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初中小说复习教案
![初中小说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5b531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f.png)
初中小说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如小说的定义、特点、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小说的定义和特点2. 小说的结构和要素3. 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4. 小说主题的理解和分析5. 文学作品欣赏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举例说明。
2. 提问:小说与故事、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有何不同?二、小说的结构和要素(10分钟)1. 复习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 讲解小说的重要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3. 举例分析一篇小说的结构及其要素。
三、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10分钟)1. 讲解人物塑造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
2. 分析一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个性。
3. 讲解情节安排的技巧:悬念、转折、高潮等。
4. 分析一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紧凑和合理性。
四、小说主题的理解和分析(10分钟)1. 讲解如何理解小说主题:从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入手。
2. 分析一篇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和寓意。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五、文学作品欣赏(15分钟)1. 选取一篇优秀的小说,让学生仔细阅读。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语言、情节、人物等方面的特点。
3. 讨论:你觉得这篇小说的优点在哪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六、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2. 布置作业:选取一篇小说,分析其结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主题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f4599aaef8941ea66e0550.png)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梳理记叙文文体知识?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复习重难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教学过程:【知识储备】?小说考点梳理:?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或作用(表达效果)。
?3、分析作品段落类型及作用。
???????????4、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5、理解表现手法,把握文章主题。
????????【小组合作学习】技巧指导:?★常考考点一:文章内容,故事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 2、文中写了三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什么冲突??????????????3、本文围绕什么讲了几件事??☆方法指津:1、在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的格式进行概括。
2、概括故事情节:人物+事件。
?例题:请简要概括《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答: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菲利普夫妇赞于勒;菲利普夫妇遇于勒;菲利普夫妇躲于勒。
?★常考考点二: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1、联系上下文,请说说标题“×××”的作用。
???????????????2、结合全文,说说标题有什么含义?????????????☆方法指津:标题的作用及含义可以从三方面回答:标题形式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内容上概括了事件、点明主旨或一语双关。
结构上提供了线索。
特别提醒:如需答含义,只需答出其寓意或双关义即可。
?例题:标题《背影》的作用:在结构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常考考点三:词语的含义(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1、体会某段画线的句子中加点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品味下边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方法指津:词语本义?+?感情色彩、修辞手法、人物描写、写作手法+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例题:便排出九文大钱。
语文中考总复习《小说阅读专题》 教案
![语文中考总复习《小说阅读专题》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24f4b0f90f76c660371a31.png)
语文中考总复习《小说阅读专题》教案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考点的梳理(一)把握故事情节。
概括情节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其中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要注意思考的方向。
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
①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
②分析人物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
(三)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写法:1.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
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2.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
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倒叙、插叙的作用: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
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6ee6f965ce050876321360.png)
中考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复习目标】1.锁定中考考点,总结命题规律。
2.归纳答题方法,提升答题能力。
【复习过程】一.和中考握手1.师导入:近几年来,小说阅读频繁的出现在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上。
去年临沂语文中考也出现了小说阅读。
根据《临沂市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小说属于文学类文本,是中考考查的内容之一,所以小说复习需要认真对待,重点突破!现在就让我们愉快地进入小说复习课堂!我们的复习目标是……(生齐读),那中考中小说考点有哪些呢?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告诉你,请看大屏幕:2.考点我明白文学类文本阅读(PPT)(师明确生速度考点,并简要解读复习考点内容PPT)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1. 分析综合 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师过度: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标注红色字体的考点,那正是本堂课我们要锁定的小说考点。
对应小说知识你们能理解相关内容吗?(生答)那考点如何考察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近中考小说阅读,一探究竟。
为了帮助同学们有效完成阅读理解,老师给大家几点建议:(请看大屏幕,一生读)1.答题前,默读文章,不出声,不指读,只视读。
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300字。
2.答题时,审题要仔细,书写要规范,要点要全面,有满分意识。
3.答题后,对照原题和分值,认真检查并归纳答题思路和方法。
. 好,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名人墙》后,思考1---3题并规范的写在答题纸上。
(这三道题是老师根据复习需要改编后的题目。
)二.中考面对面(2016临沂中考)名人墙王伟华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
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
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f1f3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b.png)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的结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说的结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分析;2.教学难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段小说开头或者有趣的情节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课堂导入(10分钟)3.教学中心(25分钟)a.结构分析:教师通过示范分析一本小说的结构,包括:开头、承接、高潮和结尾部分。
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寻找这些部分的内容,分析结构对整个故事的作用。
b.人物分析:教师示范分析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描写和与故事发展的关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留意人物的形象描写和行为表现,从而深入了解人物。
c.情节分析:教师示范分析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包括:起因、过程和结果。
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分析故事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4.练习与应用(20分钟)a.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本小说,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和情节,并写出相关的观察和分析;b.学生互相交换分析结果,进行研讨和分享;c.教师提供五到六个小说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解答,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5.总结与反馈(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总结和反馈,回顾本次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并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和自我提升的决心。
四、教学资源:1.小说教材或选择性小说摘录2.小组分工讨论表格3.练习题集五、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讨论小说结构、人物和情节的质量;2.学生对练习题的答案正确率;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中考记叙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2a6e3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2.png)
中考记叙文(小说)复习教案复习要点及目标:①概括故事情节②把握人物形象③分析环境描写④理解小说主题第一课时(知识点拨)一、导入: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式样。
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文学体裁之一,在近年的中考中作为叙事类现代文阅读材料被屡屡采用。
二、知识梳理:1、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九年级语文教案:小说阅读
![九年级语文教案: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52e6af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c.png)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看环境”题型:
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
①说说作品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三、质疑拓展
知识点6: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1、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二、小组讨论
知识点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说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c5170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6.png)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小说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了解小说类型、关注、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品味语言等。
2. 小说人物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
3. 小说情节理解:情节发展、情节转折、情节高潮等。
4. 小说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作用等。
5. 小说主题理解:主题提炼、主题表现、主题挖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中考真题小说阅读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教学小说阅读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分析人物、理解情节、品味语言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和主题。
4. 分享与反馈: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中考真题小说阅读题目。
2. 写一篇关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短文。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升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小说中的元素和技巧。
3.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4. 应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比较不同小说的特点和风格。
七、教学准备:1. 准备中考真题中的小说阅读题目及其答案解析。
2. 搜集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呈现、实例展示等。
4. 准备反馈和评价表,用于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
(完整word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完整word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小说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a3adf6f121dd36a32d82d5.png)
九年级上册小说阅读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的文体知识。
2、把握小说的考点,规范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3、从阅读训练中,认知人物和社会,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小说的考点,规范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课型:复习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小说知识点我记住了:1.小说是以塑造为中心,通过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按可分为、、及小小说。
2.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和。
其中又是主要要素。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
从塑造人物的角度分为描写与描写。
从描写的繁简可分为概括介绍与。
3.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
4.环境包括和。
描写环境,可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描写环境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性格,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
二、自主复习知识链接:一、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二、常见的表现手法: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三、弄清小说考试的命题要点:①命题角度一:把握人物形象:(一)题型:1、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2、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说明人物在文中的作用②命题角度二:把握故事情节(一)题型:1、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2、文中写了哪几件事(二)答题点拨:把握故事情节的一般方法:按照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特点,通读全文,弄清情节线索及安排特点,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内容。
概括情节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③命题角度三:个性化阅读(一)答题点拨:解答这类试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仔细审题,从题干入手。
如“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要扣“感受最深”,并结合实际,“以情动人”。
初中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初中小说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808c3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8.png)
小说阅读复习教案小说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1、理解小说三个基本要素,把握小说故事情节;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3、理解小说环境描写作用,学习环境描写方法;4、挖掘作品的主题,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5、品味小说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复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提高小说阅读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阅读训练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小说阅读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复习重、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提高小说阅读的综合能力。
授课类型:复习课教法与学法设计:“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讲授+自主、合作、探究+训练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考试内容和目标二、小组合作,回顾知识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3、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4、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5、人物描写的方法(1)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细节描写(2)侧面描写自然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造就人物性格用他人的反应认识人物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三、精讲点拨,合作探究(一)考点一:小说要素、故事情节1、三个基本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教案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faa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7.png)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教案教案标题:中考小说阅读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中考小说阅读的能力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喜好,引导他们思考小说的作用和意义。
步骤二:讲解小说阅读技巧(10分钟)1. 解释小说的基本要素,如情节、人物、背景等,以便学生理解故事的整体结构。
2. 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小说的方法,如角色分析、情节分析和主题分析等。
步骤三:阅读小说(20分钟)1. 选择一篇适合中考的小说,提供给学生阅读。
2.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小说阅读技巧,理解和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步骤四:讨论和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对小说的不同观点和解读。
步骤五:练习与评价(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小说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
步骤六: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小说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学资源:1. 适合中考的小说材料2. 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活动指导3. 小说阅读练习题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不同类型的小说,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背景知识。
2. 提供更多的小说阅读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
3. 组织学生参加小说阅读比赛或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教师应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阅读技巧。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中考复习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小说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dfd2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1.png)
中考复习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导语:中考复习是学生们备战中考的重要阶段,而小说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小说阅读能力,巩固知识点,全面备战中考。
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理解能力;2.加强学生对经典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巩固中考要求的相关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1.选取中考重点小说作为教材,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2.教学重点围绕情节、人物、主题等展开;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步骤1.导入:启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可以通过朗读小说片段或分享有趣的小说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重点关注小说中的情节、人物以及主题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3.整体讲解:教师对选取的小说进行整体讲解,介绍故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等,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的脉络。
4.重点分析:教师重点突出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5.角色扮演: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进行扮演,并进行角色演绎,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情感投入。
6.文学创作:鼓励学生进行与小说相关的文学创作,可以是续写、改编等形式。
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7.小结归纳: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在接下来的复习中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8.课后拓展: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相关小说,拓宽小说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文学创作等环节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自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3. 小组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价,互相促进进步。
五、教学反思中考复习小说阅读教学设计通过积极的互动讨论、角色扮演和文学创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修订稿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修订稿](https://img.taocdn.com/s3/m/469572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a.png)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修订稿一、教学目标:1.熟悉中考小说题材和题型,掌握解题技巧;2.提高中考小说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3.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3.掌握小说阅读解题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比喻、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3.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小说并解答相关题目。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提问、呈现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2.合作学习法:以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方式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3.案例分析法:通过解析典型题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观看一段精彩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世界。
2.概念讲解:讲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虚构性、故事性、言简意赅等。
3.人物分析:选择一篇中考小说,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并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4.故事情节分析:选择一篇中考小说,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包括起承转合和高潮返折,并找出其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5.中心思想分析:选择一篇中考小说,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中心思想,从作品的题材、人物和情节入手,寻找作品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6.解题技巧讲解:通过解析典型题目,讲解小说阅读的解题技巧,如理解题干要求、分析选项和归纳信息等。
7.综合应用:提供一篇中考小说,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相应的问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8.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阅读感受,并提出问题和困惑。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度和表达能力;2.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阅读习题和解题过程,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0d284ebed5b9f3f90f1c60.png)
小说阅读教学目的:把握小说的有关知识以及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结合所学例文,梳理小说考点: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考点透视二、小说知识的梳理(一)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二)小说考点的梳理1.把握故事情节。
基本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概括情节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某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创设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结构完整;)2.分析人物形象。
(1)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理解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一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三,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时代背景、社会习俗等因素的描写,抓住这一点很益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2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e33b700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7.png)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2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二)【复习目标】:1、从写作技巧、感悟启示2方面熟悉考点2、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复习重难点】:1、熟悉2种考点2、掌握答题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
除了我们上一刻的对于小说的主题、赏析句子的考点,你知道还有哪些考点?今天我们从写作技巧、感悟启示2方面走进小说阅读。
二、考点四:理解写作技巧1、完成下列语段的题目。
火柴天堂那天,妈妈看到我在玩游戏,站了很久,轻轻地说:“东东,游戏……还是少玩些吧。
”妈妈是在家上班的自由职业者,对我一向还算理解,可能与她这时尚的职业有关吧。
为了躲妈妈,我开始转战网吧。
其实,玩久了也有些厌倦,但还是不愿下线,哪怕只待在安全区看热闹也觉得踏实。
那天,一行字跳入眼帘:“火柴天堂:出售传奇最可爱女孩一名,愿意收徒的密!”多么独特的拜师启事!我点了她的名字,就这样,火柴天堂成了我的徒弟。
我急于提升等级,基本没带她练过级。
小火柴并不介意:“玩嘛,我不会为此花费太多精力的。
”她躲在安全的地方,一边打小怪物练级,一边和我聊天。
她说游戏是为人服务,而我投入得本末倒置了。
我何尝不知呢?只是迷恋已久……两周她只练到15级。
然而那天我与一个40级武士PK,她却挺身而出,结果死了N次。
我,也屡战屡败。
一周后,她买了个42级道士号,我问:“不是说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吗?”“我是不愿看到你被欺负。
”“你的号有没密保啊?要是被黑了怎办?”“啊?”她半晌才回道,“看造化吧!”从此,有人来犯,我们就下线换号,由我用“清风道士”出战。
然而我渐渐发现,传奇与生活不同:纵然我杀死对方N次,他还是可以用脏话骂我。
我突然有些厌恶这种生活。
又一晚,她呆站在安全区,半天才说:“清风道士的号,果然被黑了。
”我的心猛地就痛了。
我明白那是她为我而买的号,是她要给我的保护。
可我不能表现得伤心,我劝她:“你说过的,游戏而已。
”“可我真的不想你被欺负。
”“是我技不如人,没关系的。
游戏里败了就败了,生活中技不如人那才糟糕呢。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说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14677b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9.png)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小说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了解小说类型、关注小说、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感悟小说主题等。
2. 小说人物分析:关注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
3. 小说情节梳理:把握故事情节发展、转折点、高潮等。
4. 小说环境描写: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5. 小说主题感悟: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联系现实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中考真题小说阅读题目为例,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发对小说阅读的思考。
2. 讲解:针对学生解答中的困惑,讲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提供几篇不同类型的小说,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4. 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后作业2. 收集不同类型的小说,进行阅读实践,下周分享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小说阅读方法,分析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
2. 学生能够体会小说主题,联系现实生活,提高语文素养。
3. 学生对小说阅读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小说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分析能力。
3. 练习反馈:及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反馈,指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效果。
七、教学资源1. 小说文本:选择适合学生阅读难度的小说文本,保证阅读的兴趣和效果。
2. 阅读指导手册:编写一本小说阅读指导手册,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3.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小说阅读材料和相关知识。
八、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介绍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第3-4课时: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
3. 第5-6课时:关注小说环境描写和主题感悟。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7dae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9.png)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小说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阅读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4.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小说《红楼梦》三、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情节;2.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点和情感表达方式;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小说的一些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讲解法:通过老师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一些难点内容;3.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小说《红楼梦》的一些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讲解:老师讲解小说《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5.总结归纳:老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思绪,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馈:1.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情况;2.布置阅读任务和书面作业,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七、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2.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团和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3.推荐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等作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内容。
八、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和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情况;2.听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3.定期组织考试和测验,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小说阅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62636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6.png)
小说阅读复习教案小说阅读专题复习------人物形象的分析新民中学王惠复习目标1、复习课内小说,能够联系具体的语句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
复习重点掌握小说通过具体的环境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复习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小说的能力。
复习方法巩固法、示例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教具准备:PPT课件、打印资料一、导入复习(出示对联和人物介绍让学生猜猜看)小说知识的梳理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分析”中考考点的梳理:(幻灯出示)1、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2、结合描写概括人物思想性格。
3、结合人物理解作品主题、了解创作意图。
4、对人物及作品有自己的体验评价感悟。
二、人物形象分析中考题型示例(幻灯出示)三、学法引导1、刻画人物的方法(幻灯出示)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来分析人物形象。
①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
②分析人物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
③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
④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2.抓住典型环境描写,了解作品社会背景并体会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
(幻灯片出示例题)3.从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变色龙》、《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等作品。
4.根据人物性格理解主题(幻灯片出示连线习题)四、拓展巩固(见导学案)五、分析人物形象方法归纳(幻灯出示)1、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2、周围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的烘托六、创新作业(幻灯出示)阅读小说《病人》,并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为此文写出几道阅读分析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来,以备下节课巩固交流。
板书设计人物描写特点人物形象的塑造典型环境描写理解主题故事情节发展2012.04.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沙埔中学林可兴教学目的:把握小说的有关知识以及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考点透视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两类文章的阅读:一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科普文阅读;一是以鉴赏和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阅读。
近年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中小说阅读的考查尚未考过,但考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要重视。
二、小说知识的梳理
(一)、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二)、小说考点的梳理
1、把握故事情节。
概括情节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其中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要注意思考的方向。
①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分析人物形象。
(1)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理解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一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2)、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归纳、挖掘小说的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1)、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它在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2)、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三、练习《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
一遍一遍地摁。
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
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
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
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个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
对于要探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
“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例l、在第①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例2、小说题为“病人”有什么深刻含义?
例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例4、对于这篇小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第②段中,“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的推测并非闲笔,作者借此表现了她典雅的气质。
B.第③段“起风了……转身走进了大楼。
”在文中起到了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
C.小说巧妙地把情节场景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窥斑见豹,从一个很小的角度表现了“她”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
D.“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与“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前后呼应,意在突出“大家”对“她”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E.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照应“她的行为不太正常”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比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