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四川省雅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扫描版)

四川省雅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扫描版)

雅安市2015-2016学年上期期末检测高中二年级生物试题参考答案第I卷(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1—5 BBABC 6—10 CDBDD 11—15 BDCCB 16—20 CBADB21—25 BABBC 26 —30 BACAD 31—35 BDBDC 36—40 DCCDB第II卷(共50分)说明:除标记外,每空1分41.(共6分)(1)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2分)(2)目的基因(重组DNA)筛选含有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3)投放棉铃虫农药(杀虫剂)42.(共12分)(1)A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加快细胞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几乎全身所有细胞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负)反馈调节(2)C 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2分)丙(胰岛、胰岛B细胞) (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43.(共10分)(1)防卫、监控(2)ABC B (3)效应T细胞浆细胞(4)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5)①(2分)(6)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44.(共10分)(1)生产者原核生物(2) B→D→A→C(2分) 三捕食 870.7(2分) 11.3%(2分)45、(共12分)(1)向左弯曲生长(向放置琼脂快的对侧弯曲生长)不生长不弯曲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主动运输(2)大于f小于2f(f,2f) 小于f 大于h 大于h(3)生长素浓度乙烯的浓度和根尖生长的长度(情况)等量的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根近地侧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1.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2.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A.将消毒过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B.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D.将冲洗并除去枝梗的葡萄放入冲洗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3.在配制卤汤时,酒精是不可缺少的,对酒精量的要求为12%.腐乳的卤汤中加入酒的目的不包括()A.调节腐乳口味B.抑制微生物的生长C.作为发酵原料D.避免豆腐腐败4.下列关于检验发酵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检验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测定C.泡菜制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5.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6.下列选项中,不是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目的是()A.除去其他微生物B.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C.通过表现特殊性状,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D.可以增加要培养的微生物的浓度7.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A.CO2和N2B.葡萄糖和NH3C.CO2和尿素D.葡萄糖和尿素8.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筛选出细菌,试分析此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下列哪种生物类似()A.硝化细菌B.蓝藻C.蚯蚓D.真菌9.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10.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糖11.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培养基的成分中不能有蔗糖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12.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会影响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激素用量的比例影响实验结果B.两种激素使用的先后顺序影响实验结果C.两种激素使用时的浓度影响实验结果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13.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C.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一旦感染杂菌则前功尽弃D.将菊花茎段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应倒插,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14.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MS培养基既含硝态氮又含铵态氮B.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活动C.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需从外部添加糖类二、非选择题:15.“宁夏红”枸杞果酒是利用新鲜枸杞为原料,采用传统酿造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酿制而成.下面是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枸杞果酒生产工艺进行考察后,绘制出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据图回答:(1)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2)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理由..(3)酵母菌与醋酸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4)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5)果酒制作是否成功,需发酵后取样鉴定,可用哪些方法检验酒精是否存在?.16.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和.(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和.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17.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问题:(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5)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处理后,才能倒掉.18.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要将它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下面是对大肠杆菌进行数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步骤:①制备稀释倍数为102、103、104、105、106的系列稀释液.②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样品.③适宜温度下培养.结果分析:(1)测定的大肠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A.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2和26,取平均值24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5和52,取平均值26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30、24和25,取平均值25(2)一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3)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因为.(4)某同学在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时发现,在培养基上还有其他杂菌的菌落,能否肯定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为什么?.19.如图为科学家将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培养形成胡萝卜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注:胚状体即等同于植物种子的胚的结构).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由细胞团形成胚状体要经过过程.(2)这种培养方法在生物技术中称为培养.(3)培养基中除了需要水分和有机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和.培养过程必要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和等.(4)由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的胡萝卜植株证明了.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果酒使用的菌种为酵母菌,属于真菌,温度为18~25℃,无氧.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细胞,适宜温度为30~35℃,需要持续通入氧气.腐乳制备的菌种是毛霉,适宜温度为15~18℃,一定湿度.【解答】解:A、果酒需要的温度在18﹣25℃,果醋制备的温度是30﹣35℃,腐乳制作需要的适宜温度是15﹣18℃,故A错误;B、醋酸杆菌为需氧型细菌,因此进行的是有氧发酵,故B错误;C、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故C错误;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和毛霉(多细胞真菌),它们均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故D正确.故选:D.2.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A.将消毒过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B.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D.将冲洗并除去枝梗的葡萄放入冲洗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解答】解:A、将消毒过的葡萄汁装入发酵装置,但不能装满,要留有的空间,A错误;B、酵母菌生存适宜的温度是18~25℃,因此果酒的制作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B正确;C、果酒的制作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C正确;D、将冲洗并除去枝梗的葡萄放入冲洗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D正确.故选:A.3.在配制卤汤时,酒精是不可缺少的,对酒精量的要求为12%.腐乳的卤汤中加入酒的目的不包括()A.调节腐乳口味B.抑制微生物的生长C.作为发酵原料D.避免豆腐腐败【考点】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分析】在配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加酒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解答】解:A、酒可以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调节腐乳的风味,A正确;B、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防止腐乳腐败,有利于后期发酵的进行,B正确;C、腐乳发酵的原料是豆腐,C错误;D、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腐乳腐败变质,D正确.故选:C.4.下列关于检验发酵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检验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测定C.泡菜制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泡莱.【分析】1、果酒发酵后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2、果醋发酵后产生的醋酸的检测可品尝法或用pH试纸测定;3、泡菜制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玫瑰红色化合物.【解答】解:A、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A正确;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测定,B正确;C、泡菜制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C正确;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可以用品尝法,但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可用品尝法,D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培养基的分类:①按物理性质分,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含有凝固剂,一般是琼脂.②按化学成分分,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两者的区别是天然培养基成分不确定,合成培养基成分的含量是确定的.③按用途分,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主要是培养、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培养酵母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鉴别培养基可以鉴定不同的微生物,比如鉴别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可以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如果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说明有大肠杆菌.【解答】解:A、硝化细菌可以利用氧化氨释放的能量用来合成有机物,氨含有氮元素可以提供氮源,A正确;B、蓝藻可以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C、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它的需要量一般很少.生长因子及一般有维生素、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氨基酸等,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不能合成一些生长所必须的物质,必须从外界摄取这些营养物质,C正确;D、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可以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如果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说明有大肠杆菌,D错误.故选:D.6.下列选项中,不是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目的是()A.除去其他微生物B.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C.通过表现特殊性状,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D.可以增加要培养的微生物的浓度【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微生物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解答】解:A、利用选择性培养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从而除去其他微生物,A正确.B、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目的是允许某种特定微生物生长繁殖,B正确;C、通过表现特殊性状,如观察菌落特征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此过程可以不使用选择培养基,C错误;D、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可以增加要培养的微生物的浓度,D正确.故选:C.7.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A.CO2和N2B.葡萄糖和NH3C.CO2和尿素D.葡萄糖和尿素【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尿素分解菌能够合成脲酶,该细菌是异养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碳源和氮源.【解答】解: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是尿素分解菌,该细菌是异养微生物,不能直接以二氧化碳或氮气、氨作为碳源和氮源,只能以葡萄糖和尿素等有机物作为碳源和氮源.故选:D.8.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筛选出细菌,试分析此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下列哪种生物类似()A.硝化细菌B.蓝藻C.蚯蚓D.真菌【考点】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分析】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并将其分解为无机物,所以纤维素分解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A、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错误;B、蓝藻属于光能自养型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错误;C、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正确;D、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故选:CD.9.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1)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2)培养基的用途:①固体培养基:观察菌落和分离提纯微生物;②液体:工业大规模培养(微生物工程);③半固体:观察微生物的运动.【解答】解:A、菌落是指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所以单个菌落中通常只有一种细菌,A错误;B、青霉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青霉素培养基抑制细菌生长而促进真菌生长,B 错误;C、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氧型,向其培养基中通入氧气会抑制其生长,C错误;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糖【考点】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分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解答】解: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A正确;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B正确;C、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利用酶的专一性,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C正确;D、根据酶的专一性,葡萄糖苷酶只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故选:D.11.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培养基的成分中不能有蔗糖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愈伤组织是一团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处理后会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二倍体植株.胚状体外包上人工薄膜,可制成人工种子.【解答】解:A、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A错误;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培养得到的个体为单倍体,高度不育,只有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才能稳定遗传,B错误;C、植物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C错误;D、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所需的突变体类型,如植物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可利用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进行,D正确.故选:D.12.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会影响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激素用量的比例影响实验结果B.两种激素使用的先后顺序影响实验结果C.两种激素使用时的浓度影响实验结果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解答】解:A、两种激素用量的比例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B、两种激素使用的先后顺序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C、两种激素使用时的浓度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D正确.故选:D.13.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C.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一旦感染杂菌则前功尽弃D.将菊花茎段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应倒插,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物体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1)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2)外植体:酒精、次氯酸消毒处理.(3)接种环(针)等器械:酒精灯灼烧高温灭菌.【解答】解:A、菊花的组织培养时,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正确;B、组织培养形成的幼苗光合能力较弱,需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再移栽到土壤,B正确;C、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一旦感染杂菌则前功尽弃,C正确;D、将菊花茎段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应倒插,是为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保证成活率,D 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MS培养基既含硝态氮又含铵态氮B.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活动C.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需从外部添加糖类【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外植体\stackrel{脱分化}{→}愈伤组织根、芽→试管苗.脱毒植物苗的取材一般是幼嫩的芽或茎,主要是这些部位不带病毒.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着细胞的发育方向(或分化).培养中必须具备植物激素、无机物(矿质元素)、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愈伤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呈无定形状态.【解答】解:A、和其它培养基的基本成分相比,MS培养基的显著特点是硝酸盐、钾和铵的含量高,A正确;B、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活动,B正确;C、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C正确;D、通常植物本身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类,不需从外部供给糖,但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异养的状况下,大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糖类,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糖,作为碳素来源和能量来源,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15.“宁夏红”枸杞果酒是利用新鲜枸杞为原料,采用传统酿造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酿制而成.下面是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枸杞果酒生产工艺进行考察后,绘制出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据图回答:(1)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2)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理由.不能.因醋酸杆菌是好氧性细菌,而果酒。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6周周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6周周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上期高二第6周周考生物试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的过程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2.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 PrP c转变为PrP 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3.结合题图5分析,下列传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 核酸苷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4.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5.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1月份)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1月份)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1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四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是()A. B.C. D.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有关此图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②B.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C.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即②中D.①中含有的成分很多,例如、、血红蛋白、激素、纤维蛋白原、3.如图表示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①表示、、葡萄糖等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4.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6.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7.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8.某成年人从 5环境来到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段的产热速率大于段9.艾滋病已被全世界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侵入人体,主要攻击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C.与艾滋病人握手和共进晚餐不会感染D.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10.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B.淋巴细胞C.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11.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A.向左弯曲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不生长D.直立生长12.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13.图是荷兰学者温特在年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相关实验.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的是()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1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 B. C. D.二、非选择题:15.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__,③ ⑧属于________.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________,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________.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你认为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________调节为主.16.如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① ⑦表示过程,字母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请据图回答:激素的名称是________、人体内的分泌量受到___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的调节.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______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_.怀孕母亲缺碘时,分泌量下降,使和的分泌量________,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________激素增多,它与________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5 当人体大量失水后,垂体释放________激素增多,从而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17.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胚芽末端切去,再将剩余的的胚根及胚芽每条一组分别放人保持在 5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表显示实验结果: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________为什么要切取胚根及胚芽的末端部分?________为什么要用条一组而不是条一组放入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________胚根、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5 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18.图中甲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乙图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甲图中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中兴奋传导的形式是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称为________.如图表示两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________,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________(填“单”或“双”)向传导.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________,因为兴奋在突触处只能________(填“单”或“双”)向传递,这是由于________.答案1. 【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关系的考查,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内环境也叫细胞内液,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即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淋巴里面的液体只能由组织液进入淋巴,最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属于单向的.故选:.2. 【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细胞內液,④是淋巴,是毛细血管,是红细胞,是组织细胞,是毛细淋巴管,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解答】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③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错误;、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正确;、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即①血浆中,错误;、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①的成分,错误.故选:.3. 【答案】B【解析】根据图解可知,为呼吸系统、为消化系统、为泌尿系统(肾脏)、为皮肤,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②为对原尿的重吸收.【解答】解: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是呼吸系统;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表示消化系统;表示泌尿系统,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正确;、消化道内的、、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被吸收进入内环境,错误;、②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正确;、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正确.故选:.4. 【答案】A【解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解:、钠离子主要存在细胞外液,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故正确;、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缓冲对物种会进行酸碱中和,维持稳定,故错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肌糖原不分解,故错误;、血浆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刺激了呼吸中枢脑干,促进呼吸运动,故错误.故选:.5. 【答案】B【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说明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能传到中枢处理,对刺激有感觉;传出神经元受损,效应器(肌肉)没有应答,运动障碍.故选:.6. 【答案】D【解析】、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错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错误;、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错误;、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正确.故选:.7. 【答案】D【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点受刺激时,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正确;、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错误.故选:.8. 【答案】D【解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体温维持正常,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错误;、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错误;、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错误;、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散热相对稳定,产热速率大于段,正确.故选:.9. 【答案】A【解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淋巴细胞,随着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解答】解:、由于侵入、并破坏细胞等免疫细胞,因此,当反复感染寄主细胞后,最终可以导致寄主免疫功能减弱丧失,错误;、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这三种途径传播,正确;、与艾滋病人握手和共进晚餐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正确;、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正确.故选:.10. 【答案】B【解析】在器官移植中,对异体组织器官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切除胸腺的小鼠,新的淋巴细胞无法产生,细胞免疫的功能大大降低,使移植进来的异体皮肤被排斥的可能性减小,因而更易成活.【解答】解:、造血干细胞并无免疫作用,故错误;、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切除胸腺后能够成功移植,说明淋巴细胞在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作用,故正确;、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故错误;、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错误.故选:.11. 【答案】D【解析】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受单侧光的作用下,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发生弯曲生长的是尖端下部,本题中用不透光的锡纸小帽套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则胚芽鞘将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两侧生长素浓度不变,所以直立生长不弯曲.【解答】解:根据题意,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由于燕麦的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胚芽鞘尖端将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即使从右侧照光,生长素也没有横向运输,两侧浓度仍相同,故胚芽鞘直立生长.故选:.12. 【答案】D【解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能将生长素向下运输,但由于没有胚芽鞘的尖端,所以单侧光不起作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甲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左侧,所以左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右弯曲生长,正确;、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正中央,所以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因而直立生长,正确;、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右侧,所以右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左侧弯曲生长,正确;、由于单侧光在左侧,而甲、乙、丙中只有丙弯向左侧生长,错误.故选:.13. 【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解答】解:、在去掉尖端的左侧放被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正确;、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这些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正确;、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生长,正确;、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对该物质的影响,因为实验中无光照作用,错误.故选:.14. 【答案】D【解析】分析甲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点属于根的曲线,点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变慢,故为点(重力作用的结果).【解答】解:甲图显示点浓度时生长所需时间较多,即促进作用很弱.乙图中由于重力的影响,对根来说:点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的较快;点因重力影响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使该侧细胞伸长生长慢.对茎来说:生长素的浓度点点,点和点都促进茎的生长,其中点生长更快些.因此,甲图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点.故选:.15. 【答案】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收缩,加强; 神经【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冷觉、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血管,立毛肌等).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和②属于传入神经,③属于传出神经,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效应器.; 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当人体外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机体通过下丘脑调节机体的体温并使之保持相对稳定,当外部低温时,机体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的收缩、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以及骨骼肌战栗)和体液调节(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使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产热增多)来维持体温的稳定;当外部高温时,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立毛肌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使体温保持稳定.可见,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其中神经调节为主.16. 【答案】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反馈; 增加,增强; 升高;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抗利尿激素【解析】据图分析,激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表示甲状腺激素,表示抗利尿激素.; ; ; ;【解答】解:激素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两种激素的调节.过程④是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抑制作用,体现了反馈调节机制.; 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机体的产热量会增加,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怀孕母亲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都会增加,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 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5 当人体大量失水后,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17. 【答案】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 胚芽、胚根的顶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去掉后能避免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产生影响; 较多数量一组可获得精确的平均结果; 胚根为,胚芽为; 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植物生长程度越大;超过一定浓度,生长被抑制;胚根对生长素需求小于胚芽【解析】分析表格:生长素浓度在时,对胚芽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生长素浓度在时,对胚芽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生长素浓度为时,胚芽不生长.生长素浓度在时,对胚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生长素浓度在时,对胚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生长素浓度为时,胚根不生长.; ; ;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胚芽和胚根生长的影响.; 由于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去掉后能保证所配生长素浓度不受影响,所以在实验开始时要切去胚根及胚芽的尖端部分.; 由于单条胚芽或胚根在生长时有偶然性,所以为减小实验误差,获得较精确的结果,要以条一组.; 根据图表分析可知:胚芽、胚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和.; 5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植物生长程度越大;超过一定浓度,生长被抑制;胚根对生长素需求小于胚芽.18. 【答案】感受器,神经中枢,电信号,,突触后膜; 、,双,,单,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出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解析】分析图:根据突触的传递方向来看: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是突触,是突触小体,是突触后膜.分析图、两个神经元形成一个突触;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解答】解:根据突触的传递方向来看:甲图中表示感受器,表示的结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中兴奋传导的形式是电信号.乙图是甲图中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其中表示突触后膜.; 如图表示两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刺激点与、两点在一个神经元上,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所以、可以测到电位变化.处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原因是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出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1月份)

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1月份)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1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四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是( ) A. B.C. D.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有关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②B.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C.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即②中D.①中含有的成分很多,例如O2、CO2、血红蛋白、激素、纤维蛋白原、Ca2+3.如图表示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4.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6.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7.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8.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9.艾滋病已被全世界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HIV侵入人体,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C.与艾滋病人握手和共进晚餐不会感染HIVD.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10.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11.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 ) A.向左弯曲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不生长D.直立生长12.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13.图是荷兰学者温特在1928年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相关实验.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的是(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1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15.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____,③→⑧属于__________.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__.(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__________,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__________.(3)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你认为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__________调节为主.16.如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请据图回答:(1)b激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人体内b的分泌量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的调节.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调节.(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 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________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___.(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使a 和b的分泌量__________,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4)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__________激素增多,它与__________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5)当人体大量失水后,垂体释放__________激素增多,从而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17.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胚芽末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人保持在25℃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2d,表显示实验结果:(1)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2)为什么要切取胚根及胚芽的末端部分?__________(3)为什么要用10条一组而不是1条一组放入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__________ (4)胚根、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18.图1中甲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乙图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C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b中兴奋传导的形式是_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__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称为__________.(2)如图2表示两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__________,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传导.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__________,因为兴奋在突触处只能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传递,这是由于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四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是( ) A. B.C. 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关系的考查,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内环境也叫细胞内液,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C图,即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淋巴里面的液体只能由组织液进入淋巴,最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属于单向的.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关系图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要注意血浆和组织液之间交换是双向的.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有关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②B.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C.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即②中D.①中含有的成分很多,例如O2、CO2、血红蛋白、激素、纤维蛋白原、Ca2+【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细胞內液,④是淋巴,A是毛细血管,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解答】解: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③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A错误;B、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B正确;C、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即①血浆中,C错误;D、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①的成分,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图形判断内环境的各种成分.3.如图表示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根据图解可知,Ⅰ为呼吸系统、Ⅱ为消化系统、Ⅲ为泌尿系统(肾脏)、Ⅳ为皮肤,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②为对原尿的重吸收.【解答】解: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III表示泌尿系统,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B、消化道内的Na+、Cl﹣、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被吸收进入内环境,B错误;C、②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D、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意在考查知识的理解应用及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4.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解:A、钠离子主要存在细胞外液,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故A正确;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缓冲对物种会进行酸碱中和,维持PH稳定,故B错误;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肌糖原不分解,故C错误;D、血浆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刺激了呼吸中枢脑干,促进呼吸运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说明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能传到中枢处理,对刺激有感觉;传出神经元受损,效应器(肌肉)没有应答,运动障碍.故选:B.【点评】本题以“小儿麻痹症”为材料背景,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错误;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B错误;C、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C错误;D、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D正确.故选:D.【点评】以冬泳过程中的体温调节为命题切入点,综合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以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7.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D、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图,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8.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体温维持正常,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错误;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B错误;C、c﹣d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C错误;D、d﹣e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散热相对稳定,产热速率大于a﹣b段,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识记、理解能力,对于A选项注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难度适中.9.艾滋病已被全世界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HIV侵入人体,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C.与艾滋病人握手和共进晚餐不会感染HIVD.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解答】解:A、由于HIV侵入、并破坏T细胞等免疫细胞,因此,当HIV反复感染寄主细胞后,最终可以导致寄主免疫功能减弱丧失,A错误;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这三种途径传播,B正确;C、与艾滋病人握手和共进晚餐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HIV,C正确;D、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是对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和传播途径,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艾滋病的发病机理.10.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在器官移植中,对异体组织器官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切除胸腺的小鼠,新的T淋巴细胞无法产生,细胞免疫的功能大大降低,使移植进来的异体皮肤被排斥的可能性减小,因而更易成活.【解答】解:A、造血干细胞并无免疫作用,故A错误;B、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切除胸腺后能够成功移植,说明T淋巴细胞在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作用,故B正确;C、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故C错误;D、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肿瘤细胞或移植物,使得这些细胞裂解死亡.11.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 ) A.向左弯曲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不生长D.直立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分析】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受单侧光的作用下,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发生弯曲生长的是尖端下部,本题中用不透光的锡纸小帽套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则胚芽鞘将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两侧生长素浓度不变,所以直立生长不弯曲.【解答】解:根据题意,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由于燕麦的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胚芽鞘尖端将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即使从右侧照光,生长素也没有横向运输,两侧浓度仍相同,故胚芽鞘直立生长.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以及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12.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能将生长素向下运输,但由于没有胚芽鞘的尖端,所以单侧光不起作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甲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左侧,所以左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B、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正中央,所以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因而直立生长,B正确;C、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右侧,所以右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左侧弯曲生长,C正确;D、由于单侧光在左侧,而甲、乙、丙中只有丙弯向左侧生长,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3.图是荷兰学者温特在1928年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相关实验.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的是(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分析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解答】解:A、在去掉尖端的左侧放被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A正确;B、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这些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B正确;C、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生长,C正确;D、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对该物质的影响,因为实验中无光照作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历程,重点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识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部位,能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1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分析甲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P点属于根的曲线,P点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变慢,故为d点(重力作用的结果).【解答】解:甲图显示P点浓度时生长lcm所需时间较多,即促进作用很弱.乙图中由于重力的影响,对根来说:c点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的较快;d点因重力影响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使该侧细胞伸长生长慢.对茎来说:生长素的浓度a点<b点,a点和b点都促进茎的生长,其中b点生长更快些.因此,甲图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d点.故选:D.。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5周周考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5周周考试题

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上期高二第5周周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4、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5.右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B.CO2可直接被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6.将下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满分50分)1.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亲本受精过程中C.基因工程育种中,需要用DNA聚合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D.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新品种,纯合子从F1就可以进行选择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关于遗传和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了基因水平B.生殖隔离的产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下列现象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一群长颈鹿相互争夺高处的树叶,最终脖子都变得发达B.捕食活动导致野兔的保护色更逼真,同时鹰的目光更锐利C.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专门为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授粉D.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生素、纤维素、尿素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5.关于运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淋巴管进入组织液B.组织液中的某些物质经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6.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的多巴胺、一氧化氮和乙酰胆碱均能作为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依赖于膜的流动性D.特定情況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7.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8.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调节.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剌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械,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B.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C.乙酰胆碱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心脏是激素调节的靶器官,也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9.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了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10.如图为高等动物反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当动物所吃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时,可以在图中“蝴蝶图形”处产生渴觉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C.③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②处,M不能产生反应11.下列关于人脑的功能,说法错误的是()A.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B.某人听不懂别人讲话,但可以讲话,是大脑皮层S区受损C.学习过程中要反复复习,是为了让获得的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进而被转入长期记忆D.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12.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1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14.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下丘脑分泌TSH,垂体分泌TRHB.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时,又反过来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分泌,说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存在正反馈调节C.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催化体内细胞代谢加快,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D.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1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1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17.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能刺激T细胞增殖和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B.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18.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过敏反应一定是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才发生19.2011年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粉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2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成熟B.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提高产量C.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大麦,可抑制细胞分裂D.用适宜浓度2,4﹣D处理插条,可促进插条生根2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22.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23.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C.c点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K值)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24.请预测一段时期内,某食物链a→b→c中,a肯定比b具有()A.更大的个体体积B.更大的有机物干重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 D.更多的个体数2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能量的25倍26.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在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2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捎耗标准29.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就越少,故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断递减的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理信息只来源于无机环境B.信息只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C.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D.行为信息只能向异种生物传递31.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⑩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B.⑤植株和⑥植株存在生殖隔离C.由③到⑥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获得④和⑧植株的原理不同32.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来表达这产生生长激素.己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可能未导入质粒B.导入大肠杆菌的可能是重组质粒,也可能是质粒C.可用含靑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D.在含青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33.在某人群中对血友病进行调査后发现,基因型为X H X H的比例为42.32%,X H X h为7.36%,X h X h为0.32%,X H Y为46%,X h Y为4%.则在该地区X H和X h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8% B.8%、92% C.78%、92% D.92%、8%34.如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B.若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C.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D.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 段起到了重要作用35.正常人处于O℃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觉在大脑皮层形成B.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因此a1>a2,b1<b2 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36.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37.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38.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39.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40.如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长期保持稳定C.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41.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第二代果蝇(填“是”或“不是”)发生了进化.42.根据血糖得到来源和去路,回答下列问题:(1)健康人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和肾上腺分泌的增加.(2)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可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3)脂肪细胞(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43.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人往往死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HIV后,艾滋病人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2)HIV最初侵入人体时,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抗体是由细胞分泌的,这种细胞(填“能”或“不能”)识别抗原.(3)艾滋病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极高,而正常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但免疫系统能及时发现并消除癌变的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4)科研机构企图研制艾滋病病毒疫苗来预防艾滋病.疫苗可作为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和.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到目前为止,研发的艾滋病病毒疫苗都失败了,艾滋病病毒疫苗为何难以研发成功,你为可能的原因是:.44.研究发现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和吲哚乙酸(IAA)的促进作用不同.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和IAA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实验小组同学以小麦胚芽鞘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步骤:第1步:取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小麦胚芽鞘若干,并切去尖端4mm,然后浸入蒸馏水中1h.第2步:选取处理过的胚芽鞘,每10条为一组分别放入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甲组)和IAA溶液(乙组)中.第3步:避光且温度保持在25℃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并求两组胚芽鞘长度的.(2)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①若,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IAA.②③略.(3)实验分析:①实验中要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原因是.②如果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IAA溶液处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发现有两个不同浓度的IAA 培养液培养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45.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中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回答与稻田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在稻田生态系统中,青蛙与稻飞虱的种间关系为.(2)青蛙从稻飞虱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3)“退耕还林”后,稻田生态系统将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这种演替类型是演替.人类活动“退耕还林”(填“改变”或“未改变”)了演替的速度;(填“改变”或“未改变”)演替的方向.(4)与稻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丰富度,丰富度是指.(5)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和.与稻田相比,森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2016-2017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小题,满分50分)1.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亲本受精过程中C.基因工程育种中,需要用DNA聚合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D.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新品种,纯合子从F1就可以进行选择【考点】9C: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A正确;B、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错误;C、基因工程育种中,需要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而不是DNA聚合酶,C错误;D、杂交育种中得到了F1,F1自交产生的F2中会出现新的性状且含杂合体,故从F2进行选择,选择以后可以不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从而选育出新品种,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关于遗传和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了基因水平B.生殖隔离的产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考点】B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A正确;B、生殖隔离的产生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C正确;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B.3.下列现象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一群长颈鹿相互争夺高处的树叶,最终脖子都变得发达B.捕食活动导致野兔的保护色更逼真,同时鹰的目光更锐利C.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专门为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授粉D.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考点】B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例如一种植物由于食草昆虫所施加的压力而发生遗传变化,这种变化又导致昆虫发生遗传性变化.而不是几个物种朝一个方向进化.它包括:“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解答】解:A、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一群长颈鹿为同种生物,不属于共同进化,A正确;。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一、注意事项:本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B.C02中的C转移到C2H12O6中C.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D.O2中的O转移到H2O和CO2中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C.主动运输使被转运离子的浓度在细胞膜两侧趋于平衡D.内质网是细胞内进行蛋白质加工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明亮B.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C.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时,需先将细胞用盐酸进行解离D.平板划线操作中,随着划线次数增加接种环上的菌种会越来越多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神经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不断更新;②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烟草都含有DNA;③抑制细胞膜载体活性及线粒体功能的因素,都会影响自由扩散;④蓝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也能进行光合作用;⑤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92个DNA分子;⑥蛙的成熟红细胞常被选为获取纯净细胞膜的材料;⑦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只有中心体.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④⑦D.①②④5.图①~④表示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的CO2转移途径.某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中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小时监测,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CO2量)A.①与曲线中a点相符B.②与曲线中b点相符C.③与曲线中c点相符D.④与曲线中d点相符6.如图是从同一生物体内获得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淀粉、糖原等,且此时细胞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图示细胞不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因为乙图细胞的分裂方式与甲、丙不同C.只有甲、乙两图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乙图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D.图丙细胞中M与m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7.如图是某物质X诱导细胞的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有关结构,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图中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CB.与②过程相比,①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C.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阻止GA﹣MYB基因的表达D.甲、乙、丙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甲,核仁与其的形成有关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8分)8.(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2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密闭的透明玻璃小室探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中,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①〜④过程中,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2)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2所示的装置通入14C02.当反应进行到0.5s时,14C出现在C3中;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CH2O)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条件)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3)将图2所示的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点.在下午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3所示曲线的段获得的.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9.(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A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2)图B细胞中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3)图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阶段.(4)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①或②.(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给分)(5)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10.(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表中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物质X以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2)表中甲、丙分别是、(填图中字母).(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填图中字母).(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填图中字母),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5)请在图2的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表中数据.11.(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酿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培养阶段进行抽样检测,甲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的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乙图为抽样检测得到的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乙醇浓度绘制成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图.在实验中,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应位于计数室的,这些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共个.(2)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需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乙图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3)葡萄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之反应呈现色.(4)如果在T3时接种醋酸杆菌,为控制培养条件,接种后应采取的主要猎施是.请在乙图中画出接种醋酸杆菌后容器中醋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该曲线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属于模型.(5)在种植葡萄的土壤中和葡萄皮上往往有很多的野生酵母菌群,如果要从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和.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注意事项:本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B.C02中的C转移到C2H12O6中C.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C.主动运输使被转运离子的浓度在细胞膜两侧趋于平衡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明亮B.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C.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时,需先将细胞用盐酸进行解离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神经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不断更新;②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烟草都含有DNA;③抑制细胞膜载体活性及线粒体功能的因素,都会影响自由扩散;④蓝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也能进行光合作用;⑤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92个DNA分子;⑥蛙的成熟红细胞常被选为获取纯净细胞膜的材料;⑦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只有中心体.5.图①~④表示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的CO2转移途径.某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中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小时监测,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CO2量)A.①与曲线中a点相符B.②与曲线中b点相符6.如图是从同一生物体内获得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淀粉、糖原等,且此时细胞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图示细胞不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因为乙图细胞的分裂方式与甲、丙不同C.只有甲、乙两图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乙图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7.如图是某物质X诱导细胞的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有关结构,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图中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CB.与②过程相比,①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C.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阻止GA﹣MYB基因的表达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8分)8.(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2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密闭的透明玻璃小室探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1)图1中,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①〜④过程中,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③④.(2)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2所示的装置通入14C02.当反应进行到0.5s时,14C出现在C3中;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CH2O)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条件)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3)将图2所示的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左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18(或g)点.在下午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3所示曲线的e~f 段获得的.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设置如图2一样的装置,将该装置遮光放在和A相同的环境条件下.9.(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A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2)图B细胞中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①和②、③和④,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③、②和④.(3)图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f→g阶段.(4)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给分)(5)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 1 、,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染色体数与核110.(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表中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2)表中甲、丙分别是 d 、 a (填图中字母).(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a、d (填图中字母).(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b、c、d (填图中字母),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5)请在图2的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表中数据见答案.11.(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酿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培养阶段进行抽样检测,甲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的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乙图为抽样检测得到的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乙醇浓度绘制成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图.在实验中,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应位于计数室的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这些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共2O 个.(2)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需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放出二氧化碳.乙图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葡萄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之反应呈现灰绿色.(4)如果在T3时接种醋酸杆菌,为控制培养条件,接种后应采取的主要猎施是通气、适当升温.请在乙图中画出接种醋酸杆菌后容器中醋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该曲线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属于数学模型.(5)在种植葡萄的土壤中和葡萄皮上往往有很多的野生酵母菌群,如果要从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周周考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周周考试题

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上期高二第1周周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为控制某多肽合成的一段DNA链,此DNA分子进行转录时,一定会发生的是()A.形成含ATGCCCACCGGGGTA的一条信使RNAB.只能以其中的①为模板链C.形成A-U的碱基对D.DNA聚合酶起作用2.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共有()A.4个 B.20个 C.61个 D.64个3.DNA复制、转录、表达分别产生()A.DNA、RNA、多肽B.DNA、DNA、蛋白质C.RNA、DNA、多肽D.RNA、RNA、蛋白质4.下面是某同学对“碱基互补配对”的理解,结合你所学知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有一个嘌呤就会有一个与之相配对的嘧啶B.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关系有:A—T、A—U、C—G三种D.DNA分子中碱基间的互补配对确保了DNA分子能贮存巨大的遗传信息5.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细胞中的DNA组成相同,而蛋白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A.不同细胞的基因经过不同的重组B.不同细胞的基因数量不一样多C.不同细胞的mRNA不一样D.不同细胞的基因复制速度不同6.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7.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转录过程不可能发生在()A.细胞核中B.拟核中C.某些细胞器中D.细胞质基质中8.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表达的最终场所都是核糖体B.D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为RNAC.遗传信息只能从DNA传递到RNAD.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由mRNA转录而来9.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A.18%、26%B.28%、22%C.26%、18%D.44%、8%10.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也能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B.基因只有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才能控制性状C.某人的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mRNA的不同D.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信使RNA11. 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增殖时,需要利用下列酶中的()①解旋酶②DNA聚合酶③RNA聚合酶④逆转录酶⑤ATP水解酶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12.合成一条含100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需要转运RNA的个数、信使RNA上的碱基个数和双链DNA中的碱基数至少依次是()A.1000个、3000个和3000个B.1000个、3000个和6000个C.3000个、3000个和3000个D. 1000个、3000个和1500个13.下列碱基组成肯定不是密码子的是()A.AGCUC.UGAD.ATG14.如果DNA分子模板链上的TAA变成了TAC,那么相应的遗传密码将会()A.由AUU变为AUGB.由UUA变为UACC.由AUG变为AUUD.由UAA变为UAC15.在人体中,由A、T、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A.2种 B.4种 C. 5种 D.6种16.下列哪一组物质是RNA的组成成分()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嘧啶和核酸17.下列哪一项不是RNA具有的()A. 复制B. 转录C. 逆转录D. 翻译18.某蛋白质由65个氨基酸组成,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有()A. 390个B. 195个C. 65个D. 260个19.以“—GAATTG—”的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A.—GAAUUG— B.—CTYAAC—C.—CUUAAC— D.—CAATTG—20.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比较错误的是()A.需要的原料不同B.所需酶的种类不同C.均可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D.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30分)21.(14分)据图回答问题:⑴图中①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进行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____期。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和大肠杆菌在合成胰岛素时,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是相同的 B .DNA 连接酶能把两个黏性末端经碱基互补配对后留下的缝隙“缝合” C .通过检测,大肠杆菌中没有胰岛素产生则可判断重组质粒未导入受体菌D .人和大肠杆菌在合成胰岛素时,用于转录的模板链是相同的2.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如下列简图表示,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B .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 .三倍体母本产生的卵与二倍体父本产生的精子结合,发育的后代即无子西瓜D .根据上述图解可知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但如果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就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3.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据达尔文的观点,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A .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B .定向变异的结果C .遗传的结果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 .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 .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5、下列有关内环境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二倍体西瓜幼苗 秋水仙素二倍体二倍体 (2n)(4n)(2n)(3n) (2n)(3n)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D.与血浆和淋巴相比较,组织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6、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维持不需要细胞参与B.甲表示细胞内液C.红细胞只存在于乙液中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7、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D.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所以体温不会升高B .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D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中10、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D.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YZ2B.X2YZ3 C.X2YZ2 D.XYZ33.某物质有以下性质:①是电解质②溶解时有化学键的破坏③熔化时没有化学键的破坏,则该物质固态时属于A.原子晶体 B.离子晶体 C.分子晶体 D.金属晶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A族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 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B.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常温下均呈液态或气态D.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6.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A.1s22s22p4B.1s22s22p63s23p3C.1s22s22p63s23p2D.1s22s22p63s23p64s2B.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铯晶体中,每1个Cs+与其它8个Cs+等距离紧邻B.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构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4个碳原子C.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D.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9.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A.熔点:CO2>KCl>SiO2B.水溶性:HCl>H2S>SO2C.沸点:乙烷>戊烷>丁烷D.热稳定性:HF>H2O>NH3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1 mol的甲基与羟基所含电子数均为N AB.1mol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N AC.32 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N AD.1.5g 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8N A11.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Z2Y B.X2Y2C.Z2Y2D.ZYX12.晶胞是晶体结构中可重复出现的最小的结构单元,C60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摩尔质量是720B.C60与苯互为同素异形体C.在C60晶胞中有14个C60分子D.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有12个二、非选择题的元素符号是.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个σ键.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键长较长的是.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处理含XO、Y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Y.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Y、Z单质氧化性的强弱:.14.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L的轨道表示式为;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分子空间构型为,A的电子式为,B的结构式为.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Se原子比L原子多两个电子层.该族2﹣﹣5周期元素单质分别与H2反应生成l mol气态氢化物的反应热如下,表示生成1mol硒化氢反应热的是.a.+99.7kJ•mol﹣1 b.+29.7kJ•mol﹣1c.﹣20.6kJ•mol﹣1 d.﹣241.8kJ•mol﹣1工业上常用电解M2L3的方法来制取M单质.当制得54克M单质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15.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Ca,并含有3.5%CaO.Ca原子结构示意图.Ca与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沸点比A与Si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点,用电子式表示D的形成过程.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 n.则M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取1.6g钙线试样,与水充分反应,生成224ml H2,再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最多能得到CaCO3g.16.碳族元素包括C、Si、Ge、Sn、Pb.碳纳米管由单层或多层石墨层卷曲而成,其结构类似于石墨晶体,每个碳原子通过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成键,多层碳纳米管的层与层之间靠结合在一起.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SnBr2分子中Sn﹣Br键的键角120°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Pb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2+处于晶胞中心,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每个Ba2+与个O2﹣配位.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D.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次氯酸的中心原子是氧原子;B.钠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C.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3s能级上有两个电子,在3p能级上有4个电子;D.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不存在二氧化硅分子.【解答】解:A.次氯酸中氧元素是﹣2价,氯元素是+1价,次氯酸的中心原子是氧原子,正确应为:,故A错误;B.钠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3s能级上有两个电子,在3p能级上有4个电子,所以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故C正确;D.二氧化硅晶体为原子晶体,不存在SiO2分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易错选项是D,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还要注意次氯酸的中心原子是哪种元素,为易错点.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YZ2B.X2YZ3 C.X2YZ2 D.XYZ3【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处于第ⅠA族,化合价为+1,Y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1,则Y为Al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则Z为氧元素,化合价为﹣2,结合化合价规则与常见物质化学式进行判断.【解答】解:X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处于第ⅠA族,化合价为+1,Y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1,则Y为Al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则Z为氧元素,化合价为﹣2,A.XYZ2中Y的化合价为+3价,符合,如NaAlO2,故A正确;B.X2YZ3中Y的化合价为+4价,不符合,故B错误;C.X2YZ2中Y的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故C错误;D.XYZ3中Y的化合价为+5价,不符合,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推断题,考查角度为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种类,并判断可能的化合物,注意Al的最高化合价为+3价,题目难度不大.3.某物质有以下性质:①是电解质②溶解时有化学键的破坏③熔化时没有化学键的破坏,则该物质固态时属于A.原子晶体 B.离子晶体 C.分子晶体 D.金属晶体【考点】分子晶体.【分析】根据晶体中构成微粒以及微粒之间的作用力分析,分子晶体在熔化时不破坏化学键.【解答】解:已知某物质有以下性质:①是电解质②溶解时有化学键的破坏③熔化时没有化学键的破坏,A.原子晶体在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破坏了化学键,故A不选;B.离子晶体在熔化时破坏离子键,破坏了化学键,故B不选,C.分子晶体在熔化时不破坏化学键,如HCl,属于电解质,溶于水发生电离破坏化学键,熔化时没有化学键的破坏,故C选.D.金属晶体熔化时破坏金属键,破坏了化学键,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不同晶体的物理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晶体的构成微粒和微粒间的作用力.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A族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 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有He、第ⅡA族元素、第ⅡB族元素等;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可能有CO2、SO2、NO2、MgCl2、CaCl2等;C.氟化氢含有氢键,沸点较高;D.C和Si位于同一主族,但为CO2分子晶体,SiO2为原子晶体.【解答】解: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有He、第ⅡA族元素、第ⅡB族元素等,不一定为IIA族,故A错误;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可能有CO2、SO2、NO2、MgCl2、CaCl2等,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8、3或5等,故B正确;C.氟化氢含有氢键,沸点较高,故C错误;D.C和Si位于同一主族,但为CO2分子晶体,SiO2为原子晶体,二者晶体类型不同,故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元素的原子结构,做题时能举出反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B.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常温下均呈液态或气态D.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考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干冰升华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B.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因键能大,则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C.分子晶体常温下可为固体;D.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定向运动.【解答】解:A.干冰升华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属于物理性质,共价键没有断裂,故A错误;B.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因键能大,则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故B正确;C.分子晶体常温下可为固体,如S、P等,故C错误;D.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定向运动,并不是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的类型和性质,侧重于晶体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6.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A.1s22s22p4B.1s22s22p63s23p3C.1s22s22p63s23p2D.1s22s22p63s23p64s2【考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数值表示,该数值称为电负性,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同一周期中,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一主族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数值表示,该数值称为电负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同一周期中,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一主族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A是O元素,B是P元素,C是Si元素,D是Ca元素,所以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O元素,即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O元素,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难度不大,明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元素的电负性强弱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B.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考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分析】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X第一电离能和第二电离能差距较大,说明X为第IA族元素;Y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电离能差距较大,说明Y为第IIIA族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说明X的金属活泼性大于Y,结合物质性质分析解答.【解答】解: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X第一电离能和第二电离能差距较大,说明X 为第IA族元素;Y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电离能差距较大,说明Y为第IIIA族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说明X的金属活泼性大于Y,A.X为第IA族元素,元素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所以X常见化合价为+1价,故A正确;B.通过以上分析知,Y为第IIIA族元素,故B正确;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X的电负性小于Cl元素,所以在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X显+1价、Cl元素显﹣1价,则化学式可能是XCl,故C正确;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为Al元素,它不能与冷水剧烈反应,但能溶于酸和强碱溶液,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电离能和原子结构关系,正确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解本题关系,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结合物质结构、性质解答,题目难度不大.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铯晶体中,每1个Cs+与其它8个Cs+等距离紧邻B.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构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4个碳原子C.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D.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考点】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晶体;晶体熔沸点的比较.【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CsCl晶胞中每个Cs+与其它6个Cs+等距离紧邻;B.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构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C.原子晶体中,晶体熔沸点与原子半径成反比;D.在分子中,中心原子价电子数+化合价的绝对值=8时,该分子中各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但氢化物除外.【解答】解:A.CsCl晶胞中每个Cs+与其它6个Cs+等距离紧邻,但每个Cs+周围等距离的氯离子个数是8,故A错误;B.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构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但每个C 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故B错误;C.原子晶体中,晶体熔沸点与原子半径成反比,原子半径C﹣C<C﹣Si<Si﹣Si,所以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故C正确;D.PCl3中P元素化合价+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3+5=8,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Cl3中B原子化合价+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3+3=6,所以该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明确晶胞结构特点、原子晶体熔沸点影响因素、8电子稳定结构判断方法即可解答,为高频考点,易错点是配位数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常见典型晶体结构,题目难度不大.9.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A.熔点:CO2>KCl>SiO2B.水溶性:HCl>H2S>SO2C.沸点:乙烷>戊烷>丁烷D.热稳定性:HF>H2O>NH3【考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根据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比较不同晶体的熔点;B.H2S微溶于水,而HCl和SO2都易溶于水;C.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烷烃的沸点越高;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大.【解答】解:A.不同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则SiO2>KCl>CO2,故A错误;B.H2S微溶于水,而HCl和SO2都易溶于水,故B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烷烃的沸点越高,则有戊烷>丁烷>乙烷,故C错误;D.非金属性:F>O>N,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大,则热稳定性:HF>H2O >NH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不同晶体的熔沸点的比较方法,注意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1 mol的甲基与羟基所含电子数均为N AB.1mol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N AC.32 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N AD.1.5g 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8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甲基和羟基均不带电荷;B、D216O中含10个中子、10个质子和10个电子;C、求出S8单质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S8单质中含8molS﹣S键来分析;D、求出CH3+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CH3+中8mol电子来分析.【解答】解:A、甲基和羟基均不带电荷,即甲基和羟基中均含9个电子,则0.1mol甲基和0.1mol羟基中均含0.9mol电子即0.9N A个,故A错误,B、D216O中含10个中子、10个质子和10个电子,故1mol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N A,故B正确;C、32gS8单质的物质的量为n==mol,而1molS8单质中含8molS﹣S键,故molS8单质中含1molS﹣S键即N A个,故C正确;D、1.5gCH3+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1molCH3+中8mol电子,故0.1mol中含0.8mol电子即0.8N A个,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11.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Z2Y B.X2Y2C.Z2Y2D.ZYX【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本题中短周期元素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并且都属于短周期元素,可知二者的离子核外各有10个电子,根据Y与Z的化合价,可知Y、Z分别属于ⅥA和IA 族元素,Y的原子序数为8,属于O元素,Z的原子序数为11,属于Na元素,再根据三者原子序数之和为20,可知X为H元素,三者形成的化合物分别有Na2O、Na2O2、H2O、H2O2以及NaOH,根据化合物类型可判断出化学键类型.【解答】解:A、Z2Y为Na2O,只含离子键,故A不选;B、X2Y2为H2O2,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故B选;C、Z2Y2为Na2O2,既含有离子键,有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C不选;D、ZYX为NaOH,,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C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化学键的有关知识.注重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熟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特点来解答,该类型的题目难度一般不会很大.12.晶胞是晶体结构中可重复出现的最小的结构单元,C60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摩尔质量是720B.C60与苯互为同素异形体C.在C60晶胞中有14个C60分子D.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有12个【考点】晶胞的计算.【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摩尔质量有单位,若以g/mol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B.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而苯是碳氢形成的化合物;C.根据均摊法可知,在C60晶胞中含有有C60分子的个数为:;D.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以晶胞中顶点上的C60分子为研究对象,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分布在立方体的面心上,每个C60分子被8个立方体共用,有12个面与之相连,所以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有12个.【解答】解: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0=720,所以摩尔质量为720g/mol,故A错误;B、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而苯是碳氢形成的化合物,故B错误;C.根据均摊法可知,在C60晶胞中含有有C60分子的个数为:,故C错误;D.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以晶胞中顶点上的C60分子为研究对象,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分布在立方体的面心上,每个C60分子被8个立方体共用,有12个面与之相连,所以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有12个,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摩尔质量、晶胞的计算及结构等,难度不大,注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二、非选择题的元素符号是SS .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 2 个σ键.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H﹣Cl ,键长较长的是H﹣S .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1.处理含XO、Y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Y.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SO2=S+2CO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Y、Z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在Na2S溶液中滴加Cl2水,若溶液出现浑浊,说明Cl2的氧化性比S强.【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X的基态原子核外3个能级上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X为C元素;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则Y为S元素;Z和Y同周期,Z的电负性大于Y,则Z为Cl;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质子数为63﹣34=29,故W为Cu,据此解答.【解答】解:X的基态原子核外3个能级上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X为C元素;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则Y为S元素;Z和Y同周期,Z的电负性大于Y,则Z为Cl;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质子数为63﹣34=29,故W为Cu.Y的元素符号是S,故答案为:S;CS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结构与CO2类似,结构式为S=C=S,含有2个σ键;在H﹣S、H﹣Cl 两种共价键中,Cl元素的电负性更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更强,故H﹣Cl键的极性较强,键长取决于中心元素的原子半径,中心原子的原子半径越大,则键长越长,S原子半径大于Cl原子,所以H﹣Cl键长小于H﹣S键长,故答案为:2;H﹣Cl;H﹣S;W为Cu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硫.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SO2=S+2CO2,故答案为:2CO+SO2=S+2CO2;设计实验方案,比较S、氯气氧化性的强弱:在Na2S溶液中滴加Cl2水,若溶液出现浑浊,说明Cl2的氧化性比S强,故答案为:在Na2S溶液中滴加Cl2水,若溶液出现浑浊,说明Cl2的氧化性比S强.【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氧化性比较等,难度不大,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14.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L的轨道表示式为;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l>C>N>O>H .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A的电子式为,B的结构式为.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Se原子比L原子多两个电子层.该族2﹣﹣5周期元素单质分别与H2反应生成l mol气态氢化物的反应热如下,表示生成1mol硒化氢反应热的是 b .a.+99.7kJ•mol﹣1 b.+29.7kJ•mol﹣1c.﹣20.6kJ•mol﹣1 d.﹣241.8kJ•mol﹣1工业上常用电解M2L3的方法来制取M单质.当制得54克M单质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6 mol.【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故X为H元素,Y为C元素,Z为N元素,L为O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M为Al元素;L为O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根据泡利原理与洪特规则画出电子轨道排布图;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1:3和2:4构成分子A和B,则A为NH3,B为N2H4;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单质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减小,反应热增大;根据n=计算Al的物质的量,结合Al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解答】解: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故X为H元素,Y为C元素,Z为N元素,L为O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M为Al元素;L为O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根据泡利原理与洪特规则可知,氧原子轨道排布图为,故答案为:;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故原子半径:Al>C>N>O>H,故答案为:Al>C>N>O>H;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1:3和2:4构成分子A和B,则A为NH3,为三角锥形结构,电子式为,B为N2H4,结构式为:,故答案为:三角锥形;;;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单质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减小,反应热增大,故生成1mol 硒化氢反应热应排在第二位,应为+29.7kJ•mol﹣1,故选b,故答案为:b;54g Al的物质的量为=2mol,反应中Al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0价,故转移电子为2mol×3=6mol,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半径比较、电子式、结构式、反应热比较等,注意中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程度判断.15.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Ca,并含有3.5%CaO.Ca原子结构示意图.Ca与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沸点比A与Si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点高,用电子式表示D的形成过程.。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解析版)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群落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D.种群内各种生物总是斗争激烈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6.科学家曾用人工合成的甲基丁香酚涂在纸片上,挂在柑桔园里诱得大量雄性柑桔果蝇并加以消灭,这是在生产上应用的()A.物理信息 B.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 D.营养信息7.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主要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B.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矿质元素等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8.如图1表示某水池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2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3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关系;图4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某种专食浮游动物的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则图1中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剩下的为丙种群B.若在第10年时调查图2中种群数量为200只,则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00只C.在图3中,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甲→乙→丙→丁D.在图4中,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一龄幼虫9.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1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50平方千米的草场中仓鼠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五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次捕获没有标志的39只,有标记的13只.由于仓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仓鼠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40只B.大于40只C.小于200只D.大于200只11.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营养条件并非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D.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13.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14.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合作用一定发生在叶绿体中②有氧呼吸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③DNA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改变④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进化⑤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⑥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⑦生殖隔离一旦形成,一定会形成新物种.A.全部正确 B.有一个正确C.有两个正确D.全都不对二、非选择题1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组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图中食物网很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能力较差,其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KJ和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和竞争.(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引起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1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kg,至少需要生产者提供kg.(3)若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用的措施为.(4)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依次为、.(5)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依次是、.得到如下统计数据:(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18.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19.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廋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见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4)如果不对果树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食物链的写法: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据此答题.【解答】解: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然后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故选:B.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群落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D.种群内各种生物总是斗争激烈【考点】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分析】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群落是由所有生物构成的,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种群内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的是种内互助.【解答】解: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群落是由所有生物构成的,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B正确;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C正确;D、种群内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也有种内互助的,D错误.故选:D.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类群对,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而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远高于农田生态系统.【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明显,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于森林生态系统,A错误;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一般在处捕捞,因为种群增长率最大,B正确;C.群落演替时刻进行着,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C正确;D.北极苔原的生物种类少,生物代谢活动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正确.故选:A.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每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屎壳螂等属于分解者.细菌中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解答】解:A、每种生物在食物网上可能含有多个营养级上,A错误;B、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屎壳螂等属于分解者,B错误;C、生产者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D、细菌中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等属于生产者,D错误.故选:C.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物质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得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有密切的关系,能量可驱使物质循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故A正确;B、物质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能量不能循环,故B错误;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多种方式,如寄生关系、腐生关系,沿食物链流动只是其中一种,故C错误;D、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比如一棵树上可能会有很多昆虫,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能量金字塔却不可能是倒置的,故D错误.故选:A.6.科学家曾用人工合成的甲基丁香酚涂在纸片上,挂在柑桔园里诱得大量雄性柑桔果蝇并加以消灭,这是在生产上应用的()A.物理信息 B.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 D.营养信息【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解答】解:科学家曾用人工合成的甲基丁香酚涂在纸片上,挂在柑桔园里诱得大量雄性柑桔果蝇并加以消灭,是利用化学物质模拟性外激素的应用,故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故选:C.7.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主要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B.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矿质元素等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考点】生物氧化塘是如何净化污水的.【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流入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沉降、微生物的分解和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的.由图可知,细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二氧化碳、水、矿物质等;藻类的光合作用为细菌的分解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不同水层由于受到物理扩散、生物消耗等因素的影响,水中溶解氧气量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生存的生物类群也会因此而变化.【解答】解:A、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互利共生的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A错误;B、由图可知,细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二氧化碳、水、矿物质等;藻类的光合作用为细菌的分解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故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B正确;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D正确.氧化塘实现,C正确;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的分解作用,D正确.故选:A.8.如图1表示某水池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2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3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关系;图4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某种专食浮游动物的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则图1中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剩下的为丙种群B.若在第10年时调查图2中种群数量为200只,则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00只C.在图3中,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甲→乙→丙→丁D.在图4中,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一龄幼虫【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分析】图1中,甲为藻类而乙为浮游动物,若投放丙,则丙和乙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图2中第10年增长率最高,所以为,而K值为400;图3中,乙和丙很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图4中,该虫在一龄时数量减少最多,故死亡率最大.【解答】解:A、据图1可知,甲与乙是捕食关系,丙专以浮游动物为食,且一次性向水池中投入大量的丙,这样丙一方面大量捕食乙,另一方面又与乙争夺有限的水池空间,最后乙逐渐灭绝,丙因为没有食物也死亡,所以最后剩下来的只有甲,A错误;B、分析图2可知,第10年,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达到,因此,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400只,B错误;C、根据能量传递效率(10%~20%),分析图3可知,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如图所示,C错误;D、分析图4中相关曲线的含义,同学们会很容易知道“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一龄幼虫”,因为此时种群数量下降最快,D正确.故选:D.9.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可循环利用,A正确;B、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故食物链越短,终极消费者获得能量越多,B正确;C、由于能量传递率为10%~20%,所以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C错误;D、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散失的能量越多,D正确.故选:C.1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50平方千米的草场中仓鼠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五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次捕获没有标志的39只,有标记的13只.由于仓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仓鼠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40只B.大于40只C.小于200只D.大于200只【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解答】解:根据标记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根据公式X:50=(39+13):13,得X=200只.又因为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第二次捕到的13只比应该捕到的要少,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200只.故选:C.11.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营养条件并非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D.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解答】解: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A错误;B、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采用抽样检测法,B错误;C、营养、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C正确;C、应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D错误.故选:C.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正确;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输入和散失,B错误;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D、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D正确.故选:B.13.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能量传递效率:10%﹣20%.【解答】解: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920×100%=25%,B正确;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错误;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生物试题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生物试题

某某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11月半期考试理综试卷(生物部分)理综部分共300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生物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9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共12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从F2开始选种,因为F2中才开始出现所需性状的组合B.单倍体育种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将花药壁细胞培育成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而恢复育性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导致育种工作量大,但可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某些性状;要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培育生物新类型,可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D.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无子西瓜过程中获得的四倍体西瓜苗和原植株是同一物种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细胞参与 B.甲表示细胞内液C.红细胞只存在于乙液中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3、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B.兴奋传导后,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伴有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4、如图Ⅰ、Ⅱ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a代表突触小体,e代表神经纤维B.图Ⅰ中的a可能是图Ⅱ中的d或fC.图Ⅰ中的b可能是图Ⅱ中的c或dD.图Ⅱ的f可与唾液腺结合5、有关激素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激素是通过主动运输到体液中的 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C.激素可与靶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结合 D.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6、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X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 pmol/L胰岛素 1.7 mIU/L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7、下列是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B.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C. 大量流汗后,应及时补充淡盐水D.皮肤毛细血管舒X,人体散失的热量增加使体温下降8、当麻风杆菌侵入机体,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以下正确的是()A.处理暴露后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B.吞噬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C.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有关9、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1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①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②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③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④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⑤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11.关于右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E点及E点以后区间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X围应为小于f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D.若某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X围是大于f12.自然界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1月份)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1.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图(只表示包含关系,下方文字用大圆表示),错误的是()A.生物生命活动调节方式B.细胞周期C.人体细胞中的高效能物质D.人体细胞内的RNA2.如图所示为植物体内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逆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故属于主动运输B.物质B为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且能循环利用C.该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图示中ATP主要来自光合作用的光反应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4.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5.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6.如图是某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及转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所示物质很可能是肌糖(原)B.图中⑤过程比④过程多穿越3层生物膜C.图示⑥过程与④过程均需载体与能量D.图示B物质为丙酮酸,与其生成有关的③过程同时会产生ATP二、非选择题(54分)7.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及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图2中的1表示,该结构可能由(一种细胞器)形成,1中的物质是.(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的作用,此反射属于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8.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光饱和时光照光饱和时CO2吸收量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强度(千勒克司)(mg/100cm2叶•小时)(mg/100cm2叶•小时)A植物 1 3 11 5.5B植物 3 9 30 15(1)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跟不上反应.(3)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mg CO2/1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mg CO2/100cm2叶•小时).9.今年入冬以来天气严寒,然而同学们在打雪仗时并未感觉到很冷.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通过分泌激素A (名称)来调节垂体的活动,同时作为相关反射弧的参与体温平衡调节.(2)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和乙(名称)的活动加强,C和D含量都增加,共同促进以维持体温恒定.(3)当人体内C含量过多,则通过调节导致(填字母)的分泌量减少.(4)由温暖的室内到室外,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打寒战.请用文字、连线和图中数字表示出该反射的反射弧:.10.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和.(2)两个亲体中,雌蝇的基因型为.雄蝇的基因型为.(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其理论比例为.(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11.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回答下列问题:(1)杂交时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上,授粉后套袋.四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条染色体,该雌配子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条染色体的合子.(2)上述杂交获得的种子可发育为三倍体植株.该植株会产生无子果实,该果实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分裂.(3)为了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理论上可以采用的方法.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1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1.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图(只表示包含关系,下方文字用大圆表示),错误的是()A.生物生命活动调节方式B.细胞周期C.人体细胞中的高效能物质D.人体细胞内的RNA【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稳态的生理意义.【专题】正推法;减数分裂.【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细胞周期、细胞中高效能物质和RNA,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免疫的网络调节,没有其它的调节方式,A正确;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裂间期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复制,为分裂期做准备.然后进行两次连续的分裂,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B正确;C、人体细胞中的高效能物质主要是酶和激素,维生素在代谢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C错误;D、人体细胞内的RNA只有三种,即rRNA、mRNA和tRNA,没有其它种类的RNA了,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概念间的关系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如图所示为植物体内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逆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故属于主动运输B.物质B为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且能循环利用C.该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图示中ATP主要来自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内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部分示意图,其中A物质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应为主动运输,且B为载体蛋白.据此答题.【解答】解:A、物质A逆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图中物质B为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且能循环利用,B正确;C、图示为主动运输过程,该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正确;D、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供给暗反应,图示中ATP主要来自线粒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及影响因素,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该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环境.由此可见,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A、甲图表示的是内环境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乙图表示的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错误;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C、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C正确;D、氧气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所以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组成和作用,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动态关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4.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分析】图1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图2中E是突触前膜,C是神经递质,D 是受体,F是突触后膜;脂类物质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解答】解:A、多糖分布在膜的外侧,故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B、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膜中的磷脂分子有关,B错误;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C错误;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即外正内负→外负内正,D正确.本题选:D.【点评】判断膜的内侧与外侧可跟据糖的分布,跟据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判断突触的结构.5.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本题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和遗传病概率的计算.(1)甲病:根据Ⅱ4、Ⅱ5和Ⅲ7,女儿正常的基因来自父亲,父母虽有正常的基因但仍得病,致病基因为显性.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儿必从父方得到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而致病,所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乙病:甲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则乙病是伴性遗传病,由于女性患病,只能是伴X遗传病,由于Ⅲ6是患者而母亲不患病,说明是伴X隐性遗传病.【解答】解: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Ⅱ3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2,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B错误;C、假设甲病为的致病基因为A,乙病的致病基因为b,Ⅱ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Ⅲ8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X B X b、AaX B X B、AaX B X b,C正确;D、Ⅲ4的基因型为AaX B X b,Ⅲ5的基因型为AAX b Y、AaX b Y,所以后代换两种病的概率是:患甲病的概率是1﹣×=,患乙病的概率是,所以患两种病的概率是×=,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要点是:一是要用假设法判断遗传方式;二是要准确的计算遗传概率,采用的方法是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6.如图是某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及转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所示物质很可能是肌糖(原)B.图中⑤过程比④过程多穿越3层生物膜C.图示⑥过程与④过程均需载体与能量D.图示B物质为丙酮酸,与其生成有关的③过程同时会产生ATP【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图形图表题;内环境与稳态.【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及转化示意图,在肝脏细胞中多余的葡萄糖可以转化成肝糖原,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正常含量时,肝糖原可以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因此A可以代表肝糖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因此B代表丙酮酸.【解答】解:A、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正常含量时,肌糖原不分解,图中A所示物质很可能是肝糖原,A错误;B、图中⑤代表氧气从红细胞到组织细胞利用的过程,需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1层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膜;图中④代表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1层细胞膜,共3层膜,所以图中⑤过程比④过程多穿越3层生物膜,B正确;C、图示⑥过程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因此B代表丙酮酸,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有氧呼吸,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54分)7.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⑤,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及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该结构可能由高尔基体(一种细胞器)形成,1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兴奋的作用,此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图1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A表示突触结构.图2结构中,1表示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其释放通过胞吐的形式,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2是突触前膜,3是突触间隙.【解答】解:(1)由题图可知,图1中⑤是效应器;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离子通道快速内流,细胞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2)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内含神经递质.(3)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兴奋作用;针刺破手指产生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故答案为:(1)⑤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2)突触小泡高尔基体神经递质(3)兴奋非条件抑制【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结构以及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A植物 1 3 11 5.5B植物 3 9 30 15(1)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弱光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因为A 植物在光饱和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A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3)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45 (mg CO2/1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1.5 (mg CO2/100cm2叶•小时).【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强度也随着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注意:在生产上的应用:a、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通过轮种,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b、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2)CO2: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当环境中的CO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0.03%,如果浓度提高到0.1%,产量可提高一倍左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产量不再提高.如果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0.005%,光合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注意:在生产上的应用:温室栽培植物时,施用有机肥,可适当提高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3)温度:温度可以通过影响暗反应的酶促反应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光合作用加强;温度过高时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注意:适时播种;温室栽培植物时,可以适当提高室内温度.(4)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内(如夏季的“午休”现象).注意:在生产上的应用:预防干旱;适时适量灌溉.(5)矿质元素: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N是光合酶的组成成分,P是ATP分子的组成成分等等.注意: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施肥,适时适量地施肥2、真正的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的值时,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等不会改变,这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解答】解:(1)A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较小,即A植物的光照强度比B植物的光照强度小,故A植物适于在弱光条件下生长,是阴生植物.(2)B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为9klx,如果在增加光照强度,也不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因为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等,其实质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3)总光合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30+15=45 mgCO2/1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A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11+5.5=16.5mgCO2/100cm2叶•小时,而B植物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15.故两者固定的二氧化碳的差值16.5﹣15=1.5mgCO2/100cm2叶•小时.故答案为:(1)弱光因为A植物在光饱和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A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2)不再增加暗反应光(3)45 1.5【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9.今年入冬以来天气严寒,然而同学们在打雪仗时并未感觉到很冷.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通过分泌激素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名称)来调节垂体的活动,同时作为相关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参与体温平衡调节.(2)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和乙肾上腺(名称)的活动加强,C和D含量都增加,共同促进机体的细胞代谢,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3)当人体内C含量过多,则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A、B (填字母)的分泌量减少.(4)由温暖的室内到室外,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打寒战.请用文字、连线和图中数字表示出该反射的反射弧:皮肤冷觉感受器→②→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③→骨骼肌.【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据图分析,甲表示垂体,乙表示肾上腺;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肾上腺素.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1)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垂体的活动,同时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2)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和肾上腺的活动加强,C(甲状腺激素)和D(肾上腺激素)含量分泌量增加,促进机体的细胞代谢,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3)当人体内C(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就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B(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量减少.(4)由温暖的室内到室外,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打寒战,相关反射弧:皮肤冷觉感受器→②→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③→骨骼肌.故答案为:(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中枢(2)肾上腺机体的细胞代谢,产热量增加(3)负反馈 A、B(4)皮肤冷觉感受器→②→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③→骨骼肌【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10.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灰身:黑身=3:1 和大翅脉:小翅脉=1:1 .(2)两个亲体中,雌蝇的基因型为BbEe .雄蝇的基因型为Bbee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4种,其理论比例为1:1:1:1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或BbEe ,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D.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2.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基因a与载体结合后导入马铃薯植株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

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连接基因a与载体的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是图中的②B. 获取基因a的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图中的①C.基因a进入马铃薯细胞后,可随马铃薯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传给子代细胞D.通过该技术人类实现了定向改造马铃薯的遗传性状3.图Ⅰ为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图Ⅱ、Ⅲ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相关叙述正确人是( ) A.图Ⅰ中A、B、D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图Ⅱ中a与b可构成突触,图Ⅱ中a与图Ⅲ中e为同种结构C.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可以存在于A中D.在反射弧中,兴奋在图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b→a、e→c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经过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5.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6.右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B.a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a、c过程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7.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二、非选择题(共48分)8.(8分)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6届高三11月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6届高三11月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含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2分)1.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难,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将煤液化或气化,获得清洁燃料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新能源,比如氢能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①将煤液化或气化,使其充分燃烧,节约了能源,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故①正确;②处理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能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故②正确;③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为NO,人工收集不现实,故③错误;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则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能防止酸雨形成,故④正确;故选A考点:考查了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的相关知识。

2.下表中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类别酸性氧碱性氧电解质强电高分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氨气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NH3•H2O是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很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稀硫酸是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果糖相对分子质量很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SO2是酸性氧化物;CaO是碱性氧化物;冰醋酸是酸,是电解质;KOH是强电解质;纤维素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D、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Cu(OH)2是弱碱,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电解质、强电解质和高分子化合物的辨别的相关知识。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pH=l的溶液中:Fe2+、Na+、SO42-、NO3-B.水电离的c(H+)=l×l0-13mol/L的溶液中:NH4+、K+、Cl-、HCO3-C.KMnO4溶液中:H+、Na+、SO42-、C2H5OHD.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NH4+、Al3+、NO3—、C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pH=l的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水电离的c(H+)=l×l0-13mol/L的溶液可能显酸性,可能显碱性,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HCO3—都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C、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2H5OH氧化,不C错误;D、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NH4+、Al3+、NO3-、Cl-离子间不发生反应,故D正确;故选D.考点:考查了离子共存的相关知识。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之为杂交育种B.⑥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是多倍体育种C.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方法是④和⑦,能使玉米产生新的基因(抗虫基因),原理是基因突变D.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再经过③过程,则子代中Aabb与aabb的类型再经过③过程,则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3∶1【答案】A【考点定位】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名师点睛】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方法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代表实例2、在人体细胞外液中有很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功能不包括( )A.催化肽键形成B.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C.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D.降低血糖浓度【答案】A(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为骨骼肌,C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B.刺激b点,乙可记录到电位变化,但甲记录不到电位变化C.若刺激a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已经受损D.刺激b点,b处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答案】D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

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D。

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答案】B【考点定位】植物的激素调节5、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对图中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甲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行细胞免疫B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只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丙可能是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内环境D信息分子可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影响细胞的生理活动【答案】D【解析】图中甲代表抗原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行的免疫为体液免疫,A项错误;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B项错误;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运输到内环境,C项错误;信息分子可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影响细胞的生理活动,D项正确。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四川省雅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四川省雅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一、注意事项:本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B.C02中的C转移到C2H12O6中C.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D.O2中的O转移到H2O和CO2中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C.主动运输使被转运离子的浓度在细胞膜两侧趋于平衡D.内质网是细胞内进行蛋白质加工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明亮B.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C.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时,需先将细胞用盐酸进行解离D.平板划线操作中,随着划线次数增加接种环上的菌种会越来越多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神经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不断更新;②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烟草都含有DNA;③抑制细胞膜载体活性及线粒体功能的因素,都会影响自由扩散;④蓝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也能进行光合作用;⑤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92个DNA分子;⑥蛙的成熟红细胞常被选为获取纯净细胞膜的材料;⑦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只有中心体.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④⑦D.①②④5.图①~④表示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的CO2转移途径.某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中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小时监测,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CO2量)A.①与曲线中a点相符B.②与曲线中b点相符C.③与曲线中c点相符D.④与曲线中d点相符6.如图是从同一生物体内获得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淀粉、糖原等,且此时细胞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图示细胞不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因为乙图细胞的分裂方式与甲、丙不同C.只有甲、乙两图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乙图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D.图丙细胞中M与m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7.如图是某物质X诱导细胞的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有关结构,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图中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CB.与②过程相比,①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C.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阻止GA﹣MYB基因的表达D.甲、乙、丙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甲,核仁与其的形成有关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8分)8.(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2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密闭的透明玻璃小室探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1)图1中,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①〜④过程中,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2)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2所示的装置通入14C02.当反应进行到0.5s时,14C 出现在C3中;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CH2O)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条件)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3)将图2所示的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点.在下午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3所示曲线的段获得的.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9.(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A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2)图B细胞中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3)图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阶段.(4)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①或②.(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给分)(5)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10.(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表中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物质X以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2)表中甲、丙分别是、(填图中字母).(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填图中字母).(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填图中字母),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5)请在图2的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表中数据.11.(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酿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培养阶段进行抽样检测,甲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的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乙图为抽样检测得到的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乙醇浓度绘制成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图.在实验中,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应位于计数室的,这些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共个.(2)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需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乙图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3)葡萄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之反应呈现色.(4)如果在T3时接种醋酸杆菌,为控制培养条件,接种后应采取的主要猎施是.请在乙图中画出接种醋酸杆菌后容器中醋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该曲线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属于模型.(5)在种植葡萄的土壤中和葡萄皮上往往有很多的野生酵母菌群,如果要从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和.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注意事项:本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B.C02中的C转移到C2H12O6中C.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D.O2中的O转移到H2O和CO2中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C.主动运输使被转运离子的浓度在细胞膜两侧趋于平衡D.内质网是细胞内进行蛋白质加工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明亮B.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C.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时,需先将细胞用盐酸进行解离D.平板划线操作中,随着划线次数增加接种环上的菌种会越来越多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神经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不断更新;②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烟草都含有DNA;③抑制细胞膜载体活性及线粒体功能的因素,都会影响自由扩散;④蓝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也能进行光合作用;⑤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92个DNA分子;⑥蛙的成熟红细胞常被选为获取纯净细胞膜的材料;⑦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只有中心体.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④⑦D.①②④5.图①~④表示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的CO2转移途径.某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中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小时监测,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CO2量)A.①与曲线中a点相符B.②与曲线中b点相符C.③与曲线中c点相符D.④与曲线中d点相符6.如图是从同一生物体内获得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淀粉、糖原等,且此时细胞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图示细胞不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因为乙图细胞的分裂方式与甲、丙不同C.只有甲、乙两图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乙图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D.图丙细胞中M与m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7.如图是某物质X诱导细胞的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有关结构,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图中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CB.与②过程相比,①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C.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阻止GA﹣MYB基因的表达D.甲、乙、丙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甲,核仁与其的形成有关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8分)8.(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2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密闭的透明玻璃小室探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1)图1中,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①〜④过程中,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③④.(2)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2所示的装置通入14C02.当反应进行到0.5s时,14C 出现在C3中;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CH2O)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条件)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3)将图2所示的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左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18(或g)点.在下午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3所示曲线的e~f 段获得的.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设置如图2一样的装置,将该装置遮光放在和A相同的环境条件下.9.(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A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2)图B细胞中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①和②、③和④,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③、②和④.(3)图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f→g阶段.(4)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给分)(5)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 1 、,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解答:解:(1)A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含有4个染色体组.(2)图B细胞中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①和②、③和④,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③、②和④.(3)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对应C图中的f→g段.(4)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比值为1:1或1:2,所以y1和y2依次为1和.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如下:故答案为:(1)4(2)①和②、③和④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③、②和④(3)f→g(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5)110.(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如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表中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物质X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2)表中甲、丙分别是 d 、 a (填图中字母).(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a、d (填图中字母).(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b、c、d (填图中字母),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5)请在图2的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表中数据见答案.解答:解:(1)该图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图中物质X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故为氨基酸,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示踪法.(2)分析表格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可知,甲是具膜细胞器且含有少量核酸,为线粒体,乙是具膜细胞器,无核酸,可能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丙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具有膜结构,且核酸含量很高,为核糖体.(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d线粒体(线粒体中含有DNA,可以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因此线粒体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a核糖体(核糖体的翻译过程的场所,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故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b 内质网、c高尔基体和d线粒体.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建立坐标系,作图,图形见答案.故答案为:(1)主动运输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2)d a(3)a、d(4)b、c、d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5)见图11.(12分)(2015秋•雅安校级月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酿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培养阶段进行抽样检测,甲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的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乙图为抽样检测得到的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乙醇浓度绘制成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图.在实验中,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应位于计数室的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这些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共2O 个.(2)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需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放出二氧化碳.乙图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葡萄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之反应呈现灰绿色.(4)如果在T3时接种醋酸杆菌,为控制培养条件,接种后应采取的主要猎施是通气、适当升温.请在乙图中画出接种醋酸杆菌后容器中醋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该曲线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属于数学模型.(5)在种植葡萄的土壤中和葡萄皮上往往有很多的野生酵母菌群,如果要从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解答:解:(1)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选取应位于计数室的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进行计数,这些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共5(左上)+4(右上)+4(左下)+4(右下)+3(中央)=20个.(2)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需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放出二氧化碳.乙图曲线BC段,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酒精可与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呈现灰绿色.(4)醋酸杆菌是好氧菌,且适宜温度为30℃~35℃,所以在T3时接种醋酸杆菌接种后,应通气、并适当升温.接种醋酸菌后,醋酸的浓度逐渐上升,后趋于平衡,曲线图如图: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5)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故答案为:(1)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 20(2)放出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重铬酸钾灰绿(4)通气、适当升温数学(5)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1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四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是( ) A. B.C.D.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有关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②B.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C.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即②中D.①中含有的成分很多,例如O2、CO2、血红蛋白、激素、纤维蛋白原、Ca2+3.如图表示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4.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6.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7.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 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8.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9.艾滋病已被全世界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HIV侵入人体,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C.与艾滋病人握手和共进晚餐不会感染HIVD.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10.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11.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 ) A.向左弯曲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不生长D.直立生长12.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13.图是荷兰学者温特在1928年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相关实验.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的是(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1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15.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____,③→⑧属于__________.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__.(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__________,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__________.(3)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你认为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__________调节为主.16.如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请据图回答:(1)b激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人体内b的分泌量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的调节.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调节.(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 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________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___.(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使a 和b的分泌量__________,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4)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__________激素增多,它与__________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5)当人体大量失水后,垂体释放__________激素增多,从而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17.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胚芽末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人保持在25℃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2d,表显示实验结果:(1)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2)为什么要切取胚根及胚芽的末端部分?__________(3)为什么要用10条一组而不是1条一组放入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__________(4)胚根、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18.图1中甲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乙图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C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b中兴奋传导的形式是_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__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 称为__________.(2)如图2表示两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__________,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传导.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__________,因为兴奋在突触处只能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传递,这是由于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1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四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是( ) A. 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关系的考查,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内环境也叫细胞内液,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C图,即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淋巴里面的液体只能由组织液进入淋巴,最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属于单向的.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关系图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要注意血浆和组织液之间交换是双向的.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有关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②B.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C.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即②中D.①中含有的成分很多,例如O2、CO2、血红蛋白、激素、纤维蛋白原、Ca2+【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细胞內液,④是淋巴,A是毛细血管,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解答】解: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③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A错误;B、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B正确;C、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即①血浆中,C错误;D、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①的成分,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图形判断内环境的各种成分.3.如图表示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根据图解可知,Ⅰ为呼吸系统、Ⅱ为消化系统、Ⅲ为泌尿系统(肾脏)、Ⅳ为皮肤,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②为对原尿的重吸收.【解答】解: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III表示泌尿系统,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B、消化道内的Na+、Cl﹣、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被吸收进入内环境,B错误;C、②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D、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意在考查知识的理解应用及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4.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解:A、钠离子主要存在细胞外液,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故A正确;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缓冲对物种会进行酸碱中和,维持PH稳定,故B错误;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肌糖原不分解,故C错误;D、血浆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刺激了呼吸中枢脑干,促进呼吸运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说明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能传到中枢处理,对刺激有感觉;传出神经元受损,效应器(肌肉)没有应答,运动障碍.故选:B.【点评】本题以“小儿麻痹症”为材料背景,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错误;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B错误;C、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C错误;D、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D正确.故选:D.【点评】以冬泳过程中的体温调节为命题切入点,综合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以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7.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 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D、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图,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8.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体温维持正常,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错误;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B错误;C、c﹣d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C错误;D、d﹣e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散热相对稳定,产热速率大于a﹣b段,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识记、理解能力,对于A 选项注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难度适中.9.艾滋病已被全世界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HIV侵入人体,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C.与艾滋病人握手和共进晚餐不会感染HIVD.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解答】解:A、由于HIV侵入、并破坏T细胞等免疫细胞,因此,当HIV反复感染寄主细胞后,最终可以导致寄主免疫功能减弱丧失,A错误;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这三种途径传播,B正确;C、与艾滋病人握手和共进晚餐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HIV,C正确;D、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是对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和传播途径,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艾滋病的发病机理.10.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在器官移植中,对异体组织器官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切除胸腺的小鼠,新的T淋巴细胞无法产生,细胞免疫的功能大大降低,使移植进来的异体皮肤被排斥的可能性减小,因而更易成活.【解答】解:A、造血干细胞并无免疫作用,故A错误;B、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切除胸腺后能够成功移植,说明T淋巴细胞在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作用,故B正确;C、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故C错误;D、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肿瘤细胞或移植物,使得这些细胞裂解死亡.11.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 ) A.向左弯曲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不生长D.直立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分析】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受单侧光的作用下,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发生弯曲生长的是尖端下部,本题中用不透光的锡纸小帽套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则胚芽鞘将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两侧生长素浓度不变,所以直立生长不弯曲.【解答】解:根据题意,在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由于燕麦的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胚芽鞘尖端将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即使从右侧照光,生长素也没有横向运输,两侧浓度仍相同,故胚芽鞘直立生长.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以及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12.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能将生长素向下运输,但由于没有胚芽鞘的尖端,所以单侧光不起作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甲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左侧,所以左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B、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正中央,所以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因而直立生长,B正确;C、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右侧,所以右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左侧弯曲生长,C正确;D、由于单侧光在左侧,而甲、乙、丙中只有丙弯向左侧生长,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3.图是荷兰学者温特在1928年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相关实验.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的是(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分析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解答】解:A、在去掉尖端的左侧放被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A正确;B、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这些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B正确;C、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生长,C正确;D、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对该物质的影响,因为实验中无光照作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历程,重点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识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部位,能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1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分析甲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P点属于根的曲线,P点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变慢,故为d点(重力作用的结果).【解答】解:甲图显示P点浓度时生长lcm所需时间较多,即促进作用很弱.乙图中由于重力的影响,对根来说:c点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的较快;d点因重力影响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使该侧细胞伸长生长慢.对茎来说:生长素的浓度a点<b点,a点和b点都促进茎的生长,其中b点生长更快些.因此,甲图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d点.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