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语文教学中“合作与竞争”学习方式的建立与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合作与竞争”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楚雄市大过口乡民族中学:李正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与竞争”的教学机制,是有效激发山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
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教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要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和现代社会对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合作与竞争学习方式教学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本课题组前期工作的调查、了解和研究,我们一致认为本地区学生因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学习的积极性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我们力图通过各方面的研究,从个人的角度、家庭的角度、学校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综合剖析培养山区少数民族学习积极性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通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力求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活动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合作与竞争”学习方式的建立、操作与评价的问题,就成为了自己当前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
二、问题探因及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我国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但它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不能充分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可行性的尝试就是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来打破这种局面,特别是应该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建立科学而有效的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促进、评价机制,来弥补班级授课制存在的不足和空白。
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水平。“合作与竞争”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关注。一个人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除了个人要努力钻研和具备开拓精神之外,还要有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和与他人合作处世的能力及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具备了现代社会人才所应有的基本素养。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场所,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学生走出校门能否适应现代社会频繁的交往和激烈的竞争。这就需要从学生时代就具备一定的自信能力、交际能力及竞争合作意识。《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倡导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学生不会竞争、不善于和他人通力合作的局面,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相结合,旨在有效减少自己的劳动强度的同时,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
三、制定计划。
1、研究的目的。
试图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用实践诠释和验证《课程标准》关于合作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2、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实验法
②、实践—反思—总结
3、问题研究的阶段与进程。
①、准备阶段(一个月)
教师充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关注当代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研究成果与动向,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中逐步渗透基本的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的思想与方法。
②、正式实施阶段(五个月)
全面实行“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方式的推广于运用,注意积累、观察以及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总结、上报阶段(一个月)
对本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形成物化成果,上报结题。
四、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1、建立“合作与竞争”学习的基本体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业成绩和表现,把学生按“异质”分组:每4人为一组,各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成绩优劣搭配,适当考虑和照顾性格、爱好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匹配与兼容;基本做到各小组间的整体学习水平大致相等,便于公平竞争;同时建立小组概况表(表1);其次、全班根据教室、桌椅的配置分为垂直于黑板的四个大组,各大组包含三到四个小组,各大组设立大组长一名,各小组设立小组长一名,全班设立学习委员或科代表一名,形成相应的学习管理与网络(表2)。
“组内异质”,指的是每个小组间的成员学习成绩先进与后进生相互搭配,每个小组包含和存在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间同质”,指的是组与组之间的整体学习水平和能力基本一致,大致相当;“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内部进行通力合作,而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综合竞争。
表1:小组概况表
表2:学习组织管理网络示意图。
各成员小组大组学习委员
2、落实“合作与竞争”的学习过程。
(1)、学习方式的宣传与管理人员的培训。
学习方式的宣传:新的学习方式的建立、推广与形成,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渗透、运用的同时,还需要教师旗帜鲜明地介绍和讲解宣传有关学习方式的知识(例如):什么是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怎样进行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教师将怎样进行评价等等。
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指学习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学习委员、大组长、小组长。其基本职责和要求是:
①、学习委员:负责全面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传达科任教师的要求与任务,收取作业与发放作业,积极向老师反映班内学生的学习动向、提出意见与建议,具体负责监督和检查4位大组长的基本常规和各种学习任务的完成落实情况。统计本班各次考试成绩,并作简单地分析。
②、大组长:具体负责自己所辖的三位小组长的基本常规和各种学习任务的完成落实情况的监督。
③、小组长:统筹小组内各项学习任务,带领小组成员预习,组织成员交流讨论,检查小组成员写字、背诵、朗读、作业、周记等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与完成情况,简单地分析本组学习成绩并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向科任教师反映组内学生的学习动向等。
(2)建立基于学生合作与竞争学习的教学策略(以一篇课文的教学为例)。
模式:自学---反馈---定向---互动---巩固---检测
①、自学——学生自主和合作完成
目标及任务:能基本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学常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这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与预习习惯,在自主独立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预习。基本任务(参考):自读课文1-3遍,勾画本课生字和自然段;自读本课生字,了解生字及词语的音、形、义,不会读的及不会组词的,问组长;小组长教读生字及检查;小组长带领组员了解课文的文学常识(文章的出处、作者、国别或朝代、代表作等),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不懂的问题等。
②、预习反馈----教师主导
目标:通过随堂检测与诊断,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
检测方式:点名读课文、认读生字;介绍本文的文学常识;点名回答课文讲了什么;点名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③、定向—--教师完成。
目标: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根据预习反馈的情况和教学的重难点,迅速、准确地对本课的学习目标予以定位和明确,板书出示或口头说明。
④、互动---教学相长
目标: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训练,培养语感,积累语文素养。
这是课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个环节基本的教学任务是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和句子、渗透思想教育、进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用1-2课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创建直观的生动的教学场景,构建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以讲解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为主。教师的讲解要尽可能地少而精,要给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时间,不要频频喊停,尽可能地让学生说并且说完,不要当头喝棒。另外,为了避免优生主导和控制整个活动,要充分让每一个学生都唱主角,教师可以事先声明和指定后进生发言甚至进行组与组间的比赛,发言和比赛之前各组成员要齐心合力地指导好发言人,当好他的助手和参谋。
在这过程中,要在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围绕“文本”的对话与交流,让知识与技能在对话与交流中自然形成和提高。
⑤、巩固---小组合作完成。
目标:通过训练促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熟练巩固与形成,做到熟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