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技巧
小学数学教案技巧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学会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解决多位数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白板、彩色粉笔、练习册。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数字卡片上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讲解: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让他们明白多位数的加减法要按位置进行计算。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列式计算比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6.作业:布置适量的加减法练习题作为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技巧:
1.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思考正确的解题方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4.设置精彩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通过以上教案技巧范本,可以更好地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之我见
成、 课 堂 问题 的 有效 调 控 , 这 三 个 部分 相 互 联 系 、 相 互
制约 , 构成 了教学 过 程设 计的 总体 框架 。
三、 多媒体 教 学设 计
并 以此 为前 提转 变教 学方 法和 手段 ,培养学 生 创新 思
维, 促进 学生 全面 发展 。笔者 认为 , 有效 的 教学 设计 关
预 设 目标 在 落 实 过 程 中 的 变 数 。因 此 , 教学 目标 的设计
必 须 具 有 高 度 的 前 瞻 性 与 应 变 性 ,使 预 设 性 目 标 与 生
成 睦 目标 有 机 结 合 。如 教 学 “ 对 称 图形 ” 一课 , 我发 现课 堂 生 成 已超 过 课 前 预 设 水 平 , 于 是 适 当 拓 宽 教 学 目标 ,
要 。那 如 何 做 到 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内 容 的 有 机 结 合 呢 ?
( 1 ) 根 据 教 学 目标 、 学 生学 习特 点 、 教 学 资源 可 利 用 性 等, 做 到 多媒 体 设 计 与 教 学 内 容 的 统 一 。 ( 2) 注 意与 教 学方 法 的协 调性 。 如 教学 “ 相 遇问 题 ” 应用题 时 , 我是 这
键在技术 已大量 应用 于数 学教 学过 程 中 。教学 媒 体 则 是承 载和 传播 教学 信 息 的载体 与 工具 。 为此 , 在 教 学设 计 中体现 多 媒体 与学 科 的合理 整合 就显 得 至 关重
、
设 计 合 理 有 效 的 教 学 目标 。 为 实施 有效 教 学奠
生 数 学 学 习 的 过 程 和 结 果 ,激 励 学 生 学 习和 改 进 教 师
并 及 时 调 整 教 学 内 容 ,在 练 习 中 通 过 图 形 的 对 称 自然
我的数学教学设计与构建模式
体 。在此意义上 ,我认 为数学教学设计应是 基于 “ 数学问题解决学 习”的教学设 计 , 这 种教学设计应体现教学 的情境化 、 个性化与
意义化特征。 在 多年 的教 学实 践和结 合新 教改 的理
性教 学 自 然整合 , 促成学生 “ 乐学 ” 、“ 会学”
与 “ 学会”的统一 。这样 , 教学过程 中的教 学 目标 与学 习 目标便统 一在教学 情境 中形 成学生 自主学习的动力系统 , 这种动力系统
理 问题上我制作了 “ 数学 自主学 习进度计 划 表”和 “ 数 学 自主学习实际需要表”两个 表
格 。对照两表进行分类 ,根据成 绩把每班学 生分成 A 、B 、c三个层次。对 A类 自主学
其高度的 自觉性 , 同时大大的提高了学生 的 信心。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规范学生进行 目 标
性学习 , 在教学过程 中我让班里的每位同学
交 流式 学 习可 以使教 师利用学生彼 此的长
处 ,弥补彼此的短处 ,促使学生群体资源共
享, 而且还 能在一些复杂的社会与心理 问题
制定一个 《自我发 展规划方案 》 。我根据学
生的 《 自 我发展规划方案》再来制定该学生 的《 学科发展 培养规 划 》 ,再对学生进行教 学内容的具体讲授 , 授课速度和内容适合学
学们分成五个小组 ,以自愿组合为主。以小 组为单位 。提出学 习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分 为三个方面 : 书本 中问题 , 课外书本 中遇到 的问题和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
二 、探究 性学 习与 问题 式教 学
发现问题 一 提 出问题 一 分析问题 一
解决问题 一 反思 问题是 问题式教学与探究
展性学 习与整合式教学依据 问题意识 , 并贯 穿于主题式教学中。掌握同学们第一学期数 学自 主学习进度计划 , 填报调查表 ,了解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比和对比)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排列数,初步了解简单事物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衣服卡片、学生练习纸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和贝贝一起进入有趣的教学广角,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事先板书:数学广角)(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1、衣服搭配中的组合问题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贝贝去游乐园玩,既然是去游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贝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点击出示图片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电脑音问: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师:谁猜的对呢?(你们是不是猜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摆完后,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纸表示出来。
展示成果并交流:师:为了便于同学们表述,我们给这些衣服编上号。
反馈:让学生先反馈摆法,再反馈记录法。
评议。
师:他们的搭配方法中,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他们再摆的时候,是怎样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的呢?师:简单的说,他们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然后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再确定一件上装,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很快就摆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这样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顺序。
师: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师:然后他们按照摆法的顺序,用连线法进行了表示。
你们也是用连线法表示的吗?有没有不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编号组合来表示,如①A……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连线法呢?师:理解了摆法,学会了连线法,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3=6可以改写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装,3表示每件下装有3种搭配方法。
数学课教案设计
数学课教案设计第一部分: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为了有效地教授数学知识,一个合适的教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数学课教案设计,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在开始设计教案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目标应具体明确,例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第三部分:知识导入知识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并预热课堂氛围。
第四部分:知识讲解在这一部分,教师应该结合教材,逐步讲解相关知识点。
可以通过示意图、实物展示等方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具体。
第五部分:示范引导在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应进行示范引导,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部分: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共同解决复杂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
第七部分:个别辅导在小组合作之后,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八部分:知识拓展在知识讲解和应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所学知识,将其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第九部分: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部分:课堂作业课堂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解题思路和答案,以帮助学生自我检查和提升。
第十一部分: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应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可以回顾课堂讨论的重点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反思所学内容。
小学数学我的教学设计反思方案5篇
小学数学我的教学设计反思方案5篇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理性的深层次文化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小学数学我的教学设计反思方案,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数学我的教学设计反思方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二.教学重难点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四.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_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_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_,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学生反馈.(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3.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三)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补充: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②小明跑100米要用_().(2)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小学数学我的教学设计反思方案2《多位数的减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明星呢?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欢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欢邓超的有4_人,喜欢Baby的有379人,喜欢李晨的有_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欢Baby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个么?喜欢邓超的人又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_8=2_,4_-_8=_5的结果,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_是如何得出的么?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_5又是怎么算的呢?2.提出原理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欢陈赫的人有4_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陈赫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按照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现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_,_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_-_8=245.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_-_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预设一:_8+245=4_预设二:4_-245=_83.讲解原理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4.应用原理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欢祖蓝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欢祖蓝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么?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5.小结作业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明呢?小学数学我的教学设计反思方案3比较数的大小[教材简解]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目标预设]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设计理念]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思路]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2.刚才___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1大吗?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1)将数按数位分类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2)比大小多媒体显示: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显示:(3)练习并小结: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教师讲述故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1.多媒体显示63○68: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3大.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2.3题2.〝想想做做〞第4题(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哪个最小?3.〝想想做做〞第5题(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四.全课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我的教学设计反思方案4[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从而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关键词]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数学教学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反思的几点做法.一.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二.课堂教学反思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及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理发生的意外,使学生及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学生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学生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三.课后总结的反思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反思教学成功之处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及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产生的灵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3. 反思学生的反馈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学生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小学数学我的教学设计反思方案5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四.从练习谈有效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1.少而精.2.具备典型性.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小学数学我的教学设计反思方案。
数学教案步骤小学
数学教案步骤小学
年级:小学一年级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规则和方法,能够进行1-10的加法运算。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教师以游戏形式引入加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加法的乐趣和实际应用。
第二步:讲解规则
教师简单明了地介绍加法运算的规则,如何进行1-10的加法运算,例如1+1=2,2+3=5等。
第三步:示范操作
教师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加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四步:练习训练
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训练,包括口算和书写答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第五步:巩固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进行加法运算的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加法运算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七步:总结反思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加法运算的教案步骤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愿教师们能够用心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图片和实物,使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
(二)使学生掌握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加式题。
课前准备(一)教具:课件、小棒。
(二)学具:小棒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3+2= 2+6= 6+3= 4+3= 1+4= 5+2= 3+5= 5+4= 1+9=2、听算:2加1等于几?再加4等于几?3加5等于几?再加2等于几?4加3等于几?再加1等于几?(二)学习新课1、看图列式计算:出示课件:指名说图意:图上有3只长颈鹿,5只驯鹿,一共有8只鹿。
(板书:3+5=8)师说:我们知道了长颈鹿和驯鹿一共是8只,这时又跑来7只梅花鹿,求一共有多少只鹿?怎么列算式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5=8 8+7=15这道题里的3,5,7各表示什么?师说:我们用两个算式求出了长颈鹿、驯鹿、梅花鹿一共有多少,这两道题是我们过去学过的。
如果不用两个算式,能不能想一个更简便,更快的办法,列一个算式呢?分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谁想的办法好。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5+7=15。
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学过的算式哪儿不一样?(有两个加号,3个加数)师说:对,有两个加号,是3个数相加,要加两次,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板书:连加)怎样计算呢?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先算3+5=8,再算8+7=15。
(老师边说边写计算过程)读作:3加5再加7等于15。
表示:有3只长颈鹿、5只驯鹿、7只梅花鹿,一共有15只鹿。
指名读算式,说题意。
2、出示课件:师引导完成“一共有多少条鱼?”的计算。
8+6+5=19学生试说计算过程。
3、动手操作:(1)摆小棒、列算式:师说:先摆4根、再摆3根、又摆1根,一共是几根?老师黑板摆出小棒:让学生看小棒图列算式。
板书:4+3+1=8指名2~3人说计算过程。
两人一组说计算过程。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教法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教法
教学内容:加减法口诀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谜语、歌曲、游戏等形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解:教师简单介绍加减法口诀表的作用和重要性,并逐一讲解加法口诀表和减法口诀表的内容。
三、练习: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掌握加减法口诀表的内容。
可以采用口算比赛、口算游戏等形式进行练习。
四、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口诀表进行实际计算,例如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可以让学生编写自己的口诀表,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加减法口诀表的记忆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加减法口诀表的掌握。
教学要点:
1. 简单明了地讲解加减法口诀表的内容;
2.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口诀表。
教学方法:
1. 听说结合法:通过讲解、口算等方式使学生听懂、说出口诀表内容;
2.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口诀表的应用;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力水平和口算速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口诀表的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抓住六个关键环节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抓住六个关键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对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事先进行的一个精心安排和策划. 尽管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多样,有的以概念学习为主,有些以习题练习为特征,还有一些试卷讲评、探究发现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等,但从学习者的角度看,还是有许多共性的. 为此,本文提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抓住的六个关键环节,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一、指引注意,兴趣激发所谓“注意”就是让学生的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在今天课堂学习的目标上. 重点是:①创设能揭示学习目标本质的数学情境;②能较快地回忆起先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方法;③能让一些不那么爱好数学的同学也被吸引到学习中来.片段1学习目标:“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会判定(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这一学习目标,表面看学生似乎都能理解,也会用定义证明,但若证明f(x)在某个区间不单调,则许多学生都会暴露出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不理解、不掌握. 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的“注意”情境:师:请同学生观察y=0.01x+1的图象,上升还是下降?并判断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生:难以判断?(引起注意)可计算函数值之差比较大小!(原有知识方法回忆)师:计算有限次,如何判断一切值大小?(思维兴趣激发)生:可用二个字母计算来突破无限个数值的大小比较,f(x1)-f(x2)>0. (学生思维提升)师:同学们能否自己设计单调函数的定义?(学生认知的内化)不单调函数的定义如何设计?上述做法,既揭示了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本质,又能让学生尽快回忆起作差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用有限次运算判定无限个数据大小,从而得到:用字母运算可以突破这一困境,接下来的学习显得思路清晰,方法自然,理解深刻.二、共同探究,思维展开共同探究,思维展开是指课堂教学设计第二个关键环节. 此环节一方面要展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探究求解过程中要有数学的思维,体现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展示学生认知思维的特点,展示认知过程. 即把“学术化”型态和“教育化”型态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真正得到提升.片段2师:如图1,请同学们探究在正方体ABCD-A1B1C1D1内,是否存在满足下列条件的点P,使点P到直线AB,CC1,A1D1的距离相等.生1:没有方法去找点P. (思维受阻)观察后发现DB1的中点E可能符合要求. 点B1似乎也可以. (思维再次受阻)师:点E,B1可以,D可以吗?生2:线段DB1上的点是否都可以?(合情推理)可分别求线段DB1上任意一点P到上述任意一直线的距离PR.通过共同探究,思维展开,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数学思维和学生的认知思维相适应,使合情推理、转化、概括等学科能力有针对性地得到发展.三、分层体验,认知深化学生的个体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有层次之分. 数学的知识、方法也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因此,课堂教学设计要努力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在每一块知识、方法、思想等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通过分层体验,达到认知的逐步深化,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层次体验的设计:①从数字到字母的体验;②合情推理(归纳、类比)的体验;③逆向思维的体验. 从数字的认知到字母的认知,对于数学思维而言是一大跨越,一般的学生都感到较为困难.片段3师:把y=2sin2x图象上各点按向量a=(,2)平移,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是什么?师:若a=(m,n)?生5:要根据m的正负讨论!实际上仍为y-n=2sin2(x-m),这说明学生实际上没有真正体会到字母表达形式的实质:x′=x-m,y′=x-n,m前面永远是减号. 逆向思维是另一个制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领域. 已知条件A,可以推出结果B,学生较容易接受和掌握. 但是,已知结论成立,是什么条件导致这一结果,把所有可能的条件都找出来,学生感到较为困难,有些甚至无从下手.师:反过来,椭圆焦点在x轴上,对称轴为y轴,离心率为. 且点P(0,1)到椭圆上任意一点Q的距离的最大值为写出椭圆方程.很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虽然两个问题难易程度不尽相同,但其本质一样. 都是二次函数求最值,然而,学生思维受阻的程度截然不同. 推理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在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中学生感到困难较大的是后者. 在合情推理中,类比又更显困难.四、反馈及时,矫正到位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反馈,是师生学习和教学是否有效,学习方式选择是否恰当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使反馈渠道畅通,信息准确及时,必须着重设计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重点观察的学生,对象选择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反映出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的认知特点. ②学生的思维受阻情况要准确地呈现,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探讨时,可用“你有什么困难吗,需要老师在什么地方给予帮助?”等设问方式来暴露学生思维受阻的情况. ③学生出现的典型性错误一定要抓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否及时发现并抓住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是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只有把学生错误“挤出”去,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在学生的认知网络中“落脚”,进而“扎根”、“生长”. 反馈不是目的,反馈是为了矫正,矫正必须“到位”,如何到位,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抓住揭示问题的实质,或者说抓住问题的源头,从本质上纠错.师:两种方法表面上看用了一定的技巧,因为是轮换不等式,创造条件让多个不等式在a=b=时成立,才是解决问题的实质. 其次是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首先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纠正自己的错误,即发挥好个体认知经验,使新的认知较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网络中存贮和生长,而不是不分对象,强行照搬现成的技巧、套路去纠错.片段6师:若-3≤2x-y≤6,0≤x+y≤6,能写出x-y的范围吗?生9:上述式子相加减可以得到-1≤x≤4,-2≤y≤5,?圯-6≤x-y≤6,若强行纠错x-y=(2x-y)-(x+y),∴-4≤x-y≤4. 看似简单,但学生很容易遗忘,认知并不容易内化. 可设计为:师:x=4时,y=5可以吗?y=-2可以吗?生10:不可以,y只能为2.师:可以画出-3≤2x-y≤6,0≤x+y≤6的区域吗?在区域内可求x-y的最值吗?学生用已掌握的线性规划基本方法可以不太困难地得到正确答案.师:再观察上述区域,2x-y取值与x+y的取值互不影响吗?生11:是的,可以独自取遍[-3,6]和[0,6].五、归纳方法,形成经验通过课堂的学习、探究、体验,使学习者形成新的认知,并内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 这些新的认知内涵常常表现为归纳形成了一定的思想方法,或者获取一定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经验,并且这些经验明显带有个体色彩. 老师如何避免就题论题,就事论事,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提升思维,总结经验. 方法,显得极其重要. 就一般课堂教学设计而言,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设计:①在归纳提炼思想方法过程中,注重“通中引巧”. 也就是说,既要归纳一般的方法,也要考虑问题的特殊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方法、思想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比如用二元二次方程处理圆锥曲线问题是通法,但要注意充分利用平面几何韦达定理简化计算. ②归纳提炼思想方法过程中,还要注重“巧中引通”,即从特殊性的背后,揭示通性通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源头. 上述片段5中,“巧中引通”的“通”是创造让a=b=成立的不等式. 后一种做法更有一般性,因为使二个及以上的不等式都能同时成立才是解决问题的通法. ③通过归纳提炼思想方法,要使学习者形成个体独特的数学基本经验. 如分类求解,举例论证,退一步入手,化解变形,数形转化,合情推测等,使他们面对数学困难问题时能主动运用,积极应对.六、精选作业,关注个体让各个层面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兴趣,有发展,有收获,是我们设计课堂作业的基本原则. 具体要抓住三个方面的设计:①要检验核心概念、核心思想方法是否有掌握. 所谓核心概念、核心思想方法,是指数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的概念和方法,是学习者要达到的主要学习目标;②要检验“变式”的源头是否抓住. 许多数学问题都来自同一源头或者具有相似的背景,源头问题的理解掌握,常常是解决其他变式问题的关键,所谓纲举目张;③要保持和激发每个学习者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小学打基础的阶段,绝不能伤害学习者的数学兴趣,而是要保证他们的兴趣持久不衰,甚至不断增强,这点作为他们老师一定要注意. 因此作业不能太难、太多、太枯燥,要留有余地,要使他们感到数学美,数学与周边生活密切联系,数学探究有梦可做,让我们设计的作业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呈现多样性,尽可能与青少年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创性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创性教案五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创性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创性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准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数、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准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过程。
教学准备:裁剪的平行四边形、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你从中发现了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
老师也想参与到绿化工作中,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助老师吗?这两块土地,一块长方形,一块平行四边形,老师想选块大的,怎么选?引导能否得到准确的结果?没有数据能求面积吗?(用方格纸)把这两块地抽象到方格纸上,下面我们就借助方格纸来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数学课应源于生活,由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本环节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中无法通过计算来比较两个花坛面积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比较发现,猜测公式1、拿出学习单,读一下学习要求。
学习单: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把表填完整。
(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汇报:你是怎样数的?数长方形(完成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平行四边形,怎么数的?我们再来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同学们根据表格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有一定联系。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讲课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讲课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两位数的加法。
教学准备:
1. 两位数的卡片或图片。
2. 计算器或计算工具。
3. 各种加法题目的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是两位数的加法,告诉学生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二、示范操作(10分钟)
1. 教师用卡片或图片示范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例如:34 + 27 = ?
2. 请学生一起跟着教师进行操作,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基本规则。
三、练习巩固(15分钟)
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两位数的加法题目。
2. 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 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两位数的加法题目,交给同学们解答。
2.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实际应用的场景,让他们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五、总结反思(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复习两位数的加法的运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
六、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剩余的练习册作业,并告诉学生下节课将学习两位数的减法运算。
评价方式:
通过学生在练习册上的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以及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价。
一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我的教室
一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我的教室01. 活动分析“位置与顺序”这节课,是在前面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展开的综合性活动。
对于教室里物品的摆放,学生是清楚的。
这节课教学有意引导学生对教室里物体的位置进行仔细观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进一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02.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通过充分利用自己教室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叙述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2.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空间观念。
03.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04.教学难点通过充分利用自己教室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叙述教室。
05.活动准备1.课件;2.姓名卡片。
06.活动过程一、复习游戏导入1.师:同学们,在前几节课中,我们认识了哪些位置,你还记得吗?(前后、上下、左右(板书))2.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做游戏,那做游戏之前老师想看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各个位置。
师:老师说位置的词,大家用手指一指我说的位置,手指准备好了吗?游戏:伸出右手,摸左耳;伸出左手,拍右手3下;用右手轻轻拍前面的同学(老师和第一排的同学拍),用左手轻轻拍后面的同学。
(老师和最后一排同学拍).[设计意图]组织有趣的数学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知识。
二、引出新知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的教室里也有很多有关位置的学问呢!让我们一起找找看吧!(板书:教室)1.说一说,教室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师;老师知道大家已经在这个电教室上过几节课了,对这里也有些熟悉了。
现在请仔细观察我们这个教室,看一看我们教室有什么?怎么摆放的?注意,要用前后、上下、左右来形容?师总结:大家要把我们的教室物品摆放整齐,才能有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
[设计意图]1.充分利用自己教室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讨论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方法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
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简单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数学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2. 教学内容:教师准备好教材,并准备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3.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保持安静整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教师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及运算规则,并逐步演示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练习,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4. 拓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进一步巩固。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让学生参与互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方法
教学主题: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加法运算
2. 能够正确使用加法符号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 能够列算式进行加法运算
4. 能够解决简单的加法题目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程》
2. 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并讲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然后出示几个数字,让学
生用手指进行加法运算。
2. 引入加法运算:
教师用小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让学生用加法符号连接起来,然后计算出结果。
引导学生
明确加法运算的含义。
3. 讲解加法算式:
教师讲解什么是加法算式,如何利用算式进行加法运算。
然后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进行计算,并互相交流答案。
4. 练习加法运算: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动手解答,然后互相核对答案。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
过程进行点评指导。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法运算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
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
6. 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数学教案小学怎么写
数学教案小学怎么写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知识
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加减问题。
二、讲解加法
1. 教师向学生解释加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例题演示加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加法运算。
三、讲解减法
1. 教师向学生解释减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例题演示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减法运算。
四、练习与巩固
1. 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目,并相互交流讨论。
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挑战性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加减法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交到教师。
教学点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来解释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二数学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
高二数学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高二数学上册第一章《立体几何》2.高二数学上册第二章《解析几何》3.高二数学上册第三章《函数与导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函数与导数的基本性质。
2.难点:空间几何的证明、解析几何的解题技巧、函数与导数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公式。
3.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4.课后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立体几何时,可以从生活中的建筑物、物体形状等方面入手。
2.知识讲解(1)立体几何:讲解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关系。
(2)解析几何:讲解坐标系、方程、直线、圆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关系。
(3)函数与导数: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以及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提问回答:鼓励学生提问,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实例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5.课后作业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次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成绩: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学生反馈: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数学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数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数学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数字的大小比较;2.数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
三、教学重点1.数字的大小比较;2.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教具和教材;•学生准备好课本、笔和本子。
五、教学步骤与方法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几组数字,让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步骤二: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教给学生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教师可以使用实物、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四:扩展与应用教师设计一些扩展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找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六、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拓展性的活动,如数学游戏、团队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思考并记录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以上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今后深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案五年级的编写方法是什么?
数学教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备的教学设计文件,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和核心内容。
五年级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体会抽象思维的优秀方式,而数学的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的有效工具。
教案的编写是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数学教案五年级的编写方法。
一、确定教学目标编写教案前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确定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明确教学目标是教案编制的开端。
例如,一节学习小数的课程,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转化方式,能完成应用小数的问题解决。
二、制定教学计划在确定好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制定好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进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讲解、互动讨论、分组合作、游戏辅助等,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准备教材和教具教材和教具选用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会影响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的质量。
教师选用教材和教具需要满足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并对于特定的教学内容,要选用适合的辅助教具或器材来辅助教学。
例如,对于五年级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内容,可以为他们准备数学卡牌、数码牌等课堂辅助工具来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前后逻辑序列和相互关联的教学环节。
任何一节课上都应该将整体教学过程化为若干个单元,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有序性。
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兴趣特点和思维方式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PPT、电脑软件、实物展示和演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设计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门的考试标准和教学目标,教师要制定具有明确标准和流程的评价方式,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科学、公正的方式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教师认真检查课堂练习本订正情况。
2 . 学 生完 成 创 新 课 R  ̄ , ¥ J i l 练。
的能力。如果出现多名学生同时抢着展示 的情况 , 把机会让给成绩最 弱的同学。
3 . 展 示例 题 、 练 习题 的 书 写过 程 : ( 1 ) 所 有 解 题 过 程 一 律 写 在 各 自规 定 的黑板板块 内, 如果不 够写 , 继 续 写 在 课 堂练习薄上 ;
要有效 组织学生参与。 围绕学 习 目标 的课 堂训练要 灵活 多样 、 扎 实充分 , 还要根 据
3 . 位置 安排 : 全班学 生交流展示 “ 说”
时 ,所 有 同学 以小组 为单位 以讲 台为 中
应选择典 型问题进 行说 明或选 择典 型错
误 进 行 点击 规 范 。 ( 二) 复 习课 、 试卷评讲课、 辅导课。
全班 4 3人 为例 )
( 1) 上 课 时 要 主 动参 与课 堂 ; ( 2) 作 业( 包括 课 课 练 、 课 外辅导 、 订 正作业 、 订 正试卷 ) 要按时 、 认真 、 独 立 完
( 2) 展示 “ 写” 的要求 : ①学生一律用白色粉笔 书写; ②要求书写认真 、 清晰、 规范 、 美观 。
、
1 . 教师大胆放手 , 把 课 堂 交 给 学 生 交
④当一名组员在讲解方法时, 其余组员 要谦虚、 聆听方法, 并主动提出不同解法 ;
流展示 , 教师 负责组织 、 点拨。学 生是主 展示说解题思路 ;
角, 教师是配角、 是导演 ;
2 . 努 力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力求让 每位 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 ;
校 情、 班情、 教情和学情 , 总结 出初 中数学 心 , 呈 弧线型站立 , 中间小组 同学 坐在原 课 堂教学设 计方法 ,使学 生能够积极 参 位不动。其余时间 , 所有 同学 以 4人小 组
与, 都 能 大 胆 地 陈述 展 示 。 按上表示意围坐 ;
1 . 精选题 目: 选题注意少而精。( 以基
不举 手 , 不 需 老 师点 名 , 学 生主 动 展 示 “ 说”
6 . 全 班交 流 解法 ( 学 生分析 或 师 生
分析 ) 。 注: 展示“ 说、 写” 的 要 求 同上 。 四、 课 后 要 求
5 . 课 堂容 量 、 作业以“ 少而精” 为原
则, 狠抓 “ 课 堂学习效 果” , 实现 “ 减负不减 质” 的目标。
提 出典 型 问 题 。
让学生 勇敢 地展示说 、 写的能 力 , 树立学 生的 自信心 , 获取成就感 : 4 . 课堂节奏紧凑 , 学生参与速度快 ;
( 5 ) 展示“ 说” 的要求 : ① 学生充 当老师角色 ,面对同学 , 说 话时大方、 自信、 声音响亮清晰。 ② 打破传统 的拘谨 的说话 方式 , 可 以
关键词 : 数学 课堂教学
设计方法
4 . 准备预 学案 : 学生前一天需认真预 习课本知识 , 独 立完成预 习题 。为次 日课 堂展示做好充足准备 , 为课堂学 习效果 奠
三、 课 堂实 施 步 骤
( 一) 新授课。
2 0 1 3年 上半年 ,校组织骨干教师 二次赴 山东杜 郎口中学取经。 “ 他山之石 ,
3 .对学生提 出三点要求并督 促认真
完成 :
1 . 墙 壁安装黑板若干块 ,配套黑板
擦, 红 白色 粉 笔 , 教 学 用具 若 干 , 精 心 制 作 课件 , 组 长 给 每 名 组 员 划分 好 黑板 板 块 : 2 . 合 理 分 成 4人小 组 。 分 组 方法 : ( 以
2 . 展示例题探究 :
①先对答案, 再交流每一题 的解法 :
②交流解法时, 要放 大图形 : ③关心后进生 , 让他们先讲解会做 的
题 目:
简单概 括为“ 问题发现、 问题 生成 、 问题解 识 的预 习效 果 , 由学 生 展 示 , 教师点拨。
数 学 课 堂教 学方 法 特 点 ( 1 ) 鼓 励 学 生 大胆 尝试 ; ( 2 ) 突 出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让 学 生 大 胆
础题 、 易错题为主, 适 当选择提 高题 。 ) 2 . 学生预 习, 独立完成 ( 如果在课上 , 教师及 时批 改表扬或学生板 演) 。
3 . 预 习反 馈 :以 问 题 形 式 检 查 基 础 知 识 的预 习效 果 , 由学 生展 示 , 教 师点 拨 。
4 . 小组交流解法。
‘ t ‘ 懿强磋罾
S HUXUET I AoYU
我 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法
一江苏省兴化市西郊中心校 戴中岭
摘要 : 在数学课堂 教学 中, 教 师 不 仅 号 可 以微 调 。 知 相 应 组长 带 领 组 员 整 改 。 5 . 教 师点 击 : 学生 纠错结 束后 , 教 师
4 . 学 生 纠错 :
成, 不能抄袭 , 不能应付 了事 ; ( 3 ) 平时的单元测验有无作弊的坏习惯。
我校的课改革已探索两年 多, 学校 鼓
口教学 模 式 已经 在 我 校 逐 渐 走 向深 入 , 结 合我校实际 , 总 结 出高 效 教 学 的 一 个 核 心
可 以攻玉 ” , 经过两年 的探索 , 目前 , 杜 郎 定 基 础 。
理论 “ 先学后 导、 问题评价 ” , 把教学 过程
决” 三个环节。
一
1 . 预习反馈 : 以问题形式检 查基础 知
3 . 给 学 生 创 设 一 个 自 由的 学 习空 间 ,
( 3 ) 教 师注意对解题规范格式进行适
当 点击 、 示范 ; ( 4 ) 教 师 需 组 织 学 生 对 一 些特 殊 的 解 题 方法 技 巧 进 行 交 流 、 归纳 ;
⑤全组不会解的题 目, 组长邀请跨组
交流。 5 .组 长 提 出不 能 解 决 的 问 题 或 教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