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介绍之魏源
从《海国图志》看魏源的近代外交思想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1822)中举,二十四年(1844)考中礼部会试第十九名贡士,因试卷文稿草率,被罚停殿试一科,次年才补中三甲进士,以知州用分发江苏,先后任东台、兴化知县。
咸丰元年(1851),授高邮知州,后遭人弹劾,以迟误驿报、玩视军机革职。
不久复职,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以世乱多故而辞去。
晚年潜心学佛,法名承贯。
魏源一生通经博古,中西兼顾,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
魏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是清末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关于魏源思想的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涉及经济、军事、学术、改革、教育、宗教、文学、史学等等诸多领域,甚至还论及其美学思想和体育思想等。
诚如梁启超所说: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
〔2〕甚至有学者称:作为中古时代的最后一位人物和近代最初的一位人物的魏源,对他的思想怎样评价都不算高。
对他的研究,可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我们可以称之为魏源学或魏学。
〔3〕正基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前辈学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魏源外交思想作一梳理和探析。
关于魏源的外交思想,专门研究的著述不多,即有论及,也是用魏源的开放思想、对外理念或近代历史文化观等相近的语词表达,因而比较零散。
专门研究魏源外交理念的论文仅有寥寥数篇,如于醒民的《林则徐、魏源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发表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三期),肖钟生的《论魏源的对外开放思想》(发表于《邵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三期》),段尊群的《魏源的改革开放思想》(发表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第二期》),张永年的《论魏源的以夷款夷军事外交思想》(发表《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一期),管宏平、李皓的《魏源对外思想三大主义及其启示》(发表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四期),陈鹏的《魏源对外思想的再认识》(发表于《邵阳学院学报》,2010年第一期)等等。
魏源的政治思想
魏源的政治思想一、概况魏源(1794一1857)字默深,出生于湖南邵阳,是与龚自珍齐名的文学家,著名爱国者,维新思想前驱者之一,也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较有成果的历史、地理学者。
他早年在家乡,读书、教书,参加科举考试,走的是一般富庶家庭子弟惯走的道路。
他十九岁赴北京,开始接触社会,1822年中举,后任内阁中书。
他遍游中国各地,结交了一批关心国计民生的经世之士,如林则徐、龚自珍、包世臣等。
1825年,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代编《皇朝经世文编》。
①它加深了魏源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认识,强化了他的经世意识,对他日后编撰集大成性的世界地理巨著,不无启发意义。
鸦片战争中,他参与了浙江前线的抗英斗争,对英国清况有一定了解,并据英国俘虏安突德口供,写了《英吉利小记》。
鸦片战争的失败,对这位素抱经世之志的知识分子来说,刺激很大。
1841年,当被贬黜的林则徐嘱他在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时,他欣然从命,并在翌年编定了五十卷的《海国图志》。
以后,他不断修订、增补,1847年扩大为60卷,1852年扩大为100卷,凡88万字。
①这是一项庞大的学术工程,全书120卷,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纲,系统清理、总结了清代道光以前的经世学说。
强烈的经世意识,是《海国图志》的鲜明特色。
魏源在叙言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正因为如此,他在书中除了介绍、考订世界各国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习等情况外,还特设《筹海篇》二卷、《筹海总论》四卷,这是其他各种世界地理著作都没有的。
鸦片战争的失败,给国人最直接的刺激是船炮不如人。
魏源于此,非常留意。
除了在述及各国情况时注意介绍军事情况外,从卷八十四至卷九十五,他以整整12卷的篇幅,介绍西洋火轮船、洋炮、炸弹、炮台、水雷等原理、制法、用法。
这在此前此后各种世界地理著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魏源——精选推荐
魏源简介1.生平及著作:魏源(1794~1857)活到了63岁,名远达,字默深,汉族人,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于湖南邵阳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咸丰七年三月一日(1857年3月26日)殁于杭州。
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
他所生活的时代, 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急剧转变的时期, 新旧矛盾层出不穷,地主阶级的统治岌岌可危。
魏源生于湖南偏僻但不闭塞的乡下,幼时便天赋很高。
他在九岁童子试时更以一句“腹中孕乾坤”震惊全座,有了神童之誉,此后十五岁中秀才,十七岁开始著述,先后写成了《孔子年表》《孟子年表》等著作。
可惜魏源的仕途十分坎坷,二十九岁中举人之后,本以为科举之路会畅通无阻地走下去,谁知此后他运交华盖,屡屡受挫,空有满腹经纶,却难以实现其经世理想。
默默过了多年的幕僚生活,直到五十一岁他才中进士,虽说这对魏源是一种安慰,不过一生只是做到州县级的小官,魏源的理想看来更是遥遥无期。
深感现实的残酷和前途的无望。
鸦片战争爆发后,整个清朝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临着时代的剧变和生计的困难,魏源不得不以半百之身再次投身科举,真是“中年老女,重作新妇”。
这时的他希冀以微薄之力来挽救乱世中的国家,虽幸运考中进,无奈造化弄人,于1853年太平军攻扬州时,无端以迟误报罪被革职,后虽复职,年过半百的魏源饱受了科举大半生的折磨后,彻底看破了清朝社会无可挽救的败局,最终辞而不就,避居兴化,饭依佛门,潜心佛学,由经世派的巨匠变成了佛门新徒,“扫地焚香坐,心与香俱焚”地结束了余生。
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做幕客和从事写作。
魏源的著作宏富,除《海国图志》外,还著有《圣武记》《元史新编》《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集》和《默觚》等。
魏源一生深处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乾、嘉、道、咸四朝,而建功立业主要在嘉庆到咸丰年间,此时的清政府远远没有开国之初的清明与繁荣,统治者优柔寡断,贪于享乐,更激发了长久以来深藏的社会矛盾,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古代魏姓的历史名人
古代魏姓的历史名人
魏姓起源于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
在魏姓的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名人,以下是其中的几位:
1. 魏武帝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也是魏姓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通晓文治武功,开创了魏国的基业。
2. 魏忠贤:魏忠贤是明朝晚期的一位官员,他曾经掌握了最高的权力,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
他虽然出身低微,但凭借其机智、口才和才干,成功地跻身皇室,并成为独揽大权的宠臣。
3. 魏源:魏源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思想家、史学家和诗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主张民主、自由和平等,反对专制和封建主义,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思想之路。
4. 魏晋文化:魏晋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阶段,它是以曹魏、晋朝为代表的文化现象。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风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魏姓的一些历史名人及文化现象,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政治和思想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写魏源的作文
写魏源的作文提起魏源,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陌生,但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他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魏源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
据说,他读书过目不忘,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和好奇心。
在那个大多数孩子还在田间玩耍的年纪,魏源已经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他家里的书房虽然不大,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那些泛黄的书页,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智慧。
魏源常常一个人在书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身上,他却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魏源走出了家乡,开始接触更广阔的天地。
他游历四方,所见所闻让他的内心世界愈发丰富。
他看到了民间的疾苦,也看到了社会的种种弊端。
那些在田间辛勤劳作却依然食不果腹的农民,那些在街头巷尾为了生计奔波的小贩,都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而魏源,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了中国必须要改变,必须要向西方学习。
于是,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资料,研究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他没有被传统的观念束缚住手脚,而是大胆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观点。
想象一下,在那个大多数人还对西方充满恐惧和排斥的时代,魏源能够站出来,大声呼吁向西方学习,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只为了寻找那一丝能够拯救国家的曙光。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思想,魏源写下了这部巨著。
在书中,他详细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那些原本对西方一无所知的人们,能够对外面的世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记得有一次,魏源为了核实书中关于一个西方国家军事技术的描述,不惜亲自跑到沿海地区,向那些曾经与洋人打过交道的渔民和商人请教。
他顶着烈日,在码头上来回奔波,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却毫不在意。
古代奋斗的人物事迹
古代奋斗的人物事迹古代中国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奋斗者,他们以其顽强不屈、执着追求等特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闪耀的足迹。
以下将介绍几位古代奋斗的人物事迹。
第一位是战国时期的孙臏。
孙臏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将军,他身高九尺,形貌凶恶,军事才能非凡。
在荀子和孟子的支持下,孙臏被任命为齐国大将。
孙臏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很快就攻下了许多城池。
然而,齐国的国君却感到威胁,决定废去孙臏的将军之职。
孙臏并没有放弃,他火速派人向国君质疑这一决定,并威胁说如果国君不答应恢复他的军职,他就要率军入宫。
国君深感孙臏的威胁,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
孙臏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勇于抗争,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第二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以鬓发皆白、手拿羽扇的形象深入人心。
诸葛亮于战国末年的混乱时期出生,目睹了天下大乱,因此他决心为国家做出贡献。
诸葛亮精通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多门学科,他把大半生都投入到研究和实践中,致力于掌握政治权力并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
以定军山为所在,精心策划取胜计策,坚持奋斗,一直到临终之时都忧国忧民,对未来天下的事业不放弃。
诸葛亮的奋斗精神和智慧成就了刘备的事业,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位是明朝时期的郑和。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之一,他将中国的贸易和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郑和对航海的执着追求始于他年幼的时候。
他亲临船坞,亲自戴上船帽,亲手操纵船只,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
郑和参加了七次远航,带领大船队先后到达了印度洋、非洲等地。
他的远航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也对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郑和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应该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第四位是清朝时期的魏源。
魏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化名人。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幼年喜爱读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清朝统治者的专制政策,他对社会现实感到不满。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浅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摘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 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陈腐观念, 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念, 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 拓宽了国人的视野, 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本文主要从其产生背景、思想内涵以及历史局限性来阐述。
关键词:师夷制夷背景内涵局限性一、魏源生平简介魏源(1794~1857年)是湖南邵阳金潭(今属隆回县)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21岁时随父入京。
先治王学,后转向汉学,再改为常州今文学,师承于刘逢禄。
33岁时,魏源作了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的幕僚,后又转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府帮办盐务。
贺、陶也是湖南人,对魏源尤有提携之力。
借此机缘,魏源又与江苏巡抚、福建人林则徐相识。
贺、陶、林均是朝廷中务实的封疆大吏,他们的变革思想都对魏源有所影响。
人们常把魏源的历史贡献归于他把林则徐遭遇重创时未竞的事业继承下来,并将其开眼看世界的风气予以发扬光大,出色完成了《海国图志》的编撰和增订工作。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产生包括荆楚在内的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转型,从19世纪中叶以后缓慢开始。
从世界近代化的历程来看,西方国家是先有文化的变革,然后产生经济技术的变革,由此走上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情形与此相反。
它未能在传统社会的母体中,依靠自身力量获得新生的动力,及时步入近代社会,而是在外敌压境时,一次次被迫抗争、失败、再作抗争。
由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联系在一起,因而中国人在外来挑战面前的第一反应就是自救图存。
此种由环境而生的后果自然是缺少思想文化的准备,因此,物质层面的变革就要先于思想文化的变革,即使是向西方学习,首先看到的也是其文化的外壳——坚船利炮。
外来的近代文明与炮舰一道裹挟而入,使中国人如大梦初醒。
在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群中,一个于传统文化的变革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就是生于“荆楚之南”的魏源。
清代思想家魏源生平简介
清代思想家魏源生平简介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代思想家魏源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魏源生平简介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
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以下就是魏源的简介。
魏源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794年。
他的家乡在湖南邵阳县的金谭。
魏源从7岁就开始学习,从师刘之纲、魏辅邦。
小时候的魏源学习十分刻苦,常常学习到深夜。
9岁时应童子试,魏源的聪明让考官大为惊叹。
1810年,魏源中举秀才。
1822年,魏源壬午科中式举人第二名,开始了从政之路。
在从政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清王朝的腐败,内心的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让他感到了国家的危亡。
于是在次年,魏源入两江总督府衙,直接参与抗英战争。
但是在看到清政府无能之后,无奈辞官而归,立志著书。
公元1844年,魏源再次参加会试,中进士,又一次进入仕途,希望凭借一己之力为挽救国家命运作出贡献。
多次起伏的官场生涯,让他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深深的担忧。
因此,他开始研究西方列强的情况。
魏源根据林则徐所写的《四洲志》,再加上历代以来流传下来的史书文献以及当时西方的地图资料,编写成立一部囊括世界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法律、宗教等信息的《海国图志》,这是魏源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观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这个观点成为了后来洋务运动的主要理论。
读完魏源的简介,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中国近代的伟大人物。
魏源洋务运动魏源与洋务运动的关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魏源的改革思想为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这个理论突破了中国历代以来传统陈旧的思想,打破了“祖宗制度不可变”封建理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自-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浅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摘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陈腐观念, 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念, 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 拓宽了国人的视野, 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本文主要从其产生背景、思想内涵以及历史局限性来阐述。
关键词:师夷制夷背景内涵局限性一、魏源生平简介魏源(1794~1857年)是湖南邵阳金潭(今属隆回县)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21岁时随父入京。
先治王学,后转向汉学,再改为常州今文学,师承于刘逢禄。
33岁时,魏源作了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的幕僚,后又转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府帮办盐务。
贺、陶也是湖南人,对魏源尤有提携之力。
借此机缘,魏源又与江苏巡抚、福建人林则徐相识。
贺、陶、林均是朝廷中务实的封疆大吏,他们的变革思想都对魏源有所影响。
人们常把魏源的历史贡献归于他把林则徐遭遇重创时未竞的事业继承下来,并将其开眼看世界的风气予以发扬光大,出色完成了《海国图志》的编撰和增订工作。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产生包括荆楚在内的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转型,从19世纪中叶以后缓慢开始。
从世界近代化的历程来看,西方国家是先有文化的变革,然后产生经济技术的变革,由此走上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情形与此相反。
它未能在传统社会的母体中,依靠自身力量获得新生的动力,及时步入近代社会,而是在外敌压境时,一次次被迫抗争、失败、再作抗争。
由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联系在一起,因而中国人在外来挑战面前的第一反应就是自救图存。
此种由环境而生的后果自然是缺少思想文化的准备,因此,物质层面的变革就要先于思想文化的变革,即使是向西方学习,首先看到的也是其文化的外壳——坚船利炮。
外来的近代文明与炮舰一道裹挟而入,使中国人如大梦初醒。
在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群中,一个于传统文化的变革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就是生于“荆楚之南”的魏源。
中国近代史人物之魏源
总结
• 综观魏源一生,他从理学家转而为汉学家,从幕
友转而为亲民官,从解经笺诗的通儒转而为关心 水利盐漕的实干家,从忧时忧民的学者转而为放 眼世界的先驱,都充分显示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 者。他因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时时以湔洗国 耻为念,提出“后王师前王”、“师夷长技以制 夷”思想。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 知识分子的代表。
幼年经历
• 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魏源生于湖
南邵阳县金潭。魏源七岁从塾师刘之纲、魏 辅邦读经学史,常苦读至深夜。九岁赴县城 应童子试,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 提出“杯中含太极”嘱对。魏源摸着怀中二 麦饼对曰:“腹内孕乾坤。”
科举之路
• 嘉庆十五年(1810年)庚午科取秀才。 • 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岁试补廪膳生。 • 嘉庆十八年癸酉科选拔贡。 • 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科中式举人第二名。
官场经历
• 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危机
使他更加愤激,激发了爱国热情。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魏源入两江总督
裕谦幕府,直接参与抗英战争,并在前线亲 自审讯俘虏。后见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 昏庸误国,愤而辞归,立志著述。
代表著作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完成了《圣武 记》,叙述了清初到道光年间的军事历
史及军事制度。在文中提出“今夫财用不 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令不行于海 外国非赢,令不行于境内之谓赢。故先王 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材;不忧不逞志于四 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官无不材,则国 桢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的人才论观 点。
海国图志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
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 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 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 海前线参谋战事。于1842年写成50卷 的《海国图志》。
历史趣闻魏源不是洋务派是什么派?如何评价魏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魏源不是洋务派是什么派?如何评价魏源
导语:魏源虽然是洋务运动理论思想的奠基人,但是魏源不是洋务派。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6年,而洋务运动是1860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此魏源的不是
魏源虽然是洋务运动理论思想的奠基人,但是魏源不是洋务派。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6年,而洋务运动是1860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此魏源的不是洋务派,那魏源是什么派呢?
魏源是什么派?
魏源与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生活在同一个时期。
两个人都主张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
且两个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因此魏源是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是鸦片战争以后兴起的一派人物。
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他们虽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属于开明人士。
他们的观点是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时也主张向西方学习。
这是对西方列强双重挑战的爱国主义的双重回应。
也是中华民族近代时期民族特质最重要的标志。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特点是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另一方面有保留着厚重的封建色彩。
他们启迪了中国人挣脱闭关锁国的压迫,敢于直面现实,仰望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观点的局限性,也是他们快速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他们的呼吁仅仅限于著书立说,在文字上启发国人,但并没有用实践来支撑他们的理论。
同时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只是枪炮舰船等器物方面,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的改革,因为他们最终要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地主阶级抵抗派虽然在历史的潮流中昙花一现,但是对于后世的影
生活常识分享。
魏源介绍
人物介绍------魏源魏源不是晚清重臣,一生也没做过大官。
湖南人知道的常常只有曾国藩、左宗棠、等,却对就影响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魏源很少提及。
但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可以看到,就思想和学识而言,在近代史上魏源完全可以与巨星王船山、曾国藩并肩。
正如刘鸿伏先生所云“三人中只有魏源对于中国发展的道路的思考具有天才的见解,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开放,学以致用,学习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魏源的思想犹不过时。
”睁开眼睛看现实:魏源把眼光移向民间和海外在清代经世致用思潮发展史上,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同为中期经世派别的主要代表。
他们把传统的经世之学发展为睁开眼睛看现实的新思潮,前承以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为代表的早期经世派“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的现实主义传统,后启戊戌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后期经世派,把传统的经世之学与他们所吸收的西学相结合,形成一种“非中非西、即中即西”的“新学”,宣告了传统的经世致用之学向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文化嬗变的开始。
龚自珍以“批判现实,呼唤未来”的特色和贡献,成为嘉道经世思潮的开端者。
然而,龚自珍尽管对现实的批判尖锐而辛辣,但对未来的呼唤,却相对显得“浅薄”和“平庸”,对民对“夷”,对工对商,认识均显不足,其开出的“古方”,实不足以医治中国之“今病”。
故言魏源经世思想之特色和贡献,不仅可用龚自珍“批判现实,呼唤未来”八个字,而且还应加上龚自珍所欠缺的“破立并举,与时俱进”八个字,才足以概括。
也就是说,第一,魏源既勇于对现实进行尖刻的揭露和鞭挞,又能在批判的基础上为呼唤未来而提出建设性的改革主张,即所谓“破字当头,破立并举”;第二,魏源的思想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前进,即所谓“与时俱进”。
还有,魏源把批判现实与改革现实紧密结合了起来,其“建立在历史进化论之上的改革思想”,亦较龚自珍“深入了一步”。
魏源在鸦片战争爆发和中国失败后的新形势下,能把抵抗西方侵略与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紧密结合起来,提出治国新方,并不是偶然的。
人物评说 魏源
魏源不是晚清重臣,一生也没做过大官。
湖南人口口相传的常常只有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却对就影响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魏源很少提及。
但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可以看到,就思想和学识而言,在近代史上魏源完全可以与巨星王船山、曾国藩并肩。
正如刘鸿伏先生所云“三人中只有魏源对于中国发展的道路的思考具有天才的见解,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开放,学以致用,学习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魏源的思想犹不过时。
”开眼睛看现实:魏源把眼光移注民间和海外在清代经世致用思潮发展史上,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同为中期经世派的主要代表。
他们把传统的经世之学发展为睁开眼睛看现实的新思潮,前承以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为代表的早期经世派“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的现实主义传统,后启戊戌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后期经世派,把传统的经世之学与他们所吸收的西学相结合,形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学”,宣告了传统的经世致用之学向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文化嬗变的开始。
龚自珍以“批判现实,呼唤未来”的特色和贡献,成为嘉道经世思潮的开端者。
然而,龚自珍尽管对现实的批判尖锐而辛辣,但对未来的呼唤,却相对显得“浅薄”和“平庸”,对民对“夷”,对工对商,认识均显不足,其开出的“古方”,实不足以医治中国之“今病”。
故言魏源经世思想之特色和贡献,不仅可用龚自珍“批判现实,呼唤未来”八个字,而且还应加上龚自珍所欠缺的“破立并举,与时俱进”八个字,才足以概括。
也就是说,第一,魏源既勇于对现实进行尖刻的揭露和鞭挞,又能在批判的基础上为呼唤未来而提出建设性的改革主张,即所谓“破字当头,破立并举”;第二,魏源的思想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前进,即所谓“与时俱进”。
还有,魏源把批判现实与改革现实紧密结合了起来,其“建立在历史进化论之上的改革思想”,亦较龚自珍“深入了一步”。
魏源在鸦片战争爆发和中国失败后的新形势下,能把抵抗西方侵略与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医国新方,并不是偶然的。
介绍一位历史人物 魏源 高三英语作文
介绍一位历史人物魏源高三英语作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Wei Yuan, also known as Wei Zhiyuan, was a Chinese scholar and statesma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He was born in 1794 in Shaoyang, Hunan Province, and passed away in 1857 in Anhui Province. Wei Yuan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hinese history due to his contributions to political and social reforms.Wei Yuan came from a scholarly family and received a classical education in his youth. He later passe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entered the civil service. However, Wei Yuan quickly became disillusioned with the corruption and inefficiency of the Qing government. He believed that China's problems could only be solved through radical reforms.Wei Yuan was a prolific writer and thinker. His most famous work, "Haiguo Tuzhi" or "Illustrated Treatise on the Kingdoms and States," i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world geography and politics. He argued that China needed to learn from foreign countries in order to modernize and strengthen itself.In addition to his scholarly pursuits, Wei Yuan also served as an official in the Qing government. He held various positions, including magistrate and governor. Wei Yuan used his influence to advocate for reforms such as the abolition of the outdated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navy and army.Despite facing opposition from conservative officials, Wei Yuan continued to push for reforms until his death. His ideas and writings inspired future generations of Chinese reformers and revolutionaries. Wei Yuan's legacy lives on today, as his work continues to be studied and admired by scholars around the world.In conclusion, Wei Yuan was a visionary thinker and reformer who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modern Chinese history. His ideas and actions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the reform movements that would eventually lead to the fall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i Yuan's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society and politics continue to be celebrated and remembered to this day.篇2Wei Yuan, a prominent scholar and thinker of the Qing Dynasty,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reform movements of his time. Born in 1794 in Shangyu, Zhejiang province, Wei Yuan was known for his voracious appetite for knowledge and his deep concern for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Wei Yuan's early years were marked by his exceptional intellect and thirst for learning. He excelled in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and quickly rose through the ranks of the Qing government. However, Wei Yuan soon grew disillusioned with the corrupt and inefficient bureaucracy that he served. In response, he turned his attention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reform, advocating for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 compassion, and equality.One of Wei Yuan's most enduring contributions was his role in the compilation of the "Illustrated Gazetteer of Lands within the Four Sea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China's geography, history, and resources. This monumental work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modern geographical studies in China and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In addition to his scholarly pursuits, Wei Yuan was also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the political movements of his time. He wa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Practical Learning" movement, a group of reform-minded scholars who sought to modernize China's political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Wei Yuan's advocacy for political reform and his critique of the Qing government's policies earned him the respect of his peers and the ire of the ruling authorities.Despite facing persecution and official censure, Wei Yuan remained steadfast in his commitment to promoting social justice and political reform. His writings and teachings inspired generations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activist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moderniz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of China.In conclusion, Wei Yuan was a visionary thinker and reformer who devoted his life to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 His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political thought continue to resonate today, reminding us of the enduring importance of principles such as justice, equality, and compassion.篇3Wei Yuan, a renowned Chinese scholar and reformer of the Qing Dynasty, is a figure whose ide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Born in 1794 in Jiangsu province, Wei Yuan came from a scholarly family and received a solid education in Confucian classics.Wei Yuan's most famous work is "Haiguo Tuzhi" or "Illustrated Treatise on the Countries Beyond the Seas", which he co-authored with Qi Zhong. This comprehensive geographic survey of the world wa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Western countries to the Qing court. The book also advocated for self-strengthening and the adoption of Western technology to modernize China.In addition to his geographic survey, Wei Yuan was also a prolific writer on political and social issues. He criticized the corrupt Qing government and called for comprehensive reform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 Wei Yuan believed that China's weakness stemmed from its isolationist policies and outdated systems, and he advocated for the adop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to revitalize the country.Wei Yuan's ideas influenced many Chinese reformers and revolutionaries, including Liang Qichao and Sun Yat-sen. His emphasis on national strength and modernization laid thegroundwork for the self-strengthening movement in late Qing China and the eventual overthrow of the Qing dynasty.In conclusion, Wei Yuan was a visionary thinker and reformer whose ide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His advocacy for adopting Western technology and political systems helped pave the way for China's transformation into a modern nation. Wei Yuan's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re still celebrated today, and his ideas continue to inspire scholars and leaders in China and beyond.。
历史人物介绍之魏源PPT
的 先
、 文
~
潜成隆生行学
心 佛 学 , 法 名 承 贯
进 士 , 官 高 邮 知 州
回 人 , 道 光 二 年 举
、 汉 士 , 号 良 图 ,
者 之 一 。 名 远 达 ,
家 , 近 代 中 国 “ 睁
) 清 代 启 蒙 思 想
。,
1794 1857
革第 新一 变章
法
革新变法
想夷进法古致魏隐官举南汉远世学启魏
家 , 近 代 中 国 “ 睁
) 清 代 启 蒙 思 想
。,
1794 1857
兴第 办三 实章
业
兴办实业
聩在族“外能口“方发《付习反最战魏
兴 的 当 安 长 夷 制 号 师 的 挥 海 侵 西 抗 有 争 源
重时危技制四,夷思了国略方侵眼时同
办 大 社 的 ” 之 夷 认 长 想 林 图 的 的 略 光 期 林
不 分 。 水
酒 更 碧 于 云 ,
, 雨 后 又 嫌 湘
里 。 雨 前
声 天 地 绿 , 回
杨 柳 愁 杀 鹭 鸥
蒸 湘 】 溪 山 雨
变 法
革新变法
上水烟里被江桃听户耶【
船连呼,桃碧源离。是三 ,天人流花不曲骚一红湘
革
江。问到妒如,二更雨棹
空
矶湖。村江十两,歌
·
新
月 落 舟 茫 然 。
远 岸 青 山 欲
华
主抗照的投外和中和用定他了本
张,。反降来依得台”的对反主
晚人汉字眼家魏
年,族默看、源
弃二,深世政(
官十湖,界治
归五南又”家
隐 ,
年 始
邵 阳
字 墨
的 先
古代魏姓的历史名人
古代魏姓的历史名人
【前言】
魏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春秋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魏姓的名人,他们涉及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历史名人】
1. 魏武(曹操)
魏武本名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他曾经借助王室权力,斩杀吕布、董卓等当时的豪强,建立了强大的势力。
他还草创了魏国,统一了中国北方,成为了东汉末年的最高权力者之一。
魏武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也是魏姓人物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2. 魏源
魏源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倡汉学与西学相结合,为中国近代教育和科技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魏源著名的著作有《海国图志》等。
3. 魏晋
魏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不稳,社会动荡,但他仍然能够以超凡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打破时代的局限,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魏晋的代表作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4. 魏征
魏征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曾经担任过唐玄宗的宰相,修订过《大唐新语》等著名的法律与文字;他还曾经出使朝鲜半岛、夫罗等国家,促进了唐朝与外交关系的发展。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卓越才华和杰出贡献的一位魏姓名人。
【结语】
有句话叫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者深感其理。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对魏姓历史名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希望读者也能记住这些祖先们的杰出成就,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关于魏姓的历史名人
关于魏姓的历史名人
魏姓历史名人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位:
1. 魏征:唐朝贞观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为人皆知的贡献是主持修撰《资治通鉴》,该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通史。
2. 魏源:清朝晚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散文家、翻译家。
他的代表作有《海国图志》《黄土地》等。
3. 魏忠贤:明朝末年,魏姓人物中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宦官。
在万历皇帝去世后,他通过暗中控制时政,成为了权臣。
4. 魏书钧:现代物理学家,是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主要设计人之一,先后荣获过两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 魏晋: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以独特的草书、魏碑而著名,并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
以上仅是魏姓历史名人的部分代表,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秀人才。
中华俊杰榜以外的历史人物故事
中华俊杰榜以外的历史人物故事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魏源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
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英才。
这位英才的名字叫做石昌化。
魏源15岁在县试中,认识了小他一岁的竞争对手石昌化。
主考官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都属上佳。
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
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够顺利,绝对就是“梅花香自苦寒去”。
他最小的嗜好就是读书,甚至因为在书房里等待得太久,连自己家的仆人都看不下去了。
石昌化在认识魏源后,感到自己的见识与学问与魏源还有一段差距。
一心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自己该如何缩短差距,赶上魏源呢?石昌化已经开始给自己加码:魏源读书写到三更,那我就读于至五更。
魏源写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看球。
如此拚命的他没想到,“梅花没香苦寒枯”。
由于过分勤奋,石昌化患风寒引起痨病,进而骨膜炎。
身体垮了,学业也就无从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神童,因为过分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会,“以病剧而不得与魏同捷”。
魏源不不懈努力,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分不懈努力,却只沦为历史上的一个无名小卒。
你知道大树最高能长多高吗?科学家说,一棵大树再怎么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长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撑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撑不起自己。
在130米的极限,再长一米,甚至哪怕几厘米,都可能自己压垮自己,轰然倒塌。
其实在人生中,读书、工作、理想都是如此。
要十分努力,却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人的高度当成自己一定要达到的高度,否则往往不成功,却逼苦了自己。
“天王巨星”苏东坡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
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讨厌至西湖游玩。
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高琳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冲了上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反对侵华
魏源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华活动,提出了反 侵略的主张与办法。他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有一定的认识, 提出“义民可用”的主张。他从三元里和台湾等地人民 抗英斗争中得到鼓舞。他主张利用和依靠人民群众作为 抵抗外来侵略的主要力量,与投降派“防民甚于防寇” 的反动政策形成鲜明的对照。 为了有效地进行抵抗,他反对“浪战”,而主张 “以守为战”。他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自 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一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主张采 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设阱以待虎,设以待鱼”,以歼 灭来犯者。
四、推崇民主
魏源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而且 也很推崇和歆慕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在封建 专制制度长期统治下的当时中国,敢这样赞美没有 君主和皇帝的政治制度,不能不说是很有胆识的见 解。
五、赋税思想
在赋税问题上,魏源主张培植和保护税源。 他指责苛重税敛,认为重税破坏了纳税人的财产, 也就破坏了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魏源主张国家利 用赋税手段保护工商业的发展,提出这一思想, 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魏源还对生 产经营成本高低的原因及其对财政税收的影响作 了一定的分析,魏源的这一观点在我国19世纪以 前的经济思想中是极为罕见的。
著作名录
魏源学识渊博,著述很多,主 要有《书古微》、《诗古微》、 《老子本义》、《元史新编》和 《海国图志》等。《海国图志》是 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也是他作 为地理学家的代表作。他以林则徐 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道 光二十八年(1848)徐继畲的《瀛环 志略》问世,魏源吸取该书和其他 资料,于咸丰二年(1852)增补为 100卷本。《海国图志》内容丰富, 记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 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乃至 宗教、文化等情况,并附有世界地 图、各大洲地图和分国地图等。此 书旨在唤起国人,学习外国的长技, 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 略。它与成书时间相近的《瀛环志 略》是中国学者编写的最早的两部 世界地理著作。
《海国图志》
魏源承认落后 又不甘落后, 放眼全球,积 极寻求富国强 兵之良策,力 求振兴中华的 进取精神,值 得我们学习。
读 万 卷 书 行 万 里 路 综 一 代 典 成 一 龚家 自言 珍
——
历史人物介绍之 魏源
制作人 11会本二班 郭昕迪 曹小花 郑欣竹 肖婧 骆娟 刘晓静
魏源(1794~1857)清 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 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 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 生、汉士,号良图,汉族, 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 年丼人,二十五年始成进 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 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 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 “经世致用”为宗旨,提 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 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 新思想。
五 、 赋 税 思 想
四 、 推 崇 民 主
三 、 兴 办 实 业
二 、 反 对 侵 华
一 、 革 新 变 法
魏 源 的 政 治 主 张
政治主张
一、革新变法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
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 “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 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他着重于经 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 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 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不 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 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兴办实业
魏源同林则徐一样,是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 最有眼光的人物。他既坚决反抗侵略,又重视了解和学习 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对付侵略的重要方法。他在《海国 图志》中很好贯彻并发挥了林则徐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思想 和做法,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正确口号,认为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来 认识,使之在当时社会上发生了振聋发聩的重大影响。他 相信中国人民有能力掌握西方的新式生产技术,可以逐步 做到“不必仰赖于外夷”,指出只要经过努力,若干年后, 必然“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 民”,中国一定能富强起来,赶上并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
【三湘棹歌· 蒸湘】 溪山雨後湘煙起,楊柳 愁殺鷺鷗喜。棹歌一聲天地綠,回首語溪已十裏。 雨前方恨湘水準,雨後又嫌湘水奔。濃於酒更碧 於雲,熨不能平翦不分。 水複山重行未盡, 壓來七十二峰影。篙篙打碎碧玉屏,家家汲得桃 花井。
【三湘棹歌· 沅湘】 是落葉耶是紅雨,蕭蕭瑟 瑟打窗戶。一更兩更三更雨,如聽離騷二十五。 漁翁家住桃源曲,江水一年香一度。江碧不如村酒 淥,女兒每被桃花妒。 東風飄出五溪裏,流 到湖邊舟不止。隔煙呼人問磯沚,洞庭春漲水連天。 遠岸青山欲上船,江空月落舟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