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

合集下载

高教中外合作办学下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高教中外合作办学下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高教中外合作办学下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开放进程,缩小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有利于国际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动因与现状,研究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其发展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动因(一)经济全球化是直接动因经济全球化需要相当数量具有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人们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愿望在不断提升,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在不断增加,终身教育理念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差异很大,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教育资源短缺,如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强大,高等教育发达,高等教育资源产生剩余。

跨国攻读学位、跨国办教育的现象由此不断增多,最终促成了全球跨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我国是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对教育资源有极大的市场需求,在这种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当然成为他们合作办学的对象。

(二)有利于高校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外教育体制不同,合作办学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使课程体系得到优化,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市场需要。

以上海为例,据统计,上海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中,有60%的机构国外教材使用率达50%以上。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可以迅速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它能够优化教育课程,改进教育方法,使大学教育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以此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三)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中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使得高等教育供给很难及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问题,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入一批新兴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丰富了我国专业、课程门类,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专业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1. 引言1.1 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中外合作办学是指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院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在我国境内开展学历教育的一种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为我国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通过与国外院校合作开展教学,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通过与国外院校合作举办双学位、联合培养等项目,我国高校可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和教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

借助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我国高校可以与国外院校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科研和人才培养项目,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愈发凸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多样化、复杂化的现代社会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满足不同人才需求。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过于固化,无法灵活应对不同行业的需求。

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根据具体行业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更加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中国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留学需求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的选择。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等院校与外国高校合作开设学历教育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是资源整合、创新创业、国际化和市场化等多方面的特质。

合作办学可以使中国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外国的教育资源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国外高校进一步深耕中国教育市场,提高自身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外合作办学具有双赢的特点,能够在国际教育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成为了关键。

中外合作办学需要融合中外教育资源,使中外合作项目更具有国际化、多元化和市场化的特点。

在这种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正成为国内高校发展的新趋势。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模式的融合。

中国传统的培养模式强调基础知识和理论研究,而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可以将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相结合,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培养模式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和实践上都达到较高水平,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教学资源的融合。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如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等,使学生接受到更加国际化和前沿化的教育。

国内高校也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向国外输出中国的优秀教学资源和经验。

这种教学资源的融合可以使两国的教育发展得到互补和提升。

师资力量的融合。

国外高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经验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帮助国内高校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还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的人才。

在这一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中外优势资源融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和优势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的高校与国外的大学、学院或研究机构合作共建办学项目,按照双方共识和协议在中国开设国际化的教育项目。

这种合作不仅带来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还能提高中国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优化发展。

与此国外合作机构也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中国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合作项目中来。

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共享: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中国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共享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2. 教学创新:国外高校往往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可以引进国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中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4. 国际合作:中外合作办学促进了中外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促进各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二、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 项目定位: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定位十分重要,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市场需求,结合国外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进行项目的定位和规划。

一方面要保证项目与国外高校的合作项目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满足中国学生的实际需求。

2. 课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要充分结合国外教育资源和国内学生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课程。

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市场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融合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

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①

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①

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①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意义近年来,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大学与中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与此也有不少中国高校前往国外寻找合作伙伴,开设国际化教育项目。

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不仅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资源,更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元的可能。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帮助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通过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学校可以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对学生来说,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拓宽其国际视野,增强其全球化素养,提升其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1.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创新在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中,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这需要学校与国外合作伙伴共同商定,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和国际教育资源,开设具有国际视野和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课程。

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本科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 教学模式与实践环节的创新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创新性教学。

学校可以与国外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和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

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师资团队与教学资源的创新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建立具有国际视野和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教学资源。

学校可以邀请国外著名学者和专家来校教学、指导科研,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还需要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展师资团队的国际化视野,为学生打造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

4. 学生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的创新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培养模式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共同培养学生,并取得相应学历。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中外合作办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促进了中外教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既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也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这一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合作与努力,涉及到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等方方面面。

在当前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分别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教育理念的融合与创新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不同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效果。

中外合作办学中,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相结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在教育理念的融合与创新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教育目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校应该明确教育目标,不仅要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要求,还要考虑到国外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使学生能够适应全球化的人才需求。

2. 教学体系:中外合作办学中,应该根据国外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破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育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校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如项目化教学、跨学科综合教学等,通过改进和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的融合与创新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如何融合和创新课程设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跨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外名校与中国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交换生项目等合作项目。

这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化教育机会,也提升了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也为中国高校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总体来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势头良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中外教育体制、文化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难度较大。

双方在制定课程、教学安排、资金管理等方面容易产生分歧,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有些项目只在名义上合作,缺乏实质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和师资力量支持,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由于存在一些法律法规和上的不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运行中容易出现管理混乱、权责不清等问题,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分析为了解决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首先,应加强中外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双方要加强协商与合作,共同制定合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其次,中外高校要加强对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与评估。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①

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①

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①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国开始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尝试。

这种合作模式结合了中外两国的优势,通过相互学习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本文将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探讨,分析其优势和问题,并提出创新方案。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1. 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结合了两国的优势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学校还可以通过国外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教学服务。

2. 国际化视野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增强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通过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学习,了解国外的文化和社会情况,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化竞争力。

3. 就业和发展优势学生可以在国内外两个母校获得两国学位,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国外学校的知名度和优秀教育资源也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1.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存在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合作办学项目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这些办学项目通常采用国外学校的课程模式,忽视了国内学生的实际需求,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法适应。

2. 教育体系不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些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教育模式。

3. 学费较高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费较高,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经济压力。

这使得部分优质学生无法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限制了项目的培养潜力。

三、创新方案1. 建立双方合作制度学校应该建立双方合作制度,明确合作的目标和责任,加强中外学校之间的关联程度,提高合作项目的教育质量。

“互联网+”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变革

“互联网+”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变革
语 言类 专业 类 专业类 管理 中方教 人 合 计
我 国大 部 分 中 外合 作 办学 机 构与 项 目尚未 建 立 体 。
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成本偏高、意识与体制缺失等。有效 的交 年 教 师流 动成本 统 计表 ( 单位 :万元 )
常态化沟通机制的缺失在教学方面导致了课程设置
( 一 )优 质 资源 引进 总量偏 少
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整体上引进境外优质教育
二 十 几年 的规模 化 发 展 ,中外合 作 办学 正 在 经历 由 资源 的总量偏少 ,而 引进境 外优质教育资源是 中外 规 模扩 张 转 向质 量 提 升发 展 的转 折 阶 段 。作 为跨 国 合作 办 学 的核 心 目的。 中外合 作 办 学 中大 多数 合 作 高 等教 育 的一种 典 型 教 育模 式 ,中外合 作 办 学有 必 办 学机 构 与 项 目采 用 “ 双 校 园 ” 的合作 办 学 模 式 ,
要在信 息化发展方面率先与 国际接轨 ,借助 “ 互联 而这 种 模 式对 于 优 质教 育 资 源 的 引进存 在 一 定 的局 “ 双 校 园”模 式 的普遍 采 用 ,正 是 对优 质 教 网+ ”的技术变革力量寻求在当代 中国的新发展与 限性 。
新 突破 。

育资源难 以突破时空限制而大规模 自由流动的现实
的妥协 。与此 同时 ,在 已与 我 国高 校开 展 合 作 办学

中外 合作 办学 发展 现状 与瓶 颈
中外合作办学能否成功实现其办学 目的,关键 的境外高校 中国际知名高校所 占比例不高 ,主要原
收 稿 日期 :2 0 1 6 - 0 9 - 1 9
基 金 项 目: 辽 宁省 教育 科 学“ 十 二五 ” 规划 2 0 1 3 年 度 立项 一般课 题 “ 辽 宁省 外语 专 业 中外合作 办学研 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发展的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发展的路径研究

齐 鲁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Q ilu Normal University Vol. 34 No. 5Oct. 2019第34卷 第5期 2019 年 10月收稿日期:2018-11-27作者简介:赵玲娜(1985—),女,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知识产权;徐玉萍 (1973—),女,江西丰城人, 教授 ,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经济与管理。

互联网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发展的路径研究赵玲娜 徐玉萍(华东交通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多元的资源信息共享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文章从互联网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的特点入手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路径,指出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应该在调整教学方式、开发课程软件平台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735(2019)05-0022-06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技术促进了我国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目前MOOC、智能教学系统(ITS)、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等智能教育平台的广泛应用,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发展提供了更加开放和广阔的空间。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在我国境内与国外大学合作以吸收和引进外方的教育资源和课程模式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为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新定位和新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具有国际视野,这更为在互联网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一、互联网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的影响(一)开放多元的资源,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方便了人们对信息的检索、查询,也实现了人们对资源的共享,同时也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关于“互联网 ”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

关于“互联网 ”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现状,然后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论述了“互联网+”趋势下,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的新形式、新路径、新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一、“互联网+”趋势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现状随着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内外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对于“互联网+”情境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

互联网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过程中由时空距离距离带来的一些困惑,同时也为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新的改革路径。

2015年2月6日,教育部再次批准通过了河北省5项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至此,仅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及其以上层次项目就达到了28项,年培养规模达到2500人左右,对推动河北省教育国际化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河北金融学院合作办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该校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开拓“互联网+合作办学”的教育新模式。

但是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高层次双语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内容无法实现完全对接;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有待于进一步开拓等,这些都是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合作办学项目在“互联网+”推动下的改革发展(一)积极推动翻转课堂、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

从硬件教育环境上看,河北金融学院积极为学生打造了网络学习平台,这成为支撑合作办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设施。

同时在软件环境方面,河北金融学院自主研发了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教师能利用平台信息掌握教学进度,统计教学数据,对学生学习情况实施动态跟踪,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二)引入国内外优势的教师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借助于合作办学的优势,河北金融学院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师资资源。

同时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和老师,独立地、随时随地访问课程内容。

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关键词。

本文将以此为中心,探讨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策略与建议。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通过与国外知名院校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如交换学生项目、联合科研等,帮助他们建立全球人脉,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广阔的职业发展。

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合作模式和合作伙伴的选择。

学校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该考虑其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因素,以确保合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学校也需要制定合理的合作模式,包括课程设置、学分互认、学术交流等方面,以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

其次是文化融合和教育体制的差异。

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制存在差异,学校需要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开展跨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文化融合和教育体系的协调。

为了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首先,加强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确保合作伙伴具有国际声誉和良好的教育质量。

其次,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国际化课程和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同时,建立起学分互认机制,鼓励学生参与交换学生项目,增加国际交流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与国外知名院校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学校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制定合理的合作模式。

此外,学校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培训等,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中外合作计算机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比较

中外合作计算机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比较

中外合作计算机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比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

为此,各国都在加强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的力度。

而中外合作计算机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也成为了当前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将针对中外合作计算机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进行比较探讨。

一、培养方式比较中外合作计算机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过程管理等。

其中,交换生项目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学生可选择到外国大学学习一定的时间并且取得相应的学分。

针对联合培养这种模式,国内大学和外国大学合作设立了一些专业培养班,学生从大一开始接受双方教师的教学,完成相关课程后,可获得两所学校的文凭或学位。

而过程管理方式则是将学科研究以及学生的管理工作由两校共同来完成。

总的来说,中外合作计算机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比较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相比单一的培养模式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模式比较中外合作计算机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中,在教学模式方面,主要是探讨中西方教育模式的比较。

中西方教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平等,注重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具有独立性。

在计算机科学教育中,西方教育主张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反复实践和经验总结,并且将实际应用场景成为教学的关键点。

而中国教育则更强调传统教育中的传授和学习,强调轻导向和重备考,注重课堂讲解和知识点的讲解。

对于计算机科学教育,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递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的培养。

三、教育资源比较中外合作计算机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由于各个国家或各个院校的不同,教育资源也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国外大学课程设置相对比较灵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学习。

并且国外大学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许多大学都有规模庞大的研究机构,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平台。

相比之下,国内大学开设的课程相对较为固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可能更为严格。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不断的变革与调整。

在这个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两国的高等学府在培养人才、科研、教学等方面进行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通过双方合作办学,可以取长补短,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将中方的教学特色和文化特色传播到国际上。

在这种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进行了融合与创新,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为人才培养带来了全球化的视野。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国内接受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教育文化和教学方法。

这种全球化的视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全球化的就业市场,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融入国际社会。

学校也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师和专家,开设国际化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发展平台。

通过这种全球化的视野,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能够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还能够具备跨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外合作办学还为人才培养带来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接受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而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下,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这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领导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而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下,还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创新和融合。

学校可以在引进国外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中国的国情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体系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课程设置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了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成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充分发挥中外教育资源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地位的提升。

但是,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设置、教育体制、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差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问题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背景和意义;2. 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3. 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4. 如何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旨在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做出贡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背景、意义、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采取实证研究法,结合案例分析、访谈调查等方法,探究如何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以期为解决现有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2. 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3. 探究如何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并总结经验和启示;4. 向教育管理部门或高校提供可行性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提供参考。

五、论文结构本研究的论文结构如下: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背景和意义第三章: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第四章: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第六章:结论和可行性建议。

浅谈“互联网 ”时代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提升途径

浅谈“互联网 ”时代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提升途径

浅谈“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提升途径摘要:“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机遇。

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应用型国际化人才是当今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索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互联网+”的出现为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教育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阶段性产物,“互联网+”教育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使教育行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以此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有效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使之达成能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探索的课题。

一、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现状1.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目的是把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国?取5鼻埃?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来看,明显存在有数量、没质量的问题。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方课程与中方课程无法做到无缝对接,教材之间的匹配存在问题,中方很难高效率地将外方的优质教学成果转化到实际教学中。

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渠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提升自身实力的诉求,但是,由于办学资质较低、合作水平有限、资讯渠道不畅等问题,这种诉求只停留在表面文字上,实际上很难与国外的知名院校或教育机构达成优质资源共享。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跨文化意识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首要任务。

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是课堂上的权威和绝对的主角,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我主动探索,学生只能机械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被动接受新知识。

很多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所提倡的小班制授课其实虚有其表,在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评价并没有严谨的区分准则,导致中外合作项目在分班时均为随机组合。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互联网+教育为传统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极大地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在这种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以“互联网+教育”为视域,探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高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办学活动,合作内容涵盖了办学项目、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交流等多个方面。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

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和合作机构。

2. 专业领域不断拓展: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涉及的专业领域也不断拓展,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工程、管理、文学等专业,还涉及到了新兴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

3.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力求培养出适应国际化发展和互联网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三、互联网+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互联网+教育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资源的全球化共享:互联网+教育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国际一流教材、课件和视频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

2.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互联网+教育倡导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精准的指导和辅导。

3. 实践环节的拓展:互联网+教育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实训平台等方式进行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及,创新创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发展战略。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挑战、路径和模式、成效和建议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挑战1. 现状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随着中国政府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不断推动,高校“双创”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海外高校也纷纷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计划中,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 挑战在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差异较大,如何有效整合中外优势资源,构建适合“双创”人才需求的培养路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外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习惯、创新创业意识存在差异,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下促进“双创”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常受到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限制和规范,如何在此基础上推动“双创”人才培养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2. 强化跨文化交流“双创”人才培养需要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在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高校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组织国际创业营、建立国际创业实践基地等方式,促进中外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3. 探索项目式教学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可以探索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实践性的项目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合作,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双创”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与普通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与普通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与普通专业摘要:一、引言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概述1.定义与背景2.目标与意义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1.融合中西方教育资源2.创新教学模式3.拓宽国际视野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的挑战1.文化差异与沟通障碍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3.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的平衡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发展现状2.发展趋势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我国逐渐兴起,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围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与普通专业的差异,探讨其优势、挑战及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概述1.定义与背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我国教育机构与国外教育机构共同举办的,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项目。

这一模式的兴起,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

2.目标与意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在于充分利用中西方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元的教育体验,从而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这对于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1.融合中西方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够将中西方优质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内容。

2.创新教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互动式、研讨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拓宽国际视野: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国际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的挑战1.文化差异与沟通障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需要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挑战,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国外教育资源往往较为丰富,而我国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这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互联网+”视阈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互联网+”视阈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①基金项目:长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项目 编号:XJYB17-11)。 作者简介:南明玉(1973,1—),女,朝鲜族,吉林长春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
Copyright©博看网 科.技cn创.新导A报llScieRncieganhdtTsechRnoelosgyeIrnnvoveadtio.n Herald 223
的不足,人才培养经验不够丰富,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却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加上我国近些年在国际中的地位
不断提升,和各个国家都建立起了友好的关系,这就使得中外合作办校并合作培养优秀的人才成为现实。但我国国情、办
学条件以及中外文化差异,给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带来了一些挑战。基于此,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以
创新教育 DOI:10.16660/ki.1674-098X.2020.13.223
科技创新导报 2020 NO.13
ScienLeabharlann 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互联网+”视阈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研究①
—— 以长春大学为例
南明玉 (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内教学模式的缺点进行了弥补,在培养专业化、国际化人 才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2 “互联网+”视阈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
新趋势
2.1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背景
到目前为止,国家 教育 部 对中外 合 作办 学提 供了非常 大的支持和帮助,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经超过了30 0 0多 家,在 校 学 生也 超 过了6 0万人,其中从中外 合 作办 学 机 构 毕业的学生 超 过了2 0 0万人。所涉及的学 科种类丰富,基 本 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们的需求。 2.2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情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
作者:尹晓菲李继娜
来源:《企业导报》2016年第10期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现状,然后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论述了“互联网+”趋势下,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的新形式、新路径、新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创新发展
一、“互联网+”趋势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内外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对于“互联网+”情境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

互联网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过程中由时空距离距离带来的一些困惑,同时也为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新的改革路径。

2015年2月6日,教育部再次批准通过了河北省5项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至此,仅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及其以上层次项目就达到了28项,年培养规模达到2500人左右,对推动河北省教育国际化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河北金融学院合作办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该校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开拓“互联网+合作办学”的教育新模式。

但是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高层次双语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内容无法实现完全对接;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有待于进一步开拓等,这些都是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合作办学项目在“互联网+”推动下的改革发展
(一)积极推动翻转课堂、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

从硬件教育环境上看,河北金融学院积极为学生打造了网络学习平台,这成为支撑合作办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设施。

同时在软件环境方面,河北金融学院自主研发了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教师能利用平台信息掌握教学进度,统计教学数据,对学生学习情况实施动态跟踪,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二)引入国内外优势的教师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借助于合作办学的优势,河北金融学院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师资资源。

同时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和老师,独立地、随时随地访问课程内容。

学校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与外方院校合作的网络课程优势,不断拓展自己的教学能力。

河北金融学院与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格里菲斯学院的金融、会计专业在爱尔兰排名第一,河北金融学院充分利用该校的学科优势,将该校优质的教师请入学校讲学,与合作院校优势互补,师资共享,让学生收益。

通过智
能教室等互联网技术学校还实现了远程同步互动教学,远程授课的学生可以实时地参与到一个现场课堂教学中,充分享受国外的教育资源。

(三)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创新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推动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广泛应用,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金融学院针对合作办学项目下的学生特点以及合作办学教育模式的特点,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是整个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基础。

依据发展性、适应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分别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构建了质量评价体系。

该体系包括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

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人才培养质量做出综合评价。

通过层次分析法,我们很容易发现传统教育模式与“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经过模型计算及对合作办学项目不同培养模式下学生主体进行调查显示,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值较高,该模式下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获得了极高的分数。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互联网+”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值高于传统教育模式。

小结:“互联网+”的兴起为经济产业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高等教育改革拓宽了发展空间。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传统的教育理念被颠覆,互为师生的时代到来。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应该积极融合互联网和教育的两种优势基因,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巨大优势作用,以开放的、包容的姿态,积极迎接互联网带来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