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学习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现代文明必须具备的一种文化。
为了学生适应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本课程从应用出发,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介绍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办公自动化套件,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
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学会制作实用高效的电子报表和制作幻灯片,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具有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并具有使用微机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一种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能力5.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的基本能力。
6.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7.掌握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三、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深度和广度本课程重点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和DOS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能够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
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的能力。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安全使用的知识。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2.教材皆秀玲《计算机应用基础》出版社:电子出版社2002年版3.参考书曾秀玲《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05月第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典型材料,考试改革,用于以CA1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111025)本大纲经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课程说明课程类别: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学时学分: 42学时,2.5学分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大学生入学后首先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四大领域(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行业应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并重点讲授三个方面的应用技能,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应用与信息检索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能较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和数据库Access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IE浏览器、搜索引擎和中国期刊网的使用方法;理解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能初步处理多媒体素材;掌握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防治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及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和其它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的先导课程。
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系统基础(8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应用和分类。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Computer课程编号111012003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计算机专业除外)课程模块通识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类别公共必修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系教研室大学计算机基础开课学期 1 考核方式通过性考试学时16 理论学时8实验学时8 学分 1先修课程无教材选用姜永生.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二、课程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全校公共必修课,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通识课。
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性强、涉及面广。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办公软件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的主要操作技能、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从应用角度出发,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文字编辑与排版、数据统计与分析、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初步运用计算机解决日常工作中的信息化办公问题的学习目标。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3.掌握文字编辑与排版的基本操作方法。
4.掌握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技能。
5.掌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6.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的基本方法。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文字编辑与排版工具WORG的实践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统计与分析EXCEL的实践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POWERPOINT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的实践操作能力。
6.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的能力。
(完整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2.课程学时与学分:48学时,2学分3.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各专业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继续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而设置。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本使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基础知识、Internet基本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及应用。
课程内容以计算机基本操作为基础,重点介绍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地应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和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一)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熟悉计算机的典型应用领域。
(二)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三)熟练掌握中文、英文(键盘)输入方法。
(四)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五)熟悉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应用。
(六)了解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应用。
四、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性能及其应用领域2.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和数据的基本单位3.计算机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基础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5.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6.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和软件层次关系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Windows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3.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4.程序管理、磁盘管理和控制面板第三章Word字处理软件【教学内容】1.Word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2.文档的编辑和排版3.表格的制作和修改4.文档的图文混排5.页面设置与打印第四章Excel电子表格软件【教学内容】1.Excel工作界面和相关基本概念2.工作簿、工作表的基本操作3.数据的输入和编辑4.工作表的格式化5.公式与函数的使用6.数据的图表化7.数据管理与分析8.工作表的打印第五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教学内容】1.PowerPoint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2.演示文稿外观的设计3.幻灯片的制作4.演示文稿动画效果的设置5.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与打印第六章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2.计算机局域网的基础知识3.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4.网络安全基本常识5.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内容】1.多媒体的基础知识2.数字图像技术3.数字音频技术4.数字视频技术5.数据压缩技术五、学习过程设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设计“学前操作水平摸底测试—因材施教,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夯实基础、典型应用案例驱动—实践并解决问题,课后自主完成综合设计—提高能力”的学习过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与结构
计算机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系统 的组成和结构、数制与编码等基础知
识。
网络基础及应用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 议和网络安全等知识,以及常用网络
工具的使用方法。
操作系统及应用
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 作方法,以及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技 巧。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
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 数据库设计方法,以及常用数据库管 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错误排查方法
介绍常见的错误类型和排查方法,如语法错误、逻辑错误、运行时错误等。
软件开发流程和团队协作模式
软件开发流程
介绍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常见的软件开发流程,帮助 程序员了解项目开发的整体过程。
团队协作模式
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团队协作模式,如分 工协作、对等协作等,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06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大纲
汇报人:XX
20XX-02-07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 • 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技术 • 编程思想与算法设计初步 • 实验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
01 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素养
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 计算机应用能力。
数据处理方法
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数据分析和数据呈现等 。
数据处理步骤
明确处理目的、收集原始 数据、选择合适处理方法 、进行数据处理、检查与 处理结果等。
数据库系统组成及关系型数据库介绍
数据库系统组成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课程编号:080620001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适用专业:所有专业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一年级上学期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教学目标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学科发展,弘扬计算机文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的识知能力。
目标2:让学生理解和建立“信息、计算、智能”这三大核心科学概念,理解计算机完成问题求解和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以“合理抽象、高效实现”为特征的构造性过程即“计算思维”的能力。
目标3: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和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各自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系统设计和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1、课程教学要求(1)让学生熟悉计算机分类、计算机特点、应用领域,了解普适计算、网格计算、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初步、大数据等技术;(2)熟悉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转换,计算机中非数值数据的表示;(3)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关系、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4)了解与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熟悉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的表示及三种控制结构,熟悉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5)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特征和类型;(6)理解与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基本概念、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及二级数据独立性、关系代数运算;(7)熟悉软件工程基本概念,了解软件工程生命周期,软件分析与软件设计方法;(8)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Internet信息检索技术;(9)了解信息安全基本概念,熟悉掌握算机病毒概念及防范措施。
2、教学方法以融入计算思维的问题/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研讨等教学法为主,以知识性的课堂讲授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方法。
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自主学习课程)课程编号:13200901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llege Computer学分:1建议自主学习时间:80学时课程类别:必修授课对象:全校本科专业学生教学单位: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修读学期:第1学期一、自主学习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自主学习课程。
课程的定位是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一年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来扩展学生的视野,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
课程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熟练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软件Office 2010及实用工具处理日常事务;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使用信息,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方法和技能,了解信息化社会中的相关法律与道德规范。
由于它还是一门自主学习课程,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了解和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为今后其他课程自主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自主学习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紧紧围绕以学生最需要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线,采取任务驱动、案例引导和设置问题的方式,组织和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水平方面应该达到:(1)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信息检索与应用、信息安全技术。
(2)熟练掌握计算机Windows 7平台操作环境,熟练掌握办公软件Office 2010的基本操作,能够进行文档排版和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和数据分析,独立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
(3)了解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计算机科学前沿的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后续学习和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操作。
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
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如网络搜索、邮件收发等。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数制与编码,如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以及 ASCII 码、汉字编码等。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磁盘管理、控制面板的使用等。
3、办公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排版、表格制作、图片插入等。
Excel 电子表格软件,涵盖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数据图表的制作等。
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如幻灯片的设计、动画效果的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等。
4、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网络协议,重点介绍 TCP/IP 协议。
网络连接方式,如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设置。
网络应用,如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文件的上传与下载等。
5、多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的概念、类型(音频、视频、图像等)。
多媒体文件的格式及处理软件。
6、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治信息安全的概念、重要性及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及防治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实践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概念,掌握基本原理,熟悉相关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组成的基本概念,具备实用操作能力;
3.能够勾勒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4.掌握编程技术和网络技术,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综合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
1.计算机概述:计算机概念、发展演变、应用环境及发展趋势;
2.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的功能,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内存系统,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外部设备,中央处理机,专用部件,控制器,网络系统;
3.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和程序的概念,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4.算法分析与设计:算法的概念,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程序设计;
5.数据结构:常用的数据结构,线性表,树结构和图结构;
6.程序设计:程序的概念,程序设计的基本要素,程序设计和实现方法;
7.对象:对象的概念,对象定义,对象构造,对象的行为;
8.网络系统: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服务,网络安全性;
9.操作系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英文名称: UniversityComputerFoundation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3学分适用对象: 各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除计算机专业外的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教育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知识应用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熟练地运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基本操作。
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搜索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将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分为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技能培养两部分,基本技能培养主要解决基本操作问题,综合技能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理论课时36学时;课堂实践36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讲授时间为一学期,内容有: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第三章操作系统Windows 7,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第五章常用工具介绍、第六章文字处理软件、第七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第八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内容根据能力结构按模块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各部分软件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以便学生直观的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课程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
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办公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和信息安全基础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和Office 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地使用电子邮件和浏览器的能力;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模型;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
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1.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法3. 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4. 熟练掌握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的使用方法.。
5. 理解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应用三.教学内容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3. 掌握计算机的运算基础,熟练掌握数制间的转换运算4. 理解计算机中的数据与编码。
【教学内容】1. 计算机概述2. 信息与信息技术3.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进位计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各进制之间的转换以及数据的单位;数值和文本信息在计算机中的标识;编码:信息与数据的联系和区别,ASCII码、BCD码、汉字编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进制及各数制之间的转换运算难点:编码第2章计算机系统【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以及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概念2.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3.了解微机系统硬件的基本配置与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常用外设的功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应当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一、课程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该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计算机的运行原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等。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 编程基础编程是计算机科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如C、C++或者Python,并掌握基本的编程概念和技巧,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通过编程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等,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常见的算法,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并能够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SQL语言,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查询。
5. 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通过软件工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英文名称: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基础课课程属性: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学时学分:总学时54 实验学时27 实验学分3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本科一年级制订时间:2014年8月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它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入门性课程;是后继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理论及计算机应用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常用现成软件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仪器设备主流配置的学生机、教师机以及局域网必须的网络设备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所有实验均需上机进行,每个实验都明确规定了实验目的,并配有若干个与实验内容相关操作题来练习。
为提高上机的效率,达到实验目的,应注意以下事项:(1)学生按照实验要求,上机前做好预习。
(2)每次上机按照学时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3)完成的实验文档或数据按老师要求提交或由老师检查评分。
五.考核与报告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书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上机操作,完成的实验文档或数据按老师要求提交或由老师检查评分。
六.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七.说明第一部分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时数:6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2、了解键盘的布局以及各种键的功能;3、掌握键盘操作的基本指法;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5、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计算机各种接口的功能与用途。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是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编程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科学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创新素养、合作素养和实践素养等。
4. 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持续跟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硬件:包括计算机的组成结构、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2. 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功能、原理、常用命令和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3. 数据结构与算法:包括线性表、树、图等常用数据结构和排序、查找等常用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4. 编程语言:包括常用的编程语言,如C、C++、Java等的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方法。
5. 数据库: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SQL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6. 网络与通信: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7. 软件工程:包括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教材阅读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项目实践: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项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学分:2.5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主要参考资料: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
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
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数据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冯式计算机结构计算机指令与程序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计算机软件概念及分类微机的发展概况微机的主要部件及性能指标常用数制及数制间的转换字符编码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理解指令及指令系统的概念,理解存储程序工作原理,计算机中的数据与编码;了解微机的发展,了解微机各基本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性能指标,了解常用外设的功能。
3.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应用操作系统的地位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基本功能操作系统的分类典型的微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基本使用方法:启动和关闭、桌面、程序管理、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和控制面板的主要功能。
重点掌握Windows XP文件、文件夹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程序管理、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分类、功能及Windows XP操作系统特点;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了解常用的几种微机操作系统,了解计算机的存储体系,了解常用外设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说明:1) 操作系统的分类只要求掌握到大类,大类下的细类不做要求。
2) 对操作系统的功能只介绍具有哪些功能及简要解释。
3) 了解典型的微机操作系统,不要求UNIX和Linux的应用。
4) 关于Windows XP的操作,重点介绍桌面(包括窗口操作、设置开始菜单、建立快捷方式、设置任务栏、使用帮助系统等)、资源管理器(文件(夹)的创建、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打印、搜索、关联等操作)和控制面板(如显示器、输入法、日期与时间、键盘、鼠标、系统、网络、添加/删除程序、添加新硬件等)的使用。
5) 对WindowsXP以外,其他操作系统仅了解其特点不要求掌握具体的操作命令。
4.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及关键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组成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重点掌握办公事务处理的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其他的常用办公软件及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关键技术和主要内容。
说明:本节内容在课堂讲授时可以用实例来说明各个软件的基本用法,上机讲解时要求学生同步操作。
5.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TCP/IP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拓朴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主要设备:传输介质、网卡、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Internet的网络结构和地址Internet的接入方式Windows XP的网络应用局域网连接局域网工作模式设置资源共享和访问方法浏览和搜索WWW信息收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方法网页制作的基本步骤网页的布局重点掌握e-mail、www浏览和搜索、FTP及接入方式和简单网页制作方法;理解Internet 的基本结构、地址;了解Internet的发展、主要功能,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OSI参考模型和TCP/IP的体系结构和它们的差别,了解常用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网卡、集线器、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网桥)。
6.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常用术语多媒体计算机声音、图像和视频文件的数字化数据压缩多媒体技术标准声音、图像和视频文件的分类多媒体创作工具简介Windows XP提供的多媒体附件工具理解多媒体信息及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理解声音的采样、量化、数字信号、采样频率、采样精度、编码,理解图像分辨率;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规格、声音和图像文件的分类、常用文件格式,了解数据压缩及数据压缩的常用方法、常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及Windows XP 提供的多媒体附件工具,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与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模型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系统设计SQL语言简介SQL Server简介ACCESS的基本应用掌握Access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组成,理解数据库及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术语;了解数据、信息及数据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和工具,了解SQL语言和SQL Server。
说明:1.了解E-R图的使用。
2.要求掌握ACCESS的使用方法(包括数据库建立与查询*)。
8.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关系计算机系统面临的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的概念及分类信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签名技术数字证书技术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特征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与来源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防火墙技术计算机安全教育掌握防范病毒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安全与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的联系及区别,了解信息安全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了解数据加密和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及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症状、特性、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和危害。
四.学时分配上课学时安排教学内容讲课上机实验课内学时合计备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社会 1 0 1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4 0 4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应用 4 2 6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 6 7 13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4 3 7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 4 1 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概述 5 2 7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4 1 5总计32 16 48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备注实验1:Windows XP操作系统应用 2 桌面、资源管理器、程序管理、控制面板的使用实验2:办公软件应用7 WORD、EXCEL和幻灯片制作实验3: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网络设置、资源共享和访问、网络信息的查看、网页制作、收发邮件、网上信息检索、利用FTP上传和下载文件实验4:图像处理方法和动画制作 1 利用画图程序处理图像文件,制作FLASH动画实验5:ACCESS数据库基本应用 2 利用ACCESS建表、输入数据、查询、创建窗体和报表实验6: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的使用 1 防病毒软件的安装、查杀病毒的方法,防火墙软件的开启和简单规则设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