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语文试题
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正确填涂,文字表达题必须用黑色水性笔作答,否则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本义是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
从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模式,到近代重振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教育,以及20世纪初美国及欧洲通识教育理念的勃兴,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传统。
从教育的内容而言,博雅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人的精神道德修养为内核,同时又将人格修养与知识积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与过程。
它试图通过人的性格培养来促进个性的发展。
这一来自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目前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观念的变革相吻合。
“博雅”教育思想并非一个全新的西方概念,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以人的精神品格为培养目标,实现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博雅君子人格就已经成为教育者的最高理想。
“博、雅”二者构成君子人格的整体框架,“博雅”精神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儒家强调谈文、论艺、述道,博采古典精华,兼取众家之长,融古今于一炉,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辞令之功,还要坚守传统信仰与正统之道。
“六艺”之教,以熏染习得的方式镶嵌在古人的身体与血脉中,并外化在生活方式与日常实践中,乐教被视为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的人生教育三部曲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自卫返鲁,第一件事就是“正乐”,使“雅颂各得其所”。
这种教育理念所培育的古代博雅传统,成就了古人追求智慧、崇尚价值、执着理想的理智型生活方式。
对君子人格的自觉追求,是我国先秦时期人文觉醒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君子的内涵正是由“博”和“雅”两方面组成。
一方面,君子代表着知识阶层,是知识的拥有者。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
它的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
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如陶熏炉)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香品了。
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柴”字,意为“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的形象注解。
春秋战国时,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丰富,但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方法。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乏记述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其中就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
《尚书》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之语,《孔子家语﹒六本》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在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莸草来痛斥奸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战国时期香文化的一些梗概。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大统一,特别是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外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大交融。
当时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班固给其弟班超的书信中有“窦侍中令载杂丝七百尺,市月氏马、苏合香”等语句,可见当时香料是丝绸之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含解析)(2021年整理)
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解析)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的毁灭、改良与重生在远古时代,基本不能理解一切带有灾害性质自然现象的人,相信在天地之间,除了有超越自然的神掌管着世间万物与人之命运,还有形形色色的鬼在作祟。
而没有任何超自然能力的人,只能以虔诚的态度,用各种形式向神鬼跪拜敬礼,祈求祥福。
所以在远古时代,人们“行礼”的对象主要为神鬼,并在长期持续的祭拜活动中,将各种程序与形式逐渐完善与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在私有制与阶级、国家等制度出现之后,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人类文明开始出现,礼仪也随之从原始性的敬神仪式,发展至以阶级为基准的伦理道德观念。
诸位神明变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则取而代之,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也正是在这个社会阶段,古代华夏族以丰富的礼仪文化成为“礼仪之邦",并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
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由周公主持定下的《周礼》更是成为中国最早和最为重要的礼仪论著.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礼具有了严格的阶级属性,主要作用变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周礼》、《仪礼》和《礼记》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礼制经典,从唐朝开始即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基本科目,位列九经中的三篇。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饕餮(tiē) 攻讦(jié) 嗫嚅( niè ) 瑕瑜互见(jiàn)B.揶揄(yé) 拙劣(zhuō) 伫立( zhù ) 囿于成见(yòu)C.奇葩(pā) 炽热(chì) 贲门(fèn) 光阴荏苒(rǎn)D.僭越(jiàn) 侪辈(chái) 滇池(diān) 一应俱全(yì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居缅怀谐奏曲绿草如茵B.急躁安祥核辐射恻隐之心C.陷阱倾泻挡箭牌轻歌慢舞D.压韵火暴练习簿平心而论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记者在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如何确保“秒杀”的高成功率三缄其口,有的甚至以为遇到了来探底的同行而将记者的淘宝账号拉入“黑名单”。
B.去年,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入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500万册,作为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怀瑾握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B.台湾地区10月25日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C.江西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调研检测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调研检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一、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经济全球化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经济体总体上都是受益者。
以亚太地区为例,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从而带动亚太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20多年来,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贸易量年均增长8%,是同期经济增速的两倍多”,为亚太经济增长提供了稳泄动力。
毋庸否认,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多样性的,最近两年也遇到了一些反对声音。
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英国脱欧和民粹主义上升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得“反全球化”声调又有所升高,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市场需求低迷,特别是发展的包容性不足,使一些国家的反全球化思潮有所滋长。
同时,贸易和投资作为经济全球化引擎的动力减弱,也使得保护主义情绪蔓延。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根本原因既在于世界经济整体增速的放缓,也在于全球经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髙。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不能走“闭关自守”之路,而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推动贸易和投资机制建设,不断扩大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确保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成果惠及更多人。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一方而,中国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商投资,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进而带动中国经济融入了全球经济。
可以说,中国抓住了与经济全球化潮流同步发展的历史机遇,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立支持者。
另一方而,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也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不断增添活力。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尽管也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经济增速仍然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艮的贡献率保持在25%以上,并且为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宝贵的合作契机。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
宁夏银川市勤行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班级、考场、考号、姓爼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必须在密封线以内,密封线以外的无效。
2.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67分)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
它的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
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如陶熏炉)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香品了。
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件文,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柴”字,意为“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的形象注解。
春秋战国时,由于地域所限,中上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丰富,但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洒等方法。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乏记述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苴中就提岀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
《尚书》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之语,《孔子家语•六本》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在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藐草来痛斥奸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战国时期香文化的一些梗概。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大统一,特别是汉朝张邪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 使中外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大交融。
当时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语文试题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1. (18分) (2019高二下·台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民众的某些情绪、意见难以用舆论中通行的文字、语言形式公开表达,而只能以类似于“默会知识”的非符号化的形态存在和传达,例如社会体验、社会经验、民众情绪以及各种“隐性信息”。
默会传播是隐匿于显性舆论传播的丰富意义世界,不只是靠符号化或显在化的传达,还需要在具体情景中的积淀和沉浸。
领悟、体会、洞察、直观等都是重要的意义生发方式。
在舆论场中同样也是意义接受与传递的主要支撑,这些需要主体的默会与内隐体验。
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流水线式复制而生产的舆论声势,例如报纸、刊物对社会意见的大量印刷发行,电视媒体新闻向成千上万观众的直播。
但是对于沉默舆论而言,基于特殊情境与体验的非复制性的传播也具有其独特力量,例如非语言传播、“文脉”、“地方性知识”等,都不是可复制性抽离与电子拷贝的媒介工业可简单替代。
在社会压力、制度渠道等情况下,会造成公共意见表达不畅,只能以被抑制的形式表达和传播,这是构成沉默舆论的主要传播路径之一。
如果不能做到社会公开,舆论就会转而利用非官方的、民间的渠道,甚至会采用非法的、地下的形式。
这从“公开”的第一层意义讲,仍然具备“公开”的特性。
只是,社会的挤压和舆论的非体制化,使舆论不能常态生长,往往会形成谣言、流言、传言等等变体形态。
“大道不通,小道流行”,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这种被抑制的传播依然有其难以抑制的生命力和功效。
显性传播的作用或爆发通常也需要抑制型的隐形传播作为积累,例如“道路以目”对社会情绪的传达和积淀。
或者说:不充分的信息并等于不充分的传播;沉默舆论不一定被公共表达但却可以传染和传达。
舆论的传达也并非总是显性和直接的,而是具有各种隐晦的传播方式,例如非言语的表意、含蓄的象征、罗兰·巴特所谓的“含蓄意指”。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航天高级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①君子文化是儒教文化的精华。
②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开展过程。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绘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
论语对此有种种详细描绘,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
而宪问中的一段描绘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③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仁〞“智〞“勇〞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仁〞,未达无忧;“智〞,未达无惑;“勇〞,未达无惧。
这些自我评判说明,孔子是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到达了君子HY的。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认知〞“情感〞“意志〞。
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到达“智〞,情感上到达“仁〞,意志上到达“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开展的人。
④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实际上都是指本于人性自觉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
这种人性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对自己来说,是自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来说,是认识到别人与自己是同类,因此同自己一样也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并且自己应该和别人一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的文明生活。
在后一种意义上,人性自觉包含着对别人的爱,正是基于这种爱和由这种爱所产生的对别人的责任感,才会有应该和别人一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文明生活的道德意识。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扫描版)(2021年整理)
描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安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安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全部内容。
描版)(第二页清楚版在下面)唐朝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是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普通部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分值:150分钟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百年来几乎所有现代学术研究,无不唯西方是瞻。
自然科学倒也罢了,我们自愧不如,虚心甚至甘心亦步亦趋尚无可厚非;而眼下的情况是,社会学科以至人文学科同样是“西风压倒东风”,举凡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无不奉行“拿来主义”,照单全收,现学现卖,似乎中国自古以来便无经济、社会、管理之学问,“临渊羡鱼”之后,完全无法“退而结网”。
《情商中国》的问世填补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来探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这一方面著述的空白。
中国文化淡于宗教,而最重人情,甚至可以说是“以情为教”。
因为重情义,故而贬财利,于是有了儒家的“义利之辨”。
其实,儒家亦认同人们对富贵利达的追求,只不过儒家主张的是合乎道义的富与贵。
古代中国早有成熟而自洽的市场交换原则及富国庶民之道。
尤其是秦商、徽商、晋商的出现,以及票号、钱庄、银楼的通行,无不说明儒道与商道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共生共荣,成为滋养社会生活和自然经济的肥沃土壤。
《情商中国》的新颖在于它将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利”关系问题加以置换,以颇具现代感的“情商”二字出之,更将“情”与“商”做了拆分,非常细腻而精彩地分析了情感的商业性质,以及商业的情感参与。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
比如情感可以交换,“不平等产生情感”“不公平产生情绪”。
作者试图告诉人们,因为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无论时代及个人生活多么“瞬息万变”,在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中仍然挺立着某种“不变”的东西,仍有一种超越一切的“道”,顽强地存在并发挥着巨大作用。
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社会而言,形下之“器”的不断增量,绝不会成为形上之“道”的“终结者”;那些符合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古老法则,绝不会因为人类衣食住行的日益趋同而就此失效。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1)word版本
宁夏银川市勤行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题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班级、考场、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必须在密封线以内,密封线以外的无效。
2.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67分)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
它的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
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如陶熏炉)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香品了。
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柴”字,意为“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的形象注解。
春秋战国时,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丰富,但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方法。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乏记述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其中就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
《尚书》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之语,《孔子家语﹒六本》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在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莸草来痛斥奸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战国时期香文化的一些梗概。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大统一,特别是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外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大交融。
当时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渠县三汇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 (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说唱文学对三迭式叙事的使用较早可追溯到唐代的敦煌变文,如韩擒虎三战定南陈。
《三国志平话》的出现标志三迭式叙事在说唱文学中确立并逐渐得到发扬,其图上标题体现三迭式叙事的有“三战吕布”“张飞三出小沛”等。
而后,三迭式叙事逐渐进入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受到口头文学孕育演化而成的章回体小说对三迭式叙事的运用蔚为大观。
在《水浒传》中,宋江与高俅展开了三次交锋,是由同一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
三败高俅在纵向叙事的链条上每次聚合扩展了一些新的要素,使三次战斗场景在行动和细节上各有不同。
作者充分发挥了三迭式结构框架蕴含的变异势能,使每一次击败高俅的方式和战果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三迭式结构又使三败高俅的故事单纯而集中,叙事完整紧凑,避免生出枝节散漫和有首无尾的弊端。
“文之长者,连叙则惧其累赘,故必叙别事以间之,而后文势乃错综尽变。
”某些三迭式叙事在每一次行为动作之间会插入对其他事件的描叙,如“三气周瑜”便使用了所谓“横云断岭”的叙事技巧。
在“一气”与“二气”之间插入了刘备攻取长沙四郡、过江娶亲等诸多事件,在“二气”与“三气”之间插叙了曹操大宴铜雀台,避免连续叙事可能产生“累赘”的弊端,形成曲折变化的叙事态势,达到一种跌宕回旋的叙事效果。
由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也不少,同样呈现出变异势能和环环相扣的特征。
《说岳全传》中余化龙、何元庆、董先轮番与金弹子交战等情节依循这种三迭式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呈现了细节各异而又兴会淋漓的沙场血拼。
三迭式叙事大多以二元对立的原则组织故事情节。
一些三迭式叙事体现的是强的二元对立关系,一方试图将另一方置于死地,每一次重复都在进一步强化双方的对立,直至其中一方死亡。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word版本
河北省定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分值:120分时间:90分钟卷Ⅰ(18分)一、基础检测(共3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李隆基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眼看着海内升平,社会富庶,觉得国内再也没有什么事值得忧虑,太平思想麻痹了他早年无所不为的精神。
B.唐玄宗把政事交给贪污的宰相,把边防交给穷兵黩武的将官,人民受着纳租税与服役的残酷剥削,同时生产力也就衰落下去了。
C.一家数口来到长安,他(杜甫)的负担更重了,加以几年来水旱相继,关中大饥,他在杜曲附近虽然有些微薄的“桑麻田”,也无济于事。
D.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全球股市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未见好转迹象。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若是登上寺内七层的高塔,俯瞰这渭水与终南山中间的名城,从它山川的背景上便会更清楚地看出它雄浑而沉郁的气象。
B.杜甫虽看见人民受了这么多统治者给予他们的灾害,但因为胡人的势力又膨胀了,为国家着想,他都按照个别的情况来鼓励他们、安慰他们。
C.他是那种一讲话就能给人带来震撼的作家,他的从容、大度和无拘无束,全是我很少见到过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企业员工通过共同努力,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获得了检查团全体成员的一致好评。
3.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______________。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语文试卷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1. (6分)(2017·淮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地域文化散文地域文化散文是指作者从地域文化视角创作的散文。
一个散文作家生活在特定地域,必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所受的特定地域文化的熏染、体验、感受和领悟潜存心中,当他创作散文时,他的主体意识就自然落脚于特定地域文化的根基上,把特定地域的文化结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信仰习惯、价值观念等贯注其中并恰切地展示出来。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
”鲁迅先生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注意。
”散文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或地域文化风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描写对象;一是来自作家。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
”从描写对象来说,包括特殊地域的环境、人物、风格、方言、行为、文化传统等。
比如环境,在美学家丹纳看来它与种族、时代并列为文学三要素之一。
他认为自然的地域环境是通过对人的影响而影响文学艺术的。
他在《艺术哲学》中明确提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而这正好直接关乎创作主体文化心理的形成。
地域文化因素作为人物活动的外部环境进入散文作品,大体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
在散文中,它们主要展示为一种独特的、气韵生动的人物画面与场景画面,给人以直观之感,或勾画出一种情调,一种氛围,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逼真的审美效应。
当然,体现于散文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无论是环境,还是人物以及其他因素,都是经过作家体验、选择、加工、提炼的结果。
地域风情永远与人的生命存在着交织现象。
因此,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地域文化知识积累,以及他对不同地域文化传统和特色的敏锐感受力、理解力等就成为最关键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 (6分)(2017·涪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元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
在我国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均可以找到关于鱼灯的记载。
东汉张衡《西京赋》中有关于鱼化龙、龙化鱼的记载,两千多年前,在西汉京都长安,鱼灯、龙灯及鱼龙文艺已盛极一时。
南朝粱元帝萧绎《对灯赋》中也有“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对元宵夜抢眼夺目的龙灯、鱼灯称赞有加。
宋朝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生动再现了通宵达旦舞鱼龙灯的盛况,体现了鱼龙舞在花灯表演中所担负的重要角色。
那么,究竟什么是鱼龙舞呢?鱼龙舞是鱼灯和龙灯混合表演的舞蹈。
鱼龙舞成为古代节日文化重要的表演习俗,源于古人的崇鲤观念。
这一观念可以追溯至六千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上生动的鱼纹。
人们在从事日常的捕鱼生产中,把有关鲤鱼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将鲤鱼视为神鱼加以膜拜,并发展到以鱼为图腾的原始巫术舞蹈。
这种发轫于巫术的舞蹈对后世鱼龙舞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元宵节表演的鱼龙舞总给人鱼龙相随,鱼龙混杂的印象。
宋代《埤雅•释鱼》记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本草纲目》称:“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
”清代《辛氏三秦记》记载:“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
上则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鲤龙门。
”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鲤鱼跳龙门写了﹣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按照民间传说,凡跳过龙门的鲤鱼即可变成龙,即与《西京赋》中“鱼化龙”的说法相吻合;没有跳过龙门的鲤鱼“归来伴凡鱼”。
也有记载显示,“归来伴凡鱼”的既不是原来的鲤鱼,又不是飞过龙门的飞龙,而是在“鱼化龙”中变异而成的鳌鱼。
鳌鱼保持了龙头、龙角、龙须,其身上却布满鱼鳞,保留鱼尾。
这一变异在传说故事中是以鲤鱼“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实现的。
无论是“鱼化龙”,还是“龙化鱼”,均反映了“鱼龙合一”以及它们之间极为特殊的关系。
传承至今的鱼灯舞是研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它们传承千百年而不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分布在深圳沙头角的鱼灯舞、广东梅州的鲤鱼灯舞以及福建莆田的九鲤鱼灯舞,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三地的鱼灯舞和宋代的鱼龙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沙头角鱼灯舞的表演形式以众鱼围绕“神鱼”黄鳢角展开,整个舞蹈呈现了群鱼献祭的主题。
舞蹈的重点角色“黄鳢角”即为鳌鱼的化身;梅州的鲤鱼灯舞也被称作“五鲤跳龙门”。
五鲤由一雄四雌组成,唯一的一条雄鱼,即为青色的鳌鱼。
舞蹈由5位年轻的女子表演,鲤鱼灯舞深受汉代乐舞百戏的影响。
莆田的九鲤鱼灯舞在表演时,由9条不同的鱼在龙珠灯的引导下出场。
据考证,九鲤鱼灯舞和深圳沙头角的鱼灯舞,无论在舞蹈动作,还是在鱼龙组合上,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鱼灯舞蹈的表现内容、源流和传承发展来看,三种鱼灯舞均呈现了较强的独立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它们与中原古代文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中,不断吸收各地方文化的精华,经过冲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才发展到如今人们在元宵节花灯中所看到的精彩纷呈的鱼龙灯舞。
(摘编自《元宵时节舞鱼灯》,《百科知识》2016.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早在两千多年前,张衡的《西京赋》里就有关于“鱼化龙、龙化鱼”的记载,当时西汉的京都长安,鱼灯、龙灯及鱼龙文艺已盛极一时。
B . 由粱元帝《对灯赋》所赞“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可见在南朝时元宵节的花灯表演,龙灯和鱼灯总是成双成对出现。
C . 宋人辛弃疾的著名词作《青玉案•元夕》再现了民间庆元宵时舞鱼龙灯的盛况,“一夜鱼龙舞”说明鱼龙舞在花灯表演中的重要性。
D . 《埤雅•释鱼》、《本草纲目》、《辛氏三秦记》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鲤鱼的记载,有对其奇特形貌的描写,也有对其飞越江海本领的叙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半坡先民之所以视鲤鱼为图腾,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无法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种种自然现象,于是只能将鲤鱼神化。
B . “鲤鱼跳龙门”的说法各异,有说未能跳过龙门的鲤鱼“归来伴凡鱼”,也有说它“变异为非鱼非龙的鳌鱼”,这些说法都具有神奇的色彩。
C . 鱼龙舞是古代节日文化表演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是“鱼化龙”还是“龙化鱼”,都反映了“鱼龙合一”及彼此间极为特殊的关系。
D . 闽粤地区的鱼灯舞虽名称不一、地域不同、表演人数各异,却表现出同属于“鱼龙舞”的文化特征,既有共性,又各具鲜明的个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鱼龙舞的形成离不开原始巫术舞蹈的影响,这种巫术舞蹈是在古人崇鲤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崇鲤观念可追溯至半坡仰韶文化。
B . “鲤鱼跳龙门”这一传说的广为流传,是鱼龙舞在各地域传承发展的重要条件,也为今天的人们研究鱼龙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和线索。
C . 从我国元宵节鱼灯文化的发展历程看,既有地域间文化的矛盾冲突,也有彼此的借鉴、融合,这是它们具有较强文化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D . 以研究鱼龙舞的起源和发展为例,可以看出,在研究我国古代民俗文化中,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资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12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光荣孙犁饶阳县城北有一个村庄,这村庄紧靠滹沱河,“七七”事变那一年,河滩上的芦草长得很好。
那时候,东西北三面都有了炮声,国民党的军队和官员,整天整夜从这条渡口往南逃,还不断搔扰抢劫老百姓。
这一天,原生在河滩上割满了草筐,忽听得有人叫他。
他回头一看,是秀梅,秀梅低声说:“那道边有一个逃兵,拿着一支枪。
”原生紧握他那镰刀,拨动苇草往东边去了。
秀梅跟在后边,低声说:“去吧,我帮着你。
”原生一脚把他踢趴,拿起枪枝,回头就跑。
到了村边,两个人才站下来喘喘气,秀梅说:“明天你就去当游击队!”原生说:“你听见人家唱了没?‘男的去当游击队,女的参加妇教会’。
咱们一块去吧!”“我不和你一块去,叫你们小五和你一块去吧!”秀梅笑一笑,就舞动小镰回家去了。
原生当兵去了。
小五是原生的媳妇,常常和婆婆吵架,后来就是长期住娘家,秋收也不来。
秀梅在村里当了干部,有一天,一群妇女在一家梢门洞里做活,小五刚从娘家回来,站在一边摇着扇子。
秀梅笑着坐下,说:“当兵是为了国家的事,是光荣的!”“光荣几个钱一两?”小五说,“我看也不能当衣穿也不能当饭吃!”“是!”秀梅说,“光荣不能当饭吃、当衣穿。
这得看是谁说,有的窝窝囊囊吃上顿饱饭,穿上件衣裳就混的下去,有的人还要想到比吃饭穿衣更光荣的事!”别的妇女也说:“秀梅说的一点也不假,打仗是为了大伙。
”小五说:“你不是干部吗?我要和他离婚!”大伙都一愣,望着秀梅。
秀梅说:“你不能离婚,你的男人在前方作战!”“有个头没有?”小五说。
“怎么没头,打败日本就是头。
”小五回来就又和公婆闹,闹得公婆没法,咬咬牙叫她离婚走了。
自从小五走了以后,秀梅就常常到原生家里,帮着做活。
日本投了降,原生回来了。
说:“队伍往北开,攻打保定,我请假回家来看看。
”新农会的主席手里扬着一张红纸,说:“咱们原生在前方立了大功,活捉了蒋介石的旅长,队伍里选他当特等功臣,全区要开大会庆祝哩!”第二天,在村中央的广场上开庆功大会。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换了新衣裳,先围到台下来,台上高挂全区人民的贺匾:特等功臣。
各村新农会又有各色各样的贺匾说辞,台上台下全是红绸绿锻,金字彩花。
区长讲完了原生立功的经过,他号召全区青壮年向原生学习,踊跃参军,为人民立功。
接着就是原生讲话。
台下妇女群里喊了一声,欢迎秀梅讲话,全场的人都嚷赞成。
秀梅到台上讲了这段话:“原生立了大功,这是咱们全村的光荣。
有人问,什么时候打败蒋介石?这问自己就行了。
我们要快就快,要慢就慢,我们坚决,我们给前方的战士助劲,胜利就来得快;我们不助劲,光叫前方的战士们自己去打,那胜利就来得慢了。
这只要看我们每个人尽的力量和出的心就行了。
有的人,说光荣不能当饭吃。
不明白,要是没有光荣,谁也不要光荣,也就没有了饭吃;有的人,却把光荣看得比性命还要紧,我们这才有了饭吃。
”台下面大声的鼓掌。
接着就是游行大庆祝。
最前边是四杆喜炮,两面红绸大旗:一面写“为功臣贺功”,一面写“向英雄致敬”。
后面是大锣大鼓,中间是英雄匾,原生骑在枣红马上,马笼头马颈上挂满了花朵。
每到一村,锣鼓相接,男男女女挤得风雨不透,热汗齐流。
街上的老头老婆们连声说:“修下这样好儿子,多光荣呀!”队伍在平原的田野和村庄通过,带着无比响亮的声音,无比鲜亮的色彩。
太阳在天上,花在枝头,声音从有名的大鼓手那里敲打,这是一种震动人心的号召:光荣!光荣!(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原生当兵后,小五不知打仗何时结束,她在家里生活压力又大,就常和婆婆吵架,回娘家住,最后和原生离婚了。
B . 小说主要通过原生与秀梅河滩抢枪、秀梅和小五门洞谈话、全村开庆功大会这三个场景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情感。
C . 小说以原生去当兵打仗为中心,将秀梅与小五进行对比,突出了秀梅的秀与美——远见、识大体、顾大局、勤劳、能干。
D . 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也有当时的社会环境,展示广阔的生活画面。
(2)小说以“光荣”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庆功大会,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3. (11分) (2018高一下·寿光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
初为齐晋安王宁朔迎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簿。
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
天监元年,为盱眙太守,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去职。
服阕,袭封永昌县侯,出为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
转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
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
六年,大举北伐,以放为贞威将军,与胡龙牙会曹仲宗进军。
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魏大将费穆帅众奄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
放从弟洵骁果有勇力,一军所仗,放令洵单骑击剌,屡折魏军,洵马亦技伤不能进。
放胄又三贯流矢,众皆失色,请放突去。
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
”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于是士皆殊死战,莫不一当百。
魏军遂退,放逐北至涡阳。
魏又道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众五万来援,放率所督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涡阳城主王纬以城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