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主义的制度诠释
机会主义_精品文档
机会主义机会主义这个词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以追求私利为主要动机,善于抓住机遇而不考虑道义和长远效益的人或政治派别。
尽管机会主义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存在,但它在政治领域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机会主义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机会主义的定义。
机会主义可以追溯到一系列潜在机遇出现时,个人或团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而忽视了道德、原则和长远利益。
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对诚信原则和公共利益的背离,并因此而受到普遍的批评。
机会主义的特征之一是过分依赖和追求个人利益。
机会主义者常常将自己的私利放在第一位,而不考虑其他人的权益或长远利益。
他们往往选择短期的盈利和立即的满足,而忽视了持久和可持续的效益。
另一个特征是缺乏原则和道义感。
机会主义者倾向于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丢弃道德和原则,甚至违背他们自己所信仰的价值观。
他们可能会违反承诺、背信弃义,并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机会主义者还经常表现出灵活性和机智。
他们能够迅速反应和适应环境变化,并利用机遇来获得最大的利益。
然而,这种灵活性常常建立在没有原则、无常的基础上,这可能导致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
机会主义对政治、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机会主义者可以利用社会不稳定、政治缺失的时机,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影响力。
他们可能会制造虚假的承诺和宣传,欺骗选民为自己投票,并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特权。
在社会方面,机会主义可能导致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的瓦解。
当人们看到机会主义者能够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们可能失去对道德的信任,社会秩序和公正可能会受到威胁。
在经济方面,机会主义者可能滥用政府的资源和权力,通过行贿、腐败等手段来获取巨额财富。
这对经济的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平等的财富分配。
虽然机会主义有其负面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其积极方面。
某种程度上,机会主义激励了人们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供应链中的机会主义
供应链中的机会主义作者:伏立刚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15期提要供应链管理强调用系统的观点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本文分析供应链中机会主义的内涵、机会主义的分类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供应链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供应链;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供应链是一个整体性的功能网络。
供应链的目标应该是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
供应链所产生的价值应当为最终产品对顾客的价值与满足顾客需求所付出的供应链成本之间的差额。
供应链的实施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改善客户关系、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市场占有率。
因此,要使供应链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供应链中各企业都遵守签订的契约。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契约实施的过程中,某些企业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从而导致各企业彼此怀疑,供应链的实施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一、供应链中的机会主义对机会主义进行研究的主要学派是交易学派。
威廉姆森(1985)认为,机会主义是指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充分揭示有关信息或歪曲信息,特别是指那些经过精心策划的误导、歪曲、掩盖、搅乱或其他种种混淆视听的行为”。
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都是独立自主的企业,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交易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且随时要防范对方机会主义行为,甚至还要防范同行的侵权行为。
只要交易双方掌握的情况不一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二、机会主义的分类按照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时间顺序,威廉姆森将其划分为事前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事前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交易各方在签约时利用签约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或隐蔽信息,交易的一方掌握着交易的某些特性,而另一方却在此无法观察或验证。
这被称为“逆向选择”。
如在保健品行业,制造商故意夸大产品的功能而诱导消费者购买。
事后机会主义则是指交易各方在签约之后利用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优势,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违背合同,钻制度、政策及合同的空子,采取隐蔽行动的方法以达到自我效用最大化,通常被称作“道德风险”。
机会主义行为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分析与防范
机会主义行为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分析与防范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利用不公平的手段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行为。
在企业经营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严重挑战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本文旨在针对机会主义行为展开分析,并探讨企业如何防范机会主义。
一、机会主义行为的成因和特征机会主义行为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常常成因复杂,其特征可以总结如下:1、利益诱因。
企业内部参与者因为利益冲突,而为谋求自身利益而参与机会主义行为。
2、监管缺陷。
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管制不足、审核不力,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和滋长。
3、劣质文化。
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上存在缺陷,导致员工、机构等参与机会主义行为。
机会主义行为的特征是:能快速带来收益,但有众多隐患,包括被发现带来的管理成本、损失和负面影响。
二、企业如何防范机会主义行为企业需要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包括以下方面:1、完善监管机制。
加强公司治理,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加强员工教育。
加强员工教育,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尤其是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统一思想和行动。
3、严格审慎风险管理。
对于企业内部关键业务和重要岗位的风险要有明确的界定,采用严格的审计和监测方式,及时发现并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
4、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
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尤其是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等方法进行精确预测,在风险方面进行更准确和有效的预测。
5、加强刑事公益诉讼。
针对机会主义行为者采取更强有力的手段进行处理和打击。
企业还可以选择发起刑事公益诉讼,以此达到公平和正义的目标。
三、结语机会主义行为在企业内部是一种朝生夕死的行为,虽能短期带来一定的收益,但长期而言,它一定会严重破坏企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因此,企业需要采取更加有效和全面的防范措施,避免和化解不必要的风险,保护企业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机会主义行为成因与对策分析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机会主义行为成因与对策分析摘要]企业的社会责任既是历史的产物,又处于与时俱进的演绎中,它具有适度性和阶段性的特征。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有所不同,对社会责任要求的广度和深度也不一样。
基于此,本文将以衰退期企业为例,分析其履行社会责任时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找出法律上的漏洞。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几点解决方法,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机会主义破产解散衰退期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在西方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但在中国,该概念的提起则仅仅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
几十年来,中国企业逐步加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企业的性质和作用,对于企业家的使命与角色,有了更新的认识,时代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迫切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特别是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如何实现成功的蜕变,谋求企业的重新崛起,已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我们研究衰退期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就具有重要意义。
一、衰退期企业存在机会主义行为的成因分析企业如何尽到社会责任,做好一个社会公民,对企业本身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可以凝聚企业员工力量,负起企业社会责任理念,饯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当前,随着“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的提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越来越多地被全社会所认同,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企业的自觉行为。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同的企业,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主动性和积极性有较大差别;甚至同一家企业,由于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广度和深度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以衰退期企业为例,分析此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存在的问题。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市场萎缩,产品销量、利润急剧下降,呈现负增长态势;企业产品、设备及工艺落后、老化,产品被替代;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知识产权合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及法律规制
第3 1卷 第 2期
Vo 1 . 3 1 N0. 2
d o i : 1 2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0 5 9 8 . 2 0 1 4 . 0 2 . 0 1 3
知 识产 权 合 同 中的机 会 主 义 行 为 及 法 律 规 制
刘 强 , 张 文 思
值链伙伴所做 出的高度专业化 的持久性投资 , 是
那些 在 核心交 易关 系 以外 几 乎 没 有 价值 的资 产 。
交易专用性资产作为诱发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因 素, 在知识产权交易合 同中主要体 现为三类 。一 类是由当事人投资购置但仍 然掌握所有权 的资 产, 例 如被许 可 人 为实 施 知 识 产权 而 购 置 的专 用
8 9
重庆 工商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第3 1 卷
更 严重 的是 , 机 会 主 义行 为 的受 害 方 在 日后 与其他 合作 者 的订 约 过 程 中 , 为 了 防止 再 次 受 到 机 会 主义行 为 的损 害 , 将 投 入 比上一 次更 多 的防 范成本 ( 如: 在订 约前 和 订 约 时 , 双方 会 支 出更 多
2 0 1 4年 4月
A p r . 2 0 1 4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B u s i n e s s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设备( 包 括制 造 的模具 ) 等, 此类 设 备不 能转 作他
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前因分析
新科技类产业,这类企业中如果拥有合适的优质子公司或者业务单元,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资本市场进行分拆上市的操作,获得更好的融资能力,促进相关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高相关行业和社会整体的效益。
当然分拆上市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由于分拆操作会剥离原母公司的部分优质资产(优质子公司),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保护原母公司股东,规避股东控制权分散风险,使得分拆上市变成更加有利于相关利益方的行为。
如果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不一定仅局限于创业板,结合适当的市场环境与各公司的实际情况,A股、H股或海外市场都是分拆上市的理想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1]李卓琳.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2]念延辉.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财务效应分析———以康恩贝分拆佐力药业上市为例[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3.24.[3]念延辉.基于财务视角的分拆上市相关案例分析[J].时代金融,2014.20.[4]康泽.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价值效应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5]严洪.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财务战略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7.[提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业绩预告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虽然业绩预告制度不断完善,但业绩预告违规行为不断出现。
本文主要就预算卸责与盈余管理两种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在相同背景下的前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业绩预告;机会主义;盈余管理;预算卸责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前因分析———基于我国业绩预告制度背景收录日期:2017年2月8日一、引言预算管理在我国的应用也已逾30年,虽然在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中取得一些成就,但整体来说,我国的预算管理水平良莠不齐。
究其原因,预算机会主义的存在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早在20世纪50年代,预算管理方法就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受到实务界批评,有学者认为预算管理为预算责任人留下了攫取私利的空间,而郑石桥(2008)、高严(2009)将这种私利行为归结为预算机会主义行为,并指出预算机会主义行为包括预算松弛、预算卸责、预算寻租等。
机会主义行为
完善制度与规范
制度完善
• 通过完善制度安排,降低合作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 通过完善制度安排,提高合作过程中的诚信合作水平
行为规范
• 通过建立行为规范,降低合作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 通过建立行为规范,提高合作过程中的诚信合作水平
提高企业道德与文化水平
企业道德
企业文化
• 通过提高企业道德水平,降低合作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机会主义行为:概念、影响与应对策略
DOCS
01
机会主义行为的基本概念与特
征
机会主义行为的定义与含义
机会主义行为是一种代理问题行为
• 个体在合作过程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采取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
为
• 个体在合作过程中,利用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备等条件,追求最
• 激励措施越不合理,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社会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
文化传统
• 文化传统越注重诚信,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越低
• 文化传统越不注重诚信,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法律法规
• 法律法规越完善,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越低
• 法律法规越不完善,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市场环境
• 市场竞争越激烈,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和义务
策略性
• 个体在面临不确定性时,采取策略性行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 个体在合作过程中,利用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备等条件,采取策略
性行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隐蔽性
• 个体在合作过程中,采取隐蔽性行为,以逃避责任和义务
• 个体在合作过程中,利用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备等条件,采取隐蔽性
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也称投机主义(Opportunism),机会主义者就是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不择手段的人。
突出的表现是不按规则办事,视规则为腐儒之论,其最高追求是实现自己的目标,以结果来衡量一切,而不重视过程,如果它有原则的话,那么它的最高原则就是成者王、败者寇这一条。
机会主义也可指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的违背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思潮、路线。
它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
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原因有多种。
但最根本的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首先,机会主义行为源于人的逐利本性。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假设。
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人们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时,常常会走到机会主义上去。
会借助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谋取自身利益,不惜损人利己。
其次,是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人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完全掌握现在与未来,不可能对不确定和复杂的环境一览无余,所以掌握更多信息的人便可以通过欺骗或要挟的手段从他人处获利。
机会主义让位于管理革命
机会主义让位于管理革命像海尔这样的企业之所以卓尔不群,正是因为在大部分企业仍旧沉迷于机会主义时,它率先在中国掀起了管理革命。
要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把管理提到生产要素的高度。
它表明,早年间手工作坊式、资源粗放式和机会牵引式的创富方式已不再是主流,以制度化管理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特征的“管理时代”已经来临。
以民营企业为例,在初创阶段,由于国内尚处于卖方市场,任何人只要肯吃苦,能找准机会,懂得低价进、高价出的粗浅经营手法,就会迅速积累起资本。
而现在,不仅市场的格局在变,竞争的手段在变,财富聚集的速度也在变。
2002年《福布斯》大陆百富排行榜最后一名的资产,折算成人民币将近7亿元,2001年的这一数字则为4.2亿,2000年是2亿,1999年是5000万,排行榜的编制者胡润认为这一数字的变化,说明了正当、正规的富豪越来越多。
“区别在哪里?就是说以前赚5000万还是很容易,只要你做一个项目,比如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
而赚两个亿,如果你运气特别好,胆子又特别大,是能够的。
如果是4.2个亿,那就是靠两个大运气吧。
”但是现在的底数是7亿,“你靠一个运气、一个机会是做不来的,你一定要靠系统、靠管理。
这说明已经不是靠偶然、靠一两个机会了,说明已经有一定的管理、一定的企业文化、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
”用胡润的话说,这当然是因为管理问题,运气不再是最重要的。
胡润在一份附加的报告中尤其强调了100富豪中“至少有20个人正在或者已经学习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或者EMBA”,这说明管理已经成为中国富人财富增值的重要手段。
胡润关于中国富人越来越重视管理的说法从这些富人自己的表述上也可以得到印证。
《南方周末》曾就财富规模的问题采访过在榜上排名第六的刘永行:如果财富的规模突破了个人的操控能力的上限怎么办?刘永行这样回答:“我想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倍没有太大问题。
机会主义行为的概述
机会主义行为的概述机会主义行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从事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
一般是用虚假的或空洞的,非真实威胁或承诺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如虚假广告、专利剽窃、偷税漏税、违约现象、偷懒行为等。
机会主义行为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
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损人利己。
损人利己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追求私利的时候,“附带地”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例如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另一类则纯粹是以损人利己为手段为自己谋利,如坑蒙拐骗、偷窃。
机会主义行为使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处于混乱无序状态,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给社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具体到管理活动中,机会主义行为会降低管理绩效,使管理目标难以达成。
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原因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原因有多种。
但最根本的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首先,机会主义行为源于人的逐利本性。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假设。
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人们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时,常常会走到机会主义上去。
会借助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谋取自身利益,不惜损人利己。
其次,信息不对称和人的有限理性给机会行为存在提供了活动空间。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是完全理性的。
由于人具有完全理性能洞察现在和未来,以说谎、欺骗和毁约来谋取私利的行为都无从得逞。
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这种观点更贴近现实。
正因为人是有限理性的,他不可能对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一览无余,不可能获得关于环境现在和将来变化的所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可能利用某种有利的信息条件如信息不对称环境,向对方说谎和欺骗,或者利用某种有利的谈判地位背信弃义,要挟对方以谋取私利。
机会主义行为的内容与表现一、关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命题作为自利倾向的机会主义不同于一般的自利,区别在于:自利行为受服从和遵守信用的约束,而机会主义不受此类约束。
渠道机会主义的认识与治理
种 专 门面 向农 民工 的法 律援 助机 构 ,可 以使 农 民工 在寻 求 法 律援助 时有 归属感 ,便于农 民工 寻求法律 援助 。
盖农 民工 的制度 。 22加强 劳动执 法 。 首 先 ,应 该扩 大监 察机 构 的职权 。 . 其 次 ,建立 和完 善行 政执 法责 任 制度 。严格 实 行 行政 执 法
4
.
2 Ⅱ 对农民工的普法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农民工的普法宣传和教育, 力j 虽 提高农民工群体 嚣 提高农民工群体
占有都 存在 局限 性 。因此 ,渠道 成 员之 间的契 约就 无 法调 整所 有 可能 的情 况 , 而使 得渠 道 的一方 处于 依赖 性 较 大 从 的地位 ,容 易受 到 另一方机 会 主义 行为 的影 响 。在 这种情 歪 曲事 实 、模糊 问题 、混 淆 交易 、虚假 威胁 与承 诺 、隐 瞒 况 下 ,渠道 的治 理结 构就 取决 于交 易专 用资产 的规模 和 专 偏 好 、 保 留 信 息 、 欺 骗 以 及 误 传 ( d ro , 1 8 ; 用 性 。 An es n 9 8 2社会 交换理 论 . J h 1 8 W a h e & He d , 2 00; W il ms n, o n, 9 4; tn i e 0 li a o 作 为关 系营销 和渠 道关 系研 究 的理 论基 础 ,社 会交 换 18 ) 9 1 。在 营 销渠 道 中 ,机 会主 义 是 指这 样 一些 行 为 :隐 理 论认 为 交 易的结 果 具有 两 种 属性 ,即经 济性 和 社 会性 。 瞒或歪 曲信息 ,不履行 承诺 或推卸责 任等 。 其 中 ,社 会性 的结果 将 逐 渐形 成 关 系规 范 ,比 如 ,团结 、 2机 会主义 的类型 . 互 惠 、灵 活性 、角色一 致性 、冲突 的协调 。相 比 于严格 的 从 不 同 的 角度 可 以将 机会 主义 分 为 三种 不 同 的类 型 , 这也 表 明了机 会 主义 具有 事前 或事 后 、主动 或被 动 、违 背 书 面契 约 ,渠道 成员往 往更 倾 向于在 信任 、承 诺 、合 作 的 关 系 规范 主导 下 的交 易 ( ie& Jh ,1 9 ) Hed o n 9 2 。这 表 明 , 契约的特 点 。 关 系规范 是一种 高效的 渠道 机会 主义治理机 制 。 21事前机 会主义 与事后机 会 主义 .
地方行政领导决策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探析——以政绩工程为例
会后果 :败坏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 ( 有什 么的政风就 有什么的 民风 ) ;破坏社会 道德的建设 ( 良官德的负面示范效应) 不 。由此 可见,探讨政绩 工程泛滥 的原 因并提出有效 的治理对策 ,
有 着 十分 重要 的理论 和 现实 意义 。
二 、导致政绩工程泛滥——地 方行政领导在决策 中 机会 主义行事 盛行 的 主要原 因
政领导决策 的后果 ,是官僚在其谋官 的 自 利动机驱使下 ,对政治体制特别是用 人体制等因素进行综 合博弈后 的理性选择 , 根本 的治理对策在 于强化委托机制 , 提高机会 主义者的博弈成本 ,规范行政
权力 ,杜绝特权 ,降低机会 主义者 的博弈收益 。
关 键词 :行政领导 ; 机会主义;政绩工程
机 ( 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受损 、公 民税 费负担加重 、政府不 良贷款造成政பைடு நூலகம்信用 缺失 ) ;导致 “ 劣币驱逐 良币” ,不 良政风的恶性循环 ( 作假者得逞 ,诚实者失意) ;政府成本 大大增加 ,行
政效率严重低下 。( )经济后果 :宏观调控失灵 ,政 策得不 到有效 的贯彻执行 ,造成经济动 2 荡; 社会稀缺资源的浪费 ( 无用工程 、工程闲置 、重复建设造成 的浪费 ) ;公共产 品次品、废 品和公害品的出现 ;政府债务增加 ,地方财政不堪重负 ( 一届政绩 ,几代人 的负担) 3 。( )社
— —
以政 绩工程 为例
刘寿 明
( 中山大学 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 东 广州 50 7 ) 125
摘 要 :如果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则必然存在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行政领导人是公共行政权
力代理人 。其行为 也是机会 主义倾 向的。政绩工程现象 的泛滥就是一例 。政绩工程 是机会主义 的行
机会主义、冒险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左倾主义、右倾机会主义的区分
一、机会主义1、释义机会主义,也称投机主义,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不择手段,突出的表现是不按规则办事,视规则为腐儒之论,其最高追求是实现自己的目标,以结果来衡量一切,而不重视过程,如果它有原则的话,那么它的最高原则就是成者王、败者寇这一条。
机会主义也可指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的违背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思潮、路线。
它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
机会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右倾机会主义,另一种是“左”倾机会主义。
2、出处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导,是不是要产生机会主义错误,或者盲动主义错误呢?”3、两种表现形式①右倾机会主义②“左”倾机会主义右倾和“左”倾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它们虽是从两个各不相同的极端出发,但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斗争中,既反对“左”倾,也反对右倾。
二、冒险主义1、释义冒险主义,又称冒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在战争和建设中是“左”倾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
特点是不顾客观条件,不顾群众觉悟程度和实际可能性,盲目地采取冒险行动,硬干硬拼,急于求成。
2、关于“左”倾思想“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左”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左”倾冒险主义三、教条主义1、释义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
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新制度经济学,机会主义倾向
新制度经济学,机会主义倾向篇一:新制度经济学考点(三)新制度经济学概念、研究对象概念?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
?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斯)。
研究对象? “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 “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在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诺思)幻灯片2(四)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效用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把效用最大化假说扩展至所有人的选择,从而抛弃了新古典理论陈旧的二分法——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幻灯片32)有限理性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把人假设为单一的“经济人”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而且假定“经济人”具备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是具备完全理性的“经济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的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
幻灯片4有限理性,这种假设源于: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事物是发展的,因而其属性和状态是不稳定的和不可确知的,此二者决定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的头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人的行为能力也是有限的搜集信息、处理及计算、行为本身的执行都是有成本的。
由此,人们“有达到理性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西蒙,1972)。
幻灯片5? 有限理性不仅反映了客观现实(事物是复杂的和多变的),而且也反映了人的经济特性:个人不会为了信息的完全而不顾成本去搜集;也不会不顾算计成本去处理所有信息;人的脑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为了有效利用它,必须重视节约和合理使用。
3)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基本意思是,经济活动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他会有目的地、有策略地利用信息(包括有时说谎、隐瞒、欺骗等)。
机会主义者解构的例子
机会主义者解构的例子机会主义者是指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追求机会或变革的人,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考虑问题,而不是根据社会公共利益或原则。
下面是一些以机会主义者为主题的例子:1. 政治机会主义者:在政治领域,机会主义者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政治利益来决定立场和行动。
例如,某些政治家可能会根据当前民意来调整自己的政策主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信仰或原则。
2. 商业机会主义者:在商业领域,机会主义者常常会追求个人利益和成功,而不顾他人的利益。
例如,某些商人可能会利用市场机会来迅速获取财富,而不考虑该机会对其他人或环境的影响。
3. 教育机会主义者:在教育领域,机会主义者可能会追求个人的学术或职业机会,而忽视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例如,某些教育者可能会追求高分率或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4. 环境机会主义者:在环境保护领域,机会主义者可能会利用环境变革来谋取个人利益,而忽视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平衡。
例如,某些企业可能会利用环境政策的变化来获取政府补贴或减少环保成本,而不顾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5. 媒体机会主义者:在媒体领域,机会主义者可能会追求敏感话题和煽动性报道,以获取更高的点击率和广告收入,而不顾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例如,某些媒体可能会夸大事实或制造假新闻,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争议。
6. 科技机会主义者:在科技领域,机会主义者可能会利用科技创新来获取商业机会,而忽视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和伦理问题。
例如,某些科技公司可能会利用个人数据来实现个性化推荐和广告,而不考虑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7. 艺术机会主义者:在艺术领域,机会主义者可能会追求商业成功和名利,而忽视艺术的真实性和价值。
例如,某些艺术家可能会创作商业化的作品或迎合市场需求,而不追求艺术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8. 社会机会主义者:在社会领域,机会主义者可能会追求社会地位和权力,而忽视社会公平和正义。
例如,某些社会活动家可能会利用社会问题来提升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力,而不是真正关心社会的变革和改善。
中国的机会主义:根源及其消除
中国的机会主义:根源及其消除内容提要:中国机会主义的产生,既与传统经济、政治、文化的特性有着直接的渊源,也与当前社会转型的现实有关,因为转型期秩序稀缺的一般规律增大了机会主义的活动空间和诱惑力。
所以,在中国,消除机会主义,将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中国机会主义为什么会产生机会主义,一般地解释是:人类的有限理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
但在中国,机会主义的产生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从历史传统来看,第一,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是产生机会主义的经济根源。
首先,从传统小农经济的生产对象看,主要面对的是自然界。
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博弈”中,人是“有为”的一方,是主动的一方,而自然界是“无为”的一方,是被动的一方。
在这种“有为”对“无为”的“博弈”中,机会主义是最佳策略。
因为虽然“博弈”要无限地进行下去,但一方没有必要担心另一方的主动“报复”,从而也就在无形中助长了传统小农意识的机会主义倾向。
另外,自然界发生灾难的随机性,也促使了传统小农生产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有农谚“抢种抢收,不收就丢”,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传统小农最现实的选择是“拾到篮里才算数”。
在这种情况下,只注重眼前利益、短期行为等等机会主义的表现也就在所难免。
其次,从传统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看,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这种经济体系有的是家庭内部的自然分工,而缺乏发达的社会分工。
我们知道,分工本身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人与自然的“博弈”变为人与人的“博弈”。
这种人与人的“博弈”不同于人与自然的“博弈”,它是一种“有为”对“有为”的“博弈”,“博弈”的双方都具有主动性,一方的不守信和不负责任必然会得到另一方的有效“报复”。
所以,分工有助于机会主义行为的消除,从而也有利于信用体系的建立。
但由于传统小农经济只有家庭内部的自然分工而缺少社会分工,所以,这种现实的经济基础使传统小农意识中只会产生家庭内部的信用而不会产生充足的在全社会范围之内的人与人之间的信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研究2004111机会主义的制度诠释李厚廷1摘要2机会主义的引入使新制度经济学更加贴近现实,其机会主义假设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特定社会环境中,机会主义呈现出与西方社会不同的特点。
认识机会主义和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致力于制度建设,对形成良好的经济环境,降低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关键词2机会主义;契约意识;社会成本;制度刚性1中图分类号2F0911349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4)01-0024-05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建基于科斯交易费用理论之上,由交易费用理论引出的产权理论具有根本性意义,除此之外,经济学家们所运用的其他理论也极大地增加了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生活的解释力。
机会主义这一人类行为的假设就是一例。
我们认可这一假设,是因为人类的自利假设仍是进行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合约的不完备性将继续存在。
同时我们更加关心机会主义在中国现实环境中所具有的特性,关心机会主义和制度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互动关系。
一、新制度经济学中机会主义的理论来源5企业的性质6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科斯教授把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发现了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由此解释了企业的产生和企业的边界,并得出结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
科斯1960年发表了另一篇论文5社会成本问题6,此后,其思想对经济学的开创性意义才逐渐被人们所理解。
沿着科斯开辟的路径,经济学家们对其企业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如,企业为什么相对于市场具有交易费用的优势,或者说市场为什么相对于企业具有交易费用劣势。
威廉姆森提出了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主要由交易因素(市场的不确定性、潜在交易对手的数量、交易物品的技术特性、交易频率)和人的因素(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组成。
112威廉姆森在5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考察6、5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6、5经济组织的逻辑6等论文中都十分有效地利用了人的有限理性和行为的机会主义假定,使之成为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威廉姆森利用机会主义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主要观点如下:在不完全契约和人的自利动机下,/经济人0必然产生机会主义倾向;机会主义行为会通过种种手段谋取利益或交易优势,并因此提高交易成本;企业较之市场可以减少机会主义,从而节约交易费用,他指出:1作者简介2李厚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徐州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徐州221008。
/作为替代市场的内部组织,,,减少了勇于进取的风尚而强调面对面谈判这种做法。
利益即使得不到完全协调,至少也可以从狭隘的机会主义形式中摆脱出来。
0/独立的当事人之间在理性预期的情形下进行长期的交易谈判可以使内部化变得更有吸引力0122;竞争可以抑制机会主义,但形成竞争的大数条件会由于交易的异质性和信息不对称不可避免地向小数条件转化,由此决定了机会主义的必然存在;机会主义可以在签约前发生,也可以在签约后发生,资产专用性在事后机会主义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资产专用性程度加深,要求追加契约保障,从而引起交易成本上升,一体化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后手段。
122我们可以由以上简单回顾得出以下结论:机会主义是对自利人性假设的充实和发展;机会主义的人性假设,使经济理论更加贴近现实,增强了新制度经济学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机会主义及其相关理论的建立,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威廉姆森就曾指出: /假如既没有有限理性又没有机会主义,契约问题便不复存在0122;机会主义的假设可以被用于交易规制结构的设计;在其理论中机会主义被限定在某个范围之内。
¹机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阐述,拓宽了经济学的视野,使制度分析更加缜密,更加科学。
二、中国现实环境中机会主义的变异1.机会主义的泛化。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机会主义表现在签约双方的交易过程之中,其谋利行为基于合约的不完备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通过偷懒、欺诈等手段以获取机会主义收益,我们可以把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机会主义称为/经济机会主义0。
我国现实生活中,机会主义好像无处不在,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如果你因为经济纠纷陷入一个司法诉讼之中,你会安静地按照司法程序解决这一问题吗?也许你会认为应该这样,并在起初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十有八九你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轨迹。
我个人每年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几次这样的问题。
某些人请你办一件并不重要的事,有的甚至是按规定就完全可以办成的事,他也要想方设法地找熟人、托关系。
你对他说:/没有必要,这事不找熟人也能办0,他压根就不相信。
长此以往人们习惯了什么事都找熟人,人们也接受了这种规则所招致的较高的交易成本,即使事情的结果完全取决于规则,人们也不认可规则的作用。
可以认为,中国的机会主义不仅在经济领域存在,而且在非经济领域同样存在,只不过在非经济领域中,机会主义行为是基于公共合约中的有机可乘。
事实上,正像社会学理论所揭示的那样: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是一个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化。
132也许这种/陌生人0社会真的值得我们向往。
2.机会主义的深化。
在经济学家的视野中,机会主义行为是基于契约的不完备和信息的不对称。
契约的不完备在两个方面为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诱因:一是契约不可能穷尽一切利益归属,由于不确定性等原因可能出现利益盈余,机会主义者就会利用信息优势据为己有;二是契约不可能使每一个签约人的利益得到完全保证,当出现这种可能时,机会主义者就会损害对方的利益以增加个人利益。
在第一种情形下,并没有损及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合约所规定的利益,在第二种情况下,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合约所规定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但是这种损害的程度是有限度的,因为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不是无限的。
很难想象一个对契约及其执行毫不知情的签约者,机会主义行为只能限定在信息优势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即使是在考虑了资产专用性因素之后也是如此,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危及合约的存在。
另外,¹威廉姆森接受了斯密的经济人假设。
斯密假设中的经济人追逐私利但没有损人之心;威廉姆森的理论中,机会主义的经济人走得更远,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人不惜通过欺诈、制造虚假信息、违背承诺等手段以实现其个人私利。
但是,这种机会主义仍被局限于经济生活领域之中,在以契约为联结纽带的市场价格机制中,机会主义行为事实上都是与契约有关的,并且表现为签约人的个人行为,这种界定将有利于我们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这也是新制度经济学中机会主义理论的本来面目。
信誉机制和市场机制也会把这种侵害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这种侵害可以无限制地进行,市场价格机制的交易成本就会无限制地上升,市场的边界就会被企业无限制地吞噬,市场将不复存在。
由此我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以不危及契约执行为限度的。
近几年我国对诚信的呼唤强度可以说明机会主义的严重程度。
我们所努力维护的是商业活动的基本准则)))买货付钱,诚实交易。
在一些人心中,合约观念似乎已经荡然无存,合约变成了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工具,他们笃信/装进包里就是自己的0。
在利益观上,一些人不相信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相容性: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短期行为严重,一次性博弈成为最时髦、也最具刺激、同时也是交易成本最高的交易方式。
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规则是由人制定的,人就可以随意地解释和改变它们。
在中国,机会主义的谋利目标已经不再是不完全合约的利益盈余,也不是对方没有察觉的由信息优势所决定的他人利益,而是明目张胆地掠夺他人利益。
应该十分清醒地看到,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必然产生极其高昂的社会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建立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支撑。
3.机会主义的结构特征。
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有人偶然向我谈到一位离职经商的朋友,竟然连续几年没有向单位交纳合同约定的费用,我对此做出了/不守信用0的表示,然而令我吃惊的是,在座的竟然有几个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算什么事,个人坑骗单位不算不守信用。
我不止一次地发问:在人人都不择手段地谋取个人私利的环境中,谁来保证、用什么手段来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事实不正是这样吗?就是这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竟然连续几年不能解决,有哪位领导去认真地过问过此事?又有哪位工作人员去认真地履行过职责?反过来说,如果这些该做的事都做了,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那规章制度中的惩罚机制为什么又是如此地难以启动?!由此我们不难想到,机会主义在我国现实环境下有着十分明显的结构特征,而造成这种结构性差异的原因则深深地植根于既定的产权结构之中。
机会主义行为最易发生于经济利益保护机制弱化的部位,机会主义行为的强度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敏感度密切相关。
我国的个人利益观已经确立,并且个人对其利益有较高的敏感度,相比较而言,私人合约中的机会主义较少也较轻,而在公共合约中,由于公共产权的固有缺陷,或缺乏产权主体,或产权主体虚无,或激励、监控不力,致使公共利益的保障机制不力,对侵蚀公共利益的行为反应迟钝。
因此,中国的机会主义尤其严重地体现在涉及公共合约的领域中。
其实,这种结构特征具有必然性,对拥有自利动机的行为主体来说,哪里有谋利机会、哪里的利益最大,机会主义就会在哪里发生。
4.机会主义的集体特质。
如果说前面描述的是个人机会主义的话,则这里描述的是集体机会主义,其合约的双方是以群体为单位的利益主体和公共利益主体。
公共合约是这种机会主义发生的基础。
在计划经济时期,群体利益是由国家既定的分配制度决定的,集体不是一个利益主体,它既无谋利的内在激励,也缺少谋利的外在条件,在这种体制下,集体机会主义是极其弱小的。
至于地方或企业多要几个项目,多获得一些资源,则是体制中的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之后,公共利益有了明确的指向,逐渐形成了一些用于调节群体利益主体和公共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体系,在此过程中,也同时诞生了群体利益主体,由此形成了集体机会主义的基础。
像私人合约一样,公共合约也是不完备的。
未来环境的不确定,群体利益主体就可能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为了获得群体利益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群体利益主体不仅要获得合约中规定的利益,也要获得合约中可能存在的利益盈余,更为严重的是要获得突破规则带来的利益。
集体机会主义行为有一个区别于个人机会主义的重要特点是:集体机会主义的实施者可以借用集体的名义,动用公共资源实施其机会主义行为。
这一特点可能在两个方面使集体机会主义愈演愈烈:以群体利益为指向的行为可以使机会主义的实施者避开外部责难和内心自责,从而更加堂而皇之地实施其机会主义行为。
从实际来看,集体机会主义的公开化就是这一特点的反映;集体机会主义的实施者动用的是公共资源,对其个人来说这是零成本的投资行为,而他却可以由此行为收获颇丰。