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肝细颈囊尾蚴病的病理及预防

合集下载

猪囊尾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区别、防治与处理

猪囊尾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区别、防治与处理

猪囊尾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区别、防治与处理马绍飞【摘要】猪囊尾蚴病和猪细颈囊尾蚴病是在屠宰检疫中最常见的两种寄生虫病,它们的名字虽极相似,但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寄生虫病.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或米心肉),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而猪细颈囊尾蚴病则是一种一般寄生虫病,俗名又叫"水铃铛".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放心肉"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有效控制和消灭猪囊尾蚴病和猪细劲囊尾蚴病,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寄生虫病的区别、防治及处理,进行浅析、归纳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便大家对这两种病的认识、区别、防治与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年(卷),期】2017(013)009【总页数】2页(P124-125)【关键词】猪;囊尾蚴病;细颈囊尾蚴病;区别;防治;处理【作者】马绍飞【作者单位】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74208【正文语种】中文猪囊尾蚴病的病原是带科带属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

成熟的猪囊尾蚴为椭圆形、米粒至绿豆大小,白色、半透明的包囊,囊壁上有一个小米粒大的乳白色圆形向囊壁嵌入的头节,俗称“米心肉”;而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是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呈囊泡状,囊体由豌豆到鸡蛋大,囊壁乳白色,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内仅有一个头节,将头节翻出来可见到一个长的细颈,所以称为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

猪囊尾蚴主要寄生在肌肉和部分脏器中,如舌肌、咬肌、心肌、膈肌、腰肌、股内侧肌、肩胛外侧肌和肋肌等,有时也寄生于脑、眼及皮下组织中。

猪囊尾蚴除寄生于猪外,尚可感染狗、猫、野猪和绵羊,也可感染人,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应特别注意人还可以作为有钩绦虫的中间宿主;而细颈囊尾蚴主要寄生在肝脏表面、肠系膜及大网膜上,严重的病例会出现肝脏和腹腔粘连。

主要寄生于反刍兽、猪和其他动物,一般不感染人,只是属于一般寄生虫病而不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是家畜。

猪囊尾蚴病诊断与防控措施

猪囊尾蚴病诊断与防控措施
预防措施
7.1 加强宣传工作,充分认识猪囊虫病的危害 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如通过互联网、电视台、电
台、办宣传画报等形式宣传猪囊尾蚴病的知识,让群众 和养殖户充分认识此病的危害和消灭此病的意义,认识 到消灭此病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 的关键。县、乡、镇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指导和 组织工作,强化公共卫生管理,改善生猪饲养管理条 件,严禁囊虫肉进入市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 也要做好监督工作,购买盖有检疫部门滚花印章的猪 肉,不买没有检疫证明的猪肉。 7.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切断传播途经
4 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猪在屠宰时,要对寄生虫病进行检查。猪囊尾蚴主 要寄生于心肌、舌肌、咬肌、膈肌等肌肉组织中,肝、 肾、脑、肺脏等器官中也会寄生。感染初期,在囊尾蚴 的周围会出现细胞浸润,然后出现纤维素性病变,经过 6个月左右,囊尾蚴死亡钙化。屠宰的时候,肌肉切面 颜色苍白、湿润,可以观察到囊尾蚴。病情严重的,腹 腔、肌肉、脏器中都可以观察到数量居多的虫体。一旦 检查出现猪囊尾蚴后,就要进行处理,防止扩散感染。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
猪囊尾蚴病诊断与防控措施
张志标 (广东省五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 五华 514400)
摘要:猪囊尾蚴病又被称为猪囊虫病,是由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尤其 该病对仔猪影响较大,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病情严重的还会引起贫血、水肿等,严重影响猪肉的品质。该文主要论述猪 囊尾蚴并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囊尾蚴;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07.075
法。
6 治疗

猪囊尾蚴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猪囊尾蚴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四川农业科技》2014年第3期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猪的肌肉内或人的脑、心肌等器官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一、病原及其生活史猪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猪的咬肌、舌肌、腰肌、股内侧肌及心肌等处。

由头节和体节组成。

外观呈椭圆形囊泡状,囊内充满液体,囊壁是一层薄膜,囊壁上有一个圆形粟粒大的乳白色小结,其内有一个头节,头节上有4个吸盘,最前端的顶突上带有许多个角质小钩。

体节根据生殖器官的发育程度,可分为未成熟的节(幼节)、成熟节(成节)和孕卵节(孕节)3个部分。

人通过食入未煮熟的囊虫病猪肉(俗称“米猪肉”)或因误食了沾有囊虫头节的生冷食品而感染有钩绦虫病。

囊虫进入人的小肠后,在肠液作用下,伸出头节吸附在肠壁上,经2.5个月发育为成熟的有钩绦虫。

有钩绦虫为乳白色带状,虫体由节片组成,后端的节片里含有很多虫卵,叫孕卵节片,不断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或环境,中间宿主猪食入孕卵节片或节片破裂后逸出的虫卵,在小肠内虫卵里的幼虫(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到身体各组织中,到达横纹肌后,停留下来开始发育,先体积增大,然后逐渐形成一个充满液体的囊泡体,20天后形成凹陷,60天后该处形成头节,长出吸盘和有钩的顶突。

这时囊尾蚴发育为具有感染力的囊虫。

二、临床症状猪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重度感染时,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水肿、衰竭。

肩胛肌肉水肿、增宽,后臀部肌肉水肿隆起,外观呈哑铃型或狮子型,胸廓深陷于肩胛之间,走路前肢僵硬,后肢不灵活,左右摇摆。

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睡觉发鼾。

触摸舌根或舌的腹面常可发现囊虫引发的疙瘩。

大量寄生于猪脑时,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紊乱,特别是鼻部的触痛,以及强制运动、癫痫、视觉紊乱或急性脑炎,有时突然死亡。

三、主要危害1.直接危害猪带绦虫用其头节固着在人的肠壁上,可引起肠炎,导致腹痛、肠痉挛,同时还可夺取大量营养成分。

虫体分泌物和代谢产物等毒性物质被吸收后,可引起胃肠机能失调和神经症状,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消瘦、贫血等,其幼虫危害性更大。

浅谈猪囊尾蚴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浅谈猪囊尾蚴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浅谈猪囊尾蚴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作者:牟三旦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猪囊尾蚴病是由带科带属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猪横纹肌所引起疾病。

又称为“猪囊虫病”。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主要特征为寄生在肌肉时症状不明显,寄生在脑时可引起神经机能障碍。

不仅影响养猪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是肉食品卫生检验的重点项目之一。

关键词猪?;囊尾蚴;防治1 病原及生活史1.1病原猪囊尾蚴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多寄生在中间宿主的横纹肌肉,脑,眼,其他器官也常有寄生。

成熟的囊尾蚴,外形椭圆约黄豆大,为半透明的包囊长径6-10毫米,短径5毫米,囊内充满液体。

囊壁是一层薄膜,壁上有1个圆形乳白色的小结,其中有一个内翻的关节,头结上4个吸盘和顶突小勾,分为两排,而它的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人)的小肠里称为猪带绦虫或链状带绦虫,因其头节的顶突上有小钩,又名“又钩绦虫”成虫体长2-5米,偶有长达8米。

整个虫体有700-1000个片节,虫体乳白色带状。

成节距头节约1米左右。

片节的长与宽几乎相等,孕节的长度比宽度约大1倍,每个孕节含有虫卵3万-5万个。

孕节逐个或成段随粪排出体外。

初排出的节片能活动,虫卵可因子宫膨胀使节片的正纵线破裂而逸出了;卵内有1个六钩蚴。

1.2生活史1.2.1中间宿主:猪1.2.2终末宿主:人1.2.3发育过程猪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其孕卵节片不断脱落,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孕卵节片在直肠或外界由于机械作用破裂而散出的虫卵。

猪吞食孕卵节片或虫卵而感染。

节片或虫卵经消化液的作用而破裂,六钩蚴借助小钩作用钻入肠黏膜的血管或淋巴管内,随血流带到猪体的各部组织中,主要是横纹肌内,发育为成熟的猪囊尾蚴。

1.2.4发育时间在猪体内的虫卵发育为囊尾蚴需2个月;在人小肠的幼虫发育为成虫需2-3个月。

1.2.5成虫寿命在人的小肠内可存活数年至数十年。

猪细颈囊尾蚴病及其防治对策

猪细颈囊尾蚴病及其防治对策

2017年第5期Swine DiseasePrevention and Control猪瞒防控猪细颈囊尾蚴病及其防治对策陈华丽(广西平乐县畜牧站,广西桂林542400)摘要: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一细颈囊尾蚴引起的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一种寄生虫病。

本文分析了猪细颈囊尾蚴病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猪;细颈囊尾蚴;危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28;S852.73+4 文献标识码:B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 尾蚴引起的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 物的一种寄生虫病。

另外还有鸡感染细颈囊尾蚴的报 道[1]。

猪细颈囊尾蚴病分布很广,其对养猪业及公共卫 生安全的危害不可忽视。

1病原及生活史泡状带绦虫是较大型的一类绦虫,寄生在终宿主 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虫体呈白色或稍带黄色,体长达75~500cm,链体由250~300个节片组成。

头 节稍宽于颈节,顶突有30〜40个小钩排成两列;前部 的节片宽而短,向后逐渐增长,孕节的长度大于宽度。

孕节子宫每侧有5〜10个粗大分支,每支又有小分支,全部被虫卵充满[2]。

充满虫卵的孕节随终宿主犬、狼等 肉食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近似椭圆形,大小为 38〜39 Mm,内含六钩蚴,虫卵通过污染的牧草、饲料 和饮水,被猪、牛、羊、鹿、骆驼及多种野生动物中间 宿主吞食[2]。

被中间宿主吞食的虫卵在消化道内逸出六钩蚴,六 钩蚴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肝实质,逐渐移行到肝脏 表面,并在腹腔发育。

头节的充分发育(即囊体成熟,具有感染性),一般要3个月时间。

成熟的囊尾蚴多寄 生在肠系膜和网膜上,但可见于腹腔内任何部分;亦有文章编号:1673-4645(2017)05-007卜03进入胸腔者。

此时囊体的直径可达5 c m以上,囊内充 满着液体。

当终宿主吞食了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后,它们即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2]。

细颈囊尾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
本病是由水泡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引起的,成虫寄生犬的小肠,长1.5-2米,幼虫寄生于猪、牛、羊等的肠系膜、网膜和肝脏等处,为一似鸡蛋大小的囊泡。

头节所在处呈乳白色。

临诊症状主要发生于仔猪。

患者消瘦,腹部增大,黄疸,腹部压诊有痛感。

病理变化剖检特征为肝脏肿大,出
血,腹膜炎,腹腔内有红色透明液体。


肠系膜、网膜和肝脏表现上有鸡蛋大小的
水铃铛,内充满透明的囊液,内有一小白
点,即为头节(图33)。

防治方法可试用吡喹酮、丙硫苯咪
唑或甲苯咪唑治疗。

预防主要是防止犬感
染水泡带绦虫,在剖杀猪只时,不要用带
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喂狗;消灭野犬,家
犬应定期驱虫。

猪囊虫病的预防措施

猪囊虫病的预防措施
引 起 的一 种寄 生 虫病 ,又称 猪囊 尾 蚴病 。成虫 寄 生于 人 的小 肠 ; 幼 虫寄 生 在猪 的 肌 肉组织 ,有 时也 寄生 于 猪 的实 质器 官 和脑 中。
大 多 数 囊 虫 寄 生在 眼底 深 部 ,在 玻 璃 体 及 视 网 膜 下 。 轻 者 现 视力 障 碍 ,严 重者 还 可失 明 ,尤 其是 虫 体死 亡 后 由于 强烈 的
小 钩 ,具 有 吸 附宿 主 的功 能 ;颈 很细 窄 ,颈 节 是连 接 头节 后 端 、
个 或数 个囊 状 物存 在 时 ,基 本 可做 出诊 断 。在 舌检 的同 时 ,触摸
体 节 生 长的 起始 部 ;体 节 呈 四方 形 ,生 殖 系统 特别 发 达 ,在 虫体 到 病猪 的 其他 部位 如 股 内侧 肌 等 ,也有 弹性 结 节存 在 ,则更 能 提 后 端 的节 片 里含 有 很 多虫 卵 ,称 之为 孕 卯节 片 ,当孕 卵节 片 随粪 高诊 断 的 准确 性 。另 外 ,本 人 在临 床 阉割 手术 时 也有 囊 尾蚴 虫体 便 排 出 人体 后 ,若 猪吞 食 了这 种 人粪 ,虫 卯就 在猪 胃肠道 内消化 从肷 部术 处暴 露 。 液 的作 用下 ,卵膜 被 溶解 ,六钩 蚴逸 出 ,穿透 肠 壁进 入血 液 ,到 4 治疗 达全 身 各肌 肉 ,以心 肌 、舌 肌 、咬肌 、四肢 及 颈部 肌 肉为 多 ,人
大 至核 桃 大无 痛性 皮 下 结节 ,表 面光 滑 ,有 一定 的移 动 性 ,与 皮 故 对重 症 患猪 应减少 剂量 ,分 次 给药 ,以免引起 死亡 。 肤 不粘 连 ,质 地 坚硬 而 有 弹性 ,硬 度 和软 骨 相似 ,数 目可从 1 ~2 ( 4 ) 对 幼年 猪引进 时统 一进 行驱 虫 ,用 丙硫 苯咪 唑2 # , 吡喹 酮 l # ,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8期疫病防控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马孜琪牛莉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新沂221400摘要猪囊尾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感染此病后会造成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此病可以通过眼睑、舌部查看和触摸是否有硬的豆状结节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确诊还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免疫学等实验室方法来判断,猪场可以使用商业化的猪囊尾蚴病试剂盒来进行检测此病。

治疗该病可选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或吡喹酮,也可选用中兽药。

加强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可预防该病。

关键词猪囊尾蚴病;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防治猪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常寄生于猪或人体内各组织,属于人畜共患病[1]。

囊尾蚴生长在猪肉中,也可在吞食了虫卵的人体和犬体内发育。

它们常定居于脑脊膜和神经纤维网中,并导致抽搐和运动失调。

由于该病对猪和人的危害都很大,养猪场一旦出现此类病猪要及时治疗。

1病原学本病的病原虫为猪带绦虫的幼虫,又名猪囊尾蚴,猪既是成虫的终末宿主,又是囊尾蚴的中间宿主。

囊尾蚴的成虫长为3~5cm,有1双小钩的顶突和两双圆形吸盘,具有800~1000个头节,头部细尾部宽。

猪通常只感染1条绦虫,绦虫具有1个侧生殖孔,含有直径为42µm的虫卵。

猪吞食虫卵后,幼虫在骨骼肌和心肌成囊,直径达18mm,感染后2~3个月发展为具有感染性的囊尾蚴,其感染性可保持2年。

猪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猪的横纹肌,尤其是猪活动性较强的咬肌、隔肌、心肌等处,严重时还可以寄生在肝、肺、肾、脑等内脏器官。

2流行病学目前本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在我国的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区发病的较多。

猪囊尾蚴的感染源是人体内寄生猪带绦虫排出的虫卵。

猪囊尾蚴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的粪便管理及猪的饲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本病发生在落后的地区,常常是由于人无厕所、猪无圈舍,或是人的厕所与猪圈相连通所致。

此外,喜欢食生肉或烹制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本病流行。

李生福[2]对青海省某地区农村猪囊尾蚴感染情况调研发现,2010-2014年的感染率分别为0.16%、0.06%、0.00%、0.00%、0.00%,农村猪场通过改厕改圈,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猪肉品质检验,从而实现了调研地区不再发生本病,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猪囊尾蚴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四种预防猪囊尾蚴病的方法 - 养猪技术

猪囊尾蚴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四种预防猪囊尾蚴病的方法 - 养猪技术

猪囊尾蚴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四种预防猪囊尾蚴病的方法-养猪技术猪囊尾蚴病也叫做“米虫猪”或者“囊虫猪”,是由于肠道内寄生有猪带绦虫的幼虫而引起,还能够寄生在机体的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内,也能够寄生在人体,主要症状是急性脑炎、失明、皮肤结节以及呼吸困难等,对养猪业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现主要介绍猪囊尾蚴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四种预防猪囊尾蚴病的方法,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1、病原形态特征。

猪囊尾蚴是猪带绦虫的幼虫,也叫做猪囊虫,是引起该病的病原。

猪囊虫成熟后呈椭圆形,大小如同黄豆粒,呈半透明的包囊状,囊壁是一层薄膜,且膜内存在一个白色结节,呈粟粒大小,囊内含有大量液体。

猪带绦虫的成虫长度在2.5~8 mm,由大约700~1000个节片组成。

头节呈圆球形,直径在1 mm左右,顶突上存在角质小钩,约有20~50个,分成内、外两层,且呈环形排列,因此也叫做“有钩绦虫”。

虫卵呈椭圆形或者圆形,直径在35~42 mm左右,共有两层卵壳,其中内层相对较厚,呈浅褐色。

发育过程。

人类小肠内寄生的猪带绦虫,会有孕节逐渐脱落,并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对饮水和食物造成污染。

当猪或者人类食入孕卵节片或者节片破裂后逸出的虫卵,进入到消化道内,在消化液的作用下使里面的六钩蚴逸出,并钻入到肠壁,通过血液循环或者淋巴结扩散到全身,主要寄生在心肌和橫纹肌中,经过数星期就会发育成为成熟的囊尾蚴。

当人类食入含有活囊尾蚴且没有经过煮熟的的猪肉或者污染的食物就会发生感染,进入到胃内,使包囊被消化,逸出的囊尾蚴就会侵入到人类的小肠,并在肠液的作用下在1.5个月后发育成为成熟的有钩绦虫,在小肠内寄生,然后成熟的孕卵节片又会逐渐脱落,通过粪便排到体外,再次引起感染。

2、临床特征病猪具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普遍症状,主要是表现出缺乏营养,生长发育缓慢,被毛粗乱,失去光泽,双眼发红,如果寄生有过多的囊虫时,就会导致肩胛部明显增厚、增宽,但后躯相对比较狭窄,如同雄狮状,同时咬肌、肩胛部以及臀部等处的肌肉明显隆起突出。

猪囊尾蚴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猪囊尾蚴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猪囊尾蚴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作者:张珠峰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7期张珠峰(黑龙江省讷河市城镇动物检疫所,黑龙江讷河161300)摘要:猪囊尾蚴病是由于体内各组织寄生有猪囊尾蚴也就是猪带绦虫的蚴虫而引发的疾病。

猪是由于食入猪带绦虫卵而发生感染,也可由于体内寄生有猪带绦虫而出现自发感染。

囊尾蚴通常在舌肌、咬肌、心肌、腰肌、肩胛肌以及膈肌等处寄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的寄生虫病,也是屠宰检疫中的一个主要项目。

关键词:猪;囊尾蚴病;主要危害;宰前检疫;宰后检疫;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1. 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7-0161-011 主要危害对猪的危害。

主要是影响猪的生长和发育,尤其是对幼龄猪的生长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猪发生中轻度感染时,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主要出现营养不良,停止生长发育,发生贫血,或者局部存在水肿。

该病的危害主要由虫体的寄生数量及部位决定,其中在脑内寄生时会导致其神经机能出现某种障碍,而在肌肉内寄生时通常不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但如果初期就寄生大量虫体,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寄生部位的肌肉明显疼痛,出现跛行,还伴有食欲减退等症状。

幼年猪寄生大量虫体时,会导致生长缓慢,发育较差。

屠宰猪寄生大量虫体时,会导致全部肉品都无法食用,只能采取化制处理,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对人的危害。

猪囊尾蚴能够在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及肌肉内寄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猪囊尾蚴病能够导致人感染绦虫病,使其表现出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消瘦、贫血等症状。

也能够导致人感染囊尾蚴,且其产生的危害要明显大于成虫,其危害程度也由虫体的寄生数量和寄生部位决定,在脑内寄生会导致其出现呕吐、恶心、头晕以及癫痫等症状,在眼部寄生时会导致视力减弱,甚至发生失眠,在肌肉组织内寄生时会导致局部肌肉出现疼痛感。

2 宰前检疫临床观察。

一般情况下,猪感染较少数量的囊尾蚴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类似于营养不良的症状,主要是被毛粗糙,且失去光泽。

猪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病

疾病治疗
病原治疗 对症治疗
推荐抗虫治疗方案 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⑴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为一种新型广谱驱虫剂,1987年发现它能有效治疗神经系统囊虫病,由于疗效确切, 显效率达 85%以上,副反应轻,为目前治疗囊虫病的首选药物。
阿苯达唑在体内首先经过肝脏代谢为氧硫基(ALBSO)和磺基两部分,前者是阿苯达唑直接或间接起作用的 主要成分。由于它的低脂溶性,个体间药物浓度差异很大。口服 15mg/kg阿苯达唑后,其 ALBSO浓度的高峰值在 0.45~2.9mg/L之间,半衰期在 6~15h之间。脑脊液中的浓度与血浆浓度之比为 1∶2。
ALBSO较吡喹酮能更好地透过蛛膜下腔,这一特性使阿苯达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脑囊虫病常用剂量是 20mg/( kg/d,体重以60kg为上限),10d为1个疗程。3~6个月复查,必要时可 重复杀虫治疗。皮肌型疗程为7天,剂量同上。
副作用主要有头痛、呕吐、低热、视力障碍、癫癎等。个别病人反应较重:原有癫癎发作更甚,脑水肿加重、 可发生脑疝、脑梗死、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反应多发生在服药后最初 2~7d,常持续 2~3d。少数患者于第一 疗程结束后 7 ~10d才出现反应。
(1)脑囊虫病人必须住院治疗。 (2)眼囊虫病人必须先行手术治疗。 (3)脑囊虫病人,应根据病情需要同时采用降颅压,抗癫癎,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其他对症治疗方法。 (4)不能简单的以癫癎症状的存在作为持续应用抗虫药物的依据,若其余症状和体征已消失,头颅影像学显 示囊虫病灶已消失而仅存钙化灶时,应视为病原学治愈而停用抗虫药,仅采用对症(抗癫癎)治疗。 (5)单纯皮肌型病人,药物剂量及疗程可酌减。
病原学
猪囊尾蚴俗称囊虫,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呈卵圆形白色半透明的囊,约(8 ~10)mm ×5mm。囊壁内面有一 小米粒大的白点,是凹入囊内的头节,其结构与成虫头节相似,头节上有吸盘、顶突和小钩,典型的吸盘数为 4 个,有时可为 2 ~7个,小钩数目与成虫相似,但常有很大变化。囊内充满液体。囊尾蚴的大小、形态因寄生部 位和营养条件的不同和组织反应的差异而不同,在疏松组织与脑室中多呈圆形,约 5 ~ 8mm;在肌肉中略长; 在脑底部可大到 2.5cm,并可分支或呈葡萄样,称葡萄状囊尾蚴。

猪囊尾蚴病okPPT课件

猪囊尾蚴病okPPT课件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原则
颅内压增高
癫痫
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必要时行脑室-腹腔分流
术。
按癫痫治疗原则进行处 理,给予抗癫痫药物治
疗。
过敏反应
对于出现的皮疹等过敏 反应,给予抗过敏药物
治疗。
眼部并发症
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等,需请眼科医生协助
处理。
患者日常护理和营养支持
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环境安静 ,减少刺激。
随访方式
可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或网络随 访等方式进行。
随访意义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猪囊尾蚴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深入理解了猪囊尾蚴病的病原体——猪囊尾蚴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在宿主体内的发 育过程;掌握了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猪是最主要的易感动物。
的监测。
联合用药
对于病情较重或复杂的患者,可 考虑联合使用吡喹酮和阿苯达唑,
以提高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适应证和操作技巧
适应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囊尾蚴数量多且分布广泛、伴有严重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 考虑手组织的粘连,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同 时,应尽可能完整地摘除囊尾蚴,以减少复发风险。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诊断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结节,无痛、无痒、 无炎症反应。
脑囊尾蚴病
眼囊尾蚴病
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炎症反应等。
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轻度增多。
脑脊液检查

猪襄尾蚴病的检疫与综合防制

猪襄尾蚴病的检疫与综合防制

02
免疫学研究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通过提高宿主的
免疫力来预防和治疗猪襄尾蚴病。研究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寻找新的
免疫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03
流行病学研究
加强对猪襄尾蚴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掌握其地域分布、季节性变化以及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有助于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病原体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
深入研究猪襄尾蚴病的病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 助于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新型诊断技术和方法
探索新型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高猪襄尾蚴病的早期诊断准确性,为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 措施提供保障。
综合防治策略
针对猪襄尾蚴病的特点和流行病学规律,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包括改善饲养环境、实施生 物安全措施、推广免疫预防等,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02
在中国,猪囊尾蚴病广泛分布于 29个省(市、自治区),且感染 率较高,对养猪业和人类健康造 成严重威胁。
猪襄尾蚴病的致病特点
猪感染囊尾蚴后,可引起生长发 育迟缓、产肉量减少,严重者可
导致死亡。
人感染猪囊尾蚴可导致一系列神 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癫 痫等,严重者可致失明或瘫痪。
猪囊尾蚴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远 大于对动物的危害,因此对人类 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应给予高度
实验室检测
显微镜检查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制片,用显微 镜检查是否存在猪襄尾蚴的虫卵 。
血清学检测
采集猪只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清 学检测,检测是否存在猪襄尾蚴 的相关抗体。
结果判定与报告
结果判定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猪场是否 存在猪襄尾蚴病。

猪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检疫方法及防治措施

猪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检疫方法及防治措施

doi:10.19369/ki.2095—9737.2021.05.054猪囊尾蝴病的发病原因、检疫方法及防治措施史金刚(黑龙江省望奎县畜牧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绥化152100)摘要:猪囊尾物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由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寄生有猪带绦虫的幼虫而引起。

猪患病后,会导致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机体抗病力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肉品质,明显威胁猪以及人类的健康安全,我国已经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近几年,我国检疫部门十分重视猪囊尾物病,并要求肉制品卫生检疫作为一个重R检疫项目。

现概述猪囊尾J的发病原因、宰前症状、宰后剖检、实验室检验以及防治措施%关键词:猪;囊尾J病;发病原因;检疫;实验室检验;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28文献标识码:B1发病原因猪囊尾呦病是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疫病,我国检疫部门将其作为重点关注的一种动物疫病。

目前,我国检疫部门已经在该病的检疫和防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依旧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该病仍可发生%1.1饲养环境不良部分猪场饲养环境非常恶劣,饲养人员没有足够的生猪检疫意识,导致人类与猪之间感染疫病的可能性明显提高%1.2未严格检疫我国部分小城市存在非常严重的生猪私屠滥宰现象,有时甚至检疫部门没有实施监管,从而导致市场上有大量寄生有囊尾呦的生猪肉流入%1.3缺乏认识大部分消费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猪囊尾呦病猪肉的危害性,在购买猪肉时只关注价格和新鲜程度,基本对疫病没有任何了解,从而明显提高人畜之间感染的可能性。

2宰前检验主要是通过感官检验方法进行宰前检疫,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直观、快速、准确的优点,但缺点是当猪表现出非特异性的病症和寄生较少囊尾(时容易发生漏检%病猪轻度感染时不宜被发现,严重感染时可见眼结膜变成暗红色,存在小结节样的疙瘩,将口腔打开可发现舌根部以及两侧都存在米粒样的包文章编号2095—9737(2021)05—0098—02囊。

部分病猪的肩胛部变宽,臂部隆起,从上向下对背侧观察,如同葫芦形。

怎样防治猪囊尾蚴病

怎样防治猪囊尾蚴病

怎样防治猪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病又叫猪囊虫病、米猪肉或豆猪肉。

是由于人的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组织中所引起,是一种为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有钩绦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孕节或虫卵,被猪吞食进入胃内,六钩蚴从卵中逸出,钻进肠壁,进入血流而达猪体各部。

到达肌肉后,停留下来开始发育,经2-4个月形成包囊。

人如果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即可感染有钩绦虫。

猪囊尾蚴少数寄生猪体时,症状不显著。

若眼睑、结膜下、舌部有寄生时,可见到局部肿胀。

若舌有多数虫体寄生时,发生舌麻痹。

咬肌寄生量多时,病猪面部增宽,颈部显得短。

肩周部寄生量大时,出现前宽后窄。

咽喉部受侵时,病猪叫声嘶哑,吞咽困难。

脑部有寄生时,出现疼痛、狂躁、四肢麻痹等神经症状。

[防治措施]
(1)避免猪吃食人粪。

人粪要经过发酵处理后再作肥料;加强市场屠宰检验,禁止出售带有囊尾蚴的猪肉;有成虫寄生的病人要进行驱虫治疗,杜绝病原的传播。

(2)要加强农贸市场的兽医卫生检验,不准出售患囊尾蚴的猪肉,接触过该病猪肉的手或用具要洗净,以防人感染猪带绦虫。

(3)目前对病猪尚无确实的治疗方法。

据报道,病猪用吡喹酮,每千克体重0.2克,口服,或用液体石蜡与该药配成10%的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克,肌肉注射,或用氟苯哒唑,每千克体重8.5-40毫克,口服,每天一次,连续10天,效果较好。

猪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其预防 - 养猪技术

猪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其预防 - 养猪技术

猪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其预防-养猪技术猪囊尾蚴也称猪囊虫病,其病原是猪囊虫(钩绦虫幼虫)寄生于猪体内的一种寄生虫病。

被囊虫寄生的猪肉称为“豆猪肉”或“米猪肉”。

该病在我国南北方多地广泛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为散发。

该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眼观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在预防上主要是采取“管”、“检”、“查”、“处”等综合性措施,发病后就地快速扑灭措施。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其预防。

1、病原该病对人畜危害极大。

食用含有猪囊尾蚴病的猪肉握人体感染有钩绦虫病的唯一途径。

因此当一个人感染有铥绦虫时,可排出大量孕卵节片,这种粪便被猪吞食后,就能感染猪囊尾蚴病,甚至会引起多头猪患该病。

若健康人食用来煮熟的含有猪囊尾蚴的猪肉,又可患上有钩绦虫病。

2、临床症状症状因猪囊尾蚴寄生数目和部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病猪无明显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多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贫血和水肿等症状。

囊尾蚴侵害肺脏和喉头时,出现呼吸困难,常有短咳,声音嘶哑与吞咽困难;寄生在眼内时,造成视觉障碍,甚至失明;寄生在大脑时,有癫痫和急性脑炎症状,甚至死亡;寄生于肩、臀部肌肉时,体型异常,两肩显著外张,臀部不正常肥胖宽阔,身体呈哑铃状或狮状体型,走路僵硬,摇摆似酒醉状。

3、诊断要点眼观检查。

如果猪体型外貌为:两肩显著外张,臀部不正常肥胖、宽阔,而呈哑铃状或呈狮体状体型的猪,要检查眼睑和舌部,查看有无因猪囊虫引起的痘状肿块,或采用触诊法触摸舌根和舌的腹面有无稍硬的痘状结节,有无压痛。

若猪有压痛表现,则为猪囊尾蚴病病猪。

病理学检查。

在猪的定点屠宰过程中,切开头部咬肌,深腰肌和膈肌或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可见到大小各异呈椭圆形白色半透明、黄豆大的囊泡,囊壁上可见有绿豆大的白色头节,即可确诊为猪囊尾蚴病病猪。

猪囊尾蚴病一般不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时,较常用的有炭粉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猪囊尾蚴病的综合防治与展望

猪囊尾蚴病的综合防治与展望

猪囊尾蚴病的综合防治与展望猪囊尾蚴病,又叫猪囊虫病,是由有钩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猪等体内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早在1956年就为中央提出的《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八条要求在7年或12年内消灭的危害人畜严重的疾病之一。

近50年了,本病还没有被消灭,现在被列为国家二类动物疾病,不仅是公共卫生上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上的重大问题之一。

本病何时能消灭,是社会赋予我们广大兽医和卫生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猪囊尾蚴病的历史状况本病历史悠久,是一个古老病种之一。

我国过去是流行本病较严重的国家,多见于北方各省和边远山区。

猪囊虫主要寄生于猪,也可寄生于人,同时猪囊虫又是人体感染猪肉绦虫的病原体。

全国有十几个省有本病流行,给人们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据1973年—1976年对某省部分县、乡调查的不完全资料统计,囊虫病猪检出率为10—20%,猪肉绦虫的人数均占农村人口的0.5—1%,囊虫病的人数约1.5%;吉林省镇赉县过去是本病流行的重灾区,详见表1。

表 1 猪囊虫病统计表资料来源:镇赉县食品公司屠宰场统计该县1977年食品公司屠宰场囊虫病猪检出率高达22.8%。

若表1每头猪平均按100公斤计算,废弃猪肉1343.3吨,每公斤猪肉按现价10元计算,损失人民币1343.3万元。

以上仅是一个屠宰点的统计数字,若该县每年屠宰10万头猪,就可因有“痘猪”每年损失可达1千多万元,这将是一笔多么大的损失呀!实践证明:凡有大量猪病的地方,就会有病人的存在。

因此,本病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2.猪囊尾蚴病的现状本病虽历史悠久,但由于科学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文明程度的提高,本病不仅在发达国家得到消灭,在发展中国家,也在逐年减少。

我国开展了驱绦灭囊工作,有的省、地、县已基本消灭了本病。

据吉林省镇赉县动物检疫站统计:2009年县动物屠宰场宰杀15238头猪,检出阳性病猪21头,阳性率为:0.13%;2010年,宰杀22459头猪,检出阳性12头,阳性率为:0.05%;该县坦途动物检疫站统计:2008年,检疫1680头,检出3头病猪,阳性率为:0.17%;2009年检疫1490头,无病猪;2010年检疫1738头,无病猪。

猪囊尾蚴病的发生与防治

猪囊尾蚴病的发生与防治

猪囊尾蚴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聂昌龙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4期摘要介绍猪囊尾蚴病的病原体、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阐述其危害性,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猪囊尾蚴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囊尾蚴病;发生;诊断;危害性;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261-01猪囊尾蚴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也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之一。

做好猪囊尾蚴病的防治工作,对养猪业及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1 病原体1.1 幼虫猪囊尾蚴俗称囊虫,呈卵圆形白色半透明的囊,形似石榴子,6~10 mm×5 mm,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1个米粒大圆形乳白色小结,其内有1个内翻的头节。

头节上有4个圆形吸盘,最前端的顶突上带有许多个角质小钩,分为2 圈排列。

1.2 成虫猪带绦虫体长2~8 m,有700~1 000个节片。

头节圆球形,直经约1 mm,顶突上有25~50个角质小钩,分内外两环交替排列,顶突的后外方有4个碗状的吸盘。

颈节细小,长5~10 mm。

幼节较小,宽度大于长度;成节距头节约1 m,长度与宽度几乎相等;孕节长度大于宽度约1倍。

每个成节中含1组生殖器官(雌雄各一),睾丸为泡状,150~200个,分散在节片的背则。

子宫为一直管,妊娠时逐渐向两侧分枝,每侧有7~12个分枝,内充满虫卵,每一孕节含虫卵3万~5万个。

虫卵为圆形直径35~42 μm,内有1个六钩蚴。

2 生活史猪吞食虫卵或孕节,经胃肠消化液作用,六钩蚴破壳而出,1~2 d内钻入肠壁,进入淋巴管及血管内随血流到各组织。

发育形成一个充满液体的囊包体,60 d后囊尾蚴已发育成熟。

猪囊尾蚴多寄生在肌肉内,主要见于咬肌、舌肌、膈肌、肋间肌以及颈、肩、腹部肌肉、心脏等处。

人误食未熟的或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囊壁被消化,头节进入小肠,吸盘和小钩附着在小肠上,吸取营养生长发育。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断与防治
额日德木图;郭保民;辛庆强
【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
【年(卷),期】2009(030)007
【摘要】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肝脏、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除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外,由于虫体的寄生,使得宰后内脏废弃、肉品质降低,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生活史、病理剖检、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190-192)
【作者】额日德木图;郭保民;辛庆强
【作者单位】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畜牧综合站,内蒙古,二连浩特,011100;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85.913.4
【相关文献】
1.猪细颈囊尾蚴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J], 杨红;
2.浅谈宰后猪囊尾蚴病和猪细颈囊尾蚴病的鉴别与处理 [J], 和旺秀
3.猪细颈囊尾蚴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J], 杨红
4.猪细颈囊尾蚴病对猪白条危害的调查 [J], 班莉
5.绵羊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断与防治 [J], 林盼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