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对空气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对于科学实验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空气的概念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2.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针筒、塑料瓶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是什么无形无味,无处不在,还能占据空间?”让学生猜测答案,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目的。

2.演示实验一:用气球和针筒展示空气的存在。

教师用针筒向气球中注入空气,让学生观察气球的膨胀,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

3.演示实验二:用塑料瓶展示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师将塑料瓶中装满水,然后倒掉水,将塑料瓶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塑料瓶是否能占据空间。

操练(1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用气球、针筒和塑料瓶进行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第1课《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

想不想得到它?不过,得到它的人就是最有智慧得人,猜猜它是谁?1.教师口述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是能手。

2.谁能说说七星瓢虫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二、交流猜测,提出问题1.七星瓢虫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你们能不能将现在寻访到的小动朋友物图片展示给大家看,谁来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小动物?2.猜猜老师在校园中的那棵大树附近,找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猜测,并请猜到的同学将相应的卡片,挂在树的相应位置上)。

3.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你曾经在校园里见过的小动物?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4.选择其中的一个地点,估计一下: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如何才能很快观察到更多的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哪?引出分组活动。

三、合作探究,准备寻访1.分组,明确分工。

分别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寻访员若干。

2.制作调查记录表。

讨论:调查记录表内应该设计什么内容呢?(课件出示样表)3.观察、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总结方法)(1)一些很难靠近的动物用先去看一看、再接近一点的分步观察法。

(2)细小的动物观察时可用放大镜。

(3)不知道名称的动物可以画草图。

(4)看不到的动物可以观察标本。

4.寻访活动中注意事项。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教学设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教材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

是在初步感觉空气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又一基本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教材通过一系列活动,空气占据空间的典型实验,让学生认同,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存在,它和其它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学情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在学生初步感受了空气,基本了解了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后,进一步理解、掌握空气的基本特征。

在大量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事中,理解懂得空气和石头、木块、水等物体一样能占据空间。

教学目标:能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分步操作,理解空气和别的物体一样能够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重点:在实验操作中,理解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具体的物质能够占据空间过渡到看不到摸不着的空气同样具有能够占据一定空间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玻璃杯、水槽、纸巾、漏斗、矿泉水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空间”的概念简述简单地说,空间就是指一定的范围。

由长度、宽度、高度构成。

举例说明,我们的教室六面围成了一个空间。

2•简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课题)问:乌鸦刚开始没喝到水,后来怎么就喝到水了呢?乌鸦把小石头投进去,石头沉入瓶底,底部空间被石头挤占了,水往上涨,乌鸦喝到水了。

问:空气也象石头一样能占据空间吗?(板书课题)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二、探索活动1 .把底部塞有纸团的玻璃杯倒扣入水中,观察并思考。

(1)把空玻璃杯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猜猜看。

试着说说原因(杯中没有水,也就是说水没有进入到玻璃杯中。

玻璃杯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2)把底部塞有纸团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中,猜猜看,杯中的纸团湿了没?试着说说这是什么原因?2.把水倒进瓶里(1)生活中我们遇到过把菜油倒进瓶子里,可有时候就是倒不进去?原因是什么呢?想想那会儿的场景。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气候》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气候》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名称和特点;2. 能够简单地描述四季的变化及其特征;3. 能够初步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类型的基本概念;2. 介绍世界上常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3. 四季的变化及其特征;4. 初步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认识气候类型的基本概念;2. 让学生了解世界常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让学生通过观察素材或影像,了解世界上不同气候类型及其特点;2. 组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在开始本节课前,老师用图片或影像让学生们看世界上不同气候类型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和特点。

2. 介绍世界上常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学生们可在观看影像的同时进行简短的笔记。

3.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的影响,并研究相关的科学知识。

4. 老师通过丰富的素材(如儿童科普书籍、图片、动图等)让学生们感受四季的变化及其特征。

5. 学生们按四季变化标准,分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所收集到的数据。

6. 最后,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提问及回答情况;2. 学生讨论时的质量及提供的建设性意见;3. 学生对四季变化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理解程度。

总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或分组讨论的形式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及四季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过程一、理解小动物师:同学们,第一单元植物,观察认识了很多植物,归纳总结了植物的共同特点,。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动物,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

说说你们认识哪些动物?生边说,师边板书(注意区分大、小动物)谁来区别一下哪些是小动物。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访小动物。

(板书课题)1.寻访小动物。

2.在我们附近还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呢?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估计一下或是猜猜,在花坛、草地等地方,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猜猜会有多少种?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栖息和活动着好些小动物?如果要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留意哪些地方?三、寻访活动的准备如果进行一次寻访小动物的活动的活,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先让学生讨论,再结合教材背景图提示进行完善)1.我们要寻访小动物首先应该设计一个调查计划,你们认为应该怎么调查呢?小组重点讨论调查方案:1)关于寻访的地点安排和小组内部人员的分工,需带哪些工具;2)记录表设计。

2.在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重点讨论1)不知名称的小动物怎么记录?2)一些难接近的小动物怎么观察呢?3)在寻访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比如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小动物有可能伤人?我们观察的小生命跟我们人一样,你应该怎样对待他们?)(1)安全问题(2)怎样关注和爱护小动物(3)怎样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1.学生分组寻访。

(精品)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精品)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材P25~26)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与研讨2.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在实验中的发现。

小组1: 我们组的纸团没有湿,因为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空间,水就进不去了。

主持人:你们认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组1:我们认为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不同的现象或结论吗?小组2:我们组的现象和小组1的不同。

我们组的纸团湿了,因为杯子在压下去的时候倾斜了,空气泄漏,水进到杯子里,所以纸团湿了。

这让我们知道了在进行活动或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谨遵操作要求,要认真、细心、有耐心。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探索二:扎孔观察1.提问: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们有办法让水进到杯子里吗?(预设: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与研讨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1: 我观察到移开手指后,杯中的水面变高了,杯底的纸团湿了,小孔处出现了气泡。

主持人:小孔处的变化与水位变化和纸团变湿有关系吗?学生2:有关系。

小孔处出现气泡,说明移开手指以后,水跑到杯子里面,空气被水挤出来了,所以水面变高了,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水占据了,所以纸团湿了。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探索三:打气观察1.过渡: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预设:向杯子里打气。

)2.演示:出示打气筒,指导学生如何打气,并进行演示。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与研讨【设计意图】将三个实验分开探究,旨在落实与每一个实验相关的研讨和思考内容,规范学生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汇报,尽可能地建立起纸团是否被打湿与空气是否占据杯内空间之间的逻辑联系。

4.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将实验现象汇总,并思考研讨问题。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是什么,明确科学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2.学习科学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并掌握常见科学现象、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单元一:科学是什么1. 什么是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探索和认识自然界的规律,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2. 科学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科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生活质量;•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 科学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观察:用眼睛、耳朵、手等感官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实验:根据需要,设计并进行实验以验证或证伪假设;•推理:根据已知事实和规律,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

单元二:常见科学现象1.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理解水的循环过程;•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水的循环现象。

2. 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了解光的来源和传播途径,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光的特性和应用。

单元三:生态环境1.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通过观察和分类,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

2.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了解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通过实际案例,感受生态平衡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单元一:科学是什么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是什么,科学为何重要。

2. 探究科学实践方法•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或感兴趣的现象进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3. 总结与归纳•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总结科学是什么,科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单元二:常见科学现象1. 水循环•教师通过图示或实物展示,介绍水的存在形态和分布;•联系实际,带领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并进行实际观察和操作。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 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 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 干净的抹布、黑板, 一杯清水]出示一杯清水, 提问:这是一杯清水,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 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 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 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 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 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追问: 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 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 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 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 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 观察热气球1.观察视频,思考它上升下降的原因我认为热气球是通过()升上去的2. 仔细观察,人们做了什么使热气球升了上去加热的是热气球里的()教师活动1观察热气球1.教师课件出示热气球的图片,提问:有一些旅游景点会提供游客乘坐热气球的服务,有没同学乘坐过热气球?播放热气球视频,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让热气球升上去的吗?2.教师出示人们加热使热气球上升的图片,提问:仔细观察,人们做了什么使热气球升了上去?(预设:加热里面的空气。

)谈话:其实,人们在加热过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那么加热后空气发了哪些变化,热气球又是怎么升上去的,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做一个模拟热气球,通过模拟热气球来研究这个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引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热气球,调查本班中有否乘坐过热气球的学生,如有乘坐的学生,可以让他凭经验先来介绍热气球升空的过程。

再通过热气球升空前的加热短视频,使本堂课研究的中心从热气球本身聚焦到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引发学生思考:空气加热后的到底产生了什么变化?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模拟“热气球”升空1. 认识材料塑料袋模拟()教师活动2模拟“热气球”升空1.认识材料,了解材料模拟什么,尝试设计教师出示蜡烛,演示用点火器点燃蜡烛,同时简单介绍点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出示纸筒,提问:为了避免蜡烛火焰温度过高直接熔化“热气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纸筒,你们知道纸筒怎样使用吗?小组同学讨论,并在学习单上画出纸筒和塑料袋的位置(画设计图)。

蜡烛模拟()一端带有孔的纸筒的作用是什么?在下图中画出纸筒和“热气球”的位置2.模拟热气球升空阅读教科书35页实验要求温馨提示:“升空”要点:小组同学要互相配合,袋口朝下尽量撑开,底部拉高使塑料袋处在一个最优状态,保证蜡烛能加热到塑料袋中足量的空气但不会加热到塑料袋本身;塑料袋需要加热比较长的时间,待它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时,小组同学一齐放手,尽量让塑料袋竖直升空。

教科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3.我们不怕黑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了解企鹅躲食,躲避天敌等生活习性。

3.品读课文,体会知识性文章语言风格特点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企鹅躲食,躲避天敌等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体会知识性文章语言风格特点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时间: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企鹅是一种什么动物吗?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布置自学。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了有关企鹅的哪些生活习性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容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企鹅的哪些知识?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听后点评。

(2)指名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企鹅生活的特点,且爱吃什么?2、学习2—4自然段。

3、阅读5—7.(1)低5自然段的作用。

(2)找出有关企鹅不在夜里捕鱼的原因的句子。

(3)指导朗读。

四、总结提炼,领悟写法。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企鹅的知识?板书设计:我们不怕黑居住南极爱吃鱼虾企鹅{生活规律不怕黑暗早出晚归巧避天敌第二课时一、整体回顾,交流学习心得。

二、指导识字、写字。

1、检查识字情况。

2、指导书写本课11个生字。

三、积累内化。

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四、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4、北极母熊过冬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文中感受母熊过冬的智慧和辛苦。

2、品读课文,学习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主人公形象的方法。

3、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本课1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学习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主人公形象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本课15个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当严寒来临,北极母熊是如何过冬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2021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教案

2021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教案

2021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空气》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但实验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操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科学实验有较高的热情。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容易分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

此外,学生对空气的概念和性质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基本性质2.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自主探究,从而深入了解空气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气球、针筒、水槽、鱼缸等。

2.实验材料:彩纸、蜡烛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演示实验:用气球、针筒等实验器材展示空气的性质,如气球的膨胀、针筒抽取空气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空气有哪些特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实验要求,用彩纸、蜡烛等材料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空气的性质。

提问:“你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空气有哪些特点?”5.拓展(5分钟)讲解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对生物和生活的重要性,如人类呼吸、植物光合作用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了吗?空气对我们有什么作用?”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图片,加深对空气性质的理解。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单元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空气》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空气几乎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各种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感官并运用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第1课“感受空气”作为单元起始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空气,用气泡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分类整理,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关于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

第2~7课都是在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和特征。

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也可以被压缩,这是对空气存在状态的探究;空气有质量并且很轻,大量的空气聚集在一起可以被称量;热空气会上升,空气会流动形成风,这是对空气属性的探究。

第8课“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讨论、归纳、总结和提炼了空气的特征和作用,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了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进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通过感官简单地观察空气。

若要进一步研究,必须借助工具。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感官并运用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教师将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对客观事物的理性思维,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从物质角度进行解释,并用量化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一)围绕概念的发展过程开展教学。

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主题探究过程,从多个角度丰富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第1课“感受空气”中的气泡图可以贯穿在每一课中,在教学中逐步补充与修正,直到最后一课形成完整、清晰的图解。

(二)围绕学生的主体探究开展教学。

教材的编写以“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四个板块的形式呈现,重点突出“探索”和“研讨”,活动的安排也是基于学生的主体探究,“称空气”“压缩空气”“做热气球”等活动均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引导学生在完成这些活动后对空气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实验的描述需要用理性的语言表达感性的认识,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用空气流动来解释风的成因。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第1课《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小动物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板书设计】寻访小动物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蜗牛(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通过一次次的亲历活动,学生的科学态度得以端正,科学探究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前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3.掌握一些探寻小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知道不同的动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4.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不伤害小动物的意识,获得关于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丰富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前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

想不想得到它?不过,得到它的人就是最有智慧得人,猜猜它是谁?1.教师口述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是能手。

2.谁能说说七星瓢虫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二、交流猜测,提出问题1.七星瓢虫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你们能不能将现在寻访到的小动朋友物图片展示给大家看,谁来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小动物?2.猜猜老师在校园中的那棵大树附近,找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猜测,并请猜到的同学将相应的卡片,挂在树的相应位置上)。

3.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你曾经在校园里见过的小动物?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4.选择其中的一个地点,估计一下: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如何才能很快观察到更多的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哪?引出分组活动。

三、合作探究,准备寻访1.分组,明确分工。

分别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寻访员若干。

2.制作调查记录表。

讨论:调查记录表内应该设计什么内容呢?(课件出示样表)3.观察、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总结方法)(1)一些很难靠近的动物用先去看一看、再接近一点的分步观察法。

(2)细小的动物观察时可用放大镜。

教科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3.我们不怕黑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了解企鹅躲食,躲避天敌等生活习性。

3.品读课文,体会知识性文章语言风格特点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企鹅躲食,躲避天敌等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体会知识性文章语言风格特点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时间: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企鹅是一种什么动物吗?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布置自学。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了有关企鹅的哪些生活习性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容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企鹅的哪些知识?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听后点评。

(2)指名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企鹅生活的特点,且爱吃什么?2、学习2—4自然段。

3、阅读5—7.(1)低5自然段的作用。

(2)找出有关企鹅不在夜里捕鱼的原因的句子。

(3)指导朗读。

四、总结提炼,领悟写法。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企鹅的知识?板书设计:我们不怕黑居住南极爱吃鱼虾企鹅{生活规律不怕黑暗早出晚归巧避天敌第二课时一、整体回顾,交流学习心得。

二、指导识字、写字。

1、检查识字情况。

2、指导书写本课11个生字。

三、积累内化。

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四、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4、北极母熊过冬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文中感受母熊过冬的智慧和辛苦。

2、品读课文,学习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主人公形象的方法。

3、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本课1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学习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主人公形象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本课15个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当严寒来临,北极母熊是如何过冬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教案教科版

4.空气有质量吗【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并知道如何设计实验证实空气有质量。

2.经历证实空气有质量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实验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掌握证实空气有质量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简易天平、皮球、小塑料桶,打气筒、豆子、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提问学生: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有没有质量呢?2.学生汇报猜想:空气有质量。

3.教师提问:我们如何证实我们的猜想呢?4.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二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展开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实验。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天平左端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后,需要在右端放上若干豆子才能让天平保持平衡。

继续往皮球中冲入10筒空气后,天平向左端倾斜,此时需要继续在右端放入豆子才能让天平恢复平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空气是有质量的。

(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前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2)学生观察实验,相互交流实验现象。

(3)学生说一说:实验中将皮球打入10筒空气,天平倾斜了,说明皮球比充气前更重了,增加的重量就是充入的10筒空气。

因此证实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空气是有质量的。

2.认识到10筒空气有多重。

(1)教师提出问题:前面的实验中,天平是怎样再次恢复平衡的。

(2)学生观察实验,相互交流实验现象。

(3)学生说一说:实验中,在天平倾斜后,我们在天平右端再次放入若干豆子,天平两端质量相等,天平恢复了平衡。

第5课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5课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上节课,学生通过探究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运用豆子这种对比物,也直观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是多少。

本课课题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需要学生厘清问题,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分步进行解决问题。

本课需要学生应用上节课的方法,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

同时,本课用多种物体作为参照物去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3-5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感受到了空气有多重。

但他们是否能以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还是需要本节课去体验。

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这也是这节课需要去体验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们不怕黑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了解企鹅躲食,躲避天敌等生活习性。

3.品读课文,体会知识性文章语言风格特点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企鹅躲食,躲避天敌等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体会知识性文章语言风格特点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时间: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企鹅是一种什么动物吗?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布置自学。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了有关企鹅的哪些生活习性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容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企鹅的哪些知识?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听后点评。

(2)指名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企鹅生活的特点,且爱吃什么?2、学习2—4自然段。

3、阅读5—7.(1)低5自然段的作用。

(2)找出有关企鹅不在夜里捕鱼的原因的句子。

(3)指导朗读。

四、总结提炼,领悟写法。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企鹅的知识?板书设计:我们不怕黑居住南极爱吃鱼虾企鹅{生活规律不怕黑暗早出晚归巧避天敌第二课时一、整体回顾,交流学习心得。

二、指导识字、写字。

1、检查识字情况。

2、指导书写本课11个生字。

三、积累内化。

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四、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4、北极母熊过冬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文中感受母熊过冬的智慧和辛苦。

2、品读课文,学习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主人公形象的方法。

3、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本课1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学习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主人公形象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本课15个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当严寒来临,北极母熊是如何过冬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说说北极熊是怎样挖洞穴的,它又是怎样带着小熊爬出来的?2、画出文中描写北极母熊挖洞穴时的动作的词语。

3、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北极母熊挖了一个怎样的洞穴?她为什么这样做?4、你从北极母熊的身上联想到了什么?四、总结提炼,领悟写法。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这里对北极母熊的几处动作描写,表现北极母熊挖洞的熟练和认真以及不怕辛苦与严寒的品质,体现出北极母熊的慈母之爱。

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2题。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北极熊的知识?板书设计:北极熊过冬修整洞穴雪洞冬眠﹜爱子情深洞内产子携子出洞第二课时一、整体回顾,交流学习心得。

二、指导识字、写字。

1、检查识字情况。

2、指导书写本课15个生字。

(1)把要求会写的字按结构分类。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积累内化。

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四、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能说会写二动物是怎样洗澡的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动物洗澡的不同方式,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认识本课7个生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物也要洗澡的吗?那么他们是怎样洗澡的呢?跟老师走进课文《动物是怎样洗澡的》。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识字。

2、指名读课文。

文中介绍了几种动物?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脉络。

1、说说课文写到了哪几种动物的洗澡方式。

2、画出文中不同动物不同的“洗澡”方式的名字。

3、想一想动物为什么要洗澡?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卫生习惯’?板书设计:动物是咋养洗澡的总起全文——方式各不相同毛驴——土浴野马——风浴家猪——泥浴蛇——草浴适合自己乌鸦——蚁浴鸡——沙浴鸭子——太阳浴大白鹅——冰水浴教学反思:青蛙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理解“姿势、寂静、此起彼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青蛙的可爱,懂得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1.认识5个生字;理解“姿势、寂静、此起彼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青蛙的可爱,懂得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

“有个小动物,本领真是大。

游泳、跳远、唱歌、捉虫,样样都数它,如果你还猜不到,呱呱叫的就是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池塘边,一起走进青蛙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识字。

2、指名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介绍了青蛙的外形、本领和益处,表现了它善跳跃、会游泳、叫声响亮、捕食害虫多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青蛙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要求人们增强对青蛙的保护意识。

三、结合提示,自读自悟。

1、读课文,想一想青蛙有哪些外形特点。

2.、为什么说青蛙是跳远健将和游泳专家?3、为什么说青蛙是歌唱家?4、为什么说青蛙是农作物的好卫士?四、总结。

板书设计:跳远健将青游泳专家可爱有益蛙保护青蛙捕虫能手歌唱家科学贡献教学反思:能说会写二有趣的动物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说一说自己觉得有趣的动物,能清楚明白说出动物有趣在哪里,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1、能较恰当地选择动物有趣的地方,体现有趣的特点。

2.用普通话交流,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很多动物非常有趣,它们拥有奇特的本领。

比如,会建房子的鱼、会说话的八哥、能止血疗伤的“波克猪”,等等。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和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交际指导1.在和同学们交流之前,首先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它们的有趣之处在哪里,或者是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找有趣的动物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

2.在小组里和同学们说的时候要做到声音洪亮,语言简洁、明了。

3.当其他同学说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倾听,在他人说完之后再进行补充,切不可中途打断别人的话。

三、交流互动,引导体验。

1、自主选择。

2、结合交际提示合作交流。

3、以评促说。

4、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四、总结。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有趣的动物声音洪亮语言简洁、明了。

教学反思:习作我喜爱的动物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要求:1.抓住特点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使其善于观察小动物。

2.能按一定顺序介绍小动物某方面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重难点:通过具体实例将特点介绍清楚,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准备:观察小动物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朋友。

1,播放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它们讨人喜欢吗?2.教师引导:谁来说说小动物哪方面讨人喜欢?样子性格吃相玩耍睡态、、、、、、二,明确习作要求,师指导。

1,打开书19页,边读边用笔画出本次习作要求。

2,生归纳习作要求。

3,教师出示要求。

请看大屏幕,小声自读。

4,谁愿意读读习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谢谢我喜欢的小动物!板书:我喜爱的小动物三,交流指导。

1请想一想:你喜欢的小动物它哪一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2,想完后,指名说。

谁愿意为我们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你们觉得通过他的描述能体现她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板书:抓特点表真情3,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让同学知道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现在四人小组交流,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想法把你心目中的小动物的特点说给其他同学,组员说时,其余三人要认真听,并提出你的宝贵意见。

说完后,推荐一名说的最好的同学到全班说。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1,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

五,范例引路,指导习作1,点击课件:谁来为我们读读?你认为这段对大公鸡的描写怎样?出示写作要求:请同学们再看看写作要求,看完后动笔写下精彩内容。

同学们,动物有这么特点,那么我们在介绍它时,是不是每方面都必须说?一定要注意,你认为它哪方面最吸引人,你最想说,就可以抓住这一两方面说说,不必面面俱到。

(2),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

找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习作,师点评。

结束: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同样是猫狗,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他们的生活习性,了解他们对人类的用处,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下课。

第二课时讲评习作1、修改习作,交流评价。

1、小组修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是大家欣赏的地方,哪个地方大家认为还要进一步修改,对修改自己或别人文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2、集体修改: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每一个小组推荐一篇认为进步大的习作进行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力求从: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谴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等方面进行评议。

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补充。

最后把自己认为修改好的习作读上几遍,读出感情来,各自把修好的习作工整抄在习作本上。

3、评出优秀习作三至五篇,以给学生充分鼓励。

板书设计:样子我喜欢的小动物脾气抓特点吃相表真情玩耍睡态教学反思:语文七色光二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进行词句训练,学习仿写比喻句。

2、积累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3、练习猜谜。

教学重点、难点:1、进行词句训练,学习仿写比喻句。

2、积累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3、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学习语文七色光二。

二、学习新知。

1、练一练。

(1)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2)汇报,评议。

(3)课外扩展。

2、记一记。

(1)完成书上填空,自由读一读。

(2)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三、一起来。

猜谜语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语文七色光二练一练记一记猜谜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