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

医务人员的防护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城外科门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2.—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谁、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此,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呼吸道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捍淅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忠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I隔离。

(3)严格避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拄套,戴手套、工作幅.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戡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卵腔黏膜和眼昉的卫生与保护。

4.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窝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锐、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夏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戒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职业暴露防护级别

职业暴露防护级别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分级 医务人员在对HIV、HBV感染者等传染病诊疗过程中,存在着传染的危险性,需采取正确有效的的防护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职业感染。根据从事的医疗活动是否接触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情况,分为三级防护。

一、一级防护

1、为HIV、HBV感染者等传染病诊病人做常规体检;关怀HIV、HBV感染者等传染病人,和他们握手、只接触汗液等不直接接触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情况,采取一级防护: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二级防护

1、当医务人员暴露的皮肤或衣服有可能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时,应采取二级防护:戴口罩、帽子、戴手套、穿隔离衣。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

三、三级防护

1、当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或可能喷溅时:如行手术、穿刺、插管者,应进行三级防护: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戴双层手套、穿防水隔离衣或防护服、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

感染办

2012.6.29 修订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

一线防护是指直接进行病人诊治或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通常包括感染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等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一线防护的主要要求包括:

1.佩戴级别为N95或同等防护效果的口罩,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避免吸入病原体。

2.戴护目镜或面罩,防止病原体通过眼部进入。

3.穿戴防护服,包括工作服、手套、鞋套等,以阻挡病原体的接触。

4.做好手卫生,经常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避免将病原体传播至其他地方或自身。

5.合理使用消毒和隔离措施,包括室内消毒、空气循环、病人间的防护隔离等。

二线防护是指接触病人的医务人员,但不直接进行诊治和护理的工作岗位,如门诊、体检中心等。二线防护的要求如下:

1.佩戴外科口罩,能够起到阻挡病原体传播的作用。

2.根据工作需要,佩戴一般的护目镜或口罩。

3.做好手卫生,及时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4.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保证食品安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5.定期清洗和消毒工作场所、设备和工具,防止细菌交叉感染。

三线防护是指非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工作岗位,如门岗、后勤、清洁等。三线防护的要求如下:

1.佩戴外科口罩,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2.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进行手部消毒等。

3.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4.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定期清除垃圾,保持室内卫生。

5.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恐慌情绪和焦虑感。

总之,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是根据工作岗位和风险程度来制定的,旨在最大程度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所有医务人员都要严格按照

相应的防护要求进行操作,并加强个人卫生,以便有效避免感染和交叉感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原则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和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和隔离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和医用防护口罩(外科口罩)。

4.认真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后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和黏膜的防护。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护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和隔离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隔离衣或一次性防护服、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后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和黏膜的

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采集的标本相关人员、处理具分泌物、排泄物、患名使用过的物品和环境清洁消毒等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护人员及司机等。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和隔离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护目镜、双层手套、穿一次性防护服、长筒胶靴和一次性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确保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

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人员和尸体处理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水围裙。尸体处理人员应穿化学防护服。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使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立即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睛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级防护是对所有医务人员都普遍适用的基本防护措施。这包括:

1.规范的手卫生措施,如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

2.戴医用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3.接触患者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并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

4.对医疗设备、床单、衣物等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二级防护是有一定风险的医务人员所需的防护措施。这包括:

1.用于保护呼吸道的防护装备,如带有防雾霾功能的防护口罩和护目镜等;

2.加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如戴防护服、帽子和鞋套等;

3.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封闭和隔离患者以及避免交叉感染的措施。

三级防护是高风险医务人员所需的最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1.使用高级别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面罩和手套等;

2.对空气中的病原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负压隔离室等;

3.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和清洁消毒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的具体实施要根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传播方式和具体场所的条件进行评估和调整。此外,还需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和适当地处理防护设备。

总之,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是医疗机构管理和保护医务人员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取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并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在传染病爆发期间,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一、分级原则:

1.按病人的传染性强弱和医疗行为的风险程度分级;

2.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接触对象等进行分级;

3.不同级别的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级别的防护措施。

二、分级标准:

1.低风险级别:

病人的传染性低,医疗行为相对安全,医务人员的接触病人的机会较低。

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

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

(2)穿戴工作服或独立外套,在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清洗和消毒;

(3)佩戴口罩,特别是在约病人时和在一米范围内接触病人时;

(4)遵循规范的医疗操作程序和感染控制相关要求,减少医疗风险。

2.中风险级别:

病人的传染性中等,或医疗行为相对危险,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较高。

防护措施:

(1)佩戴医用口罩,特别是在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进行气管插管和吸痰、有可能产生气溶胶传播的操作时,应佩戴高效过滤的N95口罩;

(2)戴手套,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和病人体液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3)穿戴无菌隔离衣,特别是进行手术、分娩、插管和其他有可能产生飞沫传播的操作时;

(4)做好手卫生,勤洗手、有效消毒;

(5)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错误风险行为。

3.高风险级别:

病人的传染性高,医疗行为危险且风险较大,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极高。

防护措施:

(1)佩戴医用口罩,特别是在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进行气管插管和吸痰、有可能产生气溶胶传播的操作时,应佩戴高效过滤的N95口罩;

(2)穿戴隔离衣,特别是进行手术、分娩、插管和其他有可能产生飞沫传播或空气飞沫传播的操作时,应穿戴高级别的防护隔离衣;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79399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79399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一)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

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与空气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①医务人员进入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

医务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认真洗手后依次戴工作帽、防护口罩、换工作鞋袜,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更换刷手衣裤。

在进入半污染区前穿工作服,手部皮肤有破损或疑似有损伤者戴手套进入半污染区。

在进入污染区前,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加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

②医务人员离开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前,应先消毒双手,依次脱摘防护镜、外层口罩和工作帽、防护服或者隔离衣、鞋套、手套等物品,分置于专用容器中,再次消毒手,进入半污染区。

医疗防护等级

医疗防护等级

医疗防护等级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

医务人员的防护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谩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 )认真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 )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呼吸道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谩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 )8入隔国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

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4.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弓|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使用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般防护基础上,根据需要穿隔离衣、带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H1N1流感观察室、甲型HINI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级防护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

品,进入传染病区—穿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鞋套;

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戴防护镜;医技人员皮肤

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时—戴手套;有可能被血液、体

液、分泌物喷溅时—使用面罩。

4、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防护用品,并注

意口腔、鼻粘膜、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甲HINI 病人进行有创操作时。

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带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

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09556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09556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一级防护

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戴工作帽和棉纱口罩。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二)二级防护

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按需配备能有效杀灭相应病原体的消毒剂)有效揉搓1-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

5、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三)三级防护

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的消毒隔离防护按照本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运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二、发热门诊穿戴防护流程

(一)入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室

穿工作衣裤→戴帽子→穿隔离衣→戴纱布口罩(12层)→穿鞋套(二级防护人员)→戴手套(二级防护人员)→戴防护镜(二级防护人员)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三级防护人员).

(二)出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室:

脱掉手套→脱隔离衣→脱去鞋套→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手→脱纱布口罩→放入消毒液中→脱去布质工作服→泡入含氯消毒液中→洗净双手→洗脸、洗鼻、洗眼、洗耳、漱口。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穿脱防护服精彩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穿脱防护服精彩
• 2.穿入胶鞋后,将防护服裤脚罩于胶鞋外 面
步骤六 戴手套
• 1.先戴上一次性乳胶手套,再将手套反折 一部分,然后将防护服袖口稍拉向手掌 部并固定,将手套反折部分紧套于防护 服袖口
脱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一 脱第一层手套
• 1.用右手〔套〕抓住左手手套的掌面,将 手套内面朝外脱至一半(留指间部〕
• 2.同样方法将右手套内面朝外完全脱出后 放入污物袋中,然后右手接触左手套反 折部位的手背面将左手套内面朝外脱出 ,放入污物袋。
2.向上提拉帽子, 使头部脱离帽子 ,脱袖子
3.从上向下边脱边卷
4.脱下衣,将污染 面向里脱下后放 入医疗废物袋内
上海瑞金医院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脱分体防护服流程
1. 将拉链拉开
2.向上提拉帽子 ,使头部脱离帽 子
3.脱袖子、脱下上衣 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 疗废物袋
4.脱下衣,由上向下边 脱边卷,污染面向里, 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
• 4.双手置于鼻夹处,同时稍用力均匀压紧 鼻夹,使鼻夹贴合鼻梁处。在此过程中 ,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 位。
戴口罩的程序
1. 穿过 口罩带 托起口
2. 罩住口鼻3. 固定 颈部口 罩带
4. 固定 头部口
5. 固定鼻夹
罩带 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口罩分为
• 普通医用口罩

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穿脱防护服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穿脱防护服

步骤一 脱第一层手套


1.用右手(套)抓住左手手套的掌面,将手套 内面朝外脱至一半(留指间部) 2.同样方法将右手套内面朝外完全脱出后放入 污物袋中,然后右手接触左手套反折部位的手 背面将左手套内面朝外脱出,放入污物袋。
步骤二 摘眼罩

抓住眼罩一侧的外边缘,将眼罩轻轻摘下,为 避免擦伤镜面,先把眼罩放入封闭袋中再放入 黄色垃圾袋中,注意不要接触到面部。

医用防护口罩( N95口罩) 适用于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经空气 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防护等级高

N95型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研究 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的意思是不适合油性 的颗粒(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油性颗粒物,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 的飞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 下,过滤效率达到95%。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只要符合 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 罩”。
5. 固定鼻夹
6.密合测试
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
口罩分为 普通医用口罩 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可用 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 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

医用外科口罩 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 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 物传播的防护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

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1.—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2.—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3.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

4.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1.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认真执行手卫生。

(3)工作时应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穿工作服。

2.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穿工作跟、隔离衣(一次性)、必要时戴乳胶季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

适用子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

4.三级防护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医院感染暴发,你真的了解吗?

1. 专门针对医院感染暴发出台的规范指南有哪些?

2009年原卫生部颁布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规范重点规范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及组织管理。

2016年国家卫计委颁布了《医院感染暴发指南》,本指南重点进一步规定了医院感染暴发控制的管理要求、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及效果评价、调查的总结与报告等要求。

2.医院感染暴发有哪些定义需要了解呢?

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聚集: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医院感染假暴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但通过调查排除暴发,而是由于标本污染、实验室错误、监测方法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同类感染或非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增多的现象。

3. 预防医院感染暴发需要制定哪些制度呢?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责任制、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和处置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

4.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如何处置?

遵循原则:“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

处置措施:

(1)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及时开展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测等工作。

5.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如何上报?

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如果医院感染暴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处理;

6.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总结和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报告题目、背景材料、调查方法、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流行病学资料、环境卫生学调查资料、调查结果与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重要数据表格或有关证明材料等、调查人员及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