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若发现孩子有这四个问题,该打就得打,长大了很难改正!
亲子教育:孩子6岁前家长不做这些事恐怕会后悔!
亲子教育:孩子6岁前家长不做这些事恐怕会后悔!面对“亲子”“育儿”等时下热门话题,很多家长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遇到了问题,不知该如何处理解决?很多家长都感叹,“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养的?作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的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在宁波教育大讲堂上,李玫瑾教授通过家庭心理抚养讲座为我们娓娓道来。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
如果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培养孩子,6岁之前最重要以前在一次论坛上,很多搞教育的老专家问过我一个问题,说你是穿警服吗?听你讲课的学生是警察吗?我说是。
他说你为什么注重家庭教育呢?你穿警服的老师给警察上课的怎么讲家庭教育呢?我研究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两个领域上的,一个领域是立足于公安侦查中的,包括预防犯罪的心理问题。
还有一个领域就是人的心理问题的由来。
关于人的心理问题的由来,我个人在这些年中一直在做家庭抚养教育。
人生中关于人的知识,可能你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我在专业领域讲课的时候,很多人说:“没有想到从犯罪心理学课收获的是知道怎么样教育孩子了,可惜我听晚了,孩子都长大了。
”在发展心理学中,根据心理年龄的不同,人生能够被划分为十个时期,而18岁以前的部分又是比较重要的,按照6岁一个阶段实行划分,它又能够分为三个阶段。
那么哪个阶段的变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便是6岁以前。
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我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这在社会上算少数的心理现象,但其中的很多问题却和孩子6岁以前的家庭心理抚养相关。
什么叫心理抚养?从字面上能够看出,它跟平时的抚养是不一样的。
心理抚养主要指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以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为目标,对其未来发展影响很大。
所以,如何对0到6岁的孩子实行家庭心理抚养、什么才是成功的家庭心理抚养等问题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注重的。
李玫瑾:若发现孩子有这四个行为时,该打就得打!长大了很难改正
李玫瑾:若发现孩子有这四个行为时,该打就得打!长大了很难改正前几天,闺蜜打来电话控诉自家的熊孩子,聊天间她开玩笑称:自己可能是儿子上辈子的“杀父仇人”,不然为什么儿子总能「快、准、狠」地找到她的怒点,让她瞬间抓狂。
孩子一旦熊起来,他就能怼天怼地怼亲娘,就是天王老子也拿它没办法。
当妈的,每天都能被气的火冒三丈,有无数个瞬间,都想踹飞孩子。
面对孩子犯“熊”,网红教授李玫瑾直言:“孩子该打还得打,不然长大后很难改正”。
对此,李教授解释道:三四岁的孩子犯浑,最多在地上哭闹打滚;但十三、十四岁的孩子犯浑,他就很容易走极端,比如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等。
李玫瑾教授在分享育儿知识时,也曾多次讲道:人要多吃苦,承受力才会好;尤其是男孩子,切忌千依百顺,很多逆子都是这样惯出来的。
李教授直言:如果孩子日常有这些行为,该打就要打,不然以后很难改正。
01、孩子摔东西、打人时进入叛逆期的孩子,遇到不如意时就爱摔东西或打人。
此时父母的正确教育就特别重要。
虽然不提倡“打骂”孩子,但若孩子屡教不改、说教无用时,“打”或许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02、哭闹打滚,威胁父母时很多孩子当自己的目的未达到时,就会通过哭闹来“威胁”父母。
倘若父母一味的妥协,孩子就会“得寸进尺”。
很多孩子逛商场时,看到某个玩具,就要父母买;父母若拒绝,他们就会立马倒地、撒泼打滚,扬言[父母不买,他们就不起]。
此时父母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回家教育,让他知道[哭闹是没用的]。
尝试几次威胁没用后,孩子自然而然也就不再“威胁”父母了。
03、当孩子说谎时诚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是每个小孩都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倘若发现孩子在说谎时,父母就应当引起重视,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切勿让其说谎成性。
当孩子首次说谎时,父母可以明确的告诉孩子,[要诚实,不能说谎]。
倘若多次说教无用时,就可以尝试李玫瑾教授'打'的办法了。
04、不守规矩、没有礼貌时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孩子不守规矩、没有礼貌时,父母一定要正确教育孩子。
李玫瑾教授经典语录
李玫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主持人语:生活中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说孩子从来不跟我说太多的话,有的说孩子最近总偷我的钱,有的说孩子刚初中就谈恋爱,说他两句就闹自杀,还有的说孩子每天就玩电脑什么都不干,更严重的还要离家出走……李玫瑾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在孩子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根源其实来自对孩子早年教育的忽略和缺失。
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育,而是陪伴他成长。
嘉宾:李玫瑾,女,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
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二级警监。
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实录: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
我们的父母也都爱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A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
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他奋斗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有。
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
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
李玫瑾告诫:若察觉孩子有这四种举动时,该揍就揍!长大很难改正
李玫瑾告诫:若察觉孩子有这四种举动时,该揍就揍!长大很难改正李玫瑾教授作为中国有名的心理学教授,长期从事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其说的有些话虽然听着刺耳,但实际一针见血,直戳痛处。
李玫瑾教授在谈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时,曾讲道:其实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白眼狼”,一个不孝顺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正因为如此,母亲们要及早地从泥潭中拔出来,早点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并要求孩子给予力所能及的感情回报。
李玫瑾教授举过这样两个对比的例子,也很贴切:“男孩三四岁跟你闹,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跟你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但是等他十四岁了,这个孩子还会跟你闹,他会怎么跟你闹?第一,他离家出走;第二,他跳楼自杀,还有服毒自杀。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叫丽丽,丽丽的孩子脾气非常差,一有不顺着他心意的事情就开始大吵大闹,丽丽总觉得孩子还小,长大以后自然就改正了,也没有忍心管束孩子的行为,一家人对这个孩子也是十分的溺爱。
等到孩子长大以后,不仅没有和丽丽家人想的一样,反而孩子小时候的小错误成了恶性循环不断放大,在学校中顶撞老师,不遵守纪律。
家人这时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可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所以谁的话都不听,一次还动手打了丽丽……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时期,很多因素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老一辈人经常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作为合格的父母,这时要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求知欲也特别强,有了自我意识。
所以说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如果家长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有这4个行为时别惯着,该打就要打,长大再改就难了。
那么是哪4个行为呢?•发脾气、摔东西在孩子2岁过后,就会进入他们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了,他们会经常发脾气、摔东西。
孩子摔东西,是对不满的一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习惯于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李玫瑾直言:孩子若出现这4种举动,必须要打!6岁后就很难改了
李玫瑾直言:孩子若出现这4种举动,必须要打!6岁后就很难改了作者/小享编辑/小享李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让他非常烦恼的事,那就是最近5岁的儿子总是捣蛋,虽然孩子小的时候比较顽皮,也闯下了不少祸,但李先生一直秉持温柔教育,从来不打孩子。
如今再想管孩子,也已经管不了了,孩子根本不听他的。
现在的父母都非常年轻,教育理念也跟从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已经丢弃了棍棒教育。
如今在我们周围,打孩子的家长也非常少,但其实孩子太过顽劣,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的话,那么6岁以后就很难改了。
为什么要在6岁之前?性格是人后天所形成的,而6岁之前又是最关键的时期,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家长会有这样的苦恼。
孩子小的时候虽然调皮,但没有犯太大的错,但上了小学或者初中之后,犯下大错时,家长再打再骂,已经没有了效果。
其实并不是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犯大错,而是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只能犯这些'小'错误。
在6岁之前,家长没有及时告诉孩子'不行',孩子就会觉得这些错误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他们对是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这样不仅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是非观的建立。
当然针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家长没必要件件干涉,李玫瑾教授也直言:孩子若出现这4种举动,家长必须要打!哪4种举动?第一:不守规矩遵守每个地方的不同规矩是每个人社会人应该做的,而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场所,在家庭中其实也有规矩要遵守。
家长一定要把握好,这是孩子未来走入学校,甚至是走入社会,遵守规矩最重要的基础。
在孩子三岁之前,他们不知道一件事情也是有规矩的,此时家长应告诉孩子,凡事都有边框,不能逾越,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不会出现不遵守法纪的事情。
第二:随便发脾气孩子在拥有自我意识之后,就会开始进入叛逆期,这时候他们总是会发脾气,甚至会做出一些摔东西的行为。
但这并不是说孩子本身心情不好,或者是对父母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因为这个时期,孩子无法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只能用动作来表示。
李玫瑾:小孩出现这些行为,该打就得打,不然他会报复你一辈子
李玫瑾:小孩出现这些行为,该打就得打,不然他会报复你一辈子棍棒式家教,是与蜜糖式家教相反的一种教育方式。
现在的家庭对小孩子都是进行蜜糖式家教,家长对孩子的骄纵,不舍得打不舍得骂,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自主生存能力,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这种情况下,老祖宗的棍棒教育,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重视,“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
如果家里的孩子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千万不要舍不得,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是要注意尺度哦)。
01乱发脾气迁怒于人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前一秒兴高采烈,风平浪静,下一秒暴风骤雨,天崩地裂。
只要家长不让孩子称心如意、随心所欲,小孩就会哭闹不停,乱发脾气,如果长期放任不管,就会使小孩目中无人,养成暴脾气的习惯,要及时纠正教育,这样一来小孩子以后的路就会顺的多。
△ 图片来源于网络02晚上不肯睡觉小孩的到来,固然给家庭带来了许多温馨以及美好,但家长同时也要增加压力,白天忙活了一天了,也想舒舒服服的洗个热水澡睡觉,但是家里的熊孩子晚上不睡觉,成了家里的小夜猫子,家长要睡了,他还在那边玩耍胡闹,这让许多家长都很头疼。
其实应该从小就建立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对小孩的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03威胁父母现在的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某某小孩威胁父母的事情,最常见的就是孩子五六岁买不到心爱的玩具就躺在地上哭闹,跟他讲道理也不听,除非闹到内心发慌,最后无奈妥协同意买下。
如果你坚持不给他买,他回家以后可能就接着威胁你不吃饭,绝食。
这样的做法父母很是心疼,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严加管教,养成不乱来胡闹的习惯。
△ 图片来源于网络04浪费东西现在的小孩生活条件好了,吃东西不仅嘴挑,而且还浪费食物。
小孩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就要帮助小孩改正这种习惯。
教育小孩吃东西要吃完。
每顿饭都不可以剩饭,要吃干净。
吃多少拿多少,从细微的地方进行教导纠正,米饭粒粒皆辛苦,是不可以浪费的。
李玫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李玫瑾: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教育,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文|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本文摘编自李玫瑾教授在2008年6月15日于国家图书馆文津堂进行的一次讲座,名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内容有删改。
父母对处于幼儿时期(六岁以下)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
每个父母各有各的方法,都是希望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这世界上唯一不经培训就上岗的职业就是父母。
很多时候可能不经意间,父母的言行就带给孩子一些不好的影响。
六岁前的孩子需要如何培养,又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强烈推荐各位读者看看李玫瑾教授的这个讲座,补上关键的一课。
李玫瑾教授长期研究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她认为,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教育,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1学会对孩子说“不”首先讲第一个问题,对六岁之前的孩子说“不”。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比如,很多孩子在三四岁时都会跟家长闹脾气,作为家长你应该怎么处理呢?那就是会跟他们说“不”,这件事情说不行就是不行。
虽然这样可能会使孩子闹得更厉害。
但却能给他们养成一个好习惯,如果等到孩子大一点了,比如十几岁的年纪,家长如果那时候才跟孩子说“不”,可能就有点晚了。
到时候孩子可能会这么跟你闹:第一,离家出走,因为他长大了;第二,他甚至会跳楼自杀,还有服毒自杀的……这其实并不夸张,我曾经在《今日说法》节目中做过一个案例:一个十二岁男孩,因为被母亲骂了一顿,他就服毒自杀了。
记者当时问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知道服毒自杀呢?我说,那是因为你的爱在他看来是没有限制的,他知道你爱他,所以就用你的爱来威胁你,只是他并不知道死的含义。
这就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个错误信息:爱没有限制。
因此,在孩子六岁之前对他说“不”,实际上是对孩子最早的一个训练,非常重要。
李玫瑾父母教育孩子的十个误区
李玫瑾父母教育孩子的十个误区
1.严格要求过高: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2. 盲目溺爱:父母对孩子的爱过于溺爱,导致孩子无法独立自主。
3. 理解歧义:父母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
4. 偏见偏爱:父母会因为子女的不同性别、长相、兴趣等而产生不同的偏见和偏爱。
5. 无视孩子感受:父母只考虑自己的意愿,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
6. 过于保护:父母过于保护孩子,不让孩子面对挑战和困难,影响孩子的成长。
7. 严格惩罚:父母过于严厉的惩罚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
8. 忽视教育: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和外在表现,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和人格教育。
9. 只重视竞争:父母只关注孩子的竞争力,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10. 缺乏沟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畅,容易让孩子感到无助和孤单。
- 1 -。
李玫瑾该打就要打读后感
李玫瑾该打就要打读后感如果你去小学,你肯定会发现,很多孩子听课时呆滞的听课,貌似很认真听讲,但他们的成绩却一直升不上去,家长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老师给了一个很好的解释: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没被打过的孩子。
因为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警觉起来,父母说什么都会竖起耳朵听,仔细地观察父母的脸色,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察言观色,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之上决不会表情呆板地看黑板,因为他知道一旦分心,老师可能会打他。
没有挨打的孩子只是在对他讲道理。
很多时候,孩子会故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甚至屏蔽父母的声音。
渐渐地,就会很容易养成心不在焉的坏习惯,就像人们在长时间的平静后变得松懈一样。
虽然这个道理没有得到充分承认,但在某种程度之上是有说服力的。
当然,父母绝对不能故意打孩子。
只有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才能施以教训,为什么以前的私塾先生上课时会带着戒尺?那是因为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惩罚孩子,以保证孩子存在敬畏之心,这样孩子才能有好成绩。
打孩子不一定就是坏父母有许多家长打孩子是为了出气,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于是,导致“打孩子”一词成了贬义词,给人一种打孩子不是好家长的感觉。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老一辈的人就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才有了惩罚教育,李玫瑾就曾提到过关于惩罚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抵抗压力能力特别弱。
从小就被泡在蜜罐里面。
一个大家子人围绕着孩子打转的,这种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孩子打一下就受不了,我建议家长从小教育孩子,选择惩罚教育,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说不听就打。
过去,孩子挨打是绝对常见的事,这样的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并且很少犯错。
也听父母的话,因为他们的心中有敬畏,敬重父母害怕惩罚。
李玫瑾教授 孩子小时候如果有这4个 特征 长大后多半低情商
李玫瑾教授孩子小时候如果有这4个特征长大后
多半低情商
1、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有些孩子,脾气上头的时候就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随意地通过破坏或者制造麻烦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那么这样长久下来,孩子可能无法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情绪管理机制,每当遇到问题和麻烦的时候,首先释放的是怎么去发火和宣泄情绪,而不是冷静下来想想怎么把问题解决好。
所以,当孩子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脾气的时候,那么他未来的情商也就高不到哪去了。
2、说话特别难听。
说话特别难听,也就是俗称的说脏话。
这也许在有些家长眼里看不是什么大问题,只不过是在学校里跟别人学了点不好的言辞,无伤大雅,但实际上这样是不对,当孩子掌握了脏话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因为家长的不以为意认为这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甚至常常把脏话挂在嘴边。
但是,对于别人来说,一个经常把脏话挂在嘴边的人怎么值得喜欢呢?所以会大大影响孩子的社交状况,让人认为这个孩子的情商特别低。
3、喜欢抱怨。
当孩子像是“祥林嫂”那样,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解决,而是在一边一直抱怨怎么发生了,那么就会导致孩子浑身上下
都是负能量,让人难以靠近。
这样孩子也就和积极向上挨不上边了,所以当孩子喜欢抱怨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提起警惕心了。
4、不愿和别人分享。
我们是社群动物,也就是说我们人的一生几乎离不开和其他人的互动和社交,那么当孩子不懂得去分享,那么就很难和别人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便会变得喜欢去占别人便宜而不懂得和别人分享,导致别人不愿和孩子进行交流或者成为朋友。
李玫瑾养儿三忌养女五忌知道孩子的成长要点才能少走弯路
有一种父母叫做“玻璃心”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父母不断强调自己的参与感,尤其是一些新手妈妈,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往往会狠不下心,用一句“孩子还小”作为对自己的安慰。
对于那些“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父母,你们可知有些行为正在深深的伤害着孩子。
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这条道路上,有很多父母都走了弯路,本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条初心却一路走到了黑。
穷养=勤俭节约?40元就可以毁掉女孩的人生前几日看了一则社会新闻,一个初中的小女孩在学校被同学冤枉她偷了电子表,于是就被告诉了老师。
因为小女孩成绩不好,老师就认定这个小女孩偷了表,告诉小女孩这块电子表价值40元钱,让她回家去找家长要钱。
小女孩非常害怕,走到楼下却不知道如何和爸爸妈妈开口说这个事情,这时楼下就有个大爷问小女孩怎么了,小女孩原原委委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这个大爷。
大爷告诉她和自己上楼,给她拿40元钱。
你猜事情的结果是怎样?这位女孩把拿着大爷给的钱去了学校,这件事也没有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
可是小女孩却怀孕了,因为害怕爸爸妈妈责骂,也仅仅因为这40块钱,毁了自己的一生。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的父母是不合格的,否则明明蒙受了冤屈却不敢告诉父母,却通过另一种“捷径”解决掉这个问题。
这位小女孩的父母是否应该反思下,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李玫瑾老师在对青少年从零点到成人的全过程心理状态变化的研究提出:养儿有三忌,养女有五忌,父母深入了解不仅能让孩子少走弯路,还能让错误的教育遏制在萌芽期。
养儿有三忌1)忌对儿子大包大揽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通常都是呼风唤雨,当然家长也心安理得的安排着孩子的一切,生怕他们受一点点的苦。
这类男孩长时间的依靠父母,变得没有主见,也逐步丧失了自主生存的能力,很容易成为大家口中的“妈宝男”,当他们成年步入社会、婚姻,势必遇到磕磕绊绊。
2)忌让儿子有泪不轻弹我们总是在教育男孩“有泪不轻弹”。
哭是女孩子的特权,所以男孩不能哭。
孩子有这4个行为时,该打就要打!
孩子有这4个行为时,该打就要打!李玫瑾:若发现孩子有这4个行为时,该打就要打!长大再管就晚了每个父母在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都有责任去好好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是父母不可逃避的责任。
但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有一些误区,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在一些小事上,到处干涉孩子,管教孩子,例如孩子在日常的饮食和穿着上,对孩子很严厉。
但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丝毫不为所动,如不尊敬长辈,有些父母也不会严厉批评,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
但这样常常会害了孩子,让孩子在许多事情上,都会不自觉地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长大后要想改正是很困难的。
孩子在小时候,吃得苦越多,他的承受能力就越强。
尤其对小男孩来说,在他小的时候一定不能百依百顺,现在生活中很多逆子和不孝顺的人都是被大人宠出来的。
对此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李玫瑾表示,对于孩子不能放纵,当孩子出现四种行为的时候就必须要管教,绝不能心软。
对儿童进行教育,父母应从小开始着手小孩在不同的年龄,与父母的吵闹方式也不一样,一个5岁的小男孩,如果与父母吵闹,最多只能在地上打滚撒泼,而一个14岁的小男孩,如果与父母吵闹,则可能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地教导他们,他们的孩子就会走向错误的方向。
我有个表姐,对孩子就是比较放松的,总以为孩子还小,不需要太严厉的管教,等孩子长大一点,自然就会懂事了。
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孩子很是包容,也很爱护,而她的行为却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无法无天,甚至不尊重长辈,对长辈大吵大闹。
等到孩子上初中后,问题会更严重,会在学校顶撞老师,开始出现逃课现象。
这时,家里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此时想让孩子改正,已是难上加难。
儿童3岁时,已形成了基本的性格特征,因此,3-6岁的儿童,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
此时,父母应以正确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引导,使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而且,孩子在这个阶段,大脑也处于发育阶段,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对外界一切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如果父母不好好引导孩子,就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不良性格,走错路。
李玫瑾:家长打孩子时,孩子出现这两种行为,多数心理出现了问题
李玫瑾:家长打孩子时,孩子出现这两种行为,多数心理出现
了问题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难免会采取暴力的手段,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当家长在打孩子时,孩子出现这两种行为,家长们就要重视起来了,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就表明,孩子出现这两种行为,多数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这比任何情况都要严重,严重的话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甚至是让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家长要引起重视,注意自己的行为。
首先,家长在打孩子时,孩子在不断的反抗,而且表露出怨恨的表情,这时候家长们就要注意了,这类孩子的问题很大,在孩子心中这时已经不把大人的教育当成一回事,而且也不再尊重大人,这样长期以往发展下去,在某一天孩子很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那样就不好了,而且社会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都是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得当造成的,家长要杜绝暴力的教育,不然终会酿悲剧。
其次,家长在打孩子时,孩子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接受着家长的做法,这也是一种很不好的表现,这样会给孩子在心理上留下很大的阴影,觉得自己好像在父母这里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同时,在自己心里默默的积怨,很有可能在哪一天就要爆发出来,这时候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所以,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反思自己,要知道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尤其是在教育上暴力基本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很多时候还会帮倒忙,而且暴力的教育方式一直都是不被认可的,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留下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严重的危害着孩子的成长。
李玫瑾:孩子的问题全在家长身上!
李玫瑾:孩子的问题全在家长身上!父母自察2点…导读: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总会陷入一个矛盾的怪圈,看到孩子犯错或作业拖拉,控制不住大吼,吼完之后效果微乎其微,伤害孩子,家长还会对自己的做法懊悔。
这就是父母不会控制情绪导致,遇到问题不冷静,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甚至不了解真实情况就大发脾气,直接伤害并影响亲子关系。
李玫瑾曾讲过:养育孩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十八年,数数也需要时间呢,要等他长大更要慢慢经历,家长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
遇事不慌乱,不吼叫,多想方法少发脾气,多一些耐性少一些指责,不要焦虑紧张,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全在家长身上不在孩子身上。
因为家长不够镇定,不够大气,不够坦然,所以会把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放大,那孩子也会成为一个问题孩子。
如果看到问题不动声色,慢慢纠正慢慢引导,孩子会理解会自我调整,这需要一个过程。
浙江省教育厅曾提出,2021年秋季开学后,将试行家长积分制,通过多种形式让家长参加学习,达到一定积分,颁发家长执照,目的在于让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和孩子相比家长占主导地位,孩子可以被家长约束,却没有能力或权利限制父母,这完全需要父母有自察意识,做合格家长。
01、察觉现状《安家》中,房产公司的销售人员带客户看房子,对面住户妈妈辅导孩子做作业情绪激动,吼叫的声音穿过墙壁。
看房的客户被传来的阵阵吼声吓得惊心动魄,最后自然没有成交。
这个被妈妈吼得无所适从的孩子叫苏天培,每次辅导作业都鸡飞狗跳。
销冠房似锦得知这个情况后,为了卖出房子,决定让苏天陪转学并搬家。
她暗中了解了苏天培的情况,联系了合适的学校,这位妈妈一心为孩子学习好,竟然在房似锦的引导下真转学搬家了。
后来苏天培妈妈还给房似锦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原来转学后学习明显进步,母子关系也缓和很多。
房似锦本意想解决卖房困扰,她确实根据苏天培的性格特点,联系了一所发掘兴趣合适他的学校。
孩子进步,妈妈欣慰,自然不会再吼叫。
和电视剧中这位妈妈相似的家长很多,只看到当时孩子的情况令自己不满意就情绪失控,吼叫。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建议,在对待孩子的任性上有4个不要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建议,在对待孩子的任性上有4个不要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建议,在对待孩子的人任性上有4个不要!
不要打他;、
不要骂他;
不要说教;
不要走开!
比如孩子想买一个玩具,我们因为家里刚买过类似的,就拒绝了孩子,这时候孩子撒泼打滚闹着就是要买,这就是典型的任性表现!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直接抱走他,回家再教育!
之所以回家教育,是因为家庭能够提供安全的环境即安静的场合,这个时候最为有效!
不要打他(棍棒教育,你觉得有效吗?)
不要骂他(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有样学样);
不要说教(最没有效果的育儿方式,大道理谁都不愿意听);
不要走开(孩子哭闹就是给我们看的,我们走开,孩子会认为我们不爱他)。
不打,不骂,不说,不走,
我们在干嘛呢?
不管孩子如何折腾,都由他,我们就在孩子旁边陪着他,安静地看着他得“表演”。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哭累了,闹够了的时候,还要及时给孩子关爱,比如给他个毛巾擦擦脸····
你可能会说,这样孩子就不任性了?
不一定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只不过是想要孩子明白,单纯地靠哭闹来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
重复很多次场景之后,孩子就不会再拿哭闹这种“手段”来"要挟“我们了!1。
李玫瑾:孩子出现严重行为问题该怎么办
李玫瑾:孩子出现严重行为问题该怎么办
之所以到这一步他管不了,然后他出现了一些就是行为问题,很重要一点,跟那之前,甚至在他更早10岁、之前6岁之前父母的陪伴和这个管教是有缺陷的,我经常比喻就是说人的行为和他的心理哈,实际上也跟我们的生理是一样的,来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那也就是说,孩子当他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你要想矫正他的话是不能着急的,你看我们看到这个孩子他就很悲惨在哪儿?他进去以后因为他不听话,把他铐在那地方,这说明什么?
他们想用最短的时间内把孩子改变过来让他变成听话,那这个方式显然是错的,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果不这样对待这一类所谓的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应该对它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
我也有这个观点,就是当孩子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的时候,父母虽然要陪伴,但是呢,应该有专业的有经验的人来介入,也就是外部力量来介入,我在这个问题上呢,想给就是类似于这样的家长提个建议,第一呢,你辛苦一点,你先去去走访一下他的老师,或者过去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然后向他们去咨询一下孩子出现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办?
第2个呢,就是在当地找一个这个医院的心理咨询的部门,把孩子的问题呢,跟他们来叙述一下,听取他们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你要心里要有明白,就是孩子现在他是有行为问题了,你不是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把问题咨询清楚应该怎么办,然后在几种方案当中商量好开始跟孩子交流,你拿出时间来陪伴,一块儿努力,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会改变的。
李玫瑾:养娃过程就是“斗智斗勇”,顺序搞错了,再多努力也白搭
李玫瑾:养娃过程就是“斗智斗勇”,顺序搞错了,再多努力也白搭李玫瑾:“打一巴掌揉三揉”,教育孩子,既要敢管又要善于驾驭。
执笔:欧阳比文熊孩子闯祸了该不该打?和孩子强调了一百遍的事,就是听不进去,怎么办?小时候对孩子太“凶”了,会不会变成“玻璃心”,甚至想不开呢?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你没当父母之前,以及为人父母之后,答案很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指出,养娃的过程其实就是“斗智斗勇”的过程,小时候斗勇,长大后斗智,顺序别搞错了,否则适得其反,再多的努力也白搭!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李玫瑾教授致力于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因为领域的特殊性,所以更加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
她发现,如果父母给孩子的爱过少,就会导致孩子沉闷内向,情感反应迟缓。
相反,如果给孩子过多的爱,又会造成娃骄横任性,不可一世。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如何权衡,这是门学问。
很多家长把握不好尺度,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对孩子松,什么时候该板起脸来教训。
其实这是分年龄段的,在幼儿时期要斗勇,进入青春期后斗智,这是李玫瑾教授的核心主张。
当然了,每个孩子的成熟度不同,这个要看家长自己去把握了。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小时候要和孩子学会“斗勇”,孩子做错事了,不能一味袒护,更不能怨天尤人。
如果每次都纵容孩子,这次摔碗,下次砸电视,再下次呢?孩子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说两句就要寻死觅活了。
如果真是这样,说明他对生命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自己都不珍惜,谈何对他人好呢?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所以李教授的观点是:“尊敬是建立在畏惧之上的,孩子若不怕你,他不会敬你的。
”超出底线和边界,就要受罚!当然了父母惩罚孩子不能没轻没重,事实上也有很多事雷声大、雨点小,并不是为了打孩子而打,而是让孩子知道害怕和敬畏。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下次再做坏事之前,自己先掂量掂量,后果是什么,能不能承受。
人只有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才会更加懂得规则的重要性,更加珍惜眼下的生活,将来也会更有发展。
李玫瑾:跟孩子不要只会讲道理,选对方式很重要,聪明家长这样做
李玫瑾:跟孩子不要只会讲道理,选对方式很重要,聪明家长这样做文/小聆妈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家庭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了。
对于孩子犯错误,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用讲道理的方式来解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表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以外,还要有敬畏。
如果孩子违法或者犯错了,惩罚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了之后,他才会真的后悔,以后才不会再犯。
李玫瑾教授说:“跟孩子不要只会讲道理,有的时候该打就要打,惩罚也是很重要的。
”只要家长选对方式方法,就可以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理念。
为什么不能只会和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道理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首先我们看一下孩子的大脑发育规律,从孩子出生开始到6岁左右,是右脑思考模式慢慢过渡到用左脑思考的阶段。
因为每个人的左右脑是有不同的分工,左脑是学术,右脑是艺术。
右脑更有具有感性化,所以孩子在6岁之前经常发脾气,这就是因为大脑发展规律导致的。
当然除了左右脑之外,人的大脑还分为上下层,所以分为生存脑来控制人体的本能反应,比如受到威胁时,会做出逃跑或者战斗的反应。
然后是情绪脑控制情绪管理,掌控着喜怒哀乐,而理智脑是最外层,也就是我们说的大脑皮层,在20岁左右的时候才会发育成熟。
所以小孩子大多时候都是受情绪大脑控制的,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喜怒无常,讲道理可以说是对牛弹琴,起不到作用。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选对方式很重要,聪明家长这样做1. 适当给予惩罚2岁的孩子被人们称为宝宝的可怕时期,但也是这个时候家长是很容易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如果想要通过讲道理是很难办到的。
适当的对孩子进行惩罚,可以避免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将来返更大的错误。
要让孩子学会敬畏,惩罚孩子并不是为了出气,而是帮助孩子,这个家长的方式要是适当。
1. 惩罚之后要给孩子一个拥抱正确的方式是在惩罚孩子之后给孩子一个拥抱。
因为往往孩子在收到惩罚以后内心是恐惧的,他们担心失去父母的关爱,此时此刻是最缺乏安全感的,家长这个时候要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他们还是爱他的,但是做错事就一定要接受惩罚。
李玫瑾:“管教”孩子不要动手打,只一招简单有效,获家长点赞
李玫瑾:“管教”孩子不要动手打,只一招简单有效,获家长点赞每个孩子都会犯错,每个家长也会遇到十分生气的时候,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忍不住动手打孩子,在很多人眼里“打孩子”是再正常不过了的,孩子不听话打了两下子,如果任由孩子胡闹不管,才真是害了孩子。
育儿专家李玫瑾针对“孩子犯错是否该打孩子”这个问题,这样说:孩子犯错之后最好不要打孩子,对孩子来说,打习惯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他心里知道你不会打死他,他也不会怕你。
孩子犯错之后就一个眼神,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有威严的,他会很抵触你的那个“眼神”,对他是有威慑作用的。
如果是人多的时候,用一个“眼神”给孩子警示,当没人的时候再让孩子解释刚刚的行为。
孩子犯错之后,单纯的打确实解决不了问题,“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早就过时了,很多时候打孩子容易导致以下两种结果:1、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包括孩子在内,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虽然说依附于父母生存,一直到成年之后才会独立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的一切都有责任,但是孩子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尊严。
父母动辄打骂孩子,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严重了会留下心理阴影,甚至会记恨父母一辈子。
有的人就是一辈子都无法原谅父母小时候对自己的打骂行为,这严重影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2、打习惯了,变得“皮实”还有一种情况,孩子根本不会害怕父母,父母动手打孩子几乎成了常事,对孩子来说“挨打”是经常的,这种行为已经无法引起孩子的“恐惧心理”,“不就是打一下吗?打一下舒服你就打,反正我也不听你的,有本事你就把我打死,打不死,我下次还这样”,这是这样孩子的心理状态。
孩子已经产生了这种心理,所以打根本起不到任何教育意义,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起不到教育意义,父母为什么还要动手打呢?单单只是因为过过“手瘾”吗?家长想让孩子听话,前提是孩子对家长有“畏惧”心理,让孩子有畏惧心理抓住两点:家长有威严的存在,教育的年龄合适。
李玫瑾怎么养好一个孩子小时候斗勇长大了斗智
中国有句俗语,叫“养儿方知父母恩”,当自己有孩子后,才明白父母当年的不易,因为养孩子真的太难了。
以前难,主要是由于生活条件跟不上。
现在的父母,已经升级到身心的全面教育上来了。
50、60年代的父母管孩子大多很简单,不听话就打!可如今的小孩,如果还是简单沿用打骂教育,很容易出现极端情况。
杭州有一个14岁的男孩,因为作业的问题,被妈妈批评了几句,一时想不开,竟然从6楼家中的阳台爬出去要跳楼,幸好妈妈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儿子的手臂,死死拖了近半个小时,一直到民警去现场营救时,已经近乎虚脱了。
这样的例子现在真的是太多了,给人们得一点苦;叛逆起来连父母都不认,视生命为儿戏,头脑一发热,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
原本天真可爱,善良淳朴的孩子,俨然变成了一个炸药包,而引线在哪里,父母们根本不知道!针对这一情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提到了一个概念:孩子教育要分年龄段,不同阶段的方法要不同,绝不能颠倒,总的来说,就是小时候斗勇,大了就要斗智。
1.从小让孩子有畏心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让我难受了很久。
一名看起来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连续抬脚向自己的亲妈飞踹了5脚,伴随着怒吼,情绪十分激动。
尽管在一旁的奶奶一直阻止孙子的暴力行为,但小男孩依然我行我素。
据了解,视频中的男孩飞踹他母亲的原因竟然是其母亲不让他玩手机。
不少网友感叹,“这孩子怎么可以这样对自己的母亲,都是给父母惯坏了!”类似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劣迹斑斑的背后,不禁让人感到一阵阵悲凉,关键是这样的现象还挺多,这些孩子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听劝告,好像天下就是他的,一切都要为他让路。
究其根源,就是缺乏敬畏心理。
从小太过娇惯,毫无规则意识,满足其任何不合理的要求,这样宠溺长大的孩子从不知规则为何物。
家长呢?爱孩子变成了害孩子,他们忘了,孩子终归要独自走上社会的,你可以纵容他,但社会不会、法律不会,等待他的,终将是最严厉的惩罚。
人们经常说,当今社会的孩子缺乏独立与感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玫瑾教授在谈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时,曾讲道: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儿子的,千万不要百依百顺,很多逆子都是宠出来的。
李玫瑾教授举过这样两个对比的例子,也很贴切:
“男孩三四岁跟你闹,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跟你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但是等他十四岁了,这个孩子还会跟你闹,他会怎么跟你闹?第一,他离家出走;第二,他跳楼自杀,还有服毒自杀。
”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叫丽丽,丽丽的孩子脾气非常差,一有不顺着他心意的事情就开始大吵大闹,丽丽总觉得孩子还小,长大以后自然就改正了,也没有忍心管束孩子的行为,一家人对这个孩子也是十分的溺爱。
等到孩子长大以后,不仅没有和丽丽家人想的一样,反而孩子小时候的小错误成了恶性循环不断放大,在学校中顶撞老师,不遵守纪律。
家人这时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可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所以谁的话都不听,一次还动手打了丽丽……
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时期,很多因素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老一辈人经常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作为合格的父母,这时要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求知欲也特别强,有了自我意识。
所以说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如果家长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有这4个行为时别惯着,该打就要打,长大再改就难了。
那么是哪4个行为呢?
发脾气、摔东西
在孩子2岁过后,就会进入他们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了,他们会经常发脾气、摔东西。
孩子摔东西,是对不满的一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习惯于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时,家长尽量不要用“打骂”的教育方式来处理,试着先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得不到目的就威胁
在叛逆期的孩子生气时摔东西的性格没有得到改正,发展到3岁后,会向父母提出各种要求,父母拒绝了,通常会演变成威胁父母。
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长可以满足,但不要一味的妥协,那样孩子就会“得寸进尺”,给孩子养成坏习惯。
其实父母最怕的就是“出门哭闹娃”,因为孩子摸准了想要什么就必须买,只要不买就开始哭闹,威胁。
像:“如果父母不给我买这个玩具,我就趴在地上不起来,直到爸爸妈妈给我买为止!”如果孩子用哭闹威胁家长时,家长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孩子越是无理的哭闹,就越是不
满足他。
逐渐孩子知道了威胁是没用的,也就不再哭闹威胁了。
不尊重大人
有不少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而家里的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自然会有偏差,老人更加容易溺爱孩子。
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给孩子。
但是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养成骄纵的性格,稍微有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向大人动手,做出不尊重大人的行为。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把他这种性格扼杀在“摇篮”中。
没有规矩
比如宝宝爱用勺子敲碗,这就是很不规矩的行为。
家长这时就可以告诉孩子用勺子敲碗不仅很吵,而且很影响其他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宝宝不可以这么做。
我们经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一定要言传身教,教会孩子最基本上的礼仪和规矩,要是你的孩子不懂规矩,不管是现在还是长大后进入到社会,都会被排斥的。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这4个“毛病”千万别惯着,该打就得打,只有纠正“坏习惯”,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的一些坏毛病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而孩子会长成什么样,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坏习惯都与父母的培养教育脱离不了关系,因此,尽早给孩子立规矩,以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
时代的发展已经进入编程时代,这已经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共识。
学好编程就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打开一扇前途光明的人生和事业的大门。
所以,从小学习编程的孩子,会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人工智能正在或将大大改变这个世界。
这次疫情之下,送饭机器人、环卫消毒机器人、自动测温监控系统、无人医院、无人超市等多项技术被广泛使用。
未来的世界是智能时代,编程
将成为未来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让孩子从小学习编程,站在互联网科技的最前沿,赢在起跑线上,从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各项挑战!极客晨星少儿编程,带领孩子轻松入门,开启编程创作的奇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