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分期主要包括五个见如下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1d7d280ff78a6529647d538f.png)
糖尿病肾病分五期,Ⅰ期为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为正常白蛋白尿期,Ⅲ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Ⅳ期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Ⅴ期为慢性肾衰竭期。
第一期可以称为增生高滤期。
增生就是肾脏长得个大,高滤就是过滤得多。
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拼命工作使自己变得特别大,就是为了把糖排出去,这种负担重,肾脏就变得很大,早期没有任何症状。
第二期叫临床前期。
实际上此期也查不出来糖尿病肾病,有的人血压偶尔有点儿高,平常血压又不高,这种血压波动很难说是肾病引起的,如果此时做一个肾的活检或穿刺,能发现肾脏已经有所改变,不过尿常规查不出来,临床前期没有什么表现。
第三期是早期肾病。
开始有些比较固定的表现,一种表现就是血压经常高,肾脏本身受血压的影响,血压高又影响肾脏,形成恶性循环。
在查尿的时候可以发现尿里开始出现蛋白了。
早期肾病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肾病虽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经过治疗,肾脏疾病是完全可以逆转的。
肾病到了第四期和第五期就不能逆转了。
第四期是临床肾病期。
有大量的蛋白尿,随时查,随时有,而且量特别大,不管采取什么措施,这种蛋白尿已经不能完全消失了。
血压持续增高,肾脏的尿素氮、肌酐也升高,这种情况不可逆转。
我们叫临床肾病,到这一期症状还不是特别明显。
如果第四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肾脏功能持续下降,血液里面的肌酐、尿素氮因为排不出去,就升高了。
第五期是肾功能不全期。
此期症状比较多,像血压高、浮肿、多尿或尿不出来、浑身酸痛(包括腰痛)。
有的人腰一疼就认为是得了肾病,这种认识不科学的。
腰疼不见得有肾病,有肾病不见得腰疼。
腰部主要是骨头、关节和软组织,真正的肾病不见得表现出腰疼的症状。
另外,还有其他症状,如贫血(肾脏有造血功能,其表现为脸色苍白、气喘吁吁、体质虚弱)、骨质疏松(肾脏影响钙的代谢),骨质疏松的患者拍片子会发现骨头特别酥,容易骨折。
糖尿病肾病分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17fc96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0.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程度可通过分期来评估和诊断。
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情并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其特征,以及与每个分期相关的治疗方法和预后。
一、糖尿病肾病分期简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是基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来判断的。
根据国际尿毒症学会提出的分期标准,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五个分期,即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和Ⅴ期。
二、各分期特征及治疗方法1. Ⅰ期Ⅰ期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24h之间。
患者在此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尿液检测才能发现蛋白尿。
此时,主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并采取保护肾脏的措施,如低盐饮食、戒烟和限制蛋白质摄入。
2. Ⅱ期Ⅱ期糖尿病肾病是指大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300mg/24h。
此时,患者可能出现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
治疗方面,除了控制血糖和限制蛋白质摄入外,还需要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等药物来降低血压,并减缓肾功能下降的速度。
3. Ⅲ期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此时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
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注意营养均衡和补充维生素D等。
治疗方面,除了上述的血糖控制和降压治疗外,可能还需要使用利尿剂来减轻水肿。
4. Ⅳ期Ⅳ期糖尿病肾病是肾功能衰竭的阶段,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
患者常出现严重的水肿、贫血和高血压等症状,此时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药物治疗主要以逆转血糖代谢紊乱为主,同时还需要控制血压和补充维生素等。
5. Ⅴ期Ⅴ期糖尿病肾病是尿毒症阶段,肾小球滤过率极低或接近零。
此时,患者肾功能已经完全衰竭,需进行长期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除了血糖和血压的控制外,此时药物治疗主要以辅助透析为主。
三、分期的意义和预后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可以帮助医生们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并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5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5期](https://img.taocdn.com/s3/m/24823da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4.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5期
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一般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
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
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
(2)正常白蛋白尿期:GFR高出正常水平。
肾脏病理表现为GBM 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升高(>20
μg/min),休息后恢复正常。
如果在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病人可以长期稳定处于该期。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
GFR开始下降到正常。
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
UAE持续升高至20~200μg/min 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本期病人血压升高。
经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病理上出现典型的K-W结节。
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约30%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下降。
该期的特点是尿蛋白不随GFR下降而减少。
病人一旦进入IV期,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如不积极加以控制,GFR将平均每月下降
1ml/min。
(5)终末期肾衰竭。
GFR<10ml/min。
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
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透析治疗。
糖尿病肾病分期 (2)
![糖尿病肾病分期 (2)](https://img.taocdn.com/s3/m/b6e950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e.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肾脏损伤而导致的肾功能逐渐恶化的疾病。
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其相关信息。
1. 分期概述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可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大小来划分,目前最常用的分类系统是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来分层评估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
主要分为5个分期:S1期、S2期、S3期、S4期和S5期。
•S1期:正常肾功能。
GFR ≥ 90 ml/min/1.73 m²,尿白蛋白/肌酐(ACR) < 30 mg/g。
•S2期:轻微肾损害。
GFR ≥ 90 ml/min/1.73 m²,ACR ≥ 30 mg/g。
•S3期:中度肾损害。
GFR 为 30-59 ml/min/1.73 m²。
•S4期:重度肾损害。
GFR 为 15-29 ml/min/1.73 m²。
•S5期:肾衰竭。
GFR < 15 ml/min/1.73 m²或需要透析治疗。
2. 不同分期的临床表现2.1 S1期在S1期,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仍然正常,尿白蛋白排泄率也处于正常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这个阶段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然而,这个时候已经可以通过检测尿液来发现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2.2 S2期在S2期,尽管肾小球滤过率仍然正常,但尿白蛋白排泄量开始增加,超过了正常范围。
这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症状,如疲劳、水肿和轻度高血压等。
2.3 S3期在S3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30-59 ml/min/1.73 m²。
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量进一步增加,糖尿病肾病的症状也变得更加明显。
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水肿、高血压以及其他与肾功能不全相关的症状。
2.4 S4期在S4期,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29 ml/min/1.73m²,肾功能严重受损。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9566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e.png)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2型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盐平衡。
然而,当糖尿病患者患上肾病时,肾脏功能受损,会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尿毒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准确的分期和评估,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主要采用了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排泄率(UACR)两个指标进行评估。
根据这两个指标的不同组合,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干预和治疗。
首先,根据eGFR的水平,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5个阶段。
eGF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通常情况下,eGFR的数值越高,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越好。
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中,eGFR的水平被划分为,≥90ml/min/1.73m²为1期,60-89ml/min/1.73m²为2期,30-59ml/min/1.73m²为3期,15-29ml/min/1.73m²为4期,<15ml/min/1.73m²为5期。
通过eGFR的分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根据UACR的水平,也可以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3个阶段。
UACR是尿蛋白排泄率的指标,正常情况下,尿中排泄的蛋白质很少,但在肾脏病变时,尿中的蛋白质排泄率会明显增加。
根据UACR的水平,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A1期(正常/微量白蛋白尿),<30mg/g,A2期(中度白蛋白尿),30-300mg/g,A3期(重度白蛋白尿),>300mg/g。
通过UACR的分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蛋白质排泄的情况,为临床医生评估肾脏病变的程度提供重要依据。
综合考虑eGFR和UACR两个指标,可以将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6个阶段,A1期,eGFR≥90ml/min/1.73m²,UACR<30mg/g;A2期,eGFR≥90ml/min/1.73m²,UACR≥30mg/g;A3期,eGFR60-89ml/min/1.73m²,UACR≥30mg/g;B1期,eGFR30-59ml/min/1.73m²,UACR≥30mg/g;B2期,eGFR15-29ml/min/1.73m²,UACR≥30mg/g;C期,eGFR<15ml/min/1.73m²,UACR≥30mg/g。
糖尿病肾病分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8b5675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f.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简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来进行分期,从而更好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预后。
糖尿病肾病分期评估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GF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用于反映肾小球对血液进行滤过的速率。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血中肌酐清除率(CCr)、尿中肌酐清除率(UCr)等。
GFR水平越低,肾脏功能受损程度越重。
尿蛋白排泄率(UPR)UPR是评估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检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来评估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尿蛋白排泄率越高,说明肾脏受损程度越严重。
糖尿病肾病分期根据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和上述指标,糖尿病肾病通常分为五个阶段:阶段 1:正常肾功能在此阶段,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尿蛋白排泄率(UPR)低于正常范围。
患者通常没有肾脏症状,肾脏功能正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
阶段 2:肾损伤在此阶段,GFR略有降低,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尿蛋白排泄率持续增高但仍低于正常范围。
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尿蛋白,但通常没有其他肾脏相关的症状。
建议控制血糖和血压,减少蛋白质摄入,并定期监测肾功能。
阶段 3:肾功能减退在此阶段,GFR明显降低,尿蛋白排泄率进一步升高。
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贫血等肾脏相关的症状,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血糖控制、血压控制、控制蛋白质摄入、使用肾脏保护剂等。
阶段 4:肾功能衰竭在此阶段,GFR严重降低,尿蛋白排泄率持续增高。
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水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肾脏功能显著受损。
此时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考虑肾移植等替代治疗方式。
阶段 5:尿毒症期在此阶段,肾小球滤过率(GFR)极低,尿蛋白排泄率持续增高。
此时患者已经进入尿毒症期,肾脏无法正常发挥功能,需要长期进行透析治疗或考虑肾移植。
总结糖尿病肾病的分期评估有助于医生和患者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b65f7efead51f01dc281f164.png)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也是1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其病理改变有3种类型: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最常见,对肾功能影响最大);渗出性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一般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第I、II期为临床前期,第III、IV、V期为临床诊断。
I 期:通常表现为肾体积增大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肾血浆流量(RPF)和肾小球毛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增高。
这些变化与高血糖水平一致。
此期患者肾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变化。
II 期:运动后微量白蛋白尿,此期肾小球已显示结构改变,肾小球基底膜(GBM)和系膜基质增加,GFR>150ml/min和白蛋白排泄率(AER)<30μg/min。
III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AER常为20~200μg/min或UAE在30~300mg/24h,临床常规化验蛋白尿多为正常。
此期患者GFR大致正常,血压科轻度升高。
GBM增厚和系膜细胞增加较II期更明显,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球结节性和弥漫性病变,临床研究显示积极干预治疗科阻止或延缓大量蛋白尿的发生。
IV 期:为临床蛋白尿,ARE>200μg/min或UAE在300mg/24h或蛋白尿0.5g/24h。
此期血压增高,GFR开始进行性下降,水肿多较为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
肾小管功能障碍出现较早,近曲小管对水、钠以及糖重新吸收增加,病理显示GBM明显增厚,系膜基质明显增加。
T1DM诊断15~20年以及T2DM诊断5年以上者易发生IV期DN,该期患者常并发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外周神经病变等。
V期:为尿毒症期(ESRD),可有尿毒症的临床表现,GFR进行性下降,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此期患者常伴发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阶段进行曲
![糖尿病肾病的阶段进行曲](https://img.taocdn.com/s3/m/b8503daeb0717fd5360cdcbb.png)
1期:肾小球高滤过期。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新诊断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就已有这种改变,与此同时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及内压均增高。这种糖尿病肾脏受累的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是可逆的,经过胰岛素治疗可以恢复,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正常,该期控制血糖水平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期没有病理组织学的损害。
2期:正常白蛋白尿期。这期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正常(<20μg/min或<30mg/24h),运动后尿中清蛋白升高(UAE)增高组休息后可恢复。这一期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GFR多高于正常并与血糖水平一致,GFR>150mL/min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常>9。5%。GFR>150mL/min和UAE>30μg/min的病人以后更易发展为临床糖尿病。糖尿病肾损害 Ⅰ、Ⅱ期病人的血压多正常。Ⅰ、Ⅱ期病人GFR增高,UAE正常,故此二期不能称为糖尿。
由于患者从糖尿病进展至肾病起病隐匿,经过漫长的岁月出现肾脏病的临床症状后才发觉,所以从患者现实生活实用而言,可以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三个阶段,Mogensen分期中的前两个阶段,尽管有一定的病理生理改变和轻微的病理改变,但少有肾脏病的临床症状(如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因临床症状不明显,称之为亚临床期较为适宜。第三、四个阶段,此时除有血压开始升高外,持续性清蛋白尿仍至肾病范围的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及肾脏的病理改变,应为临床期。第五个阶段,尽管蛋白尿可能在减轻,但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在加重。肾脏体积缩小,合并血中氮质含量升高,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即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这种分类似乎与临床较为吻合,比较结合实际。
4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UAE>200 μg/mi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血压增高。病人的GBM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弥漫型损害病人的尿蛋白与肾小球病理损害程度一致,严重者每日尿蛋白量>2。0g,往往同时伴有轻度镜下血尿和少量管型,而结节型病人尿蛋白量与其病理损害程度之间没有关系。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的特点,不像其他肾脏疾病的尿蛋白,不因GFR下降而减少。随着大量尿蛋白丢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但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g/24h)、水肿和高血压,只见于约30%的糖尿病肾病病人。糖尿病肾病性水肿多比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其原因除血浆蛋白低外,至少部分是由于糖尿病肾病的钠潴留比其他原因的肾病综合征严重。这是因为胰岛素改变了组织中Na+、K+的运转,无论是Ⅰ型病人注射的胰岛素或Ⅱ期病人本身的高胰岛素血症,长期高胰岛素水平即能改变Na+代谢,使糖尿病病人潴Na+,尤其是在高Na+饮食情况下。这一期病人GFR下降,平均每月约下降1mL/min ,但大多数病人血肌酐水平尚不高。
糖尿病肾病分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522a63c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8.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简介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而导致的肾功能损害的疾病。
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不同的分期。
合理分期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其诊断标准,以及每个分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
分期标准糖尿病肾病的分期主要基于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
以下是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分期一:微量白蛋白尿期•尿蛋白水平:24小时尿蛋白小于30毫克。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轻度减低。
分期二:轻度尿蛋白尿期•尿蛋白水平:24小时尿蛋白在30至300毫克之间。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轻度减低。
•尿蛋白水平:24小时尿蛋白大于300毫克。
•肾小球滤过率:轻度至中度减低。
分期四:重度尿蛋白尿期•尿蛋白水平:持续的大量尿蛋白。
•肾小球滤过率:中度至重度减低。
分期五:尿毒症期•尿蛋白水平:持续的大量尿蛋白。
•肾小球滤过率:严重减低。
分期特征和治疗方案分期一:微量白蛋白尿期分期一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仅在尿液检查中发现微量蛋白尿,肾功能基本正常。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压,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蛋白水平。
分期二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尿蛋白水平较高,但肾功能仍然正常或轻度受损。
治疗方案包括严密控制血糖和血压,使用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以减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分期三:中度尿蛋白尿期分期三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尿蛋白明显增高,肾功能中度受损。
此时除了血糖和血压的控制外,还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脂和血尿酸水平。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他降压药物。
分期四:重度尿蛋白尿期分期四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尿蛋白持续大量排出,肾功能中度至重度受损。
治疗方案包括进一步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并可能需要透析治疗。
分期五:尿毒症期分期五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已经发展为尿毒症,肾功能严重受损。
糖尿病肾病分期
![糖尿病肾病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0eac6570be1e650e52ea99db.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糖尿病肾病分期是什么糖尿病并不是老人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些患者因工作、生活等压力,精神持续紧张,也会患此病。
不仅是老人容易患,年轻人也会有这方面的危险,因此如今的人们真的是闻糖尿病色变,说得并不夸张!根据不同的的病理损害和结构病变,糖尿病肾病分期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糖尿病肾病分期具体有哪些?有哪些的症状呢?妈网百科马上为大家科普这方面的知识。
糖尿病肾病第一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肾功能检查可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糖尿病肾病第二期:患者仍然没有明显的症状出现,休息时尿蛋白排泄率正常,即<20微克/分钟,运动等应激状态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多。
糖尿病肾病第三期: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从这一期开始患者开始出现明显的异常,肾功能检查出现持续的微量白蛋白尿,即尿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为此期标志,但是尿常规化验蛋白仍阴性。
此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正常,开始出现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一旦发展到这一期,肾脏病变就不可逆了。
糖尿病肾病第四期:为临床肾病期,这一期的主要特点是大量蛋白尿,尿蛋白排泄率>3.5克/日,尿常规蛋白阳性,患者排尿时可以发现典型的蛋白尿表现,即尿液泡沫多,并且泡沫很长时间不能消散。
此外,患者出现高血压、浮肿等。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有哪些如今的生活好了,但是人们的身体状态却差了,越来越多的都市疾病困扰着我们,还真的是让人心力交瘁。
说到这个都市疾病,糖尿病肾病可算得上是让大家日夜废寝难眠的恶疾了。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万一病情恶化到终末期肾脏病,那就棘手了,因此及时发现病情并且快速治疗,这样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那么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有哪些呢?妈网百科马上为大家详细介绍一番。
1、有些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厌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
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心跳快速,呼吸缓而深,血糖测试值升高,对患者进行尿糖测试结果呈呈阳性反应。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5f65883d1f34693daef3e47.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一、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二、糖尿病肾病症状三、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1、糖尿病肾病I期
为T1DM确诊时肾小球高滤过和肥厚增大。
肾小球和肾脏体积增大是突出的表现。
有一过性微量白蛋白尿,用胰岛素治疗后可以消失。
肾小球滤过率是高的,治疗后可以降低,但往往不能恢复正常,如果T1DM发病在青春期前,则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
2、糖尿病肾病Ⅱ期
有肾脏损害,但无临床征象。
此期出现在糖尿病发病后二年,有些患者在这一阶段持续很多年,甚至终身。
肾小球基底膜通常增厚,系膜区常常增生。
糖尿病控制不佳(常为酮症)和运动时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系可逆性。
肾小球滤过率依然明显增加。
血压正常。
3、糖尿病肾病Ⅲ期
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期”,典型者是在患糖尿病10-15年以后。
微量白蛋白尿不断加重。
肾小球滤过率仍然是增高的。
血压开始增高。
纵向研究显示抗高血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微量白蛋白尿。
这一阶段用胰岛素泵治疗或作强化治疗可在血糖明显改善后,尿白蛋白排出量减少或稳定不变。
而常规治疗者易发展到明显的肾病阶段。
4、糖尿病肾病Ⅳ期
病程在15-25年以上,约40%%的T1DM患者发展到这一阶段。
病理上出现典型的改变,而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尿蛋白排出量增多(>0.5g//24h),大多数患者出现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
有效的。
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
![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a4e3b48984254b35effd3443.png)
5)约30%患者眼底可见视网膜微血管瘤、 硬性渗出等。
III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隐 匿性肾病期或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
1)初期GFR可以增加,后期降低。
2)本期初期UAER在20-70ug/min,白蛋白排 出呈间歇性,可由高血压、高血糖、运动、尿路感 染等因素促进或诱发,随病情发展UAER升高而逐 渐固定,后期UAER在70-200ug/min,尿常 规蛋白多阴性。
由于经济成本等因素影响以核素检查来估 算肾小球效求率过滤。临床学者即开始尝 试开发含肌酐及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 等指标的GFR估算值(eGFR)公式。
Estimate
估算肾小球率过滤公式
(一)Cockcroft-Gault(C-G)公式。 (二)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 (三)简化MDRD公式。 (四)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研究(CKD-
血压
I 肾脏增大 肾小球肥大,基底 ≥ 150 基本正常
期
膜及系膜区正常 ml/min
2)尿微量白蛋白阴性。
3)肾脏组织学仅有肾小球无改变或肥大。
4)血压正常。
注: GFR升高与血糖相关。随着血糖的控制正常,大
部分患者的 GFR恢复正常。
本期常出现在1型糖尿病病程0-2年。GFR> 150ml/min可作为本期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指 标。
本期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可能合并高血压,病 程一般不足5年,其中40-50%经5-10年进展 为微量蛋白尿期。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GFR)普遍被认为评价肾 功能的最好指标。
金标准:99锝-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99mTc-DTPA)核素检查能精确的估算 GFR。
局限:因其放射性、价格以及专门仪器等 原因,限制临床大量使用。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92b453810b1c59eef9c7b479.png)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糖尿病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的慢性疾病。
在所有糖尿病的并发症中,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为最高。
此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40%。
糖尿病肾病不但是发病率最高的糖尿病并发症,同时也是危害性最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此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仅会出现肾脏微微增大、血压略有升高和出现微量蛋白尿等表现。
但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会逐渐硬化,导致肾小球的滤过率开始下降,使其出现持续性的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此病的晚期可并发肾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症,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所有终末期的肾病患者中,有近40%的人其病情是由糖尿病肾病引起的。
为了帮助广大糖尿病肾病患者更好地治疗此病、提高生活质量,本刊特别策划了此专题——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持续升高、导致肾脏微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
此病患者的肾脏可发生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呈玻璃样改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间的系膜区扩张等病理性改变。
临床上根据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将此病分为五期,现将这五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介绍如下:第1期:肾小球高滤过期。
此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的滤过率代偿性地增高(可增高20%~40%)、肾体积增大,但其尿蛋白的排泄率正常。
此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只要将血糖控制好,其肾脏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就完全可以逆转并恢复正常。
第2期: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
此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的滤过率仍然较高,可出现间断性的微量蛋白尿,其尿蛋白的排泄率在休息时正常,在运动时或运动后升高。
第3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此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的滤过率开始由代偿性的升高转为失代偿性的下降,但由于在此之前其肾小球的滤过率一直处于升高的状态,因此处于此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其肾小球的滤过率刚好处于正常的水平或略有下降,但其血压已经开始升高,并可出现持续性的微量蛋白尿,即使在休息时尿蛋白的排泄率也会升高。
糖尿病肾病业务学习课件
![糖尿病肾病业务学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87d1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8.png)
④ 监测体重,每日2次。 ⑤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水的摄入,水的摄入量应控
制在前一日尿量加500ml为宜。
⑥ 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变化 ⑦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水肿、 尿量 ⑧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呼吸、血压心
尿病目前不能根本治愈,可以通过治疗得到 控制。 ④向病人解释使用胰岛素的好处。 ⑤增加病人的探视次数,必要时留家人陪 伴,通过良好的思想沟通,减轻患者的思想 压力,有利于病愈。
注意事项
1、多饮水,保持每日饮水量和尿量在1500~ 2000ml 左右,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
2、严格控制饮食中蛋白的含量,~ 天,并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和
2、积极治疗泌尿系感染。除非不得已,应 严禁导尿。
3、进入尿毒症期可采用透析疗法。 4、优质低蛋白饮食。 5、对症处理。 6、有效地控制高血压。 7、严格控制血糖。①提供一个安静没有感染的休养环境。 ②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的危害。 ③轻病人注意劳逸结合,蛋白不多的患者可适当参
1. 概述 2. 临床表现与分期
.3 治疗及护理
4. 注意事项及饮食
概述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 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 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 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 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 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 一。
临床表现与分期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五点: (1)蛋白尿 (2)水肿
率的变化 ⑨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化指标 ⑩指导使用胰岛素的病人,根据血糖、
尿糖计算胰岛素的剂量。
2.心理护理 ①安慰病人,鼓励病人讲出心中的感受,以
消除紧张情绪,保持思想乐观,情绪稳定。 ②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及同病室的病友,消
糖尿病肾病有什么症状?怎么防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有什么症状?怎么防糖尿病肾病](https://img.taocdn.com/s3/m/8cc708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6.png)
糖尿病肾病有什么症状?怎么防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
由于其涉及到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病情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治疗难度高于其他肾脏疾病,因此及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下面将介绍其具体症状和预防措施。
一、糖尿病肾病的分期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肾小球高滤过期,此时肾小球的滤过率较高,通常大于150ml/min,肾体积略微增大。
第二阶段被称为白蛋白尿期,在这个阶段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可能正常。
但是在应激情况下可能会升高,应激解除后,蛋白尿又会恢复到原始水平。
第三阶段被称为微量白蛋白尿期,此时患者会持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增多。
这是进行积极治疗的主要阶段,通过积极治疗,在这个阶段微量白蛋白尿是可以逆转的。
第四阶段被称为显性蛋白尿期,此时尿量为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超过300毫克/升。
这意味着糖尿病肾病已进入不可逆的阶段。
第五阶段为终末期肾脏病期,此时肌酐清除率小于20毫升/分钟,接近于透析替代治疗的水平。
二、糖尿病肾病症状1出现蛋白尿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会有这种症状。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可能只是微量,并被称为选择性蛋白尿,这种症状可以持续多年。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蛋白尿,肾小球的过滤速率会逐渐下降,肾脏的病变程度也会不断加重。
2出现轻度水肿一般而言,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可能会有轻度浮肿的症状。
然而,一旦全身浮肿现象显著,就意味着糖尿病肾病的情况在持续恶化中。
超过一半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身体水肿症状,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尿中丢失了大量蛋白质而出现低蛋白血症。
随着病程的延长,引起水肿的并发症会越来越多,其中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病综合症。
因此,如果出现水肿症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并且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的发展。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5a6f0b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2.png)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一、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肾脏造成损伤所致。
该疾病在发展过程中通常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二、早期阶段: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在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然而,尽管如此,实验室检查结果却反映了一些不正常的改变。
例如,肾小球滤过率(GFR)通常会增加,并显示出大量白蛋白从尿液中排泄出来。
三、第一期:微量白蛋白尿当进入到第一期时,患者开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这意味着在24小时内排泄出来的白蛋白数量较正常高。
此外,患者可能感觉口渴、频尿和极度乏力等。
这些也是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症状。
四、第二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范围在第二期,肾小球滤过率恢复到正常范围,但尿液中的白蛋白仍然明显增加。
同时,白蛋白的分泌也会增加。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开始出现高血压。
五、第三期:大量尿蛋白第三期是糖尿病肾病进展较为严重的阶段,表现为大量尿蛋白。
这时,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受损,容易引发水肿和贫血等并发症。
其他一些不适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也可能出现。
六、第四期:尿液变浑浊进入到第四期时,患者有时会发现自己排出的尿液变得浑浊,并含有许多细胞和管型。
此外,皮肤可能呈现出黄色或苍白色,并且容易感到疲劳和虚弱。
七、第五期:尿毒症当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时,称为尿毒症。
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完全失去,导致体内废物和毒素无法排出。
此时,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如恶心、呕吐、水肿、体重下降等。
八、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早期识别和控制高血压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手段:1. 控制血压目标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或稍低于正常范围,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如ACE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来降低血压。
2. 控制血糖和饮食管理确保血糖控制在良好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通过限制摄入大量盐分、蛋白质和含高脂肪食品来帮助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0fcfdd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b.png)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是从2012年12月以来,由国际肾脏病学联合会(ISN)与国际激素协会联合编制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进行统一诊断、治疗和监测的新一代分期统一标准。
根据全球健康组织(WHO)的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如下:
(1)无肾损害(DKD-1):糖尿病持续24个月,没有发生肾脏损害,尿液化验中蛋白尿不超过30mg/gCr,血清血清肌酐(SCr)30ml/min未超过60ml/min,小于0.54mg/dl 或60μmol/L.
(4)严重肾损害(DKD-4):血清肌酐(SCr)为1.44mg/dl或160μmol/L以上,且显微镜检查显示肾脏损害的种类集中性损害出现,肾小球受累性增多或低分子量蛋白质排放量降低,或在小量尿液中发现血或蛋白尿症状.
(5)慢性肾衰竭(DKD-5):血清肌酐(SCr)超过1.44mg/dl或160μmol/L,肾脏功能衰竭,肾衰竭患者需要依赖葡萄糖负责性肾小室替代透析治疗,或通过肾移植治疗.
总之,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是以血清肌酐(SCr)以及尿液中蛋白尿的数值变化作为诊断参考,并兼顾显微镜检查显示肾脏损害程度,统一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诊断、治疗和监测的新一代分期统一标准。
一分钟读懂糖尿病肾病分期
![一分钟读懂糖尿病肾病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6e2f843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c.png)
一分钟读懂糖尿病肾病分期肾脏是机体的过滤器,身体内的各种毒素经过肾脏排泄到尿液中,有益物质保留于血液中。
当糖尿病肾病发生后,因血糖升高等因素,使肾小球滤过压增加,逐渐漏出蛋白质,若病情不控制,长此以往,则会出现持续大量的蛋白尿,到了这个阶段,肾脏病变已经到了不可逆阶段了,若再进一步发展,一般在8~12年进入肾功能衰竭阶段,这个阶段通常称尿毒症,到了这个阶段则需要洗肾(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换肾。
糖尿病肾病可分为5期:第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如果及时纠正高血糖,GFR变化仍可逆转。
此期病理检查除可见肾小球肥大外,无其他器质性病变,微量白蛋白尿测定可阴性。
第Ⅱ期:无临床症状的肾损害期此期可出现间断微量蛋白尿,患者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正常(<20μg/min或<30 mg/d),应激时(如运动)增多,超过正常值。
在此期内,患者GFR可仍较高或降至正常,血压多正常。
此期病理检查可发现(常需电镜检查确定)肾小球早期病变,即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及肾小球基膜(GBM)轻度增厚。
第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出现持续的微量白蛋白尿(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或30~300 mg/d)为标志,但尿常规化验蛋白仍为阴性。
此期患者GFR大致正常,血压常开始升高。
病理检查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宽及肾小球基膜(GBM)增厚更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
一般认为从此肾脏病变已不可逆。
第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常规化验蛋白阳性即标志进入该期,此期病情发展迅速,三四年内出现大量蛋白尿(>3.5 g/d)及肾病综合征。
严重肾病综合征病例常呈现大量腹腔积液及胸腔积液,利尿治疗疗效差。
此期患者GFR已减低,血压明显升高。
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已硬化,且伴随出现灶性肾小球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第V期:肾衰竭期从出现大量蛋白尿开始,患者肾功能加速恶化直至肾衰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主要包括五个见如下:
Ⅰ期:这一期主要的以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
这种初期的病变与患有高血糖的水平是一致的,但是可逆的,经过医院给予的胰岛素治疗可以得以恢复,但是专家解释会所不一定能完全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Ⅱ期:该期患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已呈现正常但肾小球已出现结构上的改变。
这期肾脏内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正常(<20μg/min或<30mg/24h),运动后UAE增高组可恢复。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开始增厚,系膜基质开始增加,GFR 多高于正常范围并与血糖水平呈现一致,GFR>150mL/min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常>9.5%。
GFR>150mL/min和UAE>30μg/min的病人更易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很大。
Ⅲ期:此期又被叫做是早期糖尿病肾病。
患者肾脏尿白蛋白排出率为20~
200μg/min,病人的血压出现轻度的升高趋势,开始出现肾小球的功能减退。
Ⅳ期:是临床上的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的糖尿病肾病。
这一期的特点是患者开始出现大量的白蛋白尿(每日大于3.5克),水肿和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水肿开始变得比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
Ⅴ期:即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期。
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就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由于肾小球基膜广泛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坏退,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