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东亚飞蝗蝗区分布及不同类型蝗区生态控蝗技术应用

合集下载

饲养蝗虫技术

饲养蝗虫技术

饲养蝗虫技术蝗虫俗称“蚂蚱”,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蝗虫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蝗虫的养殖技术飞蝗Locustamigratora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蝗虫,已知有10亚种,其分布遍及欧、亚、非、澳四大洲。

我国有3个亚种: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亚洲飞蝗L.mgratoriamgratoria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西藏飞蝗LocustamigratoriatibetnsisChen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区的许多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约521万hm2,经过贯彻“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1951~1997年间,全国已累计净改造蝗区面积367.8万hm2,使蝗区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70.6%。

现有蝗区县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8个减少到151个,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蝗虫的生活习性交配中的蝗虫蝗虫]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

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

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

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

幼虫只能跳跃,成虫可以飞行,也可以跳跃。

大多以植物为食物。

人们常说的蚂蚱(少数地方不区分大小都叫蚂蚱)只是蝗虫的幼虫,并不是单独的物种。

另有一种常见昆虫草蜢,又名蚱蜢,在中国北方也称蚂蚱,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蚱蜢亚科。

俗称扁担勾,常易同蝗虫幼虫混淆。

植食性。

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

每年夏、秋为繁殖季节,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发育时期之二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

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

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若虫”。

东亚飞蝗的治理与研究进展

东亚飞蝗的治理与研究进展

《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研究进展学校:河南农业大学学院:植物保护班级:12级植物保护四班学号:120711102154姓名:XXX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研究进展XXX(2012届植物保护专业4班)摘要:本文主要是就东亚飞蝗的发生、危害、预测预报、治理的有关情况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做论述性的总结分析。

关键词:东亚飞蝗;发生;预测预报;治理东亚飞蝗英文名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拉丁学名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害虫。

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

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

国外分布于印度、菲律宾、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

东亚飞蝗国内的分布区域属于中国东部季风带,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和广阔的平原区。

在地理位置上,东亚飞蝗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区北界在北纬42°左右,西界可沿渭河河谷延伸至东经106°58′的宝鸡,往东可达东经122°的山东胶东半岛,分布的南界至北纬18°10′的海南岛[1,2]。

分布区域海拔高度一般在200 m以下,发生基地多在海拔50 m以下的沿河、沿海、沿湖及内涝洼地。

此外,在云贵高原及黄土高原一些海拔400 m以上的河谷地带也偶有散居性东亚飞蝗分布[3]。

1形态特征1.1成虫成虫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以及中间型三种类型。

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了以后,个体间相互接触,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

1.1.1群居型体色为黑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常有黑色纵纹,体色较固定。

前胸背板中隆线较平直或微凹,雌成虫体长47.5~58mm,雄成虫为42~47mm。

前足与后足腿节长比值雌性为2.0~2.17,雄性为1.78 ~2.22,通常大于2。

前胸背板的形状较短,沟前区明显收缩,中隆线较低或中部微凹,前翅近圆形,后翅钝圆。

生态治蝗 实现可持续治理

生态治蝗 实现可持续治理

生态治蝗实现可持续治理人类自进入农耕社会,与蝗虫的较量已有数千年历史。

我国史书就有“飞蝗蔽日,赤地千里”的记载。

尽管目前已拥有化学、飞机、卫星定位等高科技治蝗手段,且各地全力组织防治,但近年来东亚飞蝗在我国山东、河北、河南、天津等黄淮海蝗区仍然年年偏重发生。

造成蝗虫连年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北方持续干旱。

近6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持续干旱,导致蝗虫孳生地域扩大,据初步统计,全国东亚飞蝗适生区达3300万亩,比10年前增加了近千万亩。

二是气候变暖。

近年北方蝗区普遍出现冬春季偏暖、夏秋季炎热的天气,使蝗虫的发育加快,繁殖力增强,蝗卵越冬成活率提高。

三是蝗虫具有很大的生物潜能。

蝗虫适应性强,食性广而杂,繁殖能力高,抗逆性强,并具有聚集、扩散、迁飞习性,可从异地、异国迁入。

近年来,中央和蝗区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蝗虫治理,明确了治蝗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

在技术上推广实施了以化学防治与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现了“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的总体目标。

但是,现阶段化学防治仍为蝗虫应急防治、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

就防治面积而言,化学防治比例约占85%,生态控制约占11%,生物防治约占4%。

众所周知,化学防治的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从长远看,要根治蝗灾,必须改变防治对策,加大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比重,不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化害为利、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事实上,近年来,在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的支持下,全国农技中心联合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依托当地植保部门,在重点蝗区建立了生态治理和生物防治技术示范区。

目前,全国示范面积分别达140多万亩和30多万亩,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如山东东营、河北黄骅等生态治理示范区的经验和技术,很值得总结和推广。

可持续治理是今后蝗虫防治的主攻方向,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技术和组织保障。

首先,必须始终明确,蝗虫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是中央和有关地方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不断增加投入,强化治理措施。

2023年农区蝗虫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农区蝗虫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农区蝗虫防控技术方案根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3年东亚飞蝗、西藏飞蝗和亚洲飞蝗总体中等偏轻发生,北方农牧区土蝗总体中等发生,其中,东亚飞蝗在沿黄滩区、环渤海湾以及华北内涝湖库区局部偏重发生,亚洲飞蝗在新疆农牧交错区以及东北苇塘湿地局部偏重发生,西藏飞蝗在金沙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等河谷地区局部偏重发生,北方农牧区土蝗在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蝗情。

为做好2023年农区蝗虫防治工作,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围绕“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迁入蝗虫不二次起飞”的总体目标,飞蝗达标区处置率达100%,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达到90%以上,生物防治占75%以上;土蝗达标区处置率达7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占75%以上,生物防治占70%以上。

二、防控策略强化“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贯彻“改治并举”的治蝗工作方针,加强蝗情动态监测,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在高密度发生区及时开展化学应急防治,科学选药、精准施药,推动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治理。

三、防控重点(一)东亚飞蝗。

重点防控区域为黄河中下游部分滩区、环渤海湾蝗区、华北和黄淮内涝湖库区及华南、海南局部蝗区。

(二)亚洲飞蝗。

重点防控区域为新疆阿勒泰、塔城、伊犁和阿克苏、巴音郭楞等以及中哈边境地区,黑龙江、吉林的苇塘湿地等。

(三)西藏飞蝗。

重点防控区域为西藏、四川、青海的金沙江、通天河、雅砻江、雅鲁藏布江等河谷地带。

(四)农牧交错区土蝗。

重点防控区域为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天山北部和东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吉林和辽宁西部、黑龙江中西部等地区。

(五)黄脊竹蝗。

重点防范区域为云南普洱、西双版纳等中老、中越、中缅边境地区。

(六)沙漠蝗。

重点防范区域为西藏、云南等中尼、中印、中缅边境地区。

四、防控措施(一)防治指标与适期飞蝗的防治指标为0.5头/m2,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的防治指标为10头/m2,防治适期为蝗蝻2—4龄盛期。

“3S”技术在蝗虫监控领域的应用概况

“3S”技术在蝗虫监控领域的应用概况

6 0一
叮I 一 恒划 【
2 2 l 1
世磬 业 W r gcte 震 od ruu lA i lr
20. 总30 09 ( 6) 4
蚰 ∞ ∞ ∞ ∞ o
G S强 大的空 间数 据处理功 能 。 I 对数
据资源进行定 点管理 。 综合 多种蝗虫
积累 , 才能 造成 严重 危害 , 如澳大 利 东 亚飞 蝗发生 面积逐 年增 加 ( ) 图1 ,
亚疫 蝗和 中 国各地 的土蝗 。
在 河北 、 东 、 南 、 山 河 天津 、 山西 、 陕
历史上 。蝗 虫给农 业生 产造成 西 、 徽 、 南 等 省 ( 安 海 自治 区 、 辖 直

些 国家发 生最 为频繁 ,危 害也最 区暴 发成灾 ,造 成几 百万公 顷作 物
重( 朱恩 林 ,9 9 。 19 ) 蝗灾可划 分为暴 和 草原受 到毁灭 性打 击 ,导致 了严 发性 和慢发 性两类 灾变类 型。暴发 重 的饥荒 ( 陈永林 ,0 2 。 中国成 20 )新
性蝗 灾 主要 由一 些 具 有暴 发 性 、 群 立初 期 , 亚飞 蝗在 中 国华北 、 淮 东 江
蝗 虫 是 世 界 性 的 农 业 生 物 灾 了重大 灾 害 .9 3年 至今 ,澳 大利 市 ) 后 多次发 生高 密度蝗 群 , 度 13 先 密
害 。每年 , 全世 界约 1 / 3的大 陆 , 近 亚疫 蝗在澳 大利 亚东 部 1 2次成灾 , 高 达 10 0 50 0头/ 0 ~ 0 m ,对农 业 生 1 0个 国家 和 地 区受 到不 同程 度 的 5次大暴 发 ( 0 朱恩林 ,0 1 。1 8 — 产造 成 了严 重威胁 ( 晓东 ,0 7 。 20 ) 96 冯 2 0 ) 蝗灾威 胁 ,其 中尤 以非 洲 和亚洲 的 19 9 0年 沙漠 蝗在 4 O多个 国家和 地

东亚飞蝗不同食料笼养试验研究

东亚飞蝗不同食料笼养试验研究

摘 要 : 在东 亚飞蝗示范试 验区内笼养试验结果表 明 , 东亚飞蝗喜食芦苇 、 稗草等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 , 不喜食苜蓿和香花槐等豆科植物 , 在东亚 飞蝗 灾区推广种植这两种植物可控制东亚飞蝗的发生。
关 键 词 : 亚 飞 蝗 ; 治 东 防
中图分类号 : 99 2 5 2 Q 6 .6 .
h een t e peee c s O te o l e e tn e h lg eae fo e t mi ao o xe d d i te pa ra o f nM g tr lc s . h t h n u i r y s
Absr c Th e to re a g ao y lc s f d i a t i sc r d o ti h e n tain a e ta t e ts n o nt mir t r o u m e n c p v t wa ade u n t e d mo sr to r a i l i y o k u Diti t fHe o src ,Do g i g Ciy h e r s lss o d t tt e o e ml ga o yl c t r frGr mi e u nd n y n t.T e u t h we ha r n r tr o ussp ee a n o sa h i mi
12 试 验地点 .
发 生最 重 、 发 频 率最 高 的 重灾 区。 由于该 区东 暴 亚飞蝗 连续多 年 大发 生 , 农 业生 产 和 农 民群 众 给 生 活带来 了较 大影 响 。为了从根 本上 治理东 亚飞
蝗 , 现可持续 稳定控 制 蝗 灾 ,0世 纪 8 实 2 0年代 以
WA G T n N og—w i, I i g ,C E h —q n e LU Q a H N Z i u n

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

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
成 虫 头下方。
群居型和散居行成虫的特征比较
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了以后 ,个体间相互接触 ,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 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
为害特征(附上图片)
成、若虫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 ,大发生时成群迁飞,把成片 的农 作 物吃成光秆 。
蝗蝻 孵化后 1~5 天 ,群集 于地 节 、草片 啃 食 ,造 成 寸 草 全 无 ,随 后 1~2 龄 向 田里迁移
(4)天敌(找具体实例)
捕食性天敌以捕食蝗虫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虫态为主,鸟类、两栖 动物和捕食性昆虫
寄生性天敌能够以蝗虫的不同虫态为寄主,从而育成一个或多个个体 或完成其生命史中某一个生长、发育阶段为特征。如一些真菌、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性昆虫都是蝗虫的寄生性天敌。
预测预报
加强东亚飞蝗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 关键性技术手段。
生活习性
2 取食
东亚飞蝗是植食性昆虫,属多食性。在自然情况下,其食料以禾本 科与莎草科植物为主。
喜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高梁等。
不喜食大豆、花生、甘薯、荞麦、芝麻、棉花、马铃薯、向日葵等 双子叶植物。
一至三龄蝗蝻食量较小,四龄后食量明显增加。
飞蝗自日出后半小时开始取食,16~17时是取食高峰期。阴雨天, 因空气湿度较大,蝗虫的取食量较少,甚至不取食。在17~36℃ 范围内,温度越高取食越盛,温度低于15℃或高于38℃时,取食 活动明显下降,甚至停止取食。
在25~40℃之间,最适温度为28~34℃。
2.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
温度
对蝗卵:极端低温可导致蝗卵自然死亡。而在我国东亚飞蝗发生区, 这样的极端低温很少出现,一般年份蝗卵都可以正常越冬。

浅论沿淮蝗区东亚飞蝗发生与防治对策

浅论沿淮蝗区东亚飞蝗发生与防治对策
pl l ol m,№ 8 t m ed h m t d o o t l f s t 咖 eh f nr i i m o o oo A ac Ia . om e
日y 1 1
sef ee ̄ .i 1
血i

W 妯
^ ] H a el e, s t n i vr A ii h i a c ̄g t y out Ox. m e 0 h Ⅻ ro cs c n e, m arl t al l I 唔 唧
■薹 受异 常 气候噩 农业生 态环境 变十 的影 响 , 年来 番 淮蝗 区 末亚飞 蝗呈 福氍 发 生 态 势。 笔者 分析 了 19 — 01 1 a 匕 近 90 20 年 2 -
问飞蝗发生消长度其重发原同, 从前瞻实际出发 , 通过日阃农药防治飞蝗药效试验等技术手段 , 出生态涪蛙与环保型农 药 提 的遵选, 实现 飞蝗可特续治理性的防治对策, 以特蝗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内。 关■词 沿淮蝗 压; 东亚飞蝗; 发生态势; 防治对策
1 飞奠 发 生情 况
半 1 ,0 次 9 年代 中每 2 发生 1 , 年代末至 20 年 1 a 次 9 0 01 a 发生 1 。19 年 3 次 94 代蝗虫发生后 8%完成生活史 ;95 0 1 9 ( ee)属 直 M ya] t 年 3代蝗虫 10 0%完成生 活史 。 出现商密度点 片 ;11 并 20 1
年3 代蝗虫 10 0 %完成生活史 , 飞蝗呈上升态势。 13 飞螭t发原 因分析 . () 1受冬 暖气候 的影 响 , 冬蝗卵死亡率低 , 越 成活率 高, 给夏蝗提供足够的虫源 。
11 东亚飞■生活史 .
东亚 飞 蝗[ouaMg t/ Lcs /a r t roa
翅 目蝗总科 飞蝗属 , 是繁殖力强 、 飞性特强 、 迁 食性杂、 发 育快、 危害重的一种不完全变态害虫 。在沿淮正常 1l t i 发 生2 , 1 代 第 代于立夏前后出土叫夏蝗 , 蝻历期 3 . d第 2 77 ; 代发生于立秋前后 为秋蝗, 虫螭期 2 . 。如 9 0 14d ~1 月气 温超过常年值 3 5 ~ 屯以上, 干旱旷 日持久可增发第 3 代。 以卵越冬 , 每年越冬卵在 5 月初孵化 出土 , 出土后蝗 蝻经过 5 次蜕皮变为成虫 , 7 于 月初交尾产卵 。7 月下旬 或 8月上旬秋蝗孵化 出土 , 1 月份 戚虫交尾产卵 , 到 0 卵于 土中越冬。据观察 , 东亚 飞蝗 卵无 休 眠期, 越冬 卵 产下 后, 温度在 l℃以上 , 5 土壤含水量在 8 ~ 2 % 2 %时, 胚胎就 可以开始发育。 12 近年沿淮东亚飞蝗发生回顾 . 安徽 省阜南 、 霍邱 、 上、 颍 寿县、 风台、 南市郊 6县 淮 ( 4 87lF蝗 区 , 市)5 6 . Ⅲ 2 紧挨淮 河 , 蝗蝻 密度高 的面积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随着“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对病虫害防治的需要,2006年以来随着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蔬菜、果树等鲜食农作物病虫害非化学农药防治的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根据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表明,物理诱控、昆虫信息素诱控、大敌昆虫、生物农药、农用抗尘素、驱避剂、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较前些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到2009年底全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0.51亿hm2次,占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的15%,防治总面积的10.4%。

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以及蝗虫、草地螟等重大害虫防治上,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生态控制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等环境友好型控害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不仅有效地减轻了病虫危害,保护了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显著地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为确保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做出了贡献。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来自]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

其内涵就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l 绿色防控技术种类及其应用状况根据2009年底对全国各地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摸底调查,当前应用面积较大,技术相对成熟的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有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等,现将部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整理如下。

沿海蝗区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产卵场所选择的Logistic回归模型

沿海蝗区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产卵场所选择的Logistic回归模型

osr dic d gvgt i pc s n es i , o rpre w t ot t t m dph s i t, H adognc be e l i ee t nsei dd nie sipoet s( a r ne c et, an y p ai v nu n ao ea ts l i e c n a5 l i n r m tr ndmc e e poe i suhs p n o hs p )i cat es a fout gp d , ee t n si ae)a i lf rpre ot l eadnr l e n os a a.D t o cs egos vgt i , o t mr i t s( o t o l ar a l ao l
m o li o sa r a de n c a t la e s
J n IRo g ,GAO Z n . a g ,XI o Y IDin Mo ’ ,Z NG Xin C u e gXin E Ba . u ,L a — E a—hn
1C lg Ze c ne adC e sr, i in ol efl i cs n hmi y X na gNom lU i rt,U u i 30 4, hn e o fSe t j r a nv sy rmq 80 5 C i ei a 2K yL brtr Mai ni n na c nea cl y Miir E uai O enU i rt o C i ,Qn do2 6 0 ,C i e aoao o yf reE vr metl i n Eo g , n t o dc tn, ca n e i hn n o Se c d o s f y o v syf a ig a 6 10 hn a 3Istto Z o g ,C i s cdm Si cs B in 0 0 0 hn ntue ol y hn e ae yo c ne, e g 10 8 ,C i i f o e A f e a

东亚飞蝗人工养殖技术

东亚飞蝗人工养殖技术

东亚飞蝗人工养殖技术王爱1,刘传艳2,潘静2,毕海玲2,闫亮3,于晓美3,袁玉峰4(1.日照市东港区林业局,山东日照276819;2.东港区南湖镇林业站,山东日照276819;3.东港区西湖镇林业站,山东日照276819;4.东港区和山镇农技站,山东日照276819)中图分类号:Q969.26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356(2008)06-0085-01收稿日期:2008-04-01东亚飞蝗manilensis (Meyen )别名蚂蚱、蝗虫,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

是我国发生的三大飞蝗之一,在我国大致分布在北纬42°以南的冲积平原地带,河北、山东、陕西、四川、甘肃均有发生。

为迁飞性极强的杂食性害虫。

东亚飞蝗老熟成虫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是上好的昆虫食品。

我们根据其繁殖量大、食性杂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利用人工防治捕捉到的老熟雌成虫,进行人工养殖,不仅促进了人工防治工作的开展,而且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东亚飞蝗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雄成虫体长33~48mm ,雌成虫体长39~52mm ,有群居型、散居型和中间型3种类型。

群居型,体灰黄褐色,前翅淡褐色,有暗色斑点,翅长超过后足股节2倍以上;散居型,头、胸、后足带绿色,翅长超过后足股节不到2倍,体色较浅;中间型特征常介于群居型和散居型二者之间。

头顶圆,颜面平直,触角丝状,前胸背板中降线发达,沿中线两侧有黑色带纹。

胸部腹面有长而密的细绒毛,后足股节内侧基半部在上、下降线之间呈黑色。

卵囊圆柱形,长53~67mm ,每块有卵40~80余粒,卵粒长筒形,长4.5~6.5mm ,黄色。

第5龄蝗蝻体长26~40mm ,触角22~23节,翅节长达第4、5腹节,东亚飞蝗在绿色植物多的地方体色多为绿色。

北京以北地区,1a 发生1代,黄淮海流域区1a 发生2代,南部地区1a 发生3~4代。

全国各地均以卵在土中越冬。

安徽省东亚飞蝗治理现状及可持续控制战略思考

安徽省东亚飞蝗治理现状及可持续控制战略思考

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防治服务 ,已成为 当地农作物病虫害
防治的一支重要力量。
1 改 善治 蝗手段 . 2
纪 8 年代中期 以来 , 0 受异常气候 、 农业生态环境变化 、 淮河 清障 、 退建, 以及已改蝗区退耕还湖 、 还草等因素影响 , 部分
已改造蝗 区出现反复 , 出现 了新的蝗区 , 并 蝗区面积 、 分布 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该省有宜蝗面积 9 8 m , 42 2除部分 6h
定位的信息数据输入蝗灾防治决策指挥系统 ( I) GS 进行决
1 东亚飞蝗治理现状
为控制东亚飞蝗危害, 实现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 安徽省 在蝗虫防治中认真贯彻“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 针 和“ 改治并举 , 根除蝗害” 的治蝗方针 , 探索 出了一套针对 不
策管理分析 , 再参考蝗虫发生防治的历史资料, 即可对蝗区
进行准确分类 , 为有针对性地指导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 1 建立蝗虫综合治理技术体 系 经过多年蝗虫防治实 . 3
同类型蝗区 、 不同蝗情 , 采取综合 防治措施 , 实施 区域 治理
的成功模式 , 取得 了显著成效 , 有效地减轻 了东亚飞蝗的发
生危 害 。
践, 建立了针对不 同类 型蝗 区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对一般 性蝗 区采取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措施 ,充分保护和利用蝗
1 . 建设地面应急防治站 。抓住国家实施植保工程的契 .1 2
机, 积极争取项 目, 在中央政府和省财政支持下 ,0 1 20 年以 来安徽省 1 个蝗 区已建和在建 的蝗虫地面应急防治站达 6
1 个 , 大地改善 了治蝗基础设施 , 中 9个项 目站建成 1 极 其
后仅 防蝗机动弥雾机就 购置了 2 0 0多台,显著增强了蝗 8 灾应急防治能力 。

消灭蝗虫的方法_怎样消灭蝗虫

消灭蝗虫的方法_怎样消灭蝗虫

消灭蝗虫的方法_怎样消灭蝗虫蝗虫俗称“蚂蚱”,对农、林、牧业造成很大的危害。

那么,该怎么消灭蝗虫呢?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消灭蝗虫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各位!消灭蝗虫的最佳方法农业防治⑴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⑵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⑶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生物防治⑴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

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

⑵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

天敌蝗虫天敌--蛙类蝗虫的天敌主要有蛙和鸟两大类,尤其是蛙类,与蝗虫生活在同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中--凡长有芦苇、杂草的低洼地、坑塘、沟渠等处,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场所,所以说,蛙类是制约蝗虫生息繁衍的先头部队。

据统计,一只青蛙一个夏季能消灭一万多只害虫;一只泽蛙,平均每天吃掉50只害虫,最多的可达266只;即使是身体笨乎乎的蟾蜍,夏季三个月也能捕食近万只害虫呢!照此推算,两平方米的庄稼地里只要平均有一只青蛙坐镇,便足以抑制跳蝻的生存。

蝗虫天敌--鸟类鸟类生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取食物,从食物中取得能源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碳水化合物是鸟类的主要热源,鸟类的体温比人类高,而且鸟类不停地飞翔、跳跃、捕食,也要消耗大量的热量,所以需要补充大量的饲料,否则影响鸟类的生长与育雏。

鸟类需要脂肪,如各种油料作物的种子:菜籽、葵花籽、芝麻、松子等。

脂肪可以维持鸟类的体温,保护内脏及保持羽毛的光泽等。

一些鸟类是杂食性的,也有的鸟专吃虫子,它们对保护生产及人类健康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窝大山雀在半个月的育雏期间约可吃2000个昆虫;一窝燕子,一个月可吃1200个蝗虫;一只啄木鸟一天可以消灭上百条藏在树干中的害虫,还可以保护它周围90亩森林免遭虫害。

燕鸟、大山雀和杜鹃也能消灭大量的鼠类。

鸟类资源是国家的巨大自然财富,它对保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

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综合防治技术
吕国强;王建敏;朱恩林;陈志群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黄河滩蝗区是我国三大类型蝗区之一,涉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4个省市的45个县(市、区),宜蝗面积46.7万hm2,占全国蝗区总面积的40%左右,是我国蝗灾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

多年来,蝗区各级植保部门对东亚飞蝗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实用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2005年以来,《飞蝗综合防治技术的集成与示范》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通过进一步协作攻关和技术改进,目前,此项技术已基本成熟,已在各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总页数】4页(P99-101,125)
【作者】吕国强;王建敏;朱恩林;陈志群
【作者单位】河南省植保植检站,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植保植检站,河南,郑州,45000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026;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2
【相关文献】
1.安徽省东亚飞蝗蝗区分布及不同类型蝗区生态控蝗技术应用 [J], 张启勇
2.中国东亚飞蝗新蝗区--海南热带稀树草原蝗区的研究 [J], 丁岩钦
3.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的发生与防治 [J], 张洪亮
4.黄河滩蝗区东亚飞蝗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J], 张洪亮;刘增忠
5.杀蝗绿僵菌油剂防治黄河滩区东亚飞蝗效果研究初报 [J], 李根林;程亚樵;夏立;马丽;孙斌;衡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蝗虫防治技术

蝗虫防治技术

蝗虫的防治技术(系统方法)蝗虫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蝗总科。

世界蝗虫种类有12000种以上,对农、林、草业可造成危害的约300多种;我国已知1000种以上,有害的约60多种[1],在广阔的农区、牧区及部分林区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蝗灾是我国农牧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也是世界性的严重虫灾。

在“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指导下,综合采用生态治蝗、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蝗灾治理措施,我国的蝗虫测报、防治和飞蝗发生基地的改造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绩[2]。

本文就我国蝗灾治理的主要措施加以综述和讨论,以期对治理蝗灾起到启示作用。

1 生态治理生态治理针对东亚飞蝗的不同蝗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草原蝗区)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学控制技术,如农业结构调整、水位调控、天敌保护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是长期控制蝗灾的有效途径[2]。

1.1 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复种指数,避免和减少撂荒现象.因地制宜,合理规化农、林、渔等产业。

在滩地种植芦苇、黄花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蝗虫重灾区种莲藕、养鱼等.充分利用蝗区自然条件,大面积种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飞蝗厌食作物,并对农作物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减少蝗虫食料,抑制蝗虫的发生[3]。

1.2 水位调控低洼内涝及滨湖、河泛等类型蝗区的改造,首先应从兴修水利入手,旱、涝、蝗综合治理。

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要注意排灌两方面的问题,要求大雨不成涝灾,无雨不怕旱。

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时,要抓紧时机,兴建或恢复农田排灌设施,做好山、水、田、农、林、路的综合治理[4].1。

3 植树造林在蝗虫发生基地大搞植树造林,使其密集成荫,绿化堤岸、道路,改变蝗区的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这样既绿化了环境,又减少了蝗虫发生数量[5];同时,植树造林还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提高蝗虫天敌存量和控制蝗虫种群.1。

4 提高蝗区植物多样性和覆盖度蝗区植物的多样性会延长蝗虫寻找食物的时间,植物的高覆盖度可减少蝗虫产卵的场所,这些措施都会有效地减少蝗虫的发生.同时,提高植被覆盖度和植物多样性还能提高一些蝗虫天敌的数量.1。

植保员个人工作总结(最新)

植保员个人工作总结(最新)

植保员个人工作总结1上半年的整个植保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八字方针,以局今年重点工作为切入点,认真做好植保服务这篇文章,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植保工作一是抓了病虫测报工作,截至现在,共发出病虫中长期预报9期,模式电报9期。

病虫情况发布全部电子化,并且在局的网上进行发布,提高了我局植保信息的覆盖度。

二是抓了重大病虫的监测防治工作,小麦条锈病、东亚飞蝗历来是我县的重点病虫。

针对这两种病虫危害重易爆发的特点,我站制定了小麦条锈病、东亚飞蝗的防治预案。

小麦条锈病自4月份开展调查到5月9日,共调查面积1000亩,及时的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当时情况。

东亚飞蝗防治工作采取了监测和重点挑治措施,全县4个重点蝗区自4月份开始都配备查蝗员,从挖卵到查残蝗开展了16次调查,向省市汇报蝗虫发育进度16次,防治情况6次。

6月28日残蝗情况调查,夏蝗防治总结已上报市局。

三是围绕特色品牌基地建设,做好植保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作。

在平阴县五万亩马铃薯(大白菜)品牌基地,我站推广应用高效低毒的辛毒乳油,以替代剧毒农药3911,进而使马铃薯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化的目的。

在平阴县沿黄设施蔬菜特色品牌基地,应用环保、高效的无公害黄板诱杀技术,以防治大棚蔬菜上的1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防治效果。

针对地瓜茎线虫病没有高效低毒农药的情况,在安城乡五彩地瓜基地,我站在小官村用阿维菌素高效低毒药剂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我们将根据试验结果,评价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价值,从而替代剧毒农药神农丹。

四是植保服务工作。

上半年接受农民上门和电话咨询128次。

随着人们对植保技术重要性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民上门的咨询是络绎不绝,不论大小问题我们都认真做好解答。

10次到地头进行指导,牢记农民事无小事,树立农业局窗口形象。

二、植物检疫工作做好检疫常规工作外,我站先后组织全站技术人员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红火蚁、黄瓜黑腥病、十字花科蔬菜根仲病、马铃薯甲虫进行了多次的疫情普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省蝗 区主要分 布 在淮 河 流 域 、 淮 、 湖 滩地 及 淮 沿 沿 北 内涝 洼地 , 涉及 沿 淮 地 区 的阜 南 、 上 、 邱 、 县 、 颍 霍 寿 风 台、 怀远 、 固镇 、 河 、 阳 、 五 凤 明光 、 长 1 个 县 ( 、 ) 天 1 市 区 以 及淮北 地 区的灵 璧 、 泗县 、 蛹桥 、 溪 4个县 ( , 1 濉 区) 共 5个 县 ( 、 17个 乡镇 。现 有蝗 区数 目 8 市 区) 9 7个 , 中较 大 的 其 蝗 区如 分洪道 、 垛 湖 、 东湖 、 山湖 、 家 湖 、 邮 湖 唐 城 荆 姜 高
术 。通过项 目实施 , 进一 步 明确 了我 省不 同生态 类 型蝗 区
分 布 , 建 了不同类 型蝗 区生态 控 制技 术 模 式 , 效 降低 组 有
了飞蝗 的发 生危 害程度 , 大减 轻 了 飞蝗 的 防治 压 力 , 大 取 得 了显著 的社 会 、 生态 和经济效 益 。
l 安徽省 东亚飞 蝗蝗 区分布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 学 通报 , n u A r SiB l 20 ,4( 1 A h i g .c. u1 0 8 1 1 ) i .
l3 8
安 徽 省 东 亚 飞蝗 蝗 区分 布 及 不 同 类 型 蝗 区 生 态 控 蝗 技 术 应 道滩 途 、 河堤 护坡 、 坝脚荒 地 以及河 流 特殊 地段 曲
延形成 的河湾地 区等 组成 。我 省较典 型的有 : 南 县的淮 阜 河 、 河分洪 道蝗 区 , 洪新河 、 等河流 的河 堤 内外滩 洪 怀 淠河 地 区等 。每 当汛 期 , 泄 分洪 来水 , 承 行洪 助 流 , 洪水 退 后 ,
全生 产 , 现 蝗 灾 的 长 期 可 持 续 治 理 ,02年 安 徽 省 农 实 20 委、 省发 改委 、 省经贸 委 、 省科 技厅 、 省财 政 厅等 五 委 ( ) 厅 联合下 发 了 《 于进 一 步 加 强 蝗 虫 灾 害 治 理 工 作 的 意 关 见》 省农 委制订 了《 , 安徽 省 20 20 02— 05年生态控 蝗 、 物 生 治蝗工作 意见 》 在 全 省 范 围 内开 展 实施 “ , 东亚 飞 蝗 生 态
不 同又 具有 两种类 型 , 类是 湖 水 与淮 河等 河 流相 连 , 一 如
女山湖 、 井湖 、 天 沱湖 、 岗湖 等 , 类 湖 区 的蝗 区面 积大 焦 这
等, 主要 分 布在 阜 南 、 上 、 邱 、 远 、 长 等 县 ( ) 颍 霍 怀 天 市 。
根 据东亚 飞蝗蝗 区形 成 因素 , 有 蝗 区分 为 河泛 蝗 区 、 现 滨 湖 蝗区 和内涝蝗 区三种 生态类 型 , 中河泛 蝗 区是 目前 主 其
关键词 : 东亚 飞蝗 ; 态控 蝗技 术 ; 生 安徽
中 图分 类 号
¥3 . 4 32
文献标识码

文 章编 号
10 7 3 (0 8 1 —13— 2 0 7— 7 1 20 ) 1 8 0
安徽 省是 全 国 东 亚 飞 蝗 (_c s gaoi m nln I ut mi tr a i . o a r a e s ) 点蝗 区省 份之一 , 亚飞蝗 造成 的蝗灾 与水灾 、 i重 s 东 旱灾
等湖 区和风 阳山水 库 、 釜山水 库等库 区。这些 湖泊 大 多与
淮河相 连 , ( ) 位 随 淮河 水 位 涨 落不 定 , 湖 库 水 湖滩 荒 地 、 湖滨 阶地在 大水年 份 淹没 、 干旱 年 份暴 露 湿生 杂 草 , 成 形
东亚 飞蝗发生 的重 要 场所 。滨 湖 蝗 区根 据湖 区水 源 性质
曾并 列为我 省农业 生产三 大 自然灾 害 。建 国初 期 , 省宜 我 蝗面 积约 2 6 0 m , 过几 十 年 的治 理 , 部 分 蝗 区被 17 0h 经 大 改造 成 了 农 林 牧 副 渔 生 产 基 地 , 目前 我 省 宜 蝗 面 积 约 9 28h 4 6 m 。为有效 控制 东亚 飞 蝗发 生危 害 , 障农 业 安 保
控 制和生 物防治项 目” 大 力推 广 生态 控蝗 和 生物 治 蝗技 ,
典型 的 如颍 上 县 唐 垛 湖 蝗 区 , 、 , 三 面分 别 相 邻 淮 南 东 北 河、 颍河 , 于淮 、 处 颍两河 的交汇 处 ; 蒙洼 、 润河 湾两 个蝗 区
三面 分别 由淮河 、 润河 环 绕 ; 家 湖 蝗 区东 、 、 三面相 姜 西 北 临淮河 。这些地 区都 是 国家设 置 的行 蓄洪 区 , 在汛期 水量 大的年 份, 需要破堤行洪 , 承蓄汛期洪水 。湖 区在洪 水退后 , 土地荒芜 , 杂草丛生或形成夹荒地 , 于飞蝗发生繁衍 。 有利 12 滨 湖蝗 区 . 滨 湖 蝗 区是 由沼泽 洼地 、 矿塌 陷 区等 煤 形 成 的一 连 串大 小湖 群 以及 兴建 水 利形 成 的水 库 库 区等 构成 , 如高 邮湖 、 山湖 、 园 湖 、 女 花 天井 湖 、 岗 湖 、 家湖 焦 蔡
滩涂 、 荒地杂 草丛生 。 由于 旱涝交替 频繁 , 被覆 盖率 低 , 植 东亚 飞蝗孳 生蔓 延 , 中连 片发生 。 集 1 1 2 行 蓄洪 型河泛 蝗 区 分 布范 围较广 , .. 面积广 袤 , 地 势相 对较低 , 处位置 临近 或相 依 河 流或 由河 流环抱 , 所 较
( 安徽 省植物保护总站 , 安徽合肥 20 0 ) 30 1

要 : 文介 绍 了安 徽 省 东亚 飞 蝗 蝗 区分 布 情 况 , 出 了不 同类 型 蝗 区 生 态控 制 技 术 模 式 , 出安 徽 省 通 过 大 力推 本 提 指
广 生 态控 蝗 技 术 , 效 地 降低 了飞 蝗 的 发 生 危 害 程度 , 得 了显 著 的 社 会 、 态和 经 济 效 益 。 有 取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