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语文实践技能,如观察、采访、写作、演讲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章:家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收集家乡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表达。

2. 第二章:家乡的故事传说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传说故事,传承家乡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获取家乡传说故事的信息,并学会讲述、传播。

3. 第三章:家乡的名人踪迹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名人及其事迹,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名人的生平和贡献,并进行表达、宣传。

4. 第四章:家乡的物产特色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培养学生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收集家乡物产特色的信息,并进行表达、推广。

5. 第五章:家乡的环境变迁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环境变化,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对比分析、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方法
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等,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

2. 采访调查:引导学生学会采访,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故事传说、名人踪迹等,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3. 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学会查阅书籍、报纸、网络等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4. 写作表达:鼓励学生将所思所感化为文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演讲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积极参与的学生得分较高。

2. 学生表现力: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采访、写作、演讲等环节的表现,表现力强的学生得分较高。

3. 学生作品质量:评估学生的作文、演讲稿等作品质量,质量较高的作品得分
较高。

4.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表现、实践活动、作品质量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时间
1. 第一章:家乡的风土人情(2课时)
2. 第二章:家乡的故事传说(2课时)
3. 第三章:家乡的名人踪迹(2课时)
4. 第四章:家乡的物产特色(2课时)
5. 第五章:家乡的环境变迁(2课时)
六、教学设计
6.第六章:家乡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7.第七章:家乡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8.第八章:家乡的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社会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社会的进步和问题。

9.第九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

10.第十章:家乡的未来规划
教学重点:让学生思考家乡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规划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家乡未来规划建议。

七、教学方法
6.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等,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

采访调查:引导学生学会采访,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故事传说、名人踪迹等,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学会查阅书籍、报纸、网络等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写作表达:鼓励学生将所思所感化为文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演讲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7. 参观当地艺术馆、博物馆等,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

动手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作品的制作,如剪纸、土陶、民间绘画等,体验家乡艺术的魅力。

创意思维:鼓励学生结合现代元素,创作具有家乡特色的新艺术作品。

8.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社会发展变化。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9. 环保宣传: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考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了解环保的现状和问题。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力。

10. 未来规划:组织学生进行未来规划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规划能力。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为家乡制定一份未来规划方案。

展示评价: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规划方案,并接受师生评价和建议。

八、教学评价
6.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积极参与的学生得分较高。

学生表现力: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采访、写作、演讲等环节的表现,表现力强的学生得分较高。

学生作品质量:评估学生的作文、演讲稿等作品质量,质量较高的作品得分较高。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表现、实践活动、作品质量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7. 学生艺术修养:评价学生在艺术鉴赏、创作等方面的表现,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学生得分较高。

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创新能力,有创新作品的学生得分较高。

学生合作精神: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情况,合作精神强的学生得分较高。

8. 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学生在社会调查、讨论、报告等方面的表现,有较强责任感的学生的得分较高。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在发现家乡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方面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得分较高。

学生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调查报告、论文等写作作品,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得分较高。

9. 学生环保意识:评价学生在环保宣传、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有较高环保意识的学生得分较高。

学生行动力:观察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行动力强的学生得分较高。

学生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协作能力强的学生得分较高。

10. 学生创新意识:评价学生在未来规划方案中的创新程度,有创新想法的学生得分较高。

学生规划能力:评价学生在制定未来规划方案中的规划能力,规划方案合理的学生得分较高。

学生展示能力:观察学生在规划方案展示中的表现,展示能力强的学生得分较高。

九、教学时间
6. 第六章:家乡的文化遗产(2课时)
7. 第七章:家乡的艺术特色(2课时)
8. 第八章:家乡的社会发展(2课时)
9. 第九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保护(2课时)
10. 第十章:家乡的未来规划(2课时)
十、教学建议
1.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时间
六、教学设计
七、教学方法
八、教学评价
九、教学时间
十、教学建议
本文针对《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进行了重点和难点的解析,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时间、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时间、教学建议等关键环节。

通过关注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