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廷圣母赏析
收藏世界十大名画《西斯廷圣母》
收藏世界十大名画《西斯廷圣母》
作者拉斐尔桑西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
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
现为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收藏。
拉斐尔:(1483-1520)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 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油画家.
画面上,帷幔向两边缓缓拉开,圣母马丽亚怀抱婴儿基督,脚踩祥云,神风徐徐送她而来。
圣母体态丰满,面容端庄、秀丽而文静,眉宇之间隐忧,为了拯救全人类,她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子,来拯救这苦难深重的世界。
前来迎接圣母的是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轻的圣徒渥娃拉及两位小天使。
迎接圣母时,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双膝跪地,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救苦救难!并用手指指着告诉圣母要去的地方。
命运多舛的《西斯廷圣母》
命运多舛的《西斯廷圣母》原标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奇迹般幸存!命运多舛的拉斐尔名画之前世今生。
历史的强人们纷纷从墙上取下这幅画。
五百多年来,它流离失所,命运多舛,从修道院的墙上,到奢华的宫殿中,在不同的年代,仅有少数人能感知它的存在,目睹它的真容。
在 16 世纪,它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然而,到了 19 世纪它又成为世上最受欢迎的画作之一。
在动荡的 20 世纪中叶,它又躲过了世界大战的轰炸,得以幸存于世。
拉斐尔作品《西斯廷圣母》拉斐尔,1513-1514 油画265x 196 cm,德国德累斯顿这些曲折的经历便是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拉斐尔的一副旷世名作——《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自画像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齐名这位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被称为“圣母像的诗人”。
拉斐尔画像始终环绕着一位母亲怀抱婴儿的主题。
圣母与圣子《西斯廷圣母》局部圣母一边信任,一边紧张地看着我们。
她的伟大和朴实显现在抱着最挚爱的儿子给人民的那一刻,圣母的自信让她得以在云中赤脚漫步。
圣母与圣子《西斯廷圣母》局部圣母的外观是一个平凡的乡下人,而这位平凡的母亲却是圣母。
圣西斯笃《西斯廷圣母》局部一位穿着教皇仪式袍子的老人——圣西斯笃弯着膝盖,崇拜的眼神看着圣母。
圣芭芭拉《西斯廷圣母》局部童贞女玛利亚(即圣母)显现在他面前,她伴随着为了减轻死亡男子痛苦的圣芭芭拉而来。
两个小天使《西斯廷圣母》局部画面下方,是两个小天使。
艺术评论家认为,《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在他的恩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死后才创作完成。
拉斐尔作品《尤利乌斯二世像》因此圣西斯笃就是尤利乌斯二世。
教皇头饰(位于左下角)《西斯廷圣母》局部而护墙上的教皇头饰则是象征尤利乌斯二世。
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拉斐尔的恩人是一个任性的人,他会用拐杖打艺术家,并毁掉他不喜欢的壁画。
而且尤利乌斯二世不愿花钱装饰宫殿和教堂,他命令拉斐尔替罗马新的宫殿画壁画。
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拉斐尔作品《圣体的辩论》拉斐尔作品《博尔戈火灾》拉斐尔作品《帕纳索斯山》拉斐尔创造了许多皇室壁画,像是《雅典学院》,《圣体的辩论》,《博尔戈火灾》,《帕纳索斯山》等等。
《西斯廷圣母》分析及评价
《西斯廷圣母》分析及评价\摘要《西斯廷圣母》的历史背景、作者及其艺术风格、艺术界对该作品的评价及地位、个人运用所学造型和色彩理论对该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包括该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与典故、构图、色彩、技法与创新)关键词:西方造型艺术文艺复兴作品评析造型和色彩理论正文一、造型和色彩理论概述形态力是指由于构成形态而形成的在人心理上产生的作用力。
一个好的设计或者说组织一个好的形态就是要在冲突和完形、复杂和简单性之间建立起一对必要的张力。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在观察事物时有这样的特点:过于复杂的或规律性不强的事物形成心理张力过大,以至于人很容易就疲倦了(或者吓昏了);过于简单的或规律性过强的构成不能在人心理上引起足够的张力,过于平淡,达不到给人一定的刺激效果。
给人适宜心理张力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对形态要素进行操作的基本手法有积聚、切割和变形。
形态组织分为相似模式与统一性,接近性与连续性及趋合模式与立体感。
多维视角效果可以通过空间感、量感、生长感和运动感表现出来。
造型追求统一与变化的美学原则。
通过主与从的构图方法、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表现出来。
在色彩上,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
色彩具有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
以色相为主构成的色调有互补色、对比色、邻近色和同类色的关系。
要遵循色彩调和原理。
掌握色彩构图中的均衡、呼应、主从、层次、衬托及点缀色。
二、《西斯廷圣母》创作的历史背景《西斯廷圣母》是文艺复兴盛期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 14 世纪到 16 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艺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它是继古希腊、罗马后的欧洲文化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 文艺复兴 "其变化的基础就是思想基础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当时的人们从古文献中发现了对自然和人体价值的重视,使他们对人和自然作出了新的评价。
《西斯廷圣母》欣赏
《西斯廷圣母》画像《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在十六世纪前期所创的作品是为罗马西斯廷教堂所绘制的,后人给予这幅作品极高的评价,被评为是圣母画中的极品只作。
作者简介拉斐尔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偏远山区,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从小的他就对画作敢兴趣,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早期的他在绘画室里苦练绘画并勤奋的钻研绘画中的奥秘,总结绘画技巧,渐渐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如果说技巧给予了他作品上的美观,那么灵感给予了他作品上的内涵,刻苦的他除了练习绘画外,还细心观察生活,研究大自然、社会关系,生活到处充满美只要每个人能够用心去观察,那些美可以是视觉上的也可以是心灵上的,就是这些美激发了他创作上的灵感。
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他是一个对生活用心的人,因为他用心绘画、用心研究、用心感悟为以后的自己在艺术界开辟了一条道路。
《西斯廷圣母》画集结了拉斐尔所有的努力所做出的自己在艺术上的一个胜利结晶。
作品内容这幅画整体看来非常单纯柔和,画上方吊起的帷幕使画作像一个准备演出的舞台,从云中走下来的圣母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慈爱形体优美健康,头顶没有表示神圣的光环,衣饰简朴,像一位普通的母亲。
她紧紧搂住圣子,有一种不安,然而她的整个表情有一种对人类悲悯的慈爱。
画面左侧是教皇西斯廷二世,他身着华丽的教皇圣袍,代表着人间的权威。
他站立在圣母下方,取下桂冠,向圣母子做出欢迎的姿态。
画面右侧的年轻女子是大天使圣巴巴拉,她虔心垂目、略作跪姿,表示对圣母、圣子的憧憬恭顺。
在画的最下端,有两个小天使,他们张着小翅膀,正在朝上若有所思,似乎在等待奇迹。
圣母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
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圣母的形象则是全画的中心。
作品结构《西斯廷圣母》长达2.65米,宽近2米的布面油画,画中的人物和真人的大小相仿。
形象逼真,给欣赏者以真实的场景,犹如我们走近画作中一样,去感受圣母那慈祥般的母爱。
世界油画经典:拉斐尔和他的作品赏析
世界油画经典:拉斐尔和他的作品赏析拉斐尔·桑西(1483 —1520),意⼤利著名画家,他的性情平和、⽂雅,创作了⼤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
拉斐尔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是⼿法主义的代表⼈物,也代表了当时⼈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抱⼦圣母》拉斐尔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拉斐尔潜⼼研究各画派⼤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开朗基罗的⼈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开朗基罗⿍⾜⽽⽴的⽂艺复兴三杰。
《雅典学院》壁画纵279.4×横617.2厘⽶梵蒂冈塞纳图拉⼤厅《西斯廷圣母》布上油彩纵265×横196厘⽶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拉斐尔所绘画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体现了⼈⽂主义思想。
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佛利诺的圣母》。
1513年-1514年绘画的⼤型油画《西斯廷圣母》,由圣母和圣徒组成的三⾓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表现了母爱的伟⼤。
另外,《椅上圣母⼦》、《阿尔巴圣母》都是拉斐尔完美⽆瑕的作品。
《椅上的圣母》板上油画直径71厘⽶佛罗伦萨彼蒂宫藏1483年耶稣受难⽇(复活节的前⼀个星期五,基督教节⽇。
)凌晨三时,拉斐尔诞⽣于意⼤利的乌尔⽐诺。
其⽗乔万尼·桑西(另译:乔凡尼·桑提·迪·彼得洛)是位默默⽆闻的画家,在其唯⼀的⼉⼦诞⽣后,给他起名拉斐尔,并坚持由孩⼦的母亲(玛吉亚·迪·巴蒂斯塔·迪·尼吉拉·席亚拉)亲⾃抚养。
所以,童年时代的拉斐尔受⽗母家庭环境熏陶,养成了良好的⾏为习惯,⽽没受到贫民家庭那种相俗、野蛮⽅式的影响。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赏析
静穆而高贵单纯而伟大——浅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
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
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
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
人们忍不住追随两位稚气未脱的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画面的背景是画家精心安排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孩童的脸的形象化成的云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圣母做出这一伟大牺牲的重要性。
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拉斐尔擅于塑造圣母形象,而这幅画中的圣母被世人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
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那种僵硬、麻木、冰冷、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的形象,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的救世主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身后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
在拉斐尔过去创作的圣母像中,总是极力追求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
而这幅《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
这幅稀世之作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歌颂了圣母把爱子献给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的崇高行动。
拉斐尔在她塑造的人物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尤其是圣母的形象,画家将人间所有的美和美好的品格都集中在她身上,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触到她就在我们身边。
不是吗?画中圣母头顶没有光环,穿戴毫不华丽,甚至赤着双脚,那样平易近人,纯朴可亲。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摘要:本文将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分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的社会学意义,以丹纳的社会学为鉴分析拉斐尔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背景环境以及种族时代因素,分析《西斯廷圣母》的内在含义,从作者拉斐尔本人到《西斯廷圣母》作一个大致分析。
关键词:社会学;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图在丹纳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每个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背后都存在“三因素”的指引,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也受到14-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种族、环境、时代的影响。
丹纳在阐述自己的研究方法是说:“我不是什么公式,只让你们接触事实”。
这种方法的原则是坚持以观察和经验为证,反对空洞的理论说教。
本文将从丹纳的社会学分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图》,回归当时的文艺复兴时代。
一、从种族角度分析意大利人拉斐尔拉斐尔性格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和谐、对称和恬静的秩序。
意大利画家之所以在绘画方面采用理想的人体,主要是在于民族的和永久的本能。
意大利人想象力属于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一类,是拉丁式、古典式的。
意大利人在改变自己风格的时候仍然保持原来的趣味。
意大利人喜欢正规、和谐和端整的形式,重视外表超过了内容,爱好外部的装饰,他们多崇拜偶像,少宗教情绪。
这也是《西斯廷圣母》中为什么圣母形象接近普通平民形象。
他们了解人自身要比了解自然多得多,了解文明人要比了解野蛮人多得多,因此意大利人更富有艺术家气质,更善于掌握形象,其拿手借组就是处理那些诉之与感觉的形式,《西斯廷圣母》中圣母的形象气质是具有母性光辉的。
意大利人天生的这种才华在民族发源的时后就显示出来,贯穿到以后的全部历史中,待到15世纪末期,一遇到有利的形势就产生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其中包括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诞生于1512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Julius II,1503-1513在位)为了缅怀其叔教皇西斯廷四世(Sixtus IV,1471-1484在位),特约请拉斐尔在皮亚琴察的一座西斯廷教堂里作一幅祭坛画,拉斐尔接受任务后,很快就顺利地完成这幅画。
《西斯廷圣母》鉴赏
各位同学:今天我要给介绍的是《西斯廷圣母》。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幅他的代表作:《西斯廷圣母》。
这幅画作于1512年到1513年,是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西斯廷教堂,所作的一幅装饰画,故得此名。
这幅画作长2.65米,宽近2米,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
装饰于为纪念教宗西斯笃一世而重建的皮亚琴察圣西斯托教堂,直到1574年为止。
现为德国德累斯顿的历代大师画廊(萨克森州立艺术博物馆的一部分)收藏。
这幅名画曾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乱惨遭破坏,丢失多年,1954年才偶然被人在一建筑物的地下室中发现。
它的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著名画家拉斐尔·桑西。
拉斐尔生于公元1483年,死于公元1520,只生活了37岁。
他的一生虽然短促,却到达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尤以圣母像最为著名,是“文艺复兴后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中最年轻的一位。
画中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教宗西斯笃一世代表权贵向圣母、耶稣做出欢迎的姿态。
而稍作跪状的圣芭芭拉,代表平民表示了对圣母、耶稣的崇敬和恭顺。
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
扒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著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
据说,这两个小孩是拉斐尔有一天在面包房前看到的,两个孩子曲肘作成天真的样子,拉斐尔敏捷地把他们速写下来,后来加在这幅画上。
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意义为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三角构图)。
她的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眉宇之间似有隐忧,为了拯救全人类,她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子。
耶稣依偎在母亲怀里,他睁着大眼睛望着我们,目光里有一种不寻常的严肃感,似乎他已明白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和中世纪的圣像画完全不同,他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的健美完美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西斯廷圣母赏析
圣母自己十分清楚自己孩子的命运。画中圣母的表情没有什么大的起伏变化,整体上显得很平静自然。但圣母的眼神微微向下,并斜视一方,给人的感觉圣母若有所思,似乎在忧愁些什么。圣母为了世人的幸福甘心牺牲自己的孩子,圣母的这一决定是坚定的。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将要为人世间的幸福而牺牲,圣母的心里也是万分痛苦。在这种情况下,神圣的博大的就是情怀和普通母亲的母爱就形成了强烈的冲突。纵使有令普通人艳羡的神圣的光环,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母亲,却连自己的孩子也保护不了,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悲剧。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一些皇帝为了国家的安定而和亲,将自己的孩子远嫁已过他乡,这大抵是同一种感情。画面中,圣母的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迈的步子非常小,这体现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圣母又是一位极其不幸的母亲形象。因为肩负的使命,她甚至都不能将自己的情感像一位母亲那样彻底表现出来,从这一点让我们更同情圣母,同时也体会到她的伟大。画面中的圣子主动面向前方,圣子的表情显示除了与之年龄不相吻合的成熟。画中圣子的位置和大多数襁褓中的婴儿不同。大多数婴儿在母亲抱着的时候,往往是面向母亲,而圣子则不同。画中圣子目视前方,脸上的表情平静而淡一个小婴儿,但是他已经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将为普通人的幸福而牺牲。因此圣子自然与普通小孩不同。这与充满稚气的小天使的形象完全不同。因为人们认为,耶稣在自己还小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最终将为了人世间的幸福而牺牲自己。
圣母是普通意大利妇女的形象。关于圣母的形象的原本,有许多说法。很多人认为是圣母的形象源于拉斐尔的情人韦拉塔。画面中圣母的衣着是当时典型的意大利女性的着装。圣母的头巾,衣服简单朴素,却又流露出一种高雅从容的美。神的形象世俗化是文艺复兴期间画作的最主要特点之一。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如果牛、羊也有自己的神,那么神将是它们自己的样子。神的形象的世俗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画作的
为什么说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是最美的圣母像
为什么说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是最美的圣母像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是毫无疑问的世界著名的艺术珍品。
它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更是几乎所有拉斐尔画作中最受欢迎的一幅。
这幅画已经成为了圣母像的代表之一,从古至今被人们所熟知,无论是艺术史家还是敬仰者都对它赞不绝口。
那么,这幅画作为圣母像的代表,它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被称为最美的圣母像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着完美比例、和谐的色彩、周正的构图和逼真的细节。
在这幅作品中,圣母玛利亚以一种极其温柔、和善的面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她优美的仰面姿态以及抱着得孚安可修士手臂上的耶稣的慈祥神态,都与一般圣母像所呈现的表情大为不同。
与此同时,这幅油画的金碧辉煌的背景给人一种神圣和闪耀的感觉,整幅画都非常和谐美好。
这些特点让《西斯廷圣母》成为了毕生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其次,这幅画作为艺术品,它融合了大量人文主义的元素和基督教的文化。
拉斐尔虽是一个天才画家,但他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在这幅作品中,他以柔和的笔墨勾勒出来的圣母像非常让人感觉到和善。
这种感觉和当时的人文主义文化一脉相承。
此外,拉斐尔用油画的形式赋予了圣母的形象,传达了神圣与尊荣的感觉。
整幅画虽是基督教文化的表现形式,但是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怀念的特殊的文化符号。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拉斐尔在制作这幅画的时候,可以说是找遍各种资料,以求更好地再现圣母的真实形象。
他敏锐而深刻的观察、仔细的凝神于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对天然材料的运用,都是一种奇异的才华。
这幅画的制作,经历了严格构思、绘图彩稿、修整等环节,以便于更好地真实地再现圣母本真的形态。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因此呈现出真实、生动、传神的艺术形式,成为圣母常见形象之一。
最后,这幅画的标志性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整个世界的美术艺术宝藏之一。
名画赏析 西斯廷圣母
名画赏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西斯廷圣母》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的代表作。
这幅画作创作于1513年,是一幅长2.65米,宽2米的大型油画。
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或者说更准确的说是一个为拯救世界而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
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整个画面仿佛一个巨大的舞台,画布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有着帷幕的两个角,仿佛可以看到帷幕拉开后,画中的人物一一从画中走出。
整幅画面采用了三角形的构图方式,将圣母放置于画面的正中间偏上的位置,视觉冲击力更加明显,同时展现出整个画作的中心。
左侧以手抚胸的形象代表的是当时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
教皇放在脚边的桂冠,代表着他权利的高贵;仰视圣母的表情充满了尊敬,表示了他对于圣母的虔诚信仰;右手向画外指,仿佛在向圣母指路。
同时这一个指路的手势更能够表现出整幅画作的立体感和那种从帷幕中走出来的动态感。
右侧,半蹲着的是圣女渥瓦拉,她谦恭的向圣母行礼,同时目光看向画面下方的小天使。
如果说左侧的教皇代表的是人间权利的顶峰,那么右侧的圣女渥瓦拉代表的则是人间的平民对于信仰的无限虔诚。
画面的中心是圣母的形象。
画面中的圣母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现实化的形象,摆脱了以往圣母冷酷而不近人情的形象。
将圣母的形象改变为了一个平常的意大利妇女,穿着朴素,表情和蔼。
她怀抱着婴儿,目光沉静而安详,充满着母性的光辉。
赤脚走来,衣袂翩翩,仿佛踏着云朵从远处走来,走向人间布施恩德。
圣母怀中的婴儿严重带着些许茫然和童真看着眼前的世界,充满了生活气息。
画面的主体部分之下,是整幅画作的点睛之笔。
趴在地上的两个天使的形象,歪着脑袋、咬着手指头、盘着胳膊,好像在专注的思考着什么。
在圣女渥瓦拉的目光注视下,两个小天使憨态可掬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中,更增添了整幅画的人性味道。
整幅画作中所有的人物和真人基本等高,用稳重的构图结构和亲切的绘画风格,生动的将一个满怀着慈悲、母爱与伟大的牺牲精神的母亲形象勾勒出来,整体感觉亲切自然,仿佛能够透过这幅画听到圣母的祝福与对人间的期盼。
西方艺术史拉斐尔及其作品介绍中文加英文
一、中文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作品赏析拉斐尔的作品以圣母像为主,他画的圣母像有以下特点:1.温文尔雅2.优美,端庄,静穆3.有母亲的深邃博大和少女般的柔情娇羞(现实美和理想美的统一)(悠闲的冷漠,娴静的庄重)【西斯廷圣母】赏析这幅画,画得明快,人物结构与色彩都轻松明亮这张画中的圣母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这幅画的构图十分严谨,整幅画呈现出均衡的三角形,但上下左右又有一些轻微的不平衡,比如教皇的大法衣使画面左侧显得有些沉重,但右上侧低垂出纹路的厚重布帘,又弥补了这一不平衡感。
大天使芭芭拉的头略高于教皇,下面两位小天使又以相反的高低平衡了画面。
这些轻微的不平衡,使整幅画活泼可喜。
这幅画里的人物建立在细腻完美的素描基础之上,所以经得起反复推敲。
拉斐尔创造的西斯廷圣母,充满了人间的母爱与人情味,拉斐尔用他的语言表现了和谐和理想,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以至于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
二、英文Three outstanding heroes of the Renaissance ------Rafael works appreciationRafael's works mainly in the Madonna,Characteristic of his works:1.gentle and refind2.2.elegant,dignified.solemn and quiet3.The lady like a mother’s deep and broad,Like a girl’s solemn and quiet (Leisurely indifferent, quiet and solemn)Appreciation of works of “The Sistine Madonna”T his picture, picture and characters, The picture of the Virgin Mary almost can be thought of as the nonesuch.structure and color are bright and easily,In the middle ages, a lady like that cold and stiff, do not come near a look, Notre Dame will portray a beautiful, gentle, fullof maternal Italy civilian women, her face was calm and proud; Christ embrace to their own hands, her face was filled with deep with the spirit of sacrifice of the maternal love.This picture looks very simple soft overall.The 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is very strict, the whole painting showing a balanced triangular, but up and down and have some slight imbalance, such as the Pope's big robe the picture on the left a bit heavy, but the right side of massiness curtain hanging lines, and to make up for this sense of imbalance. The archangel Barbara, head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Pope, the two little angels with opposite or balance the picture. These slight unevenness, lively and encouraging the whole painting. This is the picture of the characters based on the sketch delicate perfect, so can withstand batted.Rafael created the Sistine Madonna, full of human love and humanity, Rafael used his language expression of harmony and ideal, embodies the humanistic thought, that he established the American style, become one of the later school of classic。
浅析《西斯廷圣母》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西斯廷圣母》绘画的艺术特色摘要《西斯廷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知名画家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之作,趋于世俗平民化的圣母冲破了以往宗教绘画中的高高在上的肃穆、威严的形象。
画作描绘了圣母决定奉献自己孩子,去救赎灾难人世的伟大形象。
整幅画面构图平衡稳定,均衡多变,画作风格平稳、典雅;人物动态丰富,光线多变,明暗与色彩的搭配完美,极具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作者在统一和变化之间完美契合,既符合构造美学原则,有展现出自己的绘画风格。
整个绘画不仅符合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绘画精神,又独具创新。
在构思创作和绘画风格特色都显出了人性光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所在,不仅为艺术创作绘画领域开辟了新的视角和新的世界,更是指引了艺术绘画创作走向了全新的道路,创造出了新的辉煌。
关键词: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AbstractSistine Madonna is representative Madonna painting of famous painter Raphael during Renaissance. The civilian Madonna broke through its old image of being serious and solemn in religious paintings. In the painting, it describes great image of Madonna determining to sacrifice herself to save her child and the suffering human. The picture composition is balanced and stable with balanced changes, smooth and elegant. Meanwhile, the image in the painting is rich and dynamic in lights and perfect in combination of light ration and colors, which makes the painting full of reality and artistic appeal. The painter achieved perfect mix in unification and changes, which both complies with aesthetic principle of structure and expresses his own painting style. The whole painting not only echoes religious painting spirits in Renaissance but presents unique innovation. It expresses the quintessence of humanity and humanism via its conception, creation and painting style. This not only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 and world for artistic painting but shows a new path for artistic painting and creates new brilliance.Key words: Raphael; Sistine Madonna; Renaissance; humanism目录TOC \o "1-3" \h \u 摘要IAbstract II一、绪论1(一)课题研究的动态1(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一)解放人性——文艺复兴运动3(二)拉斐尔与《西斯廷圣母》3三、《西斯廷圣母》的艺术特色6(一)均衡的构图6(二)典雅的光色7(三)流畅的线条7四、《西斯廷圣母》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9(一)《西斯廷圣母》对文艺复兴的影响11(二)《西斯廷圣母》对后世绘画的影响11结论12参考文献13附录14致谢15一、绪论(一)课题研究的动态《西斯廷圣母》是画家拉斐尔众多圣母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画作不仅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绘画特点的完美诠释,也体现了画家独特特质的绘画风格,更是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宗教思想发展的反映,是一种人文精神与宗教历史完美结合的作品。
西方油画赏析
西方油画《西斯廷圣母》赏析文艺新闻班孙瑞绘画是一门广泛的艺术,从古至今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西方世界,人们总是喜欢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世界。
绘画的魅力在于它并不局限于形式,可以是对自然地描述也可以是反应心情的起落,西方世界注重对眼前事物的真实描画,中国则多是用抽象的,意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油画,就是西方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起名。
他的油画就像他的性格,安宁、和谐、恬静。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就如这幅画的名字所示,这是一幅宗教意味明显的圣母画像,在宗教兴盛的欧洲,基督教尤其被称为是人民信仰的主教。
这幅画作为祭坛画被装饰在西斯廷教堂中,整幅画线条柔和,色彩温暖,构图庄重均衡,很好的展现了圣母慈爱的形象。
从构图的方面来看这幅画,整幅作品是由圣母、怀抱中的婴儿、教皇、圣女和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组成。
圣母怀抱婴儿站在画幅的中央,教皇与圣女渥瓦拉分列在两侧,上方是对称吊起的帷幕,两个纯洁的小天使趴在下方,整个看起来非常协调,拥有对称美却又不是刻板的对称。
圣母、教皇、圣女的位置构成了画面的三角形构图,三角形被当做坚固、稳定的象征,寓意着圣母庄重不可侵犯。
从人物的角度来看这幅作品,画中的圣母面容安详,怀抱婴儿,展现着她的温柔与美丽,母性光辉跃然纸上。
而以往的圣母画像总是将圣母绘制的高贵、冰冷、不可侵犯,难免会有僵硬的面容,与人间格格不入的气质。
这是拉斐尔画作打动众人的地方,这位圣母似乎更像是一个平凡的意大利妇女的样子,充满了母爱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
左边代表着人间权威的教皇身披华服,取下桂冠,做出欢迎的姿势迎接圣母和圣子的到来,右边的圣女微微低头,看起来美丽又恭顺。
圣母赤脚踩在绵软的云朵上,整幅画面被塑造的和谐而不失美感。
下方的两个小天使好像两个好奇的孩子,抬头望着斜上方,另一个抱着双臂做思考状,孩童的稚气在两个小天使的身上得到展现。
《西斯廷圣母》赏析
《西斯廷圣母》赏析《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亦称《希斯汀圣母》,创作时间为1513~1514年,为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是一幅长2.65米,宽近2米的布面油画。
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画面上下左右又有一些轻微的不平衡,就是这些轻微不平衡的打破了原始上下左右匀称的严格的氛围,使整幅画活泼可喜。
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是拉斐尔最具有人道主义精神魅力的作品。
这幅祭坛画,指定装饰在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里。
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
现为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收藏。
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
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
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用手指着圣母应该去的大地。
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的形象妩媚动人。
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
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扒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
不过这幅画还有着另外一种解读方式,我认为后者更为确切。
画面在静穆虔诚的气氛中,随着帷幔的徐徐展开,圣母抱着圣婴从翻滚的云层中冉冉而降,大红的内衣,蓝色的袍子,不安的飘动着。
她强压着作为母亲的悲痛,审视着这个将把自己的独生子钉上十字架的罪恶的世界。
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穿着沉重的法衣,脱下王冠,仰首跪向圣母,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指向画面之外,恳求圣母拯救人间,把基督耶稣赐给人间。
面容作为艺术之本质——对海德格尔《关于〈西斯廷圣母〉》的阐释
近年来,海德格尔对梵·高画作《农鞋》的阐释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但几乎无人注意到大约20年后其为拉斐尔的名画《西斯廷圣母》写作的批评文章。
与农鞋阐释相比,海德格尔对《西斯廷圣母》的批评篇幅要长得多,乃至独成一文,且是目前为止海德格尔公开出版的文字中唯一一篇绘画批评文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文开篇海氏就写下这样的断语——“围绕这幅画聚集着所有关于艺术与艺术作品尚未解决的问题”,a 可谓将这幅画推崇到至高地位,同时也意味着,海氏此文绝非仅仅是针对《西斯廷圣母》的批评,同时也是围绕普遍的艺术与艺术作品问题所做的理清。
在阐述海德格尔于此文中表达的观点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西斯廷圣母》这一享誉世界的名画的历史背景做一番交代,因为其与海德格尔的批评密切相关。
1512/1513年,拉斐尔受教皇朱理亚二世之命为皮亚琴察的圣西斯廷教堂绘制圣坛画,于是这一杰作得以诞生。
之后这幅画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存放在西斯廷教堂,因此得名《西斯廷圣母》。
1754年,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买下此画,运往他在德累斯顿的美术馆。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了防止画被破坏而将其卷起并藏匿,1945年苏联发现这一珍品,遂将其运往本国。
1955年,苏联将此画归还民主德国。
民主德国将其保存在德累斯顿的古典大师博物馆内并陈列至今。
b 海德格尔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正是《西斯廷圣母》被重新运回德累斯顿展出*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审美经验的直观本性研究”(17BZW06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苏宏斌,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宋聪聪,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浙江 杭州,310058)。
a Martin Heidegger,“Über die Sixtina ”,GA13.Aus der Erfahrung des Denkens , 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1983, p.119.b Fritz Wefelmeyer, Raphael’s Sistine Madonna: An Icon of the German Imagination from Herder to Heidegger, Text Into2020年第2期面容作为艺术之本质——对海德格尔《关于〈西斯廷圣母〉》的阐释*苏宏斌 宋聪聪[摘 要] 海德格尔对梵·高画作《农鞋》的阐释素来为学界所关注,而他对拉斐尔名画《西斯廷圣母》所作的批评文章却几乎无人知晓。
美术经典作品《西斯廷圣母》赏析
作品名称:西斯廷圣母
历
史价Βιβλιοθήκη 值时代背景西欧文艺时代的“黑暗”中世纪的末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一系列波及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也影响当时的美术界,人文主义、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兴起
综合评述与学习感悟:本作品作为人文主义兴起后的力作,大胆有平民形象作为圣母,充分表达了人的价值被认定,人的地位被提升的意味,是一幅西方油画的典范。
作者的这幅画 ,表达了他自己对人的认定,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世界、人的赞美,此外也表示了人文主义影响之大,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真情假镜”的表达方式。
艺术背景
画家突破了思想中神固有的模板,通过用笔把人的美好加于过去无表情和严肃的神的形象,是开启后世新古典主义做派,和谐明朗风格、优美典雅的时期。
审美价值
艺术特色
构图
椭圆性构图,突出圣母的伟大;两边人物较暗,体型较小,更加突出中心人物;下部两个小天使布局,让图画完整和谐
色彩
采用近乎真彩的柔色,极度贴近真实人体肤色
造型
人体表现整体比例和谐,人物神情自然并带有严肃,符合人物身份
材质
西方油脂性染料,坚韧硬质纸
情感内涵
作品整体是圣母送子拯救世界作背景的宗教画,其中用圣母、主教、圣女和天使各自不同的表情,生动得表明母亲的不舍,主教的谦诚,代表民众圣女崇敬和恭顺,人性中好的一面如此平铺于世人眼前,以画写实,作者将自己和他理解的世人集合一体,将他对人、世界的爱在画中表达出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1.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像》《西斯廷圣母像》是为比亚森萨的西斯廷教堂作的祭坛画。
画中有一圣徒是教皇西斯廷,因此把这幅圣母像称为《西斯廷圣母像》。
此画创于1516—1519年间。
画面上帷幕慢慢启开,平凡可亲的圣母玛利亚抱着婴儿耶酥缓慢地从云端走下来,帷幕两边跪着迎接圣母的圣徒,右边是女圣徒巴尔巴拉,她衣着朴素,神态是禁不住内心的欣喜,低垂着头向下望,表示出自己的崇敬之意;左边是教皇西斯廷身披金黄色的锦袍,抬头仰望圣母和耶稣,做着欢迎的手势,显出有点激动的神情;下面两个小天使(安琪儿)天真地向上翻着白眼,好像在沉思。
整个构图使人有亲切之感,仿佛事情就发生在眼前。
拉斐尔所塑造的西斯廷圣母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这里除掉圣母从云端走下来异于常人之外,没有任何一点宗教神秘色彩。
作者表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她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献出自己唯一的爱子,在这里作者歌颂了人的伟大,人类崇高的感情,歌颂了那些为了理想而不惜牺牲自己最宝贵的一切的人们。
这里体现了作者的理想。
……──陈小川、郭振铎、吕殿楼、吴泽义《文艺复兴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84—285页【解读】《西斯廷圣母像》是拉斐尔圣母像创作中最著名、最卓越,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佳作。
这幅画完全是人间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表达了母亲挚爱自己的幼儿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艺术家对婴儿的爱,对妇女的爱,对人的爱,对生活的爱。
2.拉斐尔的《雅典学派》使拉斐尔成为当代巨匠的作品主要是罗马教皇宫殿的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学派》。
这是一幅罗马纪念碑式的杰作。
《雅典学派》是以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兴办雅典学院为题,塑造了许多古代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共聚一堂,展开热烈的讨论,构成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场面的画。
这幅画的背景是一间宏伟壮丽的古典式大厅,在大厅中央有通往外间的宽阔走廊,在两旁墙上的壁龛中有智慧女神雅典娜(右边)和阿波罗(左边)的雕像。
怎样引导学生欣赏名画
怎样引导学生欣赏名画呢?
美术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件艺术品是什么,寓意什么。
《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为比亚森萨西斯廷教堂作的祭坛画。
画中的圣母是那样端庄、纯洁、善良、美丽,她是母爱的象征。
站在她面前,你会感到温暖和喜悦。
欣赏名画的另一要素是注意作品所属时代的文化背景,我们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它。
《西斯廷圣母》是闻名于世界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拉斐尔创作的。
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幅画。
他创作的圣母像,形象地表现出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再次,区别画种,注意作品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可无视的。
评价一幅画的好坏,并非以它与生活的逼真水准来衡量。
对艺术家应看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否得到完美的结合。
《西斯廷圣母》采用油画写实的手法来描绘,这样我们就能够从画中人物的服饰、手、眼神、嘴角、肌肉以及身躯的微妙变化上,看到人物的纯朴、圣洁的品格,尤其是圣母的形象,使人觉得完全是人间母性的写照,令人感到和蔼可亲。
此外,还要协助学生从画面的构图和色彩角度来理解。
一个合格的画家,肯定会利用画中的一切组合因素来为主题服务。
《西斯廷圣母》的作者以明净淡雅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圆润的笔触,表现出宁静而优雅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