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结构性矛盾现状及对策分析——由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布而感
探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研究
探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研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是指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宏观经济政策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方向进行探析。
1. 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是由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和实施的,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中国人民银行等。
这些部门之间存在着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的问题。
这导致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统一规划和执行力度,容易出现政策之间的冲突和对立。
2. 财政政策过于依赖土地财政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的波动性较大,且容易受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我国财政政策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容易导致财政收入的不稳定和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3. 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不足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银行信贷政策等方式进行调控。
在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不足,导致了市场利率波动较大,从而影响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4. 产业政策的过度干预我国的产业政策过度干预,容易导致政府资源配置不合理,对市场的扭曲作用。
过度的产业政策干预会使市场资源配置失衡,产生浪费和市场混乱,从而影响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二、改革方向研究1.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统筹规划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统筹规划,建立起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统一的决策和执行体系,确保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2. 多元化财政收入来源为了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我国需要多元化财政收入来源,加大税收的收入比重,完善各项税收制度,并通过市场化手段增加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稳定度,从而保障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对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几点思考
它们 价格水平 的下降 已经成为带动整 个工业 品出厂价格下降的关键 因素。
如不 引起 足够,预计 20 0 5年经济 增长将 达到 9 %或 略高 ,消费物价增 长幅度控 制 在2 %左 右,保持全年较 高的经济增
长速度已成定局。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 出发 ,虽然从
放 ,积极发展 资本市场 ;切实转变外
贸增长方式 , 合理用好外汇储 备。
一
早开放垄断行业 。 民营资本的进入 , 有
助 于 垄 断 行 业 依 照 市 场 规 律 办 事 ,提
、
20 0 6年 的 主 要 任 务 不 是 防止
年 是 否能够 有效 避 免通 货 紧缩 的 出 现。从统计数据来看 ,各种物价水平 基本处于下降通道。就 累计居 民消费 价格水平变化而言 ,1 季度分别为 —3 28 . %、2 3 . %和 2 0 ,而 1 .% 0月份又 下降到 19 ;就工业 品出厂 价格 水 .% 平变化而言 , 3季度分别为 5 6 、 l .% 52 和 5 0 ,而 1 月份 叉分 .% .% 0—1 1 别 降 到 4 0 和 3 2 。特 别 是 .% .% 20 0 4年宏观调控 的重 点行业 钢铁业 ,
这 些行 业 完全可 能 在不 久 的将来 由 20 0 4年 的过热行 业转 化 为新一 轮 的
过剩行业 ,必须引起 足够警惕 。需要
和支出 )对经济行 为的调节作用 已经 受到削弱 。 就 20 0 6年的财政税 收政策而言 ,
农 财 与 务0午 1 村 政 财 26 第 期1 0 1
展 ;坚定 不移推 进银 行业 的改 革 开
物价水平变化的干扰。通货 紧缩可 以 使公众 和企业感到把钱存 银行 的实 际收益更高 ,从而对未来的经济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并分析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经济结构的失衡现象中国经济一直以来都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这种模式造就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和失衡。
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服务业的比重明显偏低。
据统计,中国服务业的比重仅为45%,而发达国家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0%左右。
这种经济结构的失衡现象,显然会影响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据预测,人口老龄化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老年人口增加导致养老支出增加,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
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会导致社会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继续依靠出口和制造业来支撑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
三、经济增长缓慢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增速已经从过去的两位数逐渐降至个位数。
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低附加值和高污染排放。
中国的制造业高度依赖污染排放,包括重化工业和钢铁业等对环境的造成的压力巨大。
制造业的低附加值难以为继,必须升级升级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四、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问题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等问题。
与此同时,能源危机问题也开始显现,由于中国依然依靠进口大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太多的能源安全因素将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造成影响。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中国应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投资资源的配置效率。
其次,中国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扩大社保和相关制度的覆盖面,同时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第三,中国需要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政策取向偏重工业规模扩大和工业总量提高,忽视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主要依靠高积累、高投资支撑,由此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第一,生产结构不合理。
现有生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表现为低素质下的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
第二,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各类产业普遍分散程度高,集中度低,企业追求“大而全”和“小而全”,大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分工合作,现有加工制造能力未能有效优化组合。
第三,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
中国长期重复依靠政府拨款进行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道路,缺少真正投资主体,投资活动的成本约束和效益激励,导致科研与产业分离,技术商业化能力低下,产业技术进步缓慢,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二)地区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趋同化在现行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追求工业自成体系,造成重复投资、重复引进、重复生产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各地区之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分工协作程度弱化。
产业结构趋同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突出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低技术生产能力过剩、高技术产品生产能力又十分不足;由于地方利益竞争强化,为保护地方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贸易与要素流动壁垒,扭曲了资源配置,降低了生产效率,削弱了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能力,阻碍了地区优势发挥,加剧了地区间发展差距,破坏了生态环境。
(三)城镇化水平偏低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按照生产结构、劳动力配置结构和城乡人口结构分布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中国城镇化水平并没有达到国际城市化35%的水平。
城镇化水平过低,不仅影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不利于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还加大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影响社会稳定。
二、针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一)注重民生产业发展,协调富民与强国的关系,实现国富民强双赢局面。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
经济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农业与非农产业结构的失衡。
产业结构失衡体现在产业间的比重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和服务业比重相对较小;区域结构失衡表现为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农业与非农产业结构失衡则是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这种经济结构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较为复杂。
首先,历史原因是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源之一、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主要靠着重工业来发展经济,农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
这种发展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没有得到有效纠正,导致结构失衡的问题。
其次,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也是造成结构失衡的原因之一、过去,我国依靠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而忽视了消费需求的发展。
这种模式导致了重工业的比重过大,轻工业和服务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此外,政府在区域发展上的偏向也是导致结构失衡的原因之一、许多资源和政策倾向于东部地区,导致了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进而影响了整体经济结构的平衡。
针对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对策。
首先,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环境要求。
同时,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和服务化方向转变。
其次,应坚持区域发展的统筹协调原则,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投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同时,要鼓励东部地区的发达地区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和合作,形成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后,应加强农业发展的支持和调控,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发展与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在当今社会,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许多主要矛盾和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政策失衡1.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
经济需要增长以持续推动国家的发展,但另过快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给经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2. 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不平衡另一个主要矛盾在于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失衡。
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的购买力逐渐减弱,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困难1.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矛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而传统产业仍占据着经济的大部分份额。
这导致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矛盾,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变得困难。
2. 城乡产业结构不平衡另一个问题是城乡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城市的发展往往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导致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外流加剧,这使得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三、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1. 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运行中,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的科技和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陷入了资源匮乏和技术滞后的困境。
2.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认为政府应采取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另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总结回顾:在经济运行中,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层面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充分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因果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症结,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标的实现,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需求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失衡。
一是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
中国长期主要依赖投资、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在投资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最终消费占GDP 的比例持续下滑,据统计,中国的资本形成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32%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46.8%,最终消费率则由同期的67%左右下降到48.6%。
二是高投资形成的巨大产能直接导致对外过度依赖。
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到2008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70%。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与产业内部失衡并存的特征愈加凸显。
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截至2009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2.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长期并存。
一方面,部分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企业制度改革滞后,企业缺乏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短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三)城乡、区域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城镇化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
中国经济规模发展空间结构失衡,城乡差距仍在持续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由1980年的1.05∶1扩大到2009年的2.2∶1。
(四)要素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70%的铜矿石、90%的铬铁矿石等都依靠进口。
从生态环境看,中国“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在投资增长中呈现继续强化之势。
浅析我国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浅析我国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应对之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相对落后,对我国的物价水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物价不稳定的条件下,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有效的扩大内需。
在此种情况下,应当积极采取相关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减轻人民币值的压力,缓解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问题,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1.直接原因多年来,我国片面强调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这是导致外部失衡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出口也为弥补我国外汇缺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原来过度依赖外需发展经济的策略并没有及时得到调整。
同时,在外需模式导向下,出口创汇规模就自然演变成地方政府业缋考核的一个标准,扩大出口成了某些地方政府追求的政绩工程。
由此,造成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以及人为地阻碍资源与商品在不同地区间的自由流动等。
而在国际市场上,各地方为了争抢客户,出口商之间相互杀价、恶性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一些出口商品的价格低于出口换汇成本,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
2.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国内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粗放式的投资来推动,国内消费市场的培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扩大内需往往只被作为一种权宜之计,因而也加重了对出口的依赖。
在我国,投资率很高,但消费率却很低。
除了因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被迫储蓄外,我国储蓄率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机构效率极低,不能按市场机制配置有限的资金。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间接金融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而间接金融又以国有银行为主,在贷款融资方面,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存在歧视。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自身结构问题的逐渐凸显,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此背景下,文章将从三方面探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
一、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实现了高速发展,但这种发展方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1. 经济增长方式单一: 以投资为主导,把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利用起来为主的发展方式已经导致了投资需求增长不足和产能过剩,进而导致了经济增长缓慢和产能利用率低下。
2. 依赖资源投入: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以资源投入为主,在较长的时间内依靠资源的投入维系着经济发展。
这种方式不仅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而且难以久远。
3. 大规模的信贷化过度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由于国内企业大规模的借款和信贷化过度,导致银行业信贷表外化和“影子银行”的出现,从而带来了金融安全风险。
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针对以上问题,需要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方式除了走向以技术创新和服务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式之外,中国还应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 改变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发展服务产业是促进经济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发展旅游、康体、文化、医疗等服务业,提高以消费为导向的质量和消费品质量。
3. 大力发展“新经济”新经济是指在新兴产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打造的全新产业模式和生态。
如,互联网+、智能家居、共享经济等。
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新产业上加大投入,从而扩大内需,改变经济结构。
4. 控制金融领域的风险对于当前出现的金融隐患,未来管控风险则尤为关键。
建设符合国外经验的所有权管理学机构,实行资产托管制度,降低杠杆率,并且坚决控制“影子银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一、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1.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矛盾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题任务,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多方面的矛盾。
首先是传统产业的利益维护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产业在改革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则需要巨大的资源和资金投入。
其次是企业效益与员工生活之间的矛盾,一些企业实施效益导向的生产模式使得员工工作强度增大、工资水平不变甚至降低。
2.经济结构转型的矛盾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经济与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城市化率已相对较高,且环境压力较大;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落后,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并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压力。
3.财政与货币政策矛盾国家采取货币政策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在实践中常常面临财政政策的制约。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别掌握在不同部门之中,协调难度较大。
此外,过度的货币放松也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而采取过严的货币政策则将压抑经济发展。
4.自主创新与人才矛盾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我国自主创新仍然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高端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普通技能型人才过剩。
这意味着我国的自主创新仍然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5.国内市场需求与外需市场需求矛盾我国的经济发展依旧面临着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的问题,而外需市场需求则不断扩大。
中国的外贸形势非常严峻,加上自身的市场发展问题,导致了市场需求矛盾。
二、对策分析1.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仍然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要充分保护传统产业不受到过度压缩和挤压,同时加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加强新技术研发能力,在快速和稳健的转型过程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发展绿色经济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构调整,对策,我国]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如何更好的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调整的过程。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相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制约因素;措施一、经济结构调整制约因素(一)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消费增长率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过去的解决温饱问题为首要任务进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发展阶段。
客观上要求这一阶段的经济结构要与之相匹配,经济增长方式应由过去的以投资带动为主逐渐转变为消费拉动起主要作用。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在外需减少引起的消费水平降低,其中也有高储蓄、低消费的问题。
投资需求在经济的发展中更多的表现为中间需求,由投资进一步形成生产能力,然而这种能力若无法进入最终的消费就没有意义,会造成产能的过剩。
但近年来,与投资率的持续增长相比较起来,消费率却始终处于下降状态,当前我国消费率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转型的需要。
(二)当前经济结构过多的依赖于外需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高于60%,这远超过一些发展中大国和发达国家的水平。
过高的外贸依存度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不协调,过多的依赖于出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需的发展。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会引起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增强,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
金融危机的出现也在促使经济发展机制的转变,过去通过市场外需来消化大量产能的增长方式难以继续。
整体来看,虽然我国外贸出口这一经济驱动力不能放弃,但经济增长过多依靠外需拉动的方式必须加以改变。
(三)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巨额的经济刺激计划对加快发展、提振经济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不合理的投资引导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部分工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
一些资源性产业项目虽然带有高污染、高能耗的影响,但因其具有见效快、投资大、回报高等特点,在强大的信贷货币支持下往往又开始继续生产。
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摘要宏观经济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表现尤为复杂,具体为:经济结构调整中矛盾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结构失衡,国际收支不平衡,贫富分化严重,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宏观经济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一、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失衡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下滑18个季度,为改革开放以来时间最长的周期。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值创其继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记录。
许多企业家和投资者开始逐步退出中国。
过去中国增长模式的鲜明特点是“高速增长”和“结构失衡”,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高投资”和“强出口”。
从动力转换的角度看,旧增长动力的退出是波动性的,新增长动力的发力也不是平稳的,因此,未来三五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会出现波动,这并不奇怪。
在这种新常态之下,中国一方面需要接受经济数据的波动,一方面需要尽快完成结构的优化升级。
那种经济下行压力一增大,就寄望政府出台刺激政策“烫平”周期的论点和做法是一种短视,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并无裨益。
2.国际收支不平衡首先,从出口角度看,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存在衰退的危险,世界经济也存在不景气的可能性,这都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再加上近年来,中国国内调整出口退税率以及人民币加快升值等项政策的影响,也正在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负面的影响,事实上,中国的对外出口已经收到负面影响。
我国发生通货膨胀,导致出口商品成本必然上升,使用外国货币计价的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就会削弱我国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巨大就业压力不仅影响效率,且威胁社会稳定,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尽管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就业工作,但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我国劳动力供需缺口明显,当年新增的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城镇劳动力以及接纳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加起来每年超过3000万人,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
浅析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存的问题及对策
( 二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产业的转型
的对 比 ,两 者的矛 盾 日益突 出。 经 济体 制改 革是 一项 长远 的事 业 ,也 是实 现我 国经 济结 构优 化 另一 方 面是 需求 结构 的失 衡 ,首先 ,投 资 与消费 存 在严 重 的不 的必然 途径 ,如何 在经 济新 常态 下实 现 经济 的稳增 长 ,需 要通 过经 协调 , 目前 投资 需求 是经 济增 长 的主要 方 式 ,而消费 需 求却 远远 的 济 体制 改革 的 深化 来实 现 。从 目前 的宏观 层面 来看 ,资 本 资 源 、 落后 与经 济 的增 长 ,消费 需求 长期 不足 ,增 长相 对较 慢 ,虽 然有庞 劳 动需 要重 新 的组合 ,从而 把优 势 的资源 引入 到新 型 的产业 中去 ,
二 、我 国宏观经济 结构存在 的问题
( 一 )投资消费 结构 失调
( 二 )供需结构失衡
在 我 国 的 现有 经济 结 构 中 ,供 给 与需 求结 构 失 衡 问题 逐 渐 突 出 ,对 于供 给结 构 失衡 来说 主要 体 现在 以下几 个 方面 :首 选 ,产 业
长 久 以来 我 国的投 资 消费 结构 就存 在 失衡 的 问题 ,投 资在 经济 结 构 失衡 ,在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在 原 材 料 、人力 资 源 方 面 具 有 明 发展 中的 比重 要大 于 消费 ,尤 其是 在2 0 0 8 年 以后 ,由于受 到 国外 经 显 的优 势 ,以劳 动密 集 型 的产业 为主 要 , 中国制 造在 过去 的 3 0 年 间 济 危机 的影 响 ,为 了稳 定 国 内的 经济 ,我 国启 动 了4 万 亿 的投 资 , 在 全球 不 断的增 加 ,但 是 随着人 口红利 的减 少 以及资 源 的枯 竭 ,我
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8年申论预测题: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也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外贸顺差过大和外汇积累过多等可能使国民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问题。
这些问题从2003年以来重复出现,必然有其结构性、制度性的根源。
这些宏观经济问题与国民经济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如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资源环境问题严峻等密切相关。
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挥政府在宏观治理上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不足。
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而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59.8%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50.0%。
这几年,我国政府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控制银根和地根,对投资实行有保有压,并强调扩大内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投资增长一再反弹,内需扩大相对乏力,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
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将来又会变成生产能力,有可能使得1997年开始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重复出现。
二是投资集中于某些产业。
近几年,我国不仅投资增长过快,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
2003年、2004年、2005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06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
这使得这些产业的众多投资项目完成后,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竞争激烈,价格下降,不少企业难于收回投资成本,还会使银行呆坏账增加,加大金融和经济风险。
三是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双盈余”。
从1994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年年出现盈余。
贸易顺差从1994年的5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7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达1125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同期614亿美元的规模。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以及策略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以及策略探讨摘要:我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长期以来积累的经济问题在当下呈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这给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消除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而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正在不断地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
本文通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隐患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运行;隐患;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一个高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规模已于2010年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规模的膨胀是建立在投资拉动、政府主导以及粗放发展的基础之上,这种模式本身不具有可持续性,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尽管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但是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必然会危及到宏观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质量。
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我国经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供给失衡的视角出发来进行阐述。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是通过供给之间的匹配实现的,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基本上都可以归结到供需失衡这一层面,具体分析如下:从供给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供给过剩,我国众多产品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例如水泥、钢铁、纺织品等等,产能的过程一方面意味着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意味着供大于求,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而目前我国在上述行业的投资力度依然没有减缓,这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来看,一旦产能过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供给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结构的失衡,即我国社会产品的产出结构失衡问题极为严重,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即产能过剩的行业基本上都是属于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更多的是依赖能源消耗,其发展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鉴于资源的有效性,如果不尽快进行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基础必然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2卷 l
第 6期
Jui [ f n a i ne& E oo c Unvri ola o Yu nnFn c ' 3 a cnmi ie t s sy
V 1 1N . o. , o 6 2
中 国宏观 经济结构性矛盾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结 了发展过 的模 型 , 二 战 以 后美 国 以及欧 洲 的 经 对 济发展 与经济 波 动 做 出全 面 的描 述 , 且用 大 量 的 时 而
些 年来在 引进竞 争 的 同时 , 出现 了过 度 竞争 与 行 也 第二 , 结 构 , 产 结 构 , 费 结 构 的矛 盾 。体 产业 生 消
在 16 97年到 17 年间 , 长期失业 率与通 货膨 90 研究 胀 的真正联 系 , 新 了人们对 费 利普 斯 曲线 的理解 , 更 开 创 了“ 预期 的 菲利 普斯 曲线 ” 15 代到 16 带 。 90年 90年 代 期间 , 费尔普斯 利用罗 特 ・ 索罗 提 出 的平衡 增 长理 论
一
济增 长黄金律 ”是平 衡增长 路 径中 劳动 与资 本 配置 最 , 优化的条 件。即将 劳动与资 本 比率 视为 一种 最重 要 的 经济 关系 , 通过 调整劳 动与 资本 比率 , 以确 定 一种 并 可
可预期的经济增长。14 94年, 费尔普斯提出结构性 萧 条、 失业 、 利息和资产的现代均衡理论 , 全面地 回顾和
作者简介 : 罗纬凡( 9 18
)女 , , 湖北 黄石人 , 硕士研究 生, 研究 方向为 国际金 融理论 。
市场模 型和两 部 门 固 定投 资模 型 , 一 个跨 时 一般 均 在 衡 的框架 下探 讨 了 真实 需 求 和供 给 冲 击 一资 本 存 量 、
石油 、 术进 步 水 平 和技 术进 步 率 、 收 结构 和关税 、 技 税
现在 : 一是农 业基础薄 弱 , 民收入增 长 缓慢 。由于 人 农 均耕地 少 , 动 力 富余 等原 因 , 业 生 产 的效 益 比较 劳 农 低 , 民收 入增 长 较慢 。二 是基 础设 施 发 展不 足 的 问 农
二、 我国 当前结构 性矛盾 的主要表 现 第一 , 产权 结 构 , 织 结 构 的 矛 盾 。从 总体 看 , 组 我 国现有 的所 有制结 构仍不 能适应 社 会 主义市 场 经济 发 展 的要求 。表现在 有限 的国有 资本 已难 以支 撑 庞大 的
收 稿 日期 :0 6一】 —2 20 1 2
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加工工业水平低 , 市场有效需
求不 足。四是第 三产业发展 相对 滞后 。 第 三 , 区之间的矛盾 。改 革 开放 以来 , 全 国范 地 从 围来说 , 东南 沿海 地 区和 中西部 地 区 发展 差 距持 续 扩
海外真实利率 和真实汇率等 一对均衡就业路径 的影 响。用战后各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研究, 发现
( 资本和劳 动在 增 长 中 的平 衡关 系 ) 到 了著 名 的 “ 得 经
产经营效益不尽如人意; 非国有经济在经历 了一段快
速增 长期之 后 , 展速度 明显放慢 , 发 内部 的结 构性 偏差 束缚 了其增 长 潜力 。改 革 开放 以来 , 国有 企 业 面 临的 最根 本问题是 所 有 者缺 位 , 因而 无法 适 应市 场 经 济的 发展 要求 , 目前正推进 的是 国有企 业股 份 制改 造 , 建立 现代 的法人 治理结 构 , 矛盾 点 是 能否 建 立产 权 明 晰的 公 司治 理 结 构 。企 业 原有 体制 遗 留下 来 的分 散 化 生 产 、 业“ 企 大而 全 ”“ 而 全 ” 状况 未 能 得 到有 效 调 、小 等 整, 而且 由于 改革措 施 不 到位 、 完善 , 不 低水 平 的重 复 建设 、 引进和 区域 经济结 构趋 同化倾 向仍 然突 出。 重复
数 据倾 向于支持 本书 中 自然 失业率 决 定 的结构 主 产要素, 更多地流向东南沿海
地 区 。在省 、 、 市 自治 区 内部 , 也存 在 着 区 域发 展 严重 不平衡 的问题 。“ 区位优势 ” 的另 一面 是造 成地 区间 发
展不平衡的进一步恶化 , 最严重的后果是造成资源配
政垄 断并存 的现象。
间序列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 , 取得很好的效果。 E S费尔普斯教授在《 . 结构性萧条》 中提出一个极 为不同的理论 , 以解释 自 2 0世纪 7 0年代以来一直困 扰着美国和欧洲经济的长期失业问题。作者通过构建 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下的雇员更替 一培训模型、 客户
中 图 分 类 号 : 13 1 F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7 52 0 )6 0 7 2 17 —4 5 (0 6 0 —0 3 —0
一
、
埃德 蒙 ~费 尔普斯 的主要理论 贡献
国有 经 济盘 子 , 国有 资产 分布 面过 广 , 重点 不突 出 , 资
由 20 0 6年诺 贝尔经济 学奖颁布而感
罗 纬凡
( 云南财经大学 经济研究 院, 云南 昆明 602 ) 52 1
关键词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结构性矛盾 ; 建议
摘  ̄: 0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人埃德蒙一费尔昔斯, 26 0 其提出的结构性因素对就业与经济增
长 的关 系对今天 的中国具有 重要参考价值 , 结合 中国目前经济, 出当前结构性矛盾的主要表现 , 指 分析原 因并 提 出了一些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