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

合集下载

青岛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与对策研究

青岛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与对策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0 1 3年 第 1期
N0. 1, 2O 13
( 三) 土地 资源约 束 青 岛市 土地 需求 在现 阶段 和未来 一段 时间 内面 临的 主要压 力是 : 一 方 面 城 乡居 民粮 食 需 求 增 长对
年 夏季 胶 州 湾 被 污 染 的 海 域 面 积 达 到 5 7 . 5 , 较
水资 源有 限 。本 地 区水 资 源总量 2 3 . 9 2 1亿立 方米 , 人均 占有 水 资源 量 3 4 2立 方 米 , 亩均 耕 地 占有 水 资 源量 3 3 0立 方 米 , 分 别 为 全 国平 均值 的 1 3 % 和 1 8 。按 现有 水 利工程 的调蓄 能力 和地 下水 的开 发
2 0 0 8年增 加 1 2 。青 岛沿 岸 排 污 口超 标 排 放 现 象
依然 严 重 , 超标 率为 6 5 。大 炼 油 、 大 化 工 项 目在
作者 简介 : 邓玉 勇, 青 岛 科 技 大 学 副教 授 , 硕士生导师 ; 雷仲敏 ,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 、 博导 ; 叶焕 民 ,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 、 硕 士
生导 师。
9 4
中共青 岛市委 党校 青 岛行 政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 . P C . 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T T E E
中共青 岛市委 党校 青 岛行政 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O H O 0 L O F O P . C 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T T E E

青岛产业的发展趋势

青岛产业的发展趋势

青岛产业的发展趋势青岛市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沿海经济中心,也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青岛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青岛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青岛市拥有多家国内外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如青岛海尔、中国重工等。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高端装备的需求增加,青岛市将继续发挥制造业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水平,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并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其次,海洋经济将成为青岛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港口条件。

青岛市政府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积极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在海洋产业方面,青岛将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

同时,青岛还将注重海洋旅游、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以海洋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第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青岛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中国新能源政策的推动,青岛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青岛还将加大对节能排放的控制力度,推动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科技创新将促进青岛产业的发展。

青岛作为中国四个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城市之一,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环境,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青岛将进一步发展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载体,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最后,青岛市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更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青岛与山东省内的其他城市,如烟台、潍坊等,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可以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青岛还可以与周边的大连、威海等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更大的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青岛大调研报告(二)2024

青岛大调研报告(二)2024

青岛大调研报告(二)引言:青岛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洋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

本文将对青岛市进行大调研,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经济发展情况1. 青岛市GDP的增长趋势及主要驱动力2. 优势行业与发展前景分析3. 外资引进与合作成果4. 企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展望5. 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策略及实施情况二、城市规划与建设1. 城市整体规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与改善3.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4. 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情况5. 城市景观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三、人口与社会问题1. 青岛市人口结构分析及趋势预测2. 教育资源分配与优化3. 就业形势与人才培养4. 社会保障体系与改革5. 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与社会治理创新四、文化与旅游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推广3. 文化旅游融合的模式与实践4. 特色旅游资源挖掘与开发5.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五、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1. 青岛市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及影响力2.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果3. 外交使命与对外宣传4. 民间交流与友好城市关系建设5. 区域发展战略与未来合作方向总结:本文基于对青岛市的大规模调研,全面分析了其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口与社会问题、文化与旅游、区域合作等多个方面的现状与展望。

通过本次调研,为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及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青岛市在未来必将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并在各个领域取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

青岛产业链发展趋势

青岛产业链发展趋势

青岛产业链发展趋势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也是山东半岛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近年来,青岛的产业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本文将从青岛的产业链发展背景、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背景青岛是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临近渤海湾,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

作为重要的沿海城市,青岛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快的速度。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岛的产业结构也呈现出较大的变化。

二、现状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果显著青岛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进驻。

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青岛的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

2. 制造业仍然是青岛的支柱产业青岛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实力,涵盖了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船舶制造领域,青岛的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3.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岛的现代服务业也迅速崛起。

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的企业纷纷落户青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趋势1. 高新技术产业将继续发力青岛将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和产业扶持。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青岛将寻求与国内外领先企业的合作,提高自身产业链的创新能力。

2. 制造业升级换代青岛的制造业将继续进行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青岛的制造业将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并重点发展船舶装备、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

3. 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拓展青岛的现代服务业将继续拓展,特别是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

青岛将借助金融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加强金融业的功能和服务能力,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便利化服务。

同时,青岛还将继续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并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提升青岛的旅游吸引力。

青岛24条产业链的思考

青岛24条产业链的思考

青岛24条产业链的思考篇一: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

在过去几年中,青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和航运中心之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岛的24条产业链。

这24条产业链涵盖了青岛市的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航运业、旅游业等。

这些产业链的发展,不仅为青岛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对于这24条产业链的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在建设产业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例如,在制造业中,需要考虑到航运业的需求,促进产业链的无缝衔接,实现互利共赢。

2. 产业链的创新驱动:产业链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推动技术的革新和升级。

青岛的24条产业链中,有很多都是基于先进的科技和工艺,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

因此,在推进产业链的发展中,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3. 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产业链的发展需要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

因此,在推进产业链的发展中,需要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产业链的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航运业中,需要培养高素质的航运人才,提高航运的安全性和效率。

4. 产业链的环境保护:在推进产业链的发展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制造业中,需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青岛的24条产业链是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推动青岛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产业链的发展中,需要注重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创新驱动、人才培养和环境保护,实现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篇二: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制造业基础,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在青岛,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4条产业链。

本文将探讨这24条产业链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们在青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青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带动战略与政策

青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带动战略与政策


4 4 2. 4 8 2. 4 6 2. 4 2.1
科技 为基 础 的产业 比重 较 小 。再 次 , 国企 效 益下 滑 ,
成为 经济增 长 的挚肘 。与 其他所 有 制形式 相 比 , 国有
表 1 青 岛 三 次 产 业 的 产 值 、 员 、 献度 比 重 ( ) 人 贡
境 压 力 。要 保持 持 续发 展 , 须寻 求新 的发 展 模 式 、 展 动 力 和发 展 路 径 , 变 经 济增 长方 式 , 自主创 新 之 必 发 转 走 路, 实现 由资本拉 动 向创新 驱动 、 资源依 赖 向科技 支撑 、 外 延扩 张向 内涵提 升 的转轨 。本文 以青 岛 市为例 , 从 从 全 面分析 了经济 增长与 结 构性发 展 的相 关 问题 , 系统研 究 了推 动经 济增 长方 式转 变的创 新 战略措 施 。
同时 , 岛在 经济 结 构 、 素 利 用 、 青 要 自主创新 、 技 进 科 步、 社会 效益 等方 面仍 存在 矛盾 和 问题口 。 ]
( ) 济 效 益 较 差 一 经
首先 , 动生产 率低 , 长 不 稳定 。2 0 劳 增 0 5年 青 岛






I 旁 产 荛等率
青 岛经 济增 长 方 式 转 变 : 新 带动 战 略 与政 策 创
8 6 4 2



隋映 辉 赵 琨 丁 海 洋 , ,
( . 岛社 会科 学院 经济 战略 与 管理研 究 所 , 东 青 岛 2 6 0 ; 1青 山 6 0 3 2 山 东科技 大学 科 技 经 济与 管理研 究 所 , 东 青 岛 2 6 1 ) . 山 6 5 0 摘要: 经过二 十 多年 的快速 发展 , 国经济社 会进 入 了新 阶段 , 我 既有 诸 多良机 , 面临 严峻 的资 源约束 和环 也

青岛: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

青岛: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

【最新】青岛: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以名牌企业众多闻名全国的青岛市,其产业结构正从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即发〝六朵金花〞为代表的〝轻型化〞向〝集群化〞转变.中国经济时报在青岛西海岸采访过程中发现,随着中石化1000万吨大炼油.丽东化工等项目陆续在这里安营扎寨,该市已初现了石化.造船.汽车.家电.电子和港口六大产业集群轮廓. 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集群是最具战略意义的选择,只有顺应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形成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才能降低成长成本,提高要素效率,才能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这是青岛在结合自身综合条件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全市未来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1年以来,青岛的GDP始终保持15%以上的增速.去年,青岛依托大企业在工业经济上实现了〝三突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利税突破200亿元,利润突破100亿元.大企业既是青岛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也在产业配套上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广阔空间.在青岛市家电产业集群中,仅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龙头企业就带动了800多家配套企业的发展.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制定了>,出台了22条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大企业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发核心技术,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同时,在石化.造船.集装箱等领域培育大公司大集团,进而培育大企业后备梯队,形成梯次发展的优势企业群体. 发展产业集群,最忌讳政府行为的偏差.譬如,延续计划经济下发展〝支柱产业〞的套路,或者搞一个专业化工业园把相关的企业都弄在一起的做法.青岛在确立集群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不是人为扶持哪个企业,而是充分尊重市场竞争法则:这些龙头企业要么是激烈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佼佼者,要么是国家特大型企业的重点项目,都是有着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集群效应.这种顺势而为而不是拔苗助长的尊重规律的态度,大大增加了产业集群的成功率.去年,青岛市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出来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称号和〝企业家最满意奖〞. 目前,青岛已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朗讯.LG为核心企业的家电电子产业群,以大炼油.二甲苯.芳香烃和PVC为核心产品的石化产业群,以轿车.轻重卡车.客车及车辆零部件为核心产品的汽车产业群,以集装箱船.游艇及船舶零部件为核心产品的造船产业群,以港口运输.集装箱作业等现代物流.临港加工分拨.港务机械制造为核心行业的港口经济产业群等六大集群.产业集群基本上呈现了三种模式:海尔模式.即发模式和中船重工模式. 海尔模式是典型的名牌叠加型的集群,以三洋.爱默生为代表的一大批名牌企业集聚在海尔周围.目前,海尔在青岛及周边地区累计吸引供应商74家,其中有海外知名企业33家,国内龙头企业24家,许多国际和国内大企业纷纷把代表核心技术水平的研发中心转移到青岛,从而搭建出一个集研发.制造.采购.物流等于一体,辐射力巨大的产业平台.同时,海尔千万级别的制造规模,使产业链上溯和下溯无限扩展,譬如,海尔冰箱和空调吸引了三洋.广州冷机.台湾瑞智压缩机等企业前来建立压缩机总装厂,压缩机总装厂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吸引了为压缩机制造配套的电机厂.漆包线与热保护器厂等零部件厂前来〝挂靠〞;而这些零部件厂又吸引了五金件冲压.钢板剪切.铜材等原材料与原材料基加工的工厂前来,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家电为核心的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在青岛及周边地区,已形成了年产压缩机1200万台的中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用压缩机配套基地,塑料配套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的全国最大的家电用塑料加工配套基地,钣金配套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的全国最大的家电用钣金加工配套基地等等. 即发模式是非典型的名牌叠加集群.全国针织行业综合实力第一的即发集团,虽然品牌还不太突出,但其制造能力却是世界级的,目前,即发年出口生产能力达到1.3亿件.正是这种世界级的制造能力,集聚了伊藤忠.东棉.丸红.三菱等国际名牌大公司前来合作搞面料和服装生产,形成了面料和服装两头的名牌集群,即发自己占据着产业链条的中心位置.即发这种把制造做成名牌进而集群名牌企业的做法,反过来可能又将加快即发品牌的成长速度.即发的这种集群模式的成功,为发展集群提供了多样的路径选择. 中船重工模式是典型的大项目集群.中船重工作为国内最大的造修船集团,民船产量约占全国的30%.这家中国造船业龙头计划总投资100多亿元在青岛建设9个大项目.随着中船重工的〝六厂四所〞武汉重工铸锻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武汉船用机械厂.重庆齿轮箱有限公司.陕西柴油机厂.武昌造船厂以及725研究所等有关研发机构新增的科研系统集成.大型船用配套总装能力,逐步向青岛转移,一大批配套厂和科研院所积极跟进,其他品牌企业也闻讯而来.2004年12月,中海油投资17亿元的海洋石油工程基地签约,中海油有关负责人说,选择在青岛建设海洋石油工程基地,就是为了与世界级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联合,打造全球最大的海洋石油工程基地.目前以中船重工为龙头的造修船产业群,集聚了国内的重点配套企业和研究机构. 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和发展,使青岛市产生了巨大的产业吸引力和滚雪球效应,促使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六大产业集群已经成长为青岛工业的核心力量,强势拉动着青岛经济.经过近几年的苦心经营,去年六大工业产业集群在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已超过50%,预计到2010年达到1万亿元.届时,石化.汽车.造船.电子.家电.港口六大产业集群将基本形成规模,产值比重占到全市工业的70%左右.二是有效地加快了农村的工业化进程.正如杜世成所说,〝青岛加快产业集群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城市大工业向农村扩散和渗透的过程,有力地拉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目前,青岛的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红星化工等大企业都在本地以及全国各地农村建立了许多工业园区,新引进的内外资大项目绝大多数也建在农村,这样使农村具备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产业大军.青岛郊区电子家电.机械制造等总产值亿元以上的经济板块现已达到20多个,呈现出新的〝青岛现象〞 <<[推荐]青岛: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5.31•【字号】青政办字〔2024〕21号•【施行日期】2024.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21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5月31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到2026年,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高能级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海洋大模型与重点行业大模型国内领先,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赋能应用生态更加完善。

——创新能力。

打造2—3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榜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任务15项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集群发展。

打造10个左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赋能应用特色园区,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企业,加快构建资源集中、合作高效的产业集群。

青岛大调研报告(一)2024

青岛大调研报告(一)2024

青岛大调研报告(一)引言概述:青岛是一座位于中国东海岸的美丽城市,也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为了深入了解青岛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

本报告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对青岛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期为青岛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

正文:一、经济发展1. 青岛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其GDP持续增长,已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引擎。

2. 企业发展方面,青岛拥有众多知名大型企业和科技园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

3. 旅游业的兴盛,使得青岛成为一座吸引海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4. 青岛港的发展,使得青岛成为中国东北及沿海地区的重要进出口港口,为物流产业提供了便利。

5. 在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上,青岛积极推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科技创新1. 青岛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孵化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

2. 特色产业方面,青岛以海洋科技为核心,已经成为海洋科研和工程技术应用的重要基地。

3.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为青岛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4. 青岛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在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为青岛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5. 科技创新的推动,进一步提升了青岛的整体竞争力和知名度,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传承1. 青岛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保留了众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迹和建筑。

2. 文化活动的举办和传承,使得青岛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

3. 青岛的音乐和舞蹈艺术水平在全国享有盛誉,各类文艺团体活跃,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4. 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合作。

5. 为了传承和保护青岛的文化遗产,青岛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和保护工作,并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化城市。

青岛近五年取得的发展成就

青岛近五年取得的发展成就

青岛近五年取得的发展成就
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走过了极不平凡、更显非凡的五年。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017年,青岛经济总量首次挺进“万亿俱乐部”;2019年,突破1.1万亿元;2021年,更是首次跃升至14000亿元以上。

- 开放能级不断放大:2021年,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8498.4亿元人民币,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

- 新旧动能持续转换:2021年,青岛“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由2019年的44.6%提升至50.4%,经济新驱动力不断巩固增强。

-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3.6:38.0:58.4,调整为2021年的3.3:35.9:60.8。

这五年,青岛的高质量发展足音铿锵,城市体量不断增长,开放能级持续放大,新旧动能持续转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蓝色经济区:青岛产业转型模式、路径与重点

蓝色经济区:青岛产业转型模式、路径与重点

形态, 陆海一体发展不仅满足了科技、 经济与社会在转型期 的互动, 而且确立了 作为蓝色经济区产业转型的内生变量的 地位。 从发展的角度上看, 陆海一体的互为需求不仅包括
结 构优化 、 科技变 迁和 制度创 新, 还包括 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 战略 目标、 运作 机 制等之 间的配 置关 系。 这种 关系并不限于 在 自 和 社 会资源 的 约束 下进行 代 际之 间的 安排 , 是在 然 而 经济、 技与社 会的 战略层面 , 出科 技、 济与 社会在 总 科 做 经 量、 构、 结 效益 和代际兼顾 等 目 标之 间的战略配置 【 2 】 。
势互补、 互为依托, 实现共同发展 。 将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 开发和陆地科技创新支撑 、 产业结构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 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陆海一体的创新域; 依靠科技创新,
改 变靠 资源 高消耗 、 境高 污染 来换取 经济发展 的模 式 , 环 进 行 陆海 产业转 型和 结 构调 整 升级 Ⅲ 重 点 发展 先进 制 造 。 业和 现代服务业 , 构建 现代海洋产业体 系, 形成具 有 自 主知 识产权 的杨 争力 、 可持 续发展 的蓝色 经济转型 升级模式 ( 见图1 。 )
海洋资源优势只有在海陆经济联动中, 才能充分发挥; 陆域 经济的发展制约只有在海陆经济互补中, 才能逐步消除。 蓝
色经济 区的 形成是 一个 陆地 资源 到海洋 资源开发 利用的渐 进 发展 的过 程 。 世界上 没有一 个 国家 不是首先 实现 陆地 及 沿海地 区的工业化, 完成 原始 资本积 累, 然后才转 向海洋 资 源 的开发利 用以及 经济 空 间的扩 张和 投入 。 为基 本 战略 作
进、 调发展 的格局 。 协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国加快产业转型 各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3.13•【字号】青发改规〔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青发改规〔2024〕1号各区(市)发展改革局、有关功能区经济发展部门:为进一步规范我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培育工作,我们制定了《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经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3月13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认定第三章运行管理第四章评估评价第五章附则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青财经委发〔2023〕3号)等文件精神,提升我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以下简称赋能中心)的评选认定、运行管理、评估评价等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赋能中心是指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等独自成立,或联合具有相关赋能实力的智库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共同成立的,围绕全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为我市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咨询服务、转型生态产品设计、行业解决方案编制等服务的组织。

第二章申报认定第四条赋能中心认定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开展认定工作。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向社会公开发布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条件、材料要求等事项。

第五条各区、市发展改革部门及相关功能区经济发展部门是辖区内赋能中心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区、市主管部门)。

赋能中心申报单位向各区、市主管部门提出申报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申报书。

从青岛看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从青岛看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Vo1 9 No .1 .2
Jn 0 6 u .2 0
从 青 岛看 加快 产 业集 群 发 展 的思 路
姜 红
( 岛 市社 会科 学 院 编辑 部 , 青 山东 青 岛 2 6 0 ) 6 0 3
摘 要 : 业集群 对 经济 的促进 作 用在 国 内 ̄ f 产 [a济发 展 的 实践 中已得 到广 泛认 同。企 业群 集发 展 相 对 于单 -
( ) 一 产业 集群 的定 义与形 成


规模 经济 。集 群 内的企业 可 以共 享基 础设 施 , 使原 材
料采 购 、 售规模 化 , 业 之 间 通过 转 包 、 略联 盟 、 销 企 战
产业集 群 (n u t a C u tr , 称 产 业 群 、 Id sr l lse ) 也 i 产
维普资讯
第 1 卷 第 2期 9 20 0 6年 6月
眚 取甚 术争 学报 专 截 ,
J u n lo n d o Vo a in la d Te h ia l g o r a fQig a c to a n c nc lCol e e
时, 企业 之 间关联性 的特 点 容 易 促 进 相 互 学 习 , 群 集 内的竞 争压力 、 同类 企 业压 力及 持续 比较 构 成 了产业
模 经济 与外部性 、 关 延 伸 产业 的支 持 、 商 直 接投 相 外
资 以及 企业 家 精 神 、 制度 与 政 府 政策 。 内外 实践 国 2
产业 集群能 够促进 集 群 内企 业 的合作 与交 流 , 可 以发挥 规模 经济 和范 围经 济效益 , 产生 强大 的溢 出 并
品牌优 势 。国 内外 许 多 产业 集 群 都 经 历 了从 品

青岛发展调研报告(一)2024

青岛发展调研报告(一)2024

青岛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概述:青岛是山东省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经济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

本文通过对青岛的发展进行调研,分析了其经济、产业、科技、教育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青岛的调研,可以揭示出其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青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文:一、经济发展1. 青岛的GDP增长情况2. 青岛的产业结构和主要产业3. 青岛的对外贸易和外资引进情况4. 青岛的金融服务业发展5. 青岛的人才引进和创业环境二、产业发展1. 青岛的制造业发展情况2. 青岛的服务业发展情况3. 青岛的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4. 青岛的海洋经济发展5. 青岛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三、科技创新1. 青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2. 青岛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3. 青岛的科研院所和大学科研力量4. 青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项目5. 青岛的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发展四、教育发展1. 青岛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学科建设2. 青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3. 青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4. 青岛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5. 青岛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城市规划1. 青岛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2. 青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交通规划3. 青岛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4. 青岛的城市公共设施和社区建设情况5. 青岛的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总结:通过对青岛的发展调研,可以看出其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序推进。

青岛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建设的目标。

青岛形式分析报告

青岛形式分析报告

青岛形式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青岛市的形势进行分析和评估,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二、经济分析1. GDP增长青岛市的GDP增速在过去几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速达到X%。

这主要得益于青岛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

2. 产业结构青岛市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目前,服务业已成为青岛市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产业。

3. 就业状况青岛市的就业状况稳定,就业率较高。

然而,随着技术和产业升级,劳动力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社会分析1. 人口组成青岛市的人口规模庞大,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青岛市人口的流入和增长速度都在加快,人口密度较大。

2. 教育水平青岛市教育水平较高,拥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人才培养基础雄厚,为青岛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社会福利青岛市注重社会福利建设,提供普惠性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

医疗保健、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得到较好的保障和覆盖。

四、环境分析1. 空气质量青岛市的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良好水平,基本保持着清新宜人的环境。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

2. 水资源青岛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已建立起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机制。

然而,随着城市用水需求的增加和水资源利用的过度,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供应短缺的问题,需要加强节水意识和管理。

3. 生态环境青岛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山水相连,生态环境良好。

为了保护和维护青岛市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

五、政策建议1. 继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青岛市应继续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青岛市民营经济半年报发布

青岛市民营经济半年报发布

青岛市民营经济半年报发布作者:聂艳林来源:《商周刊》2024年第16期7月29日,青岛市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民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动能加快成长,主力军作用持续凸显,发展韧性有效增强;青岛市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12.4万户,占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户数的99.5%,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较去年同期前进2位。

民营经营主体总量扩容创业密度稳中有增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12.4万户。

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4.5万户,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户数的98.5%,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较去年同期前进1位。

截至6月末,全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10.0万户,同比增长1.8%,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8.4%。

其中,实有民营企业78.7万户,同比增长3.7%,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5.8%。

从创业密度看,截至6月末,每万人拥有民营经营主体2025户,较上年同期提高34户,位于西安(2405户)、深圳(2364户)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759户,较上年同期提高27户,位于深圳(1418户)、广州(1095户)、厦门(824户)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

民间投资表现活跃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8%,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7.7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1.4%,比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

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3460个,拉动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民营企业进出口3026.2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9.1%,高于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14.1个百分点。

其中,民营企业出口1900.4亿元,同比增长11.8%,占比74.7%;民营企业进口1125.8亿元,占比61.4%。

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2.0万户,占全部进出口企业的比重为89.6%。

新吸纳就业持续向好连续36个月保持80%以上今年上半年,青岛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15.4万人,同比增长4.1%,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比重为83.1%,新吸纳就业占比连续36个月保持在80%以上,民营经济继续发挥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青岛产业的发展趋势

青岛产业的发展趋势

青岛产业的发展趋势青岛作为中国的重要沿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等方面探讨青岛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青岛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宏观经济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首先,青岛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呈持续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其次,青岛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逐渐增加,已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再次,青岛作为沿海城市,拥有发达的港口和航运业,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推动青岛经济增长。

二、制造业发展趋势制造业一直是青岛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未来几年,青岛的制造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并且向高端制造业升级。

具体来说,青岛的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成果,未来将继续发展。

同时,青岛还将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制造业,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服务业发展趋势服务业是青岛经济的新的增长引擎。

未来几年,青岛的服务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特别是金融、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服务业,将成为青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青岛的金融业已经初具规模,未来将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青岛。

同时,青岛的旅游资源丰富,未来将加大旅游服务业的开发力度,打造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四、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青岛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未来,青岛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和引进高科技企业和人才。

青岛已经形成了一批优秀的企业研发中心、孵化器和创新平台,将继续促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青岛的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五、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随着新经济的崛起,新兴产业也在青岛得到了快速发展。

未来几年,青岛的新兴产业将持续发展,成为青岛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特别是互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青岛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潜力的企业,并且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青岛历史城区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青岛历史城区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青岛历史城区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青岛历史城区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一、引言青岛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发展机遇的现代化都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名牌企业众多闻名全国的青岛市,其产业结构正从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即发“六朵金花”为代表的“轻型化”向“集群化”转变。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青岛西海岸采访过程中发现,随着中石化1000万吨大炼油、丽东化工等项目陆续在这里安营扎寨,该市已初现了石化、造船、汽车、家电、电子和港口六大产业集群轮廓。

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集群是最具战略意义的选择,只有顺应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形成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才能降低成长成本,提高要素效率,才能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这是青岛在结合自身综合条件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全市未来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01年以来,青岛的GDP始终保持15%以上的增速。

去年,青岛依托大企业在工业经济上实现了“三突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利税突破200亿元,利润突破100亿元。

大企业既是青岛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也在产业配套上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青岛市家电产业集群中,仅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龙头企业就带动了800多家配套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制定了《鼓励大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出台了22条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大企业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发核心技术,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向上下游产业延伸。

同时,在石化、造船、集装箱等领域培育大公司大集团,进而培育大企业后备梯队,形成梯次发展的优势企业群体。

发展产业集群,最忌讳政府行为的偏差。

譬如,延续计划经济下发展“支柱产业”的套路,或者搞一个专业化工业园把相关的企业都弄在一起的做法。

青岛在确立集群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不是人为扶持哪个企业,而是充分尊重市场竞争法则:这些龙头企业要么是激烈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佼佼者,要么是国家特大型企业的重点项目,都是有着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集群效应。

这种顺势而为而不是拔苗助长的尊重规律的态度,大大增加了产业集群的成功率。

去年,青岛市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出来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称号和“企业家最满意奖”。

目前,青岛已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朗讯、LG为核心企业的家电电子产业群,以大炼油、二甲苯、芳香烃和PVC为核心产品的石化产业群,以轿车、轻重卡车、客车及车辆零部件为核心产品的汽车产业群,以集装箱船、游艇及船舶零部件为核心产品的造船产业群,以港口运输、集装箱作业等现代物流、临港加工分拨、港务机械制造为核心行业的港口经济产业群等六大集群。

产业集群基本上呈现了三种模式:海尔模式、即发模式和中船重工模式。

海尔模式是典型的名牌叠加型的集群,以三洋、爱默生为代表的一大批名牌企业集聚在海尔周围。

目前,海尔在青岛及周边地区累计吸引供应商74家,其中有海外知名企业33家,国内龙头企业24家,许多国际和国内大企业纷纷把代表核心技术水平的研发中心转移到青岛,从而搭建出一个集研发、制造、采购、物流等于一体,辐射力巨大的产业平台。

同时,海尔千万级别的制造规模,使产业链上溯和下溯无限扩展,譬如,海尔冰箱和空调吸引了三洋、广州冷机、台湾瑞智压缩机等企业前来建立压缩机总装厂,压缩机总装厂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吸引了为压缩机制造配套的电机厂、漆包线与热保护器厂等零部件厂前来“挂靠”;而这些零部件厂又吸引了五金件冲压、钢板剪切、铜材等原材料与原材料基加工的工厂前来,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家电为核心的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在青岛及周边地区,已形成了年产压缩机1200万台的中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用压缩机配套基地,塑料配套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的全国最大的家电用塑料加工配套基地,钣金配套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的全国最大的家电用钣金加工配套基地等等。

即发模式是非典型的名牌叠加集群。

全国针织行业综合实力第一的即发集团,虽然品牌还不太突出,但其制造能力却是世界级的,目前,即发年出口生产能力达到1.3亿件。

正是这种世界级的制造能力,集聚了伊藤忠、东棉、丸红、三菱等国际名牌大公司前来合作搞面料和服装生
产,形成了面料和服装两头的名牌集群,即发自己占据着产业链条的中心位置。

即发这种把制造做成名牌进而集群名牌企业的做法,反过来可能又将加快即发品牌的成长速度。

即发的这种集群模式的成功,为发展集群提供了多样的路径选择。

中船重工模式是典型的大项目集群。

中船重工作为国内最大的造修船集团,民船产量约占全国的30%。

这家中国造船业龙头计划总投资100多亿元在青岛建设9个大项目。

随着中船重工的“六厂四所”——武汉重工铸锻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武汉船用机械厂、重庆齿轮箱有限公司、陕西柴油机厂、武昌造船厂以及725研究所等有关研发机构新增的科研系统集成、大型船用配套总装能力,逐步向青岛转移,一大批配套厂和科研院所积极跟进,其他品牌企业也闻讯而来。

2004年12月,中海油投资17亿元的海洋石油工程基地签约,中海油有关负责人说,选择在青岛建设海洋石油工程基地,就是为了与世界级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联合,打造全球最大的海洋石油工程基地。

目前以中船重工为龙头的造修船产业群,集聚了国内的重点配套企业和研究机构。

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和发展,使青岛市产生了巨大的产业吸引力和滚雪球效应,促使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六大产业集群已经成长为青岛工业的核心力量,强势拉动着青岛经济。

经过近几年的苦心经营,去年六大工业产业集群在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已超过50%,预计到2010年达到1万亿元。

届时,石化、汽车、造船、电子、家电、港口六大产业集群将基本形成规模,产值比重占到全市工业的70%左右。

二是有效地加快了农村的工业化进程。

正如杜世成所说,“青岛加快产业集群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城市大工业向农村扩散和渗透的过程,有力地拉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目前,青岛的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红星化工等大企业都在本地以及全国各地农村建立了许多工业园区,新引进的内外资大项目绝大多数也建在农村,这样使农村具备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产业大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