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市场标准体系研究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市场标准体系研究

供用电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
第 38 卷 第 7 期
09
2021 年 7 月
2 特别策划
迫切。依据其层次类别,可以分以下几方面: 1)理论性和基础性研究。 国际上,有关电力市场的标准主要是IEC 62325系
列标准,其中最具参考价值的是其301部分[11]。国内 DL/T 1414.301—2015《电力市场通信 第301部分:公共 信息模型》已进行了等同采用。其他适用于中国电力市 场发展特点的基础性标准较少,未形成体系。个别标准 对电力市场模型等进行了局部标准化,主要包括对电 力市场术语、功能规范和基础模型进行规范的Q/GDW 132—2006《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 Q/GDW 1821—2012《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基本语义 定义标准》、Q/GDW 1822—2012《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 统业务数据建模》、Q/GDW 1477—2014《电力市场交易 运营系统功能规范》、Q/GDW 1475—2014电力市场交易 运营系统标准数据模型》、DL/T 1008—2019《电力中长 期交易平台功能规范》等标准。正在开展电力交易平台 术语、省间电力交易命名规范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零售市场逐步发展、多类型市场相互耦合联动、相关技 发展和市场化消纳、优先发用电计划的放开等多种问题
术支持系统规模和复杂度不断提高等发展形势,在广泛 正在逐步解决,这些成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市场条
基金项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能源互联网技术标准 体系建设及国际化合作模式研究”(PD71-20-013)。 Supported by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PD71-20-013).
视和合规管控、各类电力市场交易的模拟和分析等带来 国式市场子集。国内电力市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电

网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网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网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评价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网络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到一件事物或者一个人,从而更加科学地判断和选择。

而网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则是实现网络评价的重要手段。

网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指标。

例如,对于一款手机产品,在评价时,可以从外观、性能、配置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其次,要考虑指标的权重。

不同的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例如,在对一家公司的综合评价中,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这两个指标的权重可能会占比较大。

最后,还需要考虑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具备覆盖全面、权重合理等基本要求,还需要考虑指标的可衡量性和真实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评价对象的情况。

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好后,还需要进行应用研究,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网络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对象的评价,二是评价结果的应用。

评价对象的评价可以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分析,得到相应的评价结论。

例如,对于一款手机产品的评价,可以通过计算其性能得分、配置得分等来得出整个产品的评价得分。

至于评价结果的应用,则可以帮助用户或者决策者进行选择,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例如,在购买手机时,可以参考不同手机产品的得分,来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产品。

网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正是互联网时代对传统评价体系的一次技术升级与变革。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和有效应用,不仅有助于正确反映评价对象的情况,提高对评价对象的客观评价水平,更有助于指导人们的正确认知和行为准则,在促进社会良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总结,网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它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互联网社会中,网络评价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只有科学评价,才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与发展推进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与发展推进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与发展推进余晓钟罗霞摘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对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现能源产业体系现代化,推动能源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就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予以研究,并针对其现状、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方向和推进策略。

研究认为,“互联网+”智慧能源是全球能源创新发展的新共识、实现能源综合转型的新方式、保障能源安全的新路径。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紧跟世界数字经济步伐,契合我国能源需求和供给现状的两大发展方向下,凝聚各方共识、强化政策导向、探索管理制度、稳固技术支撑是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纵深发展的四个有效推进策略。

“互联网+”;智慧能源;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作者简介:余晓钟,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霞,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1)11-0091-11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有力保障作用。

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能源安全、转型与改革等作出了系列指示,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2016年《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2020年“两新一重”建设中进一步强调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模式创新研究”(18XGJ001);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SKA20-01);西南石油大学人文专项基金项目“‘双碳’目标背景下国际能源共生合作研究”(2021RW034)。

91理念同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其转型升级,形成全新的能源技术、设施、模式、业态,为贯彻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及应用

浅谈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及应用

第6期(总第243期)2023年12月山 西 电 力No.6(Ser.243)Dec.2023 SHANXI ELECTRIC POWER浅谈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及应用薛 磊,张静宇,郑宇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1)摘要: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如何确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以及评价电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成为了当前电力企业普遍面临的困惑。

论述了电网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及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在明确方法论的基础上,确定了数字化转型评价的整体框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具体案例分析了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及应用,以期深入推进能源业务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

关键词: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320(2023)06-0021-040 引言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一业为主、四翼齐飞、全要素发力”十四五发展总体布局,明确要深化“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应用,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要素驱动作用,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为公司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数字化不仅是能源互联网能源网架、信息支撑、价值创造体系建设的内在需求,也与公司国企改革、电力体制改革息息相关,公司要以战略全局视角、系统思维确立数字化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把数字化发展作为公司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收稿日期:2023-06-20,修回日期:2023-08-13作者简介:薛 磊(1980),男,山西太原人,2007年毕业于华 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 电网规划工作; 张静宇(1995),女,山西晋中人,2020年毕业于太 原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 电网规划工作;  郑宇明(1973),男,山西大同人,2005年毕业于太 原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 电网规划工作。

物联网技术与能源互联网融合研究

物联网技术与能源互联网融合研究

物联网技术与能源互联网融合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和能源互联网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

本文将对物联网技术与能源互联网融合研究进行探讨和剖析。

二、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物理设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并实现数据与信息的互通互联。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是物联网感知层、物联网传输层和物联网应用层。

物联网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对设备和环境的感知和采集,并通过传输层将数据传输至应用层进行处理和应用。

三、能源互联网概述能源互联网是指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将能源生产、储存、传输、分配、使用等各环节的能源设施、设备以及相关的管理系统等进行全面互联互通的新型能源系统。

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能源物理网、能源信息网和能源管理网。

能源互联网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手段,实现能源生产、储存、传输、分配和使用的全面智能化和信息化。

四、物联网技术与能源互联网的融合1. 数据采集与分析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的连接,实现能源设施和设备的数据采集工作。

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可以为能源互联网的优化调度和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物联网技术可以结合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能源系统的节能、降耗、风险评估等提供支持。

2. 能源设备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类能源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能源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提高设备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

3. 分布式能源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分布式能源设施与能源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能源的分布式供应和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分布式能源设施的生产能力和用能需求进行实时协调,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分配公平性。

4. 能源交易与市场化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能源供需双方的信息互通、交易和结算。

考虑互联互动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研究综述

考虑互联互动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研究综述

考虑互联互动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研究综述1. 本文概述本文主要研究了考虑互联互动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的规划问题。

传统的能源系统规划和运行往往局限于电、气、热、冷等单一能源形式内部,无法充分发挥能源间的优势互补,导致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消纳、节能减排等问题遭遇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系统等概念被提出,旨在构建未来能源系统广泛互联、平等共享的愿景,推动新一轮的能源革命。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作为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种能源形式,涉及能源的生产、传输、分配、转换、存储和消费等各个环节。

本文从多能耦合理论、负荷预测方法、技术经济性分析、规划优化建模与求解等多个方面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多能耦合理论方面,本文探讨了能源集线器理论及其非线性研究,以及能源集线器的动态特性和不确定性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准确、有效地描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多种能源形式的耦合关系至关重要。

在负荷预测方法方面,本文分析了影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负荷的各种因素,包括建筑室内条件、建筑设计特性、区域布局、本地微气候和社会经济因素等。

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如何将电力系统不确定分析理论引入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以考虑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在技术经济性分析方面,本文指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由多种能源转换设备、储能设备、供能管线及用户等组成的有机整体,需要对系统的整体技术经济性进行重新评估。

本文还探讨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营模式的多元化对技术经济性评估的影响。

在规划优化建模与求解方面,本文强调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的复杂性,包括多元素、多维度、多目标、多层次和非线性等特点。

本文还讨论了如何在建模和求解过程中考虑连续、非连续、时变等特性,以及能源生产、传输、转换、消费等环节的各种不确定性。

本文旨在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的综述,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有望推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

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

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成为了全球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阐述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框架,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将对综合能源系统和能源互联网进行明确定义,并阐述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将重点介绍这两种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能源转换、存储、输送、管理和控制等方面。

文章还将对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示范工程建设以及产业应用情况。

文章将展望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潜力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的机会,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综合能源系统概述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是一种新型的、高度集成化的能源供应与管理模式,旨在实现多种能源形式(如电、热、冷、气等)的高效转化、存储、分配和利用。

IES强调能源系统内部各种能源子系统的横向互补与纵向优化,追求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和智慧化利用。

IES的出现,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能源系统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各能源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互动,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

IES 通过集成各种能源子系统,实现能源之间的互补和优化配置,可以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IES的核心在于其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

通过先进的物理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IES可以实现对各种能源形式的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调度,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和高效。

能源互联网 华北电力大学

能源互联网 华北电力大学

“横向多源互补
电力
2
油气
1
“横向多源互补”指电力系统、煤炭、
横向
多源
石油系统、供热系统、天然气供应系统等 其他一次、
互补
多种能源资源系统之间的互补协调,突出 二次能源 4
强调各类能源之间的“可替代性”
3
煤炭
“纵向源-网-荷-储协调”
实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资源运输 网络、能量传输网络之间的相互协调 使电力需求侧管理进一步扩大化成为 全能源领域的“综合用能管理”
的竞争
促进能源互联网的是商业模式创新:搭建能源
03 及能源衍生品的价值流转体系,支持能源资源、
设备、服务、应用的资本化、证券化
04
建立能源互联网的国际合作机制:配合“一带一路”国家 战略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国际合作机制
2 能源互联网指导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
5.发展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新模式
鼓励整合多类型的分布式储能设备 建设储能设施数据库,将存量巨大的多种类
建设能源互联网质量认证体系
建立全面、先进、涵盖全产业的产 品检测与质量认证平台; 建立检测数据共享机制; 建设能源互联网企业与产品数据库, 定期发布测试数据; 建立健全检测方法和评价体系,引 导产业健康发展。
3 能源互联网的交易机制与主要商业模式
1、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
现状:传统的能源电力行业,省级电力交易中心负责全省的整体平衡,是 一种集中式优化决策的资源配置方式。作为个体的能源供应者和用户,很难获 取整个区域能源的信息,因此分散化的决策困难很大,信息获取成本很高。 矛盾:能源系统规模越大,相互关系越复杂,信息变化越快,获取整个系
2 能源互联网指导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

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

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

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智能化的发展,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体系架构,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能源互联网通过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全面互联,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其中,“源网荷储”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

我们将对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性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们将重点分析“源网荷储”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如何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协调优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如智能电网技术、储能技术、能源管理技术等,并分析这些技术在“源网荷储”协调优化中的应用。

我们将总结当前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以期为能源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能源互联网的“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为实现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与挑战能源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旨在构建一个高效、智能、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其核心在于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和协调优化。

然而,尽管能源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其发展现状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能源生产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分布式电源的兴起,使得能源互联网的能源供给呈现出多元化、不确定性的特点。

这要求能源互联网必须具备高度的自适应能力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供应情况。

在能源传输方面,能源互联网的构建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广泛、高效智能的电力网络。

然而,现有的电网基础设施尚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研究现状及展望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研究现状及展望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是综合能源研究的热点。

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促使能源行业的转变,从传统能源系统的高能耗与低效率转变为高能源效率的新型能源系统模式,人们习惯将这种新型模式称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

因此通过对电、气、热等综合能源系统的合理规划和运行优化控制,构建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energysystem,IES)是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能源互联网的必然产物。

综合能源服务系统实现了信息流、能源流与业务流的融合,通过不同形式能源的综合配置进而改变未来的能源管理模式,实现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高效性。

关键词:综合能源系统;多能互补;控制系统构建引言可再生能源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经济优化运行策略。

考虑设备的动态效率,建立以系统日运行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的调度模型,并在设备容量约束和冷热电平衡约束下,得到系统设备出力的最优调度,获取用能优化策略。

算例分析表明,通过调度系统内各个设备的运行方式和出力,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实现系统经济运行,可用于指导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

1综合能源系统组成根据创新基地的电负荷和冷热负荷需求现状以及供能的多样性,构建了一套综合能源系统。

此系统以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天然气分布式供能技术、空气及燃料电池等技术为主要的供能手段,建设、完善能源输配网和储能设施(包含电、热、冷储能),并配套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构建一个完整的园区级能源互联网。

综合能源系统的物理构成包括供配电系统、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光伏系统、风机系统、储能系统、光储充系统、能耗监测系统以及消防与信息安全系统等。

2综合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2.1能量梯级利用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是基于能源品位概念的“温度对口、梯级利用”技术。

能源互联网感知层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能源互联网感知层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求、物联网智能家居设备描述方法、智能家居设备与
传感网络可以很好地实现传感器泛在接入、提升
电网间信息交互接口等标准。
设备/环境状态全面感知与在线监测水平。低功耗传感
通过对现有感知终端标准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感 网需要按照国网统一的微功率、低功耗传感协议要求,
知技术标准的领域已覆盖了传感元器件、输变电、用 根据站房、线路等业务场景构建差异化、全覆盖的传
因此开展感知层技术标准化工作,不仅是满足能源互 联、微源取能等关键感知技术相关的标准内容,多维
联网对信息感知的深度、广度、密度、精度提出的更 度分析标准需求,系统化提出了感知层技术标准体系, 高需求[6],也是满足大量传感数据的传输、汇聚、共 为感知层技术标准完善和标准制(修)订规划提供
享、应用等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更是新增的大量感知 参考。 终端管理、控制、评估的需要[7]。通过标准的制定,
[引文信息]雷煜卿,仝杰,张树华,等.能源互联网感知层技术标准体系研究[J].供用电,2021,38(7):14-20,33. LEI Yuqing,TONG Jie,ZHANG Shuhua,et al.Research on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of energy internet sensing layer[J].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2021,38(7):14-20,33.
变电感知终端标准有高压测试设备规范、变电设 备监测装置规范、带电检测仪表技术规范、互感器技 术规范、电源管理单元(PMU)终端技术规范、电缆 局放测量技术规范、感知终端安全测评规范、远动设 备通信规范、监测装置检验规范等。高压开关、分压 器、变压器、电容器、避雷器、互感器、继保及安稳 装置、线缆等10多种关键装备已制定了技术规范;测 试仪表和监测设备的规范内容涵盖范围、定义、技术 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铭牌、包装、运输和贮 存等;变电设备的检验规范如变压器、电容器、高压 开关等规定了状态试验条件、试验方法以及试验项目 等内容;远动设备通信规范规定了数据命名、数据定 义、设备行为、设备自描述特征和通用的配置语言等 内容。 1.4 用电侧感知终端标准

以“能源互联网”建设为目标的“放管服”赋能基层管理体系构建

以“能源互联网”建设为目标的“放管服”赋能基层管理体系构建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86以“能源互联网”建设为目标的“放管服”赋能基层管理体系构建杨建伟 李宏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合川供电分公司 重庆 401520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处于跨越转型的关键期,随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贯彻实施,外部监管形势和改革环出现了新变化,国家发改委对电价政策提出新要求。

国网电力公司一方面面临着经营性业绩指标偏低、职工缺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意识等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外部环境竞争优势不足等问题,治理能力也有待改善。

为了提升公司经营实力和治理能力,需要国网省级电力公司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助力公司实现由传统产业模式向更加精益化、数字化的新型管理模式转换,找准改善公司经营状况和推进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因此,以贯彻落实“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为目标,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引领,通过聚焦“新基建”、贯通“数据流”和布局“产业链”放管服赋能基层,探索靶向“能源互联网”的赋能基层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围绕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战略目标,省级电力公司要把握能源建设趋势,紧抓当前发展机遇,以基层单位实际情况为依据,科学设立“放管服”事项清单,合理引导基层改革方向。

授权赋能基层,人财物灵活调动,提高基层单位发力“新基建”的主动性与自主权,打通各类能源互通渠道;统领“放管”有序,绩效质量齐抓,稳中有进贯通“数据流”;科学合理布局“产业链”,推进各类能源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三大体系各有侧重、层层递进,能源互联统筹一体、稳步推进,助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如图所示。

一、聚焦“新基建”,构建能源网架体系“新基建”是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组织协同的重大挑战。

聚焦“新基建”,重点在省级公司;构建“能源互联网”,难点在各基层单位。

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能源系统多指标评价研究

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能源系统多指标评价研究

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能源系统多指标评价研究一、概述在当今能源需求日益多元化、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能源系统不仅涉及能源的供应与转换,还涵盖了能源在传输、分配、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与环保问题,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是保障能源系统安全、高效、绿色运行的关键。

综合能源系统的评价涉及多个维度和指标,如能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这些指标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单一指标评价或简单加权评价方法往往难以全面反映综合能源系统的综合性能,需要一种能够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反映指标间相互关系的评价方法。

AHP熵权法作为一种结合了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兼顾主观性和客观性、能够处理复杂评价体系的优点。

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复杂的评价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并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而熵权法则根据指标数据的离散程度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从而避免了主观赋权的随意性和不准确性。

将两者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本文旨在基于AHP熵权法,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指标评价进行研究。

通过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指标评价体系,运用AHP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我国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1. 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性与发展现状综合能源系统,作为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该系统旨在实现对各类能源的全面优化管理和高效利用,以应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加剧,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综合能源系统通过整合不同形式的能源,实现能源之间的互补和协同,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从发展现状来看,综合能源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推动。

能源互联网中能量枢纽的优化规划与运行研究综述及展望

能源互联网中能量枢纽的优化规划与运行研究综述及展望

能源互联网中能量枢纽的优化规划与运行研究综述及展望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和利用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能源互联网以其高效、清洁、互联的特点,为实现全球能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路径。

能量枢纽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能源转换、存储、分配和交易等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

对能量枢纽的优化规划与运行进行研究,对于提高能源互联网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能源互联网中能量枢纽的优化规划与运行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能量枢纽优化规划与运行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数学建模、优化算法、仿真模拟等。

同时,也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能量枢纽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等。

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与背景能源互联网,作为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多种能源子系统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协同,从而构建一个全球范围内可交互、可共享、可持续的能源网络。

在这一框架下,能源的生产、传输、分配、消费以及储存等各个环节均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使得能源利用更加高效、清洁和安全。

能源互联网的提出,背景在于传统能源系统面临的诸多挑战,如化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转型需求,构建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能源系统成为紧迫的任务。

能源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如跨地域、跨能源的协同优化,以及用户侧的深度参与和互动,被认为是解决当前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能量枢纽作为连接不同能源网络和实现能源转换的关键节点,其优化规划与运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能量枢纽的深入研究,可以实现能源互联网中能量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进而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互联网中的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研究

能源互联网中的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研究

能源互联网中的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研究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逐渐加速,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能源体系,通过数据感知、信息汇聚、智能调控等手段,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是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其目的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在传统的能源体系中,能源供需是通过单向的能源生产、传输、消费来实现的。

但是在能源互联网中,通过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能源供需之间实现了双向的流动,即能源供给端向需求端提供服务,同时需求端也能向供给端提供反馈信息,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协同性与高效性。

能量管理主要涉及能源的生产、输送与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能源的类型、质量、价格、地理位置、天气等,同时需要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能源服务。

优化控制则是在能量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自动化调控,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需要依赖于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传感器、执行器等手段,实现了对能源系统的实时监测与调控。

人工智能则能够实现对能量系统的智能分析与预测,为能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大数据则能够实现能源数据的高效处理与分析,从而为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基础。

当然,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还需要依赖于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标准等制度层面的支持。

例如,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产业标准和监管机制,以确保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总之,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供需平衡的必要手段,也是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的能源领域,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能源清洁化、智能化、可持续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安全研究

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安全研究

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安全研究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安全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能源互联网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清洁化、增强能源供应安全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严峻,各种网络攻击不断涌现,给能源互联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安全问题,探讨有效的安全防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安全现状1.1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能源互联网是对传统能源系统进行深度整合和优化的产物,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能源与信息的双向流动和互联互通。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旨在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的智能化、高效化、清洁化,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提供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

1.2 能源互联网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能源互联网涉及到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多个能源领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能对国家经济、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同时,能源互联网在数据传输、控制系统等方面逐渐引入网络化技术,网络攻击对其造成的危害日益显现。

二、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安全问题分析2.1 网络攻击形式多样针对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安全威胁,网络攻击手段也日益复杂多样化。

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入侵、拒绝服务攻击、恶意软件、木马病毒等,这些攻击手段对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系统、控制系统等构成了巨大威胁。

2.2 安全漏洞频发能源互联网中存在着许多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可能是系统设计上的漏洞,也可能是人为管理不善而带来的漏洞。

一旦这些安全漏洞被攻击者利用,可能导致能源系统运行异常、数据泄露等重大安全问题。

2.3 缺乏有效的安全保护机制目前,能源互联网在网络安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有效的安全保护机制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可能无法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三、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安全研究方向3.1 安全技术研究在能源互联网的网络安全研究中,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

“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摘要】本文针对“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进行了探讨。

在我们分析了该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中,我们概述了“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并介绍了基于该视域的构建方法,以及实施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通过某高校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构建与实施情况。

在我们探讨了这一体系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互联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实施、挑战、策略、案例分析、高校、价值、未来发展、结论、教育技术、创新教育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对教育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当下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构建和实施基于“互联网+”视域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关于如何构建和实施“互联网+”视域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变革,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评价方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和将在后续章节中进行详细阐述。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当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互联网+”视域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

2. 探讨基于“互联网+”视域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3. 探讨“互联网+”视域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策略。

4.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某高校“互联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经验,并提炼可供其他高校借鉴的经验。

面向算网的一体化能源算力网络技术研究

面向算网的一体化能源算力网络技术研究

I G I T C W技术 研究Technology Study0 引言随着“5G+AI+能源”的快速普及应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海量增长,各行业IT 系统上云的需求已转向上云之后的数字化能力构建。

云边端泛在计算模式兴起,计算进入网络内部,计算的效率、可信度与网络深度耦合,只有实现算网融合发展才能满足算网一体化业务发展需求,打造算网一体化高品质算力网络迫在眉睫。

完善全国云资源池算力布局,进行全国核心资源池集约共享、省级资源池、MEC 分级部署,如何基于“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新型算力布局,融合能源算网能力,打造一体化高品质算力网络,是本次研究的课题。

1 一体化算力网络整体部署1.1 算力概述在“5G+AI+能源”产业背景下,算法、算力、数据是AI 任务的三要素。

算力是基于相同的算法、成本和时间处理用户数据的能力。

在图像渲染,智能推荐等应用的算力实践中,AI 训练算法的演进对算力的需求增长了30万倍,可编程AI 芯片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算力服务能力的提升,算力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可量化服务。

数据中心EDC (Enterprise Data Center )是算力的物理承载,是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1]。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正在成为一种新作者简介:段俊娜(1980-),女,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算网融合、IP 网、4G/5G 云网通信领域。

项朝君(1979-),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算网融合、IP 网、4G/5G 云网通信领域。

郝双洋(1979-),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4G/5G 云网通信领域。

面向算网的一体化能源算力网络技术研究段俊娜,项朝君,郝双洋,刘 倩,崔 静,魏利朋,马淼娜,罗望东(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文章重点研究在互联网时代,加强算网深度耦合、提升能源网络算力能力,对云、网、边进行一体化能源算力网络部署。

能源互联网基础

能源互联网基础
能源互联网不同理解
办“公在室即里将和到工来厂的里时生代产,绿我色们可将再需生要能创建源一。多个能余源的互能源联则网可,以让与亿他万人人分能享够,在就自像己我的们家现中在、在
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杰里米·里夫金 (Jeremy Rifkin )
再“能生能源源互为联主网要一是次以能电源力,系与统天为然核气心网,络以、互交联通网网及络其等他其前他沿系信统息紧技密术耦为合基而础形,成以的分复布杂式多可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实施方案
能源互联网需要“自上而下的设计,自下而上的实施”。
能源互联网实施的切入点:主要是“三点四面”
三点:以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PRO-DSM/DR、节能、储能/提高能效为切入点。 采用传感器及智能仪表实现数据采集。能量产品不同于简单商品,关键在于掌握 能源大数据。 中国能源实际:富煤、贫油、少气,人均占有资源有限,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 网络之间耦合度不高,中国电网是同步大电网。所以,能源互联网建设要从中国 实际出发,研究如何落地,明确特征与功能定位,踏踏实实的去做产品。未来市 场空间很大。
16
社区综合能量信息管理平台
2016/3/4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多能交易平台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17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多能交易平台架构
2016/3/4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雏形
广东电力交易平台(试点)于2015年3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用发交户电易数厂电::量:21308105个+个亿度
21
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科学技术创新
2016/3/4

互联网+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实施评价的研究和应用

互联网+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实施评价的研究和应用

互联网+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实施评价的研究和应用发布时间:2021-09-14T00:17:40.17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于翔王犁烨孙伟利杨琴华春明贾乐宁刘平张博[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对于电力企业技术标准的实施和监督进行了概述:意义;现状及本文的主要工作,然后分析了技术标准实施和监督的选择原则,着重分析了技术标准评价标准的实施和监督的构建:立项评审环节;大纲评审环节;草案评审环节;技术标准复审环节,给出了电力生产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的措施:完善管理制度与相关的业务流程;电力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完善;完善电力企业的标准体系;对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的评定;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最后分析了新时期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的策略:标准化观念的创新;标准创新;模式创新。

国网南阳供电公司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本文首先对于电力企业技术标准的实施和监督进行了概述:意义;现状及本文的主要工作,然后分析了技术标准实施和监督的选择原则,着重分析了技术标准评价标准的实施和监督的构建:立项评审环节;大纲评审环节;草案评审环节;技术标准复审环节,给出了电力生产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的措施:完善管理制度与相关的业务流程;电力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完善;完善电力企业的标准体系;对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的评定;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最后分析了新时期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的策略:标准化观念的创新;标准创新;模式创新。

关键词: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实施;监督;建立 1 概述1.1 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实施和监督的意义技术标准对于标准化领域之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需要的相关的标准。

电力企业技术标准之中主要包括电力电力企业的产品标准、产品设计标准、工艺标准与检验和试验的标准,其中包括着很多的各个方面,为了能够使得电力电力企业能够范生产运营、提高效率、保障安全提供标准化支撑。

实施技术标准并且为了能够实现标准价值的手段,这也是能够提升电力生产的标准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指标体系
能量品质指标
安全可靠性 指标
经济性指标
社会性指标
能量结构 优化指标
交互友好性 组织管理与 合理开放性
指标
商业模式指标
指标
• 电能质量 • 燃气质量 • 供热质量 • 供冷质量
• 供电安全可 靠性
• 供气安全可 靠性
• 供热安全可 靠性
• 供冷安全可 靠性
• 信息网络安 全可靠性
• 盈利能力评 价
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坚持实用性和创新性相 结合的原则,能源互联网兼具能源体系实用性和 创新性的取向,实用性从客观实际应用的角度给
出评价分析指标,创新性从技术创新、体系创新 等方面评价分析能源互联网的指标。
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坚持系统性和协同发展 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从全方位评价分析能源互 联网的综合能力,协同发展从跨业务协调共同发 展的角度给出评价分析指标。
第 8期
马君华等: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不同定量化程度的众多指标构成的一个具 有多层次、多领域的评价体系。采取能定量则定 量、不能定量则采用定性打分法,定性和定量相 结合的方法得到各指标分值。
1 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
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 结合,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基本原则。定性 评价是对能源互联网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定量评 价是依据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中的数据信息进行 量化的精确评价。
2012 年以来,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高校开展 了 一 系 列 关 于 能 源 互 联 网 的 讨 论 [4-9]。 中 国 工 程 院 在《2015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中,将 能源互联网列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10]。2015 年
收稿日期:2018−05−30。
38
4 月,在北京香山召开了“能源互联网:前沿科 学问题与关键技术”学术讨论会[11]。2015 年 9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大发展峰会上提出倡议 “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 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2017 年,国家电网公 司提出了新时代战略目标,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 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能源互联网技术与思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与各传统产业相互融合,涵盖了材料、器件、设 备、系统、通信、信息等多方面的技术环节及政 策,涉及能源生产、存储、传输、转换和消费的 整个链条都在飞速发展。2016 年三部委发布了《关 于 推 进 “ 互 联 网 +” 智 慧 能 源 发 展 的 指 导 意 见 》 (发改能源[2016]392 号),2017 年国家能源局公 示了首批 55 个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和 89 个增量 配网试点示范项目,随着示范项目的建设,亟需 建立相应的项目验收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 偿债能力评 价
• 能源利用效 率
• 本地一次能 源利用率
• 外部输入能 源利用效率
• 设备利用效 率
• 用户用能成 本降低
• 运营成本降 低
• 可再生能源 发电减排量 变化
摘 要:能源互联网是能源发展的方向,是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为推进能源互
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借鉴能源相关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从能量品质、安全可靠性、经济性、社会性、能

源结构优化、交互友好性、组织管理与商业模式、合理开放性八个维度建立了能源互联网的评价指标体
系;借鉴逻辑框架和层次分析法的思路,给出了能源互联网综合评价方法,为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验收提
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如图 1 所示,从定性评 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内容包 括能源互联网的能量品质指标、安全可靠性指 标、经济性指标、社会性指标、能量结构优化指 标、交互友好性指标、组织管理与商业模式指 标、公平开放性指标等,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 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和量化。评价体系依托于评价 指标的计算方法,以评价计算指标为基准,对总 体评价进行打分。
第 51 卷 第 8 期 2018 年 8 月
中国电力
ELECTRIC POWER
Vol. 51, No. 8 Aug. 2018
能源互联网评价体系研究
马君华1,陆一鸣2,袁文广3,王磊1,黄文瑞1,延星1
(1.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084;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92; 3. 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
文 献 [12-14]给 出 了 能 源 互 联 网 的 定 义 、 结 构、建设目标、实现途径及运营技术,为建立能 源 互 联 网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指 明 了 方 向 。 文 献 [15-17] 从智能电网的角度建立了经济、能源、环境、社 会和工程 5 个角度的指标体系,为本文建立能源 互联网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本文 遵循选取指标的科学性、独立性、关联性、层次 性等原则,提出的能源互联网的指标体系是由不 同性质、不同内涵、不同属性、不同内容、不同
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能量品质;能量结构优化;指标体系
中 图 分 类 号 : TM76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805204
0 引言
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 式,也正在不断改造和颠覆着许多传统行业。在 此背景下,以电为核心的能源网和互联网的深度 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网和互 联网这两大现代社会基石的融合物,成为当前学 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2008 年,美国[1]在 FREEDM(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anagement)项目中,提出要建设能源互联网 (energy internet)。同年,德国[2]发起了 Eenergy 项目,力图打造新型的能源网络(internet of energy),并推动实施了 6 个示范项目。日本[3] 也提出了基于信息互联网的数字电网的有关计 划。2011 年,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将 能源互联网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核心之 一,这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2012 年 5 月 29 日,欧盟召开“成长任务:欧洲领导第三次工 业革命”会议,明确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围 绕能源互联网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