在报道时要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用心去呵护人民的权益,用心去关怀人民的生活。
在报道时,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人物故事,将普通人的遭遇和心声进行报道,这样可以更好地贴近民生新闻的脉搏,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也可以从人民的需求和呼声中发现新闻价值,关注民生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反映民生新闻的深层次内涵。
民生新闻的报道要真实客观。
在报道时要做到客观中立,不偏不倚地还原事件的真相和事实。
要树立正确的新闻导向,不做虚假报道、不渲染事实、不夸大新闻价值,更不得捏造事实。
也要注意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调查和采访,对新闻信息进行多方求证,避免主观臆测和片面报道。
只有真实客观地报道民生新闻,才能更好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信任。
民生新闻的报道要注重公共利益。
在报道时要把握一个度,既要关注个体的生活案例,也要关注整体的社会问题。
在报道前要思考清楚这则新闻对公共利益的影响,要准确评估新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确保报道对社会的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
也要注重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不宣扬负面情绪和消极观念,避免引起社会的不良影响。
民生新闻的报道要注重情感表达。
在报道时要用心去表达新闻事件的情感,并且要体现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
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报道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让读者在感受新闻的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温情。
在报道中还可以通过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者相关的诗词句子,来凸显新闻的深层意义和情感内核。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多角度报道民生新闻应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展开报道,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可以采访相关当事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多个立场的声音,获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二、关注个体故事民生新闻要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讲述他们的故事。
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深入报道他们的生活、困扰和追求。
通过个体的生动故事,能够让读者更有共鸣和感受。
三、增加调查深度民生新闻应该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掌握更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可以借助调查记者团队,采用隐藏摄像、秘密采访等方式,揭露一些背后的非法行为、腐败事件等。
通过揭露丑恶的事实,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促使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和改善。
四、注意情感表达民生新闻应该注意情感表达,通过文字、照片等方式传达温暖和共鸣。
可以借助文字描写、情感化的细节和照片等手段,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更容易被新闻内容所感动。
五、引导公共讨论民生新闻要引导公众讨论和参与,发挥舆论的力量。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征集读者观点、开展线上线下讨论等方式,拉近新闻和读者的距离,使民众能够参与到新闻事件之中,促进问题解决和社会进步。
六、提升记者素质民生新闻的温度和深度离不开记者的专业素质。
记者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独立的调查能力,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记者还应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善于沟通和感受民众的需求。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从多角度报道、关注个体故事、增加调查深度、注重情感表达、引导公共讨论,同时记者也需要提升自身素质。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使民生新闻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和需求,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改进:1.深入调研和报道深入调研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背景和影响才能进行准确、客观的报道。
记者应该走进实地,与当事人亲自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困境。
对背后的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进行全面研究,为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信息。
2.关注个人故事和真实感受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该关注普通人的故事和真实感受。
通过讲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关注。
记者可以采访当事人,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和情感变化,让报道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人情味。
3.注重数据和调查报道为了让民生新闻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记者应该准备充分的数据和事实依据,并进行调查报道。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揭示问题的真实情况和背后的原因,为读者提供客观的信息和观点。
记者还可以通过调查报道,搜集更多细节和背景信息,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4.多角度报道和观点表达为了让民生新闻更有深度,记者应该尽量从多个角度进行报道,呈现事情的全貌和多面性。
不同人的观点和声音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呈现和表达,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问题。
记者也要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不偏不倚地报道事实,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判断权利。
5.关注解决方案和社会反响除了报道问题本身,记者还应该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社会反响。
采访有关的专家、学者或相关官员,了解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为读者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思路。
记者还可以追踪报道后的社会反响,了解问题的后续进展和影响,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报道。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记者具备深入调研、关注个人故事、注重数据和调查报道、多角度报道和观点表达、关注解决方案和社会反响等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民生新闻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建议:1. 采访当事人和专家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而采访当事人和专家能够为民生新闻增添更多的温度和深度。
当事人能够直接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通过他们的故事可以更好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专家的解读和分析能够为新闻事件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专业观点,让民生新闻更有权威性和深度。
2. 注重人文关怀民生新闻通常涉及到普通民众的生活,因此在报道中应该注重人文关怀。
我们可以从人的角度出发,讲述关于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故事,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融入到新闻报道中,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深入调查和报道除了单纯报道新闻事件的发生,我们还应该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报道,探究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这样的报道能够让读者更加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也更有助于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4. 多角度分析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该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各方的观点。
在报道中充分呈现各方的声音和立场,避免单一化的报道和观点,使新闻更有深度和客观。
5. 结合数据和案例数据和案例是报道的有力支撑,能够为新闻事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证据。
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展示问题的实质和影响,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事件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6. 增加互动和反馈通过开设读者互动平台、征集读者意见和反馈等方式,我们可以让读者更加参与新闻报道的过程,增加新闻的互动性和代入感,让民生新闻更贴近读者的需求和感受。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我们需要从采访、人文关怀、深入调查、多角度分析、数据和案例、互动反馈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吸引力,引导读者更加关注和关心社会民生问题。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媒体的发展,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民生新闻对于人们关心的日常生活、社会问题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一些原因,民生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常常被简单化和浮于表面的报道所替代,导致公众对于这类新闻的关注度不高,甚至产生了疲劳感。
如何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方法:一、加强跟踪报道民生新闻的关键在于贴近人、贴近生活。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就需要媒体跟踪报道,持续关注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
而不仅仅只是报道一次,过后就不了了之。
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现问题的全貌,让公众更加了解问题的背后,增强他们的关心和参与度。
二、挖掘人性化故事民生新闻的温度往往体现在个体生活的点滴和他们的真实感受上。
媒体可以通过挖掘人性化故事,让公众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感受到民生问题的影响和解决之道。
可以找一些普通的人、普通的事例,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关注。
三、引入专业评论和观点民生问题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而且解决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
报道民生新闻时,引入专业评论和观点可以帮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民生新闻可以从一个情感问题升华为社会发展问题,从而提高其深度和专业性。
四、加强与读者互动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媒体应积极与读者互动。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专栏、进行在线问答、组织线上线下讨论等形式,让读者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
通过与读者的互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关切和需求,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新闻报道,增加民生新闻的温度和深度。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民生新闻是指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生新闻报道关注民众的生活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高度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在新闻报道中,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至关重要,能否准确、全面地反映社会民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社会效果。
下面就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做一份简要的介绍。
民生新闻报道要关注民生热点,抓住社会热点问题。
在全面了解社会民生状况的基础上,要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民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深入报道,抓住关键,对症下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针对性报道人口老龄化问题、低保对象生活状况等热点问题,为民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民生新闻报道要关注民生底线,捍卫社会公平和正义。
作为新闻媒体的一部分,要时刻坚守社会责任和良知,始终保持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通过深入报道和调查,要揭露社会不公正和违法乱纪现象,帮助民众维护合法权益,推动社会公正和民主法治建设。
民生新闻报道要关注民众情感,贴近民生实际。
要敏锐捕捉民众的情感需求,深入挖掘民众的真实诉求,从中找到社会民生的痛点和难点,及时通过报道传递给社会,引起社会共鸣。
关注留守儿童、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职工工资保障等问题,深入报道他们的生存状况及所面临的困难,引起社会对这些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民生新闻报道要关注百姓心声,发出声音。
百姓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声音也是民生新闻报道的重要对象。
要走进基层,深入采访百姓,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和生活状态,及时通过报道传递给社会,激发社会的同情和关怀,争取社会资源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通过采访报道,传递“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真实生活情况和诉求,让社会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积极推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改进和完善。
在民生新闻报道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调查取证,确保报道准确真实。
民生新闻的报道必须深入实处,以调查取证、材料丰富、数据可靠为基础,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问题,避免一刀切、片面报道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笔者在基层电视台从事采编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本人认为民生报道应该做到三贴近,也就是说要用平民化的视角及时准确地反映群众身边的人和事。
只有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新闻调查,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才能让基层媒体真正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下面是我个人对基层民生新闻的几点认识和见解,仅供同行参考,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民生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县级电视台是当地党委政府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作为基层媒体开办的民生新闻要紧紧围绕百姓生活,重点在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和传递致富信息等方面下功夫。
1.全面解读党的方针政策,让党的惠民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民生报道的采编工作中,栏目组要科学制定采编计划,编辑、记者和主持人要时刻职责,不怕苦,不怕累,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采访最底层的人和事,用平民化的视角及时准确地反映新农合、安全饮水、村村通、沼气建设等优惠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更多实惠。
2.搭建公众信息平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老百姓之所以爱看民生新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民生栏目中报道的内容大多数是农民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例如,丁集镇索庄行政村是温家宝总理视察过的蔬菜专业村,这里不仅是河南省生态蔬菜生产基地,而且也是当地首家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社的示范村,该村村民田作立是受到温总理接见的一位蔬菜种植专业户,温总理在这里调研时曾对他始终坚持棚菜生产和人才培养两手抓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尽管田作立今年已90岁高龄,但他仍然坚持棚菜生产不放松,并经常手把手地给村民传授种菜技术。
田作立的典型经验通过民生栏目报道后,众多周边乡镇的蔬菜种植户纷纷向他请教生态蔬菜种植技术。
在禽流感高发期,许多养殖户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惊慌失措,民生栏目通过访谈高级畜牧师任永进,请他解答了群众在防治禽流感时遇到的技术难题。
2010年春,当地和部分周边县市的农民从《民生报道》中看到项城市付集镇黄庙村村民徐志刚利用废旧坑塘从事生态黄鳝养殖的消息后,纷纷到其养殖场参观学习,徐志刚先后免费为这些渴求养殖技术的农民举办了十多期生态黄鳝养殖技术培训班,帮助农民兄弟找到了投资小,见效快的致富门路。
3.关注弱势群体,弘扬传统美德。
在当今社会,孝敬老人和关爱弱势群体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生记者先后对王家兰、刘启荣、朱王氏等道德模范进行了深入采访。
例如,南顿镇杨营村村民王家兰的丈夫靳明生因病成了植物人不能吃饭,她就用针管给丈夫喂流体食物;丈夫虽然不能说话,但她仍然坚持给丈夫拉家常,讲故事,最终用真情唤醒了沉睡十年的丈夫,用真情大爱演绎了人间的传奇故事。
永丰乡凡冲行政村有一位嫂娘刘启荣,她细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弟凡文明三十年无怨无悔,像亲生母亲一样让高位截瘫的婆弟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付集镇汪营行政村靳庄自然村村民靳国庆的女儿靳萌萌身患癌症,为了给孩子治病,他债台高筑,家徒四壁。
无奈之际,靳国庆给民生栏目打来了求助电话,民生记者在采访中先后与项城一高和市慈善机构积极联系,为靳萌萌多方募集捐款8万多元,帮她早日战胜病魔,重返校园。
范集乡朱庄行政村王冠庄自然村八十岁的朱王氏老大娘在儿子去世和媳妇患有精神病出走后,她不顾自己年老多病,坚强地扛起家庭的重担,走上了靠捡破烂供养两个孙女和一个孙子上学的艰难之路。
节目播出后,当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民政局、第一实验小学等单位和个人纷纷向这位可敬的老大娘伸出了援助之手。
像这样的感人事例在民生报道中播出的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扶弱救残,让民生报道栏目真正成了爱心传递的交通驿站。
在弘扬传统美德的同时,民生栏目还及时报道了一大批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像从事蔬菜批发生意的残疾人叶志奎,他在自己脱贫致富后,还帮助二十多名残疾人干起了蔬菜连锁经营,共同致富。
身残志坚的秣陵镇农村青年姚舒文,用独臂绘画出七彩人生,成了当地有名的青年农民画家。
通过正面的宣传和报道,不仅增强了弱势群体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让他们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4.围绕外宣做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宣传报道。
两年多来,民生栏目先后报道了科技、文化和卫生部门组织的送技术、送图书和送健康下乡活动,并分别对南顿镇的白坡和孙店镇的祁桥等行政村的图书室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还对贾岭镇的唢呐、官会镇的响锣、秣陵镇的肘歌、孙店镇汝阳刘的毛笔等传统民间艺术进行了深入采访和报道。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民生报道栏目开辟了《劳模风采》专栏,先后对郝建榕、从学超等一大批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国和省市劳动模范进行了宣传报道。
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郝建榕在丈夫去世的情况下,她十几年如一日,抛家舍口,一心扑在基层卫生事业上,先后为数十万群众送去了健康,深受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河南省劳动模范从学超是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员,他扎根基层,利用自己所学的科学技术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并自筹资金二十多万元建起了全市第一家农民培训中心,先后培训农民技术骨干两万多人,他本人也因此被评为全国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通过对劳动模范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由此看来,民生新闻稿件只有选题准确,立意深刻,角度新颖才能深受群众的喜爱。
5.民生新闻在实现平民化的同时,要力求特、新、快。
项城是中国建筑防水之乡。
为确保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行,上千名农民出身的项城防水大军日夜奋战在世博园里,为报道好这一重大新闻题材,民生记者深入一线实地采访,用话筒和镜头把农民工身上那种闪光的东西如实地记录了下来,民生新闻《项城防水做到世博会》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媒体播出后,还获得了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新闻奖二等奖。
在诸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民生新闻不仅要快,而且还要紧扣受众的欲知心理,做好全方位的跟踪报道。
2009年7月22日早晨7点30分,在漯阜铁路与项城市区一公路交叉口发生了一起火车与载货汽车相撞事件,汽车上有两位农民身受重伤,民生新闻记者当即赶到事发现场,对事件的处理和伤员抢救工作进行了跟踪报道。
同年10月,河南省首家沼气发电机组在豫东养殖有限公司正式运行发电,《民生报道》记者得知线索后及时这一重大民生新闻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另外,民生栏目还对艺术名家和民间艺术奇才进行了报道。
例如,王明口镇贾楼行政村时庄行政村村民时俊伟在鸡蛋壳上刻绘出惟妙惟肖的108位梁山好汉;官会镇孙寨行政村民间艺人孙学纯不仅能在木头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而且还会用气球和手指在纸上画画。
通过采访典型的人和事,不仅提高了《民生报道》栏目的收视率,而且增强了电视台的社会影响力。
二、慎重把握监督性报道既要敢于为群众仗义执言又要替政府帮忙而不添乱对于县级电视台来说,民生新闻是一个新课题,既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学,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工作,边总结,边学习,边提高。
特别是在处理群众通过民生热线反映的坑农害农事件时一定要慎重,监督报道既要敢于为群众仗义执言,又要切实做到替政府帮忙而不添乱,更不能火上浇油。
我所在的《民生报道》栏目经常接到群众的来信、来访和热线电话,有反映职能部门因执行政策不到位而损害群众利益的,也有打工者遇到黑心老板不给工钱的,还有在国道、省道拦车乱收费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认真对待,慎之又慎,因为电视台既不是执法机关,又不是信访办,处理不好会给政府工作造成被动。
2008年10月,王明口镇残疾人郜怀疑在他哥哥的陪同下来到电视台《民生报道》,反映某煤厂欠他三个月的工资迟迟不给。
民生记者了解情况后十分同情他,随即与市残联维权部联系,请残联工作人员到煤厂为患有精神病的郜怀疑讨回了公道。
通过采访煤厂老板拖欠残疾人工资一事,《民生报道》记者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党的宣传媒体,要敢于仗义执言,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2008年,某乡刘营自然村因土地调整导致七十多亩耕地闲置一年多;某镇王前赵庄自然村23户村民出租的87亩土地承包金讨要困难;市区一建筑工头在职工大伙使用工业用盐损害民工身体健康,以及某车站工作人员在大广高速引线拦车乱收费等现象在民生报道栏目播出后,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使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切实维护。
另外,群众反映的问题往往是矛盾的焦点,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增强法律意识和大局意识,而且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慎重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例如,某镇腰庄行政村村民反映该村两委班子在未征求村民意见的情况下将村办小学七间教室卖给了一位村民,当这位村民带着民工拆毁教室时却遭到近千名群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严重的群众冲突一触即发。
在这种情况下,民生记者采取了慎重采访,一方面通过电话向村支书和镇中心学校负责人了解有关情况;另一方面采访了村民代表,并劝群众要保持冷静,避免矛盾再度升级。
节目播出后,镇党委根据这件事情造成的后果,依照程序免了该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并责令当事人对被拆校舍进行了修复。
2010年春,某村20多名群众到市委群众工作部反映砖窑厂毁坏耕地的情况后,要求民生报道记者去采访此事,栏目组工作人员考虑到这是一起群众集体上访行为,处理不好会激起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栏目组工作人员随即把情况向其所在乡镇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反馈。
虽然这件事没有去采访,但是通过栏目组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让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2009年6月,某村村民反映驻村乡干部和村干部在收取农民的麦种款后不仅没有购回小麦种子,而且在一年后还没把钱退给老百姓。
栏目组记者通过采访了解情况后,及时与乡村干部联系,促使他们退回了农民的麦种钱。
《民生报道》栏目从开播到现在虽然仅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是通过大量监督类新闻事实的报道,不仅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真正成了当地群众的知心朋友。
民生栏目就像一棵刚刚破土的幼苗,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而且还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呵护,这就要求民生栏目组的同志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把《民生报道》办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电视节目。
三、民生新闻的出路与发展基层媒体的民生新闻既是群众了解政策的窗口,也是传递致富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反映群众心声的有效载体。
为办精办活民生新闻,让栏目内容更贴近群众生活,我个人提出以下四点建议:1.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更新观念,力争把《民生报道》打造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名牌栏目。
2.栏目内容要充实,为满足观众需求,我台已把现有的《民生报道》栏目分为《民生新闻》、《DV视窗》、《回音壁》和《身边小贴士》四个板块。
其中,《民生新闻》是及时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DV视窗》是采用DV爱好者拍摄的稀奇有趣的视频资料来进一步扩大民生栏目的信息量,《回音壁》是针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和热线电话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相应的回复,《身边小贴士》是围绕季节的变化适时为群众介绍一些生产生活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