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教案
注:教案(含练习、专项检测)共分十课时完成
第1、2课时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概述故事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课前练习:专项练习;“创新运用测与评”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定义
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

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二、考点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及其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小说阅读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

4、综合分析、全面考查。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四、考点解析:
(一)概括作品情节结构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常见回答】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如:(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解题思路:这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就是标题--董师傅游湖,不过里面还有一个人物--小翠,所以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2)分点概括情节式:可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也可按小说的线索概述;也可按场景的变化概述;还可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去概述。

如:(2010广东《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四个场景,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可分点概括。

以情节为点
开端: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不在卧室;
发展:原来丈夫因饥饿在厨房偷拿面包;
高潮:丈夫撒谎掩饰而妻子替丈夫圆谎;
结局: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以线索(面包)为叙述点:
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在厨房偷拿面包,丈夫撒谎掩饰自己偷拿面包的行为而妻子替丈夫圆谎。

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以场景变化为点:
卧室: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不在身边;
厨房:原来丈夫因饥饿在厨房偷拿面包并撒谎掩饰而妻子替丈夫圆谎;
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以人物的心理变化为点:
(小说主要反映二战给百姓生活的戕害以及困境中人们相互扶持的人性美,故主要人物应为妻子)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不在身边很疑惑,丈夫偷拿面包却撒谎掩饰让妻子很难过,妻子最终谅解了丈夫并于第二天晚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高考给出的参考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课堂练习:《巴尔塔萨的一个奇妙的下午》11题
(二)、分析情节作用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2、【常见回答】
情节的两大作用: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这是就全篇情节而言,如果就某一情节而言,还应考虑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有时也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其作用。

具体为四个方面:
人物:展现或突出人物的性格。

主旨: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读者:悬念、留白、让读者了解人物。

情节:
如某情节多次出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增强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可读性;贯穿全文(线索)
如出现在开头:悬念、阅读兴趣、铺垫、引出下文的什么情节。

如出现在结尾:照应标题或呼应前文补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人物)、使情节再起波澜,留白,深化主旨。

如开头、结尾都出现: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紧凑。

如在中间:铺垫、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加速情节发展、给下文的什么情节提高依据。

课堂练习
“创新运用测与评”1、4、5、9、专项浙江卷11题,安徽14,《迎宾竹》1,
第3课时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3.提升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专项练习;“创新运用测与评”第2、3、4、7、10题。

一、考点分析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在2011年7套涉及到小说阅读的试题中,关于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内容是各套试题的重点,09、10也如此。

因此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应成为文学类阅读复习的重点。

二、小说人物形象概括题
(一)小说人物的鉴赏要领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所以,既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要把握人物描写的各类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很重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如《面包》的主人公是妻子而不是丈夫。

(二)、常见命题方式:
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三)答案组织模式: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如:(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见)解题思路:鉴赏形象,要能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小说中有关董师傅的描述,然后根据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概括董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文章第2段介绍了董师傅精通木匠和他平静的日子,说明他技艺精湛,有一颗平常心;第三3段介绍他晚上收工后来湖边闲坐,说明他有生活情趣;第5段写他领着小翠游湖,并帮他带路,说明他乐于助人。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分述性格特点)
又如《三维》93页第3题。

②单句下定义型
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林冲见差拨》)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2分)(2)对比法。

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4分)
又如:《保护人》中玛兰的形象的概括。

(《三维》90页)
③分点概括型
如:《二十年以后》小说中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重视友情,信守诺言。

②乐观开朗,心直口快。

③企图逃避法律。

课堂练习:
《三维》93页第2、10题、专项安徽12、广东17、山东19题。

三、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题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一)、主要人物的作用
命题形式及思路引导:
1. 小说塑造某一人物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2.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3. 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4. 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例:《想起母亲》
1、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5分)
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分)
【答题思路】:
(1)第1题考查的是肖像描写的作用。

应先分析这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接着依次分析对情节发展及对主题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

(1分)(指向本身)
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

(2分)(指向情节)
③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深化小说的主题。

(2分)(指向主题)
(2)第2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即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应在人物个性分析中透出其典型性,并由此折射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他的不正之风;(1分)但面对小车
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

(1分)(结合情节分析人物)
②小说通过这样一位具有多面性格的形象,教育人们不要为利忘义,(1分)要有正直、善良的心灵;(1分)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

(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要孝敬老人”也对)(结合人物分析意义)
(二)、次要人物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题;若是线索人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若是第一人称,就有见证作用。

例:三维“测与评”第4、7题。

(三)、物象的作用:
人物:突出人物性格;
主题:揭示深化主题;
情节:叙事的焦点,串联故事情节。

若物象反复出现,就成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例:三维114页第六题。

第四课时:分析环境描写鉴赏艺术技巧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2、学习并掌握小说环境作用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3、学习鉴赏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三维》P101题组一;2、2011年广东卷16题、2011年江苏卷14题、2011年江西卷16题、2011年浙江卷14题。

一、环境描写
1、导入: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也有助于情节的推进。

2、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需要从四大方面考虑:环境本身、人物、情节、主题。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社会环境)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社会环境)
③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自然环境)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表现人物性格;(自然环境)
⑤衬托人物。

⑥奠定情感基调;(自然环境)
⑦暗示或深化或烘托主题;(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
⑧伏笔、铺垫、转换情节或者推动情节发展。

(自然环境)
若是社会环境,考虑前两点。

外加引出下文,或为人物的出场做准备等。

若是自然环境,可这样思考:这些描写写出了怎样的环境特点,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衬托了怎样的人物或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境或情感,暗示或烘托了怎样的主题(类似诗歌鉴赏情景关系题的答题思路,即从景到人到主旨的过程。

)如是结构上的作用,,则考虑是伏笔、铺垫、转换情节或者推动情节发展或加速情节发展或给下文的什么情节提高依据等。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一定要捕捉第一阅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避免贴标签。

3、课堂练习:《三维》P10第1、5、6、7;2011年广东卷16题、2011年江苏卷14题、2011年江西卷16题、2011年浙江卷14题。

第五课时鉴赏艺术技巧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艺术技巧
2、学习掌握艺术技巧的方法
【学习重点】
1、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
2、抑扬、虚实、对比、衬托、象征、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表现手法。

3、分析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可能出现的题型主要有下面几种:①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③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④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⑤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对小说表达技巧性的题目,在组织答案时一般遵从如下思路:
①小说用了什么方法。

②表达了什么内容。

③有何效果或作用。

二、对小说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方式、语言特色。

下面重点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三方面进行解读。

考点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其中叙述与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1.叙述方式及作用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2.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的叙述则较为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

(二)描写
1.描写类型及作用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2)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包括环境描写和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3)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练习:三维105第10题。

专项浙江13,江苏12,江西17.
考点二:表现手法
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抑扬、对比、衬托、象征、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突转等。

1.烘托、衬托和对比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而“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

两者主次分明。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②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

③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练习:三维102第2题。

专项江苏13,山东卷20题。

考点三:鉴赏语言特色
鉴赏小说语言表达特色题目,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词语的锤炼。

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的选择。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3.手法的运用
(1)修辞格的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2)表达方式的运用。

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4.整体的语言风格。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练习:三维102页、专项安徽13(1)、
小结:品析小说表达技巧题同散文“鉴赏表达特色”题做起来没有多少区别,同样包含了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即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不过,它还有自身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