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手,史料,原则]史料批判和运用第一手档案原则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摘要】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教师应当以新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为依托,发挥史料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原则及注意问题一、选择史料的原则1. 典型性。
史料的选择首先立足于基础知识,应围绕教材重点和难点来选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把握。
2. 多样性。
一是应注重史料类型的多样性,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史料,做到文字、图片、口述等史料兼顾,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兼顾。
如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把远古传说、考古发现、史家著述相结合,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会区分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又可以了解不同史料的价值,同时也能关注不同类型史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多重印证这一史学方法。
又如讲“租界”时,出示几张照片,包括上海租界工部局大楼照片、巡捕房国籍不同的警务人员的照片、五卅惨案现场的照片、外滩建筑群照片、徐家汇天文台照片等,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审视租界对上海的不同影响,租界既是“国中之国”,是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基地,同时也是了解和引进西方先进文明的窗口,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3. 针对性。
史料的选择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论水平,不能选择学生不理解的,也不能选择学生不感兴趣的。
比如中国古代的文献史料,如需要教师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不宜采用;再比如对史家著述的运用也应慎重,因为一般学生很少会具备研读专业史的能力和兴趣,有些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引用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内容时,效果不是很好。
二、在实施史料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1. 注意搜集史料。
历史教师要终身学习,保证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对教学有帮助的史料要善于收集。
历史是包罗万象的,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众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我们要建立一个纲目清晰的资料库,便于资料的储备和使用。
关于第一二手史料的题
关于第一二手史料的题摘要:一、定义第一二手史料二、第一二手史料的重要性三、如何辨别和使用第一二手史料四、第一二手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案例五、总结正文:一、定义第一二手史料第一二手史料,是指直接或间接反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原始资料。
这类资料通常包括历史遗迹、遗址、文献、档案、回忆录、日记、绘画、雕塑、碑刻等。
它们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对于了解和揭示历史真相具有重要作用。
二、第一二手史料的重要性第一二手史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们是历史事件的直接见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其次,第一二手史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
最后,通过对第一二手史料的挖掘和研究,可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为现实服务。
三、如何辨别和使用第一二手史料在辨别和使用第一二手史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真实性:要判断史料是否真实反映历史事件,要注意鉴别史料的真伪。
2.客观性:尽量选择客观、中立的史料,避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史料。
3.多样性:要搜集多方面的史料,以形成对历史的全面认识。
4.时效性:注意选择时效性较强的史料,以反映历史事件的最新动态。
5.关联性:搜集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史料,以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四、第一二手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案例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研究为例,通过对这一时期的遗址、文献、青铜器、壁画等第一二手史料的挖掘和研究,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特点,为还原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提供了有力证据。
五、总结第一二手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掌握和研究这类资料对于揭示历史真相具有重要意义。
在辨别和使用第一二手史料时,要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多样性、时效性和关联性。
通过搜集和分析第一二手史料,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为现实服务。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三大原则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三大原则第一篇: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三大原则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三大原则运用史料来丰富历史课堂,这是一种非常值得采用的教学手法。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对于很多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认知,史料的引入便能够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
教师要将更多有价值的史料以灵活的形式引入课堂上,这会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带来很多显著效果。
一、史料运用应体现“适时”原则在引用史料来辅助知识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一些相应的教学原则。
首先,在引入史料时要灵活的把握时机,要在最适当的时刻引入这些素材,这样,史料的教学辅助作用才能够充分得以发挥。
不少教师在引用史料来辅助知识教学时对于史料引入的时间缺乏有效的把握,引入的过早,学生很可能理解不了史料内容,史料的出现还可能带给学生认知障碍;引入的过迟,学生如果对于很多内容已经形成了既定认知,史料中的信息则难以再带给学生影响,史料教学能够发挥的效果也很局限。
因此,教师一定要以恰当的时机将史料引入课堂,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史料对于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
如,在讲述《宋金南北对峙》一课时,在分析宋高宗和秦桧为何要杀害岳飞这一问题时,由于教材中对于该事件介绍的非常少,学生凭借以往的了解误认为岳飞是秦桧一手策划害死的,还有些学生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又认为秦桧是当时金派回的奸细,宋金要议和的前提是要处死岳飞。
这些都会给学生理解真正的史实造成障碍与混淆,想要让学生对于这段历史有正确认知,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给学生提供一段明朝史学家文征明《满江红》里的一段材料。
这段史料能够让学生清晰而客观的认识这一段历史,能够更正学生的一些认知偏差,纠正学生形成的一些偏见,这才是史料教学的价值体现。
二、史料运用应体现“适量”原则史料在运用时也要体现适量原则,这一点也很重要。
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内容的描述,相关的史料非常多,将这些内容都引入课堂显然不实际。
档案史料原则与价值
档案史料的史料价值与使用原则众所周知,档案是第一手史料,档案史料作为人类社会的宝贵信息资源,对各个领域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对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研究,具有其他信息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信息的原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等。
但是一件档案只能反映历史的一个侧面或表面的现象,有的档案史料本身失实,因此据此得出的往往不是真实的结论。
另外,档案史料信息往往还存在着分散性和不系统性等问题,给利用者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史料本身价值降低。
为此,我们必须根据现实的社会需要和历史的需要,充分地占有史料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将有价值的档案史料信息提炼出来转化为系统翔实的编纂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素材和“半成品”,同时为更多的人利用档案史料提供便利,并延长档案原件的寿命。
对晚清档案保存最多的地方是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该馆馆藏清代档案约九百余万件,其中大部是有关晚清时期的档案。
这些档案主要是由清朝中央政府统治全国时所形成的文件构成,另有少数地方衙门挡案和私人档案。
在清朝中央政府档案中,一类是关于皇帝的言论和活动,.包括泊书、谕旨等,如军机处全宗档的上谕档、廷寄档;第二类是地方督抚及清政府各级臣工呈给阜帝的奏、表等,如宫中全宗的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全宗的录副奏折等:第三类是各个衙门之间的文书、文件,包括咨文、呈文等;第四类是关于皇帝亲族及宫廷内部情况的档案,如皇族的玉碟和内务府全宗档案等。
在上述四类概案中,最有价值的是朱批奏折和录副奏折,它反映的是各级大臣在处理军政要务时向清帝的报告内容及皇帝的批答意见,从中可以管窥清朝政局与社会变迁的内蕴,素为档案史料整理者和史学研究者所重视。
在各省,市、县的地方档案馆中,也存有清代各级地方衙门所形成的档案。
除去政府的文书档案外,在各级档案馆、图书馆或研究机构中还藏有大量的专门性档案及个人档案。
中国大陆地区关于民国时期史料的整理刊行,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初稿的编辑工作。
二轮复习史料和史料的运用
(1)晚清组。(1分) (2)东汉组、宋代组。(1分) 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 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以欧洲为中心。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一、史料的分类 二、获取史料的途径 三、史料价值的考查
四、影响史料解释的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历史是客观的,但历史学是主观的。事实上,史料无一不是经过写作人主观的选择和诠释 而成的,无论存心如何公正,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带上主观色彩。
一、史料的分类 二、获取史料的途径 三、史料价值的考查
四、影响史料解释的主要因素 五、注重史料运用原则的考查
六、注重史料运用方法的考查
1、以辩证的眼光评价历史 在历史评价方面,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要结合当时 历史背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地进行辩证评判。近年,涉及到这个问题的高考试题非常多。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
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
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2、研究者的评价立场: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集团立场(阶级立场、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地位不同、需 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因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史料的分类和解读1.史料的分类[内涵解读](1)史料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
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三是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文献资料:按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
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等,都是口传资料的典型。
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因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最确凿的历史依据。
A项不能因为有“牛骨”就确定牛耕的出现,因为牛最早只是作为宗庙的祭祀用品。
(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
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一、什么是史料?史料有哪些类型?概念: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
类型: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二、史料的分类:1、根据载体来分:(1)文字史料文字史料的地位: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
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可称浩如烟海。
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
①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
②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
③档案文书类:尤其对政治史及社会史研究颇有帮助。
④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
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⑤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2)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
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其重要在于直接性。
实物史料的地位:①比文字资料可信度高。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实物史料的局限:①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②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研究,借以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区分基本的史学要素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
史料的收集与鉴别
史料的鉴别
史料的收集
02
CHAPTER
史料解释
史料解释的定义
史料解释是指对历史资料进行解读、分析和阐述的过程,旨在揭示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意义。
史料解释是史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探究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01
时间、地点、人物
历史叙述中必须明确指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涉及到的人物。
02
事件
历史叙述的核心是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历史叙述的构成要素
客观性与主观性
历史叙述需要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解释和评价,以全面呈现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
教育性
历史叙述具有教育意义,它能够让读者了解过去的事件、人物和文化,培养其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CHAPTER
历史叙述
历史叙述是对过去事件的描述和解释,它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形式将历史事件呈现给读者。
历史叙述不仅仅是事实的陈述,还包括对事实的解释和评价,以及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阐述。
历史叙述的定义
03
证据
历史叙述需要基于可靠的证据,包括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口述传统等,以支持其陈述的事实和解释。
区分基本的史学要素
目录
史料 史料解释 历史叙述 历史观点
01
CHAPTER
史料
史料的定义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是指那些能够反映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和证据。
史料可以是文字、图片、实物、口述等多种形式,但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能够为历史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
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一、什么是史料?史料有哪些类型?概念: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
类型: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二、史料的分类:1、根据载体来分:(1)文字史料文字史料的地位: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
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可称浩如烟海。
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
①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
②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
③档案文书类:尤其对政治史及社会史研究颇有帮助。
④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
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⑤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2)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
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其重要在于直接性。
实物史料的地位:①比文字资料可信度高。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实物史料的局限:①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②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研究,借以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史料批判和运用第一手档案原则
史料批判和运用第一手档案原则【摘要】史料批判和第一手档案原则在历史研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史料批判有助于筛选真实可靠的史料,确保历史研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通过引入第一手档案原则,研究者可以直接接触历史事件的原始记录,避免信息的二次传递和失真。
本文探讨了史料批判对历史研究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第一手档案原则进行研究。
论述了第一手档案在历史考证中的优势和史料批判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强调了加强第一手档案保护的必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史料批判工作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释,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史料批判和第一手档案原则的重要性,并为历史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史料批判、第一手档案原则、历史研究、作用、意义、方法、技巧、优势、问题、挑战、保存、传承、重要性、展望、保护、历史考证。
1. 引言1.1 概述史料批判和运用第一手档案原则的重要性史料批判和运用第一手档案原则在历史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历史研究的基础是史料,而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史料批判就是对史料的来源、内容、形式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从而识别其真假、优劣。
史料批判有助于研究者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避免片面、偏颇的观点,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第一手档案原则指的是在进行历史研究时首先利用第一手档案,即未经过加工的原始历史文献或资料。
第一手档案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独特性,能够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况,对于还原历史真相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史料批判和第一手档案原则可以有效确保历史研究的可信性和客观性,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历史真相,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
这不仅有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也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史料批判和第一手档案原则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提升历史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历史研究中史料批判的作用在历史研究中,史料批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史料批判是指对历史文献、档案等史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审查和验证的过程。
浅谈史料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史料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摘要近年来,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将史料引入教学已成为趋势。
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史料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史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史料教学遵循原则注意问题一、史料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史料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充分使用教材史料原则充分使用教材的史料,这是中学历史课堂实施史料教学的前提条件。
新编历史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重视史料,且以直接史料为多,间接史料也多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可信度较高。
史料的种类也很多: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等,非常丰富。
这些史料基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
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细致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必然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
2、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史料是我们了解过去的媒介,在历史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史料的运用,注重发挥史料的教学价值。
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真正做到既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又能通过史料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3、真实性原则正如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
史料是从某一角度对历史的再现,是历史真实性的依据和实证。
课堂教学使用的史料必须真实可靠,这是体现历史学科科学性的坚实基础。
所以,选择史料最好是可信度强的原始材料、第一手资料,一般情况下还应该注明出处。
把野史趣闻当正史材料运用是史料教学的大忌。
4、渐进性原则。
史料的解析,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古现代汉语功底,较广的知识面。
因此,史料的选用必须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
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一、什么是史料?史料有哪些类型?概念: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
类型: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二、史料的分类:1、根据载体来分:(1)文字史料文字史料的地位: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
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可称浩如烟海。
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
①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
②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
③档案文书类:尤其对政治史及社会史研究颇有帮助。
④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
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⑤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2)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
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其重要在于直接性。
实物史料的地位:①比文字资料可信度高。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实物史料的局限:①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②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研究,借以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史料选择与运用的几个原则
史料选择与运用的几个原则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史料的选择和运用是指导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地对史料进行选择和运用,史学家们必须遵守史料选择与运用的几个原则。
首先是实用性原则。
要选择有价值的史料,就必须考虑史料在研究中所具有的实用性。
这就要求在史料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史料能否为研究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
只有能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史料才具有实用价值,才值得深入研究。
其次是恰当性原则。
恰当性原则是指在史料选择过程中史学家必须考虑史料的生成环境,并做出恰当的选择。
史料必须符合当时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才能够反映出历史的真实状况。
因此,在考虑史料选择时,要多考虑史料的时代背景,确定相对恰当的史料。
第三是完整性原则,它是指将史料组织起来,以使史料能够更加完整地反映出一段历史时期的真实状况。
完整性是史料选择的一个主要原则,只有在充分的史料的基础上,才能够准确的描绘出史料的历史场景。
只有将史料组织起来,才能反映出历史时期的全貌。
第四是专业性原则,专业性原则是指在史料选择过程中,尽可能只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史料,以保证史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选择和研究不相关的史料可能会陷入谬论,无法反映出历史时期的真实状况。
最后是反映性原则,反映性原则指在史料选择方面要尽可能选择可以反映出历史真实情况的史料,只有能够反映历史情况的史料,才能为史学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总之,史料选择与运用的几个原则是指导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实用性、恰当性、完整性、专业性以及反映性原则是在史料选择和运用时必须遵守的原则。
只有遵守这些原则,才能有效地对史料进行选择和运用,以提高史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史料实证应该遵循的原则
史料实证应该遵循的原则在谈到史料实证的时候,咱们得先把这些历史资料搞清楚。
说白了,史料就像是时间的快递员,送来的全是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这些快递员可不都是一团乱麻,里面可是有很多讲究的。
得对史料有个基本的了解。
就好比你在逛跳蚤市场,先得知道啥是真货,啥是赝品。
那些写得很美、听起来很牛的故事,咱们可不能光听表面的。
得看看背后的证据,啥时候写的,谁写的,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才能辨别出真伪,免得上当受骗,吃亏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史料得有出处,咱们不能随便相信一个没有来源的故事。
就像你听朋友说某某明星又离婚了,你得想想他是谁听来的,是真新闻还是八卦?同样,历史资料也要有据可查。
有些资料是当时的人亲历的,有些则是后人回忆的,这两者的可信度可完全不一样。
再说了,来源不同,信息的真实性也就千差万别。
我们可不能为了博眼球就随便抛出一些不靠谱的事儿,那可就太不负责任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要有多元的视角。
就像看一部电影,咱们总不能只看男主角的视角。
要是只看这一面,故事就变得单薄无味。
历史也是这样,得考虑不同的声音,看看每个人在那段历史中扮演的角色。
有人是主角,有人是配角,有的人甚至是路人甲。
这样才能还原一个更完整、更真实的历史场景。
还有一个原则就是要耐心。
做历史研究的朋友们,想必都知道,史料分析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好比你在煲汤,急不得。
得慢慢来,细细品味,每一味材料都得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变得醇厚。
不管是翻阅古籍还是查阅资料,都需要一种踏实的态度。
历史不会因为你的焦虑而加速,耐心是一种美德。
咱们说完原则,再来聊聊情感因素。
这年头,情感和历史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但历史就是人情世故的集合。
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统统都写在历史的篇章里。
很多时候,咱们在分析史料的时候,得带着一颗同情心。
试着理解那些曾经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的感受,他们的苦与乐。
要是你只是一味地追求事实而忽视了人性,那就像吃饭只顾着吃米饭,菜没了,怎么行呢?对了,史料实证还有个关键就是对比。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史料的选择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史料的选择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记录,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选取合适的史料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把握历史规律,提高历史思维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史料选择的角度,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原则、方法和技巧。
一、史料选择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史料应基于事实真实,避免虚构和编造。
历史史料要求真实性,作为师生教学交流重要的基础,应严格把握真实性原则。
当然,也不能全盘接受传统报纸、杂志、书籍等媒介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因为这些媒介往往有更强烈的个人、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偏见和缺陷,需要综合其他方面的资料予以印证和考证。
2.多样性原则历史史料应具有多样性,包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段、不同学科等。
这对于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对话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够实现更加全面的历史认知。
3.可读性原则史料的内容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尽量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和抽象的概念。
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举例、图表、实地参观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历史知识。
1.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进行选择初中学生普遍存在认知能力较弱、经验有限、知识体系不完整等问题,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简化、直观的史料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根据历史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历史课程目标通常包括结构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和价值性目标。
在选取史料时,应结合课程目标,围绕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制度、历史文化等方面展开史料选择。
3.根据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及其他资料进行选择教师应将教材作为史料选择的重要参考,同时结合其他网上教材、图片、视频、实物等多方面资源,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丰富的历史知识。
1.筛选适合本班级学生的史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筛选性的选择,让学生在史料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兴趣。
2.树立史料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其使用效果史料不仅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方法。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史料的分类和解读史料的分类和解读1.史料的分类[内涵解读](1)史料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
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三是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文献资料:按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
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等,都是口传资料的典型。
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因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最确凿的历史依据。
历史教学史料运用五原则
历史教学史料运用五原则唐黎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匡村实验学校,214154)摘㊀要:对史料的搜集㊁阅读㊁分析㊁理解和综合运用,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抓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求实,即要多用原始史料;求准,即要遴选典型史料;求新,即要更新陈旧史料;求活,即要活用乡土史料;求丰,即要积累生活史料.关键词:历史教学㊀史料运用㊀原则㊀㊀史料是再现和理解史实的重要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 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对史料的搜集㊁阅读㊁分析㊁理解和综合运用,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抓手.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㊁求实:要多用原始史料按照价值分类,史料可分为原始史料和间接史料.原始史料是指可考据的㊁未经主观臆断或添减的史料,能反映历史真实;间接史料则是指后人运用原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所谓求实,即在甄选史料时要多引用原始史料,确保其真实可靠,尽可能削减史料的主观色彩.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与 瓜分 中国狂潮»时,受间接史料的影响,学生对作为全权议和大臣,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李鸿章多有微词,甚至将甲午战争失败归咎于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推行避战妥协政策.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教师不妨呈现相关奏折㊁电报㊁书信等原始史料,引导学生探究李鸿章当时的政治倾向与决策.以«李鸿章全集 电稿»收录的李鸿章和丁汝昌的往来电报为例 李鸿章一再命令北洋舰队 出海巡游 相机攻敌 ,对日本海军实施 迎击 截击 ;黄海海战之后,李鸿章更是连续下令: 寇在门庭,汝岂能避处威海,坐视溃裂. (应)设法调度,相机迎击,以免坐困. 汝等稍有天良,须争一口气,舍一条命,于死中求生,荣莫大焉! 作为史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上述电稿未经任何解读,有相当的可信度,能够最大限度还原李鸿章对甲午海战的态度.另外,史志教材教法83㊀具有实事求是㊁述而不论的记叙特点,也可以作为原始史料.«甲午海军船舰志»等史志对甲午海战双方实力进行了如下对比:李鸿章手下虽然拥有当时中国最精锐的新式陆军 淮军,但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而同时期日本的新式陆军总人数已达24万,甲午战争中投入中国战场的兵力至少有15万.学生可通过对上述史料的分析与互证,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李鸿章在对日策略上确实有所妥协,但这并非消极的昏聩㊁畏惧,而是基于对当时中日两国实力对比的清醒认识.耗费李鸿章大量心血,历时十余年,花费近2000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舰队,是当时清王朝最接近世界军事近代化水平的国防力量.对于这样宝贵的武装,他当然不肯轻易损失.让这样的力量保存并能够在海上维持对日军的威慑,虽无奈,但务实.二㊁求准:要遴选典型史料笔者曾听过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位教师的备课非常充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较到位.然而,其中一段材料的运用,笔者觉得不是很恰当.教师在讲述 宋代制瓷业的发展 的内容时,提到当时出现了一些较为著名的窑址,特别是江西景德镇,后来逐步发展为我国著名的 瓷都 .接着,他向学生展示了一组主题为 景德镇瓷器 的图片,图片中除了青花瓷,还有一些色彩艳丽㊁纹饰繁复的瓷器,以此让学生感受当时制瓷业的发达㊁制瓷工艺的精妙.首先,青花在宋代并不是典型的瓷器品种.虽然唐代已经出现了青花瓷,但到了宋代,青花瓷的发展却有一定程度的衰败.通过查询资料可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处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今龙泉市)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清晰的时间纪年 太平兴国二年 ,即北宋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发掘的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同时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综合上述资料可知,宋代尚无现存于世的完整青花瓷器.其次,宋代的一些皇帝治理国家乏善可陈,在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方面却有着较高的造诣,上行下效,宋瓷总体风格古朴深沉,雅素简洁,温润如玉,很少会出现艳丽㊁华贵的器型.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历史背景,选择的史料要具有典型性.三㊁求新:要更新陈旧史料仍以笔者听过的一节公开课为例.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的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知识点时,教师列出了一组关于上海浦东社会经济发展的翔实数据,包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㊁财政收入㊁外贸进出口总额等,以此来说明浦东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经历了若干年大发展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但是笔者注意到,这位教师引用的是2011年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虽然也能说明问题,但从2011年至今,浦东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经济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和突破.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新数据比旧数据更有说服力,更能揭示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在课后与这位教师的交流中得知,他开设的这节课所使用的史料,有一部分参考了旧人教版 改革开放 中的部分内容.他觉得这组数据很有代表性,所以就原样复制了过来.这也提醒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内容变化,关注社会时代的变迁.又如,教学九年级上册第18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有些教师喜欢列举英国以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国家,如亚洲的日本,并将英国女王与日本天皇进行比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明德天皇于2019年5月接替明仁天皇成为日本新一届的天皇,并于2019年10月22日正式举行了登基仪式.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详细地核查课件中所引用的文字材料㊁数据㊁和图表等,一些经典资料可以反复使用,已经过时的㊁老旧的,必须随时更新.84㊀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1期四㊁求活:要活用乡土史料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中的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容时,运用了无锡电视台制作的一部关于荣氏兄弟的专题系列片.以一段展现荣氏兄弟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的视频导入后,笔者告诉学生: 这是无锡电视台专门拍摄的一部题为«无锡名人»的专题系列片,其中就有被誉为 面粉大王 纺织巨子 的荣氏兄弟,可以说,荣氏家族㊁荣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缩影和代表.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评价道: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同时,适当补充: 荣氏家族及其后代,在创办实业之余,还积极造福乡梓,捐赠私家花园 梅园,修建宝界桥,创办江南大学等. 这样的乡土史料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无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脉,丰富的古迹,众多的名人.位于滨湖区马山镇刘闾路2号的阖闾城遗址,是距今2500多年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都城;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年间的南禅寺,是历史上著名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之一;东晋时期留下了«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两幅传世名画的著名大画家顾恺之,是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博古(秦邦宪)是无锡人,其故居就在崇宁路西端,秦家也曾是无锡的名门望族;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那篇拨云见日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是无锡人胡福明 这些乡土史料都是历史教学的丰富资源,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五㊁求丰:要积累史料来源历史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生动鲜活的教学内容,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教师要累积经验,积淀知识,丰富阅历,既需要读万卷书,也需要行千里路.笔者每次与家人外出旅游,总要去一些当地著名的或有特色的博物馆.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所陈列的精美瓷器虽大部分已残缺,但器型精致,釉色素雅,不失皇家气度,充分体现了两宋时期我国制瓷业的繁荣发达 这是教学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的极好素材;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着雄奇威严的纵目人面具,高大神秘的立人像,妖娆多姿的青铜神树,精致等分的太阳形器 这些造型风格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各形器物,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时,作为独特的课外补充材料,能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笔者的史料清单中,还有珍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㊁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的 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㊁奥地利维也纳军事史博物馆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事件中遇刺时乘坐的敞篷汽车等珍贵的陈列品的高清图片.这些难得一见的史料,能帮助学生触摸更真实的历史.此外,一些制作精良的视频资料,也能对日常教学起到有益的参考或补充作用.例如,由中央宣传部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单位共同摄制的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是全方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一部优秀作品.学生通过观看鲜活生动㊁催人奋进的视频资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以及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深感荣耀与自豪,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参考文献:[1]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2]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3]陈悦.甲午海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4]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1860 1911) [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7.教材教法85㊀。
史料选择与运用的几个原则
史料选择与运用的几个原则
史学研究的核心是历史资料的收集与运用。
在研究史实时,史料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研究成果的价值。
史料选择和运用关系到整个史学研究的成败,是史学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重要环节。
史料选择应遵循客观原则。
史料收集和研究,以有意义、可信度高、能够起到较好解释、解决问题的史料或资料为基准选择。
历史史料可分为文献史料、统计史料、考古史料、艺术史料等,还可以采用视频、文字、照片、图片等形式。
一般来说,主要史料要以最原始的物品为主,最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原文;如果无法获取直接史料,则可采用评价史料或其它出版物,只有当最原始史料无法获取,或无法满足研究要求时,才能选择次一级史料。
为了保证史料的客观性,一般应采用多源史料,尽量多样化,保证史料的可靠性。
史料运用需遵循严谨原则。
史料所载内容可能有欠缺,错误、谬误等,因此史学研究者需要慎重对待每一份史料,只有经过慎重审查,排除过多的偏见和主观性,以客观事实为主,才能正确把握史料的实质,准确判断历史观点。
此外,史料选择和运用还应当遵循方针原则。
史学研究者需要理清研究问题,明确目标,根据研究要求,结合研究主题,从实用性、实用价值和可靠性等多种角度采集史料,合理使用史料,使史料与研究目标相得益彰,以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史料的选择与运用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必须正确认识其重要性,认真贯彻客观原则、严谨原则和方针原则,以正确的
态度收集和运用史料,才能获得最佳的研究成果。
史料运用原则
史料运用原则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而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史料的运用,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依据,正确运用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关键。
史料运用原则是指在历史研究中,对史料的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史料的真实性是最基本的原则。
史料必须真实可靠,不能虚构或歪曲事实。
其次,史料的全面性是重要原则。
历史研究需要全面地收集和运用史料,不能片面或偏颇。
第三,史料的时代性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史料必须按照其时代的背景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运用。
第四,史料的客观性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历史研究需要客观地分析和运用史料,不能带有主观色彩。
第五,史料的比较性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历史研究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史料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实际的历史研究中,正确运用史料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研究某个历史事件时,需要收集和运用当时的文献、图片、物品等史料,以便更好地了解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在运用史料时,需要注意史料的来源、真实性、时代性、客观性和比较性等原则,以确保历史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依据,正确运用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关键。
在历史研究中,需要遵循史料运用原则,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全面
性、时代性、客观性和比较性,以便更好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历史资料就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近代以来伴随着历史学所出现了诸如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人口学等学科,并且日渐发展成熟完善,同时,各国大量的解密档案开始大规模的曝光和开放,这就为历史学研究的突破创造了大量的的资源,使得兰克的实证主义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再一次发挥它的作用,更加接近于客观历史事实。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一手档案,并进行有力的史料批判,进一步消除混淆视听的主观臆断史学,从而还历史以真正的面目。
பைடு நூலகம்
参考文献:
三、小结
兰克的实证主义深深影响了19世纪的历史思维,在近代西方史学界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声名远播的“兰克学派”。而作为历史的研究者和书写者,兰克的这种思想在现代仍然长盛不衰,继续为我们进行历史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因为我们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料作为其理论阐述工具,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我们要力求遵循实证主义理论大师兰克的史学研究方法――运用客观主义原则秉笔直书,运用史料批判用最接近事实的原始档案叙述历史。正如兰克所说:“先生们,请不要鼓掌,说话的不是我,而是历史通过我的口来说话。”
[关键词]兰克;史料批判;第一手档案;实证主义
近年来,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舆论进一步开放,民主政治发展进一步深入,世界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大量的档案解密工作,使得在特定时期无法对外开放的原始档案曝光,包括这种已刊或未刊的政府或议会的公报、会议记录、法令和条约以及当事人的信件、日记、回忆录等等。随之而来的大规模翻译让这些原始档案、第一手资料公之于世界人民。当然,这对于历史研究,特别是为世界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充沛可靠的资料来源,使得兰克的实证主义思想再一次得到广泛利用和传承。
一、兰克实证主义的“史料批判”思想
二、从第一手档案中寻找真实的历史
通过以上对兰克史料批判的实证主义理论的分析,作为历史的研究者,面对我们所要研究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只运用第二手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很多疏于考证的资料往往漏洞百出,如果不进一步搜集更为真实的第一手档案,那么研究出来的成果只会是错上加错的恶性循环,这会给史学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此,我认为我的导师宋永成老师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他在做学问和平常指导我们论文写作方面特别强调运用第一手资料的原则,告诫我们不要让先前的传统舆论蒙蔽视野、混淆视听,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惯常思维。面对研究对象,要善于搜集原始档案;面对档案,要敢于求证,力争写出最真实的历史。那么,在这里,我将以一段原始档案为依据,来说明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史料批判和运用第一手档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