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总复习物理高考热点集训(三)
2013届高考物理重点梳理训练35
图1第2课时 气体 液体与固体导学目标 1.掌握气体三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图象.2.掌握理想气体的概念,理解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3.掌握晶体与非晶体以及液晶的微观结构,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一、气体 [基础导引]1. 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1所示的ab 、bc 、cd 、da 四 个过程,其中bc 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 垂直于ab 且与水平轴平 行,da 与bc 平行,则气体体积在 ( ) A .ab 过程中不断减小 B .bc 过程中保持不变 C .cd 过程中不断增加 D .da 过程中保持不变2.电灯泡内充有氦氩混合气体,如果要使电灯泡内的混合气体在500°C 时的压强不超过一个大气压,则在20°C 的室温下充气,电灯泡内气体压强至多能充到多少? [知识梳理]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气体分子间距较______,分子力可以________,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气体能充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而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________,速率大的分子数________,分子的平均速率将________,但速率分布规律________. 2.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①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可视为理想气体.②微观上讲,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气体实验定律可看作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例.二、液体和固体[基础导引]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B.晶体的各向同性是由于组成它的微粒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C.晶体一定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D.某些物质微粒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空间分布[知识梳理]12.液体的表面张力(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________的趋势.(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________.3.液晶的物理性质(1)具有液体的________性.(2)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______性.(3)在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____________的.4.饱和汽湿度(1)饱和汽与未饱和汽①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②未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2)饱和汽压①定义: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②特点: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3)湿度①定义:空气的干湿程度.②描述湿度的物理量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的百分比.即:相对湿度=水蒸气的实际汽压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100%考点一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考点解读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地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2.决定因素(1)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2)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3.常用单位:帕斯卡(Pa):1 Pa=1 N/m21 atm=760 mmHg=1.013×105 Pa4.计算方法(1)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气体压强计算方法①液体封闭的气体压强的确定平衡法:选与气体接触的液柱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它的受力平衡,求出气体的压强.取等压面法:根据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液面处压强相等,在连通器内灵活选取等压面,由两侧压强相等建立方程求出压强.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总压强p=p0+ρgh.②固体(活塞或汽缸)封闭的气体压强的确定由于该固体必定受到被封闭气体的压力,所以可通过对该固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来求出气体压强.(2)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一般选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特别提醒 1.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不同,大气压强由重力而产生,随高度增大而减小,气体压图3图4强由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而产生,大小不随高度而变化.2.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碰撞器壁而产生的,并非因其重力而产生的. 3.求解液体内部深度为h 处的总压强时,不要忘记液面上方气体的压强. 典例剖析例1 (2010·上海单科·22改编)如图2所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汽缸竖直放 置,截面积为5×10-3 m 2,一定质量的气体被质量为2.0 kg 的光滑活塞封闭在汽缸内,其压强为________ Pa(大气压强取1.01×105 Pa ,g 取10 m/s 2).跟踪训练1 如图3所示,一根竖直的弹簧支持着一倒立汽缸的活塞, 使汽缸悬空而静止.设活塞和缸壁间无摩擦且可以在缸内自由移动, 缸壁导热性能良好,使缸内气体温度总能与外界大气的温度相同,则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若外界大气压强增大,则弹簧将压缩一些B .若外界大气压强增大,则汽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C .若气温升高,则活塞距地面的高度将减小D .若气温升高,则汽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 考点二 理想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考点解读典例剖析例2 如图4所示,带有刻度的注射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下部 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S =5×10-5 m 2,活塞及框架的总质量m 0=5×10-2 kg ,大气压强p 0=1.0×105 Pa.当水温为t 0=13 °C 时,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为5.5 mL.(g =10 m/s 2) (1)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稳定后测得t 1=65 °C 时,气体的体积为多 大?(2)保持水温t 1=65 °C 不变,为使气体的体积恢复到5.5 mL ,则要 在框架上挂质量多大的钩码?方法突破 应用实验定律及状态方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一定质量的某理想气体;(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1、V1、T1及p2、V2、T2;(3)由气体实验定律或状态方程列式求解.(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跟踪训练2一气象探测气球,在充有压强为76.0 cmHg、温度为27.0 ℃的氦气时,体积为3.50 m3.在上升至海拔6.50 km高空的过程中,气球内氦气压强逐渐减小到此高度上的大气压36.0 cmHg,气球内部因启动一持续加热过程而维持其温度不变.此后停止加热,保持高度不变.已知在这一海拔高度气温为-48.0 ℃.求:(1)氦气在停止加热前的体积;(2)氦气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体积.考点三气体实验定律图象的应用考点解读典例剖析例3一足够高的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竖直浸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中,用不计质量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图5所示.开始时气体的体积为2.0×10-3 m3,现缓慢地在活塞上倒上一定量的细砂,最后活塞静止时气体的体积恰好变为原来的一半,然后将汽缸移出水槽,缓慢加热,使气体温度变为136.5°C.(大气压强为1.0×105 Pa)图5(1)求汽缸内气体最终的体积;(2)在p-V图上画出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状态变化(请用箭头在图线上标出状态变化的方向).跟踪训练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图7A .a →b 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B .b →c 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C .c →a 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变小D .c →a 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体积变小 考点四 固体、液体的性质 考点解读1.液体的微观结构特点:(1)分子间的距离很小;(2)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3)分子的热运动特点表现为振动与移动相结合.2.液体的表面张力:(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3)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3.液晶物理,性质⎩⎪⎨⎪⎧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在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典例剖析例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黄金可以切割加工成任意形状,所以是非晶体 B .同一种物质只能形成一种晶体 C .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D .玻璃没有确定的熔点,也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2)经实验证明,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的种类、温度和边界长度 有关,我们把某种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边界长度的表面张力大 小定义为这种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它的大小反映了液体表面张 力作用的强弱.图7所示是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一种方法.若已知 金属环质量为m =0.10 kg ,半径为r =0.20 m ,当用F T =1.15 N 的力向上提金属环时,恰好可以将金属环提离液面,求该种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α.(g =9.80 m/s 2)方法归纳 本题第(2)问属于信息给予题,根据所学物理知识,结合题目描述的内容,理解所给信息的含义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本题首先需理解表面张力系数的含义,其次是分析环所受的力.注意表面张力在环内外均有作用,所以作用边界长度为4πr .跟踪训练4 关于液体表面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把缝衣针小心地放在水面上,针可以把水面压弯而不沉没,是因为针受到重力小,又受液体的浮力的缘故B .在处于失重状态的宇宙飞船中,一大滴水银会成球状,是因为液体内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C .玻璃管道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图8图9下,表面要收缩到最小的缘故D .飘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观察是圆形的,是因为油滴液体呈各向同性的缘故A 组 气体实验定律1. (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布朗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B .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势能一定增加C .在热传导过程中,热量可以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 .液晶显示屏是应用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制成的(2)如图8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柱形汽缸,高度为L 、底面积为 S ,缸内有一个质量为m 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 度为热力学温标T 0时,用绳子系住汽缸底,将汽缸倒过来悬挂起 来,汽缸处于竖直状态,缸内气体高为L 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大 气压强为p 0,不计活塞厚度及活塞与缸体的摩擦,求:①采用缓慢升温的方法使活塞与汽缸脱离,缸内气体的温度至少要升高到多少? ②当活塞刚要脱离汽缸时,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加量为ΔU ,则气体在活塞下移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多少?2. 标准状况下的压强为p 0=1.013×105 Pa ,在标准状况下用充气 筒给一个体积为V 0=2.5 L 的足球充气,如图9所示.充气前足 球呈球形、内部空气的压强为1.013×105 Pa ,设充气过程中球 内、外的温度始终保持20 °C 不变.在充气的最后时刻,对打气 活塞施加的压力为F =200 N .设打气筒为圆柱形,其活塞的截面积为S =10 cm 2,打气筒每次打气压下的高度为20 cm.不计各种摩擦,打气筒的活塞与 连杆、把手的重力均不计.求:充气过程中,打气筒的活塞下压了多少次?B 组 固体与液体3.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蜡,由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10甲、乙、丙所示,而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解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则 ()图10A .甲、乙为非晶体,丙是晶体B.甲、丙为晶体,乙是非晶体C.甲、丙为非晶体,丙是晶体D.甲为多晶体,乙为非晶体,丙为单晶体4.下列现象,哪些是因液体的表面张力所造成的() A.使用洗洁精易清除餐具上的油渍B.融化的蜡烛从燃烧的蜡烛上流下来,冷却后呈球形C.早上看到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D.小昆虫能漂浮在水面上课时规范训练(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0·课标全国理综·3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面张力是液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B.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C.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液面,指向液体内部的D.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相切的3.封闭在汽缸内的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密度增大B.气体的压强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4.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气体等体积变化的规律.A、B管下端由软管相连,注入一定量的水银,烧瓶中封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A、B两管中水银面一样高,那么为了保持瓶中气体体积不变()图1A.将烧瓶浸入热水中时,应将A管向上移动B.将烧瓶浸入热水中时,应将A管向下移动C.将烧瓶浸入冰水中时,应将A管向上移动D.将烧瓶浸入冰水中时,应将A管向下移动5.分子动能随分子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早在1859年麦克斯韦就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后来有许多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下列描述分子动能与温度关系正确的是() A.气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气体温度升高,其内部少数分子的动能可能减少C.不同气体相同温度下,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平均速率也相同D.当气体温度一定时,其内部绝大多数分子动能相近,动能很小或很大的很少图2图36. 某同学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空气(视为理想气体) 封闭在汽缸内(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不计),待活塞静止后,将小石子缓 慢的加在活塞上,如图2所示.在此过程中,若大气压强与室内的温度 均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于汽缸导热,故缸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B .缸内气体温度不变,缸内气体对活塞的压力保持不变 C .外界对缸内气体做的功大小等于缸内气体向外界释放的热量 D .外界对缸内气体做功,缸内气体内能增加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0、V 0、T 0,在另一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1、V 1、T 1,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 .若p 0=p 1,V 0=2V 1,则T 0=12T 1B .若p 0=p 1,V 0=12V 1,则T 0=2T 1C .若p 0=2p 1,V 0=2V 1,则T 0=2T 1D .若p 0=2p 1,V 0=V 1,则T 0=2T 1 二、非选择题8.(1)小强新买了一台照相机,拍到如图3所示照片,他看到 的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来往而不陷入水中,他认为是靠 水的浮力作用,同班的小明则认为小强的说法不对.事实 上小昆虫受到的支持力是由________________提供 的.小强将照相机带入房间时,发现镜头上蒙上了一层 雾,说明室内水蒸气的温度相对室外温度,超过了其对 应的________________.(2)若把体积为V 的油滴滴在平静的水面上,扩展成面积为S 的单分子油膜,则该油滴的分子直径约为________.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油的摩尔质量为M ,则一个油分子的质量为________.9.(2010·上海单科·28)用DIS 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4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位置,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逐一连接;②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 ,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 ;③用V -1p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如图5所示的图线.图5图6图7 (1)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质量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但图中的V -1p图线不过原点,则V 0代表______________. 10.(1)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布朗运动是指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B .气体的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都增加C . 一定量100°C 的水变成100°C 的水蒸汽,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D .气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2)如图6所示,竖直放置的圆筒形注射器,活塞上端接有气压表,能够方便测出所封闭理想气体的压强.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气体体积为30 cm 3,气压表读数为1.1×105 Pa.若用力向下推动活塞,使活塞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稳定后气压表读数为2.2×105 Pa.不计活塞与汽缸内壁间的摩擦,环境温度保持不变.①求活塞稳定后气体的体积;②对该过程中压强变化做出微观解释.11. 吸盘是由橡胶制成的一种生活用品,其上固定有挂钩用于悬挂物体.如图7所示,现有一吸盘,其圆形盘面的半径为2.0×10-2 m , 当其与天花板轻轻接触时,吸盘与天花板所围容积为1.0×10-5 m 3;按下吸盘时,吸盘与天花板所围容积为2.0×10-6 m 3,盘内气体可看作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强为p 0=1.0×105 Pa.设在吸盘恢复原状过程中,盘面与天花板之间紧密接触,吸盘内气体初态温度与末态温度相同.不计吸盘的厚度及吸盘与挂钩的重量.(1)吸盘恢复原状时,盘内气体压强为________;(2)在挂钩上最多能悬挂重为________的物体.1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看其有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B .已知某种液体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该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以表示为 3M ρN A 或 36M πρN AC .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一定增大D .空气的相对湿度等于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同温下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2)用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汽缸内,当汽缸开口竖直向上时封闭气体的长度为h ,如图8甲.将汽缸慢慢转至开口竖直向下时,如图乙所示,封闭气柱的长度为4h /3.已知汽缸的导热性能良好,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不计,外界温度不变,大气压强为p 0.汽缸开口向上时,缸内气体的压强为多少?图8复习讲义基础再现一、基础导引 1.B2.0.38个大气压知识梳理 1.(1)大 忽略 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3)减少 增加 增大 不变 2.p 1V 1=p 2V 2 p 1T 1=p 2T 2 p 1p 2=T 1T 2 V 1T 1=V 2T 2 V 1V 2=T 1T 2 3.(2)p 1V 1T 1=p 2V 2T 2 pV T=C 二、基础导引 D知识梳理 1.规则 确定 各向异性2.(1)收缩 (2)垂直 3.(1)流动 (2)异(3)杂乱无章课堂探究例1 1.05×105跟踪训练1 D例2 (1)6.5 mL (2)0.1 kg跟踪训练2 (1)7.39 m 3 (2)5.54 m 3例3 (1)1.5×10-3 m 3 (2)见解析图 跟踪训练3 A例4 (1)D (2)6.77×10-2 N/m 跟踪训练4 C分组训练1.(1)D (2)①LT 0L 0②ΔU +(p 0-mg S)(L -L 0)S 2.25次3.BD4.BCD课时规范训练1.BC 2.BD3.BD4.AD5.BD6.C7.ABC [根据p 0V 0T 0=p 1V 1T 1可以判断出选项A 、B 、C 错误,D 正确.] 8.(1)水的表面张力 饱和汽压(2)V S M N A9.(1)在注射器活塞上涂润滑油(2)移动活塞要缓慢 不能用手握住注射器封闭气体部分(3)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部位的气体体积10.(1)AC (2)①15 cm 3 ②体积减小,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故该过程中压强增大11.(1)2.0×104 Pa (2)100 N12.(1)BD (2)87p 0。
(新课标卷)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预测冲刺选择题专练三
2013年高考考前预测冲刺物理选择题专练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太阳照亮地球的范围要比有大气层时略小些B .若紫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红光照射也一定有光电子逸出C .原子核能发生ß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含有电子D .太阳能是指在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断地发生核聚变释放的核能,其核聚变的反应方程是4 1 1H —→ 4 2He + 2 0 -1e2.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B. 温度升高时,物体中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将增大C. 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制造一种热机,将海水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在原理上是可行的D.利用高科技手段,可以将流散到周围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它变化3、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 =200m/s, 已知t =0时, 波刚好传播到x =40m 处, 如图所示。
在x =400m 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 轴正方向B .从t =0开始经0.15s ,x =40m 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0.6mC .接收器在t =2s 时才能接受到此波D .若波源向x 轴正方向运动,接收器收到波的频率可能为9Hz4.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万有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传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 密度为ρ、质量M 为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 。
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T=2πGM R 3B .T=2πGMR 33 C .T=ρπG D .T=ρπG 35、如图是德国物理学家史特恩设计的最早测定气体分子速率的示意图:M 、N 是两个共轴圆筒,外筒半径为R ,内筒半径可忽略,筒的两端封闭,两筒之间抽成真空,两筒以相同角速度W 绕O 匀速转动,M 筒开有与转轴平行的狭缝S ,且不断沿半径方向向外射出速率为v 1和v 2的分子,分子到达N 筒后被吸附,如果R 、v 1、v 2保持不变,W 取一合适值,则( )A 、当ωπ221n v R v R =+时,分子落在同一狭条上 B 、当21v R v R -≠ωπ2n 时,分子落在不同狭条上 C 、只要时间足够长,N 筒上到处都落有分子D 、分子不可能落在N 筒上某两处且与S 平行的狭条上6.在水平推力(N F )的作用下,一辆质量为M 、倾角为α的斜面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运动;车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滑块,其受力及相应的合力(∑N F )如图所示.不计一切摩擦,试分析和比较各种情况下水平推力的大小关系,哪种情况不可能实现?(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物体,可以在水平轨道x 上运动,O 端有一与轨道垂直的固定墙,轨道处在场强为E 、方向沿Ox 轴正向的匀强电场中,小物体以初速度υ0从x 0点沿Ox 轨道运动,运动中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f 的作用,且f<qE 。
2013年高考总复习物理高考热点集训(八)
高考热点集训(八)
mg A. tanθ, Il mg B. tanθ, Il mg C. sinθ, Il mg D. sinθ, Il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 平行悬线向下 平行悬线向上
直线运动, 不可能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因为速度变化时洛伦兹力也变化, 合 力将不在直线上.
高考热点集训(八)
液滴受重力、电场力、洛伦兹力作
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合力为零, 可
判断出洛伦兹力与电场力的方向, 判
断出液滴只有带正电荷才可能合力 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时电场线必 斜向上.
高考热点集训(八)
在分析有关安培力的问题时, 注意加
强空间想象能力, 要善于把立体图画 成平面图或截面图, 以便受力分析. 3. 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高考热点集训(八)
(1)明确通电导体所在处磁场的特点;
(2)对通电导体进行受力分析, 确定通
电导体所受的安培力;
(3)把电磁学问题转化为力学问题,
根据平衡条件、牛顿运动定律或动 量、能量的观点来解题.
高考热点集训(八)
9. 如图8-9所示, 在互相垂直的匀强
电场和匀强磁场中, 电荷量为q的液
滴在竖直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
运动. 已知电场强度为E, 磁感应强度
为B, 则液滴的质量和环绕速度分别 为( )
高考热点集训(八)
qE E A. , g B C. B qR , g qgR
B2qR E B. , E B qE BgR D. , g E
为d, 一个电子以速度v沿图8-4所示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热点集训(三)
6.如图所示,薄板A长L=5 m, 其质
量M=5 kg,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右端与
桌边相齐.在A上距右端s=3 m处放一
物体B(大小可忽略,即可看成质点),其
质量m=2 kg.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
μ1=0.1,A与桌面间和B与桌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原来 系统静止.现在在板的右端施一大小 一定的水平力F持续作用在A上直到将
A.加速状态下游客对缆车底面的压 5 力是平稳状态的 倍 4 B.加速状态下游客对缆车底面的压 3 力是平稳状态的 倍 4
C.加速状态下游客受到的摩擦力与
平稳状态下的相等
D.加速状态下游客受到的摩擦力比
平稳状态下的小
解析:选A.缆车处于平衡状态时,游 客对底面的压力F1=mg、摩擦力Ff1 =0;加速状态下游客受力如图所示
A从B下抽出才撤去,且使B最后停于
桌的右边缘.
求:(1)B运动的时间. (2)力F的大小.
解析:(1)对于 B,在未离开 A 时, 其加速度为: μ1mg aB1= =1 m/s2 m 设经过时间 t1 后 B 离开 A,离开 A 后 B 的加速度为: μ2mg 2 aB2=- =-2 m/s m
实战演练 5.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 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 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 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
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 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 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 m/s的 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 到 B 处 取 行 李 , 则( )
根据题意可作出 B 的速度图象如图所 2 vB 1 2 示.有 vB=aB1t1 和 aB1t1+ =s 2 -2aB2
2013年高考总复习物理高考热点集训(四)
高考热点集训(四)
解析: 选 C.设运动员的重心到单杠的 距离为 R, 在最低点的最小速度为 v, mv2 1 2 则有 mv =mg· F-mg= 2R, 2 R 由以上二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 F=3000 N.
高考热点集训(四)
6. 如图4-7所示, 长为L的轻杆一端
全国自由式滑雪比赛中, 我国某一运
动员从弧形雪坡上沿水平方向飞出 后, 又落回到斜面雪坡上, 如图所示, 若斜面雪坡的倾角为θ, 飞出时的速 度大小为v0, 不计空气阻力,
高考热点集训(四)
运动员飞出后在空中的姿势保持不
变, 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图4-1
高考热点集训(四)
A. 如果 v0 不同, 则该运动员落到雪 坡时的速度方向也就不同 B. 不论 v0 多大, 该运动员落到雪坡 时的速度方向都是相同的 C. 运动员落到雪坡时的速度大小是 v0 cosθ
高考热点集训(四)
5. 质量为60 kg的体操运动员做“单 臂大回环”, 用一只手抓住单杠, 伸 展身体以单杠为轴做圆周运动. 如图
4-6所示, 此过程中, 运动员到达最
低点时手臂受到的拉力至少约为(忽
略空气阻力, g=10 m/s2)(
)
高考热点集训(四)
A. 600 N B. 2400 N
C. 3000 N
高考热点集训(四)
7. 我国正在自主研发“北斗二号”
地球卫星导航系统, 此系统由中轨
道、高轨道和同步卫星等组成, 可将
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级, 会在交 通、气象、军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 用. 已知三种卫星中, 中轨道卫星离 地最近,
高考热点集训(四)
同步卫星离地最远, 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2013年高考总复习物理高考热点集训(五)
高考热点集训(五)
并求出这些外力(及内力)所做的总
功.
(4)书写方式不同. 在解题的书写表达
上,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等号两边都是 动能与势能的和; 而用动能定理解题 时, 等号左边一定是外力(及内力)的 总功, 右边则是动能的变化.
第2秒内外力做功是2.5 J, B项错; 1 s
末外力功率是4 W,2 s末外力功率是3 W, C项错; 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 能增加量之比等于外力做功之比为 2∶2.5=4∶5, D项正确.
高考热点集训(五)
机械能守恒与动能定理
理论指导
1. 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条件
(1)对单个物体,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8. 如图5-5所示有三个斜面a、b、
c, 底边分别为L、L、2L, 高度分别
为2h、h、h, 同一物体与三个斜面
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这个物体分别 沿三个斜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到 底端的三种情况相比较,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高考热点集训(五)
A. 物体损失的机械能ΔEc=2ΔEb
=4ΔEa
图5-5
高考热点集训(五)
解析: 选A.物体重力势能的改变量由
重力做功决定, 克服重力做了80 J的
功, 即重力做了80 J的负功, 重力势能
增加80 J, A正确. 机械能的变化量由 除重力之外的力做功决定, 动能的变 化量由合外力做功决定, 由于本题除 重力之外的力未知, 故B、C、D均错
高考热点集训(五)
(2)对某一系统, 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
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系统跟外 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
2013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训练 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含解析)
第3讲 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如图6-3-14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从A 板向B 板运动,当到达B 极板时速度为v ,保持两板间电压不变,如此( )图6-3-14A .当增大两板间距离时,v 也增大B .当减小两板间距离时,v 增大C .当改变两板间距离时,v 不变D .当增大两板间距离时,电子在两板间运动的时间也增大解析:电子从静止开始运动,根据动能定理,从A 运动到B 动能的变化量等于电场力做的功.因为保持两个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所以末速度不变,平均速度不变,而位移如果增加的话,时间变长.答案:CD2.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 、B 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开关S ,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6-3-15所示,如此( )图6-3-15A .保持开关S 闭合,带正电的A 板向B 板靠近,如此θ增大B .保持开关S 闭合,带正电的A 板向B 板靠近,如此θ不变C .开关S 断开,带正电的A 板向B 板靠近,如此θ增大D .开关S 断开,带正电的A 板向B 板靠近,如此θ不变解析: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的大小由带电小球受的电场力和重力两因素决定.因重力不变,故电场力增大时θ就增大.在保持开关S 闭合,即保持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U 不变.由于A 、B 板靠近,d 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E =U d 就增大,因而带电小球受电场力F =qE =q U d 增大,如此θ增大;假设断开开关S ,即明确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Q 不变.当A 、B 板靠近后,电容器的电容C =εr S 4πkd 将增大,根据U =Q C,电容器两板间电压U 减小.电容器两板间的场强E =U d 有无变化呢?把上述各关系代入,得E =U d =Q Cd =4πkQ εr S.由此可知场强不变,带电小球受电场力不变,如此θ不变. 答案:AD 3.如图6-3-16所示,M 、N 是竖直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两极间产生一个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 ,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微粒,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从两极正中间的A 点射入匀强电场中,微粒垂直打到N 极上的C 点,AB =BC .不计空气阻力,如此可知( )图6-3-16A .微粒在电场中作抛物线运动B .微粒打到C 点时的速率与射入电场时的速率相等C .MN 板间的电势差为2mv 20/qD .MN 板间的电势差为Ev 20/2g解析:由题意可知,微粒到达C 点时,竖直方向上速度为零,所以微粒不做抛物线运动,A 项错误;因AB =BC ,即v 02·t =v c 2·t 可见v c =v 0.故B 项正确;由q ·U 2=12mv 2c ,得U =mv 2c q =mv 20q,故C 项错误;又由mg =qE 得q =mg E 代入U =mv 20q ,得U =Ev 20g ,故D 项错误. 答案:B4.如图6-3-17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有一匀强电场,板长为L ,板间距离为d ,在板右端L 处有一竖直放置的光屏M ,一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质点从两板中央射入板间,最后垂直打在M 屏上,如此如下结论正确的答案是( )图6-3-17A .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mg /qB .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2mg /qC .质点在板间的运动时间和它从板的右端运动到光屏的时间相等D .质点在板间的运动时间大于它从板的右端运动到光屏的时间解析:当质点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上且大于重力时,质点才可能垂直打到屏上.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可知质点在水平方向上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质点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的时间和在重力场中做斜上抛运动的时间相等.由运动规律可知质点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v x =v 0;在竖直方向上:在电场中v y =at ,如下列图,离开电场后质点做斜上抛运动,v y =gt ,由此运动过程的对称性可知a =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 -mg =ma =mg ,解得:E =2mg /q .应当选项B 、C 正确.答案:BC5.如图6-3-18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某一电源相连,它的极板长L =0.4 m ,两板间距离d =4×10-3 m ,有一束由一样带电微粒组成的粒子流,以一样的速度v 0从两板中央平行极板射入,开关S 闭合前,两板不带电,由于重力作用微粒能落到下板的正中央,微粒质量为m =4×10-5 kg ,电量q =+1×10-8 C .(g =10 m/s 2)求:图6-3-18(1)微粒入射速度v 0为多少?(2)为使微粒能从平行板电容器的右边射出电场,电容器的上板应与电源的正极还是负极相连?所加的电压U 应取什么范围?解析:(1)L 2=v 0t ,d 2=12gt 2,可解得:v 0=L 2g d=10 m/s. (2)电容器的上板应接电源的负极 当所加的电压为U 1时,微粒恰好从下板的右边缘射出,d 2=12a 1⎝ ⎛⎭⎪⎫L v 02,a 1=mg -q U 1d m解得:U 1=120 V当所加的电压为U 2时,微粒恰好从上板的右边缘射出,d 2=12a 2⎝ ⎛⎭⎪⎫L v 02,a 2=q U 2d -mg m解得:U 2=200 V .所以120 V <U <200 V.答案:(1)10 m/s (2)与负极相连 120 V <U <200 V1.某电容器上标有“25 μF、450 V 〞字样,如下对该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要使该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电压增加1 V ,所需电荷量为2.5×10-5CB .要使该电容器带电量1C ,两极板之间需加电压2.5×10-5VC.该电容器能够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2.5×10-5 CD.该电容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为450 V解析:由电容器电容的定义C=Q/U可得,C=ΔQ/ΔU,ΔQ=CΔU,要使该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电压增加ΔU=1 V,所需电荷量为ΔQ=2.5×10-5 C,A正确,B错误;该电容器能够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Q=CU=2.5×10-5×450=1.125×10-2C,C错误;电容器上所标的450 V,是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是电容器长期工作时所能承受的电压,低于击穿电压,该电容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大于450 V,D错误.答案:A2.(2010·海门模拟)如图6-3-19所示是测定液面高度h的电容式传感器示意图,E为电源,G为灵敏电流计,A为固定的导体芯,B为导体芯外面的一层绝缘物质,C为导电液体.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为:电流从左边接线柱流进电流计,指针向左偏.如果在导电液体的深度h发生变化时观察到指针正向左偏转,如此( )图6-3-19A.导体芯A所带电量在增加,液体的深度h在增大B.导体芯A所带电量在减小,液体的深度h在增大C.导体芯A所带电量在增加,液体的深度h在减小D.导体芯A所带电量在减小,液体的深度h在减小解析: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流过电流计G的电流由左→右,如此导体芯A所带电量在减小,由Q=CU可知,芯A与液体形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如此液体的深度h在减小,故D正确.答案:D3.如图6-3-20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上板带负电,下板带正电,带电小球以速度v0水平射入电场,且沿下板边缘飞出.假设下板不动,将上板上移一小段距离,小球仍以一样的速度v0从原处飞入,如此带电小球( )图6-3-20A.将打在下板中央B.仍沿原轨迹由下板边缘飞出C.不发生偏转,沿直线运动D.假设上板不动,将下板上移一段距离,小球可能打在下板的中央解析:将电容器上板或下板移动一小段距离,电容器带电荷量不变,由公式E =U d =Q Cd =4k πQ εr S可知,电容器产生的场强不变,以一样速度入射的小球仍将沿原轨迹运动.下板不动时,小球沿原轨迹由下板边缘飞出;当下板向上移动时,小球可能打在下板的中央.答案:BD4.真空中的某装置如图6-3-21所示,其中平行金属板A 、B 之间有加速电场,C 、D 之间有偏转电场,M 为荧光屏.今有质子、氘核和α粒子均由A 板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最后打在荧光屏上.质子、氘核和α粒子的质量之比为1∶2∶4,电荷量之比为1∶1∶2,如此如下判断中正确的答案是( )图6-3-21A .三种粒子从B 板运动到荧光屏经历的时间一样B .三种粒子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一样C .偏转电场的电场力对三种粒子做功之比为1∶2∶2D .偏转电场的电场力对三种粒子做功之比为1∶2∶4解析:粒子加速过程qU 1=12mv 2,从B 至M 用时t =L 1+L 2v ,得t ∝ m q,所以t 1∶t 2∶t 3=1∶2∶2,选项A 错误.偏转位移y =12qU 2md ⎝ ⎛⎭⎪⎫L 1v 2=U 2L 214dU 1,所以三种粒子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一样,选项B 正确.因W =qEy ,得W 1∶W 2∶W 3=q 1∶q 2∶q 3=1∶1∶2,选项C 、D 错误. 答案:B图6-3-225.(2010·天星百校联盟领航)如图6-3-22甲所示为示波管的构造示意图,现在x —x ′上加上u xx ′—t 信号,y —y ′上加上u yy ′—t 信号(如图6-3-22乙、图6-3-22丙所示),如此在屏幕上看到的图形是( )解析:由起始时刻x —x ′和y —y ′上的电压情况可将A 、C 排除.由于在x —x ′上加上的u xx ′—t 信号周期为y —y ′上所加u yy ′—t 信号周期的2倍,所以在屏幕上看到的图形是两个正弦波,因此D 正确.答案:D6.某空间内有高度为d 、宽度足够宽、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当在该空间内建立如图6-3-23所示的坐标系后,在x 轴上的P 点沿y 轴正方向连续射入质量和电荷量均一样、且带电性质也一样的带电粒子(粒子重力不计),由于粒子的入射速率v (v >0)不同,有的粒子将在电场中直接通过y 轴,有的将穿出电场后再通过y 轴.设粒子通过y 轴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为h ,从P 到y 轴所需的时间为t ,如此( )图6-3-23A .由题设条件可以判断出粒子的带电性质B .对h ≤d 的粒子,h 越大,t 越大C .对h ≤d 的粒子,在时间t 内,电场力对粒子做的功不相等D .h 越大的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率v 也越大解析:由题设条件,粒子必定受到向左的电场力,电场方向向左,故粒子必带正电荷,A 正确.h ≤d 的粒子,都没有飞出电场,电场方向上的加速度a =qE m,因粒子的带电荷量和质量都相等,故加速度相等,到达y 轴的时间也相等,该过程电场力做功W =qEx 相等,所以B 、C 错误.而初速度越大的粒子在粒子到达y 轴的时间内,竖直向上的位移越大,所以D 正确. 答案:AD7.在地面附近,存在着一有界电场,边界MN 将某空间分成上下两个区域Ⅰ、Ⅱ,在区域Ⅱ中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区域Ⅰ中离边界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A ,如图6-3-24甲所示,小球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6-3-24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如此( )图6-3-24A .在t =2.5 s 时,小球经过边界MNB .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之比为3∶5C .在小球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与电场力做的功大小相等D .在小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总和先变大再变小解析:由速度图象可知,带电小球在区域Ⅰ与区域Ⅱ中的加速度之比为3∶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 F -mg =32,所以小球所受的重力与电场力之比为3∶5,B 正确.小球在t =2.5 s时速度为零,此时下落到最低点,由动能定理可知,重力与电场力的总功为零,故C 正确.因小球只受重力与电场力作用,所以小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总和保持不变,D 错.答案:BC8.如图6-3-25所示,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v 0沿两板的中线进入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内,恰好沿下板的边缘飞出,板长为L ,板间的距离为d ,板间电压为U ,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为q ,粒子通过平行金属板的时间为t ,不计粒子的重力,如此( )图6-3-25A .在前t 2时间内,电场力对粒子做的功为Uq4 B .在后t 2时间内,电场力对粒子做的功为38Uq C .在粒子下落前d 4和后d 4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之比为1∶2 D .在粒子下落前d 4和后d4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之比为2∶1 答案:B9.如图6-3-26所示,处于真空中的匀强电场与水平方向成15°角,AB 直线与匀强电场E 互相垂直.在A 点以大小为v 0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经时间t ,小球下落一段距离过C 点(图中未画出)时速度仍为v 0,在小球由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如下说法中不正确的答案是( )图6-3-26A .电场力对小球做功为零B .小球的电势能增加C .小球的机械能减少量为12mg 2t 2D .C 可能位于AB 直线的左侧 解析:由动能定理,得mgh +W 电=0,可知W 电=-mgh <0,即电场力对小球做负功,电势能增加,C 位置应位于AB 直线的右侧;由于小球运动到C 点时的动能未变,重力势能减少量为ΔE p =mgh =mg ·12at 2=mg ·12·mg +qE sin 15°m t 2>12mg 2t 2.选项A 、C 、D 错误. 答案:ACD10.如图6-3-27所示,匀强电场方向与水平线间夹角θ=30°,斜向右上方,电场强度为E ,质量为m 的小球带负电,以初速度v 0开始运动,初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一致.(1)假设小球的带电荷量为q =mg /E ,为使小球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应对小球施加的恒力F 1的大小和方向各如何?图6-3-27(2)假设小球的带电荷量为q =2mg /E ,为使小球能做直线运动,应对小球施加的最小恒力F 2的大小和方向各如何?解析:(1)如图甲所示,欲使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必使其合外力为0,所以F 1cos α=qE cos 30°,F 1sin α=mg +qE sin 30°解之得α=60°,F 1=3mg .(2)为使小球能做直线运动,如此小球受的合力必和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故要求力F 2和mg的合力和电场力在一条直线上,故F 2=mg sin 60°=32mg ,方向如图乙所示,斜向左上60°. 答案:(1)3mg 与水平线夹60°角斜向右上方 (2)32mg 与水平线夹60°角斜向左上方 11.如图6-3-28所示,M 、N 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长为l ,两板间的距离也为l ,板间电压恒定.今有一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一定的初速度沿两板正中间垂直进入电场,最后打在距两平行板右端距离为l 的竖直屏上.粒子落点距O 点的距离为l2.假设大量的上述粒子(与原来的初速度一样,并忽略粒子间相互作用)从MN 板间不同位置垂直进入电场.试求这些粒子打到竖直屏上的范围并在图中画出.图6-3-28解析:设粒子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初速度为v 0,v 0t =l ,y =12at 2,tan θ=v y v 0=at v 0,y +l tan θ=l 2, 所以12a ·l 2v 20+l ·al v 20=l 2,3al =v 20.由题意可分析出大量粒子垂直射入偏转电场后情况,如上图甲、乙所示.其范围是l -y .其中y =12a ·l 2v 20=12·v 203l ·l 2v 20=16l ,范围是56l .答案:56l 图略 12.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用长为2L 的绝缘轻杆连接两个质量均为m 的带电小球A 和B .A 球的带电荷量为+2q ,B 球的带电荷量为-3q ,组成一带电系统.如图6-3-29所示,虚线MP 为AB 两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虚线NQ 与MP 平行且相距为4L .最初A 球和B 球分别静止于虚线MP 的两侧,距MP 的距离均为L ,且A 球距虚线NQ 的距离为3L .假设视小球为质点,不计轻杆的质量,在虚线MP 、NQ 间加上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 后,求:(1)B 球刚进入电场时,A 球与B 球组成的带电系统的速度大小.(2)带电系统从开始运动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所需的时间以与B 球电势能的变化量.图6-3-29解析:(1)带电系统刚开始运动时,设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1=2qE 2m =qE m球B 刚进入电场时,带电系统的速度为v 1,有v 21=2a 1L 求得v 1= 2qEL m(2)对带电系统进展分析,假设球A 能达到NQ ,且A 球到达NQ 时电场力对系统做功为W 1,有 W 1=2qE ×3L +(-3qE ×2L )=0,故带电系统速度第一次为零时,球A 恰好到达NQ 设球B 从静止到刚进入电场的时间为t 1,如此t 1=v 1a 1,解得:t 1= 2mL qE球B 进入电场后,带电系统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2=-3qE +2qE 2m =-qE 2m显然,B 球进入电场后带电系统做匀减速运动.设减速所需时间为t 2如此有t 2=0-v 1a 2, 求得t 2= 8mLqE .可知,带电系统从静止运动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所需的时间为:t=t1+t2=3 2mLqE,B球电势能增加了:E p=E·3q·2L=6EqL答案:(1) 2qELm(2)32mLqE6EqL。
(新课标)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十天回归教材习题精练三
新课标2013年高考物理考前十天回归教材习题精练三
曲线运动
【2013高考会这样考】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能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和等效性.
2.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3.分清匀速圆周运动中各个参量的关系、动力学特征及向心力的来源.
4.对于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往往既有临界问题又有能量问题,要重点突破.
【原味还原高考】
一、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曲线运动的方向及特点
(1)速度方向: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运动性质:质点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化,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由于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都是矢量,运动合成分解时遵循平行
四边形定则.
4.小船渡河问题
(1)渡河最短时间.
在分析渡河时间问题时,将船的运动沿平行河岸和垂直河岸分
解.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河宽为d,则船头垂直河岸行驶时渡河时间最短,最短时间
- 1 -。
2013年高考总复习物理高考热点集训(二)
高考热点集训(二)
(2)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 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 一般可 采用整体法, 其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 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 系统整体的受力图或运动全过程的 示意图; ③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
程求解.
高考热点集训(二)
2.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差异 整体法的简便之处在于不需要涉及 内部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而隔离法 恰好可以分析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 的相互作用力. 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 使用, 往往可以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
高考热点集训(二)
a对b的水平向右的弹力、a对b向上
的摩擦力四个力作用, C项错误. 再隔
离a, b对a施加向下的摩擦力、墙壁
对a有向上的摩擦力作用、重力及水 平方向上的两个弹力, A项正确、B 项错误.
高考热点集训(二)
2.如图2-2所示, 质量为M的楔形物 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其斜面的倾角 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 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 用恒力 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 使之匀速上 滑. 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 楔形物
实战演练 4. (2012· 福州四校联考)如图2-4所 示, 用细绳将均匀球悬挂在光滑的竖 直墙上, 绳受的拉力为T, 墙对球的弹
力为N, 如果将绳的长度增加, 则(
)
高考热点集训(二)
A. T、N均不变 B. T减小、N增大
C. T、N均增大
D. T、N均减小
图2-4
高考热点集训(二)
解析: 选 D.设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α, 球受到三力(重力G、绳拉力T、 墙弹力N)处于平衡状态, 则绳拉力
由受力分析得N+Fsinθ=(M+m)g,
所以N=(M+m)g-Fsinθ, 故选项D
2013山东物理高考一轮复习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检测(三)
阶段知能检测(三)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 .通常情况下,物体的惯性保持不变,要想改变物体的惯性,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C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是使之运动D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且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其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故A 、B 错.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 、D 对.【答案】 CD图12.(2012·茂名模拟)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1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 .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 .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 .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解析】 对于箱子和箱内物体组成的整体,a =(M +m )g -F f M +m ,随着下落速度的增大,空气阻力F f增大,加速度a减小.对箱内物体,mg-F N=ma,所以F N=m(g-a)将逐渐增大.故选C.【答案】 C图23.如图2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 θ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 sin θ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解析】线烧断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等,B球受力平衡,a B=0,A球所受合力为mg sin θ+kx=2mg sin θ,故a A=2g sin θ.【答案】BC4.(2012·哈尔滨模拟)一物体从静止开始由倾角很小的光滑斜面顶端滑下,保持斜面底边长度不变,逐渐增加斜面长度以增加斜面倾角直至斜面倾角接近90°.在倾角增加的过程中(每次下滑过程中倾角不变),物体的加速度a和物体由顶端下滑到底端的时间t的变化情况是()A.a增大,t增大B.a增大,t变小C.a增大,t先增大后变小D.a增大,t先变小后增大【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底边长为x0,则斜边长为x0cos θ.物体的加速度a=g sin θ,θ增大时,a增大,由x0cos θ=12at2可得:t=4x0g sin 2θ,可见随θ的增大,t先变小后增大,故只有D正确.【答案】 D图35.如图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 1、F 2作用下运动(F 1>F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F 1+F 22kB .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F 1-F 2kC .撤去F 2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F 1-F 2F 1+F 2D .撤去F 2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F 1-F 2F 2【解析】 把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对该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得:水平方向的F 1和F 2的合力即是整体受到的合外力F =F 1-F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a =F 1-F 22m ,方向向右;再隔离其中的一个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拉力F 1和水平向左的弹簧弹力kx 的共同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kx =ma ,联立可得弹簧的伸长量为F 1+F 22k ,A 对;撤去F 2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此时A 的加速度不变,B 的加速度为a B =kx m =F 1+F 22m ,所以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F 1-F 2F 1+F 2,C 对. 【答案】 AC6.如图4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 拉物体,在F 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随外力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 )图4A .物体的质量为1 kgB .物体的质量为2 kgC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D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 =ma从乙图中取两点的坐标值代入上式解方程组可得m=2 kg,μ=0.3.【答案】BC7.(2012·淮南模拟)如图5所示,A、B两物体紧靠着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接触面光滑,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物体A恰好不离开地面,则关于A、B两物体的受力个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A受3个力,B受4个力B.A受4个力,B受3个力C.A受3个力,B受3个力D.A受4个力,B受4个力【解析】该题考查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受力分析.由于A 恰好不离开地面,所以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零,因此A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B受到四个力的作用,A选项正确.【答案】 A8.(2012·潍坊模拟)如图6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斜面体A,在其粗糙斜面上静止一物块B,开始时A处于静止.从某时刻开始,一个从零逐渐增大的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A上,使A和B一起向左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则在B与A发生相对运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图6A.B对A的压力和摩擦力均逐渐增大B.B对A的压力和摩擦力均逐渐减小C.B对A的压力逐渐增大,B对A的摩擦力逐渐减小D.B对A的压力逐渐减小,B对A的摩擦力逐渐增大【解析】该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由题意可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逐渐增大,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a沿平行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分解.则平行斜面方向有:F f-mg sin θ=ma cos θ,垂直斜面方向有mg cos θ-F N=ma sin θ.当a增大时由以上两式可以判断出,F f增大,F N减小,故D选项正确.【答案】 D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要求做答)9.(7分)(2012·济宁模拟)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若(1)(2)根据图象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甲、乙两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没有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后得出如图7所示的a-F图象.图7试分析甲、乙两同学可能存在的问题: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若a与F成正比,则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同时,因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减小误差,增大实验的准确性,则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可.连线时应使直线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大致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视为错误数据,不予以考虑.描点画图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a与F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3)图中甲在纵轴上有较大截距,说明绳对小车拉力为零时小车就有加速度a0,可能是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乙在横轴上有截距,可能是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答案】(1)见解析(2)正比例关系(3)平衡摩擦力时木板抬的过高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10.(9分)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图8(1)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9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9(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质量m1C.滑块的质量m2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E.滑块运动的时间t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将题干图中每段距离标记为x 1、x 2、…、x 7,加速度可由逐差法计算a =(x 4+x 5+x 6)-(x 1+x 2+x 3)9T 2可得:a =0.496 m/s 2.(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需计算压力和摩擦力,压力F N =m 2g ,所以为确定压力需测量滑块质量m 2,而摩擦力满足F T -F f =m 2a ,又因为m 3g -F T =m 3a ,所以F f =m 3g -(m 2+m 3)a ,所以为确定摩擦力还需测量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3.m 2、m 3需用托盘天平测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托盘天平(带砝码).(3)由(2)中分析得:F N =m 2g ,F f =m 3g -(m 2+m 3)a ,由F f =μF N ,μ=m 3g -(m 2+m 3)a m 2g.由于纸带与限位孔及滑轮处阻力的存在,所计算F f 值比真实值偏大,所以μ的测量值偏大.【答案】 (1)0.495 m/s 2~0.497 m/s 2(2)①CD ②托盘天平(带砝码)(3)m 3g -(m 2+m 3)a m 2g偏大 见解析 三、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满分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图1011.(12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 、b 质量均为m =0.8 kg ,在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10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v -t 图象,(a 、b 线分别表示a 、b 物块的v -t 图象)求:(1)物块b 所受拉力F 的大小;(2)8 s 末a 、b 间的距离.【解析】 (1)设a 、b 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由v -t 图象可得a 1=|0-64-0| m/s 2,得a 1=1.5 m/s 2 a 2=|12-68-0| m/s 2,得a 2=0.75 m/s 2对a 、b 两物块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 f =ma 1F -F f =ma 2由以上几式可得F =1.8 N.(2)设a 、b 两物块8 s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由图象得x 1=12×6×4 m =12 mx 2=12×(6+12)×8 m =72 m所以Δx =x 2-x 1=60 m.【答案】 (1)1.8 N (2)60 m12.(12分)如图11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 点,今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 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 1=2 s 后停止,球与细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试求:图11(1)小球在0~2 s 内的加速度a 1和2 s ~4 s 内的加速度a 2;(2)0~2 s 内风对小球作用力F 的大小.【解析】 (1)由图象可知,在0~2 s 内a 1=v 2-v 1t 1=20 m/s 2 方向沿杆向上在2 s ~4 s 内a 2=v 3-v 2t 2=-10 m/s 2 负号表示方向沿杆向下.(2)有风力时的上升过程,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 θ-μ(mg cos θ+F sin θ)-mg sin θ=ma 1代入数据可得0~2 s 内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 =60 N.【答案】(1)20 m/s2方向沿杆向上10 m/s2方向沿杆向下(2)60 N13.(12分)(2012·福州模拟)如图12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叠放着一质量为m A=2.0 kg的薄木板A和质量为m B=3 kg的金属块B.A 的长度L=2.0 m.B上有轻线绕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 C=1.0 kg的物块C相连.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视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滑轮质量及与轴、线之间的摩擦.起始时令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绳被拉直,B位于A的左端(如图),然后放手,求经过多长时间后B从A的右端脱离(设A的右端距滑轮足够远)(g 取10 m/s2).图12【解析】以桌面为参考系,令a A表示A的加速度,a B表示B、C的加速度,t表示B从静止到从A的右端脱离经过的时间,s A和s B 分别表示t时间内A和B运动的距离,则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得m C g-μm B g=(m C+m B)a B①μm B g=m A a A②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s B=12a B t2③s A=12a A t2④s B-s A=L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值得t=4.0 s. 【答案】 4.0 s。
2013年高考总复习物理高考热点集训(六)
高考热点集训(六)
A. 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 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 电场力做正
功
C. 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 电场力做正 功 D. 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 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高考热点集训(六)
解析: 选CD.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
电场线越密, 电场线的疏密可以表示
电场强度的大小, 电场线和等势面垂
图6-8
高考热点集训(六)
A. 1∶8
B. 1∶4
C. 1∶2
D. 1∶1
解析: 选A.设板长为l, 两板间距为d, 粒子的初速度为v0, 质量为m, 电荷量 为q, 当电压为U1时,
高考热点集训(六)
d 1 U1 q 2 有 l=v0t1, = t 1联立得 2 2 dm U1ql2 d= 当电压为 U2 时, 2① dmv0 l 1 U2 q 2 U2ql2 有 =v0t2, d= t2, 得 d= 2② 2 2 dm 8dmv0 U1 1 由①/②得 = . U2 8
高考热点集训(六)
8. 如图6-8所示, 有一带电粒子贴着
A板沿水平方向射入匀强电场, 当偏
转电压为U1时, 带电粒子沿轨迹①从 两板右端连线的中点飞出; 当偏转电 压为U2时, 带电粒子沿轨迹②落到B 板中间.
高考热点集训(六)
设粒子两次射入电场的水平速度相 同, 则电压U1、U2之比为( )
减小, 动能增大, 故C正确D错误.
高考热点集训(六)
2. 电子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运
动时, 由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如图6
-2中虚线所示. 图中一组平行等距
实线可能是电场线, 也可能是等势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2
2013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百题精炼(第3期) 专题1 直线运动、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教师版)
2013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百题精炼(第3期)专题1 直线运动、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教师版)1.【2013•武汉调研试题】如图所示,滑块A与小球B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且滑块A套在水平直杆上。
现用大小为10 N、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拉B,使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A、B保持相对静止。
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2 kg、1 kg,重力加速度为10m/s2,则A.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0ºB.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ºC.滑块A4D.滑块A52.【2013•上海虹口质检】如如图5所示,一弧形的石拱桥由四块完全相同的石块垒成,每块石块的左、右两个截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第1、4块石块固定在地面上,直线OA沿竖直方向.则第2、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23和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12之比为()(不计石块间的摩擦力)A .23B .21 C .22 D .33.【2013•四川名校联考】如图所示,物体A 、B 用细绳连接后跨过定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B 被悬挂着.已知质量m A =2m 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50°,但物体仍保持静止,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绳子的张力将增大B .物体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 .物体A 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先增大后减小D .滑轮受到的绳的作用力不变【答案】B【解析】由于B 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且B 物体静止,所以绳的张力保持不变,A 项错误;以A 物体为研究对象,在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有m A g cos θ=N ,沿斜面方向有2m B g sin θ-m B g =f ,当斜面的倾角为30°时,摩擦力恰好为0,当斜面的倾角增大时,支持力减小,静摩擦力增大,B 项正确,C 项错误;在斜面倾角增大的过程中,绳子的张力不变,但是夹角减小,所以合力增大,因此D 项错误.4.【2013•福建省六校联考】12.三个质量均为1kg 的相同木块a 、b 、c 和两个劲度均为500N/m 的相同轻弹簧p 、q 用轻绳连接如图,其中a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2013届高考物理最有可能考的必考点系列(16)选修3-4
2013届高考物理最有可能考的必考点系列选修3-41983年高考作文《挖井》给我们2013年高考备考的启示,明明知道这个点要考,我们偏偏缺乏毅力,而让考生在考场中为试题而惋惜。
本系列训练就是为帮助考生训练解题毅力而编辑整理的,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备考攻略中档难度或中档难度偏上.主要考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现象.一般选取3~4个高频考点组成2~3个小题.一般为“关联性综合”.也可“拼盘式组合”.只对考点知识直接使用.只做模块内综合.,高考热点1.⑴(6分)图1中,波源S从平衡位置y=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0.01s,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80m/s.经过一段时间后,P、Q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m、SQ=2.6m.若以Q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图2的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P、Q两点振动情况的是A.甲为Q点振动图象B .乙为Q 点振动图象C .丙为P 点振动图象D .丁为P 点振动图象(2)(9分)折射率为n 、长度为L 的玻璃纤维置于空气中,若从A 端射入的光线能在玻璃纤维中发生全反射,最后从B 端射出,如图所示,求:①光在A 面上入射角的最大值.②若光在纤维中恰能发生全反射,由A 端射入到从B 端射出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 l ) AD( 2 )解:①光路图如右图所示,要在纤维中发生全反射,其临界角C 有sin C =1n①折射角θ2=90°-C ② 所以cos θ2=1n ,sin θ2=n 2-1n③由折射定律:sin θ1=n sin θ2=n 2-1 ④ θ1=arcsin n 2-1. ⑤②光在纤维中传播的速度v =cn(c 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光在沿纤维轴线方向上的速度分量v 1=v cos θ2=v n =cn 2 ⑥所用时间:t =L v 1=n 2Lc. ⑦评分标准:①②③④⑤式各1分,⑥⑦式各2分。
【走向高考】(2013春季出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3
选3-3-3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有关“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反映了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温度较高的物体,每个分子的动能一定比温度较低的物体分子的动能大[答案] B[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不能反映每个分子的运动情况,所以A、D错误,由ΔU=Q+W可知C错,故选项B正确。
2.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这是因为( )A.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B.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C.机械能不能全部转变为内能D.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他变化[答案] D[解析]第二类永动机的设想虽然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违背了能量转化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规律,所以不可能制成,选项D正确。
3.(2012·厦门质检)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B.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物体的温度为0℃时,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D.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答案] B[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均能改变物体的内能,A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但它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正确;0℃时,物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为零,C错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验构想也不可能实现,如第二类永动机,D错误。
4.(2012·吉林一模)关于永动机和热力学定律的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二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B.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是有区别的[答案] D[解析]第二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故A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知,内能的变化ΔU由W和Q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只知道做功情况或只知道传热情况无法确定内能的变化情况,故B、C错;做功和热传递都可改变物体内能,但做功是不同形式能的转化,而热传递是同种形式能的转移,这两种方式是有区别的,故D正确。
2013年高考总复习物理高考热点集训(七)
高考热点集训(七)
U 1 (3)由 I= , E=I(R+R0+r)可得 = R0 U 1 1 r 1 R+ + , 结合图像知, -R ER0 E ER0 U 7 1 - 8 4 1 1 图像的斜率为 = = , 所以 50 80 ER0 E=8 V;
高考热点集训(七)
1 r 1 再根据截距 + = , 代入数据得: E ER0 4 r=10 Ω.
电压表)的量程较小, 某同学设计了
如图7-5所示的实物电路.
图7-5
高考热点集训(七)
(1)实验时, 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
到______. (选填“最大值”、“最小
值”或“任意值”0=10 Ω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
高考热点集训(七)
下列两组R的取值方案中, 比较合理 的方案是________. (填选“1”或“2”)
高考热点集训(七)
解析: 选B 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右端滑到左端时, 并联电路总电
阻减小(局部), 总电流I增大, 路端电
压U减小(整体). 干路电流增大, 则L2
变亮;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灯泡L1 电流增大, 变亮;
高考热点集训(七)
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的灯泡L3 电压U3 =U-U2, U减小, U2增大, 则U3减小, L3变暗. U1减小, U2增大, 而路端电压 U=U1+U2减小, 所以U1的变化量大 于U2的变化量.
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和并联 电路的电流关系.
高考热点集训(七)
3. 闭合电路动态分析的一般思路
(1)因某一电阻值发生变化引起电路
总电阻变化;
(2)因总电阻变化, 引起电路总电流变
化; (3)根据总电流的变化讨论各分电流 、分电压以及各部分电阻上功率的 变化.
2013届高三物理高考热点强化训练三
2013届高三物理高考热点强化训练三一、单项选择题1.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物体A 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
现用水平力F 拉住绳子上一点O ,使物体A 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
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 1和环对杆的压力F 2的变化情况是 ( )A .F 1保持不变,F 2逐渐增大B .F 1逐渐增大,F 2保持不变C .F 1逐渐减小,F 2保持不变D .F 1保持不变,F 2逐渐减小2.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 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
若卫星的发射速度为v 0,第一宇宙速度为v 1,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为v 2,则 ( )A .v 0>v 1>v 2B .若卫星的发射速度为2 v 0,卫星将在半径更大的的轨道上围绕地球运动C .在轨道Ⅰ上,卫星在P 点的速度等于在Q 点的速度D .卫星在Q 点通过减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3.如图所示,木块B 上表面是水平的,当木块A 置于B 上,并与B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在下滑过程中 A.B 对A 的没有摩擦力作用 B.B 对A 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 的重力 C.合外力对A 不做功D.B 对A 的作用力不做功二、多项选择题4.质量相等的两物体M 、N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到水平拉力F 1、F 2的作用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经过时间t 0和4t 0,当二者速度分别达到2v 0和v 0时分别撤去F 1和F 2,此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
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M 、N 的位移大小之比是6:5B .物体M 、N 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之比是1:1C .物体M 、N 在匀加速阶段合外力大小之比是2:1D .物体M 、N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是2:15. 调压变压器就是一种自耦变压器,它的构造如图乙所示.线圈AB 绕在一个圆环形的铁芯上,CD 之间输入交变电压,转动滑动触头P 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图乙中两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R 1、R 2为定值电阻,R 3为滑动变阻器. 现在CD 两端输入图甲所示正弦式交流电,变压器视为理想变压器,那么( )A .由甲图可知CD 两端输入交流电压u的表达式为sin(100)()u t V B .当动触头P 逆时针转动时,MN 之间输出交流电压的频率变大C .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也变大D .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电阻R 2消耗的电功率变小 三、简答题:6. 现有一个由新材料制成的电阻,某同学要测量其阻值,它的实验步骤如下:⑴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进行测量时表盘的示数如图所示,请读出其阻值约为 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aA=3g, aB=g
图3-1
高考热点集训(三)
解析: 选 D.由题意, 撤去F前, 由受力
平衡知, F弹=F-2mg=2mg, 撤去F
后, A、B均由静止开始运动, 且A向
下的加速度比B的大, 因此二者间不 存在弹力, 此时B做自由落体运动, aB =g; 对A分析: F弹+mg=maA, 解得 aA=3mg, 故本题选 D.
高考热点集训(三)
3. 如图3-3所示, 轻弹簧上端与一质
量为m的木块1相连, 下端与另一质量
为M的木块2相连, 整个系统置于水
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 并处于静止状 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
高考热点集训(三)
设抽出后的瞬间, 木块1、2的加速度
大小分别为a1、a2, 重力加速度大小
为g.则有(
高考热点集训(三)
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则物体在
t=0至t=12 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
小为(
)
图3-5
高考热点集训(三)
A. 18 m
C. 72 m
B. 54 m
D. 198 m
解析: 选 B.物体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
力f=μmg=0.2×2×10 N=4N.由题 给T-t图象知0~3 s内, T=4 N, 说明 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保持静止不动.
图3-6
高考热点集训(三)
解析: (1)设该消防员先在t1=1 s时间 内以加速度a1匀加速下滑, 然后在、 t2=1.5 s时间内以加速度a2匀减速下 滑. 在t1=1 s内,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1=ma1, 最大速度vm=a1t1
代入数据得vm=4 m/s
高考热点集训(三)
在t2=1.5 s内,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2-mg=ma2 消防员落地时速度v=vm-a2t2 代入数据得: v=1 m/s.
高考热点集训(三)
9. 如图3-9所示, 长L=1.6 m, 质量
M=3 kg的木板静放在光滑水平面
上, 质量m=1 kg的小物块放在木板
的右端, 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1.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 拉力T, 取g=10 m/s2,
高考热点集训(三)
求:
(1)使物块不掉下去的最大拉力T;
像给出的信息求出未知量.
对a-t图像, 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分 析每一段的运动情况, 然后结合物体 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对F-t图像要结合物体受到的力,
高考热点集训(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求出加速度, 分
析每一时间段的运动性质.
2. 解图像问题不要被图像的表面现
象所迷惑, 要将基本的受力分析、运
擦力向右, 所以物块相对地面向右运
动, 且速度不断增大, 直至与木板相
对静止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B正确;
高考热点集训(三)
对于木板, 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
受到物块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则木板的速度不断减小, 直到二者相
对静止, 一起做匀速运动, C正确; 由
于水平面光滑, 所以不会停止, D错 误.
答案: (1)4 N (2)1.26 m/s
高考热点集训(三)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高考热点集训(三)
6. 质量为60 kg的消防员, 从一根竖直 的长直轻绳上由静止滑下, 经2.5 s落
地. 轻绳上端有一拉力传感器, 它记
录的轻绳受到的拉力变化情况如图3
-6甲所示, 取g=10 m/s2.求消防员
下滑过程中
高考热点集训(三)
(1)最大速度和落地速度各是多少; (2)在图乙中画出v-t图像.
图3-2
高考热点集训(三)
C. 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 即为 g D. 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 5 即为 mg 3
高考热点集训(三)
解析: 选 D.细绳烧断前对小球进行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其中F为弹簧的
弹力, T为细绳拉力.
高考热点集训(三)
由平衡条件得 Tcos53° =mg, Tsin53° =F 5 4 解得 T= mg, F= mg 3 3 细绳烧断瞬间, 细绳的拉力突变为零, 而弹簧的弹力不变, 此时小球所受的 合力与 T 等大反向, 所以小球的加速 5 度立即变为 a= g. 3
高考热点集训(三)
8. 质量为m0=20 kg、长为L=5 m的
木板放在水平面上, 木板与水平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μ1=0.15.将质量m=10
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 以v0 =4
m/s的速度从木板间的左端被水平抛 射到木板上(如图3-8所示),
高考热点集训(三)
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
(2)如果拉力T=10 N恒定不变, 小物
块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
图3-9
高考热点集训(三)
解析: (1)求物块不掉下时的最大拉力, 其存在的临界条件必是物块与木板具 有共同的最大加速度 a1 对物块, 最大 μmg 加速度 a1= =μg=1 m/s2 m 对整体, T=(M+m)a1=(3+1)×1 N =4 N.
在瞬时问题中, 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
以看成是不变的.
高考热点集训(三)
实战演练 1. 如图3-1所示弹簧吊着箱子A, 箱 子内放有物体B, 它们的质量均为m, 现对箱子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4mg 使系统静止. 撤去F的瞬间, A、B的 加速度分别为( )
高考热点集训(三)
A. aA=aB=g
B. aA=g, aB=0 C. aA=2g, aB=g
高考热点集训(三)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理论指导
1. 动力学中常见的图像有F-t图像、
F-a图像等.
对于F-a图像, 首先要根据具体的物
理情境,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然后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两个量间的函 数关系式,
高考热点集训(三)
从函数关系式结合图像明确图像的
斜率、截距或面积的意义, 从而由图
B. 物块向右运动, 速度逐渐增大, 直
到做匀速运动
图3-7
高考热点集训(三)
C. 木板向右运动, 速度逐渐变小, 直
到做匀速运动
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 直
到为零
高考热点集训(三)
解析: 选BC.对于物块, 由于运动过程 中与木板存在相对滑动, 且始终相对
木板向左运动, 因此木板对物块的摩
立
高考热点集训(三)
(1)刚性绳(或接触面): 认为是一种不
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
剪断(或脱离)后, 其中弹力立即消失, 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一般题目所给 细线、轻杆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 明时, 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高考热点集训(三)
(2)弹性(或橡皮绳): 此种物体的特点
是形变量大, 形变(三)
A. a1=0, a2=g B. a1=g, a2=g m+M C. a1=0, a2= g M m+M D. a1=g, a2= g M
高考热点集训(三)
解析: 选 C.在抽出木板的瞬间, 弹簧 对 1 的支持力和对 2 的压力并未改变. 对木块 1, 受重力和支持力, 二力平 衡, 即 mg=F, a1=0.对木块 2, 受重 力和压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g M+m a2= = g. M M
高考热点集训(三)
A. 物体的质量为1 kg
B. 物体的质量为2 kg
C.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D.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图3-4
高考热点集训(三)
解析: 选BD.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 的应用. 设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有
F-μmg=ma, 从a-F图中取(7,0.5)
高考热点集训(三)
(2)当 T=10 N 时, 木板的加速度 T-μmg 10-0.1×1×10 a2= = m/s2 3 M =3 m/s2 1 2 1 2 由 a2t - a1t =L 得物块滑过木板 2 2 所用时间 t= 1.6 s
高考热点集训(三)
物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 v1=a1t= 1.6 m/s=1.26 m/s.
和(14,4)两点并代入此式, 解得
μ=0.3, m=2 kg, 故本题选B、D.
高考热点集训(三)
5.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
水平地面上,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0.2,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
力大小视为相等. 从t=0时刻开始, 物 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 化的水平拉力T的作用, T随时间t的 变化规律如图3-5所示 .
力, g=10 m/s2).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
的是( )
图3-8
高考热点集训(三)
A. 木板一定静止不动, 小木块不能滑
出木板
B. 木板一定静止不动, 小木块能滑出
木板 C. 木板一定向右滑动, 小木块不能滑 出木板 D. 木板一定向右滑动, 小木块能滑出 木板
高考热点集训(三)
解析: 选 A.m0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f1=μ1(m0+m)g=0.15×(20+10)× 10 N=45 N, m 与 m0 之间的摩擦力为 f2=μ2mg=0.4×10×10 N=40 N, f1>f2, 所以木板一定静止不动; 小木 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 x, v2= 0 2μ2gx, 解得 x=2 m<L=5 m, 小木块 不能滑出木板. 故 A 正确.
动状态分析、牛顿第二定律与图像 反映的物理过程和状态相结合.
高考热点集训(三)
实战演练
4. 一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 用水
平力F拉物体, 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
的过程中, 物体先静止然后又做变加 速运动, 其加速度a随着外力F变化的 图像如图3-4所示, 根据图中所标出 的数据可计算出(g=10 m/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