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法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2、干热消毒灭菌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烧灼法: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
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
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
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
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
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
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
焚烧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污纸、垃圾等,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使之炭化。
3、电热培养箱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4、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灭菌方法及适用范围
灭菌方法及适用范围灭菌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或去除微生物,以达到消除或降低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的目的。
灭菌方法可以分为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两大类。
物理灭菌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杀灭微生物,常见的物理灭菌方法有高压灭菌、高温灭菌、过滤灭菌、辐射灭菌等。
高压灭菌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将物体置于高压环境中进行灭菌的过程。
常用的高压灭菌方法有压力蒸汽灭菌和压力煮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多用于灭菌实验室器皿、制药设备等,适用范围广泛。
压力煮灭菌适用于一些高温不稳定的物品。
高温灭菌是指将物体在一定温度下暴露一段时间,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常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通常在160-180摄氏度下,使物品暴露一段时间进行灭菌,适用于一些烘烤不易破坏的物品。
湿热灭菌通常通过蒸汽灭菌器进行,适用于实验室器皿、医疗器械等。
过滤灭菌是将物体通过特定孔径的过滤器,将微生物过滤掉以达到灭菌目的。
过滤灭菌适用于一些热敏感的溶液、药液等。
辐射灭菌主要包括紫外线辐射灭菌和γ射线辐射灭菌。
紫外线辐射灭菌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灭菌,通常用于实验室的空气灭菌和工业生产中的水处理。
γ射线辐射灭菌适用于散装药物、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灭菌。
化学灭菌是通过化学药品的使用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灭菌剂有酒精、过氧化氢、氯化物等。
化学灭菌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消毒液、器械、表面等。
适用范围上,物理灭菌方法适用于一些高温稳定的物品,如实验器皿、制药设备等。
化学灭菌方法适用于一些热敏感的物品,如消毒液、医用器械等。
不同的灭菌方法在不同的场合下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总之,灭菌是消除或降低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重要手段,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是常见的灭菌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来保证物品的无菌状态,从而保护人们的健康。
常用消毒灭菌法
消毒灭菌常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两大类:即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如热力、辐射、电离辐射、过滤等将微生物消除或杀灭的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采用各种化学物品来消除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化学制剂称为消毒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一、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常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物品的灭菌,如金属、玻璃、橡胶、搪瓷、敷料等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滑石粉等粉剂的灭菌。
我们现阶段主要使用的是手提式压力蒸气灭菌器。
(一)灭菌原理微生物受到热力作用时,其蛋白质分子运动加速,互相撞击,致连接肽链的键断裂,使其分子由有规律的紧密结构,变为无秩序的散漫结构,大量的疏水基暴露于分子表面,并互相结合成为较大的聚合体而凝固沉淀即通过不可逆地破坏酶和结构蛋白,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二)高压锅的操作(现场操作)冷空气排除→灭菌→排汽→干燥→温度达到121℃,维持20-30分钟,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三)注意事项1、清洗干燥:器械或物品灭菌前必须清洗干净并擦干或晾干;2、物品包装合适,装载重量适当;3、灭菌包放置合理:各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于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盛装物品的容器如有孔应将容器打开,利于蒸气进入,消毒完毕,关闭容器孔;4、尽量排除灭菌器内的冷空气;5、控制加热速度,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6、灭菌后处理:灭菌物品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分类放置并做醒目标志;检查灭菌包装,若灭菌不彻底或有可疑污染如破损、湿包、有明显水渍等则不能作无菌包使用;7、注意安全操作:操作人员要经过专门训练,合格后才能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对灭菌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二、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杆菌、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芽胞等。
消毒和灭菌常用的方法
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一、物理方法
1.干热灭菌法:利用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一般在160℃下持续1-2小
时,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芽孢等。
此方法常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等物品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利用高温湿度的蒸汽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通常在121℃下
持续30分钟,也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此方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如塑料、橡胶、玻璃器皿等。
3.过滤法:通过物理手段将微生物从空气中或液体中分离出来,主要用于空
气或液体中微生物的分离和去除。
二、化学方法
1.化学药剂灭菌法:利用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常用的化学药剂有
甲醛、乙醇、次氯酸钠等。
此方法适用于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
2.熏蒸法:将具有杀灭作用的化学气体导入密闭的空间,使其杀灭空间内的
微生物。
此方法常用于仓库、车厢等场所的消毒。
三、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微生物本身具有的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如乳酸菌、霉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泌某些抗菌物质,对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生物方法常用于食品保存、生物防治等领域。
四、辐射方法
辐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照射和臭氧照射等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利用紫外线和臭氧具有杀菌作用,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辐射方法常用于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方面。
以上就是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的简要介绍,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灭菌方法
强 表压=锅蒸门气,分冷压却+1空0气—分15压min,再全
注①意必事须项使:用饱和蒸气有空气打差时要,开太间求热锅大必温蒸门而须度气,造是时压避成全开就免安部始小压全药计差问液算太题达大,到,或温使 ②必须将灭菌器内的空气物排品除冲击、玻璃瓶炸裂等
③灭菌时间的计算必须要正确
④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
物理灭菌法
生微量的臭氧。 该法适用于照射物表面灭菌、无菌室空气及蒸馏水的灭菌,不适
合药业的灭菌和固体物料 的深度灭菌。
2022/3/22
化学灭菌法
化学灭菌法系指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灭的方法。
化学灭菌法
气体灭菌法 药液灭菌法
化学灭菌法
1.气体灭菌法
该法适用于环境消毒和不耐热的医用器具、设备和设施等的消毒,亦 用于粉末注射剂的消毒。
灭菌方法
组员:李文倩 杨丽 龚顺泽
概述
灭菌: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繁殖体和 芽胞全部杀灭。 灭菌法: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的)繁殖体 和芽胞的方法。 目的:除去或杀灭微生物,不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治疗效果和用 药的安全。
物理灭菌法
灭菌方法
化学灭菌法
物理灭菌法
物理灭菌法系指利用蛋白质与核酸具有遇热、射线不稳定的特性,采 用加热、射线和过滤方法,杀灭或出去微生物的技术称为物理灭菌法。
常用的气态灭菌剂:环氧乙烷、甲醛、丙二醇、甘油和过氧乙酸。
化学灭菌法
2.药液灭菌法
该法常作为其他灭菌法的辅助措施,适用于皮肤、无菌器具和设备的 消毒。
常用的消毒液有:75%乙醇、1%聚维酮碘溶液、0.1~0.2%新洁尔灭 溶液、酚或煤酚皂溶液等。
THE ENDTHANKS
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6种灭菌方法包括:热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紫外线灭菌、过滤灭菌和辐射灭菌。
这些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制药等领域,以有效杀灭或去除微生物,确保产品的无菌状态。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以及优缺点,具体选择哪种灭菌方法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判断。
1. 热灭菌:利用高温杀灭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湿热灭菌(如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如烘箱灭菌)。
2. 干热灭菌:采用高温烘烤的方法,达到灭菌效果。
常用于灭菌金属器械和玻璃制品。
3. 化学灭菌:使用化学物质(如乙醛、过氧化氢等)进行灭菌,常用于灭菌实验室器具、医疗设备等。
4. 紫外线灭菌:利用紫外线的照射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常用于灭菌水和空气。
5. 过滤灭菌:利用微孔过滤器将微生物隔离,常用于灭菌药物、生物制品等。
6. 辐射灭菌:利用电离辐射(如γ射线、β射线)或无电离辐
射(如紫外线)来杀灭微生物,常用于灭菌一次性医疗用品和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灭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会有不同的操作要求和适用范围。
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灭菌方法,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灭菌方法及适用范围
灭菌方法及适用范围一、引言在医疗、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灭菌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
灭菌的目的是消除或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以防止其在特定环境中的传播和感染。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灭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二、高温灭菌法高温灭菌法是利用高温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热气灭菌和湿热灭菌。
热气灭菌是将物品置于高温烘箱中,通常在160℃-180℃下进行灭菌,可以有效杀灭大部分细菌和真菌。
湿热灭菌则是利用高温和湿度的组合,例如蒸汽灭菌,常用于医疗器械和实验室设备的灭菌。
高温灭菌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物品,如实验器皿、玻璃仪器、金属工具等。
三、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是利用化学物质的特性来杀灭微生物。
最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是使用乙烯氧化剂,如乙烯氧化乙烯(EO)气体,对物品进行灭菌。
乙烯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渗透到物品的各个角落进行灭菌。
化学灭菌法适用于对高温敏感或无法耐受高温的物品,如塑料制品、电子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等。
四、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是利用辐射能量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辐射灭菌方法有紫外线辐射和电子束辐射。
紫外线辐射是通过使用紫外线灯照射物品,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电子束辐射则是使用电子束照射物品,通过产生的化学反应杀灭微生物。
辐射灭菌法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物品,如药品、血液制品、食品等。
五、滤过灭菌法滤过灭菌法是通过使用微孔过滤器来去除微生物。
微孔过滤器通常由聚酯或聚碳酸酯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孔径大小,可以筛除微生物。
滤过灭菌法适用于液体或气体的灭菌,如药物注射液、培养基、饮用水等。
六、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是利用高温烘烤的方法进行灭菌。
相比于湿热灭菌,干热灭菌法需要更高的温度和较长的处理时间。
干热灭菌法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物品,如粉末药物、油脂制品、玻璃器皿等。
七、适用范围不同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物品和场景。
高温灭菌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物品,化学灭菌法适用于对高温敏感或无法耐受高温的物品,辐射灭菌法适用于温度敏感的物品,滤过灭菌法适用于液体或气体的灭菌,干热灭菌法适用于湿热敏感的物品。
灭菌方法介绍
灭菌方法介绍灭菌法灭菌法系指用热力或其他适宜方法将物质中的微生物杀死或除去的方法。
本法适用于无菌、灭菌制剂、敷料和缝合线等生产过程中的灭菌。
对产品(包括最终容器及包装)而言,选择灭菌方法的效果,必须在实际应用前予以验证。
在执行GMP 的原则下,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与灭菌设备的性能、污染菌的特性、被灭菌品的性质、受污染的程度等因素有关。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被灭菌品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及灭菌后的再次污染。
灭菌方法一、湿热灭菌法本法系指物质在灭菌器内利用高压蒸汽或其他热力学灭菌手段杀灭细菌,灭菌能力甚强,为热力学灭菌中最有效及用途最广的方法。
药品、药品的溶液、玻璃器械、培养基、无菌衣、敷料以及其他遇高温与湿热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质,均可用本法灭菌。
1.湿热灭菌的有关参数(1)D值D值即微生物的耐热参数,系指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即使之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需的时间,以分(钟)表示。
D值越大,说明该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
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各不相同的D值。
(2)Z值Z值即灭菌温度系数,系指使某一种微生物的D值下降一个对数单位,灭菌温度应升高的值(℃),通常取10℃。
(3)FT值FT值为灭菌程序所赋予待灭菌品在温度T下的灭菌时间,以分(钟)表示。
由于D 值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在不同温度下达到相同的灭菌效果,FT值将会随D值的变化而变化。
灭菌温度高时,FT值就小,灭菌温度较低时,所需FT 值就大。
(4)F0值F0值即标准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赋予待灭菌物品在121℃下的等效灭菌时间,即T=121℃、Z=10℃时的FT值。
121℃为标准状态,F0值即为标准灭菌时间,以分(钟)表示。
(5)灭菌率LL值系指在某温度下灭菌1分钟所相应的标准灭菌时间(分钟),即F0和FT的比值(L=F0/FT)。
当Z=10℃时,不同温度下的L值是不同的(见表1)。
不同Z值下的灭菌率均可查得(见表2)。
(6)无菌保证值(SAL)(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无菌保证值为灭菌产品经灭菌后微生物残存概率的负对数值,表示物品被灭菌后的无菌状态。
四种灭菌方法
四种灭菌方法摘要:一、引言二、四种灭菌方法的介绍1.高温灭菌2.化学灭菌3.紫外线灭菌4.辐射灭菌三、各种灭菌方法的优缺点对比四、适用场景及注意事项五、总结正文:一、引言在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和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确保食品的安全,灭菌处理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为您介绍四种常见的灭菌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选择适合的灭菌方式。
二、四种灭菌方法的介绍1.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通过将食品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从而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各种食品的灭菌处理。
常见的应用有巴氏灭菌法和超高温瞬时灭菌法。
2.化学灭菌化学灭菌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微生物进行杀灭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灭菌剂有甲醛、酒精、过氧化氢等。
这种方法速度快、效果好,但需要注意化学物质的用量和残留,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3.紫外线灭菌紫外线灭菌是通过紫外线照射,破坏微生物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空气、表面和水都有良好的灭菌效果,且无化学残留。
但紫外线灭菌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有一定要求,且无法灭菌体积较大的物体。
4.辐射灭菌辐射灭菌是利用核辐射对食品进行照射,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杀灭效果好、无化学残留等优点,但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需谨慎使用。
三、各种灭菌方法的优缺点对比1.高温灭菌:优点——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缺点——对某些耐高温的微生物效果较差。
2.化学灭菌:优点——速度快、效果好;缺点——需注意化学物质用量和残留。
3.紫外线灭菌:优点——无化学残留、对空气和表面灭菌效果好;缺点——对大型物体灭菌效果较差,对环境和湿度有要求。
4.辐射灭菌:优点——杀灭效果好、无化学残留;缺点——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需谨慎使用。
四、适用场景及注意事项1.高温灭菌:适用于家庭和工业生产的食品灭菌,如牛奶、果汁等。
2.化学灭菌:适用于食品工业、医药行业等,注意化学物质的选用和安全使用。
几种灭菌方法介绍
几种灭菌方法介绍灭菌是微生物培养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举凡培养基、各种培养用品用具,均需进行灭菌。
一、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灭菌方法1.高压蒸汽灭菌为湿热灭菌方法的一种。
是微生物培养中最重要的灭菌方法。
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在煮沸时所形成的蒸汽不能扩散到外面去,而聚集在密封的容器中,在密闭的情况下,随着水的煮沸,蒸汽压力升高,温度也相应增高。
高压蒸汽是最有效的灭菌法,能迅速地达到完全彻底灭菌。
一般在15磅/英寸2压力下(121.6℃),15~30分钟,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在内都可杀死。
它适用于对一般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
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容器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高压蒸汽灭菌锅是一个能耐压又可以密闭的金属锅,有立式与卧式两种。
可以用电热、煤气、蒸汽等。
锅上装有压力表,有的还装有温度计,能及时了解锅内压力及温度。
锅上还设有排气口,其作用是在密闭之前,利用蒸汽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净,另外还装有安全活门,如果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活门即可自动打开,放出过多的蒸汽。
2.干热灭菌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干热灭菌是指热空气灭菌。
一般在电烘箱中进行。
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较湿热灭菌高,时间也较湿热灭菌长。
这是因为蛋白质在干燥无水的情况下不容易凝固。
一般须在160℃左右保持恒温3~4小时,方能达到灭菌的目的。
干热灭菌适用于空玻璃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
3.间歇灭菌各种微生物的营养体在100℃温度下半小时即可被杀死。
而其芽孢和孢子在这种条件下却不会失去生活力。
间歇灭菌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
间歇灭菌的方法是用100℃、30分钟杀死培养基内杂菌的营养体,然后将这种含有芽孢和孢子的培养基在温箱内或室温下放置24小时,使芽孢和孢子萌发成为营养体。
这时再以100℃处理半小时,再放置24小时。
如此连续灭菌3次,即可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间歇灭菌通常在流动蒸汽的灭菌锅中进行,也可用普通铝锅代替。
这种灭菌方法多用于明胶、牛乳等物质的灭菌,这类物质在100℃以上的温度下处理较长时间,会被破坏,而用间歇灭菌法就既起到了杀菌作用,又使被处理的物质免遭破坏。
常用的七大灭菌方法
常用的七大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过滤除菌法、汽相灭菌法、液相灭菌法等,可依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采纳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灭菌。
一、湿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设备内利用饱和蒸汽、蒸汽-空气混合物、蒸汽-空气-水混合物、过热水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内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力量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适用于药品、容器、培育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柔潮湿性能稳定的物品。
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纳温度-时间参数或者结合F0值(F0值为标准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给予被灭菌物品121°C 下的等效灭菌时间)综合考虑。
二、干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退热原物质的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陶瓷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
干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纳温度-时间参数或者结合FH值(FH值为标准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给予被灭菌物品160°C下的等效灭菌时间)综合考虑。
三、辐射灭菌法本法系指利用电离辐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辐射射线有60Co 或137Cs衰变产生的γ射线、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和X射线装置产生的X射线。
适用于能够耐辐射的医疗器械、生产帮助用品、药品包装材料、原料药及成品等。
辐射灭菌掌握的参数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汲取剂量),为保证灭菌过程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平安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应确定最大可接受剂量。
四、气体灭菌法本法系指用化学灭菌剂形成的气体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最常用的化学灭菌剂是环氧乙烷,一般与80% ~90%的惰性气体混合使用,在充有灭菌气体的{压腔室内进行。
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辐射的物品(如医疗器械、塑料制品和药品包装材料等),干粉类产品不建议采纳本法灭菌。
采纳环氧乙烷灭菌时,腔室内的温度、湿度、灭菌气体浓度、灭菌时间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需确认灭菌完成后灭菌气体和反应产物残留量对灭菌物品的平安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常见的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
1)煮沸消毒法
方法:水煮100℃—30min
适用:注射器、解剖用具等。
可杀死所有营养体和部分芽孢。
2)巴斯德消毒法:
方法:LTLT: 65℃or 71℃—15min; HTST: 135 ℃or 150 ℃—20sec
适用:牛奶、饮料等。
不破坏营养物质,并杀死病原菌。
3)间歇蒸汽灭菌法:
方法:100℃-30min-37 ℃培养、100℃-30min-37 ℃培养、100℃-30min
用水蒸汽把培养基加热到100℃,分几次加热以达到彻底灭菌又保护营养成分的目的。
适用:营养含量高、不适于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特殊培养基、药品的灭菌。
此法麻烦、周期长
4)高压蒸汽灭菌法:
利用水的沸点随水蒸气压力的增加而上升,以达到高温灭菌目的的方法。
方法:一般121℃(1kg/cm2或15磅/英寸2)20min。
适用:耐高温物品。
注意事项:排净冷空气;灭菌终了,缓慢降压;灭菌结束,趁热取出物品。
高压蒸汽灭菌对培养基的影响: 会产生混浊或形成不溶性沉淀, 改变某些营养成分:1)低pH下,糖类、琼脂发生水解;2)PO43-存在,葡萄糖生成酮糖,菌不利用;3)色深:还原糖羧基与蛋白质、氨基酸等在高温下发生maillard反应,使糖、蛋白质等失去营养。
消毒灭菌的方法
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辐射、滤过、干燥和低温等。
㈠热力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1、干热灭菌法: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
①焚烧:废弃物、尸体②灼烧:接种环、试管口③干烤:(160~170℃,2h)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71℃经1h或160℃ 2h或121℃ 16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害、不蒸发的器皿(如:玻璃器皿)。
④红外线(0.7~1000um波长的电磁波):医疗器械2、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由于:ⅰ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变性;ⅱ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ⅲ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
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61.1-62.8 ℃ 30min 或71.7℃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和酒类)。
②煮沸法(100 ℃,5min)食具、注射器等消毒③流淌蒸汽消毒法(100 ℃ 15-30min)④间歇蒸汽灭菌法(100 ℃ 5-30min,37 ℃24h3天)⑤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全部微生物*应用全部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㈡辐射杀菌法:①紫外线: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
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
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纳紫外线消毒②电离辐射:高速电子、X射线、射线③微波:波长为11000mm的电磁波,不能穿透金属表面。
微波主要靠热效应发挥作用,且必需在有肯定含水量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
㈢滤过杀菌法㈣干燥杀菌法㈤低温杀菌法。
灭菌
二、灭菌原理——各类微生物存活的环境
酵母菌
酵母菌的生长条件必须有充足的氧气和较高的湿度,在含糖量较高,pH 中性或偏酸性的培养基中, pH高能抑制酵母菌生长。在抗生素生产 中易于存活在如下环境: (1)种子制备过程中的无菌室环境、空间、无菌器材以及操作者本人消 毒不彻底,造成种子制备过程中倒瓶、合瓶移种等操作中带菌。 (2)无菌糖液贮罐及补料罐、计量罐、无菌补料管路等设备的渗漏,造 成酵母菌侵入,同时还涉及含糖量较高的物料消毒不彻底等因素。 (3)含糖较高的培养基中以及寄生于这种原料所使用的设备之中,如贮 糖罐、计量罐、补料罐。 (4)发酵罐本身搅拌密封处的泄漏,使发酵液外溢,使酵母菌繁殖,有 可能通过搅拌的泄漏点,把酵母菌带入发酵罐内。 (5)各种物料和发酵液倒流空气管路,造成空气系统的污染构成死角, 同时在管路中培养,繁殖大量酵母菌。
几种饱和蒸汽
序号 1 2 3 4 5 饱和温度(℃) 127.2 133.3 138.8 143.4 147.7 饱和压力(MPa) 0.25 0.3 0.35 0.4 0.45
二、灭菌原理
灭菌效果 取决于蒸汽的温度及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温度越高,灭菌 效果越好;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大,细菌升温速度越快,其致 死的可能性越大,所以热量释放速度大,灭菌效果好。 蒸汽放热量:汽化潜热+显热。 汽化潜热:蒸汽变为同温度与压力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热量值很 大。 显热:由于物料温度发生变化(降低)所放出热量。其值相对潜热 而言很小。 灭菌程度 灭菌的彻底与否是以能否杀灭热阻大的芽孢细菌为标准的。10-3 的概率。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 形或柱形结构,对不良环境及条件有较强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芽孢杆菌
中国药典版灭菌方法
一、湿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流通蒸汽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手段。
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用121℃*15min、121℃*30min、或116℃*40min的程序,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但必须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
对热稳定的物品,可采用过度杀灭法,其SAL应《10-12。
热稳定性较差产品的标准灭菌时间F0[指灭菌温度为121℃,生物指示菌的耐热参数D值为1分,灭菌温度系数Z值为10.0℃时的标准灭菌时间(121℃下计算的微生物等效灭活率)]一般不低于8min。
如产品的热稳定性很差时,可允许湿热灭菌的F0低于8,此情况下,应在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严加监控,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确保被灭菌产品达到无菌保证要求。
采用湿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湿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可能存在的冷点。
当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灭菌效果时,应将其置于冷点处。
本法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二、干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
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
常见的五种灭菌方法解析及比较(附对比图)
常见的五种灭菌方法解析及比较(附对比图)一、干热灭菌法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箱)内,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
适用范围:玻璃器具、金属器具,耐高温但不宜采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以上。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干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
二、湿热灭菌法将物品置于灭菌柜(锅)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从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适用范围:缓冲液、培养基、洁净服、部分手术器械、器具、传染性污物以及其他遇高温高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
湿热灭菌通常采用121℃×15min或121℃×30min,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湿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
三、气体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又可以细分为臭氧杀菌消毒和环氧乙烷灭菌,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环氧乙烷灭菌法,是利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灭菌,是一种传统的灭菌方法。
适用范围:可应用于工服灭菌、不耐加热灭菌的医疗器械、设施、设备等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系统,主要有下列四项互相制约的重要因素影响灭菌效果:①湿度;②温度;③气体浓度;④灭菌时间。
环氧乙烷具有非常强的渗透和扩散能力,其灭菌的机理主要是强氧化,因此具有广谱杀菌,灭菌能力强的特点,对微生物的繁殖体、芽孢有较强的杀灭效果。
四、电离辐射灭菌法用引起电离的X射线、γ射线灭菌。
电离辐射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细胞内生物化学的变化所致。
辐射的药品、食品的安全问题:辐射灭菌用于药品或食品都应经过安全试验,完全有必要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高剂量的辐射更应慎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ⅩⅥ灭菌法灭菌法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从而使物品残存活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本法适用于制剂、原料、辅料及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灭菌。
无菌物品是指物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
对于任何一批灭菌物品而言,绝对无菌既无法保证也无法用试验来证实。
一批物品的无菌特性只能相对地通过物品中活微生物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来表述,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assurance level,简称SAL)。
实际生产过程中,灭菌是指将物品中污染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
最终灭菌的物品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证水平不得高于10-6。
已灭菌物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
灭菌产物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 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灭菌工艺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被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灭菌后物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灭菌程序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
灭菌程序经验证后,方可交付正式使用。
验证内容包括:(1)撰写验证方案及制定评估标准。
(2)确认灭菌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安装正确,并能处于正常运行(安装确认)。
(3)确认灭菌设备、关键控制和记录系统能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正常运行(运行确认)。
(4)采用被灭菌物品或模拟物品按预定灭菌程序进行重复试验,确认各关键工艺参数符合预定标准,确定经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符合规定(性能确认)。
(5)汇总并完善各种文件和记录,撰写验证报告。
日常生产中,应对灭菌程序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认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湿度、灭菌气体浓度及吸收的辐照剂量等)均在验证确定的范围内。
灭菌程序应定期进行再验证。
当灭菌设备或程序发生变更(包括灭菌物品装载方式和数量的改变)时,应进行再验证。
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与灭菌工艺、灭菌前物品被污染的程度及污染菌的特性相关。
因此,应根据灭菌工艺的特点制定灭菌物品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及污染菌的耐受性限度并进行监控,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污染,确保微生物污染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
灭菌的冷却阶段,应采取措施防止已灭菌物品被再次污染。
任何情况下,都应要求容器及其密封系统确保物品在有效期内符合无菌要求。
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
可根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采用—种或多种方法组合灭菌。
只要物品允许,应尽可能选用最终灭菌法灭菌。
若物品不适合采用最终灭菌法,可选用过滤除菌法或无菌生产工艺达到无菌保证要求,只要可能,应对非最终灭菌的物品作补充性灭菌处理(如流通蒸汽灭菌)。
一、湿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流通蒸汽不能有效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手段。
湿热灭菌条件的选择应考虑灭菌物品的热稳定性、热穿透力、微生物污染程度等因数。
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用121℃×15min、121℃×30min 或116℃×40min的程序,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但无论采用何种灭菌温度和时间参数,都必须证明所采用的灭菌工艺和监控措施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能确保物品灭菌后的SAL≤10-6。
当灭菌程序的选定采用F0值概念时(F0值系当采用非121℃的灭菌条件时,该灭菌程序致死微生物的效果与121℃的灭菌效果相同,在121℃下的灭菌时间),应采取特别措施来确保灭菌物品能得到足够的无菌保证,此时,除对灭菌程序进行验证外,还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进行监控,证明污染的微生物指标低于设定的限度。
对热稳定的物品,灭菌工艺可首选过度杀灭法,以保证灭菌物品获得足够的无菌保证值。
热不稳定性物品,其灭菌工艺的确定依赖于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生产批次的灭菌物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的水平及其耐热性污染的情况。
因此,日常生产全过程应对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进行连续地、严格地监控,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物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特别是防止耐热菌的污染。
热不稳定性产品的F0值一般不低于8min。
采用湿热灭菌,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湿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可能存在的冷点。
当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灭菌效果时,应将其置于冷点处。
本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二、干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物品的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 以上、170~180℃×60min 以上或250℃×45min 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
无论采用何种灭菌条件,应保证灭菌后的产品的SAL≤10-6。
采用干热过度杀灭的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测定。
250℃×45min 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干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中的温度分布符合设定的标准及确定最冷点位置等。
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ubtilis)。
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是证明除热原过程有效性的试验。
一般将不小于1000 单位的细菌内毒素加入待去热原的物品中,证明该去热原工艺能使内毒素至少下降3 个对数单位。
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所用的细菌内毒素一般为大肠杆菌内毒素(Eacherichia coli endoxin)。
三、辐射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本法最常用的为60Co-γ射线辐射灭菌。
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的无菌物品其SAL 应≤10-6。
γ射线辐射灭菌所控制的参数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
该剂量的制定应考虑灭菌物品的适应性及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所使用的剂量事先应验证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25kGy。
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剂量灭菌。
灭菌前,应对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对于已设定的剂量,应定期审核,以验证其有效性。
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
如采用与灭菌物品一起被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
在初安装时剂量计应用标准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校正。
60Co-γ射线辐射灭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pumilus)。
四、气体灭菌法本法系指用化学消毒剂形成的气体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为等,本法适用于在气体中稳定的物品环氧乙烷、气态过氧化氢、甲醛、臭氧(O3)灭菌。
采用气体灭菌法时,应注意灭菌气体的可燃可爆性、致畸性和残留毒性。
本法中最常用的气体是环氧乙烷,一般与80%~90%的惰性气体混合使用,在充有灭菌气体的高压腔室内进行。
该法可用于医疗器械,塑料制品等不能采用高温灭菌的物品灭菌。
含氯的物品及能吸附环氧乙烷的物品则不宜使用。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灭菌柜内的温度、湿度、灭菌气体浓度、灭菌时间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数。
可采用下列灭菌条件:温度(54±10)℃相对湿度(60±10)%灭菌压力8×105Pa灭菌时间90min灭菌条件应予验证。
灭菌时,将灭菌腔室先抽成真空,然后通入蒸汽使腔室内达到设定的温湿度平衡的额定值,再通入经过滤和预热的环氧乙烷气体。
灭菌过程中,应严密监控腔室的温度、湿度、压力、环氧乙烷浓度及灭菌时间。
必要时使用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效果。
本法灭菌程序的控制具有一定难度,整个灭菌过程应在技术熟练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灭菌后,应采取新鲜空气置换,使残留环氧乙烷和其他易挥发性残渣消散。
并对灭菌物品中的环氧乙烷残留物和反应产物进行监控,以证明其不超过规定的浓度,避免产生毒性。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应进行泄漏试验,以确认灭菌腔室的密闭性。
灭菌程序确认时,还应考虑物品包装材料和灭菌腔室中物品的排列方式对灭菌气体的扩散和渗透的影响。
生物指示剂一般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ubtilis)。
五、过滤除菌法本法系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滤材的原理以除去气体或液体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于气体、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原料的除菌。
除菌过滤器采用孔径分布均匀的微孔滤膜作过滤材料,微孔滤膜分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
滤膜材质依过滤物品的性质及过滤目的而定。
药品生产中采用的除菌滤膜孔径一般不超过0.22μm。
过滤器的孔径定义来自过滤器对微生物的截留,而非平均孔径的分布系数。
所以,用于最终除菌的过滤器必须选择具有截流实验证明的除菌级过滤器。
过滤器对滤液的吸附不得影响药品质量,不得有纤维脱落,禁用含石棉的过滤器。
过滤器的使用者应了解滤液过滤过程中的析出物性质、数量并评估其毒性影响。
滤器和滤膜在使用前应进行洁净处理,并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或作在线灭菌。
更换品种和批次应先清洗滤器,再更换滤芯或滤膜或直接更换滤器。
过滤过程中无菌保证与过滤液体的初始生物负荷及过滤器的对数下降值LRV(Log reduction value)有关。
LRV 系指规定条件下,被过滤液体过滤前的微生物数量与过滤后的微生物数量比的常对数值。
即:LRV=IgN0-LgN式中N0为产品除菌前的微生物数量。
N 为产品除菌后的微生物数量。
LRV 用于表示过滤器的过滤除菌效率,对孔径为0.22μm 的过滤器而言,要求每1cm2有效过滤面积的LRV 应不小于7。
因此过滤除菌时,被过滤产品总的污染量应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
为保证过滤除菌效果,可使用两个除菌级的过滤器串连过滤,或在灌装前用过滤器进行再次过滤。
在过滤除菌中,一般无法对全过程中过滤器的关键参数(滤膜孔径的大小及分布,滤膜的完整性及LRV)进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