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朴槿惠推崇的 《中国哲学简史》是怎样一本书
中国哲学简史书籍简介
中国哲学简史书籍简介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哲学发展历史的著作。
该书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
冯友兰先生在此书中详细阐述了中国哲学的源流、发展及其特点,对于中国哲学的各个流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前秦至汉代、魏晋至唐代、宋至现代。
作者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哲学观点等多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哲学在历史上的演变。
书中讲述了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等不同的哲学流派的观点和思想,并对这些流派的互动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此外,该书对于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哲学的思想。
冯友兰先生的文字简练、思路清晰,是一本深入浅出、易于阅读的中国哲学入门书籍。
《中国哲学简史》既适合哲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阅读,也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并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核心思想。
- 1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引言引言部分要探讨的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中国哲学的功能是什么?第二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关于第一个问题,冯友兰先生在书中讲,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如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
我们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我们太关切哲学了。
这种关切深入到我们的基因和血液里,以至于大多时候我们并不自知。
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境况中,才会发现,我们总是能从哲学中找到指引和安慰。
所以,冯友兰先生讲,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
韩国前总统朴槿惠曾说《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是在她困难时期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当然,也但愿她在目前的境遇下仍然能从这本书中找到指引和安慰。
那么关于第二问题,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冯友兰先生把它总结为四个字:内圣外王!内圣,是说人的内在致力于心性道德的修养。
外王,并不是说一定要成为领袖,他讲的其实是人的社会功用,在读书中,我自己理解,外王其实讲的是一种掌控力,往大了说,就是在各种境况中,可以掌控局势,左右事务的走向;往小了说,可以掌控自己,做出最优的选择,在这种掌控中,无论大小,体现的是王者的风范和精神。
所以,中国哲学既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不仅强调实现道德价值,而且要求承担社会责任。
冯友兰先生讲“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哪一派哪一家,都自以为是讲内圣外王之道。
”所以,内圣外王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在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里,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各派各家的观点进行了精要论述。
北大前校长傅斯年先生曾讲:“道家修身,儒家做事,法家治国”,这也正是我在读书时感受比较深刻的一些地方,所以,主要选择这三家的一些观点来讨论。
一、道家修身——“知常曰明”为什么把道家作为修身之道,因为道家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全生?如何避祸?冯友兰先生在书中把道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代表人物是杨朱,他的主要思想是“轻物重生”,孟子对他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评价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就是说,只要拔他身上的一根毛就可以救助世道,那他也是不干的,为什么呢?因为毛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凡是有损自身的事他都不能干。
朴槿惠 遇见我人生的灯塔——东方哲学
遇见我人生的灯塔——东方哲学朴槿惠我走过的路与众不同。
在大学时期,我梦想成为电子科学领域的产业主力军。
但是,在我22岁时,母亲突然过世,我的人生道路也从此完全改变了。
我自然而然地弥补母亲的空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但不出几年,父亲也同样离我们而去。
在我不到30岁的时候,双亲都遇刺身亡,我和弟妹们的心情何等的绝望和痛苦,可想而知。
让我更绝望的是,陪在父亲身边的人一一离开,而且我的父母由于政治原因受到人们的指责。
我仿佛失去了一切,连呼吸都很困难,想要放弃一切。
每当我看见其他家庭手拉手去郊游,在心理念叨:「若我也出生在平凡的家庭,那多好啊……熬过如此痛苦的时间,恢复平静,是不断地与自己进行对话,与自己斗争的过程。
读东西方的古典书籍,进行冥想,天天写日记,回顾自身,这样慢慢地坚定了内心。
就在这时,有一本书悄悄地走进我的心房,成为了人生的导师,那就是冯友兰先生所写的《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与重视逻辑和论证的西方哲学不同,讲究领悟。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和战胜人生磨难的智慧,让我领悟到了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的活着。
如同我的外号「笔记公主」,我无论见任何人,听到什么样的内容,会把所有的内容都会记下来,看书的时候也是如此。
读《中国哲学史》时,我把每个引起共鸣,让我有所领悟的句子都写在笔记本上,将含蓄的文字和字里行间中找到的真理刻在我心里。
现在偶尔也会翻开以前的笔记本来回忆当时的感受。
「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矫揉造作,顺其自然。
这就是道家的无为、无心。
」「推己及人,即为『仁』。
」「坐密室如通行,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这些句子依然深深地打动我心。
自与《中国哲学史》相遇,我恢复了心里的宁静,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许多事情。
所谓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斗争,而是与自己的斗争。
为了在这场斗争中获得胜利,最重要的是内心必须坚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欲望。
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贵的道理:金钱、名誉和权力都如同刹那间烟消云散的一抹灰烬,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史简史》是冯友兰哲学思想的结晶。
它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国哲学著作。
1946年至1947年,冯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简史》短小精悍,20多万字。
它连接着古代和现代,连接着中国和西方。
它不仅讲述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且融合了冯友兰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可以说,“数据是古老的,视觉是现代的;思想是中国人的,但考虑是全世界的。
它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人的洞见。
这本书是用英语写的,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是中国哲学专业的通用教材,也是中国文化的入门教材。
赵福三先生的译文通俗易懂,使用方便,深受读者好评。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进入中国哲学的大门。
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被任命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哲学教授。
1948年,该课程的英文课堂讲稿在美国编印出版,即《中国哲学史简史》。
这本书包含了28章,涵盖中国哲学的精神和背景、孔子、老子、墨子、荀子,Hanfeizi和其他秦以前哲学家,道教,儒教,佛教和其他哲学学校,以及代表中国历史上哲学家,并讨论了中国哲学和当代世界之间的关系。
这个版本是赵福山的译本。
在本书的附言中,赵福山先生回顾了翻译的过程和观点。
这本书分为两卷,第一卷是中文译本,第二卷是英文原版。
冯友兰(1895-1990),当代中国具有国际声誉的思想家、哲学史家。
1928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后担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等职。
抗日战争期间,曾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1952年以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院院士。
作品的历史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简史》,中国的历史哲学的新版本和镇远的六本书成为了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现代和当代学术界甚至外国学术界。
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最初接触到哲学,只是觉得,它是一门遥不可及的学科,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读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之后,才发现原来哲学可以这么解读,哲学可以让人如此欲罢不能。
冯友兰,一位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巨匠,被毛泽东荣誉为“现代新儒家”,一生历经沧桑。
出身公务家庭;少年求学美国;中年时期在国内广发演讲,引起了国人强烈共鸣,但却被国民党逮捕;后出国深造,回国后著作立书,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备受残害;1990年,一位哲学巨匠与世长辞,在界内引起巨大轰动。
历经岁月,冯先生成就了众多影响力巨大的哲学作品,《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
其中,《中国哲学简史》流传最为广泛。
《中国哲学简史》,一部被韩国总统朴槿惠称为“走出人生困境的心灵灯塔”的哲学巨作,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融会贯通的讲解。
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
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现流行最广的是2013年由著名学者涂又光所译的版本,全书共28章,冯先生以其对中国哲学的独特解释,分别对中国哲学背景、精神,传统的儒、墨、道、名、法、阴阳六大学派以及佛教禅宗思想,西方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书本的前两章可看做是导论,笼统地概括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与产生背景,第三章开始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具体内容以及世界哲学的简要概况和传入。
在此,我想谈谈阅读此书后我的所得。
书本开篇就谈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思想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觉得中国儒家是一种宗教。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概括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概括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书籍。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哲学的起源和初创阶段:介绍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包括宇宙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思考。
阐述了孔子思想的形成和儒家学派的兴起。
2. 道家哲学: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如老子、庄子等。
阐述了道家主张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观念。
3. 墨家哲学:介绍了墨子及其学派的思想,主要包括以爱民、无为而治为核心的理念。
4. 名家哲学:介绍了战国时期名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如荀子、韩非子等。
阐述了名家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思。
5. 佛家哲学:介绍了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佛家的思想,包括生命的苦、轮回转世和解脱等概念。
6. 儒家哲学的发展和变革:介绍了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的发展,包括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注释,以及程朱理学等新的发展方向。
7. 近代以来的哲学思潮:介绍了中国近代以后哲学思潮的演变,包括西方哲学的引进和本土化的思考,如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尝试。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哲学的历史沿革和主要思想流派,帮助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和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地位。
弘扬“内圣外王”之道——从朴槿惠总统感受中华民族经典的力量说起
是什么?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或传统文化的中心问题。
今天,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都可以从内圣外王得到深刻启示。
弘扬“内圣外王”之道——从朴槿惠总统感受中华民族经典的力量说起文/卢继传(一)2013年6月,当今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应邀在清华大学演讲,她动情地说,年轻时父母先后被刺杀后,从权力顶峰的总统女儿一夜间沦为平民和天涯弃儿。
18年痛苦隐居,在“比死亡还痛苦的艰苦岁月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帮助她重新找回“生命的灯塔”。
她对听课人说,中国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使她认识到,当政者进行内在精神修炼的重要性。
为此,她闭门学习中国文化,修身养性,《论语》、《贞观政要》、《明心宝鉴》等中国文化经典成为案头常备书。
她的演讲令国人振叹,报以热烈掌声!《论语》记录了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总的精神就是“正心修身”,是成就人生的指南。
该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古典,并称《四书五经》,均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和思想、智慧宝库。
《贞观政要》是唐代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吴兢(公元670年-749年)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内容包括大臣的诤议、劝谏、奏议等,该书旨在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理军政的思想。
《明心宝鉴》约于元末明初成书,内容荟萃明代之前中国有关贤圣的品德修养、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论述。
此书是中国历史上译介到西方的第一本古籍,被译为西班牙文等。
600多年来,它一直风行于韩国、日本、越南等国,被用于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读物和个人修身立志的经典。
在韩国,它是李氏朝鲜王朝宫廷的一位女医生“大长今”最早的启蒙读本。
“大长今”在培训各地官衙的女医生时,学习的经典课开篇即是《明心宝鉴》。
在中华民族经典的思想体系中,德操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更是统治者执政必备的重要品质。
内心的平静(风险--李玉英)
内心的平静—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韩国前总统朴槿惠曾说:“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一直心存好奇,一本什么样的教材书能够让人找回内心的平静,看过之后方才发现,大师的著作果然充满智慧,当得起文化经典的称号。
作为一本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内容丰富,从哲学流派的起源、背景讲起,儒、道、墨、法各个思想流派的主张逐一阐释,还把每个流派的观点相互对比,助人理解,而后又对佛学、禅宗以及儒家后续延伸出来的理学、心学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没有拘泥于哲学高深的知识,却把高深的道理说得通俗,不知不觉间,哲学精髓就渐渐地渗透给了读它的人,也把人带进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文化世界。
书读了之后,方才知道“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应该建功立业,而是三十岁时懂得了行事为人的准则,年过三十而无所成就的焦虑立即得到宽慰;荀子的主张“人性恶”并非人生来就是自私的,他的理论主旨其实是“一切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人所创造的,价值来自文化,而文化是人的创造性成就”。
除了跑偏的常识被纠正,对哲学思想的解释也让人受益匪浅,孔子认为心灵的至高修养应当顺乎自然,老子认为人失去了原有的德(本性)乃是因为欲望太多,从而说“不争即是争”,何尝不是对这个深信“出名要趁早”社会心理的一种点醒;王守仁的心学认为理由心生,又给出了顺应人性、理解人心从而解决问题的思路。
至此,方明白,之所以“道理我都懂,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还是因为道理懂的不够多,理解的不够深。
丰厚的哲学文化能够带给我们人生的指点,正如书中关于哲学的一段阐述:“哲学不能帮助人长生不老,也不能帮助人发家致富……但哲学可以给我们一种有用的观点”。
虽不能从此世事洞明,却能再多懂得一些道理,丰富灵魂、丰满内心,获得一片内在的安宁与平静。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2012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冯友兰著,涂有光、赵福山译。
这本书是一本有限的哲学史专著,充满智慧和洞察力。
冯友兰先生是当代伟大的哲学家,1947年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
这本书一出版,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
后来,有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南斯拉夫语和日语的翻译。
50多年来,它一直是世界各国大学的中国哲学通用教材,在西方有着很大的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这本书没有中文版本。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冯友兰先生的学生才第一次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
198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印了10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畅销书。
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制作软精装本,内容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可以说,这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也是一部影响公众一生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是冯友兰哲学思想的结晶。
有了哲学专业的学生专著,就可以通览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充满智慧和哲理洞察力。
尤其是笔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相当“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中国哲学简史》用20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史,通览了国内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空间内整合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
因为它最初是一份讲义,
它的语言非常流利;因为它是从英语翻译的,所以它的文本非常符合当代人的阅读。
它在世界各地有许多译本。
它一直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也是中国文化的导论。
它对今天的读者意义重大,堪称影响一生的文化经典。
马基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近段时间看了一本名叫《中国哲学简史》的书,顾名思义这是一本讲中国哲学历史的书。
哲学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经久不变讨论的话题,然而哲学的理解也因人而异,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
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
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
韩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也说过:“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什么是哲学呢?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哲学特色,中国也不例外。
初读《中国哲学简史》,才发觉原来自己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一窍不通.这本书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
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汇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对现实的人文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
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从这只有300来页的书本里看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在中华上下5000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这本书里讲了中国历史上的各家:儒家,法家,道家,名家,墨家等等,尽管对哲学知之甚少,但书中所写"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这句话,可以大概使我们了解到中国哲学的重要性.对哲学的态度,我的感情很微妙,仿佛"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如那不可触摸的皇冠,它的金光灿烂已在昭示着,是凡人不可侵犯的。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概括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概括
《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著作,他以系统和全面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核心思想。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古代、中世纪和近代。
在古代部分,冯友兰介绍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和演变,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各个流派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他强调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实用性、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中世纪部分,作者主要关注了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他详细介绍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并讨论了佛教与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哲学流派之间的关系和交织。
在近代部分,冯友兰以理论思辨的方式分析了近代中国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他阐述了西方哲学对中国思想的影响,讨论了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思想困境和转型。
整本书展示了中国哲学跨越千年的深厚思考和智慧精神,探索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对话和交流。
它不仅是一本关于中国哲学的介绍和分析,还是对人类智慧的探索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秉烛夜读,一口气读完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
这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探索。
读完这本书,我犹如醍醐灌顶,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他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享誉世界,成为人生必读书之一。
韩国总统朴槿惠曾特别推荐此书,使这本书在中国重新掀起了文化的浪潮。
本书分为二十八章,前十八章主要讲述古代传统的中国哲学,后十章主要阐述在古代思想上新的发展和开拓。
每一章为一个中国哲学的发展阶段,作者采用原文片段,加上自己的理解,用严谨通达的语言加以表述,呈现出中国哲学各个阶段的精粹和特点。
什么是中国哲学?这是一个困扰了我许久的问题。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哲学就是马克思原理之类的东西,然而,当我真正打开这本书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肤浅。
冯友兰先生在书中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哲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而这种思考和探索,往往会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就是靠着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背景、以及中国文化的历史等众多因数而形成的。
中国哲学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它不仅仅包括我们熟知的儒家、道家、墨家,还包括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众多思想流派。
孔子是儒家的创建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无数的学生,西方将其称为孔子学派。
孟子和荀子分别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和现实主义派,他们的思想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道”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墨子创建了墨家,主要反对儒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主要指法律和法式,这一点在中国至今仍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建立了法治社会。
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和公孙龙,他们的思想强调“名”“实”关系,这种观点在现代哲学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哲学的故事作品影响力
哲学的故事作品影响力
《中国哲学简史》被誉为东方的“圣经”,让中国人反思当下,找到人生之根;被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奉为生命灯塔,帮她渡过最困难的时期。
本书为冯友兰亲自审定并认可的唯一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独家拥有版权!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从问世起便成为中国哲学史的必备参考书。
引文多且精,比较忠实于各家思想,观点平正;关于先秦名家和宋明理学辨析尤精,并多有新义。
陈寅恪先生评此书为:“取材严谨,持论精严,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社科精品推荐。
《中国哲学简史》简介
《中国哲学简史》简介一、精编书摘1.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2.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
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
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
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
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
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
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3.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
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
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起参加,这是很常见的。
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
4.古代中国和希腊的哲学家不仅生活于不同的地理条件,也生活于不同的经济条件。
由于中国是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只有以农业为生。
甚至今天中国人口中从事农业的估计占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在农业国,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
所以贯串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某某某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5.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他们所谓的“本”“末”之别。
“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
在能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
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贯串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理论、某某某策都是企某某某“重本轻末”。
6.因为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
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
两者演习着一种力的平衡。
这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
7.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哲学所用的语言,富于暗示而不很明晰。
它不很明晰。
因为它并不表示任何演绎推理中的概念。
哲学家不过是把他所见的告诉我们。
正因为如此,他所说的也就文约义丰。
正因为如此,他的话才富于暗示,不必明确。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思辨能力,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中国哲学的全貌。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通过阅读《中国哲学简史》,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到宋明理学的兴起,再到近现代的思想变革,每一个时期的哲学思想都被作者详细地梳理和阐述。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了解,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中国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也更加明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
这让我对中国哲学的整体发展有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
其次,通过阅读《中国哲学简史》,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和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资源。
通过对中国哲学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哲学的历史渊源和精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中国哲学的学习,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同和热爱。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国哲学简史》,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视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中国哲学,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1000字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写于20世纪30年代,其时中国尚无完整的哲学史研究著作问世,作为严谨的学术著作,《中国哲学史》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至今仍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著作。
此次后浪出版公司再版的《中国哲学史》是史上最全、用力最勤的一个版本,逐字核查引文,对于一部70万字的著作来说,其背后付出的工作量自不待言。
而新增校勘表、人名译名对照表,方便了我们理解内容,毕竟冯先生写作此书时所采用的语言和习惯与我们有较大的隔膜。
此外,书中注释部分对于理解书中内容也有所助益。
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用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话来说就是:让自己找回内心的平静。
在今天这个浮躁忙碌的社会,内心的平静无疑是最值得珍视的。
读《中国哲学史》,能有这样的收获,可见虽是学术书籍,亦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起到意想不到的影响。
我们要怎样来读这本书?读此书最大的一个障碍无疑是其文字是半文半白的,对于远离文言文传统的我们,无疑是一个挑战。
参照冯友兰先生著的《中国哲学简史》,是一个好的办法。
《中国哲学简史》是用英文写的,同为后浪出版,赵复三用纯白话文翻译,是书内容精简,并且易于理解。
两书参照,对于理解《中国哲学史》这部学术著作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哲学史》一书虽然厚重,全书却极有条理,逻辑清晰,表述简洁,思想深刻,多有创见。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子学时代,从孔子至西汉淮南王,下篇经学时代,从西汉董仲舒到清末康有为。
对于各时代主要哲学家及虽非以哲学家名世但有较突出哲学思想的人物,均有介绍,能抓住其思想精髓,给予一针见血地阐发,如古文经学家扬雄和王充,指出其贡献是使儒家学说和阴阳家学说分离,有开魏晋时代思想的先锋作用。
冯友兰先生对于不同流派的哲学家注重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同时又注重本流派不同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同中之异。
如指出儒墨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儒家重义,墨家重利。
儒家奉行实用主义哲学,墨家奉行功利主义哲学。
而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孟,孔子讲仁及忠恕,多限于个人的修养方面,孟子则应用于政治及社会哲学,孔子着眼于内圣,孟子注力于外王。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从古至今介绍中国哲学发展史的书籍,从先秦至现代,从儒家至马克思主义,从思想家到哲学家,都有深入探讨,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使读者深刻地理解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内涵。
阅读《中国哲学简史》,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哲学发展史的渊源如此悠久,从古至今的中国哲学思想无不精彩纷呈。
让我感叹不已的是,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家们一代代向上积累,一点点探索,一次次发现,把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到如今这样的水平,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从古至今,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宇宙,也让我们紧贴时代的步伐,学会从深层次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理解自然规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掌握其中的智慧,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最后,通过阅读《中国哲学简史》,我深刻地体验到,中国哲学思想历经几千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的智慧蕴涵无穷,是我们自我修养和思想觉悟的珍贵财富。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全文共计1275字
自去年七月初至今恰好一年,断断续续在读一套书,起初读得非常吃力,到后来渐渐加快了进度,待终于将上下两卷看完,感觉自己似被一盏灯照得通体澄澈,内外透明,这盏灯便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
一年前在朋友的空间看到一篇日志,写的是韩国女总统朴槿惠与《中国哲学史》之间的一段奇缘。
朴在人生与事业最失意的时候,邂逅了冯友兰先生60万字的巨著,从而潜心苦读七载,克服了语言障碍和中国文化特有的暗示偏多、明示不足的民族差异,通读之日,她感觉有一道明亮的光芒,直达心底。
正在是这篇日志的影响下,我请人代购了一套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书到手,直呼古朴大气,感叹装帧精美,每个细节都极其考究,封面外有大师陈寅恪的一句评论:吾国思想史之有数著作,为本书奠定了基调。
从那时起,我便用一种极其虔敬的态度,开始了认真的拜读。
全书共两册,分为两篇。
上册为第一篇,内容是子学时代,共十六章,分别介绍了儒家的孔孟,战国时的“诸子百家”,道家的老庄及易经等子学时代的哲学发展历程,下册为第二篇,内容为经学时代,也是十六章,先后介绍了两汉时代的古、今文经学,南北朝的玄学,隋唐的佛学,明代的心学以及清代的文经学。
全书引用了大量的古籍,正因为古文功底不尽如人意之故,刚开始拜读时,感觉困难重重,经常一页读下来,不知所云,仍要回到页顶重新来过。
在拜读过程中,渐渐感觉到了典籍的力量,经常盘旋在脑海之中的困顿有时就被无形的化解,困惑日久的疑问有时豁然开朗,如同在炎炎三伏日进入空调房饮一杯凉茶,其思想之欢娱应超出身体之舒爽若干,这是一种极其快乐的时光,古人亦云:每有会意,不觉手舞之,足蹈之,想必就是这种与古人达成知音共识的无限快慰吧。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哲学教授们说:
这 是 一 本 很好 的 中 国 哲 学 入 门 书
哲学家, 在中国寥若晨星。 他历 任中州大学、 广东大学、 燕京大 学教授, 清华大学、 西南联大文 学院院长, 在备受推崇的同时, 也历尽艰辛。 冯友兰的弟子回 忆, 文革中冯友兰受到毛泽东的 点名批评: “你们要学习帝王将 要学 相, 就去找北大的简教授, 唯心主义, 就找北大的冯友兰教 授。 ” 简先生选择了自杀, 而冯友 兰先生却和弟子们淡淡地说, 任 务还没有完成, 我不会自杀。 冯 友兰一生都把旧邦的革新看成 自己的使命。 《中国哲学简史》 刚出版时,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兼国学院院 长何俊就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虽然书中涉及的中国哲人的思 想流派早已烂熟于心, 但何俊还 是用了 “清新” 一词形容当时的 读后感。 “内容通俗易懂, 从中还 可以看出冯先生深厚的学术功 将中国数 底, 他用精练的语言, 千年的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一 次梳理, 如同一位长者在向你叙 述一段段往事。 ” 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 生导师董平也是中国哲学研究 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他对冯友兰 这位哲学界泰斗充满敬意: “看 , 你不 冯先生的 《中国哲学简史》 必迷失在浩瀚难懂的典籍中, 可 以轻松地了解, 那些令我们景仰 的圣人是怎样思考的, 他们的主 要理论是什么, 后来又是怎样发 展或是被利用的。 比如儒家思想 是怎么产生的, 如何评价孔子, 真的很可读。 ” “更重要的是, 他向西方介绍 了中国哲学。 ” 何俊说, “哲学是西 方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在中 国传统学术里, 本没有哲学一词, 但 这 并不 等 于 我 们没 有 这 样 的 思 考。 在哲学形式下建构学术体系, 冯先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 在何俊看来, 如果对中国传 这本是很好的入 统哲学感兴趣, 门书, 也是进入中国文化的捷径 和地图, “ 20 多万字, 篇幅不算 长, 但选材精当, 文笔流畅, 出神 入化, 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 识。” (据 《 钱 江 晚 报 》 文 / 徐 洁)
1 “归于内心的平静”
打 动 朴 槿 惠 的地 方 :
“ 这 本 书 原 是 60 多 年 前 , 冯友兰在美国大 学开讲座, 向西方人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 讲稿, 所以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 《英汉中国哲 ” 学简史》 的出版主持江奇勇说。 而 将 这 本 书 带 到当 下 大 众 面 前 的 , 是朴槿 惠的一句话。 朴槿惠的故事很 身为韩国第一个女总统, 传奇。 朴 槿 惠9 岁 时 , 就以第一女儿的身份随父 22 岁 亲 朴 正 熙 入 住 青 瓦 台( 韩 国 总 统 官 邸) 。 时, 母亲遭刺杀, 她 匆匆 结 束 法 国 留 学 生 涯 回 27 岁 时 , 国, 一度代行第一夫人部分职责。 她的 父亲朴正熙遇刺身亡。 江奇勇说, 朴槿惠说的 “最困难的时期” , 应该就是这段日子。 在 《中国哲学简史》 里, 江奇勇认为最重要 的逻辑, 就是 “出世与入世的统一、 理想主义与 现实主义的统一、 高明与中庸的统一” 。 最重要的是, “实际上, 就是平衡的问题, 不管什么阶层、 什么职业、 什么环境下, 不论贵 贱, 只要达到自我平衡, 就能达到满足。 ” 在江奇勇看来, 这大概就是打动朴槿惠的 地方, “说一千道一万, 还是要归结于内心, 命的启迪, 反 思 我 们 生 活 的 意义 。 ” 浙江大学哲 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董平说。 冯友兰
组 版/ 赵 琪 美 编/ 许 雁 爽 2013 . 2 . 28 星 期 四 编 辑 、
A29 视 野
韩国总统朴槿惠推崇的 《中国哲学简史》 是怎样一本书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 使我重新找回 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 是中国著名学者 冯友兰的著作 《中国哲学简史》 。 ” 日前, 新当选的韩国总统朴槿惠的这番话, 让 这本问世 60 多年的书, 重新受到了关 注。 与此同时, 在 《中国哲学简史》 的最 后, 冯友兰的结尾语 “ 人 往往 需 要 说 很 多 话, 然后才能归入潜默” , 也在微博上流 传。 《中国哲学简史》 有很多个版本。 最 初 是 1947 年 , 根据冯友兰在美国宾西法 尼亚大学的讲稿, 整理出版的英文版。 1985 年 , 后 由涂又光教授译成中文出版。 来, 又出了赵复三的翻译版本。 其中被公 22 万 字 , 313 页 , 认为标准的赵版, 不算 厚。
短暂存在的 “东北大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东北还曾以大区的形式纳 入行政规划。 大行政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 设置的一级政权机构。 大区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一些地区设立的中央局。 到 抗 日 战争 和 解 放 战争 时 期 , 党 在 全 国 先 后 设 立了 后经过合并重组, 到1949 年 形 成 了 十几个中央局, 西北、 华北、 东北、 华东、 中南和西南六大局。 大区制 下, 很多行政机关都曾以 “东北” 命名 过 , 比如辽宁 1954 年 , 图书馆的前身是东北图书馆。 大区一级的 合 行政机构撤销。 当年, 辽东、 辽西两个省的建制, 并改为辽宁省; 松江省建制撤销, 与黑龙江省合并。 东北人口由于都是近代移民的后代, 因此 乡土情结照比中原较为淡漠, 无论是语言还是 生活习惯上, 各 地的 差 异 都 比 较 少 , 背井离乡的 东北三省不分家, 经历又容易激发共鸣, 因此, 出门就是一家人。 (据 《 沈 阳 晚 报 》 文 / 闻 达)
这本书像太上老君 2“ 炼出来的仙丹”
冯友兰女儿宗璞评价:
据说在西方大学中, 凡开设中国哲学课程 的, 冯友兰的 《中国哲学简史》 是 第 一 本必 读 之 书。 他的学术贡献, 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 价。 冯友兰已经渐行渐远, 但他的治学精神、 人 生经历, 以 及 对 中 国 哲 学 的 建 树 等等 , 却是常说 常新的话题。 1895 年12 月4 日, 1915 年 冯友兰出生在河南。 毕业后考上燕京大学( 现北京大学) , 后考入了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研究生, 抗战期间, 任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当时, 西南联大的校歌, 就是 由他谱写。 《 、中 国 哲 学 简 史 》 、 冯友兰以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小史》 《 、中 国 哲 学 史 新 编 》 等著作, 成 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 一。 尽管无论在学术领域, 还是在学术之外, 冯 友兰都有可争议之处。 但这不妨碍他的 《中国哲 , 成为享誉全球的书。 自从英文原版问 学简史》 世以来, 迄今已有法、 意、 西、 南、 捷、 日、 韩等近 十种译本出版。 而中文版, 如今有涂又光和赵复 三的两种译本。 二 十世 纪 以 来 , 由 中 国 人 用英 文 介 绍 中 国 文化的著作中, 它是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图书 之一。 “冯友兰的女儿宗璞认定的英汉对照版是 赵复三先生的版本。 因为冯友兰的英文原版中 不仅有引用孔孟原话, 还做了很多作者对此的 解释, 涂版在翻译回中文的过程中省去了这些 解释, 而赵版依然保留。 ” 江奇勇介绍。 “我常想这本书像是太上老君炼出来的仙 丹, 经过熔炼, 把 浩 繁 的 史 册 浓 缩 得 可 以一 口 吞! ” 对这本书, 宗璞是这样评价的。
“东北易帜” 震动全世界
清 入 主中 原 后 , 长城 废 弃 , 山海关却保留下 来。 到了清代, “关东” 的区域开始扩大。 当时的 资料记载, “关东” 已经成为官方称号, 《清实录》 中写到陈梦雷案时, 就说到陈于当年参与靖南 王 耿 精 忠之 乱 , 本应处死。 “ 皇 考( 指 康 熙 帝) 宽 仁 免戮, 发行为表现关东” 当差。 天 聪 九 年 (1635) , 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 满洲既是族 称, 也是地理概念, “满洲” 的 名 称 从此 也 被 代 指 为是东北满族人的居住地。 由于 清 代 黑 龙 江将 军 、 吉林将军、 盛京将军 “东三省” 的说法。 光绪 的设立, 东北也开始有了 三 十 二 年 (1906) , 东北行政改制, 三个将军辖区 改建为行省, 裁 撤 吉 林 将 军 和黑 龙 江将 军 , 改盛 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 并加授钦差大臣的头衔, 平时负责总管奉天、 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军民 东北在历史上第 政务。 可以说, 正是这次改制, 一次纳入到统一管理。 东 三 省 总 督 有 三任 : 徐世昌、 锡良、 赵尔巽。 辛 亥革命爆发后, 张作霖被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 1918 年9 月为东三省巡阅使, 控制奉、 吉、 黑三省, 成 “满蒙独 为 “东北王” 。 而此时, 日本人也在暗中策划 立运动” , 企图将东三省和东蒙从中国领土中划分 1928 年 出去。 张作霖死后, 为了应对日本人的压力, 12 月29 日 , 张学良向全世界通电, 宣布东北实行易 帜。 张 学 良 被 任 命 为 东 北边 防 军 司 令 长 官“ 。东 北 ” 就此以一个整体回归国民政府辖下。
“东北” 的来历
在 《尚书》 中“ ,东 北 ” 已被纳入版图当中, 传说 大禹治水后, 将天下划分为九州, 其中冀州涵盖今 辽宁省西部地区, 青州涵盖了今辽宁南部地区《 。周 礼》 记 载“ ,东 北 曰 幽 州 , 其山镇曰医巫闾” , 舜帝把 中国分为十二州, 每 州 各 封 一 座 山 作 为 一 州之 镇 , 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 辽宁北镇因此而得 名。 东北地区正式出现行政规划, 则要追溯到战 国。 当时燕国经常遭到东胡内侵, 为此, 昭王修筑长 城, 设郡以辖其地。 当时燕国的右北平、 辽西、 辽东 明中叶前, 东北都不 三郡均有区域设在辽宁省内。 是 一 个 特 指 的地 域 概 念 , 在 明 朝 修 长城 之 后 , 东北 地 区 终 于与 中 原 大 地 有 了 明 确 的地 理 分 界 线 —— — 山海关。 山 海 关 的 出 现 催 生 了 现 代 意义 的 “东北” 。 从此 ,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 把 山 海 关 以 东 的地 方 “关东” “ 、关外” 。 统称 《 辽 史·兵 卫 志 》 记载, “东北路招讨司、 东北 路统军司、 东北路女直兵马司” , 各统所辖诸民 族军政。 《百官志》 又有 “长春路诸司, 控制东北 诸国” 的说法。 可见, “东北” 一词已经在官方中 广泛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