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乡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现在所说的一个地区的乡土文化,应该包括国学文化和民俗文化两个方面。关于我龙场乡的正统国学文化,我将另有专题,这里我将对龙场乡的民俗文化做一些概括性的论述。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正当西方发达国家忙于在全球各地寻找、开辟新大陆的四五百年以前,在龙场乡这块古老而原始的土地上,一些先民带着妻子儿女和及其简陋的劳动工具从别处的某个乡村来到这里,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劈山恳壤,建立家园,开始了解决衣食住行的辛勤劳作、生儿育女的生活。他们就是我们龙场乡最初的居民。

由于我乡开发较晚,历史文化几乎是一张白纸。但是历史文化贫乏不等于没有文化的流传。我们的先民用他们的特定方式进行着他们的文化生活,继承着古老的民俗文化。、

石碑是先民们留给我们的第一笔文化财富。通过现在遍布龙场乡各地的墓碑,我们可以大致了解龙场乡各自然村落的历史。比如,我们根据各自然村主要姓氏的祖坟墓碑,可以大致了解这个村落最初的第一代人所处的历史时段。再比如,根据龙场自然村周姓三个房头的共同祖坟立碑于明朝嘉靖年间,我们就可以推断,龙场自然村周姓最初的祖先是在明朝中后期来到龙场定居的。根据龙场自然村坟山上的墓碑,还可以了解龙场自然村人口繁衍的大致情况。

除了先民们留下来的历代墓碑,民俗文化还包括一下几大块内容:佛学文化、婚俗文化、丧事文化、娱乐文化、风俗习惯文化以及以对联、各种实用文书等。

佛学文化是大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龙场乡各主要姓氏都建有自己姓氏的寺院,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八日、四月初八日、六月十八日和九月十八日,各寺院都要举行佛教活动,乡民们来到寺院烧香拜佛,求子求财,唱佛歌,唱山歌,打霸王鞭。佛教活动实际上成为乡民们自发的娱乐活动,在这里,佛教活动跟乡民们的娱乐活动很自然地融为一体了。

龙场乡各自然村的婚俗由于受周边乡村婚俗的制约,形成了一整套从订婚到结婚的比较固定的程式。首先是行媒(订婚)。俗话说,世上无媒不成婚,要在大众面前确定婚姻关系,一定要通过媒人。一般分两步走,首先派媒人带一点简单的礼物上女方家探口风,得到女方明确的答复后,男方再选择良辰吉日行媒,正式订婚。也有的双方约定时间地点看人,互相看看相貌,说说话,如果双方满意,就定下来了,准备正式行媒。

定了婚,正月初男方一定要去女方家拜年,带的礼物一般都是有一定规矩的,腊猪腿,腊肉、糍粑、糖散(散饭)、甘蔗、柑橘等水果以及白糖糕点等礼物尽量带齐。女方则要准备给新郎巴公打发新布鞋、挑花手巾等表达爱情的用品。

结婚前面的一道重要手续是过礼。所谓过礼,就是男方要带着猪腿和酒水上女方家,把选定的良辰吉日送给女方。女方在这一天要把直系亲属都请来喝喜酒,也叫吃腿巴肉或者配红庚。

正式结婚在女方叫着发女,男方则叫着收亲。不论是在女方发女这一天或者是在男方收亲这一天,常常是女方要出一些难题故意刁难男方,男女双方亲戚常常发生争执甚至吵闹。但是不要紧,好事要闹,吵闹过后重归于好,照样喝酒。至于那各种各样的礼生钱,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等到女方进入了男方的洞房,媒人的使命就算完成了,所以龙场乡流行一句俗话:新妇娘进房,媒人甩过墙。

龙场乡方言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指的就是丧事。不过要把丧事归属到喜事,则死去的人一定要是属于寿终正寝的老人。由于丧事的最主要主事人是道人师傅,而各地的道人师傅在历史上具有比较稳定的继承关系,所以龙场乡各自然村的丧事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式。一般来说,龙场乡丧事基本上都要经过开路、堂祭、打灯、出丧、送丧、埋葬入土垒成坟墓等几个基本环节。其中打灯是丧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打灯包括普通灯、去世女性的报恩灯、散花灯几种。孝子们排成长龙跟着道人师傅围着棺材拿着点燃的烧香慢慢走,道人师傅边走边唱灯歌,拌以钹子锣鼓唢呐等乐器。由于对女性的报恩灯唱的是十月怀胎,歌词内容主要述说女人从开始怀孕到生下孩子,再到孩子生下来以后的辛勤养育,在整个过程中母亲所做出的巨大付出。所唱歌词极为生动感人,加上道人师傅极富感情色彩的唱腔,常常唱得满堂孝子一齐嚎啕大哭,灵堂的悲伤气氛达到高潮。

出丧是把棺材由室内抬至室外为送丧做准备。送丧是把棺材抬至墓地。最后一道工序是将棺材埋入土中,垒成坟墓,让死者入土为安。

组成丧事文化的队伍包括孝堂里的道人师傅、锣鼓手、唢呐艺人、哀歌场的歌手等。哀歌歌手是丧事中一支不可小看的队伍。作为哀歌歌手,一般都是乡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他们出于对唱哀歌的兴趣,平日里阅读大量的历史故事和小说评书。每当有老人去世,这些哀歌爱好者从四面八方云集丧家,丧家主人发给白帽子,取得孝子的身份,然后吃饭喝酒。酒足饭饱之后,歌手们根据主人家安排的地点围坐成一圈,中间烧一团火,歌手们轮流持鼓歌唱,一边歌唱一边用小鼓敲打节奏。龙场乡歌手们流行的哀歌题材有三国故事、隋唐英雄传、薛仁贵征东、薛登山征西、五虎平西、粉妆楼、水浒梁山、岳飞传等传统评书,有时候歌手们还能够根据现实生活自编一些故事。

哀歌歌手们的素质高下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阅读广泛、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归韵能力;洪亮婉转的嗓音。对于哀歌歌手来说,敏捷的归韵能力极为重要。因为哀歌的要求是把故事用押韵的七字句或者五字句一韵到底地唱出来(较多运用三字韵、七字韵、东字韵等),需要的就是敏捷的归韵能力。目前龙场乡小有名气的哀歌歌手有老树寨自然村的米仁喜、风向坪自然村的向昌云等。

还有一类叫着地理先生(书面语为堪舆先生)的人,他们在民俗文化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他们在民俗文化中担当的服务项目是多方面的,一般有:红白喜事中选择良辰吉日、看风水、春节安神、写对联等等。龙场乡老一辈人中,比较有名的先生有风向坪自然村的向昌勤、龙场自然村的周南林等。

随着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乡村传统娱乐活动正方兴未艾,其中的霸王鞭

舞蹈占有最突出的地位。目前在龙场乡的龙场自然村、关山自然村、老树寨自然村都组建了较正规的霸王鞭表演队。他们不但活跃在龙场乡各村,还代表龙场乡参加县市的霸王鞭比赛,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