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分析及总结
节事活动可行性分析
![节事活动可行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53161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0.png)
节事活动可行性分析节事活动是指在特定的日期或者节日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增进社区的互动与凝聚力。
本文将对节事活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包括其社会经济影响、参与度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一、社会经济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节事活动可以激发人们的消费需求,刺激商业活动。
比如在重要的节日,商家推出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从而带动市场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2. 提升旅游业收入:很多地方都会利用重要节日打造特色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这不仅可以增加当地旅游收入,还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3. 弘扬文化遗产:节事活动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举办相关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本国或本地区文化的认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
二、参与度1. 增强社区凝聚力:节事活动常常是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庆祝活动。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居民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加强,社区凝聚力也因此增强。
2. 培养公民意识:在节事活动中,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并参与社区或国家的公共事务。
例如,在一些节日举办的志愿者活动中,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公民素质,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3. 促进跨文化交流:在国际化的社会中,庆祝节日的活动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平台。
通过观摩、参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三、可持续性1. 环境影响:在筹划和举办节事活动时,应注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比如,举办户外活动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
2. 经济可持续发展:节事活动在经济上要考虑到可持续性。
不仅要注重当地经济的获益,还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某一庆祝活动,避免过度经济集中。
3. 社会包容性:节事活动应该是社会包容性的,不应该歧视任何群体。
在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并获得乐趣。
1.4我国节事活动现状及相应对策
![1.4我国节事活动现状及相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4c48aecaeaad1f346933f1f.png)
1.4 我国节事活动现状及相应对策节事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形式,在我国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节事活动的快速发展,已逐步演化为节事经济,演化为促进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的节事产业,成为国家、地区招商引资,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节事活动的发展,不仅张扬了城市的个性,而且繁荣了城市经济、文化生活。
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引导、规范和管理。
一、节事活动的含义及我国发展城市节事活动的意义节事是指能对人们产生吸引,并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消费对象的各种节庆活动和特殊事件的总称,其形式包括各种传统节日和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以及具有纪念性的事件。
节事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孕育的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经济、文化活动,它强调本土化、群众化、民族性、娱乐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多种城市经济和文化特性的融合,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它有利于传播城市信息、推介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城市经济,节事产业已成为中国城市在21世纪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的新经济、新视点,它的产业相关性、区域辐射性和经济带动性被大多数城市所发觉和认可。
如何发展各个城市各具特色的节事活动,挖掘节事活动运作新理念、新思维,对促进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第二,推动城市建设,促进城市服务接待设施的完善,提高服务业的服务与管理水平;第三,促进地区商贸、旅游、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活动,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第四,活跃相关的学术交流,引入新思维、新理念,改善城市软环境;第五,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二、城市节事活动态势通过整理分析上述各项样本数据、现场观察和文献浏览归纳,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为:1、举办城市规模不一、数量众多、态度积极。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c1ec0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b.png)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这些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正逐渐衰退和失传。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分析1. 受现代化影响,传统节日习俗逐渐被淡化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逐渐被商业化和现代化所取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节日习俗也逐渐被淡化。
许多传统节日习俗已经不再被人们所重视和传承,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2. 地区差异导致传统节日文化多样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传统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传统节日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虽然这种多样性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但也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由于地区差异,一些传统节日在当地可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但在其他地区却可能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
3. 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机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问题。
传统节日的传承需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渠道来进行,然而在现实中,这些渠道的有效性和延续性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家庭的传承力量逐渐减弱,学校和社会的传承工作也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二、应对策略分析1. 加大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针对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让传统节日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2. 引导人们重视并参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除了宣传和推广,更需要引导人们重视并参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
特别是在家庭和学校中,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节日综合情况汇报
![节日综合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7d6107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a.png)
节日综合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的节日文化日益丰富多彩,各种传统和现代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节日的综合情况,特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和汇报,现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报如下:一、传统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其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最具代表性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赏花灯、拜年等,而清明节则是祭祖扫墓的日子,端午节则有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中秋节则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代节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现代节日也日益丰富多彩。
比如元旦、国庆节、儿童节、劳动节等,这些节日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并得到普遍认可的。
在这些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举行文艺演出、举办游园活动、开展主题宣传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三、民俗节日。
除了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我国还有许多地方性的民俗节日,如端午节的包粽子、龙舟赛,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这些民俗节日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这些民俗节日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四、节日经济。
随着节日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我国的节日经济也日益繁荣。
在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期间,各种商家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如打折、赠送礼品等,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各地也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如赏花、游山玩水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我国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既有传统节日的历史积淀,也有现代节日的时代特色,还有地方民俗节日的丰富多彩。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为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国内节庆活动发展现状
![国内节庆活动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a1297a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9.png)
国内节庆活动发展现状国内节庆活动的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节庆活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节庆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大规模化、专业化的特点。
首先,国内节庆活动的多样化得到了显著增加。
在过去,国内的节庆活动主要集中在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节庆活动被引入国内,如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
这些新的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其次,国内节庆活动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过去,国内的节庆活动多以家庭聚会为主,规模较小。
而如今,许多城市都举办盛大的庆典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与者。
比如,北京的元宵节花灯展、成都的川剧变脸表演、上海的迪士尼光影秀等。
这些庆典活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娱乐和享受,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国内节庆活动逐渐向专业化发展。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请专业的活动策划公司来组织节庆活动,以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这些策划公司通常会针对不同的节庆活动,制定具体的方案和计划,并加入创意元素,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参与。
同时,一些专业化的表演团体和艺术家也开始参与到节庆活动中,为观众呈现更精彩的演出和表演。
然而,虽然国内节庆活动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节庆活动的商业化倾向增加,一些传统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容易被淡化和忽略。
其次,一些节庆活动存在着规模过大、浪费资源等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此外,一些地区的节庆活动缺乏创新和特色,导致观众流失和兴趣减退。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内节庆活动的发展,我们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抓住节庆活动与旅游业的结合点,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以确保节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之,国内节庆活动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大规模化、专业化的特点。
尽管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的节庆活动必将迎来更加繁荣和进步的局面。
民俗活动目前现状分析报告
![民俗活动目前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d9fe0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4.png)
民俗活动目前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民俗活动作为某个地区、群体或国家的文化传承体现,对于维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民俗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当前的民俗活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 民俗活动的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民俗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仪式和庆典。
例如,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美国的万圣节、感恩节等。
不同的民俗活动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于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民俗活动的受欢迎程度尽管现代化趋势下,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逐渐衰落,但仍有一部分被大众广泛接受和热爱。
节日期间,民俗活动往往成为人们娱乐和社交互动的机会。
比如,中国的庙会、舞龙舞狮、花灯展览等活动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在城市中失去了应有的土壤和舞台,缺乏合适的场地和资源支持,导致很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只能在农村或特定地区进行,让更多的人难以接触和参与。
3. 民俗活动的保护与传承难题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日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传统民俗活动面临着许多保护和传承的难题。
一些传统技艺的衰落、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民俗活动不感兴趣等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度造成了影响。
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术界等多方力量应加强对传统民俗活动的保护与传承。
这包括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相关的教育培训、鼓励社会团体和媒体的参与等。
博物馆、图书馆和民俗文化馆等机构也应积极扮演起传承者的角色,通过展览、讲座和数字化档案等方式,将传统民俗活动推向公众视野,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4. 民俗活动的创新与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一些传统民俗活动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比如,节庆活动中使用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更为炫丽的视觉效果;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民俗活动的发展也需要注重与其他文化元素的交融和融合。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c279c2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9.png)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传统节日意义淡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认知存在一定的变化,许多传统节日的原始意义逐渐淡化,节日活动中商业化、消费主导下的世俗化色彩更加突出。
2. 部分传统节日承载失真。
一些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和意义被商业化、娱乐化、表面化所曲解和扭曲,例如春节变成了红包的派发、吃苹果的象征,使人们对节日的理解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对其深层内涵的了解和认知。
3. 节日习俗缺失。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化趋势的加速推进,传统节日习俗逐渐被遗忘或丢失,许多传统节日习俗在现代社会面临被冷落、淡化的境地,导致传统节日文化的流失。
二、应对策略1. 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通过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推动社会各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和认知,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和背景,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2. 建立健全传统节日文化保护机制。
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采取措施保护传统节日习俗,挖掘和整理传统节日文化的宝贵资源,进行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3. 丰富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
在传统节日活动中注重内容的创新和丰富,让传统节日的活动更贴近现代生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元宵节期间可以加强对传统灯笼制作技艺的推广和培训,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4. 加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传统节日中,适度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增加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国庆节期间,可以结合当代的社交媒体平台,推出创新的活动形式,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5. 提倡良好的传统节日消费观念。
引导人们在传统节日消费中保持理性,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传统节日活动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的体验,避免节日商业化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c003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8.png)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节日的传承面临着挑战,亟待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分析1. 社会现代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受到冲击。
一些年轻人对传统节日已不再感到重视,导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逐渐淡化。
2. 社会消费主义的冲击社会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人们更加追求物质享受和消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被淡化。
一些传统节日的商业化也使得其文化价值受到侵蚀。
3. 传统节日习俗的失传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在城市中已经逐渐失传。
年轻一代对于传统节日的了解也较为有限,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较大的困难。
二、传统节日的发展对策研究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的传播,引导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同,增强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2. 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传统节日文化创新是传承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涵和意义,使其更具现代感和吸引力。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展览、演出等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3. 加强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参与保护好每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传统,使其得以传承发展。
4. 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推广,扩大传统节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更多人了解和参与传统节日。
结语: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和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工作,通过加强教育、文化创新、保护传承等多种途径,共同努力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下去,让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d0c27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0.png)
【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一、现状描述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于传统节事活动的参与度有所下降,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现代化的休闲方式上。
城市节事活动的传统形式和方式渐渐被现代商业化的活动所替代,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流失或者失去其原有的纯粹性。
二、对策建议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应该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节事活动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城市居民的参与,比如文化节、民俗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以此来激发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另外,政府也应该推出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城市节事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三、个人观点对于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我个人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城市节事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让他们在现代生活中不忘本,不忘传统。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于城市节事活动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共同传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对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升城市节事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深入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一、现状描述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传统节事活动的参与度有所下降,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现代化的休闲方式上。
城市节事活动的传统形式和方式逐渐被现代商业化的活动所替代,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流失或者失去其原有的纯粹性。
新时期下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新时期下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c48f95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3.png)
新时期下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
但是,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一直在民间传承和发展。
在新时期下,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备受关注。
一、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现状1、节日传统的逐渐淡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传统节日庆祝的方式和内容也逐渐发生变化,商业化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不断加强,一些传统节日逐渐淡化。
2、传统民俗的演绎和传播在地方民间,各地各族群众自发地保留和发扬着传统节日民俗文化,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风貌,同时,社会组织、文化机构、旅游业等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文化产业的崛起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成为了丰富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各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活动得到了更广泛的宣传和传播,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二、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前景展望1、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应该在教育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传承。
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特别是城市青少年了解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2、发挥文化机构的支撑作用文化机构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在文化市场中的传播和推广。
可以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举办文化节庆、组织文化展览等方式,打造鲜明的地域文化品牌。
3、加强文化旅游的发展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可以发挥重要的旅游资源作用。
相关地方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和开发,使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真正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亮点。
4、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充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出适合当代社会需求和审美的新的表现形式,为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可以通过舞台艺术、电影、动画、绘画等多种形式,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国当前节事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我国当前节事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https://img.taocdn.com/s3/m/23f7890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c.png)
我国当前节事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当前,我国的节事旅游活动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这种旅游方式以民俗文化或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主题活动、展览、演出等形式,让游客了解、体验地方的文化、风俗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虽然节事旅游活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关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就此进行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一、节事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1.重商轻文化的问题。
一些地方越来越注重商业化和景区升级,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传承,仅仅提供游乐设施和商贸服务,给游客留下的是过场体验,缺乏深度内涵。
2.景区管理粗放的问题。
一些景区管理粗放,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容易出现拥挤、秩序混乱、环境脏乱差、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游客的出游体验。
3.安全管理不严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和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尤其是在人流、车流集中的时候,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4.低效低质量的营销推广。
一些地方的营销推广方式单一,缺乏创意和趣味性。
同时,很多地方在宣传方面也存在错误的定位和不准确的信息,给游客带来误导和不便。
二、对策分析1.深化文化内涵。
对于节事旅游活动,维护其民俗文化或传统文化精髓至关重要,必须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前提,为地方旅游提供内涵和厚度。
2.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景区管理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景区服务、管理质量和效益。
同时可以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设置规范和标准,完善景区各项配套设施,使景区管理更为规范、细致和高效。
3.全面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景区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置备应急物资设备,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尤其在人流、车流高峰期,应以游客安全为重点。
4.创新活动形式和宣传手段。
旅游部门可以根据当地传统文化、历史风情等自身特色,构思出各种独特的节事活动,丰富旅游内容,增强吸引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加强媒体宣传、网络宣传和地面宣传,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和参与。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caa8a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a.png)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种种挑战,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
本文将就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现状分析1. 传统节日意义淡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融,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节日意义被淡化。
在现代社会,除了春节、清明节等几个重要传统节日外,其他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弘扬较少受到社会重视,很多人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已经不再深刻。
2. 传统节日习俗失传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传统节日的习俗逐渐失传。
比如端午节的赛龙舟、清明节的扫墓等传统习俗已经逐渐变得陌生,很多人对于这些传统习俗的了解和传承不足,导致这些传统节日习俗渐渐消失。
3. 商业化倾向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节日逐渐呈现出商业化倾向,商家为了营销目的,大肆宣传节日消费,削弱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一些传统节日被打造成促销活动,使得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商业化的冲击。
4. 传统节日地区性特色弱化传统节日的地区性特色逐渐被弱化,一些传统节日在特定地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尤其是随着城市建设和人口流动,一些地方性的传统节日文化逐渐丧失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二、应对策略1. 加强传统节日文化宣传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让传统节日文化走入人们的生活。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节日主题的文化活动、举办展览、举办庙会等形式,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2. 促进传统节日的创新传统节日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要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传统节日文化更贴近现代生活,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传统节日主题产品研发等方式,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发展,激发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40741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4.png)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商业化影响严重随着商业化的发展,一些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变成了被商家利用的工具。
例如,春节期间出现了许多商家为了赚钱而制造的“年货”,不仅使传统年俗不受重视,而且也破坏了节日的纯洁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2.缺乏有效传承由于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民俗已经逐渐消失,很多年轻人对于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非常有限。
在传承方面,家庭、学校、社区等传统的传承方式逐渐式微,传承国粹的责任感和意识正在逐渐减弱。
3.快节奏生活影响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使年轻人的精神压力更大,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快捷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许多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二、发展对策1.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让传统节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政府、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普及,让年轻人了解并感受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应该将传统文化教育列入必修课程,将传统节日和相关文化知识融入到教育内容和课程中去,切实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责任感。
3.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积极传递传统文化,传承祖先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让孩子在家庭中接触、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通过亲身体验和亲情教育,让孩子养成尊重传统、热爱传统的良好品质。
4.倡导传统文化创新传统节日不应固守形式主义,而是要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
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倡导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5b563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4.png)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首先,传统节日传承的现状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化生活中逐渐被商业化所侵蚀,通过商业手段的过度利用,节日文化逐渐丧失了其纯粹性和独特性。
例如,春节本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但在商业中被过度渲染为商品促销的工具,人们往往更多的关注于购物和摆酒席,而忽略了节日的本质。
另一方面,许多传统节日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而逐渐消失。
由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关注度不足,导致很多地方的传统节日逐渐被遗忘,这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然而,针对传统节日传承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
例如,可以在法律层面上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保护传统节日不受商业化侵蚀,建立节日文化保护机构,对节日文化资源进行登记保护。
同时,加大对传统节日活动的资金和人力支持,鼓励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传统节日的策划和组织,推动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教育也是传承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引导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传统节日。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对传统节日的教育内容,组织学生参与节日活动,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认同感。
同时,通过与社会、家庭、传媒的联动,形成多方合作,共同宣传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和传承传统节日。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也可以促进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节日活动,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开展在线祭祀活动、网络传统手工艺品展览、传统音乐演奏等活动,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还可以进行节日文化的数字化、虚拟化保护,将传统文化数字化展示,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传播。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传承现状面临着商业化侵蚀和地域差异带来的损失,但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教育的推广和现代科技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推动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续传承和弘扬。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2df8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1.png)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中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回忆。
本报告旨在调查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和意义,以及现代社会对传统节日的态度和变化。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1.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外地工作,导致春节回家困难。
此外,年轻一代对于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也逐渐减少,更多地选择出行旅游或者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2. 清明节:作为祭祀祖先和悼念逝去亲人的节日,清明节在中国人心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清明节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出游或者购物,而不是回家祭拜祖先。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反思。
3. 端午节: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以纪念屈原和传统龙舟竞赛而闻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如今,人们更多地将端午节与旅游结合起来,参观龙舟比赛或者品尝粽子等传统食品。
这种方式既保留了传统的庆祝方式,又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
三、传统节日的意义1. 传承文化: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人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2. 团圆情感: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可以通过回家与家人共度节日,增进亲情和友情,强化家庭纽带。
3. 促进社会和谐:传统节日是社会交往和沟通的重要契机,人们通过互赠礼物、互相拜访等方式,增进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现代社会对传统节日的态度和变化1. 重视传统文化: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节日的庆祝和传承,通过参加庙会、传统舞蹈表演等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现代化庆祝方式:尽管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有所变化,但人们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庆祝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e2c871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2.png)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俗内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探讨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为进一步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国内的研究现状方面,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考察。
这些研究从历史文献、民俗学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入手,通过对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民众行为的分析,揭示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演变和历史意义。
其次,对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形态和特点进行研究。
这些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分析节日庆祝活动的组织形式、表演内容和参与者的角色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对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评估。
这些研究通过对社会影响、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影响。
国外的研究现状方面,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研究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在东亚地区,例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也有学者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文化学和民俗学领域,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与本国传统节日的对比研究,探讨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文化交流对节日庆祝活动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一些学者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了文化学和社会学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中国传统节日在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变迁和重建,揭示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功能和意义。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构建相关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
其次,在方法上,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研究往往使用定性研究方法较多,而缺乏定量研究的支持。
此外,对于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的评估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88510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a.png)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国家,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也因此得到了长久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些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困境和挑战,需要我们去认真探讨、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以保障其传承与发展。
1.传承现状分析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文化和文明成果,而且是中国历史、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缩影。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下,一些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
首先,一些年轻人已经远离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他们更倾向于用互联网和电子娱乐来度过自己的假期,而非参与传统的传承和庆祝活动。
其次,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些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也逐渐失去了其本来的庆祝形式和方式。
例如,部分地区的“祭孔”活动,逐渐变成了形式上的官方活动,丧失了前人所遗留下来的深厚文化氛围。
另外,一些传统节日在庆祝活动中有着大量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但这些庆祝活动的传承和发展却因为缺乏资金、宣传和支持,而开始逐渐消失。
2.发展对策研究面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受到的威胁与困境,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保障其持续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年轻人的参与与沟通。
要启发年轻人再次认识、学习和认可传统节日,活跃他们的参与热情,以保障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得以继续开展。
其次,我们更应该注重传统节日的宣传与推广。
应该通过各类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来宣传与推广传统节日,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和参与到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从而保障其传承和发展。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发展与支持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
应该关注民俗文化,激发和促进各地方传统文化和庆祝活动的创新与发展,以使其有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总之,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任务。
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保障其传承与发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向世界展现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
我国节庆活动发展趋势
![我国节庆活动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40d67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1.png)
我国节庆活动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节庆活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下是我国节庆活动发展的趋势:一、文化多样性增加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的崛起,各种文化元素开始融入到我国的节庆活动中。
比如,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热衷的节日之一、同时,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得到了更多的国际关注,例如春节、端午节等。
二、创意活动增加在传统的节庆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创意活动被引入,以满足人们对独特、个性的追求。
例如,在春节期间,除了传统的放鞭炮、贴春联等活动外,还可以参加灯会、花市、庙会等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创意活动,比如民俗游戏、文化艺术表演等。
三、互动体验增加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互动体验的需求增加,节庆活动也越来越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例如,在元宵节期间,举办民俗游戏比赛,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互动体验。
同时,一些节庆活动还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线上互动,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四、环保理念引入在传统的节庆活动中,通常会伴随着大量的爆竹、烟花等环境污染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节庆活动也开始重视环保问题。
例如,在一些大型花灯展览中,使用LED灯取代传统的灯泡,节约能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节庆活动中逐渐出现了更加环保、低碳的做法。
五、旅游与娱乐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览和娱乐已经成为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地方会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文化特色,开展各种旅游和娱乐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例如,泰山举办赶山会、五台山举办佛祖会等,都成为了当地节庆活动的亮点。
六、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被应用到节庆活动中。
例如,在节庆活动中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带给观众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同时,艺术表演也越来越注重对科技的运用,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展现出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艺术表现。
总的来说,我国的节庆活动发展趋势是向着文化多样性、创意活动、互动体验、环保理念、旅游与娱乐、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不断迈进。
中 国传统节日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如何
![中 国传统节日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3c42212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4.png)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如何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它们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呈现出独特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首先,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
过去,春节可能主要以家庭团聚、贴春联、放鞭炮等形式为主。
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春节的庆祝方式增添了许多新元素。
例如,线上拜年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人们通过微信、视频通话等方式向远方的亲朋好友送上祝福。
此外,春节联欢晚会也不断推陈出新,融合了更多现代的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中秋节也是如此。
以往,人们大多是赏月、吃月饼。
而现在,除了传统的活动,还出现了中秋晚会、灯光秀等新的庆祝形式。
一些城市会举办以中秋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传统音乐演奏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其次,传统节日与商业的结合愈发紧密。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节日成为了商家促销的重要时机。
每逢节日,各大商场、超市都会推出各种与节日相关的商品和促销活动。
例如,端午节期间,粽子的销售热潮席卷各地,不仅有传统口味的粽子,还有各种创新口味和包装精美的粽子供消费者选择。
中秋节时,月饼市场更是琳琅满目,从豪华礼盒到个性化定制,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商业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节日的传播和推广,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比如,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节日的文化内涵被忽视,一些商品仅仅注重包装和形式,而忽略了节日背后的意义。
再者,传统节日在传承中更加注重文化教育的功能。
学校和社会机构越来越重视通过传统节日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学校里,老师会在节日来临之际,给学生讲解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组织相关的手工制作、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传统文化培训机构和社团,专门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工作。
通过这些努力,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得到了加深,有助于传统节日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2023传统节日活动总结报告存在问题和建议
![2023传统节日活动总结报告存在问题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2dc8d7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0.png)
报告题目:2023传统节日活动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一、活动总结1. 本次传统节日活动于2023年xx月xx日在xxx地举行,共有xxx人参加,活动内容包括xxx(具体活动内容)。
2. 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3. 活动组织者充分运用了各种宣传手段,提前做好了活动的宣传工作,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1. 活动现场秩序混乱,部分参与者不守秩序。
2. 活动环节设置不当,导致部分观众流失。
3. 活动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参与。
三、建议1. 强化活动现场管理,加强对现场秩序的维护与管理,提高参与者的文明素质。
2. 完善活动环节设置,根据观众喜好和活动主题,精心设计吸引眼球的环节,吸引更多观众。
3. 提高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增加宣传内容,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
四、总结1. 本次传统节日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问题和改进建议。
2. 我们将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活动策划和组织,努力为社会大众提供更高水平的传统节日活动。
3. 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共同努力,打造更具特色、更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活动。
四、改进措施1. 活动现场管理的强化是我们必须着力改进的重点之一。
我们将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让他们具备相关管理技能和素质。
我们还将增加安保人员数量,加强对现场秩序的维护和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期望能够有效提高参与者的文明素质,维护好活动的秩序和良好的氛围。
2. 在活动环节设置方面,我们将邀请专业的活动策划团队参与并提供建议。
他们能够根据观众喜好和活动主题,精心设计吸引眼球的环节,确保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丰富活动内容,增加互动环节,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参与。
3. 提高宣传力度是我们努力的另一方面。
我们将采取多种宣传渠道,比如社交媒体、电视、报纸、网络评台等,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分析及总结
李静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号20138967)
摘要:本文通过对节事活动的概述、历史、现状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国内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节事活动;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作为近些年来新兴起来的行业,会展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不断促进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而无论在哪一个历史阶段,会展都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目前,会展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已形成以欧美为主导的全方位、多元化和高增长的发展格局。
会展业和会展经济逐渐成熟、壮大,在世界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保持着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
而节事活动作为会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与整个会展业一起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扩大。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与企业开始意识到节事活动的重要性及其所带来的收益,国内节事活动的主题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我国节事活动经过了很长的历程,已经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
但关于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仍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
作为一名会展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必要了解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并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获取更多的行业信息,发现我国节事活动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2.节事活动概述
节事”一词来自英文“Event”,含有“事件、节庆、活动”等等多方面的含义。
国外常常把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盛事
(Mega-event)等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在英文中简称为FSE(FESTIVALS &sPECIAL Events),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事件”,简称“节事”。
从概念上来看,节事是节庆、事件等精心策划的各种活动的简称,其形式包括精心策划和举办的某个特定的仪式、演讲、表演和节庆活动,各种节假日及传统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和事件活动。
西方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化庆典、文艺娱乐事件、体育赛事、教育科学事件、私人事件、社交事件等通通归结到节事范围内。
3.我国节事活动发展历史
节事活动在我国的历史并不算短,从古时的祭天地、祭祖宗的仪式活动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各民族节事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型的漫长历史过程。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从l979到1990年,旅游事业开始蓬勃发展,但是这一时期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节事活动的重要作用,对节事活动这一重要旅游资源和专项旅游产品重视不够。
1991年以后,我国节事活动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节事活动。
哈尔滨的冰雪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青岛的啤酒节、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中国石林火把节、南宁国际民歌节、中国广告节、宁波国际服装节及各种少数民族的服饰、礼仪、民俗和民间竞技活动等。
这些节事活动的作用全世界都有目共睹,我国开始进入从民间自发组织节事活动到政府有意识地推广、有组织地开发节事活动的新阶段。
在成功地举办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后,我国又申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许多世界大型体育、文化、经济、旅游等节事活动。
无论在数量、规模、内容还是质量上,我国的节事活动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
4.我国节事活动发展现状
1.节事活动类型多样
目前对我国节事活动的类型划分,尚无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节事活动的举办主要是依托于当地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和物产,对应了我国自然资源多样、历史
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厚、物产特产富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等特点。
但我国在会展业、体育产业和娱乐业方面的发展,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可预见,其增长潜力十分可观。
2.举办城市规模不一、数量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了节事活动的重要性。
如今国内几乎每个地方都在举办节事活动,从城市规模上看,大到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小到县级市乃至建制镇,几乎都有各自的节事活动。
这些城市都期望能通过节事活动的举办来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相关经济发展并增加当地收入。
举办节事活动的城市数量陆续增加,致使国内的节事活动数量也不断增大。
3.大多数城市举办节事活动历史不长,节事品牌未完全形成
现代意义上的节事活动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大约才30年,而在一开始就注重并举办节事活动的城市并不多。
因此,我国很多城市举办节事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久,且由于对节事活动的了解及所处地优劣势的分析不够彻底,大多数城市的节事活动发展还很不成熟。
4.主办者以政府为主,但运作模式已逐渐多样化、市场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节事活动都由政府部门主办,但节事活动的运作模式正逐渐变得多样化和市场化,这其中市场规律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现在我国节事活动的运作方式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一级政府(市政府)主办模式;(2)政府某行政部门(如旅游局)主办模式;(3)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模式;(4)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
5.我国节事活动活动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5.1现存问题
1.节事活动数量众多,但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
虽然我国节事活动的数量众多且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众多的节事活动中具有知名度和强大影响力的活动却很少。
除了个别历史悠久的节事活动已形成较完善的节事品牌、享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外,很多新兴
起来的节事活动举办的并不成功。
2.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多,西部内陆少
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举办的节事活动数量远远超过西部内陆地区。
这样的状况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容易造成“发达的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的地区越来越落后”的后果。
3.节事活动主题重复严重
在节事活动主题的选择上,很多地区都选择了大同小异的主题。
放眼望去,很多地区举办的节事活动主题似乎都一样,丝毫不具有地方特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举办地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了解、挖掘得太少。
4.节事活动与文化结合的力度不够,文化内涵尚有待于挖掘
国内很多节事活动都是纯粹为了利益而举办,没有考虑到文化内涵对于一个节事活动的重要性。
因此,举办有文化内涵的节事活动,是当前需要注重的重要事项之一。
5.2解决对策
1.整合节事活动,实现品牌化发展
对目前节事市场中存在的“散、乱、小”的节事活动进行整合,造就本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节事。
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节事活动可以把本地区相同或相近内容的节事活动进行整合,集中分散的市场份额,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创造品牌节事,打造更具影响力的节事活动。
2.举办有特色的节事活动
各个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现有优势来选择和创造合适的节事活动主题,使自己举办的节事活动特色鲜明,避免重复举办相同类型的节事活动。
针对我国节事活动的举办往往是依托于当地最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和物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东部多、西部少的不均衡现状特点,在节事活动的举办中必须强调因地制宜,强调宏观调控和指导,以促进节事活动的时空分布和类型更趋合理和完善,并形成良性的竞合态势。
3.深度挖掘节事活动的文化内涵
应注重文化与节事活动的结合,举办更具文化内涵的节事活动或对现有节事活动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进一步深化节事活动的主题。
将文化作为节事活动的一大亮点,以此来吸引群众。
参考文献
[1]柴寿升,我国城市节庆经济的发展研究.求实.2005.12期
[2]吴必虎,节事活动的运作原则及模式.中国会展.2005.03期
[3]马勇,会展典型案例精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杜漪,张小梅,城市节庆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发展.2006.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