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细颈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的防控方案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
细颈囊尾蚴主要引起家畜尤其是羔羊、仔猪和犊牛的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当大量感染时可因肝脏严重受损而导致死亡。
1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羊逐渐消瘦,精神稍微沉郁,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个别羊尤其是羔羊出现精神明显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并出现贫血症状。
成年羊、感染较轻的羊症状不明显,发病的羔羊症状较明显,身体消瘦、衰弱、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离群独居、好卧、腹部膨大、按压腹壁有痛感,较严重的有贫血和黄疸出现,还有的出现咳嗽、气喘甚至呼吸困难。
【病理变化】肝脏的浆膜、肠系膜、网膜上可见数量不一,大小不同的虫体包囊(小铃铛)内充满液体,囊壁上可见1个乳白色具有头颈的头节,有的在肺脏及胸腔上也可发现“小铃铛”(图1)。
肝脏肿大,上有大小不同的出血点,腹膜浑浊,腹腔内有不同数量的腹水。
2.防治措施
(1)全群羊按照每公斤体重50mg吡喹酮口服,连用3d.
(2)为了防止本病的发生,羊场尽量不要喂养大和猫等动物,或把它们圈养起来并对它们定期驱虫,驱虫时要使用敏感的驱虫药,并及时对犬和猫的粪便进行清理井做无害化处理。
(3)做好羊的饲料、饮水和圈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妥善保管饲料、饲草,防止草料和饮水被粪便污染。
(4)本病对羔羊的危害较大,对成年羊影响较小,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定期用吡喹酮驱虫,连驱两次,杜绝本病的发生。
(5)加强粪便管理,对羊粪便要集中堆积发酵或沤肥,以期消灭虫卵。
图1 羊腹腔中的大量细颈囊尾蚴囊泡。
一例羊场暴发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治
河 南畜 牧 兽 医 , 2 0 0 4, 2 5 ( 1 2 ) : 3 9 . 【 2 】 冀建 军 , 王俊萍 , 吴忠 良. 一例羊细颈囊尾 蚴病 的临床诊治I J J . 北方牧
总之 , 在畜牧业生产 当中, 对 健 康 母 牛 给 予 合 理 的 营 养。 进 行 良好 的管 理 。 常 用先 进 的繁 殖技 术和 正 确 的医 疗措
施。 使 母 牛尽 可能 恢复 生 育和 正常 怀 孕 , 以最 大程 度地 减 少 不 孕 和空 怀 , 但 事 实上 只 要任 何 一 头 母牛 出现 不 发 情 或 异
7 参 考 文 献
… 刘继 兰 , 郭双礼 , 袁有申 , 等. 羊场暴发细颈 囊尾蚴病 的诊治报 告【 J 】 .
近 年来 , 肥 东 县农 村 的养 羊业 迅猛 发展 , 养 犬 的现 象也 极为普遍。 但 是 由于细 颈 囊 尾蚴 的成 虫 ( 泡状带绦虫) 寄 生
在 犬 等 肉食 动 物 的 小肠 里 , 凡 养犬 的地 方一 般 都会 有牲 畜
活跃 状态 , 诱 导其 发情 , 做 到实 时配 种 , 减 少空 怀现 象 。
种。 局部 感染 有 阴道 、 阴门 、 子 宫 等产 后损 伤 , 由病原 感 染 而
发炎 。 处理 基 本 原 则 是抗 菌 消 炎 , 防 止炎 症扩 散 。 处 理 方 法 是 清洗 涂擦 消 炎药 物 。 向子 宫灌 注抗 菌 药物 。 全 身 感染 细 菌 及 病毒 通 过感 染而 进 入血 液 , 母 牛 表现 沉重 的全 身 症状 , 体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doi:10.19369/ki.2095—9737.2021.06.083羊细颈囊尾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卜徳慧(黑龙江省肇州县动物卫生服务站,黑龙江大庆166400)摘要:细颈囊尾蝴病是由于动物的肝脏、腹腔、肠系膜以及大网膜寄生有泡状带绦虫幼虫——细颈囊尾坳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种家畜都可发生,多见于绵羊、山羊、猪以及黄牛等。
成年羊感染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机体日渐消瘦;羔羊感染后有严重症状,主要是体温升高,精神明显萎靡,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伴发贫血,大量感染时会由于严重损伤肝脏而造成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以期给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细颈囊尾坳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S85&26文献标识码:B1流行病学1.1病原1.1.1虫体特征泡状带绦虫的成虫主要在狗、狐以及狼的小肠内寄生,属于大型绦虫,虫体呈白色,并稍带黄色,长度为1.5~2m,共由250〜300个节片组成。
头节要比颈节略宽,顶突上存在角质小钩,通常为30〜44个。
虫体前部的节片宽且短,后部的节片有所变长,其中妊娠节片的长度大于宽度,所含的子宫内存在大量圆形虫卵,虫卵中存在六钩坳,有6个小钩。
细颈囊尾呦(幼虫)主要在反刍动物、猪以及野生动物的肝脏、肠系膜、网膜和浆膜上寄生,呈囊泡状,囊壁呈乳白色,里面含有透明的液体,俗称为“水铃铛”。
囊体呈黄豆至鸡蛋大小不等,肉眼可见液体中有头节固着在囊壁上。
1.1.2致病性主要是通过六钩坳移动引起发病,如在肝脏实质内会形成孔道,使机体发生急性肝炎。
幼虫从肝实质移动至肝包膜,并寄生在肠系膜、大网膜或者浆膜上继续发育,此时就会发生弥散性或者局限性的腹膜炎。
如果虫体侵入胸腔,就会发生胸膜炎。
1.2易感动物多种家畜都能够感染,常见于羊、牛、猪等。
文章编号:2095—9737(2021)06—0159—02通常来说,成年动物具有较强的抵抗该病的能力,较少感染,即使感染也只有较轻症状,有时甚至没有症状,但会变成重要的传染源。
羊棘球蚴病防治技术
羊棘球蚴病防治技术羊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于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引起的一种羊寄生虫病,人畜共患。
专家解病。
⑴病原: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
棘球蚴为充满无色透明液体的囊泡,大小不一。
在囊泡内膜上(生发层)生长许多头节(原头蚴)或含有头节的发生囊(子囊),子囊内还可产生头节和生发囊。
有的子囊还可产生外生囊。
这样一个发育良好的棘球蚴内所含有原头蚴(头节)可达上百万个。
头节和生发囊往往由生发膜上脱落而游离在囊泡膜中,肉眼看上去,像许多砂粒,所以又将其称为棘球砂。
有的囊泡内无头节生成,称不育囊。
不育囊牛为90%,猪为20%,羊为8%,这表明羊是棘球蚴最适宜的中间宿主。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很小,全长仅2-7毫米,由1个头节和3-4个节片组成。
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顶突,顶突上长有两列小钩。
虫卵呈椭圆形,外被有一层辐射状的胚膜,内含一个六钩蚴。
成虫寄生于犬、狼小肠内,其含有虫卵的节片,随着犬、狼的粪便排出,污染了饲草和饮水,羊采食时食入包含虫卵的节片,卵内的六钩蚴在消化道逸出,钻入肠壁,随血流或淋巴散布到身体各处(肝、肺是最常被侵害的脏器),缓慢地生长发育为棘球蚴。
羊死后,犬吞食了带棘球蚴的羊内脏而感染细粒棘球绦虫。
⑵流行特点:细粒棘球蚴为世界性分布,在我国主要以西北、东北、内蒙古、华北等地较为常见。
绵羊的感染率在50%以上,也有的地区甚至高达100%。
人的感染多因直接接触犬致使虫卵粘在手上再经口感染。
绵羊是细粒棘球绦虫的最适宜中间宿主,所以绵羊的感染率最高。
⑶症状:轻度感染和感染初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的羊,被毛逆立,时常脱毛,营养不良,消瘦;肺部感染时有明显的咳嗽;咳后往往卧地,不愿起立。
⑷剖检病变:病变主要表现在虫体经常寄生的肝脏和肺脏。
肝、肺表现凸凹不平,重量增大,表面可见数量不等的棘球蚴囊泡突起;肝、肺实质中亦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棘球蚴包囊。
专家治病。
①预防:a、加强卫生检验工作,对有棘球蚴寄生的内脏一律烧毁或深埋,严禁用来喂犬和随便丢弃;要防止饲草、饮水被犬粪污染。
羊细颈囊尾蚴病“水铃铛”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羊细颈囊尾蚴病“水铃铛”的诊断及防治方法羊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等多种家畜的肝脏浆膜、肉膜及肠系膜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
细颈囊尾蚴主要引起家畜尤其是羔羊的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当大量感染时家畜可因肝脏严重受损而导致死亡。
其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兽的小肠内。
本病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虫体特点和生活史] 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多悬垂于腹腔脏器上。
虫体呈囊泡状,内含透明液体。
囊体大小不一,最大可至小儿头大。
囊壁外层厚而坚韧,是由宿主动物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
虫体的囊壁薄而透明,肉眼观察时,可见囊壁上有一个不透明的乳白色结节,为其颈部和内陷的头节,如头节已翻转出来,亦见头节与囊体之间有一个细长的颈部。
泡状带绦虫,虫体长75~500cm,链体由250~300个节片组成。
头节上具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小钩数为30~40个,呈两圈排列。
虫体前部的节片宽而短,后部的节片逐渐变长,到孕节则长大于宽。
孕节子宫每侧的分支数为10~16个,每个侧支又有小分支。
子宫内为虫卵所充满,虫卵近似圆形,长36~39um,宽31~35um,内含六钩蚴。
成虫泡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兽的小肠内,发育成熟后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草场、饲料、饮水。
当羊等中间宿主食入孕节或虫卵后,在消化道内孵化出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肝脏,并由肝实质中逐渐移行到肝脏表面寄生,或进入腹腔内寄生于大网膜、肠系膜及腹腔的其他部位,甚至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脏。
幼虫生长发育3个月左右具有感染能力。
终末宿主肉食兽如吞食了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后,在小肠内经过52~78天发育为成虫。
[诊断] 细颈囊尾蚴病生前诊断非常困难,诊断时须参照其症状表现,并在尸体剖检时发现虫体及相应病变才能确诊。
临床症状通常成年羊表现不显著,羔羊则表现明显。
当肝脏及腹膜在六钩蚴的作用下发生炎症时,可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腹水增加,腹壁有压痛,甚至发生死亡。
羊棘球蚴病防治技术
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易感动物
除羊外,其他家畜如牛、骆驼等也有易感性。
02
羊棘球蚴病的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
食欲减退
羊在感染早期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这是由于寄生虫在体 内繁殖过程中对消化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体重下降
由于食欲不振和营养吸收不良,羊的体重可能会逐渐下降。
轻度咳嗽
棘球蚴病可能导致羊出现轻度咳嗽的症状,这是由于寄生虫对呼 吸道产生刺激。
中期症状
01
02
03
呼吸困难
随着病情的发展,寄生虫 在肺部大量繁殖,可能导 致羊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
运动障碍
中期症状可能包括运动障 碍,表现为四肢无力、步 态不稳等。
贫血
由于寄生虫在体内的繁殖 过程中可能导致贫血,羊 可能出现粘膜苍白、乏力 等症状。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羊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提供 营养均衡的饲料和水源,提高羊只免 疫力。
生物安全措施
加强羊群引进和调运的管理,避免引 入病原体,同时做好病死羊的无害化 处理。
04
羊棘球蚴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预防性药物
定期给羊服用抗寄生虫药物,如丙硫咪唑、阿苯达唑等,以预防羊棘球蚴病的 发生。
治疗性药物
羊棘球蚴病防治技术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羊棘球蚴病的概述 • 羊棘球蚴病的临床症状 • 羊棘球蚴病的诊断与预防 • 羊棘球蚴病的治疗 • 羊棘球蚴病的案例分析
01
羊棘球蚴病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羊棘球蚴病是一种由棘球蚴引起的寄 生虫病,主要感染羊等家畜。
特点
该病具有慢性、隐性感染的特点,病 原体在羊体内长期存活,对羊的健康 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一、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羊寄生虫病的流行是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反应。
除了传染病能够危害羊的健康外,各种类型的寄生虫病也同样严重威胁羊的健康,此外,还有一些病属人畜共患病,甚至威胁人的健康。
因此,防治寄生虫病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
有人这样说,寄生虫病的流行是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反应。
消化道疾病的蔓延说明卫生状况低下;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棘球蚴病等的流行是人生活贫困,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欠缺管理制度的表现;若干由媒介(昆虫等)传播的疾病的流行,常常说明居住条件不良,如此等等。
由于寄生虫病和外界环境的联系紧密,这就大大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因此,寄生虫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患羊的驱虫;二是环境卫生;三是自身抵抗力的提高。
1、驱虫驱虫就是杀灭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虫。
寄生虫局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的这个阶段是它们生活史中比较容易被我们杀灭的阶段;相反,当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时候,虽然比较缺乏庇护,但由于虫体较小,散布极广,往往难于杀灭。
故驱虫并非消极的治疗,而是有积极意义的预防措施。
但驱虫应当在具备一定的卫生条件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大多数的蠕虫更应如此,因为,几乎所有的驱虫药都不能杀灭蠕虫子宫内或已经进入病体消化道和呼吸道内的虫卵。
这样,驱虫后含有崩解的虫体的排泄物任意散播,就会构成对外界环境的严重污染。
所以,我们必须使驱虫成为消灭寄生虫携带者和保护外界环境不受污染的行为,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驱虫应在专门的隔离场所进行。
(2)、动物驱虫后应有一定的隔离时间,直至被驱除的病原体排完为止。
(3)、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和一切病原物质均应集中处理,使之“无害化”。
粪便一般用发酵(即生物热)的方法消毒。
(4)、驱虫应当有适宜的时间,这是根据寄生虫的流行病学研究来确定的。
对于大多数蠕虫,秋、冬季驱虫最为重要。
原因是:a .秋、冬季一般是羊的体质由强转弱、由肥转瘦的季节,此时驱虫有利于保护羊的健康。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摘要】羊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肺囊虫病、疥疮、细小桡虫病等。
诊断方法主要通过检测寄生虫卵或幼虫在粪便中的存在。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排除寄生虫、保持圈舍清洁、避免过度放牧等。
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驱虫、避免与其他被感染的动物接触、定期检查羊的健康情况等。
药物防治可以选择多种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羊的寄生虫病,保障羊群的健康。
结论指出定期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治疗是控制羊寄生虫病的关键,养殖户应重视羊群的健康管理,保证羊只的生长和发育。
【关键词】羊、寄生虫病、诊断、防治措施、预防、药物防治1. 引言1.1 引言寄生虫病是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会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寄生虫主要通过进食受污染的草料、水源或接触感染的羊群传播。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钩虫、绦虫、蛔虫等,这些寄生虫会在羊体内寄生,繁殖,造成羊的消化系统受损以及其他系统感染。
对羊的寄生虫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羊常见的寄生虫病种类、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常见的预防措施以及药物防治等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信息,养殖户可以更好地管理羊群的健康,减少寄生虫病对羊群的危害。
希望本文能帮助养殖户更好地认识和预防羊的寄生虫病,提高养殖效益,确保羊群的健康生长。
2. 正文2.1 羊常见的寄生虫病羊常见的寄生虫病是指影响羊健康的一类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寄生虫病有肺囊虫病、肝片虫病、弓形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等。
肺囊虫病是一种由肺泡虫幼虫寄生于肺组织引起的寄生虫病。
患病羊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肝片虫病是由肝片虫寄生于肝脏组织引起的疾病,患病羊会出现消瘦、厌食等症状。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于肠道组织引起的疾病,患病羊会出现腹泻、体温升高等症状。
肠道寄生虫病是由肠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患病羊会出现消化不良、拉稀等症状。
识别和了解羊常见的寄生虫病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
及时进行健康检查和定期驱虫可以有效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
根据临床症状 和病理学 : 变化 , 结合实验室的抗原 、 抗
体检测 ( 略 ) 确诊为仔猪 从 ,
窝体重为 l 千克左 右的仔猪发病 ,采食量下 降, 3 卧 地不起 。过半个月又有新发病的 , 断奶仔猪发病率为 8%, 0 病死率达 1%; 0 还有 1%的母猪发病。 0
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4治疗方法
生 以皮 肤 苍 白 、 黄疸 、 咳嗽 、 吸 困难 为 主 要 特征 的 呼
切面为灰黄色,可见出血 , 特 别是腹股沟 、 纵隔、 门、 肺 肠系 膜与颌下淋巴结病变明显 。 皮 下 黄疸 明显 。 一
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 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流行情况
20 0 5年 1 O月 份 , 由于 天 气 突 变 的应 激 , 先有 两
消瘦 , 生长迟缓 , , 喘 贫血 , 体表淋 巴结肿大。有 的皮 肤黏膜发黄 , 腹泻 , 胃溃疡 , 嗜睡。2%的病猪出现黄 0 疸现象 。在 阴部 、 四肢 、 腹部及耳部的皮肤上 出现 圆 形或不规则形 的紫红色病变斑点或斑块 。有 的仔猪 站立时震颤 , 由轻变重, 卧下时震颤消失。 母猪出现流产、 死胎 、 弱仔 、 木乃伊胎 。 病后母猪 受胎率下降或不孕。
有3 O余只病羊继续逐 渐消瘦 , 6月初 , 至 病情严 重
的羊开始死亡。
2 临床症状
病羊逐渐消瘦、 衰弱 , 食欲减退 , 精神沉郁。成年 羊症状表现不明显 , 羔羊症状表现明显 。
现将我们对本病 的防治情
I
厶
J 口
3 剖检变化
只.
怡
口
通过对死亡羊的解剖 , 发现在网膜 、 肠系膜和 胃 浆膜等腹腔浆膜上有十几到几十个带蒂的成熟囊尾
山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
山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山羊寄生虫病是山羊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会给山羊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山羊寄生虫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肺囊虫病、细粒棘球蚴病、肝包囊虫病等。
针对这些寄生虫病,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山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一、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山羊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保证山羊圈舍的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及时更换垫料;其次要定期给山羊进行体内驱虫,防止寄生虫在山羊体内滋生;另外要注意饲料卫生,过多的霉变饲料会导致山羊寄生虫病的滋生。
二、定期驱虫山羊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寄生虫在山羊体内滋生导致的,定期的体内驱虫是预防山羊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
一般可以选择市面上常见的驱虫药物,可以咨询兽医进行选择使用,通常每季度或者半年进行一次体内驱虫即可。
同时在驱虫期间,要控制饲料的数量和质量,避免驱虫期间山羊食欲不振导致的营养不良。
三、良好的饲料管理良好的饲料管理对于山羊的健康成长和抵抗病害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避免过多的霉变饲料和不干净的饲料;其次要科学配合饲料,保证山羊获得全面的营养,增强山羊的免疫力;另外要合理配给饲料,避免过量喂养导致的营养过剩和排泄物增加,从而滋生寄生虫。
四、定期体检定期的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山羊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可以定期请兽医进行体检,发现寄生虫病等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同时定期的体检还能帮助饲养者了解山羊的健康状况,根据体检结果进行针对性的饲养管理。
五、环境管理六、预防接种预防接种也是预防山羊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选择市场上合格的疫苗,根据兽医的指导进行预防接种,增强山羊的免疫力,预防寄生虫病和其他传染病的发生。
山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需要全面考虑饲养管理、驱虫、饲料、体检、环境管理和预防接种等方面。
只有做到全方位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山羊寄生虫病的发生,保障山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广大山羊饲养者和兽医朋友,都能关注山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共同维护山羊养殖业的良好发展。
羊棘球蚴病的防治
羊棘球蚴病的防治
羊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引起的一种羊奇生虫病,人畜共患。
1.病原寄生虫
细粒棘球蚴呈多种多样的囊泡状,大小可由黄豆粒至西瓜大,囊内充满液体。
绵羊是棘球蚴最适宜的宿主,常寄生于羊的肝、肺、脾、肾等器官表面。
细粒棘球蚴的终末宿主如犬等,会通过粪便将孕节和虫卵排到体外,导致饮水和饲草被污染。
当中间宿主如牛、羊等食入虫卵后,虫卵就会进入消化道,并会逸出六钩蚴,之后六钩蚴就会钻入肠壁,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移动到全身各处,但主要集中在肝、肺两处,大约经过6-12个月,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棘球蚴。
当犬等食肉动物吃入棘球蚴后,在40~50d之后,就会再次发育成为棘球蚴绦虫。
犬体内寄生的虫体一般能存活5~6个月。
2.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轻度感染和感染初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的羊,被毛逆立,时常脱毛,肥育不良,肺部感染时有明显的咳嗽;咳后往往卧地,不愿起立。
寄生在肝表面时,可能有消化不良等症状。
【病理变化】细粒棘球蚴呈多种多样的囊泡状,大小可由黄豆粒至西瓜大,囊内充满液体(图1)。
3.防治方法
尚无有效疗法。
患棘球蚴病畜的脏器一律进行深埋或烧毁,以防被犬或其他肉食兽吃入;做好饲料、饮水及圈舍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犬粪污染。
驱除犬的绦虫,要求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驱虫药用氢溴酸槟椰碱时,剂量按每干克体重1~4mg,绝食12~18h后口服;也可选用吡喹酮,剂量按会干克体重5~10mg口服。
服药后,犬应拴留24h,并将所排出的粪便及垫草等全部烧毁或深埋处理,以防病原扩散传播。
图1羊棘球蚴病绵羊肝脏表面突出的棘球蚴囊泡。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及临床症状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措施 - 养羊技术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及临床症状羊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措施-养羊技术羊细颈囊尾蚴病是一种绦虫病,是由于肝脏浆膜、膜以及肠系膜等处寄生有细颈囊尾蚴(即泡状带绦虫的幼虫)而引起。
成年羊感染后通常呈隐性经过,但会严重危害羔羊,影响生长发育,增重缓慢,尤其是随着机体不断虚弱和消瘦,或者肝脏发生严重损害时,就会造成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及临床症状羊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细颈囊尾蚴外形类似苦胆,吊在膜上,形成如同鸡蛋大小的包囊大小.直径在8 cm左右。
囊壁呈透明状,且较薄,里面存在大量的无色液体,并有一个如同高粱粒大小的白色颗粒存在于囊泡上。
头节上具有1个额嘴和4个吸盘,额嘴上存在两排小钩,且大小不同。
成虫是一种体型加大的绦虫,虫体长度超过0. 5-2 m。
头节的顶突上存在多个角质小钩,大约有26-46个。
在孕卵节片的子宫内存在大量的圆形虫卵,卵内为六钩蚴。
成虫通常在犬、狐狸和狼等动物的小肠内寄生,且寄生数量不等,有时能够达到几十个,孕卵节片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当节片发生崩解就会逸出虫卵,并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如果羊食人成虫排出的孕卵节片或者虫卵,就会进入消化道,且卵内的六钩蚴孵出,之后幼虫侵入到肠壁血管内,经由血液循环侵入到肝脏,并转出肝组织,寄生在肝脏表面,或者幼虫钻过肠壁侵入到腹腔,并寄生在肠细膜、膜上。
当肉食动物食人的羊内脏中寄生有细颈囊尾蚴,幼虫就会进入到机体小肠内,并在其中经过3个月左右发育变为成虫。
六钩蚴在羊体内移行过程中,会促使肝脏发生出血,在肝实质内形成虫道。
有时还会引起急性腹膜炎,腹水中混杂渗出的血液,其中就存在幼小的囊尾蚴体,症状严重时能够在胸腔和肺脏组织等处发现囊体。
2、临床症状大多数成年羊感染虫体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感染严重的才会具有临产症状。
幼龄羊感染后,通常初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采食基本正常。
在发病时,会发生黄疸,体质虚弱,往往伴发急性腹膜炎,此时就会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0-41.5℃,腹部由于积聚腹水而变大,对腹壁按压具有痛感。
羊细颈囊尾蚴病与棘球蚴病防控
2019.23·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136 ·2019.23透明状外观,该幼虫的囊壁上有颈部头节,形状多是细长黄白色。
其成虫就是常见的泡状带绦虫,多寄生在犬科等肉食性动物的小肠内。
该病分布十分广泛,只要是有犬科动物的地区基本都可以发现细颈囊尾蚴[2]。
该病在绵羊中多出现在集中放养的牧区,随着我国卫生水平的提升,规模化养殖场中该病已经较为罕见,该病在牧区的感染率可以超过25%,尤其是2~12月龄的幼羊,因为自身的抵抗力较差所以感染率最高,但是他们的死亡率较低。
1.2 症状与剖检变化羔羊如果被细颈囊尾蚴寄生,通常都会表现出较显著的临床症状,被寄生的羔羊会消瘦、虚弱并且出现黄疽症状。
甚至因为感染而诱发急性腹膜炎,高烧加腹水,该病在突发14 d 后就会逐渐转变为慢性病。
而育成羊则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养殖户不易发现,但有些育成羊在感染后反应会特别严重,可以诱发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反应剧烈的羊病变部位多是在肝和腹腔浆膜。
解剖时可以发现弯曲索状病灶,病初多呈现暗红色,之后就会硬化为黄褐色,大小在1~2 mm 左右。
如果是急性通过,那么病羊的肝脏就会肿大、被膜变粗糙,病羊的肝脏表面会被灰白色渗出物覆盖,表面多有出血点。
而且在病羊的消化道系膜等腹腔浆膜上,可以轻易的发现成熟带蒂的囊尾蚴囊泡。
对于一些环境较差的牧区,羊群在感染严重时,仅1只羊就可以存在上百个囊泡[3]。
1.3 诊断要点通常该病在感染后病羊的症状较轻,同时没有任何的特异性症状,所以养殖户在病羊生前诊断十分困难,只有经过剖检才可以发现羊是因为该病致死。
1.4 防控措施在世界范围内,该病没有特效药,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所以养殖户防治该病就是综合防控,减少羊群的感染几率,养殖户可以:第一,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饮水卫生,及时收集堆积发酵羊群的粪便。
驱赶牧场区域范围内的犬科肉食动物,减少细颈囊尾蚴的传播载体,牧民的自养犬也要及时预防免疫。
羊细颈囊尾蚴的检疫、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的检疫、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作者:姜力辉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9期1 病因分析泡状带绦虫的终末宿主是犬,主要是由于采食患病动物的内脏而发生感染。
虫体在宿主体内发育成熟,孕节片就能够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容易导致圈舍、放牧地、饲料、饲草以及饮水等污染,当羊(中间宿主)食入孕节片后会进入消化道,并在里面逸出六钩蚴,随后侵入到肠壁血管,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实质,并不断移动到肝脏表面,最终侵入腹腔继续发育。
羔羊的易感性较高,且症状比较严重,如果感染严重且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导致死亡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肝脏、肺脏等组织内寄生大量没有发育成熟的虫体,加之其移行过程中会严重损害组织。
2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羊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能够正常采食。
之后大部分羊出现贫血、缺乏营养,机体虚弱、消瘦,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排出稀软粪便。
如果伴发急性腹膜炎,会导致腹部膨大,且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2 -40.5℃,对腹壁按压产生痛感。
发病后期还会伴有腹泻、腹水、体质衰弱,腹部逐渐缩小,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停止暖气、反刍,最后因为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3 病理变化对病死羊进行剖检,主要是肝脏、小肠黏膜和瘤胃浆膜发生病变。
主要是血液稀薄,黏滞性消失,肉眼可见肌肉色淡、变薄;胸腔存在少量的积液;心脏皮软;肺脏颜色加深,稍微萎缩,质地变软,表面存在大量奶黄色的病灶斑点;肝脏发生肿大,质地略软,被膜粗糙,有大量的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在上面,且散在有出血点。
将肝脏切开发现肝实质中镶嵌2j3左右的细颈囊尾蚴,导致该处出现半球形的凹陷,且切面存在虫体移行形成的灰白色虫道,病变处甚至还存在处于移行发育的幼虫,并存在弯曲索状病灶,直径为1-2 mm,初期呈暗红色,后期变成黄褐色。
肝脏腹侧壁、小肠系膜以及瘤胃的腹侧壁都存在鸡蛋、鸭蛋大小到鹅蛋大小的“水铃铛”,其囊壁呈透明状,很薄,里面为透明液体,内囊壁上存在一个细长的乳白色颈部头节。
刍议羊细颈囊尾蚴病综合防治
2021年第1期(总第380期)畜禽业疫病防治刍议羊细颈囊尾蚴病综合防治余 乐(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新疆奇台831800)摘 要:羊细颈囊尾蚴病属于一种寄生虫病,2~12月龄的羊感染率相对较高。
以羊细颈囊尾蚴病综合防治为主线进行阐述,首先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阐述该病的病理变化,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羊细颈囊尾蚴病;临床表现;综合防治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1.01.054 引言近年来,我国养羊行业飞速发展,养羊的农户数量也快速增长。
由于管理和认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动物尸体及内脏的处理工作不够合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羊细颈囊尾蚴病的发病及传染概率。
如果不能对其加以防治,势必会对我国畜牧业经济造成极大地影响。
临床表现羊细颈囊尾蚴病是当前羊养殖当中的常见病之一,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其主要危害对象以幼龄羊为主,而成龄羊主要是作为带虫者。
一般情况下,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发病一段时间后,羊的体质逐渐消瘦,黄疸偏高,被毛无光泽且呈逆立状,皮肤以及眼结膜的颜色逐渐淡化。
外出放牧之时,病羊的行动落后于羊群,且具有舔食排泄物的习性。
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和饮水下降的情况,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平时呈卧姿。
在温度较低、饲料相对单一且营养不足的情况之下,会增加死亡的概率。
除此之外,患病羊还会伴有肌肉震颤、呼吸急促及步态不稳的情况,温度在38℃左右[1]。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生前诊断方法常采用血清学方法,通过对羊的症状以及动物尸体解剖实验才能确定羊群患病。
一般来说,羊细颈囊尾蚴病在成年羊身上的症状表现并不明显,而刚出生的羔羊临床症状较为显著。
当羔羊内部器官在六钩蚴幼体的侵蚀下产生炎症后,羔羊表现为体温升高,腹水增加,且身体消瘦、衰弱。
急性病程时,可见急性肝炎及腹膜炎,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有时在羔羊腹中还会混有渗出的血液,病变部有尚在移行发育中的幼虫。
山羊细颈囊尾蚴病防控技术
摘 要:山羊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状绦虫的蚴虫阶段细颈囊尾蚴寄生于山羊体内,引起感染山羊消瘦,影响生长,严重的引起继发感染而死亡,对羔羊危害较大,是一种分布广泛、不易治疗的寄生虫病。
因此,在山羊饲养过程中,应采定期驱虫、控制虫卵扩散、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利用等综合防控措施,防止发病,减少损失,保障山羊健康养殖。
关键词:细颈囊尾蚴;症状;防控0 引言细颈囊尾蚴分布很广,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泡状带绦虫的犬、狼、狐狸等动物的粪便污染了牧场、饲料和饮水。
犬可能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苍蝇对本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对羊只有一定的危害,我国各地均有报道。
不仅使羊的生产受影响,且使大量脏器废弃,造成经济损失。
山羊细颈囊尾蚴病在饲养管理较差的养殖场(户)中,时有发生,哺乳羔羊和断奶羔羊发病率较高,发病后不易治疗,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所以加强防控措施尤为重要,防止该病发生,对于保障山羊健康养殖,是十分重要的。
1 病原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成囊泡状,寄生于山羊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细膜等内脏器官及体表皮肤肌肉层里,严重时还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
寄生数目不等,有时可达数十个,一般为豌豆到鸡蛋大,白色,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泡上长有一个像高梁粒大的白色颗粒,就是向内凹陷的头节。
其成虫为白色或淡黄色,泡状带绦虫体长60~500cm,宽1~5mm,分为头节、颈节和体节。
虫卵呈无色透明的圆形或椭圆形,薄而脆弱,大小为5~70μm,内有六钩蚴虫。
2 流行特点该寄生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泛,凡养狗的地方,一般都会有牲畜感染细颈囊尾蚴病。
家畜感染细颈囊尾蚴,基本上是由于感染有泡状带绦虫的犬、狼等食肉兽小肠,由粪便中排出有绦虫的节片或虫卵,它们随着终末宿主的活动污染了牧场、饲草、饲料、饮水、圈舍。
常见农村宰猪或宰羊时,犬多守立于旁,凡不宜食用的废弃内脏随意丢弃在地,任犬吞食,这是犬易于感染泡状带绦虫的重要原因;犬的这种感染方式和循环传播方式,在我国不少农村是很常见的。
羊病综合防疫羊细颈囊尾蚴病诊疗技术
羊病综合防疫羊细颈囊尾蚴病诊疗技术羊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
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羊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感染时还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
【流行病学】细颈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尤其是猪、羊,感染率为50%左右,个别地区高达70%。
除主要影响羊的生长发育和增重外,对肉类加工业更因屠宰失重和胴体品质降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病畜一般无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因幼虫到达腹腔、肝脏,引起急性肝炎和腹膜炎,表现体温升高。
病情严重时,患羊精神不振,采食和饮水减少,喜卧,生长发育缓慢,在寒冷季节和饲料单一而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死亡。
【病理剖检】剖检病死羊时,皮下脂肪减少,肌肉颜色变浅,血液稀薄,在皮下或肌间往往出现胶样浸润。
有的病羊肝脏稍肿大,肝叶呈灰褐色或暗紫红色,肝脏表面往往有细小的出血点、小结节或灰白色的瘢痕,虫体附着部位的组织往往褪色与萎缩。
腹腔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的变化。
用手术刀轻刮脾脏,往往见其表面附有灰白色绒毛样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的切面干燥,脾小梁显见。
【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结合粪便检查发现大量虫卵或妊娠节便可确诊。
通过尸体剖检,发现细颈囊尾蚴,虫体呈囊疱状,豆大或鸡蛋大,囊壁呈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一个白色的头节,囊体大小不一,最大可至小儿头大。
囊壁外层厚而坚韧,是由宿主动物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虫体的囊壁薄而透明。
【药物治疗】1)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100~150毫克,内服,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
2)阿苯达唑:按每千克体重25~30毫克,拌料喂服或投服,每天1次,连服5天。
3)硫酸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0.1毫克,喂服。
【预防措施】禁止私屠滥宰猪、牛、羊及鹿等动物,禁止乱扔其死尸、内脏及其他废弃物。
用动物内脏等喂犬时,应提前进行高温处理。
对羊群应有针对性地用药物驱虫,每年春、秋两季,部分预防措施参照羊脑多头蚴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05
期1羊细颈囊尾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羊、
黄牛等多种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细颈囊尾蚴的大小并不一致(从豆粒大至鸡蛋大),呈囊泡状,具有透明外观,囊壁上附有一个黄白色、细长的颈部头节。
细颈囊尾蚴的成虫为泡状带绦虫,常寄生于犬科动物(犬、
狼、狐狸)等肉食性动物的小肠内。
本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凡有养犬的地方都有发病报道。
在我国的家畜中以猪的发病最为普遍,绵羊多发病于集中放养的牧区,据估测其感染率可达25%,其中以2~12月龄的绵羊感染率最高,但死亡率较低。
羔羊常有较显著的临床症状,如消瘦、虚弱和黄疸等。
有的病羔发生急性腹膜炎,体温升高并有腹水,约2周后可转为慢性。
成年羊感染此寄生虫一般无显著临床症状,但个别成年羊感染后尤其严重,可呈现消瘦、虚弱和黄疸。
病变部位主要见于肝和腹腔浆膜。
在肝被膜下和肝实质中,可见弯曲索状病灶,直径1~2mm,病初为暗红色,后转为黄褐色。
急性病例,其肝脏肿大、稍软,肝脏被膜粗糙,被覆有大量灰白色渗出物,肝表面散在有出血点。
在胃肠浆膜、大网膜和肠系膜等腹腔浆膜上,可见有成熟带蒂的囊尾蚴囊泡。
感染严重时,一只羊可见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囊泡,呈串珠样悬挂于腹腔浆膜上,并发局限性腹膜炎。
因本病的症状较轻,且无特异性,故生前诊断很困难,只有在尸体剖检或宰后检验时,才能确诊。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本病主要采用综合防控(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牧场清洁干燥,注意饮水卫生,粪便应堆积发酵。
由于犬、狼、狐狸等肉食动物(尤其是犬)为细颈囊尾蚴的终末宿生,因此在流行区内严禁用带有细颈囊尾蚴的内脏喂犬。
(2)定期驱虫,可有效防止本病发生。
可给流行区内的犬饲喂驱绦虫药,如用阿的平0.1~0.2g/kg ·bw;丙硫苯咪唑25~50mg/kg ·bw,一次喂服;吡喹酮50~80mg/kg ·bw,一次肌内注射,隔2d 再注射一次。
对贫血羊,可深部注射牲血素3~5mL/只。
若伴有炎性发热者,肌注青霉素G 钠(2万IU/kg,2次/d)和复方氨基比林(5~10mL/次)等抗菌退热药。
(3)加强犬只管理,凡是养犬的地方,一般都有家畜感染细颈囊尾蚴。
因此,管理好犬只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前提。
饲养场地不允许养犬,确需饲养,应进行圈养,防止犬只随意游走进入羊群。
需要注意的是,给犬饲喂驱除绦虫药时,一般将药物放入犬喜吃的食物中,这样容易被全部吞食。
2
羊脑多头蚴病
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脑包虫)引起的一种羊寄生虫病。
脑多头蚴主要寄生于反刍家畜的脑内,2岁以下的绵羊尤为易感,引起发病,严重者可致其死亡。
脑多头蚴常寄生于大脑的额叶或侧脑室内,在脑的其他部位和脊髓则较少见。
脑多头蚴包囊可位于脑表层或脑组织中,呈球形或椭圆形;囊膜内侧面有许多(100~250个)白色颗粒-原头蚴。
脑多头蚴的成虫为多头绦虫,主要寄生于犬类和其他肉食动物的小肠中。
本病的分布广泛,尤其是在我国养羊集中的牧区,如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区,更为常见。
另外,在我国的其他地区也有发现,更多见于犬类活动频繁的地区。
病羊有神经紊乱症状,如原地转圈或向前冲撞,共济失调,步态蹒跚。
有时病羊离群落后,躺卧不起。
因病原体寄生在脑部,部分患羊视力减退,甚至完全失明。
若寄生在脊髓时,可致病羊后肢麻痹,出现犬坐姿势;若寄生在小脑时,病羊常失去平衡,步态不稳;若寄生在大脑半球,患羊常向有虫体的一侧旋转。
因此,局部的脑实质被脑多头蚴的囊泡占据,周围脑组织严重受压萎缩。
当囊泡位于脑表面时,因其压迫常使羊的颅骨变薄、变软,用手轻压可见局部轻微下陷。
根据典型症状和头部触诊常可对本病做出诊断,动物死后剖检脑部,若发现脑多头蚴包囊即可确诊。
在本病的诊断中,可将虫囊壁与原头蚴制成乳剂变应原进行变态反应诊断,或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羊脑多头蚴抗体,敏感性高。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牧场清洁干净,注意饮水卫生,粪便应堆积发酵。
严禁犬类等动物食入带有脑多头蚴的羊脑和脊髓。
此外,对流行区内的犬定期驱虫,对其排出的粪便和虫体应做深埋或焚毁处理。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对早期脑多头蚴病有较好的疗效。
其用量参见细颈囊尾蚴病。
脑多头蚴包囊若位于脑表层,也可用外科手术方法取出。
羊细颈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的防控方案
关向晖
(黑龙江省大庆市农业农村局,黑龙江大庆163311)
DOI:10援3969/J.ISSN援1671-6027援2019援05.049
作者简介:关向晖(1979~),男,黑龙江省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草食动物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