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怎样滚得远丨苏教版 (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怎样滚得远丨苏教版 (3)

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教学准备:木板、三角板、圆柱形物体等。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请大家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人怎样把一头大象运到卡车上?”你打算怎么做?(有的学生说直接让大象爬上去,有的学生说用起重机把大象吊起来放到卡车上,还有的学生说搭一个台阶让大象爬上去,等等。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了很多种办法,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无处不在,接下来我们看看工人师傅是怎样巧妙解决像这样的生活难题的。

播放微课视频,后提问:1、刚才的视频里,这些可以滚动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2、工人叔叔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二、思考探究师:是的,工人师傅利用斜坡上的斜面巧妙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在课前我也请同学们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给出了很多非常合理的回答。

1、有30位同学认为和斜坡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我请其中一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理由。

2、有28位同学认为和物体的形状、大小、重量有关,我请其中一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理由。

3、有11位同学认为和地面的平整与光滑程度有关,我请其中一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理由。

4、有10位同学认为和斜坡的平整与光滑程度有关,我请其中一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理由。

5、有5位同学认为和斜坡的长度有关,我请其中一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理由。

6、有4位同学认为和物体滚动的高度有关,我请其中一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理由。

7、有4位同学认为和空气阻力有关,我请其中一位同学来说说你的理由。

师:同学们说的理由非常充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一个因素,也就是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比较远。

怎样滚得远(精选10篇)

怎样滚得远(精选10篇)

怎样滚得远(精选10篇)怎样滚得远篇1教学内容:p.28~29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教学准备: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教学过程:一、介绍活动要求: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

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

2、具体操作方法: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每10cm处做一个记号。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初,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

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开阔的地方。

3、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

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水泥地、道板地、塑胶操场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指出:我们学校的水泥地,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我们计算,是什么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都是120cm。

这样,当物体滚动后,我们可以先直接数几块,再加或减相差的部分。

)4、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5、记录方面的要求:书上29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4份表格。

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二、学生分组活动三、全班的交流反馈:教后反思:这是一堂数学活动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规律。

四(4)班怎样滚得远

四(4)班怎样滚得远

数学实验名称:怎样滚得远
实验目的: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活动。

实验过程和方法:
1. 搭一搭:让使用30厘米-50厘米的木板在地面上搭出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为30度(利用三角尺获得这个度数)。

2. 滚一滚:用一个圆柱体轻轻放在斜坡顶上,让它自动地往下滚,等物体停止滚动后,从木板的底部开始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

3. 量一量: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记录每次量得的长度。

4. 看一看,圆柱体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是不是每次都同样长?
用木板和地面成45度和60度的斜面依次做实验,分别得出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中。

然后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

实验结论:通过已经做了三次实验,斜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度,45度和60度,比较一下求出的平均数,在这三种斜面中,哪一种物体滚得比较远?
原来数学也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四(4)班李佳沁。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怎样滚的远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怎样滚的远
综合与实践 怎样滚的远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 组 织 学 生 进 行 实 验 , 收 集 、 记 录 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 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
2. 在 与 他 人 的 合 作 中 , 感 受 合 作 的 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 。
学习重点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 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 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等物体停止滚 动后,量出它 在地面上滚动 的距离。
重复测量多次,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30°角
当斜坡与地面的角度成45°、 60°时结果又如何呢?
重复测量多次,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45°角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60°角
除了上面的这些角度,各小 组再选一个角度试试,并记 录实验结果。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 ( )°角
你能自己探究其它因 素对物体滚动距离的 影响吗?试一试。
做几次同样的实验, 再求平均数,得到的 斜度坡不同与,地面物通体的过滚角这次活结动论,更你可有靠什。 的距离也不么同收。获?
很多生活现象都 可以用数学知识 来解释。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 物体滚动的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可能与斜坡与地面 的角度有关。
可能与坡面的光 滑程度有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还可能与……
我们先来看看斜坡与地面成什么 角度时,物体滚的远一些。
用木板搭一个斜 坡,使斜坡与地 面成30°角。
将圆柱形物体放 在斜坡的顶上。
轻轻松开手, 让物体自动往 下滚。

第11课时 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

第11课时 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1课时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教具准备: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教学过程:一、介绍活动要求: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

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

2、具体操作方法: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每10cm处做一个记号。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处,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

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阔的地方。

3、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

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水泥地、瓷砖地、操场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4、教师演示,教给学生实验方法。

5、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6、记录方面的要求:书上第99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4份表格。

二、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全班交流反馈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四、回顾反思提问:在上面的活动中,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是怎样展开的,结论是怎样获得的,通过这一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教学反思:。

考试改革(二)怎样滚得远

考试改革(二)怎样滚得远

二.我实践(10分)实践活动课题:怎样滚得远1、四年级数学,在学习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之后,我们要开展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是:怎样滚得远。

活动要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比较远,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对数据比较和分析,发现合理利用斜面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有时还能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每一个小朋友都要经历实验、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在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小朋友心中都要定一个小目标,将这次活动做广、做深,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你们的成果!“怎样滚得远”实践活动——集体实验体验阶段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远一些呢?实验讨论一、开展实验阶段实验要求:1、用木板搭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成30 °角;2、将圆柱形物体放在斜坡的顶上;3、轻轻松开手,让物体自动往下滚;4、等物体停止滚动后,量出它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

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每次滚动的距离,再求出它们的平均数。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30 °角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45 °角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60 °角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角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二、实验后的思考1、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不同,物体滚的距离也不同。

做几次同样的实验,再求平均数,得到的结论更可靠。

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

2、在生活中,还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场景?你想到了什么?还可以在哪些方面继续做些研究呢?。

怎样滚得远教案(精选3篇)

怎样滚得远教案(精选3篇)

怎样滚得远教案(精选3篇)怎样滚得远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是物体滚得比较远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会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你从中读出哪些数学信息?二、讲授新课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远一些?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1、用木板搭成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成30°角。

2、将圆柱形物体放在斜坡的顶上。

3、轻轻松开手,让物体自动往下滚。

4、等物体停止滚动后,量出它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

5、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每次滚动的距离,再求出它们的.平均数。

三、记录好数据,填好表格: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30°角把木板分别搭成与地面成45°和60°角的斜坡,进行同样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45°角实验记录:斜坡与地面成60°角各小组自己选择一个角度试一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重难点精讲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完成后,师生交流结果,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不同,物体滚动的距离也不同。

当地面与斜坡形成的角度是45°时,滚得最远。

五、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说说你的收获。

①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不同,物体滚动的距离也不同。

②做几次同样的实验,再求平均数,得到的结论更可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时: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教具准备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介绍活动要求:
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
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

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

2.具体操作方法:
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每10cm处做一个记号。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处,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

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阔的地方。

3.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

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
水泥地、瓷砖地、操场
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
4.教师演示,教给学生实验方法。

5.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6.记录方面的要求:
书上第99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4份表格。

二、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全班交流反馈
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回顾反思
提问:在上面的活动中,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是怎样展开的,结论是怎样获得的,通过这一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