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七、八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解释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意义。
2.学会制作简单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呈现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简单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实例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是用来表示统计数据的一种形式,通过折线的连线展现数据的变化趋势。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统计图的作用和分类。
第二步: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10分钟)1.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结构和意义。
2.解释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注意折线的走向和变化。
第三步: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20分钟)1.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练习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第四步:数据分析和讨论(1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不同数据对应的折线走势,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2.引导学生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
第五步: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数据变化,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六、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巩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选择一个喜欢的主题,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制作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通过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熟悉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实例训练和课外拓展,增强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导学案
1. 口算课本中120页第1题,填写在课本中。
2. 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3.说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源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
4.归纳总结: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 )计算出积,再看( )中一共有( ),就从积的( )边数出( ),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 )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6.什么叫循环小数?
二、基础练习。
1. 列竖式计算,最后一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06×25 0.29×0.07 6.21÷0.03 1.3÷0.03
2. 脱式计算。
32.4-12.4×1.8 3.5÷0.14-12.6
3.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0.25×32×1.252.85×5.2+2.85×5.8-2.85
5. 卖香油的李大妈要将3.2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装0.6千克,她需要准备几个瓶?
6. 用一根16米长的彩带打蝴蝶结,一个蝴蝶结要用0.7米彩带,这根彩带可以打多少个蝴蝶结?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先去掉( )的小数点,看原来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 )移动( ),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补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 )的小数点( )。
5.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3.6÷0.25÷0.40.59×98
4. 完成课本120页第2题。
三、达标检测。
1、0.369×2.4的积有( )位小数。
2、0.864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1、观察物体。
1课时2、练习二。
1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观察物体P2例1例2 练习一1、2、3题编写人学习目标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难点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准备5个小正方体学具;2、自学课本P2例1、例2内容。
按要求摆一摆3、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合作互助学习】1、摆一摆、看一看: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按照试着按课本P2的例1的(2)的要求摆一摆、看一看,通过观察、体验自己的猜测、判断是否正确?2、猜一猜、摆一摆:小组合作猜测课本P2例2的3个形状可能有哪些摆法?试着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不是这样的?3、摆一摆、画一画: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你所说的形状是在物体的什么位置观察的?画出你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全部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设计了3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分析例1是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例题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现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数据分析观念。
学情分析学习知识经验: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科能力水平:学习和认知活动由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学生具有一定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发展路径:(1)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重视算理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利用合作学习,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目标确定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人。
师:同学们,你们家有几口人?那你知道我们全国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师:那你知道近24年全国总人口数有什么变化吗?可以怎样统计?生:网上搜索近24年的全国总人口数,进行比较生:可以用统计表、统计图。
师:对的。
这里是1998-2021年全国总人口数的统计情况。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国总人口数越来越多。
生2:可以绘制条形统计图,更清晰。
最新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这是一份最新版本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涵盖了全册内容,适用于最新最新版本的人教版教材。
本教案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是教学设计,其中包含了数学下册各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
对于每一章节,教案
都列举了详细的教学步骤和相关教学素材,并提供了重点难点的解
题方法和题讲解,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上课。
第二部分:教学反思
第二部分是教学反思,其中包含了对每节课的实施情况的总结
和反思,包括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这
一部分的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进行反思和
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案中还包含了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例如小组合作、问答游戏、听写等,旨在帮助教师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并更好地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
总之,本教案是一份实用性很强、
结构清晰、内容详尽的教学指导资料,对于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七单元-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导学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第七单元-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导学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知识目标1.掌握用各种单位来测量物体的体积;2.学会用火柴棒、扑克牌等不规则物体来测量物体的体积;3.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三、重点难点1. 了解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体积是指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一般用“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等单位来表示。
计算物体体积的公式是“体积=底面积×高”。
2. 掌握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物品代替,例如火柴棒、扑克牌等。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量:•将小物品整齐地堆在一起;•测量一下它们的高度,得到高度h;•估计一下小物品的平均厚度t;•测量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得到底面积S;•计算体积,即V=S×h×t。
四、拓展练习1.选择题(1)用什么单位表示体积?A. 米B. 升C. 立方米D. 重量(2)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应该注意什么?A. 是否整齐排列B. 物品的大小C. 底面积和高度D. 颜色和形状(3)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A. 6厘米B. 9厘米C. 12厘米D. 36厘米2.计算题(1)小明想用扑克牌来测量一本课本的厚度,他使用了200张扑克牌,每张扑克牌的厚度是0.1毫米,课本的高度是20厘米。
请问课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解析:课本的厚度=200×0.1=20毫米(2)小明用火柴棒来测算一根细长的铁丝的长度,他测得火柴棒的数量是100个,每个火柴棒的长度是1.5厘米。
请问铁丝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解析:铁丝的长度=100×1.5=150厘米五、思考问题1.什么是体积?我们为什么要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2.你知道如何用立体图形的底面积和高来计算体积吗?请举例说明。
3.你用过什么物品来测量物体的体积?你觉得这种方法比用尺子方便还是不方便?为什么?4.当我们在进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时,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为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通分练习课
7、完成课本P76练习十八第7-12题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教学反思
第17课时通分练习课
学习内容
通分练习课复习P73-74例4例5和练习十八第7-12题
编写人
学习目标
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正确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进行通分。
重难点
通分的含义和方法,公分母的确定。
导学流程
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1、比较下列各组两个分数的大小。
○ ○ ○
2、能不能直接比较最后两个分数的大小?为什么?怎样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 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 ), 、 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 ), 和 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 )。
2、两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51,这两个质数是( )和( )。
3、a是b的5倍,a、b两数的的最小公倍数是()。
4、通分(写出过程)
和 1 、 和
5、某班同学如果分成9人一组或者12人一组,结果都正好分完。已知这个班的人数在50人以内,请问:这个班有多少人?
3、约【合作互助学习】
1、通分。(写出过程,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和 和2
2、 、1 和 的公分母是()。
【展示引导学习】
1、展示自主学习、对学、群学中的内容。
2、把下面的五个分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评价提升学习】
1、下面的分数都是最简分数(a、b不为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通分
4.我还有()不明白。
5.先把下面的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再比较大小。
和 和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最小公倍数的相关= >黄豆
3.相等同分母
4.略
5. = = > ,所以 > 。 = = < ,所以 < 。
9通分
项目
内容
1.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6和2025和3533和119和10
2.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经常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黄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 ,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 。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分析: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分数化成()的分数。
= =
= =
所以 ○ ,()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奇数、偶数和的性质。(教材第15页例2)》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二、合作释疑、互助研讨(对学、群学)
任务1:从题目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题目要求对奇数和偶数的和做一些探索,可以把问题表示成这样:
【分析与解答】
(1)随意地找了一些奇数和偶数,把它们加起来看一看。
例如,3+3=6,1+3=4, 2+3=5, 3+4=7,5+3=8……通过分析这些例子,总结出结论: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2)根据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依此类推,我们组总结出结论: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3)通过画图探究结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校本教材内部使用)目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 (3)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 (7)2.2、5、3的倍数的特征 (11)3.质数和合数 (15)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9)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3)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7)整理与复习 (3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 (41)2.真分数和假分数 (49)3.分数的基本性质 (53)4.约分 (55)5.通分 (63)整理与复习 (73)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图形的运动(三) (77)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83)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7)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91)综合应用打电话 (97)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99)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 (103)导学案的的设计与使用说明一、本导学案设计思路:设计了“课前预习、设疑导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延伸)、归纳总结、达标检测、课后反思”等环节。
二、在使用导学案时,建议教师根据个人的需要对导学案每个环节的设计情况进行删减或者增加,使之更能适用于自己。
三、使用中按照以下方法操作:1、课前: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下节课学习内容;学生课前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2、课中:(1)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导入新课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2)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结合本节课导学内容,有必要检测的可进行检测);(3)发挥好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进行组内、班级展示交流;(4)根据需要安排拓展提升(延伸)内容;(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6)学生完成达标检测,教师课堂上抽批小组长的达标检测,了解掌握学习效果,然后小组长检查组内达标检测完成效果;(7)少留或者不留课后作业。
3、课后:课后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学生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案(全册)(表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编写时间:年月日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二、探索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二、探索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这里就有很多轴对称图形,想一想,你们还能说出哪些对称图形呢?问题:这些图形的对称轴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让学生回忆并独立画出蜻蜓的对称轴,教师在前面做示范。
)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师:我们画出了这些图形的对称轴,老师这里有一个对称图形,上面画的是什么?仔细看看,虚线是?(图形的对称轴)A和A′,B和B′,C和C′字母对应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演示: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
活动:大家试一试画出其它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自己在书上画出图案的对称轴,教师巡视,给出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只要找到左边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就第二课时:旋转三、折一折、剪一剪。
总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1. 活动:画出对称图形师:我们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来画一画。
你能画出小房子的另一半吗?怎样能又快又准确的画出来呢?出示例题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看哪位同学画的又快又好!总结:利用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找关键点的对称点。
三、折一折、剪一剪。
师:我们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想一想,剪出的会是什么图案?(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教师引导)师:下面我们就自己来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图形,想一下,剪一剪,是自己想要的图案吗?学生自己在下面活动,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讨论。
可以了学生自己在下面活动,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认识旋一、认识旋转,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1.认识旋转,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师:我们已经认识的轴对称图形,还有观察钟表的表针旋转的过程,思考并理解相应的问题:(1)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转,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一些图案是利用某个图形旋转得来的,就好像时钟的指针,(出示教具钟表)你们能说出时钟的指针是怎么运行的吗?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个风车,它是由四个颜色的三角形组成的,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讲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课前热身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根据下面的分数把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教学内容知识点1: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产生。
把一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每份不能得到一个整体;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得不到一个整体;……这时,需要把一个整体(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就产生了分数。
2.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都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3)分数在直线上的表示。
根据分数的意义,在直线上用点表示所给定的分数或把直线上的点用分数表示出来。
典例剖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例1 你能举例说明61的含义吗?分析:我们可以画图来帮助说明。
解:如图,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6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圆形纸片的61;一条线段 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61;我们也可以将12颗糖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 成6份,每一份都是这些糖果的61。
解题技巧我们不仅可以将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将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例2 举例说明分数单位的含义。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解:例如,65的分数单位是61,它有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127的分数单位是121,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1和121都是分数单位。
解题技巧分母不同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也不同。
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
自我测量1、先读出下面各分数,再写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1)在生活垃圾中,废纸约占53。
5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一般人脚的长度大约是他身高的71。
71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3) 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1002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教师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
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二课时旋转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杀个设计图案。
3.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能够分析并解读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
4.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生绘制和理解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学生练习册、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3.知识点整理: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示范,教授如何绘制一条折线统计图,包括横纵坐标的标注、数据的描点和折线连接的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刻度的选择和标注的准确性。
3. 练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让学生分组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练习,可提供一些实际数据供学生绘制。
•老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反馈。
4. 数据分析及讨论•让学生分析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5.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练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数据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多多实践,提高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交回。
•提醒学生注意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以便下节课复习和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通道县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学生用)研究内容课前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P104页例1及做一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研究时间做阶段生学案【研究目标】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能读懂折现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现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研究重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制作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研究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推测。
【预要求】1.预课本并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和课本中的简单练。
2.在不懂处、重难点处做上记号。
课中一、挑战记忆挑战开始了,加油!我们以前研究过哪些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挑战新常识1、教材104页这个统计图是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条形统计图。
这个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条形的()来表示数量的(),优点是便于()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可以发现()年的参赛队伍数量最少,()年的参赛队伍数量最多。
2、教材105页上面这个统计图是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单式折线统计图。
这样的统计图叫做()统计图。
我发现这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能反映数量的(),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
3、从这个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逐年(),()年和()年略有减少。
说明了()。
我会归纳总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而且能清晰地反映出数量的()。
挑战练一练:完成在课本105页上做一做,在小组内交换。
恭喜你挑战成功!三、挑战知识应用1、填空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而且能清晰地反映出数量的()。
2、某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学生人数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是()。
(2)XXX所在的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第2位,XXX是()个年级。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四、拓展提升下面是我国农村居民2005年—2011年年人均收入情况统计图。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导学案主备人:王孙兵张随东胡丹丹22、人物描写一组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二、独立自主学习——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我能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会给生字注音。
裤裆()破绽()扳倒()咕咚()趁势()挠( ) 拽()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3、写出写列词语的意思。
精神抖擞:手疾眼快:4、初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_____,《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___,《“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_____。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三个人物形象。
5、我能说出这个精彩片段的故事梗概:三、合作互助学习——同伴互助、交流分享四、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五、评价提升学习——及时测评、促进发展《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仅仅是《小兵张嘎》中一个精彩的片段,刻画的也是其中一个人物,请说说你还对谁感兴趣以及理由。
第二课时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二、独立自主学习——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难词。
2、这个精彩片段的故事梗概是什么?3、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画出给你感受的内容。
(用“从......中我读到......”的句式回答)(三)大胆想象学习表达1、交流《临时前的严监生》的学习情况。
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2、交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学习情况。
“凤辣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三、合作互助学习——同伴互助、交流分享四、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五、评价提升学习——及时测评、促进发展1.小练笔:写一段话,把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的外貌特点刻画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选试卷
课题 课时 主备人学习目 标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观察物体(1)第一单元第 1 课时欧俊审核人课型 新授课 江艳萍执教时 间执教人1、我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我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 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 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 学点习难 教点学准备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 自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 主 实自主学习的任务。
同时, 学 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 习 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 ︵ 和时间要求。
约7分钟︶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合 作 探 究 ︵ 约 1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 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 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 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 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0分钟︶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 图):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 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 决。
1汇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报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展 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示 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 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约10分钟 ︶达 标 检 测 ︵ 约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 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 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 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 讲解。
7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 视图保持不变。
五年级下册导学与训练答案
五年级下册导学与训练答案【篇一:2015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导学案1 草原一、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积累语言。
3.我能感受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
二、学习重难点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三、学时2学时四、知识链接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羊肉?。
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甜菜等。
课前独学独学任务123独学方法:独学检测1()()()()()()()2.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勒蒙)()3.课文讲了的事。
独学一问:课中导学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我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习过程一、教师导入二、独学展示读一读: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
写一写:渲毯勒吟迂襟蹄貌拘羞涩跤偏涯。
秀一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批一批: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交流、探究、合作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景物。
(2)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我体会到(3(教师点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2.教师小结。
第二学时学习目标学习课文2至5自然段,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探究交流1.读课文2至5自然段,课文主要写、、、四个场面,让我体会到。
2二、自我检测赞美了草原的()的团结。
三、学习收获草原美景——自然美(静态)欢迎远客草原一派美景草原亲切相见热情款待人情美(动态)蒙汉一片深情联欢话别学后收获(教后一得):﹡2丝绸之路一、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折线统计图
课时第七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
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我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推测,发展我的统计意识,提高我的统计能力。
3、我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中图例的作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学习难点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约7 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
堂及时辅导学困生。
自主学习教材第104、10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教材第104页的统计图叫统计图。
教材第105页的统计图叫统计图。
2、这两种统计图的横轴都表示,竖轴都表示。
3、统计图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
它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直观地看出。
4、请你把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完成。
合作探究︵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
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让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106、107页内容。
1、教材第106页中分别画出了2001-2002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
死亡人口数统计图,要想更方便的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的情况,我们应该用统计图来比较。
2、小组合作探究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在
小组内说一说。
3、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7页的统计图。
4、在小组内说说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它与
单式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5、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
数的变化趋势吗?
6、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汇报展示︵约10分钟︶
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
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
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
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
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
的经验。
各小组展示交流自己合作探究的收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有
要补充的意见,要大胆展示自己。
统计图中的折线全都是实线,很难进行区分,所以我们可以
用不同颜色的笔;同一支笔可以用虚线和实线做区分。
为了告诉
看图人每一条折线所表示的对象我们需要事先确定谁用什么线
表示,我们把它叫做图例,写在统计图标题的下面。
达标检测︵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选一选:我们在制图时要根据需要做出选择:
(1)()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2)()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3)朝阳小学要统计各年级同学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
( )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4)表示一年里12 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
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拓展延伸︵约6 分钟︶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习。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一张统计图中表示两组不同数量的折线统计图,我们把它叫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课后反思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数学广角--找次品
课时第八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
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
学习目标1、我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我能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学习难点尝试用“找次品”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天平、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约7 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
堂及时辅导学困生。
自主学习教材第11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少了的这瓶可以用、、……
方法,方法更加快速、准确。
2、如果利用天平怎样找出轻的那瓶?随意拿两盒放在天平上,
会出现几种可能?
3、请你用教材中的记录方法在下面表示出来:
合作探究︵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
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让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巡视帮助梳理分
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
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
能找出次品?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112页内容。
1、试试8个零件有几种分法,简单画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
2、表中那种方法需要称的次数最少?你们能发现什么?
3、小组合作用你们发现的方法找出9个、10个、11个零件中的1
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你们发现的方法找的次数也是最少吗?
小结:
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
的次数一定最少。
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
是次,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次……
汇报展示︵约10分钟︶
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
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
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
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
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
的经验。
分小组汇报。
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
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
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
的次数一定最少。
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
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
达标检测︵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1、一箱水果糖有7袋,其中6袋质量相同,另外有一袋质量轻一
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保证找出轻的一袋?
2、有8个外观一样的乒乓球,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比其他球
轻一些,用天平最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
3、现有10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
最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4、有13瓶水,其中12瓶质量相同,另外有1瓶是糖水,比其它略
重一些,用天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拓展延伸︵约6 分钟︶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师傅和徒弟一起做包子。
规定每只包子用的面粉一样重,并且要
求10只一笼。
一天师徒共做了5笼包子,其中师傅做了4笼,
徒弟做了1笼,但由于徒弟粗心听错了师傅的要求,每只包子都
少了10g。
你有什么办法称一次就能知道哪一笼包子是徒弟做的
吗?
板书设计
找次品
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
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