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基础知识之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合集下载

光伏项目用地政策解析及土地性质分类大全

光伏项目用地政策解析及土地性质分类大全

光伏项目用地政策解析及土地性质分类大全土地问题关系千家万户,支撑各行各业。

光伏发电项目发展同样离不开用地政策的支持,各个地方对光伏项目适用的土地管理政策也不尽相同。

如何界定光伏发电项目用地性质,具体适用哪种用地政策,业界迫切希望土地管理部门给予统一且明确的规定。

为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明确用地管理政策,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先后制定若干政策性文件。

2015年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以下简称“5号文件”)、国家林业局2015年11月印发了《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15〕153号)、2015年1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2016年10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光伏发电用地事项的函》(国土资厅函〔2016〕1638号,以下简称“1638号函”)、2017年9月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7〕8号,以下简称“8号文件”),部分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光伏项目项目用地做出规范和界定。

笔者以国土资源部2015年5号文件和2017年8号文件为重点,结合土地管理的法律政策,就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的具体政策和取得方式进行简要梳理。

一、2015年5号文件光伏发电项目的用地政策5号文件从光伏发电项目占用地类和利用方式方面进行了区分,实行分类管理。

1、对于占用未利用地的,区分为不压占土地用地部分和永久性建筑用地部分。

一是对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光伏发电项目,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不改变土地用途,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时作出标注,用地允许以租赁等方式取得,双方签订好补偿协议,用地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这主要是指光伏方阵用地,可以按照未利用地原来的用途管理,不需要办理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

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效益分析

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效益分析

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效益分析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太阳能光伏电站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需要占用大片土地资源,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最大化环境效益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优化策略。

一、土地资源利用分析太阳能光伏电站需要较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安装光伏电池板,以捕获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然而,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太阳能光伏电站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是闲置土地利用。

许多地区存在大量未利用的闲置土地,这些土地可以被用于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使其具有二次利用价值,提高土地利用率。

其次,需要考虑土地的战略布局。

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需要考虑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质量以及可获得的太阳资源等因素,以确保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运营稳定性。

除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太阳能光伏电站还可以与其他农业活动相结合,实现土地的多元化利用。

例如,可以在光伏电站底部种植经济作物或养殖家禽,有效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

这种“光伏+农业”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额外的收入来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效益分析太阳能光伏电站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首先,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发电过程无需燃料,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其次,太阳能光伏电站运行无噪音、无振动,对周边环境和人居生活没有干扰,减少了噪音污染。

此外,太阳能光伏电站对水资源的消耗也相对较低。

与传统燃煤发电厂相比,太阳能光伏电站不需要大量用水来进行冷却,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减轻对水资源的压力。

然而,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太阳能光伏电站也面临一些环境挑战。

首先是土地生态环境影响。

光伏电站的建设可能会破坏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例如破坏植被覆盖、动物栖息地等。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地面光伏电站土地使用要求

地面光伏电站土地使用要求

地面光伏电站土地使用要求1.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光伏电站建设需占用一定土地资源,首先了解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

我国土地类型可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用地。

如下图1-1所示。

(1)农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农用地分为下列五种: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

(2)耕地按照规定,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一米,北方宽小于两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又可分为三种:①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②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③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3)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般农用地。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

一般来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

农用地的范围要大于耕地,耕地大于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仅指受国家特别保护的耕地。

农用地经法定程序可以转为建设用地;而基本农田经依法确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除非是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才能占用,并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图1.1土地分类(4)农用地转用农用地转用,是指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确定的农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农用地转用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光伏项目用地政策解析及土地性质分类大全

光伏项目用地政策解析及土地性质分类大全

光伏项目用地政策解析及土地性质分类大全
一、光伏项目用地政策解析
1.国家鼓励光伏发电项目,提供土地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
2. 光伏项目的用地通常为土地流转使用,需要取得土地使用权;
3.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通过土地出让和租赁两种方式获取;
4. 土地的出让和租赁价格一般会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面积、用途等多方面因素而定;
5. 土地使用权的获取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土地征收、土地承包、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方面。

二、土地性质分类大全
1. 国有土地:由国家所有并管理的土地,包括城市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2. 集体土地:由农村集体所有并管理的土地,包括村社土地、集体林地、草原等;
3. 宅基地:由农村居民家庭所有并管理的、用于建设住宅和附属设施的一定面积土地;
4. 工业用地:由工业企业使用的土地,包括工厂用地、公用事
业用地等;
5. 商业用地:由商业企业使用的土地,包括商场用地、酒店用地等;
6. 住宅用地:由居民个人或家庭使用的土地,包括别墅用地、普通住宅用地等;
7. 公共设施用地:由公共机构或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包括学校用地、医院用地等;
8. 特殊用途土地: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国家重大需求使用的土地,包括军事用地、科研用地等。

光伏电站基础知识之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光伏电站基础知识之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光伏电站基础知识之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办理大型地面电站、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涉及到征地、土地租赁等事项的光伏电站手续时,最先需要考察的就是土地性质。

到看好的地块考察结束后,需要到当地国土局查询最新的土地利用政策、土地性质现状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以确定是否符合政策、规划等要求。

那么,首先需要弄清楚土地性质分类,涉及到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项目,尤其要弄清楚涉农土地的相关政策。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农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农用地分为下列五种:耕地;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般农用地。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

一般来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

老百姓称基本农田为“吃饭田”、“保命田”。

农用地的范围要大于耕地,耕地大于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仅指受国家特别保护的耕地。

农用地经法定程序可以转为建设用地;而基本农田经依法确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除非是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才能占用,并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农用地转用是指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确定的农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农用地转用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光伏电站与土地利用2014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

”文件中提到的“滩涂、湖泊、荒山荒坡”属于未利用地,“鱼塘、农业大棚”属于农用地范畴;废弃土地可能属于建设用地,如采矿用地。

光伏电站土地基本信息

光伏电站土地基本信息

一、土地性质1.农用地(1)耕地(2)林地(3)草地(4)水利农田用地、养殖水面2.建设用地(1)站区用地、逆变器室、箱变基础、厂区道路、塔基等3.未利用地(1)荒漠、荒山、荒草地、滩涂等二、土地权属1.所有权(1)全民所有制(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2.使用权(1)国家、集体土地(2)林地(3)草地(4)滩涂三、土地审批1.土地预审:由地级及以上部门审批2.土地调规:农用地转建设用地3.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土地证注:在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前要签到县政府部门落实土地指标。

(1)林地审批:70公顷以下到省林业厅办理手续,70公顷以上到国家林业局备案(2)草原审批:草原监理站(3)滩涂、鱼塘:渔业局或海洋局。

四、耕地基本农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

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地,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土地使用权。

五、林地使用权林权变更要体现在土地合同里面。

林地租赁的最长年限是20年,光伏电站项目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般为25年,其中后5年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所以要尽量在合同条款中添加附加条件,如:20年使用期结束后享有优先续约的权利。

经营权:农民承包土地最长年限30年,经营权流转年限不得超过承包的剩余使用年限。

全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全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66
裸岩石砾地
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以下的土地
67
其他
指其他未利用土地,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
耕地的三级编码为:1山地;2丘陵;3平原;4大于25度的坡地(如“113”为平原水田)
21
有林地
指郁闭度>30%的天然木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22
灌木林
指郁闭度>40%、高度在2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
23
疏林地
指疏林地(郁闭度为10%~30%)
24
其他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果园、桑园、茶园、热作林园地等)
3
草地


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
31
高覆盖度
草地
指覆盖度在>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
32
中覆盖度
草地
指覆盖度在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
33
低覆盖度
草地
指覆盖度在5%~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差
4
水域


指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
111
山区水田
112
丘陵水田
113
平原水田
114
大于25度坡地水田
12
旱地
指无灌溉水源及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有水源和浇灌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以种菜为主的耕地,正常轮作的休闲地和轮歇地
121
山区旱地

光伏电站建设之土地性质须知

光伏电站建设之土地性质须知

从事光伏行业的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前段时间有很多有意投资农光项目和大型光伏电站项目的客户咨询,因为这些项目都涉及到了土地的占用和使用问题,所以今天有广东太阳库新能源的技术人员给大家分享建设光伏电站需了解土地性质相关问题。

办理大型光伏地面电站、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涉及到征地、土地租赁等事项的光伏电站手续时,最先需要考察的就是土地性质。

到看好的地块考察结束后,需要到当地国土局查询最新的土地利用政策、土地性质现状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以确定是否符合政策、规划等要求。

那么,首先需要弄清楚土地性质分类,涉及到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项目,尤其要弄清楚涉农土地的相关政策。

一、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二、1.什么是农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农用地分为下列五种: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

2.什么是耕地?按照规定,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一米,北方宽小于两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又可分为三种:①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②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③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3.什么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般农用地。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

一般来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

老百姓称基本农田为“吃饭田”、“保命田”。

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光伏电站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并确保光伏电站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土地使用管理1.土地审批程序光伏电站建设必须经过严格的土地审批程序,包括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相关部门要依法依规进行审批,确保光伏电站的建设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避免未经批准的用地行为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2.土地流转机制为了促进光伏电站的规模化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租赁、转让等方式,将适合建设光伏电站的土地供给给有实力和资质的企业。

同时,还可以鼓励农民合作社、专业光伏电站运营公司等积极参与,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3.土地权属保障为了确保光伏电站建设后的土地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需要建立土地使用权的登记和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土地权属调查,明确光伏电站建设前后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转变情况,以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二、环境保护管理1.环境评估和监测在光伏电站建设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大气、水体、噪音等方面。

建立定期的环境监测机制,对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2.废弃物处理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会产生相应的废弃物,如太阳能电池板的废弃物、清洗设备的废水等。

相关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废弃物管理制度,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生态保护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尽量选择未破坏生态平衡的土地建设,减少土地开垦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生态修复,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当地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三、监督管理机制1.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的监管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随着国家的新能源政策的不断推进,光伏电站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却不容忽视。

本文将围绕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展开探讨。

一、光伏电站建设对土地的利用土地是光伏电站建设的基本条件,而光伏电站的建设必须要有土地的支持。

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的利用一般有以下形式:1. 大型光伏电站大型光伏电站的建设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支持。

通常情况下,大型光伏电站建设需要数十到数百公顷的土地。

在光伏电站建设时,应当遵循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使用方式,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分布式光伏电站相比大型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需要的用地面积相对较小。

它往往集中在农村、城市屋顶等地,充分利用既有的建筑物和设施。

同时,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也可以促进土地多元用途,实现农业耕作区、城市建设区、光伏电站建设区之间的紧密结合,并保证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二、光伏电站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 光伏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光伏电站的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电站建设前期应当进行充分的环境评价,通过技术手段和措施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

例如,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应当确保生态环境与人工景观的协调结合,同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光伏电站建设对水资源的影响光伏电站建设可能会对水资源造成影响,例如在光伏电站建设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来进行电站的冷却。

因此,在光伏电站建设时应当优先选择已有的水利设施,同时采用新型节水冷却技术,尽可能减少对水资源的影响。

三、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为了保证光伏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应当采取一些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1. 采用农光互赢模式在光伏电站建设中,可以采用“农光互赢”模式,将光伏电站建设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有林地
指林地郁闭度三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灌木林
指灌木覆盖度三%的林地
其他林地
包括疏林地(林地郁闭度三,<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
苗圃等林地
牧草地
指生长草本为住,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管道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水库水面
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2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水工建筑用地
指除农田水利用地以外的人工修建的沟渠(包括渠槽、渠堤、护堤林)、闸、坝堤路林、水电站、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水工建筑用地。
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盐地。
冰川及永久积

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滩涂沼泽
指苇地、滩涂、沼泽地等用地。不包括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
滩涂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生长芦苇的土地。
米矿用地
指独立于居民点之外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不含盐田)。
交通水利用地
指城乡居民点之外的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其中,交通运输用地是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用地,包括公路、铁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管道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是指用于水库、水工建筑的土地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作的土地。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
222
公路
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223
机场用地
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
224
港口码头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225
管道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334
裸地
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不包括高寒荒漠。
335
其他未利用土地
指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尚未利用的土地.
附表2 基本农田调整面积平衡表
单位:%
行政 区域
上轮规划保护指标
2005年基本农田面积
调入基本农田
调出基本农田
新一轮规划保护指标
面积
比例
园 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的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13
林 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131
有林地
指林地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11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作的土地。
11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11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灌溉种植旱地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型电力设施,其可再生特性和对环境友好的特点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推广发展的重要能源形式之一。

然而,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也伴随着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一、土地使用制度(1)用地审批与规划光伏电站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因此,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土地用途规划和用地审批制度。

这些制度要求将光伏电站建设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并避免对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占用。

同时,用地审批程序严格,对光伏电站的选址、环评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审批。

(2)土地租赁与合同管理为了方便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制度还包括土地租赁和合同管理。

土地租赁可以确保电站运营商获得合法使用土地的权益,同时也保障土地产权人的利益。

租赁合同应明确土地用途、使用期限、租金、租金调整机制等内容,以确保各方权益的平衡与保护。

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土地利用、水资源、生态系统等方面。

为了对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各国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制度。

在光伏电站建设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电站建成后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确保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合规性。

(2)生态恢复与保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还包括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要求。

电站运营商应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岗位,负责生态恢复工作,如绿化植被补植、水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此外,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制度的国际比较不同国家在光伏电站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制度方面存在着差异。

以中国为例,中国建立了一系列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如《土地管理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明确光伏电站建设需要进行土地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并要求光伏电站建设后进行环境监测。

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逐渐普及,光伏电站作为重要的太阳能利用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光伏电站建设涉及到大量的土地利用,这就带来了土地资源的压力和管理问题。

因此,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一、土地利用规划在光伏电站建设中,土地利用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土地利用规划要基于可行性研究和选址评估。

根据选址评估结果确定光伏电站的建设地点,随后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包括用途规划、功能分区、地下管线设计等方面。

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降低土地资源浪费,提高光伏电站的能源转化效率,实现光伏电站的最大化利用。

二、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管理是光伏电站建设中难点之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光伏电站的土地资产管理,二是光伏电站的环境管理。

光伏电站的土地资产管理要求对土地使用权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等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土地权益,防止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另外,由于土地利用管理和电站的选址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土地利用管理中还需加强对未来用地的考虑,做好土地利用的长远规划。

光伏电站的环境管理涉及到环境绿化、环境监测、建设噪声等方面。

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采取科学的方案进行绿化和环境保护,做到以人为本,兼顾环境和社会效益。

三、土地利用费用及收益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涉及到费用和收益的问题。

土地利用管理需要耗费资金进行投资和管理,因此在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到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实现投资的稳定回报和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在土地利用管理中,要注重土地收益的评估和分配,实现最大化利润的收益。

四、结论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化和复杂的问题,要求在土地规划和管理过程中考虑各种因素,如资源环境、土地限制、社会背景等,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为了实现光伏电站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中采取可持续的发展策略,注重长远利益和环境保护。

土地性质分类大全 了解哪些土地可以做光伏项目

土地性质分类大全 了解哪些土地可以做光伏项目

土地性质分类大全了解哪些土地可以做光伏项目
从事大型光伏地面电站、渔光互补、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光伏项目,免不了涉及到征地、土地租赁等事项,在开始这些工作之前,有必要对土地的性质做一个必要的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政策的根本大法,所有土地相关政策法规均依据土地管理法而来!
1、根据土地所有权分类
根据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类。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2、根据土地用途分类
根据土地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志着我国土地资源分类第一次拥有了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类别的对照关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详细的类别介绍:。

地面光伏发电站土地利用要求

地面光伏发电站土地利用要求

地面光伏发电站土地利用要求背景:地面光伏发电站是一种以太阳能光伏电池组成的电站,用于发电供电。

为了确保地面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下是地面光伏发电站土地利用的要求。

1. 地块选择:- 选择适宜的地块:地面光伏发电站应选用无明显地质隐患、无农用价值或其他重要用途的土地,以充分满足建设与运营需求。

- 考虑土地规模:根据电站容量和预期发电量,选择土地规模适宜的地块。

2. 土地利用方案:- 光伏组件布局:根据地块形状和尺寸,合理布局光伏组件,使得光伏模块的建设密度达到最佳发电效益。

- 考虑地质条件:结合地质调查报告,确保光伏组件建设稳定安全,减轻地质风险。

3. 土地保护与环境保护:- 土地复垦:在建设光伏发电站前,应制定土地复垦方案,保证地表恢复原有的自然状态或提供新的生态价值。

- 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当地的植被、水域和动物栖息地。

4. 用地合规性:- 依法审批取得用地权:建设___需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并获得相应的用地权。

- 遵守相关规定: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投资和建设过程合规。

5. 社会效益:- 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在建设和运营光伏发电站过程中,鼓励与当地企业合作,促进就业和产业发展。

- 与社区共享发展成果:___应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分享发展成果,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总结:地面光伏发电站土地利用要求涵盖了地块选择、土地利用方案、土地保护与环境保护、用地合规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充分遵守这些要求,可以确保地面光伏发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效益,并对当地社区和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土地利用分类的框架和内容

土地利用分类的框架和内容

土地利用分类的框架和内容土地利用分类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划分和分类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指用于农作物种植、养殖业等农业生产活动的土地。

农业用地可以进一步分为粮食作物种植用地、经济作物种植用地、蔬菜种植用地、果树种植用地、草原牧场等。

粮食作物种植用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经济作物种植用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

蔬菜种植用地主要用于蔬菜的种植,如蔬菜大棚、露天蔬菜地等。

果树种植用地用于果树的种植,如苹果园、梨园、桃园等。

草原牧场用于牧草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制造业、矿产资源开发等活动的土地。

工业用地可以进一步分为工厂用地、仓储用地、矿产资源开发用地等。

工厂用地主要用于工厂的建设和生产活动,如汽车制造厂、钢铁厂、电子厂等。

仓储用地用于物品的存储和仓储业的发展,如货运仓库、冷冻仓库等。

矿产资源开发用地主要用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煤矿、石油钻探区等。

三、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是指用于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土地。

居住用地可以进一步分为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住宅用地主要用于居民住宅的建设和居住活动,如住宅小区、别墅区等。

商业用地用于商业活动的开展,如商业中心、购物中心等。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如学校、医院、公园等。

四、交通用地交通用地是指用于交通运输和交通设施建设的土地。

交通用地可以进一步分为道路用地、铁路用地、机场用地、港口用地等。

道路用地主要用于道路的建设和交通运输活动,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

铁路用地用于铁路线路的建设和火车运输活动。

机场用地主要用于机场的建设和航空运输活动。

港口用地用于港口设施的建设和水上运输活动。

五、生态用地生态用地是指用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土地。

生态用地可以进一步分为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理大型地面电站、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涉及到征地、土地租赁等事项的光伏电站手续时,最先需要考察的就是土地性质。

到看好的地块考察结束后,需要到当地国土局查询最新的土地利用政策、土地性质现状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以确定是否符合政策、规划等要求。

那么,首先需要弄清楚土地性质分类,涉及到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项目,尤其要弄清楚涉农土地的相关政策。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
农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农用地分为下列五种: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

耕地:按照规定,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一米,北方宽小于两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又可分为三种:
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般农用地。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

一般来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

老百姓称基本农田为“吃饭田”、“保命田”。

农用地的范围要大于耕地,耕地大于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仅指受国家特别保护的耕地。

农用地经法定程序可以转为建设用地;而基本农田经依法确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除非是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才能占用,并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农用地转用:农用地转用是指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确定的农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农用地转用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光伏电站与土地利用
2014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


文件中提到的“滩涂、湖泊、荒山荒坡”属于未利用地,“鱼塘、农业大棚”属于农用地范畴;废弃土地可能属于建设用地,如采矿用地。

综上所述,土地国有资源,开发光伏电站,必须了解相关的土地政策,前期必须落实清楚土地性质、土地规划、建设规划、土地权属、土地用途以及地上附属物等,否则,一旦项目上马后,出现土地问题,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