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申请起诉的条件
申请起诉的条件在民事诉讼中,个人或者法人机构在与他人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
然而,并非所有的争议都能够得到法院的受理。
为了避免过多无谓的诉讼,法律对于申请起诉的条件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规定。
本文将就申请起诉的条件进行探讨。
一、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申请起诉的第一个条件是合法权益的受到侵害。
合法权益是指个人或者法人机构根据法律或者合法协议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比如,民事合同中的约定、财产权益的保护、身体健康权益的损害等都属于合法权益。
当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害时,受害方就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具备诉讼能力具备诉讼能力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能力独立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
民事诉讼中,一般要求诉讼当事人必须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个体在法律上能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只有当事人具备这两种能力时,才能够符合申请起诉的条件。
三、争议属于民事范畴申请起诉的争议必须属于民事范畴。
民事范畴是指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因财产关系、人身伤害、合同纠纷等而引发的纠纷。
同时,还应排除属于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国家赔偿纠纷等其他类别的争议。
只有属于民事范畴的争议才能符合申请起诉的条件。
四、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申请起诉的条件之一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事实清楚是指当事人能够明确表述争议的事实、理由和主张,并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
证据充分是指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具备证明争议事实的充分性、真实性和合法性。
只有当事人能够提供清晰明确的事实和充足的证据,方能符合申请起诉的条件。
五、法定时效内申请起诉的最后一个条件是在法定时效内。
法定时效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个人或者法人机构在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必须在规定的一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逾期未提起诉讼,则权益主体将失去向法院诉讼的权利。
因此,当事人在申请起诉时必须确保诉讼请求在法定时效内。
民事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民事诉讼法试题及答案第一题:某甲在与某乙进行商业合作时,发生了合同纠纷,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甲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决该合同纠纷。
请问,甲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提起诉讼?答案: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甲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提起诉讼:1. 主体资格:甲必须为合同当事人,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 直接关系:甲所提起的诉讼必须与合同纠纷直接相关,即该纠纷是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
3. 合法权益:甲必须具有合法的权益,即该合同纠纷侵害了甲的合法权益。
4. 属地管辖:甲需要选择正确的法院提起诉讼,即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有管辖权的法院。
5. 诉讼时效:甲需要在诉讼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即依据合同类型和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限提起诉讼。
第二题:甲与乙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了借款金额、利率、借款期限等重要条款。
然而,乙在约定的还款日期到期后,拒绝履行还款义务。
甲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履行还款义务并支付违约金。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请回答以下问题:1. 甲提起诉讼的法定依据是什么?答案:甲提起诉讼的法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04条规定的合同履行纠纷。
2. 甲提起诉讼的诉讼请求应当包括哪些内容?答案:甲提起诉讼的诉讼请求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请求乙履行还款义务,即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和时间进行还款;(2)请求乙支付违约金,即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条款,要求乙支付违约金作为补偿;(3)请求法院支付诉讼费用,即要求法院判令乙承担甲在诉讼过程中的合理费用。
3. 如乙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提出了反诉,甲该如何应对?答案:如果乙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提出了反诉,甲应当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1)甲可以在答辩状中针对乙的反诉进行答辩,提出抗辩理由,并提交相关证据;(2)甲可以请求法院在乙的反诉与甲的原告诉求之间进行合并审理,以便更好地解决双方的争议;(3)甲应当密切关注乙的反诉内容,及时与律师进行沟通,制定应对策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民事纠纷如何起诉
民事纠纷如何起诉去法院起诉怎么起诉法律常识:法院立案的程序:1、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
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2、如果当事人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法院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补正的期限及内容,当事人在指定的期限内补正的,人民法院决定是否立案的期间,自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当事人在制定期限内没有补正的,退回诉状并记录在册;坚持起诉的,裁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裁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3、法院收到材料后不能当场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对民事、行政起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在法定期间内仍然不能判断起诉是否符合法律条件的,应当先行立案。
4、并非所有的案件都能立案,例如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以及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九条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程序起诉是怎样的民事诉讼程序起诉是怎样的民事诉讼程序共有七个特征,分别是:公权性、强制性、程序性、特定性、自由性、规范性与正当性。
它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起限制了法官的恣意,满足了国家和社会维护统一的法律秩序的要求。
一、案件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
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条件有哪些?
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条件有哪些?构成实体法上的当事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当事人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当事人必须是发生民事争议一方,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二、当事人必然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
三、当事人受法院裁判的拘束。
【为您推荐】船山区律师江安县律师南江县律师罗湖区律师平江县律师成华区律师南湖区律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有了纠纷无法协商解决的话,一般情况下进行民事诉讼是个不错的选择。
民事诉讼的主体一般是申请民事诉讼的当事人,那么成为▲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条件有哪些呢?小编将在下文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关介绍,请您往下阅读。
▲一、确立诉讼主体的一般原则诉讼主体,又称案件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论活动,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
在审判实践中,实际存在两种性质的当事人:一种是程序法上的当事人;另一种是实体法上的当事人。
程序法上的当事人,是指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的原告和被告。
因为这时的当事人是否在事实上真的存在利害关系还是个未知数,真正的利害关系只有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后才能确定,因此称为程序法上的诉讼主体。
实体法上的当事人,是指经过案件的审理法院依法确定的案件当事人,这些人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称为实体法上的诉讼主体。
审判实践中,由于认识上的差异,这两种当事人经常交织在一起,给法院正确审理案件带来了麻烦和困难,因此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正确确定诉讼主体就成为首要的任务。
▲(1)两种诉讼主体的构成要件程序法上的当事人是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开庭审理没有结束前的当事人,构成这种当事人有以下要件:一、被告是原告认定的案件当事人。
一个案件的成立,必须有原告和被告。
原告在向法院起诉之前有自己主观上认定的被告。
如果案件的原告不认定自己起诉的被告是侵害自己利益的当事人,他就不会对其进行起诉。
二、由于在案件审理之前不能确定真正的当事人,因此凡在诉讼内明确表示为原告和被告的人,不论是不是民事权利或法律关系的主体,以及对诉讼权标的有无诉讼实施权,都是当事人。
民事纠纷立案标准
民事纠纷立案标准民事纠纷是指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民事关系中发生争议,需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情况。
民事纠纷的立案标准是指符合一定条件的纠纷可以被法院受理并立案处理的规定。
下面将从立案的条件、程序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立案条件。
1.争议金额达到一定标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民事纠纷的立案,争议金额需要达到一定标准,具体金额标准由各地人民法院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而定,一般为一定金额以上的纠纷才能被受理。
2.具备诉讼资格。
当事人必须具备诉讼资格,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诉讼行为能力和诉讼权利能力。
3.合法的诉讼请求。
诉讼请求必须是合法的,具有明确的请求对象和请求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二、立案程序。
1.提起诉讼。
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诉讼状和相关证据材料。
2.法院受理。
法院在收到诉讼材料后,经过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便会受理案件,并通知对方当事人。
3.立案登记。
法院对受理的案件进行立案登记,并发出立案通知书,告知当事人案件的立案情况和相关程序。
4.调解程序。
在立案后,法院会进行调解程序,协助当事人协商解决纠纷,如果调解成功,可以达成和解协议。
5.审理程序。
如果调解不成功,法院将进入审理程序,依法进行庭审,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证据,最终作出裁决。
三、注意事项。
1.合理维权。
当事人在遇到民事纠纷时,应该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援助或者律师代理,提高诉讼的成功率。
2.充分准备证据。
在提起诉讼前,当事人需要充分准备相关证据材料,确保案件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3.遵守法律程序。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遵守法院的调解和审理程序,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不得擅自中断或者拖延诉讼程序。
4.尊重裁判结果。
无论诉讼结果如何,当事人都应该尊重法院的裁判结果,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擅自上诉或者变相抗拒执行。
综上所述,民事纠纷的立案标准是一个比较严格的程序,当事人在遇到纠纷时需要了解相关的诉讼条件和程序,合理维权,遵守法律规定,最终实现合法权益的保护。
民事诉讼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民事诉讼起诉的条件有哪些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当人们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有多重对权利的救济方式。
而去法院提起诉讼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是现实生活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那么是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时间提起诉讼吗?以下我们就对民事诉讼起诉的条件进行相关了解。
一、诉讼主体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民事诉讼起诉状书写条件当事人向法院起诉,除了要具备上述条件以外,还要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提交起诉书或者起诉状。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三、民事诉讼法院的受理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起诉,必须受理;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有哪些
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民事诉讼往往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但要启动民事诉讼程序,可不是随意就能进行的,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那么,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究竟有哪些呢?首先,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这意味着原告必须是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主体。
比如说,张三被李四打伤了,那么张三就是与这起伤害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他有权作为原告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王五只是张三的朋友,觉得张三受了委屈,王五就不能作为原告起诉李四,因为王五并非直接利害关系人。
其次,要有明确的被告。
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能够提供被告准确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法院能够准确地送达法律文书,并让被告知晓自己被起诉了。
假如只知道被告叫“小李”,但不知道他的具体住址和其他详细信息,法院就很难开展后续的工作,这样的起诉条件就是不充分的。
再者,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诉讼请求要清晰明确,比如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多少元、赔礼道歉、停止侵权行为等等。
事实就是案件发生的经过和相关情况,理由则是为什么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以及依据何种法律规定应当得到保护。
比如说,张三起诉李四要求赔偿医疗费 5000 元,那么张三就要说明李四是如何打伤他的,以及根据哪条法律规定李四应当赔偿这笔费用。
另外,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也是重要的起诉条件。
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是有规定的,比如一些行政纠纷、刑事犯罪等就不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
而管辖则是指哪个法院有权审理这个案件。
一般来说,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即通常由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合同纠纷可能根据合同履行地来确定管辖法院。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起诉条件,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看看。
假设小明在网上购买了一件商品,收到后发现与商家描述严重不符,想要退货退款但商家拒绝。
小明决定提起民事诉讼。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作为消费者,是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直接利害关系人,符合原告的条件。
民事诉讼法立案规定
民事诉讼法立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定了立案的条件和程序。
以下是对该法律关于立案规定的简要解释:一、立案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两十二条的规定,民事诉讼的立案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当事人主体。
立案的当事人应为具有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 诉讼对象。
立案的诉讼对象可以是具有法律行为能力且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 争议。
立案的诉讼应当是因民事关系引发的争议。
4. 法定管辖。
立案的诉讼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在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
二、立案程序在保证立案条件的前提下,立案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起诉。
当事人根据自己的主张和请求,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起诉应当符合法定形式,并携带相关证据和材料。
2. 受理。
法院在接到起诉材料后,经过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将立即受理案件,通知当事人进行裁决书签收,并向对方当事人送达起诉状。
3. 指定审判员。
法院经受理后,指定具有民事审判权的法官进行审理。
法官依法组织调查取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
4. 审查调解。
在立案受理后,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性质,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进行调解。
调解不成,继续审理;调解成功,制作调解书并生效。
5. 决定期限。
法院应当在受理之日起5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在3日内通知当事人。
三、立案救济措施法院对立案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并且应当在10日内向原审法院提出书面上诉状。
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当事人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的立案规定非常清晰明确。
只有当事人符合立案条件,并且按照立案程序提起诉讼,法院才能受理并审理相应案件。
立案规定的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诉讼的公正和合法性。
遵守立案规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提起民事诉讼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提起民事诉讼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每个⼈活在这个社会上,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旦⼈们发⽣了什么⽭盾就要及时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段维护⾃⾝权益。
但是就是不知道提起民事诉讼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下⾯就由店铺⼩编为⼤家解答。
⼀、提起民事诉讼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提起民事诉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
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民事纠纷的⼀⽅当事⼈,争议的权利义务直接影响该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
间接受本案影响的⼈,⾮依法律规定,不得向纠纷的⼀⽅当事⼈提起诉讼。
2.有明确的被告。
即原告必须指出被诉对象是谁,是某公民、某单位,还是某公司、企业。
没有明确的被告,法律关系⽆法证实,⼈民法院也⽆从开始审判活动。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诉讼请求指当事⼈通过诉讼想要达到的⽬的。
《民事诉讼法》第⼀百⼀⼗九条起诉条件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民法院管辖。
⼆、提起民事诉讼要提交什么材料1、起诉状⼀份并按被告的⼈数提供副本。
起诉状正本和副本均必须提供原件,原告为个⼈的必须亲笔在具状⼈⼀栏中签名,原告为单位的,由法定代表⼈(或负责⼈)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2、主要证据材料,并按被告的⼈数提供副本(复印件)。
包括下列证据:(1) 证明原告诉权的证据;(2) 证明原、被告之间存在起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证据;(3) 证明原告所诉事实、理由存在的证据;(4) 其他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证据。
3、原、被告的⾝份证明:(1)原告为个⼈的,提供⾝份证复印件,必要时提供原告的户籍证明;被告为个⼈的,提供其户籍证明或暂住证明;(2)原告为单位的,提供其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份证明书原件;被告为单位的,提供其⼯商登记证明。
民事诉讼代理人的条件
民事诉讼代理人的条件中国的民事诉讼活动在法律框架下受到全面管理,各类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如果想要将案件代理给专业的从业人员,就需要找到合格的代理人。
那么,民事诉讼代理人都应具备哪些条件呢?一是,应具备必要的法律素养。
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职责是为当事人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民事诉讼代理人在执业之前,首先应具备必要的法律素养。
对于民事诉讼代理人而言,应该学习并理解有关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并有较好的法律分析能力,以及掌握民事诉讼的方法和技巧,以此来有效的为当事人服务。
二是,应具备必要的文书撰写能力。
民事诉讼工作中涉及大量的文书,如民事起诉状、应诉状、证据材料等,这些文书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格式,而且必须表达清楚、准确、有力。
民事诉讼代理人应该较强的文书撰写能力,以确保所撰写文书符合法律要求,可以有效地体现当事人的立场。
三是,具备必要的谈判能力。
民事案件有可能在诉讼过程中产生和解,此时,代理人就必须具备较强的谈判能力,针对不同的案情,应该有不同的谈判方式,以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的利益。
四是,具备必要的诉讼技术能力。
民事诉讼代理人所代理的案件有的比较复杂,而复杂的案情需要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同时,在案在庭审理过程中应及时准备好证据,以及运用各种有效的诉讼方式,以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的利益。
五是,应具备必要的伦理行为准则。
民事诉讼代理人应该在职业活动中始终遵守伦理行为准则,有利于推进和解,确保当事人的利益不被侵害,也有利于推动更多的民事诉讼活动取得良好的结果。
总之,要想成为合格的民事诉讼代理人,就必须具备法律素养、文书撰写能力、谈判能力、诉讼技术能力以及伦理行为准则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拥有这样的能力,民事诉讼代理人才能执行职责,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专业、周到的服务,有力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事诉讼活动的发展。
一审民事案件诉讼指南
遇到消费维权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一审民事案件诉讼指南一、起诉应符合哪些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起诉应递交哪些材料?1、原告除向人民法院递交诉状正本外,还应按被告及第三人的人数提供诉状副本:2、诉状附有与原告的诉讼请求及其主张相关的证据原件或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证据复制件;3、原、被告诉讼主体资格证明。
原告或被告是法人的,还需递交最近一次的工商年检证明材料。
三、起诉状应包括哪些内容?1、当事人一方是公民,应记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邮编和联系电话;当事人一方是法人,应记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邮编和联系电话;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4、当事人的住所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应当分别写明。
四、当事人享有哪些诉讼权利?1、委托代理人;2、收集、提供证据;3、申请回避;4、放弃、变更和承认、反驳诉讼请求;5、进行辩论;6、提起反诉;7、请求调解;8、自行和解;9、在法院规定的范围内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10、提起上诉;11、申请执行。
五、当事人承担哪些诉讼义务?l、依法行使诉讼权利;2、遵守诉讼秩序;3、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4、主动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和调解书;5、按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等诉讼费用。
六、怎样提交证据?1、原告起诉时应提供有效的证据。
证据有以下七种:(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向法院所作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
(1)、证据必须注明证据的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址;书证应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但需经法院与原件核对无异议后加以注明;提交外文书证,必须附有中文译本;提交视听资料必须真实。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条件有哪些
Hot summer, but still can't warm my hear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条件有哪些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条件有只能是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
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有关的当事人需要注意。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条件有哪些1、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法院。
只能是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这里的派出法庭既包括固定设立的人民法庭,也包括为便于审理案件而临时性派出的法庭。
2、适用简易程序的审级。
只能适用于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
3、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只能是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
其中,事实清楚是指当事人双方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须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判明事实、非清是非;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指谁是责任的承担者,谁是权利的享有者,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是指当事人对案件的是非、责任以及诉讼标的争执无原则分歧。
4、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人民法院不得违反当事人自愿原则,将普通程序转化为简易程序。
该内容是《简易程序规定》新增加的内容,充分体现出在简易程序的适用方面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尊重。
根据《简易程序规定》第3条的规定,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的,或者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
简易程序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的,是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独立的第一审诉程序.简易程序只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简易程序起诉方式、受理案件的程序、传唤方式简便.审理实行独任制,程序简便.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民事立案标准
民事立案标准
民事立案标准是指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条件的案件,经过法院审查符合受理条
件后,可以受理的案件标准。
民事立案标准的确定,对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法律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民事立案标准包括案件的主体条件和客体条件。
主体条件是指当事人主
体资格的认定,即当事人是否具有提起诉讼的资格。
客体条件是指案件的诉讼标的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
只有当案件的主体条件和客体条件都符合法律规定,案件才能受理。
其次,民事立案标准还包括程序条件和条件限制。
程序条件是指当事人提起诉
讼所需的程序要求,包括诉讼时效、诉讼费用等。
条件限制是指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限制条件,如对特定案件的管辖限制、适用特定法律的限制等。
再次,民事立案标准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
法院
在审查案件符合受理条件时,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是否清晰、充分,法律适用是否正确。
只有在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都符合法律规定,案件才能受理。
最后,民事立案标准的确定应当遵循法律规定,保证案件的公正、公平和合法。
法院在审查案件符合受理条件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受侵犯,保障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总之,民事立案标准的确定对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法律秩序具有重
要意义。
法院在审查案件符合受理条件时,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主体条件、客体条件、程序条件、条件限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保证案件的公正、公平和合法。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民事诉讼起诉条件有哪些?
民事诉讼起诉条件有哪些?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为您推荐】临安市律师长安镇律师翁牛特旗律师清苑县律师邱县律师路南区律师江东区律师在我们进行解决纠纷的时候,如果是协商不成功,是可以考虑诉讼的方式的,但是,在进行民事诉讼的时候,是有一定的条件的。
那么,民事诉讼起诉条件有哪些呢?起诉状应当记明的事项都包括些什么呢?下面,小编会为大家带来相关的法律知识的介绍。
一、民事诉讼起诉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其他注意事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除了要具备上述条件以外,还要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提交起诉书或者起诉状。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三、起诉状应当记明的事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四、法院的受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起诉,必须受理;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民事诉讼法重要知识点总结
民事诉讼法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案件的基本法律规范,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法律。
二、适用原则1. 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根据争议金额、案件性质等确定适用程序,简易程序适用于小额纠纷和一般民事案件,普通程序适用于复杂民事案件。
2. 简化程序和普通程序的适用范围:根据案件性质和争议金额确定适用范围,案件性质相同的,简化程序适用于争议金额较低的案件。
三、诉讼主体1. 原告:民事诉讼的发起人,享有提起诉讼的权利。
2. 被告:诉讼被告方,享有辩护和举证的权利。
可以提起反诉的权利。
3. 第三人:与诉讼案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可以参加诉讼。
四、起诉和受理1. 起诉方式: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一般情况下书面起诉为主。
2. 受理条件: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案件,法院应当受理并立案。
3. 立案和不予立案:法院根据案件材料判断是否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立案,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不予立案。
五、证据1. 证据的种类: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勘验等。
2. 证据的举证责任:原告应当举证证明自己的主张,被告应当举证证明事实的反面。
3. 证据的认定:法院根据相关规定对证据进行认定,认定标准为合理性和充分性。
六、调解和和解1. 调解程序:适用于争议双方同意调解、仲裁机构调解和法院调解的情况。
2. 调解协议的效力:经过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效力。
3. 和解协议的效力:经过和解达成的协议,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效力,但受当事人的限制。
七、判决和裁定1. 判决书和裁定书的形式:判决书适用于裁决争议的案件,裁定书适用于暂时性和程序性决定的案件。
2. 判决和裁定的效力:判决和裁定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效力。
八、上诉和再审1. 上诉条件:不服一审判决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但需符合上诉条件。
2. 再审条件:当事人可以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但需符合再审条件。
民事诉讼怎么抗诉都必需要哪些条件?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民事诉讼怎么抗诉都必需要哪些条件?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法律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我国来说,专门有部门来检察法律是否违法,如果对于下级的人民法院判决有误的话,那么我国的人民检察院是有权力进行抗诉的,那么民事诉讼怎么抗诉都必需要哪些条件?对于抗诉必须要有新的证据来证明,还有就是在判决的过程中出现违法的情况,那下面就来听听的看法。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法律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我国来说,专门有部门来检察法律是否违法,如果对于下级的人民法院判决有误的话,那么我国的人民检察院是有权力进行抗诉的,那么民事诉讼怎么抗诉都必需要哪些条件?对于抗诉必须要有新的证据来证明,还有就是在判决的过程中出现违法的情况,那下面就来听听的看法。
民事诉讼抗诉都有什么样的条件民事诉讼抗诉的成立条件由有抗诉权的人民检察院提出,只有出现法定情况,人民检察院才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能提出抗诉(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有哪些
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有哪些为了保护⾃⼰的合法权益,⼈们往往会通过先法院诉讼这⼀途径。
那么,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有哪些呢?下⾯就由店铺⼩编为⼤家整理有关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的相关内容,以供⼤家阅读,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有哪些第⼀类是由受民法调整的民事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关系所引起的纠纷;第⼆类是由受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所引起的依法应适⽤《民事诉讼法》审理的劳动争议纠纷;第三类是法律规定的适⽤《民事诉讼法》审理的其他纠纷或事项。
⼀、第⼀类纠纷范围1、婚姻家庭纠纷。
包括离婚及离婚的财产纠纷、解除⾮法同居关系纠纷、恋爱引起的财产纠纷、抚养和赡养纠纷、解除收养关系纠纷等。
2、继承遗产纠纷。
包括继承权纠纷、遗嘱继承纠纷、遗赠抚养协议纠纷、分割遗产份额纠纷等。
3、⼟地纠纷。
包括宅基地纠纷、侵犯⼟地使⽤权纠纷等。
4、房屋纠纷。
包括房屋确权纠纷,房屋买卖、使⽤、租赁、代管、典当、拆迁、调换等纠纷。
5、各种物权纠纷。
包括所有权、⽤益物权、担保物权等纠纷。
6、相邻关系纠纷。
包括相邻采光、通风、通⾏、排⽔、滴⽔、噪⾳、防险等纠纷。
7、涉及⼈⾝权纠纷。
包括侵害他⼈⾝体的侵权纠纷,医疗事故纠纷,美容致⼈损害的纠纷,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损害的纠纷,被动物致伤造成的纠纷,侵犯他⼈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引起的纠纷。
8、债务纠纷。
包括合同纠纷、代理纠纷、追还不当得利纠纷、⽆因管理索赔纠纷等。
9、知识产权纠纷。
包括著作权纠纷,商标权纠纷,侵犯他⼈商业秘密纠纷,发明、发现权纠纷,⼯业产权转让、使⽤许可等纠纷。
10、各种票据纠纷。
包括股票纠纷、债券纠纷、彩票纠纷等。
⼆、第⼆类纠纷范围1、劳动合同争议纠纷。
2、除名、辞退或开除争议纠纷。
3、对企业作出的其他处理或处分决定不服争议纠纷。
4、关于是否⼯伤的认定争议纠纷。
5、其他。
这类纠纷或争议引起民事官司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先由相关的劳动争议管理部门进⾏仲裁,当事⼈对仲裁结论不服才可以去法院打官司,未经仲裁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流程
民事诉讼流程一、立案阶段(一)起诉1. 起诉条件: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及管辖。
2. 起诉材料:起诉状、身份证明、相关证据材料等。
3. 递交法院:将上述材料递交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二)受理1. 审查:法院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七日内立案;不符合的,应告知原告不予受理的理由。
2. 通知:立案后,法院在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告知其提交答辩状。
二、审理前准备(一)答辩1. 答辩期限:被告自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2. 答辩内容: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进行反驳或承认。
(二)举证与交换证据1. 举证期限:当事人应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支持其主张的证据。
2. 证据交换:双方当事人在法院主持下相互交换已收集到的证据材料。
(三)庭前会议1. 目的:明确争议焦点,促进和解或为庭审做准备。
2. 内容:讨论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
三、开庭审理(一)宣布开庭1. 核对身份:确认到庭人员身份。
2. 宣布纪律:宣读法庭规则。
(二)法庭调查1. 原告陈述:原告陈述诉讼请求及事实依据。
2. 被告答辩:被告进行答辩。
3. 举证质证:双方出示证据并互相质询。
(三)法庭辩论1. 顺序:先由原告发表意见,再由被告反驳,依次循环。
2. 重点:围绕争议焦点展开。
(四)最后陈述1. 原告:总结陈述,强调诉求。
2. 被告:总结陈述,反驳或承认。
四、宣判与执行(一)宣判1. 时间:当庭宣判或定期宣判。
2. 形式:口头宣告判决结果或发送书面判决书。
(二)上诉1. 权利: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上诉。
2. 程序:向上级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及相关材料。
(三)执行1. 自动履行:判决生效后,义务人主动履行判决内容。
2. 申请执行:义务人未履行时,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个人代理诉讼的条件(一)
个人代理诉讼的条件(一)
个人代理诉讼的条件
什么是个人代理诉讼?
个人代理诉讼是指当事人因为某些原因无法亲自到庭参加诉讼,而由他人代为进行诉讼活动的一种方式。
个人代理诉讼的条件有哪些?
个人代理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法定代理人
–若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个别情况下的精神病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
进行诉讼。
•授权委托书
–若当事人为成年人,但因为疾病、残疾、不在法院所在地或其他合理原因无法亲自参加诉讼,需向法院提交授权委
托书,正式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
•具备法律资格
–代理人必须具备法律资格,包括律师、合格的法律援助人员或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人员。
•合法利益
–代理人必须有与诉讼对象产生法律关系,且与案件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合法利益。
•受当事人授权
–代理人必须获得当事人的明确授权,经当事人同意后方可代为进行诉讼。
•书面申请
–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需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明确表达代理意愿。
总结
个人代理诉讼允许当事人因各种原因无法亲自参加诉讼活动时,委托他人进行代理。
然而,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利益和法律程序的正当性,个人代理诉讼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法定代理人身份、授权委托书的提供、代理人具备法律资格、合法利益的存在等。
通过遵守这些条件,确保个人代理诉讼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资格如何认定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资格如何认定在民事诉讼中,诉讼资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决定了谁有权提起诉讼,以及谁能够在法庭上主张自己的权利。
简单来说,诉讼资格就是当事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民事诉讼,并要求法院对其主张进行裁判的一种法律地位。
要认定一个主体是否具有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资格,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首先,从原告的角度来看,通常情况下,只要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具有原告的诉讼资格。
所谓“直接利害关系”,指的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具体行政行为的直接侵害。
比如说,甲借给乙一笔钱,乙到期未还,那么甲就与这个借贷纠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甲有权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乙偿还借款。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虽然看似存在利害关系,但实际上可能并不具备诉讼资格。
例如,甲听说乙在背后说了他的坏话,导致他心情很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甲的心情受损很难被认定为与乙的言论存在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甲可能就不具备就此提起民事诉讼的资格。
再看被告的诉讼资格。
一般来说,被原告指控实施了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是适格的被告。
但在某些复杂的案件中,确定被告可能会比较困难。
比如在共同侵权的案件中,多个行为人都可能对原告的权益造成了损害,那么这些行为人都可能成为被告。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主体的诉讼资格需要特别关注。
未成年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诉讼资格。
如果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如果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诉讼活动,其他诉讼活动则由法定代理人代理。
法人的分支机构在符合一定条件时也可以作为诉讼主体。
如果法人的分支机构依法设立并领取了营业执照,那么它就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但如果分支机构没有领取营业执照,那么在起诉时应当以法人为当事人。
在一些涉及群体利益的案件中,如环境污染、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还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事诉讼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关于民事诉讼,国家法律有相关的规定,如果法院要受理民事案件,就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可以,民事诉讼当事人必须要到达现场,必须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必要时还需要申请司法鉴定,那么民事诉讼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呢?下面律师365小编将为您进行详细的解答。
关于民事诉讼,国家法律有相关的规定,如果法院要受理民事案件,就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可以,民事诉讼当事人必须要到达现场,必须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必要时还需要申请司法鉴定,那么民事诉讼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呢?下面小编将为您进行详细的解答。
▲一、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
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
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各种关系的总和。
诉讼参与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证人、鉴定人、
勘验人等。
▲二、民事诉讼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人民法院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起诉,必须受理;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促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促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