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统一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分析秦朝统一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理解还较为肤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教学难点: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分析,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直观展示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秦朝版图,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疆域范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秦朝统一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突出秦朝统一的重要性;5.互动环节:提问学生关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秦朝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原因:诸侯争霸,民不聊生2.过程:兼并六国,统一中国3.影响: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历史知识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秦朝统一中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初一上册中国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笔记
人教版初一上册中国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笔记秦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帝国,奠定了中国继续发展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秦统一前的背景在秦统一之前,中国大约有七百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裂为七国争霸的局面。
这七个国家分别为齐、楚、燕、赵、韩、魏、秦。
这个时期,战国七雄相互争斗,国力悬殊,无法统一。
二、秦始皇的背景与个人成就秦始皇,姓赵名政,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
他出生在赵国,秦朝的始祖,出身于秦国的一个贫寒家庭。
少年时期他非常聪明,勤奋好学。
在他的部下都说他是个“天下奇才”。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他做了许多重大的决策,这些都是他大创举。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推恩令、徭役法、律令法、径细法等,使整个国家的法制更加完善。
三、秦统一的途径秦统一中国采取了一些独特的方法。
首先,他中央集权,取消了列侯制度,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其次,他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通过武力征服其他的国家,强迫各国臣服。
此外,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法家思想的实施,以及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变革。
四、秦统一的重要性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影响到了世界的发展。
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帝国,为中国后续的统一做出了贡献,为后世的治理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同时,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改革,如修建了万里长城、修订了文字、规范度量衡等。
这些都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秦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中国的统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对后世的治理和文化影响深远。
秦始皇的统一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 课秦统一中国课时任务知道秦朝统一,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必背重点1.秦灭六国条件(1)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3)秦王嬴政积极筹划统一大计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战略统一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军事上对六国发动猛烈攻势。
不能写成“秦国”, 秦国是诸侯国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以咸阳为都城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皇帝为中心)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和官员都要遵从皇帝的指令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一些官员,称为“九卿”郡县制在地方上,全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3.巩固统一的措施目的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文化措施命李斯等人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影响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经济措施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单位)影响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交通措施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影响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军事措施设郡派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被匈奴占领的地区筑长城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影响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名词解释1.君主专制:是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单位长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图片包括各种物体的长度示例,如尺子、书本、椅子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图表包括长度单位换算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单位换算方法。视频包括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测量身高、房间长度等,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
-使用直尺:通过直尺上的刻度来测量物体长度。
-使用卷尺:通过卷尺上的刻度来测量物体长度。
-使用激光测距仪:通过激光测距仪来测量物体长度,适用于较远距离的测量。
5.长度单位在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
-科学研究:长度单位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量度,用于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工程应用:长度单位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量度,用于计算和设计各种工程结构。
-句:长度单位在测量身高、计算地图上的距离、测量物体长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4.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
-本文重点知识点: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
-词: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
-句:使用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等工具可以进行长度单位的测量。
5.长度单位在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理解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 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 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
——毛泽东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材料三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条件。 【答案】各地经济联系加强;春秋以来民族联系加强;各国人民都 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后国力增强;杰出历史人物的雄才大略、远见 卓识在统一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 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要点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一 秦的统一和巩固
材料一 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 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 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 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 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 的措施。
【答案】①政治上: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三公、地方推行郡县 制。②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 ④交通上:统一车轨,兴修灵渠。⑤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 城。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3)结合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谈谈其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 作用。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知识延伸
(1)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秦朝是统一六国后建立的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始皇建立的是郡县制,不是县制。确立县制是商鞅变法在政 治方面的措施之一。秦始皇在地方推行的郡县制是对商鞅变法建立 县制的继承与发展。 (3)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维护祖国统一课件
3.通过学习本框内容,旗帜鲜明地反 对分裂,拥护祖国统一,认识到实行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伟大构 想的重要保证,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 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能 够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探究一 反对分裂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 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无数 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 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 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 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 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小标题
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 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 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 加文本
请输入第四节的小标题
请在此添加第四节标题
请在此添加大标题
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 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 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 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 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 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 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 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 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 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 文本
请在此添加大标题
请在此添加小标题
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 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 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 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此 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在 此添加文本请在此添加文本请 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大标题
51%
请在此添加小标题
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 请在此添加文本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并讨论不同的长度单位。
•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
•教授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1米=100厘米。
3. 拓展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练习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设立小组竞赛,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比赛。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商品测量和价格计算。
三、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重要性,并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长度单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以及西晋的统一。
具体内容包括: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统一北方后,赤壁之战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2. 西晋的统一:西晋在司马炎的领导下,灭掉了吴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展开。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历史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联系,形成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2. 史料实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来验证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判别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
3. 历史解释:通过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影响。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难点:1. 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把握。
2. 分析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3.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理解和把握。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可以结合历史地图和时间线,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PPT课件3 人教版
统一构想和“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构想
提出过程: ①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②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 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 1982年《宪法》规定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设想, 1984年人大通过了关于一国两制的政策。
•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1.“台独”的理论有那些错误?请以史实来说明
2.“台独”的分裂: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 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历史上看:台湾自古和祖国大陆密不可分。台湾古称夷洲、流求。 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 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元朝1290年设澎湖巡检司。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行使对台湾的统治权。1683年康熙统一 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省设立。1895 年,《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 收复台湾。
台湾问题
材料2:温总理强调说:"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 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而且随后就发 生了南北战争。我们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
南北战争同两岸关系相比是否有相似和相比之处? 南北战争真的是为 了废除奴隶制而战吗?如果不是,为了什么?对两岸又有什么现实意义?
美国内战不是为了消灭奴隶制,而是分裂与统一两股势力之争。国家 的统一和政府的稳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 济的保证。美国内战的结果是 奴隶制的废除,联邦政府的强化,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为美国成为 下一世纪的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2新人教版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教学管理系统或微信群,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阅读教材和提供的资料,理解秦统一中国的背景和过程。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秦朝的政治制度,如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等。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
4.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如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情况,对本节课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有了基础的认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为本节课的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提供了铺垫。
其次,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来看,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他们在历史的认知方面,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这一特点,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此外,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各异。大部分学生课堂纪律良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也有部分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请详细介绍秦朝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
答案:秦朝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指中央政权掌握了地方的行政、军事和财政权力。郡县制是指国家划分为郡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请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解释其作用。
2024年英语教材统一人教版
2024年英语教材统一人教版
首先,对于教材统一人教版的决定,我们可以考虑教育部门的动机和目的。
教育部门可能希望通过统一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地区之间的差异,确保学生接受到相似水平的教育。
此举可能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我们可以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来考虑。
对于学生而言,统一教材可能意味着更加公平的学习机会,不会因为地区不同而受到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影响。
对于教师而言,统一教材可能带来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活动。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教材统一对于出版社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影响。
教材统一可能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教材印刷和发行,对出版社来说可能是一个商机,同时也可能带来市场竞争的压力。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来说,他们可能需要调整课程和培训内容,以适应新的教材标准。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思考。
很多国家都有统一的教育教材标准,这样可以确保学生接受到相似水平的教育,也
方便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
综上所述,教材统一人教版对于教育体系、学生、教师、出版社和教育培训机构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和挑战,需要全面考虑和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以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公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维护祖国统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维护祖国统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维护祖国统一》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祖国统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维护祖国统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但他们对祖国统一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才能真正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祖国统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案例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祖国统一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关于祖国统一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维护祖国统一。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一些具体的行动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问答和小测验,巩固学生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和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在自己生活中维护祖国统一,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共27页
5、焚书坑儒
• 措施: 焚书
坑儒
影响: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军 6、修 事 建长城
开灵渠
长城始建于周朝,春秋战国时 期的秦、赵、燕,以后后来的秦朝 、汉朝都有修建,修建长城的目的 多被理解为抵御北方匈奴的侵略。
时间:前221年
统一
都城:咸阳
人物:秦王 嬴政
秦
意义: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灭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 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诸侯长期 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了广大人民的 愿望。
秦统一天下是嬴政一个 人的功劳吗?
1 诸侯纷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 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统一 3 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4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5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决策适当
秦始皇像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
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
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 种图案。
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 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 的气势。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这套制 度有何 作用和 影响?
皇帝 最高统治 君
者
主
丞 太御
专
相
尉史 大
夫
中央政 府
制 中 央
集
郡(守 地方
权
)
政府
县(令)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回顾: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 诸侯国?其中哪个国家实力最 强?
战国七雄实力比较
12 10 8 6 4 2 0
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富强,国力大增; 为兼并六国打下基础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2019.9.16 金龙中学杨艳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A.台湾县,隶属浙江省 B.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C.台湾道,隶属福建省 D.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雅克萨之战
三 清朝对西藏地
区的有效管辖
三
清
朝 对
清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西
藏
清朝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
地
区
达赖喇嘛亲自入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1653
的 有
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后
设置 驻藏大臣
雍正帝时
闻,并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1685年和1986年,
平定大小 和卓叛乱
乾隆帝时
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 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设立 军机处
雍正帝时
组织雅克 萨之战
康熙帝时
知识点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他开创了著名的康乾 盛世大局面。在位统治期间最长、也最有活力。以下属于其历 史功绩的是( D )。
了中原历史王朝的做法,原因是( C )。
C.有利于巩固统治
B.实现了满汉一家 D.汉族地主势力大
雅克萨之战
二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二 郑成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功收
复台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
湾和
清朝
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清初,
在台 湾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将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
课后活动
课
1.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中说:
后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步
对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对台湾:恢复两岸关系有启示作用
合作探究二:比较“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 区、经济特区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异同。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民族区域自治
区 解决的问 别 题不同
为实现中国 和平统一
实行地区 不同
港澳台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解决民族问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 题 现代化建设
二二、、香香港、、澳澳门门的的回回归归之路
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
根本原因 —— 综合国力增强 政策保障 —— 一国两制的构想 法律依据 —— 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群众基础 —— 渴望回归
二二、、香香港港、、澳门澳的门回的归回归之路
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对港澳:开创港澳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3、内内涵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 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 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提和核心
两制
大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主体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3、地位: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 业的基本方针。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完成下列表格
年份 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1979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7
1990、 1991 1992 2005 2008
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 的变化
海基金会,海协会分别成立
达成“九二共识”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祖国大陆 实现“三通”
如何看出书是人教版的呢
如何看出书是人教版的呢人教版是中国教育部主导编写的一套教材体系,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学大纲编写的,具有权威性和全国性的特点。
因此,人教版的教材在国内的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识别出一本书是否为人教版,本文将介绍一些判断依据和方法。
首先,人教版教材通常具有统一的版面设计和包装风格。
在书的封面和背面,会印有人教版的logo和标识,标明出版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另外,人教版的教材内部也有统一的排版风格,包括字体、字号、标题等方面都有统一的规定,这些细节都是区分人教版和其他版本的重要依据。
其次,人教版的教材内容严谨、朴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在内容设置上,人教版教材会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进行编写,内容涵盖全面、系统,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而且,人教版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强化,这使得人教版的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人教版的教材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
人教版在编写教材时,会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会尽量避免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使得教材内容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此外,人教版的教材内容也会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插图等形式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人教版的教材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有一定的特点和风格。
人教版注重对知识的系统整合和深度拓展,教材内容的编排和组织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框架和脉络。
此外,在教材的设计上,人教版也会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一些例题、练习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要判断一本书是否为人教版,需要结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从版面设计、内容设置、语言表达和教学风格等方面入手,可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识别出一本书是否为人教版。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共29张PPT)
——李学勤. 东周与秦代文明〔M〕.
如何理解“大一统”?
领土 统一
政治 经济 统一 文字
……
思想 统一
大一统是伟业
大一统是智慧
大一统是主流
秦
魏 前225年灭魏
韩定都前咸230阳年灭韩
公元前221年
楚 前223年灭楚
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秦朝的历史开始了!
大一统是伟业
或许可以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天下初定”,兼并六国,实现了 统一的第一层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天下已定”,征服北河和南海, 实现了统一的第二层次。秦统一史上这 两个关键点之间的七年,秦人其实经历 了艰苦的战争进程。
秦 大一统是智慧
始 皇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
开 法律:定律令以法治
创 文化:用小篆书同文
大 一 统
经济:半两钱度量衡 交通:修驰道车同轨
基 业 以上措施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秦 大一统是智慧
始 皇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
①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开 法律:定律令以法治 封建国家。
创 文化:用小篆书同文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
统一度量衡
远交近攻
焚书坑儒 合纵外交
商鞅变法
……
二世而亡:大一统帝国崩塌
叩问:秦朝为何骤兴骤亡? 探究:真正亡秦的是什么?
课后作业
查阅资料以《我眼中的秦始皇》为题,写 一篇400字左右的小论文。
——阎步克
秦朝的灭亡 BC221年—BC207 年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13张PPT)
巩固拓展
用
估一估。
大约(7)个 长。
大约(2)个 长。
巩固拓展
橡皮有多长?
橡皮
大约( 1)个
长。
大约(2)个 长。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同样 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 位,才能得到同样的测量结果。
课后作业
完成主题课堂作业对应内容。
祝 你 学 习 进 步!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小学数学
谈话导入
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怎样测 量物体的长度吗?
探究新知
例1.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古代的人们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 长度作为标准测量物体的长度。
探究新知
1庹
1拃
把展开双臂后两手之 间的最大距离作为长 度单位,叫做“庹”。
把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 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 度单位,叫做“拃”。
如果只有②号和么?
小刀的长度。 1、昨天,我们来到了文具店,在解决购物的过程中,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贴标题)现在呀,我想给女儿买一个书包和一本练习本,老师带了30元够不够?(精算和估算
) 师:最快的是谁?用了多长时间?最慢的是谁?用了多长时间? 【课堂小结】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的练习。
易错举例
小刀的长度大约相当于( 53 )个食指的宽。
2、建立1秒的时间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验证 那是不是正如你们所说,②号盒子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③号盒子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比较小呢?我们马上用试验来验证一下。
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测量 师:刚才的短跑比赛用什么单位来计时的?谁知道这里为什么不用我们以前认识的时间单位时或分来计时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所有的叶 所有的花 所有的树
一片叶 统一 一朵花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一棵树
谢谢
新知导入
整体感知听朗读
1.读出节奏。 2.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统一》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新知讲解
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一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 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 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 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 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 想。
解析:A项,“用途便捷”搭配不当,改为“使用便捷”;C项语意重 复,“徜徉”“漫步”意思相近,保留一个;D项,“不超过”与“左 右”矛盾,删去一个。
课堂练习
4.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诗眼:“我等待着”。 这是诗人对情景的现场说明,也是诗人对自己在时代与人生中所处 的位置的一种解释;更进一步,还是他对自己在那样一种位置上所 展现的人文姿态的一种省察。 “等待着”什么呢?它们纷繁复杂,涉及人生、自我、生与死。 时代的背景,个人的前途,心灵隐秘的渴望。
阅读提示
这几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带给 我们审美的愉悦和多样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比 如《月夜》中“顶高的树”,《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 《风雨吟》中的“风”“雨”“海”“舟”等,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传达出独特的诗意。阅读诗歌,还可以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 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例如《月夜》中,与大树“并排 立着”的“我”,让人感受到一个寂寞而又独立自主的形象;结合 “五四运动”这一时代背景,就能进一步体会到,这一形象代表着新 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独立自由的渴望。同 学们不妨采用这种方法,试着自己解读这几首诗。
新知讲解
为什么说“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所有的花、叶、果实的存在都是为 了生命的传承,从这点意义上讲,繁 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 质都是统一的,那就是传承生命,所 以作者说“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新知讲解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 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 说你的看法。
③在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 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
写作特点
《统一》是一首直抒胸怀的 战士般的诗。这首诗通过展现所 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 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之间的 对立的关系,用“是”字将其等 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 的思想。揭示了对立之中存在着 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 的本质。
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隐藏着大智慧。
写作特点
从这五首短诗中举例说说新诗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 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 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 “来”“海”等。
写作特点
②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 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 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霜风呼呼的吹 着”等,语言散文化。
新知讲解
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
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 ,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拥有怎 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结 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 传递。从这点意义上看,所有的花、叶 、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 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 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 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课堂总结
这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几首现代诗。 比起古诗,它们的形式更自由,内涵更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形式上分行排列。 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下也可以自己写一些现代诗。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B.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C.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D.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解析:A项正确划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明确:认同,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 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是人类本身就 存在的认知规律。(共性)
(不认同,从事物的独特性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课堂小结
本诗由事物的表象特征看到其本质特征,让人思考 事物的“统一性”。揭示了事物认知的规律,简明质 朴而又蕴含哲理。
主题归纳:《统一》一诗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件很小的东西里
课堂练习
2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 A.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山舞银蛇,原驰蜡像。 D.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解析:A项运用了比喻; B项运用了对偶、借代;C项运用了比喻。
课堂练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 与游客的出行。 B.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 升城市形象。 C.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你会 感觉非常惬意。 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 右,非常划算。
统一
新知导入
【聂鲁达】智利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 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 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 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聂鲁达的一生 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
有一个智利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 趣,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1928年他 作为外交官赴缅甸上任时,出发来中国, 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 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学界名 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在访问中国时他 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聂”字是由 三只耳朵(繁体“聂”)组成,于是说: “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耳朵专门用来倾 听大海的声音。”他就是聂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