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命名辨析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B3

大学语文-B3

大学语文 B3一、判断题1、杨万里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答案:对2、戏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作者是老舍。

()答案:错3、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绝不可没有词牌。

()答案:对4、王安石的散文以政论文见长。

()答案:对5、"朦胧诗"是一种带有叛逆性、先锋性的诗歌创作潮流。

()答案:对6、"盖被子"是主谓短语。

()答案:错7、散文《爱尔克的灯光》的作者是王小波。

()答案:错8、梁维枢《玉剑尊闻》属于"聊斋系列"作品。

()答案:错9、贾谊和晁错的政论文被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答案:对10、描写可以状写不可捉摸、很难捕捉的东西,使之形象化。

()答案:对11、《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特点是善于剪裁史料,详略安排得当。

()答案:对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答案:对13、小说《菉竹山房》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渲染环境气氛。

()答案:对14、《皮子文薮》的作者是陆龟蒙。

()答案:对15、明代传奇生长期教化剧的代表作有邱濬的《伍伦全备记》和邵灿的《香囊记》。

()答案:对16、"易安体"指的是李清照词的风格。

()答案:对17、《苍老的浮云》的作者是徐星。

()答案:错18、《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答案:对19、欢迎词是领导人在欢迎仪式或宴会上向来宾发表的表示欢迎的演讲稿。

()答案:对20、香山居士是白居易的号。

()答案:对二、选择题1、鲁迅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实绩的小说是()。

A:《药》B:《风波》C:《狂人日记》D:《阿Q正传》答案: C2、20世纪20年代后期效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而兴起的诗派是()。

A:现代派B:七月派C:象征派D:中国新诗派答案: C3、辑录《楚辞》这部诗集并为其定名的人是()。

大学语文大一上学期知识点

大学语文大一上学期知识点

大学语文大一上学期知识点在大学语文的大一上学期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涵盖了中文语言文字的基础和进阶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概述和总结:一、文言文基础1.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具有严谨、精确的特点。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非常重要。

2. 文言文的基本句型:熟悉文言文的基本句型,例如主谓宾结构、主谓双宾结构、主谓表结构等,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古文。

3. 句读与字音:了解文言文的句读规则和字音变化,可以更好地读懂文言文的含义。

二、现代汉语基础1. 语法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句子成分、句子结构、语法关系等。

掌握正确的语法用法有助于我们准确表达。

2. 词汇学习:扩充词汇量,提高用词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学习词义辨析、词性转换等知识,能够让我们更加灵活地运用词汇。

3. 写作技巧: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例如段落结构、论证逻辑、语言的修辞手法等,以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三、阅读与鉴赏1. 文学作品的解读:学会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修辞手法与象征意义: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象征意义的解读,例如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3. 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并将其与时代背景作关联。

四、修辞与韵律1.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种类和运用,例如对仗、排比、借代等,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优美、生动。

2. 韵律与格律:了解汉语的韵律和格律,例如平仄、句读等,提高我们阅读和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 诗词鉴赏:学习诗词的鉴赏方法,包括押韵、脚韵等,以及古代诗词的体裁、题材和风格,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之美。

五、修辞与演讲1. 演讲技巧:学习演讲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声音语调的控制、肢体语言的运用等,以提高演讲的效果和口才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篇: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1.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需要:共同劳动→交际交流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可能:2.语言分化的结果: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3.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4.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

金文形体结构与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小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

隶书:汉朝时正式文字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

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

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5.诗的种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一般诗集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6.词的种类:“曲词”或“曲子词”、“诗余”词是长短句,但全篇字数一定,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A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B 中调(五十九到九十字)C 长调(九十一字以外)(1)词牌:词的格式名称。

词有一千多个格式。

来源:A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如《西江月》、《蝶恋花》B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如《忆江南》、《如梦令》。

C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如《踏歌词》、《抛球乐》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2)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单调:就是一首小令,很像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双调:有小令、中调或长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

大学语文整理

大学语文整理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西汉初称《左氏春秋》。

后又称《春秋左氏传》。

它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战国策》:是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末楚汉之争,共约240年左右。

大约为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所撰,原编著者不明。

3、《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为《水经》(记述江河分布情形的一部书)作的注。

全书共40卷,约30万字,所记水道1389条。

这是一部地理名著,亦是散文佳作。

4、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5、维克多·雨果:法国杰出的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政论家。

6、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人文主义文学杰出代表,他有37部剧作流传下来。

他的创作标志着近代戏剧的成熟。

7、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北魏范阳(今属河北涿县)人。

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袭父爵为永宁伯。

《水经》原著过于简略,郦道元引用437部书为其作注,繁征博引,详加考求,使《水经注》成为了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8、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生平多遭丧乱,备尝人间疾苦。

他的诗大胆揭露统治集团的腐朽堕落,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矛盾与人民的苦难,显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嬗变,被称为"诗史"。

其风格沉郁顿挫,语言凝炼,具有极高的表现力。

9、徐志摩: (1897年—1931)现代作家。

为著名的“新月派诗人”。

其诗作感情缠绵,文笔清丽,极富音韵美。

1918 年起先后赴美国、英国留学。

1922 年回国后,曾在北大等多所高校任教授,1923 与胡适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新月社,后筹办《新月》月刊,是著名的"新月派诗人"。

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

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其诗作感情缠绵,文笔清丽,极富音韵美。

10、普希金:俄国作家,他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方面的创作都取得辉煌成就,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大学语文B1 (2)

大学语文B1 (2)

大学语文 B1一、判断题1、苏轼的弟子中,以词名家的人物是秦观。

()答案:对2、与柳宗元并称"韦柳"的诗人是韦庄。

()答案:错3、《回延安》是郭小川的代表诗作。

()答案:错4、刘向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

()答案:对5、"易安体"指的是李清照词的风格。

()答案:对6、现存清代拟话本小说约有30多种。

()答案:对7、《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

()答案:对8、文书、公文和文件是同一个概念。

()答案:错9、汉字标准化要求就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答案:对10、王勃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答案:错11、《诗经》中的"风"指的是诗歌的风格。

()答案:错12、散文《拣麦穗》主要描写了农村的艰苦生活。

()答案:错13、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韩愈。

()答案:对14、《六国论》是苏洵的代表作。

()答案:对15、从宋代至清代,小说、诸宫调、北杂剧、南戏都曾被人称为"传奇"。

()答案:对16、田汉主持的戏剧社团是爱美剧社。

()答案:错17、《月下小景》写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活动时采用了写实的方法。

()答案:错18、"随感型"是日记的一种类型。

()答案:对19、《青春之歌》属于工业题材小说。

()答案:错20、《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是刘兰芝。

()答案:错二、选择题1、鲁迅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实绩的小说是()。

A:《药》B:《风波》C:《狂人日记》D:《阿Q正传》答案: C2、"阳光灿烂"是()。

A:动宾短语B:主谓短语C:偏正短语D:联合短语答案: B3、下列作品不属于元代中期隐逸道化剧的是()。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简介大学语文考试是每位大学生必须参加的重要考试之一。

它旨在考核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加强语文素养,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以下是大学语文考试的详细内容要求。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大学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题目涵盖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类文体,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思想主旨、情感色彩、修辞手法等,并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同时,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信息,能够做到快速而准确的阅读。

三、写作能力写作是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大学语文考试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主题明确的议论文写作。

作文要求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流畅,层次清晰,观点明确。

考生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四、文学常识大学语文考试中也会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文学常识包括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作品、作者、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考生了解古代文学名著,熟悉其主要内容和作者,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艺术手法。

五、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大学语文考试的一部分,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诗歌,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点。

考生需要理解诗歌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并能对诗歌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六、修辞与辨析修辞与辨析是考查考生对语言修辞和词汇用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能够辨析出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和意图。

七、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和解析古代文学作品阅读是大学语文考试的一部分,要求考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小说等不同的文学体裁。

考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古文的意思,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并能作出恰当的评析。

以上是大学语文考试大纲的内容要求简介,希望考生能够根据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应试能力。

大学语文近义词辩析

大学语文近义词辩析
近义词 辨析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 即可付诸实施。 ⑵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 , 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⑶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 许诺 谋取 B. 审订 承诺 谋取 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
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 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 展顺利,(截止、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 年施工计划的90%。
“截止”是指到某时间停止,不再发展; “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时间、事件仍可 能会发展。
战士们(常年、长年)守卫在祖国的 边防前线。 天山(常年、长年)积雪覆盖,这里 生长着稀世之宝——雪莲。
常年:长期进行某项活动,但并非中间无间断。 长年:整年连续不断,一年到头。
个体户应当文明经商,不得(牟取、谋
取)暴利。
厂工会主席为了为职工(牟取、谋取)
更多利益,常常与厂长争得面红耳赤。 牟取:谋取利益,贬义词 谋取:设法获得正当利益,中性词
例1: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 习俗,据说,这样可以(驱除、祛除) 疾病。
要分辨词语的词性
例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 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 是很难写出高(品位、品味)的作品来。
“ 品位”是名词,“品味”是动词, 形容词后应跟名词,所以选“品位”。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 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 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递进关系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到[书/敬] 谋划[特殊] 计划[一般] 并列关系

中国新诗的几种命名方式辨析

中国新诗的几种命名方式辨析

中国新诗的几种命名方式辨析作者:姚洪伟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6年第07期[摘要]新诗自白话诗以来先后出现过多种命名,其中人们最常见的有白话诗、自由诗、现代诗等名称,白话诗是作为草创期新诗的特别指称,自由诗从形式上对诗体进行了解放,而现代诗则从精神上对新诗进行了重新定义。

[关键词]新诗;命名方式;内涵;辨析自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八首》起,中国新诗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

新诗作为专门指代自五四以来“新”诗歌的名称,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在现实诗歌书写中,新诗仍存在着命名的不一致和互相交错的现象,如白话诗、语体诗、白话新诗、新诗、自由诗、现代诗、现代汉诗甚至西洋诗、共和诗、民主诗等。

新诗名称的多样化,给读者带来了阅读和理解的不便,同时也影响了新诗的传播和发展。

为了理清白话诗、自由诗和现代诗等新诗名称之间的关联和内涵,对新诗的一些基本名称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和阐释是十分必要的。

一、白话诗:草创期新诗的特别指称19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白话文运动的深入开展,“文学革命”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胡适认识到新文学必须以白话为“工具”,彻底摆脱与传统文言的关系,才能成就真正的白话文学。

他开始“尝试”用白话作诗,以实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主张,经过近两年的实验,1917年2月,他首次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自己“尝试”的白话诗歌作品,并命名为《白话诗八首》。

从此“白话诗”作为一种新的诗名一举成名,并得到了广泛支持,朱经农、任鸿隽、钱玄同等诗人也开始使用“白话诗”这一名称,“白话诗”成了新诗最早的名称。

作为最早的新诗名称,白话诗与文学语言的革新息息相关。

胡适将用白话写成的诗歌命名为“白话诗”,主要为了打破沿袭千年的文言传统,将诗歌语言进行彻底刷新,让“活”的白话代替“死”的文言,达到诗歌革命解放语言的目的。

白话诗重在白话,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一书中认为,白话就是“说白”的“白”“清白”的“白”和“明白”的“白”,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区别于传统的文言,从而实现“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凸显其新的语体特征。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一、导言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的重要学科。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更涉及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为了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制定本标准,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出优秀的语文人才。

二、课程目标1.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各个层次上运用规范、准确、生动、优美的汉语进行文字表达的能力,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等。

2. 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能力,了解其背后的思想、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3. 批判思维: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阅读能力,使其具备辨析信息、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评价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汉语基础知识与技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基础保障。

2. 修辞与写作: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和篇章结构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其文章的逻辑性和表达力。

3. 阅读与鉴赏: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和时代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4. 人文精神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文化经典,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人情和社会伦理等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精神和积极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课外的学习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批判性思维教学:通过讲解文本背后的意图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评价方式1. 作业与考试:通过书面作业和考试,检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评价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2)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含填空

大学语文(2)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含填空

大学语文(2)》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含填空、词语辨析、简答题、分析题)一、填空1.李密2.上奏类陈述请求3.李华4.中州5.期门期门6.组甲练袍7.军用物资8.柳宗元9.《永州八记》10.王安石11.《祭欧阳文忠公》12.苏轼13.十五14.战船尾头15.菜肴果品菜肴果品16.桐城(今安徽桐城) 桐城派散文17.左忠毅公忠贞刚毅18.国都京城19.东厂监狱缉访谋逆者20.烧红的铁来烤讯21.宗老22.郁达夫23.秋士24.浙江普陀25. 胡适26.仞27.巴金28.梁实秋29.杨绛30.傅雷《傅雷译文》傅雷31.文章绘画32.床垫子33.北宋《梦溪笔谈》34.笔记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35.《天工开物》、《野议》、《论气》36.中国文法要略37. 南宋四书章句集注38. 清末官场的黑暗39. 刘义庆东汉东晋40.丘鲁国人儒家41.儒家孔子师徒42.孟子万章伦理43.轲邹孟子44.况赵荀子45.荀况诸子集成46.唐代儒昌黎先生集47.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48.北宋诗文革新49.卓如任公饮冰室合集50.英国思想家51.木简52.丝织品53.凸出54.印凹凸二、词语辨析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中的“闵”与“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中的“愍”有何不同?提示:在怜悯的意义上,“愍”和“闵”是同义词;而在忧患的意义上,则用“闵”不用“愍”。

2.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中“悴”、“曛”的意思?提示:悴,忧愁。

曛(xūn),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是昏暗不明的意思。

3.“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中“铤”、“亡”的意思?提示:铤:疾走貌,即快跑的样子。

亡,失去。

4. “王道迂阔而莫为”中“迂阔”的意思?提示:迂阔,迂远而不切合实际。

5. “鼓衰兮力尽”中“鼓衰”的意思?提示:鼓衰,指鼓声逐渐低下去。

6.“两军蹙兮生死决”中“蹙”的意思?提示:蹙(cù),迫近。

这里指两军相接。

7.“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中“殚”、“痡”的意思?提示:殚(dān):竭尽。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概述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概述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概述《大学语文》综合知识概述一、导入语文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简称,素有“学科之母”的美誉。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十余年的研究生涯中,语文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步成长,也常常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和收获。

从中招、高招、成招、自考到专升本考试中,随处也可看到她的身影。

她的包罗万象的内容,精妙绝伦的艺术表现以及博大精深的底蕴让我们研究起来犹如甘霖般的享受。

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她的风采,窥探她的奥妙,研究她的让我们终身难忘的宝贵魅力。

二、知识点的分类和积累(一)基本知识点块1、作者的思想主张(1、13)2、名篇名作的出处3、文章的总体把握、理解(主要人物、地点、时间)4、作品的中心主旨理解5、文学运动的发起者、代表人物、主张、口号6、作品的文艺思想、艺术特征7、作者的雅称、别号8、作品或者作品选段的语言特色、风格9、作家群、文学流派、作家并称的归属(9、14)10、作品的文学成就、评判、影响、位置11、文学作品之最12、作品重要思想在现今时代的了解13、叙述方式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5题)14、诗词上下句填空(填空题)15、作品的题材问题16、文章重要观点的提炼17、文中重要词汇、题眼的辨析18、外国作家国籍区分、作品辨别19、重要文言词汇的多义征象(二)文学常识1、作家(1)现代文学大家: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2)现代著名墨客:徐志摩、戴望舒、闻一多、艾青、舒婷、臧克家(3)现代良好散文作家:朱自清、郁达夫、余秋雨、梁实秋、胡适(4)现代优良小说家:钱钟书、沈从文、张洁、王小波、史铁生、余华(5)本国著名作家:欧亨利、裴多菲、屠格涅夫、契科夫、莫泊桑(6)诸子百家: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墨子、荀子、列子(7)唐朝墨客: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李商隐、(8)五代宋朝诗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陆游、李煜(9)元明代曲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扑、郑光祖、汤显祖(10)明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1(11)秦汉魏晋作家:司马迁、李斯、曹操、陶渊明、谢灵运、贾谊(12)唐宋八大家: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韩愈、柳宗元(13)其他作家:屈原、梁启超、蔡元培、培根、罗素、爱因斯坦、2、作品(1)先秦诸子散文:《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韩非子》、《墨子》、《荀子》、《吕氏春秋》、《孙子兵法》、《列子》(2)四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四书)(3)先秦历史散文:《战国策》、《左传》、《国语》(4)正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后汉书》(5)神话著作:《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楚辞》、《列子》(6)乐府著作:《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木兰辞》、《陌上桑》(7)唐朝诗歌:《从军行》、《山居秋暝》、《行路难》、《蜀相》、《无题》(8)宋代词作:《江城子》、《八声甘州》、《声声慢》、《水龙吟》、《关山月》(9)元代散曲:《天净沙秋思》、《汉宫秋》、《西厢记》、《窦娥冤》、《赵氏孤儿》(10)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金瓶梅》(11)本国作品:《麦琪的礼物》、《苦恼》、《门槛》、《我的世界观》、《米龙老爹》(12)现代小说、戏剧:《断魂枪》、《风波》、《边城》、《祝福》、《日出》(13)散文:《爱尔克灯光》、《故都的秋》、《捡麦穗》、《道士塔》、《我与地坛》(14)现代诗歌:《再别康桥》、《炉中煤》、《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15)唐宋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报刘一丈书》、《西湖七月半》、《马伶传》、《张中丞传后叙》、《陈情表》、《五代史伶官传序》3、文化常识(1)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天干地支(2)行政地区分别和演化(3)官职设置和称谓演化(4)位置、方向、座次、尊卑(5)三纲五常的内容(6)民俗民俗(7)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奇(8)朝代更迭、都城设置、开国皇帝、末代暴君等(三)阅读部分1、现代文(散文)阅读(1)段落条理分别2(2)修辞办法阐发(3)表现手法分析(4)中心主旨提炼2、诗歌阅读(1)主题思想施展阐发(2)意境塑造(3)艺术特点(4)意境延长(主题升华)3、小说阅读(1)人物形象分析(2)表层意义发掘(说明了什么?)(3)描写场景、情况的办法①直接描写;间接描写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③整体描写;部分描写(4)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理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4.文言文阅读(1)中央句子翻译(2)重点字词解释(3)概况中央宗旨(4)表现方法(四)文言文板块---特殊文言征象1、古今异义词语首要类型:词义扩展;减少;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革;语体色彩变革举例:(1)以致天下之士()(2)不爱珍器((3)于是六国之士…()(4)流血漂橹()(5)秦人开关延敌()(6)制其弊()(7)因河为池()2、通假字征象(1)孝公既没(“殁”:死)(2)约从离衡(“纵”;“横”)(3)振四海(“震”:震惊)(4)陈利兵而谁何(“呵”:盘诘。

大学语文常见名词解释及应用实例

大学语文常见名词解释及应用实例

大学语文常见名词解释及应用实例一、标题在探讨大学语文常见名词的解释及应用实例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标题的含义。

标题是指一篇文章或文档的题目或名称,用以概括或突出文章的中心主题或内容要点。

举例来说,一份新闻报道的标题应当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新闻事件的核心,在有限的字数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另外,一篇学术论文的标题也需要准确、简明地描述研究课题,便于学者或研究者了解论文的研究范围。

本文将通过解释常见名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名词。

二、常见名词解释1. 主题句:主题句是指文章或段落中表达出主旨观点的句子。

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起到引导内容发展、概括段落主题的作用。

2. 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是一种过渡手法,用于连接前后两段或两个不同内容的段落。

承上启下的句子能够起到引导、衔接、过渡的作用,增强文章的逻辑连贯性。

3. 引申意义:引申意义是指一个词语在实际运用中逐渐演变扩展出的新意义。

这种演变通常是由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而导致的。

在写作中,引用一个词语的引申意义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4. 解读:解读是指对于某一事件、作品、现象等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解读的目的是深入理解事物的内涵与外延,揭示其潜在的意义和思想。

在学术研究或文学评论中,解读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从中获得新的思考。

5. 探究:探究一词代表了对某一问题或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行为。

通过探究,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得的知识,推动学术、科学或社会领域的发展。

三、应用实例以下是对上述名词的应用实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及运用这些名词。

例1: 主题句原句:归纳分析可帮助我们总结出关于教育的重要观点。

改写后:通过归纳分析,我们发现了许多关于教育的重要观点。

例2: 承上启下原句:在上一段中,我们讨论了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来谈谈教育的影响。

中国新诗的几种命名方式辨析

中国新诗的几种命名方式辨析

中国新诗的几种命名方式辨析姚洪伟四川医科大学校报编辑部,四川泸州646000[摘要]新诗自白话诗以来先后出现过多种命名,其中人们最常见的有白话诗、自由诗、现代诗等名称,白话诗是作为草创期新诗的特别指称,自由诗从形式上对诗体进行了解放,而现代诗则从精神上对新诗进行了重新定义。

[关键词]新诗;命名方式;内涵;辨析[作者简介]姚洪伟(1980-),男,苗族,重庆彭水人,硕士,四川医科大学校报编辑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诗学研究。

自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八首》起,中国新诗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

新诗作为专门指代自五四以来“新”诗歌的名称,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在现实诗歌书写中,新诗仍存在着命名的不一致和互相交错的现象,如白话诗、语体诗、白话新诗、新诗、自由诗、现代诗、现代汉诗甚至西洋诗、共和诗、民主诗等。

新诗名称的多样化,给读者带来了阅读和理解的不便,同时也影响了新诗的传播和发展。

为了理清白话诗、自由诗和现代诗等新诗名称之间的关联和内涵,对新诗的一些基本名称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和阐释是十分必要的。

一、白话诗:草创期新诗的特别指称19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白话文运动的深入开展,“文学革命”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胡适认识到新文学必须以白话为“工具”,彻底摆脱与传统文言的关系,才能成就真正的白话文学。

他开始“尝试”用白话作诗,以实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主张,经过近两年的实验,1917年2月,他首次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自己“尝试”的白话诗歌作品,并命名为《白话诗八首》。

从此“白话诗”作为一种新的诗名一举成名,并得到了广泛支持,朱经农、任鸿隽、钱玄同等诗人也开始使用“白话诗”这一名称,“白话诗”成了新诗最早的名称。

作为最早的新诗名称,白话诗与文学语言的革新息息相关。

胡适将用白话写成的诗歌命名为“白话诗”,主要为了打破沿袭千年的文言传统,将诗歌语言进行彻底刷新,让“活”的白话代替“死”的文言,达到诗歌革命解放语言的目的。

大学语文实词辨析教案

大学语文实词辨析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实词辨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提高学生运用实词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教学重点:1. 实词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实词辨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实词辨析的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实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实词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实词辨析能力?二、实词辨析的基本原则1. 同中求异:在相似的词语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2. 理解词义: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3. 注意语境:关注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运用。

三、实词辨析的基本方法1. 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2. 从词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程度、性质等。

3. 从用法方面辨析:包括词性、搭配、句法功能等。

四、实例分析1. 分析典型实词辨析案例,如“鼓动”、“鼓舞”、“煽动”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实词辨析的技巧和方法。

五、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词辨析练习。

2.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指导学生改进。

六、总结与反思1. 总结实词辨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词辨析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实词概念、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实词辨析的技巧和方法的能力。

3.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运用实词的能力。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章,进行实词辨析练习。

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提高实词辨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词辨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实词辨析的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理解实词辨析的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提高实词辨析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词辨析方面取得进步。

关于《春秋》的命名有多种方法

关于《春秋》的命名有多种方法

关于《春秋》的命名有多种方法《春秋》,即《左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史学的开山之作。

关于《春秋》的名称,学术界说法不一。

司马迁《史记》中有《春秋》,但他认为《春秋》之名不是由“今”字所缀缀而来。

李学勤认为“今文”是由“春秋”、“春秋家”之义引申而来。

赵翼《续资治通鉴长编》认为《春秋》由“上古”、“中古”、“晚近”三个时期组成。

陈师曾先生则认为《春秋》名为“春秋篇”。

那么在《春秋》命名方面有哪些常用方法呢?一、用字命名《春秋》中的《古义》、《古义疏》等都是用字命名,它们中有些字与当时历史事件有关,有些与史书的主题无关。

如《古义》中用“古贤”“贤人”来称呼《春秋》。

《古义》则与“贤人”有关,“贤人”是指贤德的人;“贤人”又是指善于治理的人。

“贤人”在古代指贤德的人。

比如《古代义》中,又用“三家之言”“百家之言”“贤人之言”等词语来称呼书中人物。

而《旧义》则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对所记载的某一事件的评论,如《古义》中有“三姓家言”等。

总之,通过《春秋》中字的含义来命名可以看出作者多是当时社会的精英人士。

当然这只能作为参考,要想准确掌握这一点还需要我们对历史事件进行细致的研究挖掘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二、以字为义如《宋史·地理志下》中记载有《左传》三篇,《史记·世家》中记载有《春秋》七篇。

“六分《左传》七分‘春秋’”,也就是《晋书·太傅传》中记载“六分史记,七分‘春秋’”的说法。

用字为义指的是将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字作为其称谓之一。

比如:《荀子·劝学》中记载:“先王于秦,以三代制度来教化民众。

”又如《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三晋、秦并诸侯于赵国、赵括于齐国”;《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先王于秦并诸侯于齐国、秦王并诸侯于晋国”;又如“四晋春秋诸子”:“《左传》列传一百四十五篇,《六十七史》列传一百一十四篇”;《宋史·地理志下》也记载“宋文帝十年二月至十二月十六日间”等。

汉语文学的人物命名策略

汉语文学的人物命名策略
中国文化虽然没有赋予女性以男性所特有的社会权力 , 却赋予了更能显示其性别特征的女字以及更多的以女为部 首的字 。《说文》云 :“女 , 妇人也 。象形 。王育说 。凡女之 属 ,皆从女 。”直接用“女”作为标识的有神话传说中的孟姜 女 、织女 、以及张倩女 《( 倩女离魂》) ; 也有以娘 、姑 、姐 、嫂 、 妹 、妮等女字部首的字作为标识的 ,其鲜明程度不亚于男性 标记 。如聂 隐 娘 《( 聂 隐 娘》) 、陈 三 妹 《( 草 莽 英 雄》) 、妲 己 《( 封神演义》) 、黑妮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等 。比较而言 , 女性可能偶尔采用标识男性的字来命名 ,但男性很少采用女 性标识来命名 。这绝不是说女性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力和 地位 ,恰恰表明 :男性作为社会的主角 ,享有女性所没有的权 力和地位 ,以致成为女性所羡慕的对象 。虽然男女命名的性 别差异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作为性别标识的文化传 统仍然在一定程度保留了下来 。汉语文学的性别标识作为 一种叙事策略仍受到作家的重视 。
二 、作家创作意图的显示策略
作家固然有显示创作意图的丰富策略 ,但中国文化重视 名实关系的传统决定了人物命名的名实相符与否也是作家 显示创作意图的一种重要叙事策略 。中国文化的名实关系 论是人物命名作为作家创作意图显示策略的理论基础 。作 家往往利用人物命名的意义与其身份 、品德 、才能 、性格 、命 运等实际特征的相符与否显示其创作意图 。当人物命名与 其实际相符和统一时 ,二者往往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当人物 命名与其实际不符和不统一时 ,二者又能相反相成 ,相映成 趣 。无论名实统一与否都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故事的喜 剧性或悲剧性更加强烈 ,作家创作意图的显示更加充分 。具 体来说 ,反面人物名实相符与否 ,都具有喜剧性 ,中间人物和 正面人物的情况较为复杂 ,或有喜剧性 ,或有悲剧性 。具有 愿望意义的命名与实际相符 ,具有喜剧性 ,与实际不符则有 悲剧性 ;具有现实意义的命名与实际相符与否 ,既可能具有 喜剧性 ,也可能具有悲剧性 。相反 ,当人物命名与其实际既 没有相同关系 ,又没有矛盾关系时 ,也就是人物命名与其实 际不能构成任何关系时 ,除非有更为深邃的创作意图 ,否则 其创作意图的显示将会受到极大影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命名辨析
作者:裴自恕
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3期
大学语文课从1978年步入高教讲坛,虽说只有30年,但与5000多年的华夏民族文化却是一脉相承的。

在我国,语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从孔圣人创立了有教无类教育说,删定、编纂出《诗》、《书》、《礼》、《乐》、《易》、《春秋》,他的弟子编定《论语》后,就奠定了古代语文教育的基础。

古代贵族弟子所学的学科名曰文学,学校教育内容都是读经讲经。

到十九世纪末,我国大中学开设了外文学科,相对于“外文”,出现了“国文”的称谓,但教材教法仍是沿袭读经讲经那一套。

直到新文化运动时,为了打破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当时的国语研究会及梁启超、蔡元培极力主张“言文一致”,大力提倡语文教学革新,加上1918年公布了注音字母和学习普通话的音标,同时也用于教学课本,于是以蔡元培为首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把国文读本,改为国语读本,这样便出现了“国语”的称谓。

改国文课为国语课,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的基本性质、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和教材教法的重大变化。

这正如语文教育专家权威叶圣陶先生在《初中国语课纲要》中所指出的:国语课的目的与国文课不同,它首先是“使学生有自由表现思想的能力。

”到1949年的4、5月间华北人民政府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在编写中小学课本时,决定把“国语”改称为“语文”。

这是根据叶圣陶先生所说:“彼时同人之语,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他认为语文就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体。

从此“语文”这一称谓,在中小学延用至今。

到1978年,在当时大学校长匤亚明、苏步青的大力提倡下,语文课开始走向高教讲坛。

为适应大学语文教育之层次,理所当然就把她命名为“大学语文”了。

然而若略加深究,大学语文这一课题,其实不能涵盖其内容。

“大学”只是说明了学生的层次,如小学语文、初、高中语文就是如此。

“语文”已不是原来叶老所说的只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体的那种“语文”了。

中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主要是学习掌握汉语字词句知识和基本运用方法以及文以载“道”的理,学习如何听说读写和学着做人。

而大学语文承载的教学目的:一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

这四个教学目的是倡导者的初衷,集中体现了大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重点在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但时至今日,长达30年之久的教学实践,让实践者对大学语文这一命题感到些许不足,认为语文不仅要学习汉语,而更要突出人文教育。

事实上已有改革者把她更名为“中国语文”,或“大学人文教程”,或“大学人文语文”。

这一殊途同归的共识,显而易见是凸现了人文这一教育主题,但为什么还是摘不掉“大学”这个帽子,甩不了“语文”这个尾巴,干嘛不把大学语文干脆更名为《国语人文》课呢?究其原因,无非是舍不得“大学”这个光环,才死抱文学作品选不
放,以便驾轻就熟地走着教“语文”的老路还落个得心应手,或是语文改革意识还没有与走向世界现代化了的大学生思想意识、伦理、道德、价值观同步。

若再退一步来说,即便是对“语文”感情确实太深难以割舍,然而用《国语人文》之课题来取而代之,不是比其它用名更合适、更贴切、更好吗?论其缘由,主要有二。

一、汉语是中国的国语,那是勿庸置疑的,用“国语”取代“语文”作为课题那是当仁不让的,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名为“国语”的回归与复兴。

我国有56个民族,虽说语言多种,但经几千年的文化交流融合,汉语逐渐成为中国普通话,作为中国人的语言工具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并伴随着我们承载着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跨出国门,成为世界通用语之一,所以用国语来称汉语那是恰如其分的。

况且,汉语从文字语言的发展演变,有着完整严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杨伯俊、王力、郭锡良的《古代汉语》,黄伯荣、刑福义的《现代汉语》等代表性专著,为学习、掌握、运用汉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保证。

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历代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文人大师,用汉语言思维模式,华美的文词书写出了无数文章和著作精品范例,不正是我们能昂首挺胸地走向世界最充实、最丰厚的资本吗?因而将汉语即国语精要,据学生现实需要,有选择性地写进大学语文,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的目的,不也是非常必要的吗?因此,将“国语”二字写进《大学语文》课题,也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所以改大学语文课为国语人文课,就和新文化运动时将国文课改为国语课一样,说明语文课革新后,国语人文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材教法也应该都有很大变化。

下面只就教学内容选取的视角变化来谈谈我的看法。

二、《国语人文》这一课题的视角,是面向世界的大人文教育观,是“语文”所纳范围不能同日而语的。

沿袭2000多年的语文教育,从古代通过读经讲经育人,到近现代甚至是当代以文选形式,达到用传统人文教育人是现代大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一提及文学作品不是反封就是批资;一提到文人墨客士大夫,不是怀才不遇而失意、愤懑,就是高风亮节的铁骨铮铮,表现出不同流合污,并如何如何地志存高远、心胸旷达,超凡脱俗等等,都让现代大学生早已耳熟能详了。

可是你还在他们向往已久的大学殿堂里仍喋喋不休地老调重弹,你说这怎么能叫现代大学生安稳地坐在教室里不烦你的大学语文那简直是高中四年级的语文呢?但是我这里不是说现代大学生不反封批资,不应该钦佩进步文人的傲骨和志趣,而是借此说明现代大学生在改革开放30年的大潮中,思想意识、道德伦理、价值观,经过广泛深入地战斗洗礼悄悄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眼界大大地扩展了,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的忠、孝、节、义、仁、礼、智、信的观念和早已熟悉的思想以及基本的会做人的道理了,而要的是具有更高更全面的综合性素质,要的是新视角、新思想,要的是走向世界敢与狼共舞的胆量、信心、智慧和气魄,要的是能战胜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的才能,要的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原因及治国的经验和教训,要的是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联系得非常紧密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的竞争自由贸易中有那只“无形的手”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竞争自由贸易,又有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
宏观调控规律中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各有长短处的经验教训来做好自己的事情,达到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丰富多彩而复杂多变的社会,为毕业后的就业或创业储备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因而让现代大学生在学习恩格斯《论权威》的基础上,用资本主义思想家的思想来丰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大学生的思想,也是大有裨益的。

譬如高中语文能学晁错的《论贵粟疏》和儒释道,那现代大学生也学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知道知道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不也是饶有兴趣的事吗?
同时,还要学一学西方名人传记中的人文精神,对完善现代大学生的性格和个性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学一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那宽容和博大的胸怀,造就了讽刺并抨击她的莎士比亚这一文学巨匠,更能看清那些昏王和暴君,她有权力和力量,能把跟她叫板的人像捏死蚂蚁一样碾得粉碎的那种凶残,却又具有极其恐惧的心理和多么卑微的灵魂;学一学彼得大帝,哪怕是做一个苦力徒工,也要学会造船治国的本领,振新俄罗斯的精神,就知道为了祖国的崛起,还有什么艰难困苦是我们不能克服的;学一学拿破仑所说的那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种敢于战胜一切敌人和藐视一切困难敢创辉煌业绩的雄心壮志,就会深知无所事事、如同行尸走肉的人是多么地可悲!是啊,千万不要让早在清代西学渐近时就已被打破了的“夏夷之防”的思想所桎梏,把《大学语文》的内容限制在主要是自己国家文、史、哲的范围内,让现代大学生在不能“济苍生,救黎民”时,就只能拘于“独善其身”的狭窄理想的个性内。

《人文大国》里曾讲了一个令人玩味的故事:有一艘船上载着法国人、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德国人。

船快要沉的时候,对法国人讲:“跳下去是一种浪漫”,于是法国人跳了下去;对美国人讲:“跳下去吧,你已上了保险”,美国人也跳了下去;对日本人讲:“跳下去,这是天皇的命令”,日本人便跳了下去;对德国人讲:“跳下去,这是纪律”,德国人跳了下去;对中国人讲:“别人都跳下去了,你怎么还不跳”,于是中国人便稀哩哗啦跳将下去。

这说明什么?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经历和环境区域里,形成了不同的制度文化和人文精神,也形成了人的不同观念、性格和个性。

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在当今不仅仅要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还要能用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来补充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个性,用大人文观来选择《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把现在的大学生培养成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学生,正是《国语人文》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天职和使命。

裴自恕,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高级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