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合集下载

青岛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word教案

青岛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word教案

分数的加减法(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48页。

教学目标:1.引导大家主动地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并把本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

3.在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大家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难点: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系统整理1.师:回顾本单元都学过哪些知识?生:学习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分数小数的互化……2.师:这么多的知识怎样进行复习?生1:可以分类,对比着复习。

生2:可以列表抓重点进行复习。

生3: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进行复习。

3.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复习方法,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二、交流展示(一)第一小组汇报1.将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对比进行了整理生:先找12和30的公因数和公倍数我们通过列举法知道了1、2、3、6是12和30的公因数,60、120、180……是12和30的公倍数。

大家总结: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2.师:12和30的公因数除了1、2、3、6还有其它的吗?说明公因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有限的)12和30的公倍数除了60、120、180还有其它的吗?说明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无限的)3.生:用短除法求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大家说说过程和方法,将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课件出示: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0和5 7和816和25 24和3师: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判断的? (二)第二小组汇报将约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的互化进行整理复习 1.将概念整理列出提纲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 (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 (3) 怎样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大家讨论、交流,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说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1. 课件出示计算题:师:说说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要注意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师:观察最后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可以运用加法的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使计算简便)4 3 45 127 959 3 9 4 + 11 911 7112125 + + + - --3.课件出示: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0.6、0.04、11.5、0.009指名大家说说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着重强调11.5怎样化成带分数?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指名大家说说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着重强调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三、拓展应用1.2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一班车,125路公交车每7分钟发一班车,两车同时发车,经过多长时间后两车又会同时发车?2.把长120厘米、宽80厘米的铁板裁成面积相等、最大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可以裁成多少块?107 100252 31 321。

(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全单元导学案设计(5课时含单元测试卷)

(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全单元导学案设计(5课时含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习内容】信息窗1(93--94页) (提前预习)【学习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学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写出下列各数的因数12的因数有:18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36的因数有:2、根据算式写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18×3=54,()是()的因数。

13×6=78,()是()的因数。

24×4=96,()是()的因数。

二、预习导航,探究新知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若干个正方形,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1、动手操作,探索正方形的边长。

(1)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这个长方形,有( )个这样的长,有( )个这样的宽。

是否有剩余?( )。

(2)用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摆,有( )个这样的长,有( )个这样的宽,是否有剩余?( )(3)用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摆呢?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我发现:要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纸,并且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 )、( )、( )、( )厘米,最长是( )厘米。

用边长( )、( )、 ( )厘米的正方形摆有剩余。

2、观察发现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呢?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有。

还可以用下图表示:24的因数 18的因数之所以没有剩余,正因为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是它们公有的因数。

因此,1、2、3、6是24和18的公因数,其中( )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回顾:要想剪完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其实就是让我们求( ),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就是求( )。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7单元分数加减法(一)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7单元分数加减法(一)

单元备课教学过程复备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24的因数 18的因数24和18共有的因数:1、2、3、6【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3.总结概括(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师总结: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3)巩固练习:书31页自主练习1三、巩固练习1.师: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列举法1:12的因数:1、2、3、4、6、12;18的因数:1、2、3、6、9、18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列举法2:教学过程复备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3.师介绍: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五四制(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五四制(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五四制(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两个数的()的个数是无限的。

A.公因数B.公倍数C.最小公倍数2、把化成最简分数,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除以()。

A.7B.5C.353、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常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黄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A.黄豆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B.蚕豆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4、14和28的公倍数()。

A.有无数个B.只有1个C.一定比28小D.是285、下面各组数比较大小,正确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如果a和b是互质的自然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7、把下面的小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80.7,0.78,0.87,7.8,8.07,0.8________8、把,,和1.72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

9、约分= ________10、约分=________11、3和6的公倍数有________,其中最小的一个是________。

12、把下面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7.078 7.07 7.0777…7.777…7.0707…7.077077…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要使1.28>1.□8,□里可以填________。

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14、两个数的乘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5、位数多的小数比位数少的小数大。

()16、和这两个分数意义不同,大小相同。

()17、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四、计算题(共2题,共计8分)18、直接写得数﹣= + = ﹣= + = 6.9÷23=﹣= 1+ = + = ﹣1= 0.4÷5=19、和五、作图题(共2题,共计10分)20、连一连。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剪纸中的分数加减法(一)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剪纸中的分数加减法(一)
3
(四)、布置作业:第5、6题。
约分 第3课时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会用分数加法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二、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公因数进行约分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说出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3?哪些数有约数5? 1620 3645 54 2、揭示课题:师:前面同学们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 把一些分数化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约分”。(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教学红点问题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列式并解答。认识最简分数。 (2)出示第2个红点问题,理解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二)、建立模型 课件出示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1、明确分数加法的意义。 师:要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应怎样列式? 生列式师板书: 3/8 + 1/8 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可能说:要想求一共吃多少块蛋糕?根据整数的加法的做法就应用加法 。要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想想整数加法的意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意义吗? 生交流后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2、探究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 (1)引入:下面就让我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同桌一组,画一画、涂一涂,互相 说一说到底3/8 + 1/8等于多少呢? (2)小组拿出学具动手实验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我把圆平均分成8份,妈妈吃了其中各一份,爸爸吃了其中的3 份,合起来吃了其中4份,共吃了这个蛋糕的4/8,也就是4/8个。) 师板书:3/8 + 1/8=4/8=1/2(个) 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
(3)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得: ==,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3去除,得: == 。 (4)师生共同概括最简分数的意义。 板书: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告诉学生:像这样把分数 化成 ,再化成 ,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什么叫做约分呢?(让一名学生口述)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6)想一想: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教材第102页上面的“自主练习”。 (三)、解释应用:练习8题 (四)、布置作业:小学数学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剪纸中的分数加减法一综合测试课件六三制ppt

剪纸中的分数加减法一综合测试课件六三制ppt

测试内容
准备一些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题目 ,例如:1/4+2/3、5/6-3/4等。
测试方法
在课件中展示题目,并要求学生限 时完成。
测试案例二:复杂的分数加减法
测试目的
考察学生对于复杂分数加减法 的运算能力。
测试内容
准备一些较为复杂的分数加减 法题目,例如:4/5+1/3-2/7、
5/9+3/4-5/6等。
良好
能够顺利完成大部分题目,对知识 点掌握比较扎实,但在解题思路和 技巧上仍有不足。
中等
能够完成部分题目,但解题思路不 够清晰,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
较差
无法完成大部分题目,解题思路混 乱,对知识点掌握非常不牢固。
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解 题思路不清晰、粗心大意等。
剪纸中的分数加减法一综合 测试课件六三制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测试准备 • 测试基础知识 • 测试案例分析 • 测试结果分析与评价 • 剪纸作品展示
01
测试准备
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01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剪纸中分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检测 教学成果的有效性。
02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后续教学的改进提 供参考。
学生剪纸作品展示与分享
展示学生作品
通过展示学生的剪纸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激发他们的自 信心和学习兴趣。
分享创作过程
邀请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高他们的 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剪纸作品展示分数加减法的应用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__分数加减法一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作业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__分数加减法一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作业青岛版五四制

第七单元㊀剪纸中的数学第七单元㊀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一㊁旧知链接1.什么是因数?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2.25的因数有哪些?15呢?二㊁新知速递1.预习教材信息窗1,情景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看一看,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没有剩余?3.说一说:25和15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1.下面哪几组数有公因数2?哪几组数有公因数3或5?(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27和12㊀㊀10和25㊀㊀24和42㊀㊀60和902.找规律㊂(1)15和30的公因数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36和18的公因数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12和24的公因数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㊂通过这三组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把15和18的因数与公因数填在下面的圈里㊂4.用短除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㊂18和30㊀㊀㊀㊀28和24㊀㊀㊀㊀33和55㊀㊀㊀㊀27和36基础训练1.按要求,使填出的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㊂(1)质数(㊀㊀㊀)和合数(㊀㊀㊀);(2)质数(㊀㊀㊀)和质数(㊀㊀㊀);(3)合数(㊀㊀㊀)和合数(㊀㊀㊀);(4)奇数(㊀㊀㊀)和奇数(㊀㊀㊀);(5)奇数(㊀㊀㊀)和偶数(㊀㊀㊀)㊂2.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为(㊀㊀)㊂3.18和24的公因数有(㊀㊀㊀㊀㊀㊀㊀),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㊀㊀)㊂4.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㊂16和24㊀㊀28和35㊀㊀13和7㊀㊀11和335.8与9的最大公因数是(㊀㊀)㊂拓展提高6.52和13的最大公因数是(㊀㊀)㊂7.15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㊀㊀)㊂8.150和25的最大公因数是(㊀㊀)㊂发散思维9.甲和乙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第七单元㊀剪纸中的数学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1.如果a的最大因数是16,b的最小倍数是24,则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㊀㊀㊀)㊂2.自然数a和自然数a+1的最大公因数是(㊀㊀㊀);自然数b(bʂ0)和自然数3b的最大公因数是(㊀㊀㊀)㊂3.用合适的方法找一找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㊂15和16㊀㊀㊀㊀20和30㊀㊀㊀㊀11和33㊀㊀㊀㊀15和45㊀㊀㊀㊀17和244.一块长方形铁皮长96厘米㊁宽80厘米㊂要把它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这种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可以剪成几块?5.用36朵红花和48朵白花做花束,如果每个花束里的红花朵数都相等,每个花束里的白花的朵数也都相等㊂每个花束里最少有几朵花?基础训练1.用短除法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㊂24和36㊀㊀㊀㊀㊀44和33㊀㊀㊀㊀㊀15和18㊀㊀㊀㊀㊀20和242.用合适的方法找一找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㊂10和30㊀㊀㊀㊀㊀11和13㊀㊀㊀㊀㊀15和16㊀㊀㊀㊀㊀17和343.找一找下列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㊂1234㊀㊀㊀㊀㊀2128㊀㊀㊀㊀㊀1117㊀㊀㊀㊀㊀1560㊀㊀㊀㊀㊀3236㊀㊀㊀㊀㊀26654.有24朵红花㊁9朵黄花要分给几个同学㊂要求每人分得的花的颜色和数量都相同,最多可以分给多少人?每人几朵红花?拓展提高5.把一张长24厘米㊁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且纸没有剩余,正方形的最大边长是多少厘米?发散思维6.幼儿园的大班有48个小朋友,中班有40个小朋友,小班有56个小朋友㊂按班分组,三个班的各组人数一样多,每组最多有多少个小朋友?。

四年级数学下册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信息窗3——第一课时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信息窗3——第一课时教案青岛版

1 四年级数学下册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信息窗3——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105——107页
教学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探索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剪纸吗?今天,我们来解决剪纸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剪纸的情况统计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探索发现
1、活动一
(1)提问: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如何列式?
(2)学生列式为:151+152+15
8= (3)四人一组讨论,这道题的得数是多少?
(4)指名说算理。

(5)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书上。

2、活动二
(1)提问: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学生列式为:1―91―9
5=
(3)四人一组讨论,这道题的得数是多少?
(4)指名说算理。

(5)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书上。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的感觉。

四、作业。

自主练习第1、2、3、4、5题。

2018.5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单元备课

2018.5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单元备课

一、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为了增加春节的节日氛围, 社区要用右图所示这种规格的剪 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来装饰社区,你能不 能帮社区人员想一想,展板的边长可以是几分米? 二、自主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2、全班展示探究结果。 3、指名学生到讲台讲一讲解决的方法。 4、小结:6、12、18、24……它们与 2 和 3 有什么关系呢? 5、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像 6、12、18、24……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它们 是 2 和 3 的公倍数,其中 6 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这里的省略号又意味着什么? 三、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出示题目:你能找出 12 和 18 的最小的公倍数吗? 2、根据已有经验独立完成,并全班展示。 质疑:能不能更快捷一些,只列举出 1 个数的倍数,再从中 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呢?学生尝试。 3、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教师演示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2)比较: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异 同?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第 1、3、5 题。独立完成,全班交 流。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知道些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课题 教 材 分 析
单元备课
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约分;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 义,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 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 100 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 10 以内 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 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 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 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 考。 3、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 心。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含答案)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五四制(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
1、在 里可能填上“>"的式子是( )。
A.2-0.2 2.2 B.3.4+1.6 5 C.4.5 4.5-0.8
2、在比较20.34○20.330时,○中应填( )
A.> B.< C.=
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
6、5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________。
7、在A. 22.2%,B. 0.231,C. 和D. 0.2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8、在 、30%、 和0.33中,最小的数是________,相等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 ,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
A.> B.< C.= D.≥
4、“8厘米○0.8分米”,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
A.> B.< C.= D.×
5、老渔夫说:“我连续打三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五天要休息一天。”这位朋友至少要( )天,可以去看望他们。
A.5 B.10 C.15 D.2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
1、C
2、A
3、B
4、C
5、C
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
6、
7、
8、
9、
10、
11、
12、
13、
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
14、正确
15、正确
16、正确
17、正确
四、计算题(共2题,共计8分)
18、
19、
五、作图题(共2题,共计10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五四制(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五四制(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五四制(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计20分)1、两根2米长的铁丝,一根用去全长的,另一根用去全长的米,剩下的铁丝()A.第一根长B.第二根长C.两根一样长D.无法比较2、大于5.1小于5 .9的小数一共有()个。

A.7B.8C.无数3、“1.4328○1.4327”,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4、如果a、b的最大公因数是8,那么a和b的公因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5、既有公约数2,又有公约数3的数是:()A.6和9B.12和18C.14和15D.36和39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6、李明看一本故事书,全书一共有157页,他看了80页,他看了全书的________,还剩________没看。

7、6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8、英语考试成绩出来了,小刚考了98.7分,但他想请其他同学猜一猜,请你找出谁猜得最接近.________9、在,66.7%,0.67和0.607这四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________,最小的一个数是________.10、既是27的因数,又是45的因数:________11、a÷b=2,a、b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a、b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12、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________。

13、在直线下面填上适当的分数。

(从左往右填)________三、判断题(共4题,共计8分)14、任何数都没有最大的倍数。

()15、几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只有一个。

()16、18和27的最小公倍数是162。

()17、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存在最大的公倍数()四、计算题(共2题,共计8分)18、甲、乙、丙三人百米赛跑成绩分别是11.96秒、10.68秒、11.32秒。

排出冠、亚、季军。

19、口算.6.4﹣3.32= ×= + = 2.5×0.9×0.4=9.6÷0.6= 0.3×0.4= 48×12.5%= ×5.6=2÷2%= ﹣=五、作图题(共2题,共计10分)20、小白兔采蘑菇.(用线连一连)21、连一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作者: ————————————————————————————————日期: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

3、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约分;同分母分数的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重点:1、,2、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难点,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四、教学的主要措施1、借助直观活动,经历几个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引导学生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直观地了解和探索理解最大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通过操作为学生形成各种概念提供感性经验,最后通过类比和不完全归纳,总结出各种含义,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短除法与列举法各自的优势。

即找较小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用列举法比较简洁;求较大的两个数的用短除法比较简捷;从而合理的选择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因数的)方法。

3、注意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把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最长几厘米,转化为研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问题,把用多少个春字作品可以摆成正方形展板,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转化为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系列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含义。

4、重视类比、比较、明晰知识间联系和区别。

类比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思想方法,本单元知识点多,内在联系密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因数、倍数为基础,探究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及约分等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系统有序的理解和掌握这些这些概念,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也有共性之处,学生容易混淆,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比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五教学时数:10课时。

信息窗1——裁纸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9页,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材解读:教学第一个红点,分三个层次,一通过探索“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能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具体感知公因数的含义,(用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都正好摆满没有剩余)二,通过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几厘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已有的认识,丰富对公因数的感知(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引导学生对摆的结果(有剩余没有剩余)进行观察分析,找出正方形边长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纯数学的问题,“1,2.3.6与24,和18之间是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独立思考广泛交流借助集合图,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第二个红点,直接提出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利用公因数的含义的理解,自主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充分进行交流,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利用列举法找公因数时,可向学生提出“怎样找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的列举,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可以向学生直接介绍。

注意向学生说明,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每次除时,都用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做除数,除到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如何只要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即可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让学生理解会用即可,不要求学生死记。

教学依据:学生的认知经过由直观到抽象的这样一个过程,由具体的问题抽象概括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直观的生活问题,都体现着数学的模型。

在复杂的问题探索中,要遵循有序的思想,要注意抓住问题之间的联系。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因数和质因数还有分解质因数的基础上学习这节课的。

在有序的探索知识方面,在寻求因数等方面都有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策略方法:尝试,探索,讨论,讲解。

练习的方法。

学生准备,1)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2)边长为,1.厘米。

2厘米,3厘米,4厘米。

6厘米,8厘米,9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我们班的第二课堂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2、提出要求,1)沿着长24厘米来摆,如果达到上面的要求,正方形的纸片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厘米?猜一猜,算一算,摆一摆?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板书,1.2.3.4.6.8,12.24厘米3)讨论,这些数都是24的什么?板书集合图。

3、同上研究,沿着宽18厘米的来摆,正方形的纸片的边长可能是几,归纳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18的因数,形成集合图。

4、组织讨论,如果是4、组织讨论,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如果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没有剩余的正方形,正方形的纸片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

学生有的在摆,有的可能在想像。

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

(课件演示)生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

(课件演示)生3: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行,还有剩余。

(课件演示)生4:……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1.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才行,这些只能剪成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没有剩余。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的因数18的因数1,2,3,1,2,3,】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24的因数18的因数1,4,8,9,2,24和18共有的因数(三)总结概括给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师总结: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3.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三、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学习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1. 让学生分析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经过几步完成的。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列举法1:12的因数:1、2、3、4、6、12;18的因数:1、2、3、6、9、18;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列举法2: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

12的因数:1、2、3、4、6、12;其中1、2、3、6也是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列举法3,先找18的因数,再从1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公因数。

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哪种更加简单,让学生认识到先找小数的因数,范围小,容易确定公因数。

(二)学习用短除法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1、组织学生观察公因数中最大公因数和其他公有质因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归纳得出,最大公因数等于其他公有因数的乘积,只要找出两个数的共有因数相乘就得到了最大公因数,所以我们只要找到两个数的公因数就可以求出最大公因数。

3.师顺势介绍: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用公有质因数2去除用公因有质数3去除 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最后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我们通常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一下它们12 2 6 3 23各自有什么优势?学生讨论得出: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用短除法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