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民族观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及民族观的影响
一、民族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中,首要的时代主题就是争取国家独立、挽救民族危机。

大批爱国志士面对主权沦丧、山河破碎,将要亡国灭种的局面,无不胸中激荡、澎湃着国家振兴与民族复兴的浪潮,并为之呐喊、斗争,积极主张用政治演进的道路来解决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问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近代民族思想开始产生并发展起来。

仁人志士们倡导新的主权国家意识、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确立近代国家观念。

事实上,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在一个多民族国家,新的体制不仅是主权在民的共和体制,而且还是各民族平等、共和的理念和制度设计,这样才能以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认同为基础,构成新的政治国家与民族一体格局,以抗敌御辱,“救亡”“图存”。

而辛亥革命就是这样一个中国近代国家与民族转变和迅速发展的转折点,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国家与民族在内涵、性质、相互关系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观的初步形成
孙中山在成立兴中会的时候,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孙中山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崇高理想,特别是明确提出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

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政治理念,把民主主义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而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就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自己“爱国若命”,“生平以爱国为前提”。

事实上,所有辛亥志士无不是由爱国精神所驱使而投身于革命的。

无数革命者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求取国家的富强,宁肯放弃舒适的生活、离开温暖的家庭、抛却个人的幸福,而选择一条困苦艰险、荆棘丛生
的革命之路,甚至不惜献出青春和生命。

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以“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为重要目标;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结合,指出只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达革新之目的”。

孙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这就把近代的民族观念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三、以三民主义为基础的辛亥革命对中国国家和民族观形成的作用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变法维新之举屡遭挫折后所走上的一条顺应历史与潮流的革命之路。

应该说,辛亥革命是1840年以来,“救亡”“图存”思潮及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向及结局。

随着清政府日益暴露出腐朽没落的本质特点,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愈益严重的国家和民族危机,使国人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建构的层面,进入到怎样处理和调适国内政治与民族关系,怎样以民族革命来促进政治革命,怎样在不同文化认同之间构建平等的现代政治结构中来。

其实,传统的“夷夏之别”,由于其民族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天下观与大一统中,因此其所承载的文化认同内容,已经无法体现多元一体格局下近代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及民族国家的塑造上。

这样,民族革命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

而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的交叉互动,以此推翻清政权,达到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亦成为了当时革命派的共同心愿及奋斗目标。

也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

因此,辛亥革命不是偶然出现的,它是中国近代仁人志士试图在封建王朝体制下变法维新以图强之举屡遭挫折后,所选择的一条以政治革命的方式来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王朝,变革封建制度,以达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也正是在“救亡”“图存”时代使命感召下,中国人民以革命之举走上了进入世界主权国家行列的符合历史潮流之路。

第二,辛亥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专制政权,建立共和政体,同时,它对于国家和民族具有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意义。

这场政治革命,直接催化了中国近代国家形态与多元一体的民族构成,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的成功转型。

它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成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它使过去以汉族为中心、以“夷夏之别”来构成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而且,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不仅变革了中国传统的国家与民族观念,而且通过政治制度及法律层面的变革,对于新的国家与民族的性质、地位、内涵作了规定,由此建构了新的近代国家与民族的构架,在制度与宪法方面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的转型。

第三,辛亥革命后,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共存于一个政治空间领域中,有着共同的、更高一级族群意识的民族。

它使中国传统的“夷夏之别”的封建民族观念向着近代民族理念发展,建构了新的民族内涵及民族关系;同时,辛亥革命还建立了符合近代主权体制的国家体制。

尽管这种共和政体形式仍然带有许多封建主义的遗留,还没能真正实现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也没能真正使中国繁荣富强,但是,它毕竟在国家的政治形式及法律层面上确立了近代共和国家的雏形,构建了近代国家的政治框架。

同时,辛亥革命以后,人们对于中国近代国家与民族的同一性关系,在认识上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实践上有了更为成熟的目标与举措。

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看来,国家是民族的屏障,而民族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其后,中国共产党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作为党的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将建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重建人民民主共和国家作为努力的方向,由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上更加成熟。

第四,历史发展的曲折复杂性决定了新的共和体制的建立,民众民主权利的倡兴,多元一体的民族建构毕竟是一个逐步的漫长过程。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大小军阀对于共和政体的挑战和对抗。

但是,由于辛亥革命废除的封建帝制,建构的具有近代性质的国家与民族,适应了近代广大民众的政治
需求,适应了中国近代化的需要,也适应了中华民族在一个政治空间范围内一体化的需要。

四、辛亥革命的里程碑意义
正因辛亥革命它既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民族革命,它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时代及华夏古代民族走向近代化的转型中所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种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的相互交融、结合,构成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演变、转型的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国家与民族的建构中,起到了促进转型的重要意义。

国会计0907
郭姝娅
200948990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