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

合集下载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范文5篇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范文5篇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范文5篇所谓“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就是将思维可视化技术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念整合起来,形成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范文1一、学情况分析本届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是很高,上学期地理的平均成绩在45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

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我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地理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生物研究的生物学爱好者,学习中尽量采用分散记忆,避免在考前突击,这样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

有必要的话将采用小组式的学习、讨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部完成会考任务。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共5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竞赛辅导要深入总结、探索优秀生、特长生培养的路子,构建适应优秀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搞好优秀生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加强优秀生衔接教育,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健全各级各类联赛体系,以赛促练,赛练结合,鼓励优秀生拔尖、冒尖。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探究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探究
5预 设仅 为铺 垫 。 成 尤 为重 要 . 生
Hale Waihona Puke 的多样性 ,变学生配合教师 的教为教师帮助学生 的学 ,
使学生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 的主角 , 教师 成为 “ 等 中的 平
首席”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 切实尊重主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强调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有 效 预设是 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 , 也是中学
1 向全体 学生 , 注 全人 发 展 . 面 关
发他们 的创造性思维 , 而提高课 堂管理效率 。作 为地 从 理教师应 当时刻铭记 “ 弟子不必不 如师 , 不必 贤于弟 师 子, 闻道有先后 , 术业 有专攻 , 如是 而已” 的思想 , 在课堂 上教师尽量减少 自己的提 问 , 而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中学地 理有效教学 极为尊重 教师与学 生的主体 地
乃至妄想不 断得到科学引导 和正确矫正 的过程 , 是单一 与浅层次 的需求不断得到丰富 、 提高和丰满的过程 。课
堂教学就是促使这一过程的完成和教学 目标的实现 , 简 言之 ,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本质就是服务。 有效 的教是为 了有效 的学 , 教最终是为 了不教 。教 师要 变教学生学会 为教学生会学 , 倡导探索性 、 自主性 、 研究 性的学 习 , 引导 、 激励学生 勤于思 考 , 主思 考 , 咱 进 行“ 再创造 ” 围绕 “ , 用较少 的精力和时问 , 取得较大的进 步和发展” 这一宗 旨, 全方位地提高有效学习效率 。中学
“ 应答性行为” 。这对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毫无益处 。只
有地理 教师将课 堂提问 的权 利还给学 生 ,鼓励学 生敢
问、 善问 、 勤问 、 巧问 , 才能调动起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 激

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

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
【 民主教学 】
把探究 式教学 引入 中学地理课堂
王 凤 松
( 北 省 卢 龙 县 卢 龙 镇 中学 , 北 河 河
卢龙
06 0 ) 64 0
摘要 : 地理课 堂教 学中发展 学生的创造 思维 , 在 培养学生探 究 问题的精神 , 以及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 力, 显得越
来越 重要 。 关键词 : 究 ; 探 引入 ; 理 地
的。在以往 的地理教学 中, 常常是 教师提问多 , 生提 学 问少 。教师 的提 问 , 也大多是记忆 型的问题 , 考查一些
具体 的地理 事实 , 只须用“ ” “ ” 回答 , 是 与 否 来 较少 是探
究 性 的 问题 。 有 甚 者有 些 教 师 也 很 少 提 问 。 更 把探 究 式
答这个提问。
忆 、理解 和掌握 。更 强调学生通过 参与探究 问题 的体 验, 加深对学 习价值 的认识 , 使他 们在思 想 意识 、 感 情 意志 、 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 。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 式和学 生的学习方式 , 是倡导探究式 教学的双重 目的 。 将探究式教学 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 学 ,注重引导学 生
通过 主动探究 , 解决 一些开放性 的地理 问题 , 培养学 生 多方 面的能力 ,定 能给 中学地理教学 改革带来新 的活 力。 怎样把探究式教学 引入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呢? 以下 是我在几年教改实践 中的一些感 悟 : 地理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中学地理教师要不断学 习 ,使 自己的教育思想 随 着时代的前进 、 教育 理论 与实践 的发展而不 断进 步。 这 是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的关键 。地理 教师要努力 促使 自
是 学 生 探 究 知 识 、 究 能力 得 到 培 养 的过 程 。 探

中学地理探究教学改革

中学地理探究教学改革

浅析中学地理探究教学改革摘要:探究教学是新课标下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文章结合五河一中的地理教学实践发现地理探究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五河一中地理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着力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探究教学效果等方面给出了中学地理探究教学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地理教学探究教学一、探究教学的概念“探究”原用于科学研究中,指的是科研工作者在获取数据或解释科学现象时候的路径方式。

现在研究被用在更宽泛的领域:如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尝试;学生用以获取知识的解决办法;社会工作者解决社会领域矛盾的活动等。

现在,在探究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探究教学的概念和新思维。

探究教学根据词源意义,可以总结为: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和一线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并根据教学的客观环境和现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

中学地理课堂开展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掌握基本概念,形成团结的班级氛围和良好的合作习惯,并在知识的重难点中形成有意注意,增强对本章节的理解。

讨论进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地理学科情感、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实效等效果。

二、中学地理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了解中学地理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五河一中为依托,通过进行问卷调查、课堂观摩、与教研员访谈和询问一线教师等方式了解中学地理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地理探究教育不受重视。

首先,学科地位不受重视。

在文理科中,地理学科的地位比较尴尬,在高考的比例中的分值较小,导致对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五河一中地理和其他大门类学科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导致参加比赛、竞赛,学科探究的机会较少,在探究教学中无法吸收最先进的教育方法。

其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进行简单的学习,甚至部分学生放弃学习地理学科,使得探究教学无法开展,学生不予配合。

走出地理概念教学的误区,优化地理概念的探究教学

走出地理概念教学的误区,优化地理概念的探究教学
考点 聚焦

走 出地理概念教学 的误 区 , 优化地理概念 的探 究教学
一 韩 步军
摘 要 : 地 理 概 念 是 深 入 学 习 地理 规 律 和原 理 的 念 的名称和定义 ,还要为学生提炼概念 的关键属性 , 重要基础 , 直 接 关 系 到 地 理教 学质 量 。地 理 概 念 也 是 并解读得出概念 的特征 。 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 从表现形式与 内容上 概念同化 、 网络法。奥苏伯尔将概念的同化学 习 下位学习 、 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都 比较抽象 , 极容易给学生的学习造成 困难 。在实 际 分成三种类型 : 教学 中存在诸多误区 ,使得地理概念教学形同虚 设。 例如 , 学 习“ 地域联系 的方式 ” 时, 经过认知 同化 的纵 笔者试 图从 概念获得 、 概念辨析 、 概念运用 三个 层面 横交织 , 对关联概念进行 相关 f 生 分析就构成一个概念 进行剖 析 , 进 而提 高地理概念教学 的有效性 , 使概念 学 习的 网络 , 即概念地图。这种概念 图是通过概 念的 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 生地理思维能力 的前提和保证。 不断 同化 , 促使知识不断分化、 整合和系统化 , 引导学 关键词 : 地理概念 ; 误 区; 优化 ; 探究教学 生深刻认识 这些概念 的相关性和前因后果 , 对学 生完 “ 如 果先 不 教 明概 念 , 便 是 教 得 不 好 的 。” 夸 美 纽 整理解 地理概念的 内涵 , 培养思维和推理 能力 , 都 具 斯 在《 大教 学论》 中的这句话说 明了概 念教学 的重要 有 重要 意 义 。 性。
“ 概念” 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 , 是人们 在感 性认识 的基础上 , 从 同类事物 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 所 特有 的属性 , 是 客观事物 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 的概括反映 ,其代表 了一类具有共 同属性 的事物 、 事 件、 行动 或者关系 , 而且可 以用一个 特定的名称 或符 号来表示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 因而能反映同 类 事物 的本质 。概念作为地理抽象 思维的基本元素 ,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思考与实践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思考与实践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思考与实践摘要:地理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理学既包含着对于中国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学习,同时也包括对于世界地理特点的了解和学习,对于学生更加了解中国与世界地理的山川地貌、河流发展、人口分布、宗教信仰以及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等。

然而,目前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地理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理学;探究式;意义;策略引言初中地理学知识可以说包罗万象,不仅仅有中国的山川地貌、河流发展以及人文和宗教发展情况,更是涵盖了世界中各种地理特征。

自从哥伦比亚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始,人们对于地理方面的探究和发展就一直处于进行中。

这主要是因为地理学知识包含了世间万千事物,对于未来世界中的各个发展方向都有着巨大影响。

在当前初中地理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旧采用比较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对于地理学的学习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因而,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探究给学生带来更多地理学习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知识的积累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当前初中地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习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地理知识可以说包含了非常广泛的知识领域,涉及到国家以及世界的相关地理发展以及人文因素等等,可以说通过地理就可以很好地了解世界的地形地貌,人文特征以及整个世界的地理变化趋势等等。

然而,在实际的初中教学中,往往出现了学生对于地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强的情况。

归根究底,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主要是以下两个因素导致的。

首先,初中地理教学系统不够全面。

很多学习目前对于类似于地理这样的学科并不是足够重视,因此有很多关于国家以及世界上的地理知识并没有进行收集整理,从而导致初中的地理知识库相对来说知识不够系统和全面,从而导致教师给学生讲解过程中很多东西由于没有出现在课程大纲中,学生对于地理的认知不全面。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某地区气候特点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该地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学生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3. 探究活动:
(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风向等。

(2)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问题讨论:针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该地区会有这样的气候特点?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方向。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如地形、纬度、海陆位置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得到提高。

地理知识初探:初一地理教案分享

地理知识初探:初一地理教案分享

地理知识初探:初一地理教案分享。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地球的综合认识。

教师通过演示模型和图解,展示了地球的主要特征、气候和自然资源;解释了地球的构造、运动、太阳能和地球磁场;讲解了大陆漂移、板块构造等地质过程。

第二部分:知识探究
在这一部分,教师提醒学生们先思考和总结掌握的知识,再直接回答问题。

比如,在介绍地理构造的相关知识时,教师提问:地球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学生要结合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等知识,给出自己的答案。

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各种基本概念。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教师通过案例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特点和地理现象,如大雨、洪水、干旱等。

教师还演示了如何通过地图标识和测量等方式,更好地探寻地球的奥秘。

第四部分:活动探究
在活动探究环节,教师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了多项实践活动。

例如,学生们进行气象观测和气象数据收集,掌握了气象预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他们还通过地图绘制和比较,理解了大陆和海洋分布的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现象。

第五部分:小结总结
在教学结束前,教师让学生总结整个教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这是帮助学生更快地吸收和理解所学内容,掌握并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的关键。

结语:
地理学科是一门涵盖面广的科目,需要我们持续地学习和探究。

通过这次地理课堂教学的分享,相信能够对大家的认知和学习有所帮助。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和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应用技巧,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地理探究课教案

初中地理探究课教案

初中地理探究课教案本节课为初中地理探究课,主题为“认识我们的地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掌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探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基本概况;(2)掌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水系等;(3)探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3)开展实地考察,观察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敬畏之情,提高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概况、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实地考察与观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基本概况;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3. 实施实地考察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4.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球仪、地图、图片、视频资料、实地考察地点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地考察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外观;(2)提问:“你们对地球了解多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地球的基本概况(1)教师提出问题:“地球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基本概况是什么?”;(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回答问题;(3)教师总结,板书地球的基本概况。

3. 分析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1)教师提出问题:“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资料,分析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一步分析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实践探究地理初中教案

实践探究地理初中教案

实践探究地理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地理位置特征。

2. 我国的主要地形特征。

3. 我国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我国的主要地理位置特征:介绍我国的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讲解我国的主要地形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形类型、分布特点,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地形多样性。

4. 讲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介绍我国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气候多样性。

5. 实践探究: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实践探究成果,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提升:对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进行总结,强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主要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地理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我国地图。

2. 实地考察所需工具。

3. 汇报展示所需设施。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知识。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定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地理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的思考《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也大力倡导在学科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

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

地理知识传播只是地理教学的一个方面,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探究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过程。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又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所以,地理教学改革,除了地理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等要发生变化以外,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也必然发生重大变化,有必要把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入到地理教学过程之中,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记忆的状态,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以新的教育观念引领地理教学方式转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以新的教育观念武装广大中学地理教师,使他们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这是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

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学习多学科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特别是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职业能力;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可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

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初中地理教案研讨

初中地理教案研讨

初中地理教案研讨本教案以“亚洲地理特点”为主题,通过对亚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和文化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情况,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亚洲的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亚洲的主要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视频,学生能够分析亚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亚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的特点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亚洲的地图、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亚洲的地理特点。

3. 采用案例教学,以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为例,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人口和文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亚洲的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主体部分:(1)地形特点:展示亚洲地形分布图,介绍亚洲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山地、平原等。

(2)气候类型: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介绍亚洲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3)人口分布:介绍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如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

(4)文化特点:介绍亚洲的文化多样性,如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

3.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亚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六、课后作业1. 绘制亚洲地形分布图,并标注主要地形特点。

2. 撰写一篇关于亚洲气候特点的短文。

3. 调查亚洲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并进行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亚洲的地理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观察、分析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方法探究

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方法探究

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方法探究【摘要】中学地理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将地理知识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通过对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特点以及方法的探究,探讨了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中的角色转变。

研究发现,中学地理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中学地理情境教学在不同情境下的实施效果,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地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理论基础,特点,方法探究,教师角色,学生角色,优势,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中学地理教学也在不断革新和探索。

借助情境教学方法,地理教师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探究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方法,对于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特点以及方法探究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将对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分析和总结。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学地理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以其强调真实环境和情境化学习而备受关注。

研究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究其对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中学地理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研究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启示,推动地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深入研究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有助于促进地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2. 正文2.1 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几个主要方面:情境学习理论、学习者认知发展理论和教学理论。

初中地理教案:探究自然,认知世界

初中地理教案:探究自然,认知世界

初中地理教案:探究自然,认知世界地理作为一门具有多样性的学科,涵盖了地球表面、大气、水文、生物、人地关系等内容,具有广阔而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生动、丰富的教学方式,通过实地考察、图像解读、模拟仿真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探究自然,认知世界。

一、结合生动的地理故事进行知识传授地理知识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

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

例如,探讨地球的形状时,可以讲述从古希腊开始的探究地球形状的历程,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何确认自己的形状、大小和其他特征等概念。

同时,结合地球仪、地图等教学工具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的形状。

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在学习地理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实地考察。

教师可以利用城市郊区的公园、山区和海滨等地,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山区观察自然生态系统,认识草原、森林、沙漠等不同的地理环境,学习动植物的种类,探究地形、水文等自然现象。

三、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地理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地理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应用程序、数字化资源等教学工具,带领学生了解地球的不同面貌。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气候带时,可以在数字地图上展示不同气候带的地理特征,让学生了解地球不同地区的天气、气候等现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电子地图,围绕特定地理现象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据分析技能、空间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四、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十分重要。

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学习地理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技能。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板块构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板块构造游戏,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通过模拟地球板块运动,了解板块构造的过程、以及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产生,激发学生的研究探究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需要采取多元化、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以推动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

教研活动记录中学地理(3篇)

教研活动记录中学地理(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地理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地理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研讨、反思等方式,探讨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二、活动内容1. 观摩课例活动伊始,由我校地理教研组优秀教师张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张老师以“中国的气候”为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观摩课结束后,教研组成员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2. 研讨交流观摩课结束后,教研组成员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讨:(1)张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优点?(2)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4)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探究活动?3. 反思总结在研讨交流环节,教研组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反思:(1)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3)如何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4)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三、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地理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 教研氛围浓厚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教研氛围更加浓厚。

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形式有待丰富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校地理教研组将不断探索新的教研活动形式,如开展教学竞赛、案例分析等,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地理概念教案初中

地理概念教案初中

地理概念教案初中【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地理概念:气候、地形、人口、城市、农业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如气候、地形、人口、城市、农业等;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地理概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气候、地形、人口、城市、农业等地理概念的基本含义。

【教学难点】气候、地形等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课堂讲解、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教材等。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如气候、地形等,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气候:教师简要介绍气候的定义、类型及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2. 地形:教师讲解地形的定义、分类,如平原、山地、高原等,并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

3. 人口:教师介绍人口的定义、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

4. 城市:教师讲解城市的定义、特征,以及城市化的进程和影响。

5. 农业:教师介绍农业的定义、类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学生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气候、地形等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3. 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

四、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分析以下问题:1. 气候、地形等对人口、城市、农业的影响。

2.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3. 我国的农业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地理概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的地理概念,整理笔记。

2. 结合地图,分析我国的气候、地形、人口、城市、农业的分布特点。

新课标要求下初中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要求下初中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要求下初中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标要求下初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注重传授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来谈一谈在新课标要求下,初中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地理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包括地球、大气、水文、土壤、植被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相互交织,彼此关联。

通过概念教学,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将各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

只有建立了清晰的知识结构,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内在逻辑,更好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地理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都对地理学产生了影响。

概念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通过对概念的深入思考,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地理学是一个群体性的学科,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大量的交流和合作。

在概念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共同探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共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技巧。

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学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方式进行学习。

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去实地考察、实验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实践技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新课标要求下,初中地理概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概念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概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地理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地理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掌握地理科学知识的目的。

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提升地理概念教学效益。

关键词:地理概念;教学策略;教学探究一、认真备好课备课时要认真琢磨课本中提到的每个重要概念,所有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内涵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指与它相互关系的对象范围。

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概念会随着人们的认识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有的会随着学生学习要求的提高而加深。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地理概念,要在注意教材对中学生掌握这个概念总的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随教材的安排而逐步提高。

如“梅雨”这个概念,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绵阴雨叫梅雨”,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对其逐步扩大、加深,最后较为完整的概念应该包括时间、地点、范围、天气特点、名称由来以及它在农业生产上的利弊等内容。

除此之外,学生还容易把文字近似的地理概念弄混弄错,如“寒潮”与“寒流”、“岩溶”与“熔岩”等,教师备课时都应该予以注意,以便在讲课时强调它们之间的不同。

另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班级学生在地理概念方面的学习情况,并且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完善课前准备计划,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有所提高。

教师可以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或相关图表整理制作成微课,并将其分享到班级群中,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内容,对大致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概念的延伸教学。

例如,学习“经度与纬度”的时候,学生通过微课对其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只留下教授一遍概念知识的时间,接着围绕地理概念组织教学活动或者带领学生一同做相关基础练习题,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经纬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助于学生灵活地将其应用于练习中。

二、课堂上讲解要清楚透彻(一)概念的完整性如讲“外营力”,不仅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外营力,还要从力的来源、作用方式、对地表影响等方面加以阐述。

中学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中学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中学地理教学策略探究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十分注重实际应用。

学生要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上好第一堂课有时候,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在某一课程上,并不是因为该课程很重要或很有趣,而是因为学生喜欢该科任教师。

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第一堂课,笔者会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看一看学生的新面孔,拉几句家常,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上课铃声响了,笔者也并不急于走上讲台,而是行走于学生之间,继续与他们聊天:“同学们,我的一个朋友要在明天八点半以前赶到北京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大家认为他应该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才不致于误点呢?“火车!”“不行,火车太慢了!”“汽车!”“不行,汽车也比较慢!”“飞机!”“飞机也太贵了吧!”……学生们针对笔者的问题,你一言我一语,课堂像一个聊天室,笔者的问题无一不和地理知识有关,而且它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在学生生活经验当中。

和谐的氛围会使学生很快地喜欢地理课。

二、用心设计引言引言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知识点学习的兴趣。

处理得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

如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笔者先简单地讲了一个从网上搜集到的小故事:4 月10日9 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 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

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 月9 日,老太太痛惜不已。

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

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

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 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 月9 日11 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概念教学探究摘要:地理概念是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的定义。

地理概念的掌握不仅是学生学好地理规律和成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教师应通过认真备课,讲解透彻,消化概念,指导学生运用概念去加强地理概念教学。

学生应通过实地观察,抓关键词,归纳法,类比法等方法去重视对地理概念进行理解。

在地理概念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归纳法、空间模式法、对比剖析法、因果推理法、直观图示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地理能力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1]中学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

此外,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雄心壮志。

[1]1 地理概念教学及其主要内容地理概念是指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或根据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而认知其本质属性的定义。

可以分为:①一般地理概念,表达同类地理事象共同本质属性的地理名词,如平原,湖泊,城市等。

②单独地理概念,用以表达个别特定的地理事象或地理过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认识个别地理事象的特殊属性,如东北平原,北京,山东半岛等。

③集合地理概念,用来表达某一地域范围内同类地理事物群体所共有的本质属性,如欧洲的平原,青藏高原的湖泊,东北的城市等。

[2]地理概念教学是指专门培养学生学习理解和应用地理概念能力的教学活动。

地理概念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概念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体验地理概念产生的过程,理解、掌握地理概念,优化概念教学设计,真正达到认识地理思想和本质的目的地理概念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自然地理概念如太阳辐射、地方时、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b.经济地理概念如农业区位、工业地域、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等,c.人文地理概念如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合理容量,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旅游活动等2地理概念教学的意义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能力培养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众多的教学过程、教研论文及专著表明,连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规律、原理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上,教师们花费了大量心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而对地理基本概念往往忽视其能力因素,忽视学生学习时应具备的、多种多样能力的培养,过多地依赖于记忆这一单一学法,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照本宣科的叙述性教法和文字解释的文字学教法。

而目前的这种现状其效果如何呢?广大教师恐怕是有目共睹的:①加剧了学生厌倦地理概念学习的心态;②强化了学生学习地理概念时死记硬背的陋习;③使学生在学习与考试两者之间产生盲点——不记不引,死记了又不能适应考题对概念灵活运用的要求;④因能力培养在教学开始阶段(概念教学)就采用了不正常的跳跃方式,故失去了牢固的基石。

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概括性知识,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地理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地理思维活动,都要以正确的地理概念作为基础。

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是学习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中心环节。

同时,地理概念还是地理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反映地理过程的最本质的特征。

把握地理特征有助于地理概念的形成,地理概念的掌握不仅是学生学好地理规律和成因(初中阶段对成因不作过多要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学生学好地理首先要学好地理概念,教师要教好地理首先要重视地理概念教学。

[3]3地理概念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3.1如何实施地理概念教学3.1.1认真备课备课要认真琢磨教材中的每个重要概念。

所有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

如“生长期”这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农作物能够生长的这一段时期”。

但农作物的生长期则不仅与该地区的气温条件有关,而且与农作物的习性以及在农事上采取的措施也有关系。

“梅雨”这个概念,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春天夏初梅子黄熟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绵阴雨叫“梅雨”,还要使学生理解梅雨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完整的“梅雨”概念,应包括梅雨的时间、地点、成因、天气特点、名称由来以及它在农业生产上的利弊等。

3.1.2讲解透彻在地理教学中,讲解概念必须要注意概念的完整性。

如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直接取之于自然界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那部分资源。

取之于自然和有利用价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同时告诫人类不能采取“杀鸡取卵”的方法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也不能过分强调为了保护自然资源而无所作为。

此外,在讲解地理概念时,还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充分运用景观图、课本插图等具体图像,使学生在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逻辑思维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区别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逐步由具体的地理表象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地理事象的规律性。

3.1.3培养地理能力学生形成地理概念,不能只停留在背诵概念的词义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达到牢固掌握概念的目的。

对于一些文字相近而含义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在比较中对概念加以鉴别,避免混淆概念。

例如,“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根本区别是:A、河流长短的不同;B、河流水量大小的不同;C、河流最终归宿的不同。

通过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本质区别在于河流最终归宿不同,前者是指流入海洋的河流,后者指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

3.1.4指导学生运用概念分析一切地理问题,都必须从概念出发,在正确掌握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判断地理问题正误的,要依据概念进行分析和推理,去伪存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多雨夏干型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判断气候类型虽然是较难掌握的知识,但只要对各种气候类型的概念比较清楚,根据题目所提出的条件或水热资料,对照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进行筛选,也就不难判断了。

在地理教学中,使学生从逐个理解地理概念,分门别类地掌握地理概念体系,了解各级地理概念的并列或从属关系,了解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地理概念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化的知识,而不是相互孤立的名词解释。

这样,学生获得的地理知识便是成串的知识珍宝。

3.2地理概念教学的主要方法3.2.1实地观察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

如学习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梧桐树、杨树等,并与樟树、广玉兰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两种树木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

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并且都是冬季落叶,夏季绿叶。

“冬季落叶,夏季绿叶,叶片较宽”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

它们都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樟树、广玉兰树是不是温带落叶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樟树、广玉兰树是常绿阔叶树。

这样,学生对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3.2.2抓关键词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

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

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

教师应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

但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的物质,不能说是天体。

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

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

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3.2.3归纳法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

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两个属性缺一不可。

这样转换后,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3.2.4类比法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

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

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

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

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

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

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

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

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

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

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

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

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

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

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④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