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 (2)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 (2)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部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判读地形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活动中欣赏他人,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复习提问]1.地图的基本要素?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3.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4.一些常见的图例[转承]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中找到相关的答案并圈点勾画,约6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海拔是从什么水平面算起的,相对高度是怎么量算的?2、等高线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等高线能相交吗?3、回忆生活中对山体的认识,地形不同部位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察四、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五、授新:师:投影(图1.34)并提出问题。

(见课件或课本)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生:回答(略)。

师:小结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8844.43-(-155)=8999.43米师:投影(图1.35)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能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温故知新1.地图的三要素是、和。

2.一般的地图上,通常是面对地图,上下,左右。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

导学评价一、自学探究辨高度1.甲、乙两点的高度分别是哪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不同?2.海拔:地面上某点高出的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

3.小明看到的高度是,小卓玛看到的高度是评价标准:能够区分并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评价效果:A.理解较好 B.理解模糊二、动画演示记特征1.图中A、B、C、D四点的海拔高度是否相等?2.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吗?3.每条等高线是闭合的还是敞开的?相互交叉吗?4.你发现等高线的疏密与山坡的陡缓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等高线特征:同线,高距, 曲线,线稀坡,线密坡,不交可。

评价标准:能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识记等高线的特征。

评价效果:A.理解较好,识记清晰 B.理解一般,识记一般 C.不能理解,识记模糊三、模型展示识山体山中间两山峰之间的中处凸出两边凸出等高线和坡缓的地方线评价标准:能辨别出山体的五种部位,理解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评价效果:A.能辨别出五种山体部位 B.不能区分山脊和山谷 C.不能辨别所有山体部位四、分层设色辨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

请在下图中把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五种地形类型的名称填写在图中适当位置。

并观察下面分层设色地形图填写表格。

图1.42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学以致用: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等。

评价标准:会识别并判读五种地形,了解其基本特征。

评价效果:A.识别较好 B.识别一般 C.识别模糊五、动手绘制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断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断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判读坡的陡缓。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学习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判读坡的陡缓。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工具】
各类地图、PPT展示。

【教学过程】
【补充】等高线地形图的变形图及盆地的等
高线地形图
200
300
400
400
300
200 ⑤
【小结】略
【小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呢?【评价、补充】
【板书设计】。

「精品」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研习
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概念
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概念
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的概念:
把海拔相等的点的连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山体部位的判读
阅读教材p25,说出海拔与相 对高度的概念及区别
阅读教材p25,描述等高线的概念
阅读教材p26图1.37,分析判断山体部位的 依据
播放课件,解读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5,并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记录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海拔和 相对高度的习题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5,并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记录
教师在课件中选出一幅地形图,要求学生进行识别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山体部位
按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并做好记录,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思考,也可要求教师进行指导
地形图的判读
课题
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导学目标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海拔与相 对高度的区别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山体的部位及坡度的陡缓
重 点
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判断
难点
利用地形图解决地 理问题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习
地图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比例尺的三种表达形式是什么?
如何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给学生3分钟左右 时间对上节课内容进行 复习,然后对各小组同学进行抽查
按照教师的要求对上节 课内容进行复习,并结对互考,等待老师提问
部分同学 在复习中可能开小差,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开小差的同学,务必使这些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如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并能运用这些要素判断地形特征。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从地形图中推断出地形的实际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独立判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地形图判读地形的实际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信息的判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形图,让学生从中总结判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符号图等。

2.准备教学PPT:包含地形图判读的要点、案例分析等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材料: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地形图样品,以便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理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地形图?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图样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

教师讲解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基本概念,并指出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阅读景观图,在实际情境中识别五种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2.通过动手制作等高线模型,了解山地地形等高线的特点;3.在简单的等高线地图上,读海拔高度、计算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进行道路选择、判断河流位置及流向等;4.知道等深线地图,并与实际景观相对应;5.将等高线地图转绘为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等高线的应用2.教学难点:山脊、山谷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河流流向的判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实践活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C、D中哪张图相似?②如果这里的山体足够高,可以开发何种旅游项目?地点四:东面小山①辨认这里的地形部位。

与草坪小丘相比,这座山有何特点?②上山小路修在哪里?在你手中的图中找出小路的位置。

③辨认小山的山脊和山谷。

如果下雨,水往哪里汇?在你手中学案上找出河流的位置,判断河流的流速快慢。

作业:填充图册P13第4题附:地形图的判读小组工作单1.请你判断下面三幅等高线地图(A、B、C)的地形名称。

A B CD_____________2.校内考察与等高线地图的应用(1)请你在下面地图中标注考察点1──4的位置。

(2)请你判断从考察点1-2-3-4,我们所走的方向。

(3)一般的,在山区中修路,我们会选择进行修建,道路选择尽量与等高线。

(4)容易发育河流。

山体坡度较陡,河流。

(5)如果想在图A的山体的正东方向修一条爬向山顶的小路,应当如何修建?请你在图中进行标注。

(6)请你在图A中判断甲、乙、丙哪个地点更容易发育成河流?两条河流哪一条流速快些?两条河流的流向分别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自主探究】1.学生观察书本P25页图1.36,思考图上有什么?①方向标②闭合的曲线③线上标有数值等2.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生注意观察并读课本P24页内容及图1.34,图1.35,完成以下任务:(1)说一说:①什么是海拔?②什么是相对高度?③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什么意思?(2)想一想:①相对高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②什么是等深线?③等深线上的数值有什么特征?表示什么意思?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3)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高线上的数值是海拔高度数值。

(5)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等深线。

等深线上的数值一般是负数,表示在平面以下深多少米。

4.学生仔细读课本P25页图1.36,归纳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填入下面表格中。

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示意图等高线图表示方法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等高线弯曲部分凸向低处等高线弯曲凸向多条等高线汇【合作探究】1.同桌合作,利用书桌上的书本叠起来,模拟山体的不同部位及等高线的制作原理。

2.观察书本P25页地形实体图与等高线图,讨论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坡陡,等高线密集;坡缓,等高线稀疏。

3.观察等高线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思考:它们有什么规律?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都是相等的(该数值叫等高距)。

【拓展探究】教师展示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激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简短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地形图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地形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判读原理。
过程:
讲解地形图的定义,包括等高线、比例尺、方向标等主要组成元素。
使用PPT上的图表或示意图,详细介绍地形图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教学手段:PPT演示、分组合作、实地观察、模拟练习、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地理空间的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形图是什么吗?它与我们探索自然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地形图的图片和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地形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地形图相关的实际场景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场景中的地形图判读方法、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形图判读的认识和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地形图、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软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教学课件、地形图判读教学视频。
3.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预习资料、课后作业等。
4. 信息化资源:电子版教材、在线地形图资源、虚拟现实(VR)地形体验。

(精编1)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精编1)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3.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活动设计:教师让每个学生带一块橡皮泥
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模型,
【精讲点拨】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准确地认识到二者的区
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
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
2.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B )
A.山脊、山峰、陡崖、山谷
B.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1.4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能正确辨别和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尝试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每当看到同学们穿着这身校服,老师就高兴,因为这身校服是你长大了的最好证明,它证明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

希望在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表现,展示出中学生的个性风采,好不好?大家在订制校服时,怎么知道自己该穿多大的校服呀?(生:量身高)你是怎样量出自己身高的?请演示一下。

嗯,从脚踏的地平面到头顶的高度,就是我们的身高。

那,一座大山,它的高度该从哪里算起呢?高矮不同、形态各异的地形又如何在平面地图中准确的表现出来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变身为地理探险家,一起去探索地形图的奥秘。

二、培养情趣主动参与(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展示目标】首先查看我们的探险目标(展示目标,请生大声读,师评价)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目的地。

探险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快乐大搜索!GO!2.【快乐大搜索】请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1的相关内容:读课本23页前两个自然段,观察图1.34,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指出二者的区别。

3.同桌交流,学生发言。

明确:先前所说的大山的高度,从海平面算起的叫做海拔高度。

【师生活动】大家都有所收获了吧?那位探险家来展示展示你的收获?学生展示交流,评价4.【慧眼识图】(试金石一):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

”“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

”爷爷和孙子所说的高度指的是该山的什么?5.【师小结评价】看来,各探险家们独具慧眼,收获不小!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二)等高线地形图1.【过渡】大家在搜寻时,我也没闲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地图的基本知识后,进一步对地图进行深入学习的课程。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地形图的判读,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并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地图,对地图有初步的认识,但仅限于简单的地图识别和方向判断。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地理知识体系尚未完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培养学生在地形图上判读地形、方向、高程等要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难点:在地形图上判断方向、高程等要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判读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本,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平面地形图等。

2.准备与地形图相关的实际案例,如登山、旅游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如等高线、地标、比例尺等,并解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形图,尝试判断地形、方向、高程等要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地形图中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概念。

2.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白“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并结合适当练习以加深其印象。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5页,启发其自己找出地形图中各成图要素的构成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地形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①海拔——某 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 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电脑展示 课 本 P24 图 1.35 “ 地 面高 度的计算”,让 学生观察对 甲、乙两地高 度的测量方 法,鼠标点击 甲地相对于海 平面所作的垂 线及数值。
二次备课设计
精品试卷
精品试卷
2 等高线 ——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深度相同各点连成的 线,叫做等深线。 3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 的判读
课题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 的判读
执教者
授课日期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课件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 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

读图分析能力。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多方面培养学生 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
组织学生讨论 等高 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 交流后教师评 值小——海拔低;等高线密集——坡 价并归纳 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总结 根据板书复述要点,强调海拔、等高 线地形图判读两 个重点。 练习
完成活动题 1
回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

教 学重点
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 度。2.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流程设计
教法
学法设计
导入
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
有哪些?(学生回答)对,比例尺、 方向和图例是构成一幅地图的三大要 素,也是我们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今天我们就用这把 “钥匙”打开地形图,去认识和辨别 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形。 新授 1 地面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书本P25页图1.36,思考图上有什么?
①方向标
②闭合的曲线
③线上标有数值等
2.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生注意观察并读课本P24页内容及图1.34,图1.35,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
①什么是海拔?
②什么是相对高度?
③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什么意思?
(2)想一想:
①相对高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②什么是等深线?
③等深线上的数值有什么特征?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3)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高线上的数值是海拔高度数值。

(5)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等深线。

等深线上的数值一般是负数,表示在平面以下深多少米。

4.学生仔细读课本P25页图1.36,归纳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填入下面表格中。

【合作探究】
1.同桌合作,利用书桌上的书本叠起来,模拟山体的不同部位及等高线的制作原理。

2.观察书本P25页地形实体图与等高线图,讨论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坡陡,等高线密集;坡缓,等高线稀疏。

3.观察等高线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思考:它们有什么规律?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都是相等的(该数值叫等高距)。

【拓展探究】
教师展示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激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判断山脊、山谷还有哪些技巧?
作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垂线,交点的海拔数值比两侧高的是山脊,反之是山谷。

2.如何估算山峰的高度?
通常山峰与紧邻的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小于等高距。

3.如何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重叠在一起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就是陡崖的相对高度。

4.想一想等高线图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例如:(1)山脊通常是一座山的分水岭。

(2)山谷往往形成小溪或河流。

(3)陡崖处往往形成瀑布。

5.等深线与等高线的原理一样吗?(一样)
学习活动二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
【自主探究】
学生阅读课本P26页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
(1)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
(2)分层设色地形图有什么优点?
(3)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基本有哪几种?
2.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的区域分别表示什么地形?
(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大范围区域内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3)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陆地上的绿色通常表示平原,白色表示冰川雪山,蓝色表示海洋。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陆地表面有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合作探究】
学生读课本P27页图1.39—图1.42,合作讨论,将获得的信息填入下表中:
学习活动三认识地形剖面图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28页活动,教师注意点拨。

例如:两个相对的山脊之间的部位在剖面图中怎么画出来?(一般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数值位于内圈和外圈数值之间)
【合作探究】
1.讨论: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之间的联系与各自特色。

教师点拨: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全方位地反映某一片区域的复杂地形,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但需要依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去推断。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教师提醒:地形剖面图中一般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