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完整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石潭记》练习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注音:篁()佩()洌()坻()屿()佁()翕()邃()寥()俶()怆()嵁()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⑵隔篁竹⑶如鸣佩环⑷心乐之⑸水尤清洌⑹近岸,卷石底以出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蔓:蒙:络:摇:缀:⑻参差披拂⑼潭中鱼可百许头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⑾佁然不动⑿俶尔远逝⒀似与游者相乐⒁潭西南而望⒂斗折蛇行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⒅隶而从者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字,唐代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ft水游记统称。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五、理解课文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柳宗元D. 王维2. 《小石潭记》中描述的石潭位于哪个地区?A. 江南B. 塞北C. 岭南D. 蜀地3. 根据《小石潭记》,作者在石潭中发现了哪些自然景观?A. 瀑布和深潭B. 古树和怪石C. 清泉和小鱼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4.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述的是_________的景象。
5. 文中提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些描写体现了石潭周围的___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小石潭记》中作者对石潭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四、翻译题7. 将下列句子从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五、论述题8. 论述《小石潭记》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六、阅读理解题9. 阅读《小石潭记》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七、作文题10. 以“我眼中的小石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描述你想象中的小石潭景象,并表达你对自然的感受。
答案:1. C2. D3. D4. 清澈见底,鱼儿自由游动5. 植被茂密,生机勃勃6. 作者对石潭环境的感受是既惊奇又愉悦,体验是宁静与和谐。
7. 向西南方向望去,石潭的轮廓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时隐时现。
8. 作者在《小石潭记》中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9. 作者在文中从对石潭的好奇和欣赏,到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再到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情感经历了由外向内的转变。
10. 作文题答案略。
[注:以上内容为虚构,仅作为示例。
]。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翻译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挖空挖空训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参...(),蒙络摇缀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远逝,往来翕忽..()不动,俶尔(),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参考答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好..(竹林),闻水声,如鸣珮环像环佩碰撞的声音),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把……作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小岛),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
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不....(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披拂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大约)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依赖的东西),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忽然)远..(静止不动的样子)不动,俶尔逝,往来翕忽..(轻松迅疾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以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乃记.(记录)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跟随着同去),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完整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卷()石底以出 为坻()()然不动 寂寥()无人翕()忽 幽邃()犬牙差()互2 •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文学常识填空① •《小石潭记》的 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的范畴。
② •《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 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______⑶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______ 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6 .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 为坻为屿B 之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C 乃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为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C 不可久居(居住)D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青树翠蔓 ________________(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____________ (5)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练习带答案
小石潭记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俶.尔远逝( ) 坻.( ) 嵁.( ) 佁.然( ) 翕.忽( )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2.重点实词(1)隔篁竹..篁竹: (2)水尤.清冽尤:(3)潭中鱼可百许.头许: (4)日光下澈.澈:(5)佁然..远逝俶尔:..不动佁然: (6)俶尔(7)往来翕忽..翕忽: (8)悄怆..幽邃.悄怆:邃:3.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4)斗.折蛇.行斗:蛇:(5)凄.神寒.骨凄:寒: (6)心乐.之乐:4.一词多义(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②隶而从.者( )(2)为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 )(3)清①水尤清.冽( ) ②以其境过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明灭可.见( ) 5.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不可久居.古义:今义:住6.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问题探究7.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8.文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10.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还要说“寂寥无人”?三、对比阅读(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属于“永州八记”之一,其中“小石潭”位于永州。
2. 文章开篇描述了作者“下马观之”,表明作者对小石潭的自然景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潭中鱼可百许头”,用以形容潭水清澈,鱼儿游动的情景。
4.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小石潭的自然景致,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一项不是《小石潭记》中所描绘的景物?A. 清澈的潭水B. 翠绿的竹林C. 游动的鱼儿D. 飞舞的蝴蝶答案:D2.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了“皆若空游无所依”,这一句是用来形容:A. 潭水的清澈B. 鱼儿的游动C. 竹林的茂密D. 石头的坚硬答案:B三、判断题1. 《小石潭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
(对)2. 文章中提到的“小石潭”位于北京。
(错)3. 柳宗元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对)四、简答题1. 请简述《小石潭记》中“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永州,是一处自然景观。
其特点为潭水清澈,鱼儿游动,周围环境幽静,给人以宁静之感。
2.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是如何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的?答:柳宗元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如“皆若空游无所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五、论述题1. 论述《小石潭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小石潭记》是唐代散文的典范,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其影响深远,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研究古代散文和自然美学的重要文献。
2. 分析《小石潭记》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答:《小石潭记》通过描写一个小石潭的自然景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使得作品在有限的篇幅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思考。
小石潭记习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10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3.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写了自己与小石潭的关系是()。
A. 爱憎分明B. 深恶痛绝C. 见仁见智D. 无可辨别答案:C2.作者为何感到“心旷神怡”()。
A. 小石潭清幽B. 鸟鸣花香C. 游人稀少D. 四季如春答案:A3.“飞泉溅玉”中的“玉”意味着()。
A. 石潭B. 水花C. 美景D. 游人答案:B4.作者对小石潭的感情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来概括()。
A. 感激B. 喜爱C. 反感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1.小石潭位于()。
答案:苏州2.《小石潭记》是哪位明代文学家所写的()。
答案:宋濂3.作者在《小石潭记》中用了哪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
答案:飞泉溅玉4.小石潭被作者称为()。
答案:胜景三、简答题1.简述小石潭为作者带来的心理变化。
答: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他曾经对石潭的平凡毫不关心。
在逐渐接触后,作者对小石潭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小石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作者感慨于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容小石潭为“此石乃天下石”。
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山中妙趣横生,使他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味,深入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
2.简述小石潭的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苏州,是一处胜景。
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特点。
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成了壮丽的水景,小石潭中心的小岛更增添了亮点。
作者赞美小石潭是天下石,说明其形态具备独特之美,称之为胜景不为过。
小石潭的环境十分清幽,没有人烟,使得景色更加幽雅。
作者在小石潭的游玩中,感到心旷神怡,以此来形容了小石潭的清幽特点。
小石潭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尽管作者觉得这会破坏小石潭的幽静,但也表明小石潭的美丽与吸引力。
四、问答题1.“花径”在《小石潭记》的第一段中出现了多少次?答:一次。
2.作者如何描述小石潭的飞泉?答:作者通过“飞泉溅玉”这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突出了其壮丽景色。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
《小石潭记》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注释默写:1、【篁竹】竹林。
2、【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3、【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
乐,以…… . 为乐。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坻】水中高地。
8【堪】不平的岩石。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1、【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12、【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 穿透。
14、【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5、【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16、【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8、【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20、【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
邃,深。
21、【清】凄清。
22、【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23、【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课后解析)
10《小石潭记》(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课文的线索:发现小石深一源中景物一小石裸源流一源中气氛一记录同游者。
解析: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理清线索,背诵课文。
二、参考答案文章写最初发现小石潭的时候,说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
读到这里,我们便自然地从游鱼联想到作者此时欢悦的心情。
接下来写坐在深上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枪商邃”。
小石深景物的离清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衬托出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
解析:由文中“心乐之”“凄神寒骨”等句子可以看出,这些景物描写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结合作者的经历,就能够分析出作者感情的变化。
三、参考答案:第一问:幽清。
第二问:(示例)很清静,使我忘掉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身心放松解析:第一问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问答案不唯一。
四、参考答案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3.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4.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解析:本题的词语都属于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五、参考答案:第一问: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最佳。
这些作品有如下特色:(1)形神毕肖地再现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美。
如《小石潭记》等一系列游记,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满着勃勃生机,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景色。
(2)柳宗元写景,不是客观地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
例如:“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雷福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面静者与心谋。
”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景完全融二为一。
在情景交融之外,他还善于以山水景色自喻。
如《小石城山记》以小石城自喻,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
《小石潭记》课文练习题与答案
《小石潭记》课文练习题与答案《小石潭记》课文练习题与答案《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下面是《小石潭记》课文练习题与答案,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注音:篁( huáng ) 佩( pèi ) 洌( liè )坻( chí ) 屿( yǔ ) 佁( yǐ )翕( xī ) 邃( suì ) 寥( liáo )俶( chù ) 怆( chuàng ) 嵁( kān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下见小潭见:看见(2)隔篁竹簧竹:成林的竹子(3)如鸣佩环鸣:使……发出声音;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
(4)心乐之乐:以……为乐(5)水尤清洌尤:格外(6)近岸,卷石底以出近:靠近,动词(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8)参差披拂参差:高低不平(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下:向下照射;澈:穿过,透过;布:照映、分布。
(10)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11)俶尔远逝俶尔:忽然(12)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山水游记),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 )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XXX上,佁然不动;XXX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XXX,XXX,XXX。
隶而从者,XXX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音:XXX(huáng)佩(pèi)洌(liè)坻(chí)屿(yǔ)佁(yǐ)翕(xī)邃(suì)寥(liáo)俶(chù)怆(chuàng)嵁(kān)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⑴下见小潭-看见⑵隔篁竹-竹林⑶如鸣佩环-好像⑷心乐之-以……为乐⑸水尤清洌-格外清澈⑹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动词而,表承接,不译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绿的茎蔓,XXX: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⑻参差披拂-高低不平⑼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大概左右⑽日光下彻,XXX上-向下映⑾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⑿XXX远逝-忽然⒀似与游者相乐-嬉戏,逗乐⒁潭西南而望-向西南⒂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寒:使……寒,悄怆:忧伤的样子,幽:幽静,邃:深远填空: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XXX上,佁然不动;XXX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完整word)《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1]分析
《小石潭记》练习题.6、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什么特点?7、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8、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9、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0、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1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小石潭记》答案6、⑴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⑶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7、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8、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9、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0、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西】向西。
【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2.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
也指年轻人。
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4.常规词语【篁(huáng)竹】竹林。
【珮(pai)环】玉制装饰物。
【尤】格外。
【清冽】清凉。
冽,寒冷。
【以为】作为。
【卷(quán)】弯曲。
【坻(chí)】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
披,开,分散。
拂,摆动。
【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依】依靠。
【澈】通透,有“照”的意思。
【布】散布,铺开。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逝】去,离开。
【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
【势】姿态。
【差(cī)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
【环合】环绕。
【寂寥】静寂。
【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是清代文学家林则徐所著的一篇记游笔记。
文章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文人雅士的心灵体验为主线,描绘了作者在小石潭观景的所思所感。
下面将提供一些小石潭记的练习题及答案,供读者复习和加深对这篇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
练习题一:小石潭记的作者是谁?答案: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林则徐。
练习题二:小石潭记的背景是什么?答案:小石潭记的背景是清代时期的中国。
练习题三:小石潭记主要描写了什么?答案:小石潭记主要描写了作者在小石潭游览时的所思所感,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咀嚼和体验。
练习题四:小石潭记的内容主要分为几部分?答案:小石潭记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依次是柳影、杏坛和小石潭。
练习题五:小石潭记的描写手法有哪些?答案:小石潭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对景物的细腻描写,通过这些手法将自然景观和作者的心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练习题六:小石潭记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小石潭记的主题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描写小石潭的美景,作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练习题七:小石潭记的意境是什么?答案:小石潭记的意境是静谧、幽雅和富有诗意的。
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景色和表达作者的心情,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氛围。
练习题八:小石潭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答案:小石潭记告诉我们,尽管生活中有各种烦恼和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自然美景和思考人生来获得一种安宁和宽慰。
练习题九:小石潭记与其他文学作品有何不同之处?答案:小石潭记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同时融入了一些象征和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练习题十:请以小石潭记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在某个自然景点的所思所感。
答案(仅提供参考):小石潭记我来到了某个美丽而神秘的自然景点。
在这个地方,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感受到了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
我沿着山间小径,来到一片湖泊旁边,湖泊宛如一块绿色的明镜,平静而清澈。
湖边的花朵争相绽放,彩蝶翩翩起舞,似乎在为我献上一场视觉盛宴。
小石潭记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小石潭记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著名散文,描绘了作者游览小石潭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
以下是根据人教版《小石潭记》练习册的一些可能问题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柳宗元2. 文章中描述的小石潭位于______。
答案:永州(或湖南永州)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物?答案:潭水、石头、树木、游鱼等。
4. 作者在小石潭中感受到了什么?答案:幽静、清澈、宁静等。
5. 文章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表现了什么?答案:表现了潭水的清澈和游鱼的自由。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小石潭记》中所描述的景物?A. 潭水B. 石头C. 游鱼D. 瀑布答案:D2. 文章中“青树翠蔓”指的是什么?A. 石头上的青苔B. 清澈的潭水C. 绿色的树木D. 缠绕的藤蔓答案:D3. 作者在小石潭中的感受可以用以下哪个词来形容?A. 喧嚣B. 宁静C. 热闹D. 沉闷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小石潭记》中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
答案:作者在小石潭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清澈,潭水清澈见底,游鱼自由游动,周围的树木和藤蔓增添了一份幽静之美。
2. 《小石潭记》中“心乐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心乐之”表达了作者对小石潭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喜悦之情。
四、论述题1. 请结合《小石潭记》的内容,谈谈你对“自然美”的理解。
答案: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未经人为雕琢的原始美。
在《小石潭记》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如清澈的潭水、自由的游鱼、青翠的树木和藤蔓,展现了自然美的魅力。
这种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形态,更在于它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宁静和愉悦。
结束语通过以上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还深入理解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赞美。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练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精髓,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特别。
道路;看见。
许头:大约。
:愣住的样子。
清;停留。
:随从。
西:向西。
见小潭:往下、向下。
:向下。
:在空中。
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使……凄凉;使……寒冷。
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人身上佩带的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似的。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就象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下里竹子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的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三、①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②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③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或(悲哀深沉)。
④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⑤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Ⅰ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Ⅱ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⑥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
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进行赏析?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
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9、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此诗句融入其中更好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1、选文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游鱼、清澈的水12、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乐、悲(由乐到悲)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13、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四)《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欣然:高兴的样子念:想,思考寝:睡但:只是遂:于是,就相与:共同,一起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空明:清澈透明。
户:门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交叉错杂。
至:到盖:原来是。
耳:罢了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差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四、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随缘自适、自我派遣的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赏月喜悦。
(2)漫步悠闲。
(3)贬谪悲凉(4)人生感慨。
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
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的人,其实也暗含有赏月喜悦,漫步悠闲,贬谪悲凉,人生感慨。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七、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写法上的特点是上什么?(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八、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九、对比阅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谭记》后答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悄怆幽邃(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乃记之而去而伯乐不常有B.盖竹柏影也盖一癞蛤蟆也C.以其境过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乃记之而去冷光之乍出与匣也3、乙文中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如鸣佩环”。
4、从选文中分别摘抄出最能反映作者心境的语句。
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试归纳一下选文甲、乙中两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共同点。
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共同情感:被贬官后的悲苦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